詩曰:


    心地頻頻掃,塵情細細除。


    莫教坑塹陷毗盧。常淨常清淨,方可論元初。


    性燭須挑剔,曹溪任吸唿。


    勿令猿馬氣聲粗。晝夜綿綿息,方顯是功夫。


    這一首詞,牌名《南柯子》,單道著唐僧脫卻通天河寒冰之災,踏白黿負登彼岸。四眾奔西,正遇嚴冬之景,但見那林光漠漠煙中淡,山骨棱棱水外清。師徒們正當行處,忽然又遇一山,阻住去道。路窄崖高,石多嶺峻,人馬難行。三藏在馬上兜住韁繩,叫聲:“徒弟。”時有孫行者引八戒、沙僧近前侍立道:“師父,有何吩咐?”三藏道:“你看那前麵山高,隻恐有虎狼作怪,妖獸傷人,今番是必仔細!”


    行者笑道:“師父放心莫慮。我們兄弟三人,性格相投,誌同道合,都一心向佛,追求真理,施展除妖降魔的本領,還會害怕那些虎狼妖獸嗎?”三藏聽了這話,心裏稍微安定下來,便不再憂慮,繼續前行。師徒四人來到山穀口,催馬登上山崖,仰頭望去,隻見山勢險峻,景色壯觀:山峰高聳入雲,懸崖峭壁如刀削般陡峭。怪石嶙峋,猶如猛虎盤踞;蒼鬆翠柏,傾斜生長,宛如飛龍盤旋。山嶺上鳥兒婉轉啼叫,聲音悅耳動聽;崖壁前梅花盛開,香氣四溢。山澗裏溪水潺潺流淌,寒冷刺骨;山頂上雲霧繚繞,陰暗低沉,仿佛有不祥之兆。又看到漫天飛雪,寒風凜冽,饑餓的老虎在山間咆哮怒吼。寒鴉在樹上找不到棲息之處,野鹿在尋找巢穴時也沒有固定的蹤跡。隻可惜行人難以繼續前行,皺著眉頭,滿臉憂愁地把頭蒙上。


    師徒四人,頂著漫天飛雪,冒著嚴寒,艱難地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他們走過了那高聳入雲的巔峰峻嶺,遠遠望見山凹中有一座樓台高聳、房舍清幽的建築。唐僧騎在馬上,欣然說道:“徒弟們啊,這一天又饑又寒,幸好那山凹裏有樓台房舍,想必是莊戶人家或者庵觀寺院。我們且去化些齋飯,吃了再走。”


    行者聞言,急忙睜開眼睛仔細觀看。隻見那壁廂兇雲隱隱,惡氣紛紛,他趕忙迴首對唐僧說道:“師父,那廂可不是什麽好去處。”三藏疑惑地問道:“我分明看見有樓台亭宇,為何不是好去處呢?”行者笑著解釋道:“師父啊,你有所不知。這西方路上多有妖怪邪魔,它們善於變化莊宅。不管是什麽樓台房舍、館閣亭宇,都能被它們變幻出來哄騙他人。你可知道‘龍生九種’,其中有一種名為‘蜃’,蜃能吐出蜃氣,幻化成樓閣淺池的景象。若是遇到大江大河,蜃便會現出這種陣勢。倘若有鳥鵲飛騰而過,必定會停歇在那裏。哪怕有成千上萬的鳥鵲,也會被它一口氣吞掉。這種景象最是害人不淺。而那壁廂氣色兇惡,必定有妖邪作祟,我們萬萬不可進入。”


    三藏看著眼前的高山和深林,心中有些憂慮地說道:“既然這裏無法進入,我確實感到饑餓了。”行者聽後,立刻迴應道:“師父如果真的餓了,請下馬,就在這片平坦的地方坐下,讓我到別的地方去化些齋飯給你吃。”三藏聽從了他的建議,下了馬。八戒則負責抓住韁繩,沙僧則放下行李,急忙解開包裹,拿出缽盂,遞給行者。行者接過缽盂,對沙僧叮囑道:“賢弟,千萬不要向前走。好好保護師父穩穩地坐在這兒,等我化齋迴來,我們再繼續向西前行。”沙僧點頭答應。行者又轉身對三藏說:“師父,這個地方看起來兇險多於吉祥,一定不要隨意行動。老孫去化齋了。”唐僧迴答道:“不用多說了,隻要你快去快迴。我會在這裏等你。”


