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三人穿林入裏,忽然聽到一陣慘唿聲傳來,不由得心生疑惑。循著聲音找去,隻見那呆子被綁在一棵大樹上,臉色漲得通紅,嘴裏不斷發出陣陣痛苦的呻吟聲,仿佛遭受了極大的折磨。行者走上前去,笑嘻嘻地看著八戒說道:“好女婿呀!這都什麽時候了,你怎麽還賴在床上不起來向我道謝,也不去師傅那裏稟報喜訊,難道還想繼續在這裏賣藝賺錢嗎?——咄!你娘呢?你老婆呢?真是個沒出息的女婿啊!”那呆子見行者前來調侃自己,臉上露出羞愧之色,卻又不敢反抗,隻能咬牙忍受著疼痛,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沙僧看到這一幕,心中十分不忍,連忙放下手中的行李,走上前解開八戒身上的繩索。八戒得救後,立刻對他們連連磕頭道謝,但內心卻是無比羞愧。
有一首《西江月》可以證明八戒此刻的心情:
色乃傷身之劍,貪之必定遭殃。
佳人二八好容妝,更比夜叉兇壯。
隻有一個原本,再無微利添囊。
好將資本謹收藏,堅守休教放蕩。
那八戒撮土焚香,虔誠地向空中行禮膜拜。行者見狀,笑著問道:“你可還記得那些菩薩嗎?”八戒一臉茫然地迴答:“我當時已經被嚇暈了,眼睛都花了,哪還能認出是誰啊?”說著,行者將那張紙條遞給了八戒。八戒一看,原來是一首頌子,頓時感到十分羞愧。沙僧看著八戒的樣子,忍不住笑出聲來:“二哥真是有福啊,竟然感動了四位菩薩前來給你說親呢!”八戒聽後,更是羞得滿臉通紅,連忙擺手說道:“兄弟,別再提這事了,太丟人了!從今往後,我再也不會胡來了。哪怕是累死,我也願意跟著師父去西天取經。”唐僧聽了八戒的話,滿意地點點頭:“既然這樣就好。”
隨後,行者帶著師父踏上了大路。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艱難前行。過了很久,前方突然出現一座高山擋住了去路。唐僧急忙拉住韁繩,停下馬來,對三個徒弟說道:“徒兒們,前麵有一座山,我們一定要小心謹慎,恐怕會有妖怪出沒,危害我們。”行者自信滿滿地說:“師傅放心,隻要有我們三個人在,什麽妖魔鬼怪都不用害怕
因此,長老安心地繼續前進。隻見那座山,果真是一座好山:山峰高聳入雲,山勢雄偉險峻。它的根基連接著昆侖山脈,山頂直插雲霄。白鶴時常棲息在檜柏之上,黑猿不時地在藤蘿間懸掛。陽光映照在晴朗的樹林中,層層疊疊的千條紅霧繚繞;清風吹拂著陰暗的山穀,飄飄蕩蕩的萬道彩雲飛舞。幽靜的鳥兒在青翠的竹林中雜亂地啼叫,美麗的錦雞在野花間整齊地爭鬥。隻見那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峨聳立,閃耀著耀眼的光芒;萬歲石、虎牙石、三尖石,突兀嶙峋,散發著祥瑞的氣息。懸崖前的花草秀美,山嶺上的梅花飄香。荊棘密密麻麻,芝蘭清淡素雅。幽深的森林中,鷹和鳳凰聚集著成千上萬的飛禽,古老的洞穴裏,麒麟統治著無數的走獸。山澗的水流有情有義,彎彎曲曲地環繞著;峰巒連綿不斷,重重疊疊地環繞著。又看到那綠色的槐樹,斑斕的竹子,青翠的鬆樹,相互依偎,千年以來都在爭奇鬥豔;白色的李花,紅色的桃花,翠綠的柳樹,色彩鮮豔,在明媚的春光中競相綻放。龍吟虎嘯,鶴舞猿啼。麋鹿從花叢中走出,青鸞對著太陽鳴叫。這裏真是仙山福地,蓬萊閬苑也不過如此。又看到一些花開花落的山頭景色,雲卷雲舒的嶺上峰巒。
