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三藏端坐在寶林寺禪堂之中,在昏黃的燈光下,先是念了一會《梁皇水懺》,又看了一會《孔雀真經》。不知不覺,已坐到了三更時分,這才將經本仔細地包在囊中。他正欲起身去歇息,忽然聽得門外傳來一陣撲剌剌的響亮聲音,緊接著,淅零零地刮起了一陣狂風。


    那長老擔心狂風吹滅了燈火,趕忙用偏衫的袖子將燈遮住。此時,他隻見那燈火或明或暗,閃爍不定,心中不禁有些驚慌膽戰。與此同時,困倦之意也漸漸襲來,他便伏在經案上打起盹來。雖是合眼朦朧,但心中卻依舊明白,耳內嚶嚶地聽著那窗外傳來的陣陣陰風颯颯之聲。


    這風,當真是極好的,隻聽得:淅淅瀟瀟,飄飄蕩蕩。淅淅瀟瀟的風聲中,落葉紛飛;飄飄蕩蕩的狂風裏,浮雲卷動。滿天的星鬥都被這狂風吹得昏暗不明,遍地的塵沙也被席卷而起,紛紛揚揚。這風一陣猛烈,一陣柔和。柔和之時,鬆竹被吹得沙沙作響,宛如清韻;猛烈之處,江湖上波濤洶湧,浪濤翻滾。


    狂風吹得那山中的鳥兒難以棲息,發出聲聲哽哽的哀鳴;海魚也在水中不定地跳動,噴濺起朵朵水花。東西館閣的門窗被吹得脫落,前後房廊的神鬼也被驚擾得怒目而視。佛殿中的花瓶被吹倒在地,琉璃碎片散落一地,慧燈也在風中搖曳,昏暗不明。香爐傾斜,香灰迸濺而出,燭架歪斜,燭焰橫倒。幢幡寶蓋都被吹得搖搖欲墜,鍾鼓樓台也被撼動得根基不穩。


    那長老在昏沉的睡夢中,聽到一陣風聲唿嘯而過,緊接著又聽到禪堂外傳來隱隱約約的唿喊聲:“師父!”他猛地驚醒,抬起頭向門外望去。隻見門外站著一個渾身濕漉漉的大漢,眼中滿含淚水,嘴裏不停地喊著:“師父,師父!”三藏起身說道:“你莫非是魍魎妖魅、神怪邪魔,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前來戲弄我嗎?我可不是那種貪婪嗔怒之人。我本是一名光明正大的僧人,奉了東土大唐皇帝的旨意,前往西天拜佛取經。我手下有三個徒弟,他們都是降龍伏虎的英雄豪傑,掃怪除魔的勇士。如果他們見到你,定會將你碎屍萬段,化為塵土。這是我大慈大悲的心意和方便他人的想法。你趕快悄悄地離開這裏,不要靠近我的禪門。”那個人靠著禪堂門道:“師父,我不是妖魔鬼怪,也不是魍魎邪神。”三藏問道:“既然你不是這類東西,那麽深夜來到這裏所為何事?”


    那人道:“師父,你舍眼看一看我。”長老果然仔細定睛看處,——呀!隻見他:頭戴一頂衝天冠,那冠上鑲嵌著九條玉龍和九顆明珠,中間一顆最大的夜明珠,散發著柔和的光芒;腰束一條碧玉帶,上麵鑲嵌著各種寶石,閃爍著五彩斑斕的光芒;身穿一領飛龍舞鳳赭黃袍,衣服上繡著九條金龍和九隻鳳凰,栩栩如生,仿佛要騰飛而起;足踏一雙雲頭繡口無憂履,鞋子上繡著雲朵和如意紋,寓意著吉祥如意;手執一柄列鬥羅星白玉珪,玉珪上雕刻著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象征著權力和地位。麵如東嶽長生帝,麵色紅潤,宛如朝霞映雪,雙目炯炯有神,恰似兩顆璀璨的星辰;形似文昌開化君,身形挺拔,氣質高雅,舉手投足間盡顯王者風範。


    三藏見了,大驚失色。急忙躬身厲聲高叫道:“是那一朝陛下?請坐。”說著,他用手忙去攙扶,卻撲了個空虛,迴身坐定。再看處,還是那個人。


    長老便問:“陛下,你是哪裏的皇王?哪一國的帝主?想必是國家不安寧,被奸臣所害,半夜逃到這裏來的吧。有什麽話要說,可以跟我說一說。”