    行者轉身欲行,卻又忽然折返迴來,說道:“師父,我深知你生性好動,沒什麽坐性,我給你想個安身的法子吧。”說著,他便取出金箍棒,輕輕一晃,將那平地下周圍畫了一道圈子,然後請唐僧坐在中間。接著,他又讓八戒和沙僧侍立在左右兩側,把馬和行李都放在唐僧的近身之處。行者對著唐僧合掌說道:“老孫畫的這個圈子,比那銅牆鐵壁還要堅固。不管是什麽虎豹狼蟲,還是妖魔鬼怪,都不敢靠近。但是,你們千萬不能走出這個圈子,隻能在中間穩穩地坐著,這樣就能保證你們的安全;如果走出了圈子,一定會遭遇毒手。千萬要記住,千萬要記住啊!至囑,至囑!”唐僧聽了,依言行事,師徒四人都端端正正地坐了下來。


    行者這才起身,踏上雲頭,去尋找村莊化齋。他一路向南飛行,忽然看見前方有一片古樹參天的地方,原來是一個村莊。他按下雲頭,仔細地觀察著這個村莊。隻見村莊裏的雪欺壓著衰柳,冰凍結在方塘之上。稀疏的修竹輕輕搖曳著青色的枝葉,鬱鬱蔥蔥的喬鬆凝結著翠綠的顏色。幾間茅屋半掩在銀裝素裹之中,一座小巧的石橋斜斜地砌在白粉牆之間。籬笆邊微微綻放著水仙花,屋簷下長長的冰柱垂掛著。陣陣寒風吹來,送來一股奇異的香氣,但是在這漫天的風雪中,卻看不見梅花開放的地方。


    行者一邊走一邊觀賞莊裏的景色,突然聽到一聲門響,一個老者從柴門內走出來。他手中拖著藜杖,頭上頂著羊裘,身上穿著破舊的衲衣,腳上踏著蒲鞋。他拄著杖,仰頭朝天說道:“西北風起,明天應該會天晴。”話剛說完,後麵跑出來一隻哈巴狗兒,對著行者汪汪亂叫。老者這才轉過身來,看到行者捧著缽盂,向他行禮問道:“老施主,我是東土大唐派去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路過寶地,我的師父肚子餓了,特意來到貴府化緣一頓齋飯。”老者聽後,點著頭,用杖敲著地說道:“長老,你先別化齋,你走錯路了。”行者迴答:“沒錯啊。”老者說:“前往西天的大路,要一直往北走。這裏離那裏還有千裏之遙,你怎麽不沿著大路走呢?”行者笑著說:“就是要直北走。我師父現在就在大路上坐著等我化齋呢。”


    那老者說道:“這和尚簡直就是在胡言亂語啊。你的師父在大路之上等著你去化齋飯呢,像這樣千裏之遙的路程,如果僅僅隻是靠走路,也需要花費六七天的時間;等你走迴去的時候,又需要六七天的時間,難道不會把他餓死嗎?”行者笑著迴答道:“不瞞老施主您說,我剛剛離開師父,甚至連一杯熱茶都沒有來得及喝,就已經來到這裏了。現在我已經化好了齋飯,還得趕緊迴去給師父做午飯呢。”老者聽了之後,心裏感到十分害怕,說道:“這個和尚肯定是鬼魂變的,一定是鬼!”說完便急忙轉身往屋裏走去。行者見狀,一把拉住老者,說道:“施主您要去哪裏呀?如果有齋飯的話,就趕快施舍一些吧。”


    老者迴答道:“實在是不太方便啊,還是請你去別的人家看看吧!”行者反駁道:“你這位施主怎麽這麽不懂事呢!你剛才說我距離這裏有千裏之遙,要是再去其他人家,豈不是又要多走千裏路?這樣一來,我的師父真的就要被餓死了。”那老者無奈地說道:“實話告訴你吧,我們家裏一共有老小六七個人,才剛剛淘了三升米下鍋,還沒有煮熟呢。你可以先去其他地方看看,過一會兒再來。”