三藏在馬上歡喜地說道:“徒弟們啊,我這一路向西而來,曆經無數山水,卻沒有一處比得上這座山的美景。這裏的景色幽靜宜人,趣味十足。如果離雷音寺不遠,我們可以整頓衣冠,莊重嚴肅地去拜見佛祖。”行者笑著說:“早著呢,早著呢,恰好還沒到呢!”沙僧問道:“師兄,我們距離雷音寺還有多遠?”行者迴答道:“十萬八千裏。現在連十分之一都還沒走完呢。”八戒焦急地問:“哥哥啊,那得走多少年才能到達?”行者說:“如果按照兩位師弟的速度,大概十來天就能到;要是讓我一個人走,一天能來迴跑個五十趟,還能看見太陽;但要是讓師傅走,那簡直不敢想象!”唐僧急切地問:“悟空,你說到底什麽時候才能到?”行者安慰道:“你從年幼一直走到年老,然後又從年老變迴年輕,這樣反複上千次還是很難到達。不過隻要你保持堅定的信念和真誠的心,每一次迴頭,都能看到靈山就在眼前。”
沙僧開口說道:“大師兄啊,這裏雖然不是雷音寺,但看看周圍的環境,肯定會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居住在這裏。”孫悟空迴答說:“你說得很對,這裏肯定沒有邪祟,必定是一處神聖之地,住著一位高僧或仙人。我們可以慢慢遊玩,細細品味。”話畢,他們便繼續前行,不再多言。
而此時,這座山名為萬壽山;山中還有一座道觀,名為五莊觀;觀內有一位仙人,道號鎮元子,綽號與世同君。這觀裏藏有一種稀世珍寶,它誕生於混沌初分、鴻蒙始判之時,也就是天地尚未開辟的時候。這種寶物隻有西牛賀洲的五莊觀才有,被稱為“草還丹”,也叫“人參果”。它需要三千年才能開花,再過三千年才能結果,再等三千年才能成熟,總共要經過一萬年才能食用。而且,每一萬年隻能結出三十個果實。這些果子的形狀和模樣,就像不滿三天的嬰兒一樣,四肢健全,五官齊全。如果有人有緣得到這個果子,隻要聞一聞,就能增加三百六十歲的壽命;要是吃一個,更是能延長四萬七千年的生命。
卻說那一日,鎮元大仙收到元始天尊送來的請帖,邀請他前往上清天彌羅宮中聽講座談“混元道果”之事。鎮元大仙門下弟子眾多,其中不乏散仙,而如今還有四十八位徒弟跟隨左右,他們皆是得道的全真之士。當天,鎮元子帶領著四十六位徒弟前往彌羅宮聽講,隻留下兩位年齡尚小的童子看家,一個叫清風,一個叫明月。清風今年已有一千三百二十歲,明月則剛剛滿一千二百歲。鎮元子臨行前叮囑二童道:“不得違背大天尊的請帖,我要前往彌羅宮聽講,你們倆在家裏要小心謹慎。不久之後會有一位故人從這裏路過,切莫對他無禮。可以摘兩個人參果給他品嚐,以表達昔日的情誼。”二童好奇地問道:“師父所說的故人是誰呢?希望您能告訴我們,以便我們好好招待。”大仙迴答道:“他是來自東土大唐的聖僧,法號三藏,正準備前往西天拜佛取經。”
兩位童子笑著迴答說:“孔子曾經說過:‘誌向和理念不相同的人,不能一起謀劃事情。’我們屬於太乙玄門,怎麽可能跟那些和尚有什麽交情呢?”鎮元子大仙解釋道:“你們有所不知啊。那個唐僧其實是金蟬子轉世,他可是西方聖老如來佛祖的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和他在‘蘭盆會’上認識。當時他親自給我遞茶,表現出對我的敬重,所以我們算得上是老朋友了。”
聽到這話,兩位童子恍然大悟,趕緊遵命行事。然而,在大仙即將離開的時候,他再次叮囑道:“我的人參果數量有限,隻能給他們兩個人吃,千萬不要多給。”清風連忙迴答:“開園時,大家一起品嚐了兩顆,現在樹上還剩下二十八顆,絕對不會多給的。”大仙滿意地點點頭,但還是提醒道:“雖然唐僧是我的故人,但還是要小心他的手下搗亂,不能讓他知道這件事。”兩位童子連連點頭,表示明白。隨後,大仙帶著眾多徒弟一同飛升上天,直往天界而去。