    隻見這人淚水滑落臉頰,談論起往事,憂愁皺著眉頭訴說著事情的緣由,說道:“師父啊,我的家住在西方,距離這裏隻有四十裏遠。那邊有一座城池,就是我當年創業建國,改國號為烏雞國的地方。”三藏問道:“叫什麽地名?”那人迴答:“不敢隱瞞師父,這座城池叫做烏雞國。”三藏又問:“陛下為何如此驚慌失措?發生了何事?”那人迴答:“師父啊,我這裏五年前遭遇大旱,寸草不生,百姓都餓死了,實在令人傷心。”


    三藏聽後,點點頭歎息道:“陛下啊,古人說:‘國家政治清明,上天的心也會順應。’想來是你不夠仁慈體恤萬民。既然遭受饑荒,為什麽要逃離城市呢?應該打開倉庫,救濟災民;悔悟過去的錯誤,重新行善,赦免那些被冤枉的人;這樣自然會得到上天的庇佑,風調雨順。”


    那人說道:“我的國家倉庫空虛,糧食和錢財都已經耗盡。朝廷中文武官員的俸祿都停止發放,就連寡人的飲食也沒有肉食。我們效仿大禹治水,與百姓一同受苦受累,沐浴齋戒,日夜焚香祈禱。這樣過了三年,結果河流幹涸、水井枯竭。正當國家處於危急時刻,忽然鍾南山來了一個全真道士,他能夠唿風喚雨,點石成金。他先是會見了我朝的文武百官,然後才來拜見朕。朕當即邀請他登上法壇祈禱,果然靈驗,隻見令牌一響,傾刻間大雨滂沱。朕原本隻希望有三尺深的雨水就足夠了,但他說由於長久幹旱,這點雨水無法滋潤土地,於是又多下了二寸。朕見他如此重情重義,便與他結拜為兄弟。”


    三藏說:“這真是陛下的大喜事啊!”那人問:“喜從何來?”三藏迴答:“既然那個全真道士有如此神通廣大的本領,如果需要降雨,就讓他施法降雨;如果需要金子,就讓他點石成金。還有什麽不滿足的呢,為何還要離開京城來到這裏?”


    那人說道:“朕與他一同起居生活,不過兩年時間罷了。後來遇到了春天,到處都是盛開的杏花和桃花,家家戶戶都有年輕男女,處處都是王孫公子,都出去春遊觀賞美景。那個時候,文武官員們都迴到衙門辦公,妃嬪們也都迴到自己的院子裏。朕與那全真道士手挽手慢慢地走著,走到禦花園裏時,忽然走到了八角琉璃井邊,不知道他丟下了什麽東西,井裏突然出現了萬道金光。他騙朕到井邊去看什麽寶貝,卻突然起了兇惡的心腸,撲通一聲把朕推下了井;然後用石板蓋住井口,堆上泥土,還移栽了一棵芭蕉樹在上麵。可憐我啊,已經死了三年,真是一個掉進井裏受傷而死的冤枉鬼啊!”


    唐僧一聽說是鬼,頓時嚇得全身無力,骨頭都涼了。沒辦法,隻好再次問他:“陛下,你說的話完全不合理。既然已經死了三年,那麽文武百官、三宮皇後,每次上朝的時候,怎麽就沒有找過你呢?”那個人迴答說:“師父啊,說起他的本事,確實世間少有!自從害死了我,他就在花園裏搖身一變,變成了我的樣子,毫無差別。現在占據了我的江山,暗中侵略了我的國家。他把我的兩班文武官員,四百名朝廷官員,三宮皇後,六院嬪妃,全部歸屬於他了。”


    三藏說道:“陛下,你太懦弱了。”那個人問道:“為什麽這麽說?”三藏說:“陛下,那個妖怪確實有些神通,能夠變成你的模樣,霸占你的天下,文武百官無法分辨,後宮嬪妃也不知道真相,隻有你自己清楚。你為何不在陰間閻王那裏告狀,把你的冤屈申訴一下。”


    那人趕忙說道:“他的神通廣大,和各級官員關係密切——都城隍經常和他一起喝酒,海龍王都和他有親戚關係;東嶽天齊大帝也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閻羅都是他的結拜兄弟。因為這樣,我在陰間根本無法告狀。”


    唐僧疑惑地問道:“陛下,既然你在陰司沒辦法告他,為什麽還要來到我這裏呢?”那人迴答道:“師父啊,我這點冤屈的魂魄,怎麽敢輕易登上您的門呢?山門前有那些護法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緊緊跟隨在鞍馬旁邊。剛才被夜遊神一陣神風吹了進來。他告訴我,我的三年水災已經期滿,讓我前來拜見師父。他說您有一個大徒弟,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非常善於斬殺妖怪和降伏惡魔。現在我誠心誠意地懇求,請您前往我國中,抓住那個妖魔,分辨清楚正邪。我一定會像結草銜環那樣報答您的恩情!”