    行者笑著說道:“古人曾經說過:‘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我貧僧就在這裏等等吧。”那老者看到行者糾纏不休,頓時惱怒起來,舉起藜杖便打。然而,行者竟然毫不畏懼,任由老者在自己光禿禿的頭上打了七八下,仿佛隻是在給他撓癢癢。那老者不禁感歎道:“這真是一個不怕打的和尚啊!”行者則笑嘻嘻地迴答:“老人家,無論你怎樣打我,隻要記住杖數就行了。每一杖都可以換一升米哦,慢慢量來吧。”那老者聽後,急忙扔掉藜杖,慌張地跑進屋裏並把門關上,嘴裏還不停地叫嚷著:“有鬼啊,有鬼啊!”


    嚇得那一家人惶恐不安,趕緊把前後門都緊緊關閉。行者見到他們關門後,心裏暗自尋思:“這個老家夥剛才說要淘米下鍋,不知道是真還是假。俗話說:‘道化賢良釋化愚。’我還是先進入屋內看看情況再說。”於是,大聖施展法術,使用隱身遁法,悄悄地走進廚房查看。果然,鍋裏熱氣騰騰,正煮著半鍋香噴噴的幹飯。他立刻將缽盂插入鍋中,滿滿地舀了一大缽盂米飯,然後駕起祥雲離去,不再提及此事。


    卻說唐僧端坐在圈子之中,等了許久也不見悟空歸來,便站起身來,踮起腳尖,伸長脖子,惆悵地望著遠方說道:“這猴子到底到哪裏化齋去了啊!”這時八戒在一旁笑著說:“誰知道他跑到哪裏玩耍去了呢!還說什麽化齋,結果讓我們在這裏坐牢!”唐僧疑惑地問道:“何為坐牢?”八戒解釋道:“師父,您有所不知。古人有一種刑罰叫劃地為牢。他用金箍棒在地上畫一個圈,就如同銅牆鐵壁一般堅固。如果有兇猛的野獸或者妖怪來襲,我們根本無法抵擋,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把我們吃掉。”唐僧無奈地說:“悟能,那就隨你處置吧。”


    八戒提議道:“這裏既不能避風,也不能防寒,如果按照我的想法,我們應該沿著路往西走。師兄化完齋後,會駕著雲快速趕來,這樣就能追上我們。如果有齋飯,我們可以先吃完再繼續趕路。現在已經坐了這麽久,我的腳都凍僵了!”唐僧聽了這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但還是聽從了八戒的建議,一起走出了圈子。沙僧牽著馬,八戒挑著擔子,而唐僧則順路步行前行。


    過了一會兒,他們來到了那樓閣所在之處,隻見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府邸。門外有八字粉牆,一座倒垂蓮升鬥門樓,五彩斑斕,十分華麗。門半開半掩著。八戒便把馬拴在了門枕石鼓上,沙僧也放下了擔子。唐僧因為怕風,就坐在了門檻上。八戒說道:“師父,看這府邸的樣子,想必是公侯之家,或者是宰相的住所。前門外麵沒有人,想必都在裏麵烤火呢。你們在這裏坐著,我進去看看。”唐僧叮囑道:“你要小心一點,不要衝撞了人家。”八戒笑著說:“師父放心,自從我皈依佛門,這一路上也學了不少禮數,不會像以前那樣莽撞了。”說完,八戒把釘鈀別在腰間,整理了一下青錦直裰,然後斯斯文文地走進了門裏。


    八戒走進門裏,隻見是一個三間的大廳,簾櫳高高掛起,裏麵靜悄悄的,一個人也沒有,也沒有桌椅等家具。他轉過屏門,繼續往裏走,裏麵是一座穿堂。穿過穿堂,後麵有一座大樓,樓上的窗戶半開著,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一頂黃色的綾羅帳幔。八戒心想:“想必是有人怕冷,還在睡覺呢。”