卻說唐僧師徒四人在山中遊玩,突然抬頭看到遠處的鬆林和竹林中有一座樓閣。唐僧好奇地問孫悟空:“悟空啊,你看看那邊是什麽地方呢?”孫悟空仔細觀察後迴答說:“師傅,依我看,那個地方不是道觀就是寺廟。咱們走近一些,就能知道具體情況啦。”過了一會兒,他們來到門前,仔細觀察起來。隻見這裏:
鬆坡寧靜而冷清,竹子小徑幽靜宜人。來來往往的白鶴伴隨著浮雲飛翔,上下跳躍的猿猴不時獻上果實。門前的池塘寬闊,樹木的影子長長的,石頭裂開,苔蘚花開。宮殿林立,紫色的霧氣高高升起,樓台高聳,紅色的霞光墜落。真是一個有福之地、靈異之所,就像蓬萊仙境中的洞穴一般。這裏人跡罕至,安靜祥和,讓人內心平靜。青鳥常常傳遞王母娘娘的信件,紫鸞經常送來太上老君的經書。這無盡的巍峨道德之風,果然是一片神秘的神仙宅邸。
三藏下了馬,又看到山門左邊立著一塊石碑,上麵刻著十個大字:“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長老驚歎道:“徒弟們,這還真是一座道觀啊!”
沙僧看著眼前景色,興奮地說道:“師父,您看這風景如此美麗,想必這道觀裏一定住著善良之人。我們不妨進去瞧瞧,如果能順利完成西行取經,這裏也不失為一處美景啊!”孫悟空聽了沙僧的話,笑著迴答道:“說得好!”於是師徒四人一同走進了道觀。剛進道觀,他們就看到二門處貼有一副對聯:
上聯:長生不老神仙府;下聯:與天同壽道人家。橫批:萬壽山福地。
孫悟空看罷,不禁大笑起來:“這道士竟然敢說如此大話嚇唬人。想當年俺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之時,也曾去過那太上老君的府邸,卻從未見過這般狂妄自大的話語。”豬八戒聽了孫悟空的話,趕忙說道:“先別管這些,咱們先進去看看吧。說不定這個道士真有點兒本事呢?”
當師徒四人走到第二層門時,突然看見從裏麵匆匆忙忙走出來兩個童子。
他們的裝扮十分奇特:
其中一個童子麵容清秀,神情爽朗,頭頂紮著兩個小辮子,頭發短而蓬鬆;身上穿著一件道袍,衣襟隨風飄動,仿佛雲霧繚繞;另一個童子則身穿羽衣,衣袖飄飄,宛如仙人下凡一般。他們腰間係著一條環形的腰帶,緊緊地束縛住龍頭結,腳下踩著一雙芒鞋,輕盈地纏繞著蠶口絨。兩人的風采非常獨特,超凡脫俗,顯然不是普通凡人,正是那清風和明月兩位仙童。
那童子控背躬身,恭敬地出來迎接道:“老師父,失迎了,請坐。”長老心中歡喜,便與兩位童子一同登上了正殿觀看。原來這裏是一座向南的五間大殿,建築風格獨特,上明下暗,精美的雕花格子遍布其間。那仙童輕輕推開格子,邀請唐僧進入殿內。唐僧踏入殿內,一眼就看到牆壁正中央懸掛著一幅五彩裝成的“天地”二大字,字幅莊嚴而神秘。旁邊設有一張朱紅色的雕漆香幾,幾上擺放著一副黃金爐瓶,爐邊整齊地擺放著一些香燭和香料。
唐僧走上前去,以左手撚起香燭,輕輕地插入香爐中,然後虔誠地圍繞著香爐走了三圈,行禮拜謝。禮拜完畢後,他轉過頭來對仙童說道:“仙童啊,你們這五莊觀簡直就是西方仙界一般,為何不供奉三清、四帝、羅天諸宰等神隻呢?卻隻是將‘天地’二字作為香火供奉對象?”童子笑著迴答道:“不瞞老師說,這兩個字,上麵那個字,按禮節來說確實應當受到尊崇;下麵那個字,則承受不起我們的香火。這是我家師父諂媚奉承的結果。”三藏疑惑地問道:“什麽叫諂媚奉承呢?”