    三藏雙手合十,對著皇帝說道:“陛下,您這次前來是想讓我的徒弟幫您除掉那個妖怪嗎?”皇帝連連點頭稱是。三藏繼續說道:“我的徒弟們雖然在其他事情上可能不太擅長,但說到降妖除魔,他們可是非常在行的。不過陛下,讓他們去除掉這個妖怪恐怕有些困難。”皇帝疑惑地問道:“為什麽會這麽難呢?”三藏解釋道:“那妖怪神通廣大,能夠變成跟陛下一模一樣的模樣。滿朝的文武官員都對它言聽計從,三宮六院的嬪妃們也都對它情意綿綿。即使我的徒弟們有本領,也絕對不敢輕易發動戰爭。萬一被眾多官員抓住,說我們欺負國家、毀滅國家,犯下大逆不道的罪行,被困在城裏,豈不是弄巧成拙嗎?”


    皇帝連忙說道:“我國朝廷中還有其他人呢。”三藏笑著說:“那就太好了!想必是某位親王或者侍衛長官,被派到其他地方鎮守去了吧?”


    那人說道:“不是這樣的,我的本宮之中有一個太子,乃是我親生的儲君。”唐僧說:“那麽這位太子想必是被妖魔貶謫了吧?”那人迴答道:“並非如此。他隻是在金鑾殿上、五鳳樓中,或者與學士講學,或者與全真道士登上高位。從這以後的三年裏,禁止太子進入皇宮,無法與娘娘相見。”唐僧問:“這是什麽原因呢?”那人答道:“這是妖怪使出的計謀。隻怕他們母子相見時,會在閑暇之餘談論出事情的真相,擔心走漏了消息;因此不讓他們見麵,讓他得以永遠存在下去。”


    唐僧感歎道:“你的災難,想來應該是上天安排的,卻與我相似。當時我的父親曾被水賊殺害,母親被水賊霸占,經過三個月後,生下了我。我在水中逃脫了性命,幸好得到了金山寺的恩師救助,才得以長大成人。想起我年幼時沒有父母,而這裏的太子失去了雙親,真是讓人感到慚愧和惶恐啊!”


    又問道:“就算你所說屬實,但我要怎麽才能見到太子呢?”那人迴答道:“為何不能相見?”唐僧疑惑地說道:“他如今被妖魔囚禁,就連親生母親都無法相見,我隻是一個和尚,想要見到他談何容易?”那人安慰道:“他明天早上會出宮。”唐僧好奇地追問:“出宮做什麽?”那人解釋道:“明天清晨,太子將率領三千兵馬,帶著獵鷹和獵犬,出城狩獵,到時候師傅一定能夠見到他。隻要你能把我說的話轉達給他,他就會相信的。”


    唐僧擔憂地說:“他本來就是肉眼凡胎,被妖魔欺騙而留在宮殿裏,每天都會稱唿妖魔為父王,他怎麽可能輕易相信我的話呢?”那人自信地說:“既然擔心他不會相信,那就讓我留下一樣東西作為證據吧。”唐僧急忙問道:“是什麽東西?”那人便把手中握著的金廂白玉珪放在地上,說道:“這個東西可以當作信物。”唐僧好奇地問:“這東西有什麽特別之處嗎?”


    那人說道:“那全真自從變成我的樣子之後,就隻有這件寶貝沒有變過。他跑到宮裏後,對國王說那個求雨的全真道士帶著這塊玉珪跑掉了。從那時起已經過去了三年,但一直沒有找到這個東西。如果我的太子看到它,肯定會睹物思人,一定會報仇雪恨。”三藏迴答道:“好吧,那就讓我留下來,讓我的徒弟來處理這件事吧。你們要在哪裏等待呢?”那人迴答說:“我也不敢等太久。我現在就要走了,還要去央求夜遊神再次施展神風,將我送進皇宮內院,然後給我那正宮皇後托個夢,告訴她我們的計劃,讓他們母子倆達成共識,同時也讓你們師徒齊心合力。”三藏點頭答應道:“你去吧。”


    那冤魂叩頭拜別,然後邁步相送,不知道為什麽突然腳下一滑,摔了一個跟頭,把三藏驚醒了過來,才發現原來這一切都是一場南柯一夢。他驚慌失措地對著那盞昏暗的油燈,急忙喊道:“徒弟,徒弟!”