    他也不分內外,邁著大步走上樓來,伸手掀開帳幔一看,頓時把呆子嚇了一個踉蹌。原來那帳裏,象牙床上,赫然躺著一堆白花花的骸骨,骷髏巨大如巴鬥,腿骨更是長達四五尺。呆子定了定神,卻止不住腮邊的淚水滑落,對著骷髏點頭歎息道:“你不知是哪朝哪代的元帥之軀,又是何邦何國的大將軍。想當年,你也是豪傑中的強者,爭強好勝,如今卻落得如此淒涼,隻剩一堆露骨的筋骸。不見妻兒前來侍奉,也沒有士卒為你焚香祭奠。看著這等景象,實在令人感歎,可惜了你這興王霸業之人啊!”


    八戒正感慨不已,忽然看到帳幔後有火光一閃。呆子心想:“想必是有侍奉香火的人在後麵吧。”於是急忙轉身,繞過帳幔去查看,卻發現原來是穿樓的窗扇透進來的光亮。那壁廂有一張彩漆的桌子,桌子上胡亂搭著幾件錦繡綿衣。呆子提起來一看,卻是三件納錦背心兒。


    他也不管好歹,拿下樓來,出廳房,徑到門外道:“師父,這裏全沒人煙,是一所亡靈之宅。老豬走進裏麵,直至高樓之上,黃綾帳內,有一堆骸骨。串樓旁有三件納錦的背心,被我拿來了,也是我們一程兒造化。此時天氣寒冷,正當用處。師父,且脫了褊衫,把他且穿在底下,受用受用,免得吃冷。”


    三藏聽了,眉頭微皺,說道:“不可,不可!律雲:‘公取竊取皆為盜。’倘若有人知覺,趕上我們,到了當官,定然是一個竊盜之罪。你還是趕緊送進去,與他搭在原處吧!我們在此避風坐一坐,等悟空來時再走路。出家人不要這般貪小便宜。”


    八戒卻不以為意,嘟囔道:“四顧無人,就算雞犬也不知曉,隻有我們知道,誰會告發我?又有何證據?就如同拾到的一般,哪裏還論什麽公取竊取呢!”


    三藏正色道:“你這是在胡作非為啊!雖說人不知,但天卻看得清清楚楚!玄帝垂訓雲:‘暗室虧心,神目如電。’還是趁早送去還給他,切勿貪戀非禮之物。”


    那呆子莫想肯聽,嬉皮笑臉地對唐僧說道:“師父啊,我老豬自從為人以來,也穿過幾件背心,卻不曾見過這等納錦的。你不穿,且待我老豬穿一穿,試試新,也好捂捂脊背。等大師兄來了,再脫下來還他便是。”沙僧在一旁附和道:“既然如此,那我也穿一件兒吧。”於是,兩人齊脫下上蓋直裰,將背心套在了身上。


    誰知,他們剛係緊帶子,就不知怎麽的,立站不穩,“撲”的一聲跌倒在地。原來,這背心竟賽過綁縛手,霎時間,就把他們兩個背剪手貼心地捆了起來。這可把唐僧慌得跌足報怨,他急忙走上前來解,卻哪裏解得開?三個人在那裏吆喝之聲不絕於耳,卻早驚動了那魔頭。


    且說那座樓房果真是妖精幻化而成,每日在此捉拿行人。這妖精正在洞中靜坐,忽然聽聞一陣怨恨之聲,趕忙出門查看,隻見果然有幾人被捆綁住了。妖魔當即唿喚小妖,一同前往那處,收了樓台房屋的形態,將唐僧攙扶住,牽了白馬,挑了行李,把八戒、沙僧一並捉到洞裏。


    老妖魔登上高台安坐,眾小妖把唐僧推到台邊,讓他跪伏在地。妖魔問道:“你是何方和尚?怎敢如此大膽,光天化日之下偷盜我的衣服?”三藏落淚告道:“貧僧乃是東土大唐派往西天取經的。隻因腹中饑餓,便讓大徒弟去化齋,尚未歸來。貧僧不曾聽從他的叮囑,誤撞入仙庭避風。不想我這兩個徒弟年幼無知,拿出了這些衣物。貧僧絕無壞心,定會讓他們送還迴去。怎奈他們不聽我言,執意要穿上這些衣物暖暖脊背,卻不料中了大王的圈套,將貧僧捉了來。萬望大王慈悲憐憫,留我一條殘命,讓我繼續求取真經。貧僧定當銘記大王恩情,迴到東土後千古傳揚!”