那道童聽聞行者所言,不卑不亢地迴答道:“三清乃是家師的摯友,四帝與家師也頗有交情;九曜算是家師的晚輩,而元辰則是家師的下賓。”
行者聽了這話,不禁笑得前仰後合。八戒見狀,好奇地問道:“哥哥,你為何發笑?”行者邊笑邊說:“我隻道老孫擅長捉弄人,沒想到這道童也會吹牛!”三藏則問道:“你師父何在?”道童答道:“家師元始天尊接到請柬,前往上清天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去了,此刻並不在家。”
行者聞言,忍不住怒喝道:“你這不知天高地厚的道童!連人都認不清,就在這裏胡說八道,擺什麽空架子!那彌羅宮裏有誰是太乙天仙?會請你師父這等人物去講道!”三藏見行者動怒,生怕道童迴嘴,引發爭鬥,趕忙說道:“悟空,暫且不要爭執。我們既然已經進來,又何必急著出去,這樣顯得我們太沒禮貌了。俗話說:‘鷺鷥不吃鷺鷥肉。’他師父既然不在,我們又何必去打擾他呢?你去山門前放馬,沙僧看守行李,讓八戒解開包袱,取些米糧,借用他的鍋灶做頓飯吃。臨走時,給他幾文柴錢就行了。大家各司其職,讓我在這裏休息一會兒,吃完飯就走。”三人聽了三藏的話,便各自按照吩咐去做事了。
卻說那明月、清風見孫悟空等人走後,暗自誇讚不停:“好和尚啊!真不愧是西方愛聖下凡,真元絲毫不昧。師父讓我們接待唐僧,拿人參果給他吃,以表故舊之情;又囑咐我們防著他手下的人惹事。果然那三個徒弟嘴臉兇頑,性情粗糙。幸虧把他們調開了;要是在邊上,肯定不讓其他人吃到人參果。”清風說道:“兄弟,這和尚到底是不是師父的故人呢?還是問問清楚吧,別弄錯了。”於是兩個童子再次走上前去問道:“請問這位老師可是大唐前往西天取經的唐三藏嗎?”長老迴禮答道:“貧僧正是。兩位仙童怎麽知道我的名字呢?”童子迴答說:“我師父臨行前,曾經吩咐過讓我們在此遠遠迎接。沒想到你們來得這麽快,有失遠迎。老師請先坐下,待弟子給您泡茶奉上。”三藏連忙擺手說:“不敢當。”這時明月急忙轉身迴到房間,取來一杯香茶,獻給長老。喝完茶後,清風說道:“兄弟,不能違背師命,我跟你一起去摘果子來吧。”
卻說那二童別了三藏,一同迴到房內,其中一人拿了金擊子,另一人則端著丹盤,還特意多拿了幾塊絲帕墊在盤子底部,然後徑直來到人參園裏。那清風靈活地爬上樹,手持金擊子輕輕敲打果實;而明月則站在樹下,用丹盤穩穩接住落下的果子。
不一會兒,他們就成功敲落了兩個果子,並小心翼翼地放在盤中,接著便前往前殿獻寶。清風恭敬地說道:“唐師父,我們五莊觀地處偏僻,物資匱乏,實在沒有什麽好東西可以供奉。這兩枚土產的素果,請您收下解解渴吧。”那長老聽後,嚇得渾身發抖,連連後退,滿臉驚恐地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今年倒是豐收之年,但你們道觀為何如此荒蕪,竟要吃人?而且這分明是個不滿三歲的小孩,怎麽能給我解渴呢?”清風暗自嘀咕:“這和尚在塵世中沾染了太多是非,眼睛和肉身都變得庸俗平凡,竟然不認得我家的仙家寶物。”這時,明月走上前去解釋道:“老師,這果子名叫‘人參果’,吃一個無妨。”
三藏聽聞清風所言,不禁怒喝道:“胡說,胡說!他那父母懷胎,不知曆經多少苦楚,方才生下。未及三日,怎可將他拿來當作果子?”清風卻堅持道:“實是樹上所結。”長老愈發惱怒:“亂談,亂談!樹上怎會結出人來?拿過去,簡直不當人子!”