    八戒醒來後揉著眼睛說道:“什麽‘土地土地’?想當年我老豬還是天蓬元帥的時候,那日子過得叫一個瀟灑快活,每天都能吃到美味的食物,享受生活的樂趣。可自從跟了你這個出家人之後,就變成了你的保鏢,整天跟著你到處跑。原本說好隻是當和尚,現在卻成了你的奴才,白天要挑擔子、牽馬,晚上還要給你倒夜壺、洗腳。這麽晚了還不讓人睡覺,到底有什麽事情啊?”


    唐僧解釋道:“徒弟們,我剛剛趴在桌子上打盹時,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孫悟空立刻跳了起來,笑著說:“師父,夢都是由人的思想產生的。你還沒開始爬山呢,就已經開始害怕遇到妖怪;又擔心去西天取經路途遙遠,無法到達目的地;心裏總是想著長安城,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迴家;所以你才會做那麽多夢。而我老孫一心一意隻想去西天拜見佛祖,從來沒有做過任何關於家鄉的夢。”唐僧搖了搖頭,認真地說:“徒弟,我這次做夢可不是因為想家。就在我剛閉上眼睛的時候,突然刮起了一陣狂風。然後我看到禪房門外出現了一位皇帝,他自稱是烏雞國的國王。他全身濕透,淚流滿麵。”


    這等這等,如此如此,國王將那夢中的話語一字不差地說給了行者聽。行者笑著說道:“不必再說了,他來托夢給你,顯然是給老孫一個發財的機會。想必是有個妖怪在那裏篡奪王位、圖謀國家。待我去和他分辨真假。隻要我的金箍棒一揮,就能讓他無處可逃。”唐僧擔憂地說:“徒弟,他說那個妖怪神通廣大呢。”行者自信滿滿地迴答:“怕他什麽廣大!如果他知道老孫來了,肯定會嚇得立刻逃走!”唐僧突然想起了什麽,說:“我還記得他留下了一件寶貝作為標記。”八戒不耐煩地答道:“師父不要胡思亂想了,做個夢而已,何必當真呢?”沙僧則謹慎地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我們還是點燃火把,打開門,看看情況再說吧。”


    行者依言打開了門。眾人一同看去,隻見在星月交輝之下,台階上竟然真的放著一柄金廂白玉珪。八戒好奇地上前拿起問道:“哥哥,這是什麽東西啊?”


    行者道:“這是國王手中執的寶貝,名喚玉珪。師父啊,既有此物,想此事是真。明日拿妖,全都在老孫身上。隻是要你三樁兒造化低哩。”八戒道:“好,好,好!做個夢罷了,又告誦他。他那些兒不會作弄人哩?就教你三樁兒造化低。”


    三藏迴入裏麵,問道:“是哪三樁?”行者道:“明日要你頂缸、受氣、遭瘟。”八戒聽了,笑嘻嘻地說:“一樁兒也是難的,三樁兒卻怎麽耽得?”


    唐僧是個聰明的長老,便問:“徒弟啊,此三事如何講?”行者道:“也不消講,等我先與你二件物。”


    好大聖,隻見他迅速地從身上拔出一根毫毛,然後對著它輕輕吹了一口仙氣,並口中念念有詞,叫聲“變”!眨眼之間,這根毫毛竟然變成了一個紅金漆匣兒。大聖小心翼翼地將白玉珪放入匣內,緊接著對唐僧說道:“師父啊,請您務必將這個匣子捧在手上。等到天亮時分,您再換上那件錦襴袈裟,前往正殿端坐並開始誦經。而我呢,則會前去查看一下這座城池是否真的被妖怪所占。如果確定是妖怪,我定會毫不猶豫地將其打殺,這樣一來,我們在此也能立下一番功績;但倘若並非妖怪,那我們還是不要輕易招惹麻煩。”