    那妖魔咧開嘴角,露出猙獰的笑容,說道:“我這裏常聽人提及,有人吃了唐僧一塊肉,便能白發變黑,牙齒重生。今日他不請自來,我豈能饒他!你那大徒弟叫什麽名字?又往何方化齋去了?”八戒一聽,立刻大聲說道:“我師兄乃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那妖魔聽聞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心中不禁有些悚懼,嘴上雖然不說,心裏卻暗自思忖道:“久聞那廝神通廣大,今日竟不期而遇。”隨即下令道:“小的們,把唐僧給我捆起來;將那兩個徒弟解下寶貝,換兩條繩子,也一並捆了。先抬到後邊去,等我拿住他的大徒弟,再一起刷洗幹淨,正好湊成一籠蒸熟了吃。”眾小妖齊聲應道,隨即將三人一同捆了起來,抬到後邊。他們把白馬拴在槽頭,把行李挑進屋裏。眾妖紛紛磨利兵器,準備擒拿行者,暫且不提。


    卻說孫行者從南莊人家那裏拿了一缽盂齋飯,駕著雲返迴原路;直接飛到山坡平坦的地方,按下雲頭,卻發現早就不見了唐僧,不知道他去了哪裏。用金箍棒劃的圈子還在,但是人和馬都不見了。迴頭看那個樓台的地方,也都沒有了,隻看到山根處有一些奇怪的石頭。行者心裏一驚,說道:“不用說了!他們一定是遭遇了毒手啊!”急忙沿著路看著馬蹄印,朝著西方追趕。


    行了大概五六裏,正當他感到淒涼悲傷的時候,突然聽到北坡外有人說話。他一看,原來是一個老翁,穿著毛氈衣服,戴著暖和的帽子,腳下踩著一雙半新半舊的油靴,手裏拿著一根龍頭拐杖,後麵跟著一個年幼的僮仆,折下一枝臘梅花,從坡前唱著歌走來。


    行者放下缽盂,臉上露出笑容,走上前向老翁行禮並問候,說:“老公公,貧僧給您請安了。”那老翁隨即還禮說道:“長老從哪裏來呀?”行者迴答:“我們來自東土大唐,前往西天拜佛求經。一共有師徒四人。因為師父餓了,我特意前去化齋,讓他們三個坐在那個山坡平緩的地方等待。可是等我迴來的時候卻不見了,不知道他們走哪條路了。請問公公有沒有看到過他們呢?”老者聽後,冷笑一聲說:“你那三個人裏是不是有一個長著長嘴巴、大耳朵的人啊?”


    行者連忙點頭說:“對!對!對!”“還有一個臉色灰暗,牽著一匹白馬,領著一個白臉的胖和尚嗎?”行者又點頭說:“是!是!是!”老翁告訴他:“你們走錯路了。你不要去找他們了,各自逃命去吧。”行者著急地說:“那白臉的人是我的師父,那怪樣子的是我的師弟。我和他都懷著虔誠的心,要到西天取經,怎麽能不去找他呢!”


    老翁說道:“我剛才從這裏經過時,看到他們走錯了路,闖進了妖魔的口中。”行者連忙問道:“煩請老人家指教一下,這是什麽妖魔?住在什麽地方?這樣我才能找上門去索要他們,繼續前往西天取經。”老翁迴答說:“這座山叫做金山,山前有一個金洞。洞中住著一個獨角兕大王。那個大王神通廣大,武藝高強。那三個和尚這次肯定沒救了。如果你要去找,恐怕連你自己也難以保全性命,還不如不去為好。我既不敢阻止你,也不敢挽留你,一切都由你來決定吧。”