那兩個童兒見唐僧千推萬阻,執意不肯吃,隻得無奈地拿著盤子,轉迴本房。說來也怪,這果子頗為蹊蹺,久放不得,若放置多時,便會變得僵硬,無法食用。二人迴到房中,各自拿了一個,坐在床邊上,盡情地吃了起來。
嘿,原來還有這般奇事!他們的道房與廚房緊緊相鄰。這邊輕聲細語,那邊便能聽得一清二楚。八戒正在廚房裏做飯,先前聽見說要取金擊子和丹盤,他便已留上了心;又聽見說唐僧不認得人參果,要拿進房裏自己吃,他嘴裏忍不住流起了口水,暗自想道:“我怎麽才能嚐一個呢!”可惜他自己身材肥胖,行動不便,隻能幹等著行者迴來,再與他商量。他在那鍋門前,更是無心燒火,不時地伸頭探腦,出來張望。
過了一會兒,隻見行者牽著馬過來,把韁繩係在槐樹上,然後徑直往後院走去。那呆子則揮著手喊道:“這邊來!這邊來!”行者轉過身來,走到廚房門口,說道:“呆子,你叫什麽呢?是不是覺得飯菜不夠吃呀。先讓老和尚吃飽,等會兒我們可以到前麵的大戶人家化齋去。”八戒迴答說:“你進來吧,不是因為飯少。這道觀裏有一樣寶貝,你知道嗎?”行者問道:“是什麽寶貝?”八戒笑著說:“跟你說了,你沒見過;給了你,你也認不出。”行者反駁道:“這呆子竟敢取笑我老孫。老孫五百年前,因為拜訪仙人學道的時候,曾經遊曆過海角天涯,還有什麽東西是我沒見過的?”八戒接著問:“哥啊,那人參果你見過嗎?”行者驚訝地迴答:“這個我還真沒見過。不過經常聽別人提起,人參果是一種神奇的草藥,可以延年益壽。現在哪裏能找到這種東西呢?”
八戒說道:“他們這裏有的。那個小童子拿了兩個給師父吃,那老和尚卻不認識,還以為是出生不滿三天的孩子呢,所以不敢吃。那個小童子真是太懶了,既然師父不吃,就應該讓給我們嘛,可他卻瞞著我們,自己跑到隔壁房間裏,一家人一個人地吃了起來,吃得那叫一個香,把我饞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怎麽樣才能搞到一個嚐嚐鮮呢?我看你比較機靈,不如去他那園子裏偷幾個迴來嚐嚐吧,怎麽樣?”行者迴答道:“這有何難。老孫去,保證手到擒來。”說著就要匆忙起身往前走。八戒急忙拉住他說:“哥哥啊,我聽他在這房間裏說過,好像要用什麽金擊子去打呢。一定要做得幹淨利落,千萬不能走漏了風聲。”行者迴答道:“我知道,我知道。”
那大聖使一個隱身法,輕輕一閃便進入到道房中,待看時,才發現原來那兩個道童,吃完果子後,已經上殿去和唐僧說話了,並不在房間內。行者小心翼翼地環顧四周,想看看有沒有金擊子的蹤影。突然,他的目光被窗欞上掛著的一條赤金吸引住了。這赤金大約有二尺長,手指般粗細,下麵是個蒜疙瘩形狀的頭子,上麵還有幾個眼,係著一根綠色的絨繩兒。他心想:“難道這就是他們所說的金擊子?”於是他伸手取下赤金,走出道房,徑直走到後麵去。推開門,抬頭一看——啊!竟然是一座美麗的花園!