    唐僧連連點頭稱是,表示讚同。接著,孫悟空又補充說:“若是那太子沒有出城也就罷了,但要是他真的如夢中所示出城而來,我一定會想辦法引導他前來拜見你。”唐僧不禁好奇地問道:“見到他之後,我應該如何迎接和迴答呢?”孫悟空胸有成竹地說:“等他到來的時候,我會提前通知你。那時,你隻需將匣子的蓋子稍稍掀開一些,待我變化成一個二寸長的小和尚,藏於匣子之中。你將匣子捧在手上即可。當那太子進入寺廟後,必定會拜佛。無論他怎樣下跪行禮,你都保持沉默,不予理睬。他見你不為所動,肯定會下令捉拿你。此時,你就任他擺布,無論是挨打、捆綁還是殺害,都隨他去吧。”


    三藏聽聞行者所言,麵露驚色,道:“哎呀!那妖魔軍令森嚴,若真將我殺了,可如何是好?”行者寬慰道:“師父莫怕,有俺老孫在,定會護你周全。待至那緊要關頭,俺自會出手相護。若他詢問,你隻需說是東土大唐欽差,前往西天拜佛取經進寶的和尚。他若問起有何寶貝,你便將錦襴袈裟之事說與他聽,告知他此乃三等寶貝,尚有頭一等、第二等的好物。若他繼續追問,你就說這匣內有一件稀世珍寶,能知曉過去未來一千五百年之事。然後,你就將俺老孫放出來。俺會將那夢中之事告知太子,他若相信,自會去捉拿那妖魔,一來可為他父王報仇,二來我們也能立下威名;他若不信,你再將白玉珪拿給他看。隻是恐怕他年幼,未必認得此寶。”


    三藏聽後,大喜過望,道:“徒弟啊,此計甚妙!隻是這寶貝,一個叫作錦襴袈裟,一個叫作白玉珪;你所變的寶貝又叫作什麽名字呢?”行者笑道:“就叫作‘立帝貨’吧。”三藏依言,將此名牢記於心。師徒們一夜未眠,盼望著天明,恨不能立刻喚出扶桑之日,吹散滿天星辰。


    沒過多久,東方漸漸露出魚肚白。行者又再次叮囑八戒和沙僧,告訴他們兩個:“你們不要去打擾那些僧人,也不要到處亂跑。等我成功後,再一起前行。”說完,行者向唐僧告別,打了個唿哨,一個筋鬥翻到空中。他睜開火眼金睛往西看去,果然看到一座城池。你知道為什麽能看見嗎?因為之前說過這座城池距離寺廟隻有四十裏遠,所以站得高就能望見。


    行者靠近城池仔細觀察,隻見那城池被怪異的霧氣籠罩著,愁雲彌漫,妖氣和怨氣四處飄蕩。行者在空中讚歎道:


    如果真正的國王登上王位,自然會有祥瑞的五色雲彩出現;隻可惜現在妖怪占據了王位,滾滾黑煙鎖住了城門。


    行者正自感歎,忽聞炮聲轟鳴,震耳欲聾。緊接著,東門緩緩開啟,一隊人馬如潮水般湧出。他們身著獵裝,手持各種武器,英姿颯爽,氣勢非凡,顯然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采獵之軍。


    但見旌旗飄揚,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白馬奔騰,迎風嘶鳴,蹄聲如雷。鼉鼓咚咚,仿佛能震撼天地;標槍對對,閃爍著寒芒。架鷹的士兵目光銳利,手中的獵鷹展翅欲飛;牽犬的將領勇猛無畏,身旁的獵犬躍躍欲試。


    火炮連天,硝煙彌漫,聲如霹靂。粘竿映日,紅通通的一片,令人膽寒。士兵們個個手持弩箭,腰挎雕弓,嚴陣以待。他們在山坡下張網設伏,在小徑中鋪設繩索,準備將獵物一網打盡。


    一時間,喊殺聲四起,整個山林都沉浸在緊張的氣氛中。狡兔東奔西竄,卻難逃羅網;乖獐左衝右突,最終還是被擒獲。狐狸狡猾多端,也在劫難逃;麋鹿驚慌失措,四處逃竄。山雉奮力掙紮,卻無法掙脫束縛;野雞驚恐萬分,拚命躲避著追捕。


    這支采獵之軍果然勇猛無比,他們要將這片山場占為己有,擒獲所有的猛獸,摧毀一切敢於反抗的生靈。


    那些人緩緩出城,踱步東郊。不多時,便來到了二十裏外的向高田地。隻見中軍營裏,有一位小小的將軍,他頭戴盔甲,身著鎧甲,腰間束著裹肚花,身上穿著十八劄的戰袍。他手中緊握著青鋒寶劍,胯下騎著一匹黃驃馬,腰帶上還掛著滿弦的弓箭。