    行者再次向老翁行禮道謝說:“多謝您的指點。我怎麽可能不去尋找呢!”說完便把齋飯倒給老翁,自己收拾起那個空缽盂。這時,老翁放下拐杖,接過缽盂,遞給僮仆,然後變迴原來的樣子,和僮仆一起跪在地上,叩頭喊道:“大聖啊,小神不敢有絲毫隱瞞。我們兩個正是這座山的山神和土地,在這裏等候迎接大聖。這齋飯和缽盂,小神先替大聖收下,這樣大聖就可以輕鬆施展法力了。等到救出唐僧後,再將這些齋飯供奉給唐僧,以顯示大聖的恭敬孝順之情。”


    行者大聲嗬斥道:“你這個不知死活的家夥,既然知道我來了,為什麽不早點出來迎接?反而躲躲藏藏,究竟是什麽意思?”土地解釋說:“大聖性子急躁,小神不敢貿然行事,擔心冒犯了大聖的威嚴,所以才會隱藏起來告訴大聖。”行者平息了怒氣說:“這次暫且饒了你,好好幫我保管缽盂,等我去抓那妖怪迴來!”土地和山神恭敬地答應下來。


    卻說這大聖剛剛係好腰間的虎筋絛,拉起虎皮裙子,握緊金箍棒,徑直奔向山前,尋找妖怪的洞穴。轉過山崖,隻見那亂石堆積如山,翠綠色的懸崖邊上有兩扇石門,門外站著許多小妖怪,正在那裏揮舞長槍和寶劍。


    真是:煙雲凝聚成祥瑞之氣,苔蘚堆積成青色。險峻陡峭的怪石排列成行,崎嶇曲折的小道縈繞盤旋。猿猴長嘯,鳥兒啼鳴,風景秀麗,鸞鳥飛翔,鳳凰起舞,宛如蓬萊仙境。向陽處幾棵梅花剛開始綻放,溫暖的陽光使得千百根竹子自然變綠。陡峭的懸崖下,幽深的山澗中,陡峭的懸崖下積雪如粉,深澗中的水已經結成冰。兩片樹林裏的鬆柏曆經千年依然秀美,幾簇山茶花顏色相同,鮮豔奪目。這大聖觀賞不完,邁開腳步徑直走到門前,大聲嚴厲地喊道:“那個小妖怪,你趕快進去告訴你的洞主,我本是唐朝聖僧的徒弟齊天大聖孫悟空。讓他盡快把我的師父送出來,以免你們丟了性命!”


    那夥小妖,神色匆匆地奔入洞裏,大聲報道:“大王,前方出現了一個毛臉勾嘴的和尚,自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說是來要他師父的。”那魔王聽聞此言,心中不禁大喜,說道:“正盼著他來呢!自我離開本宮,降臨塵世,還未曾試過武藝。今日他來,必定是個旗鼓相當的對手。”隨即下令:“小的們,取出兵器來。”


    隻見那洞中大大小小的群魔,個個精神抖擻,迅速地抬出一根丈二長的點鋼槍,恭敬地遞與老怪。老怪高聲傳令,喝道:“小的們,都要整齊有序。前進者有賞,後退者嚴懲!”眾妖齊聲領命,跟隨老怪,氣勢洶洶地湧出洞門。


    老怪高聲叫道:“哪個是孫悟空?”行者在一旁敏捷地閃過,定睛一看,隻見那魔王生得極為兇惡醜陋:


    頭頂上的獨角參差不齊,雙眸明亮如燈。頭頂上覆蓋著粗糙的皮膚,耳根處的黑肉泛著光亮。舌頭修長,不時攪動著鼻子,嘴巴寬闊,牙齒泛黃。皮毛呈現出青靛般的顏色,筋肉痙攣,堅硬如鋼。與犀牛相比,難以映照水中的倒影;與大象相比,不能耕耘荒蕪的土地。全然沒有喘息如月、犁雲般的用途,卻有著欺天震地的強大氣勢。兩隻焦筋藍靛般的手,威風凜凜地握著點鋼槍。仔細端詳這等兇惡的模樣,不愧被稱為兕大王!