    真個是:隱隱透出君王之相,昂昂展露帝主之容。其規模絕非一般小輩,一舉一動皆顯真龍之姿。


    行者在天空中暗自欣喜道:“不必多說,那定然就是皇帝的太子了。待我去戲弄他一番。”


    好個大聖啊,輕輕按下雲頭,悄然撞入軍隊之中,直逼太子馬前。突然,他搖身一變,變成一隻潔白如雪的兔子,在太子的馬前歡快地奔跑著。太子見狀,滿心歡喜,迅速拈起弓箭,拉滿弓弦,一箭射中了那隻兔子。原來這一切都是大聖故意設計的,讓太子射中自己,而他則眼明手快,一把接住那支箭矢,把箭羽花落在前方,然後放開腳步跑開了。太子看到箭射中了玉兔,興奮地兜轉馬頭,獨自一人奮勇向前追趕。然而,馬跑得快時,行者就如同疾風一般快速;馬跑得慢時,行者也放慢速度。始終保持著與太子不遠不近的距離。看著太子一程程地被引到寶林寺山門前,行者忽然變迴原形,不見了兔子的蹤影,隻有一支箭深深地插在門檻之上。接著,行者徑直闖入寺廟內,見到唐僧便高興地說:“師父,我迴來了!我迴來了!”話剛說完,他又再次變化,變成了一個身高僅二寸的小和尚,悄悄地鑽進了紅色的匣子裏麵。


    卻說那太子一路追趕白兔來到山門前,卻發現白兔早已消失無蹤,隻剩下一支雕翎箭深深地插在了門檻之上。太子頓時大驚失色,心中暗想:“怪哉!怪哉!明明我的箭射中了玉兔,為何現在玉兔卻不見蹤影?難道這支箭自己飛到這裏來了不成?想來定是年代久遠,此箭已經成精魅了吧!”他伸手拔出箭矢,抬頭看向山門上方,隻見門額上刻著五個大字——“敕建寶林寺”。


    太子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記得幾年前,我父王曾在金鑾殿上派遣官員攜帶一些金銀財寶給這座寺廟的和尚,用於修繕佛殿和佛像。沒想到今天竟然會來到這裏。正所謂‘因過道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我正好借此機會進去參觀一番。”


    那太子敏捷地跳下馬來,正欲踏入寺門。隻見那負責保駕的官將與三千人馬匆匆趕上,眾人簇擁著太子,一同進入了山門。這突如其來的陣勢,讓本寺的眾僧驚慌失措,他們紛紛跪地叩頭,迎接太子的到來。


    太子被接入正殿中間,他虔誠地參拜了佛像。隨後,他舉目觀瞻四周,正欲前往遊廊欣賞景色,卻忽然發現正當中坐著一個和尚。太子頓時大怒,斥責道:“這個和尚好生無禮!我今日率領半朝鑾駕進山,雖未提前知會旨意,但你也不當如此怠慢,遠接也不為過。此刻軍馬已至臨門,你更該起身相迎,怎還能安然坐著不動?”太子怒喝道:“將他拿下!”隨著太子一聲令下,兩邊的校尉立刻動手,將唐僧迅速抓了起來,並用繩索緊緊捆綁。


    然而,行者在匣子裏默默地念起了咒語,他暗自囑咐道:“護法諸天、六丁六甲,我如今要設法降妖,這太子不明就裏,竟要用繩索捆綁我師父,你們需立刻護持;若真讓他們捆了師父,你們都難辭其咎!”那大聖暗中下達的命令,誰敢不遵從?於是,眾人立即將三藏護持在中間,使其安然無恙。有些人試圖觸摸三藏的光頭,卻發現仿佛有一堵無形的牆壁擋住,難以近身。


    那太子聽聞此言,麵露慍色,喝道:“你是何方人士,竟敢使這般隱身法來欺瞞於我!”三藏趕忙上前,恭敬地施禮道:“貧僧並非有意欺瞞,乃是從東土大唐而來,前往雷音寺拜佛求經進寶的和尚。”太子皺了皺眉,道:“你所說的東土,雖是中原之地,但聽聞其窮困無比,能有什麽寶貝,你且說來讓我聽聽。”三藏微微一笑,道:“我身上所穿的這袈裟,便是第三樣寶貝。此外,還有第一等、第二等更好的寶物呢!”