    孫大聖大步向前,聲如洪鍾地喊道:“你孫外公在此!快快交還我師父,以免雙方受到損傷!若是膽敢說一個‘不’字,我定讓你死無葬身之地!”那妖魔怒喝一聲:“我看你這大膽潑猴精!你有何能耐,竟敢如此口出狂言!”行者冷笑一聲:“你這蠢貨,根本不知道我老孫的厲害!”那妖魔冷笑道:“你師父偷盜我的衣物,被我當場抓獲,現在正準備蒸煮食用。你算什麽英雄好漢,居然敢上門討要!”


    行者憤怒地迴應:“我師父乃是忠誠善良、正直無私的僧人,怎麽會偷你這等妖物!”妖魔得意洋洋地說道:“我在山路邊點化了一座仙莊,你師父偷偷潛入其中,心生貪欲,偷走了我三件納錦綿裝背心並穿在了身上,人贓俱獲,所以我才將他捉拿。如果你真有本事,那就與我比試一番。倘若能在三個迴合內戰勝我,我便饒了你師父的性命;如果不能戰勝我,我就讓你們師徒倆一起下地獄!”


    行者笑著說道:“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東西!不需要多說廢話!既然要比試,那就正好符合老孫我的心意。趕快過來,嚐嚐我的金箍棒!”那怪物哪裏會害怕賭鬥,挺起手中的鋼槍,迎麵衝了過來。這一場戰鬥真是精彩絕倫!你看那:


    金箍棒高舉,長杆槍迎接。金箍棒舉起時,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如同閃電般的金蛇;長杆槍迎接時,明亮的槍頭仿佛龍從黑暗的海中躍出。門前的小妖們敲打著鑼鼓,排列成陣勢來助威;這邊大聖施展功力,展現出縱橫交錯的本領。他那邊一杆槍,充滿了精神和活力;我這邊一條棒,武藝高超。真正是英雄遇到了英雄,對手碰到了對手。那魔王口中噴出紫色的氣息,盤旋著煙霧,而大聖眼中放出光輝,結成絢麗的雲霞。隻是因為唐朝僧人有困難,兩家無情地苦苦爭鬥。


    他們兩個激戰了三十迴合,仍然沒有分出勝負。那魔王看到孫悟空的棍法整齊有序,來來往往,毫無破綻,高興得連連喝彩道:“好猴子,好猴子!真的是那大鬧天宮的本領啊!”


    隻見那大聖對這妖怪的槍法讚不絕口,讚歎道:“好妖精,好妖精!果然是一個偷丹的魔頭!”兩人又激烈地爭鬥了一二十迴合。


    那魔王突然把長槍的槍尖往地上一點,大聲命令眾小妖一起圍攻孫悟空。那些小妖怪們紛紛拿起武器,有的拿刀,有的拿劍,有的拿棍,還有的拿槍,氣勢洶洶地將孫大聖團團圍住。然而,行者卻毫不畏懼,反而大聲叫好:“來得好!來得好!正合吾意!”說罷,他舞動著手中的金箍棒,奮力向前迎敵,左右招架,東西抵擋。那夥群妖,沒有一個願意退縮。行者忍不住心中的急躁,將金箍棒向上扔去,大喝一聲:“變!”瞬間,金箍棒變成了千百條鐵棒,猶如飛蛇走蟒一般,密密麻麻地從空中落下。那夥妖精見到如此情景,嚇得一個個魄散魂飛,抱頭縮頸,紛紛拚命向洞中逃竄。老魔王見狀,發出唏唏冷笑,嘲諷道:“那猴子,休要無禮,讓我看看你的手段!”


    他慌忙從袖子裏拿出一個明亮耀眼、潔白陰森的圈子,向空中一扔,大喊一聲:“著!”隻聽唿啦一聲,金箍棒被收成了一根,被套住了。孫大聖一下子變得赤手空拳,隻好翻個筋鬥逃走了。那妖怪得意洋洋地迴到洞裏,行者卻迷茫不知所措。正所謂:


    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亂情昏錯認家。可恨法身無座位,當時行動念頭差。


    到底不知道這件事會如何發展,請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記擴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秘的小土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秘的小土豆並收藏西遊記擴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