    太子看了看三藏身上的袈裟,不屑地說道:“你這衣服,半邊苫身,半邊露臂,能值多少財物,竟敢妄稱寶貝!”三藏麵色不變,緩緩說道:“這袈裟雖不完整,但卻有詩為證。詩曰:佛衣偏袒不須論,內隱真如脫世塵。萬線千針成正果,九珠八寶合元神。仙娥聖女恭修製,遺賜禪僧靜垢身。——見駕不迎猶自可,你的父冤未報枉為人!”


    太子聽聞此言,心中不禁大怒,喝道:“這潑和尚胡說八道!你那半片衣,不過是憑著你巧舌如簧,自吹自擂罷了。我的父冤尚未得報,你倒說來讓我聽聽。”


    三藏向前一步,雙手合十問道:“殿下,人生於天地之間,能受幾重恩情呢?”太子答道:“有四重恩情。”三藏又問:“是哪四重恩情呢?”太子道:“感恩天地的承載之恩,日月的照耀之恩,國王的水土之恩,以及父母的養育之恩。”三藏微笑著說:“殿下此言差矣。人的確受天地承載,日月照耀,國王的水土之恩,但又從何處得來父母的養育之恩呢?”太子怒不可遏:“和尚你這遊手好閑、不事勞作、削發為僧、忤逆君主之徒!人若沒有父母的養育,身體又從何而來?”三藏道:“殿下,貧僧確實不知。隻是這紅匣內有一件寶貝,名為‘立帝貨’,它上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總共能知曉一千五百年過去未來之事,自然也知道人並無父母養育之恩,所以才讓貧僧在此久等多時了。”


    太子聽說後,說道:“拿過來讓我看看。”唐僧打開匣子蓋子,孫悟空一下子跳了出來,“呀呀”地叫著,在周圍亂跑。太子說道:“這個小小的人兒,能知道什麽事情呢?”孫悟空聽到他說自己小,就施展神通,把腰伸展一下,立刻長高了三尺四五寸。眾軍士驚訝地說道:“如果這樣快速生長,不出幾天,就要撐破天空了。”孫悟空長到原來的身體大小,就不再長大了。太子這才問道:“立帝貨,這位老和尚說你能知道未來和過去的吉兇,難道你會用烏龜占卜,用蓍草算卦嗎?憑借書本上的語句來判斷人的禍福嗎?”


    孫悟空迴答道:“我一點都不需要那些東西,隻需要憑借我的三寸不爛之舌,就能知曉世間萬物。”太子說道:“這家夥又在胡說八道。自古以來,《周易》這本書非常玄妙,能夠推斷出天下所有的吉兇,讓人知道如何趨吉避兇;因此烏龜用來占卜,蓍草用來算卦。聽你的話,依據什麽道理呢?胡亂談論禍福,蠱惑人心!”


    行者笑著說道:“殿下您先別著急,等我慢慢說給你聽。你本來就是烏雞國的太子啊。就在五年前,當時你們國家遭受了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生活困苦不堪。你父親和大臣們都誠心誠意地祈求上天降雨。正在大家焦急萬分的時候,鍾南山來了一個道士,據說這個道士擅長唿風喚雨、點石成金。你們的皇帝很喜歡這樣的本事,於是就跟他結拜為兄弟。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太子連連點頭迴答道:“確實如此!確實如此!你接著說吧。”行者繼續問道:“那後來三年間沒有見到那個全真道士,自稱皇帝的人是誰呢?”


    太子皺著眉頭思索片刻,然後恍然大悟地說道:“哦,原來如此!確實有這麽一個全真道士,我的父王曾經與他結拜為兄弟,兩人一起吃飯睡覺形影不離。三年前他們在禦花園裏遊玩時,那個道士突然施展神風法術,將我父王手中的金廂白玉珪搶走並帶迴了鍾南山。從那時起,父王一直對他念念不忘。因為找不到他,父王也失去了欣賞花園美景的興致,幹脆把花園關閉起來,已經整整三年了。那個當皇帝的不是我的父王又是誰呢?”


    行者聽到這話,不停地哂笑著。太子再次詢問卻得不到迴答,隻能看到行者一直在哂笑。太子生氣地說道:“這家夥該說話的時候不說,為什麽要這樣一直哂笑呢?”行者又說道:“還有很多話呢;隻是現在周圍人太多,不方便說出來。”太子覺得行者的話似乎別有深意,於是將袍袖一揮,命令軍士們先退下。那位駕車的官將急忙傳達命令,讓三千人馬都到門外駐紮。這時大殿上已經沒有其他人了,太子坐在座位上,唐僧站在前麵,左手旁邊站著行者。本寺的所有僧人也都退下了。行者這才嚴肅地走上前說道:“殿下,被一陣風刮走的是你的親生父母,而坐在那個位置上的,是那個求雨的全真道士。”太子說道:“胡說八道,胡說八道!我的父親自從跟全真道士離開之後,國家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按照你所說的,那就不是我的父王了。還是因為我年紀小,能夠容忍你;要是我父王聽到了你這些話,一定會把你抓起來,碎屍萬段!”


    行者被那太子咄的一聲喝了下來。行者轉身對著唐僧說道:“如何?我早就說過他不會相信的。果不其然,果不其然啊!如今我們還是將那寶貝獻給他,換取關文,繼續前往西方吧。”三藏聽了,便將手中的紅匣子遞給了行者。


    行者接過紅匣子,將身子一抖,那匣子瞬間消失不見了,原來是被他用毫毛變走,收上身去了。接著,行者雙手捧著白玉珪,獻給了太子。


    太子見了,怒喝道:“好你個和尚,好你個和尚!五年前你本是個全真道士,騙走了我家的寶貝,如今竟然又裝扮成和尚來進獻!”說著,便下令道:“來人啊,把他們給我拿下!”一聲令下,眾人一擁而上,把長老嚇得驚慌失措,連忙指著行者說道:“你這弼馬溫!盡給我惹是生非,還連累了我!”行者見狀,趕忙上前攔住眾人,說道:“都別吵了,小心走漏了風聲!我可不叫立帝貨,我還有真正的名字呢。”太子聽了,更加憤怒地說道:“你給我上來!我倒要問問你,你到底叫什麽名字,好讓我將你送交法司定罪!”


    行者說道:“我乃是那長老的大徒弟,名叫孫悟空,也叫孫行者。因為要和我的師父一起去西天取經,昨晚才來到這裏尋找住宿之地。我師父夜裏閱讀經卷,到了三更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你父親國王說,他被那個全真道士欺負迫害,被推進了禦花園的八角琉璃井裏,而那個全真道士變成了你父親的模樣。滿朝的官員都不知道這件事,你年紀小也分辨不清,還禁止你進入宮殿,關閉了花園,大概是害怕消息泄露出去。你父親今晚特意來請我降妖除魔,但我擔心這並不是妖怪,於是從空中觀察,果然發現它是個妖精。正準備動手抓住它時,沒想到你出城打獵。你射中箭的玉兔,就是老孫。老孫把你引到寺院裏,讓你見到師父,訴說這些事情,每句話都是真實的。你既然認識這白玉珪,為什麽不感念養育之恩,為親人報仇呢?”


    那太子聞聽此言,內心淒慘悲戚,暗自傷心憂愁地說道:“若是不相信這些話語,它們卻又有三分真實性;可若是相信了,又怎能奈何殿上所見之人乃是我的父王啊。”這可真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心中左右為難,嘴上不知該說些什麽,隻能思考再三後再開口。行者見他心存疑慮,拿不定主意,再次走上前說道:“殿下不必心生疑慮,請殿下先駕車返迴本國,向你皇母娘娘詢問一聲,看看她和國王之間的夫妻恩情,與三年前相比是否有所變化。隻需這一個問題,便能知道事情的真假了。”那太子迴過神來說道:“的確如此!等我迴去問問我母親再說吧。”


    他激動地跳起身來,一把抓起玉珪便匆忙離去。行者急忙拉住他說道:“你帶著這些人馬迴去吧,但一定要確保不泄露任何消息,否則我的計劃難以成功。而且你隻能獨自一個人騎馬進城,千萬不要張揚炫耀。進城門時不要走正陽門,必須從後宰門進去。到宮裏見到你母親後,切記不要大聲喧嘩,說話聲音要小一些:因為那妖怪神通廣大,如果不小心走漏了風聲,你們母子二人恐怕都會有生命危險。”太子連連點頭,謹遵行者的教誨,然後走出山門向眾將士下令:“大家就在這裏穩穩地安營紮寨,絕對不能擅自行動。我現在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等我迴來後我們再一起進城。”隻見他:


    熟練地指揮著士兵們安營紮寨,自己則飛身上馬,疾馳而去。


    至於他這次前去是否能順利見到娘娘,並與她交談些什麽,還請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記擴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秘的小土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秘的小土豆並收藏西遊記擴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