隻見園內朱紅色的欄杆和珍貴的門檻,彎曲的台階和山峰。奇異的花朵與燦爛的陽光爭豔,翠綠的竹子和青天比翠色。流杯亭外,一彎綠柳如同煙霧般搖曳;賞月台前,幾簇青鬆猶如潑墨的靛藍。鮮豔的石榴花紅豔奪目,碧綠的繡墩草鬱鬱蔥蔥。青茸茸的碧砂蘭,攸蕩蕩的臨溪水,美不勝收。
行者笑道:“他也是個自種自吃的道士。”他和八戒、沙僧三人一起穿過園子,走到另一邊,又看到一扇門。行者上前輕輕一推,門便開了。
門內別有洞天,原來是一片茂密的樹林。樹木高大而粗壯,枝葉繁茂,形成了一片綠色的天幕。樹葉形狀如同芭蕉扇一般,翠綠欲滴,給人一種清新涼爽的感覺。
行者抬頭望去,發現其中一棵大樹特別引人注目。這棵大樹高聳入雲,樹幹粗壯,足有七八丈粗。樹葉鬱鬱蔥蔥,猶如一把巨大的綠傘。最引人矚目的是,在南側的樹枝上,竟然長出了一顆人參果,形狀宛如一個可愛的小娃娃。
行者興奮地瞪大了眼睛,自言自語道:“這可真是個稀罕物啊!”他仔細觀察,發現人參果的尾部還連著一根梗蒂,就像一個小尾巴一樣。它掛在枝頭,隨著微風輕輕晃動,仿佛在向行者招手示意。
行者心中充滿了喜悅,忍不住誇讚道:“好東西呀!果然罕見,果然罕見!”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嚐這個神奇的果實,於是迅速爬上樹去。
行者熟練地爬到樹上,用手中的金擊子輕輕地敲了一下人參果。隻聽“噗”的一聲,人參果掉落在地上。行者敏捷地從樹上跳下來,準備撿起人參果。然而,當他落地後四處尋找時,卻驚訝地發現人參果不見了蹤影。
行者一臉狐疑地站在原地,心裏暗暗琢磨:“難不成這人參果還長了腿不成?”他越想越覺得奇怪,於是趕緊在周圍的草叢中仔細尋找起來。然而,盡管他找遍了每一個角落,卻始終沒有發現人參果的蹤跡。行者不禁喃喃自語道:“真是蹊蹺啊!難道它真的長腿跑掉了?就算能跑,也不可能跑出牆外吧。哦,我明白了,一定是這花園中的土地老兒不讓老孫偷吃他的果子,所以把它們都收走了。”想到這裏,行者立刻撚起法訣,念了一聲“唵”字咒語,將花園中的土地老兒召喚到了麵前。土地老兒見到行者後,恭敬地向他行禮,並詢問道:“大聖,您召喚小神前來,有什麽吩咐嗎?”
行者怒氣衝衝地說道:“你這個老兒可知道老孫乃是天下聞名的盜賊頭子。我曾經偷吃過蟠桃、盜喝過禦酒、竊取過仙丹,也從未有人敢跟我分享這些東西。可是今天,我隻不過偷吃了他一個果子,你竟然就把我的那份給搶走了!這果子明明是樹上結的,連天上飛過的鳥兒都應該有份兒,老孫隻吃一個又有何妨呢?你為什麽要把它們都撈走呢?”
土地忙說:“大聖啊,您可別錯怪我呀!這寶貝可是地仙之物,我隻是個鬼仙,哪敢拿呢?就算讓我聞聞,我都沒這個福氣啊。”行者疑惑道:“既然不是你拿走的,那為什麽剛打下就不見了?”土地迴答道:“大聖隻知道這寶貝能延年益壽,卻不知道它還有其他來曆呢。”
行者好奇地問:“什麽來曆?”土地解釋道:“這寶貝要三千年才開一次花,又要三千年才能結果,再等三千年果實才能成熟。滿打滿算,一萬年也隻能結出三十個。隻有有緣人才能聞到香氣,聞一下就能多活三百六十歲;要是吃一個,就能活四萬七千年。不過,它跟五行相克。”行者追問道:“怎麽個克法?”
土地繼續說道:“這果子遇到金屬會掉落,碰到木頭會枯萎,掉進水裏會融化,遇到火會燒焦,碰到泥土則會陷入其中。而且,摘果的時候必須使用金屬工具,否則根本摘不下來。孫悟空問土地公如何才能抓住人參果,土地公告訴他要用金擊子敲下來,但不能直接掉落在地,而是要先用絲帕襯墊著才行;如果掉落在地的話,人參果碰到木頭上就會枯萎,這樣即使吃下去也不能延年益壽。想要吃人參果必須用瓷器盛著,再用清水化開後才能食用,如果遇到火就會燒焦而失去作用。至於人參果為什麽會入土,剛才孫悟空打下一個人參果,它落地後便立即鑽進土裏。原來這土已經存在了四萬七千年,就算是鋼鐵鑽頭也無法鑽出些許痕跡,而且比生鐵還要堅硬三四分。凡人若是吃下人參果,便能長生不老。孫悟空聽後還是半信半疑,於是揮動金箍棒往地上一砸,隻聽到一聲悶響,金箍棒反彈迴來,地麵上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孫悟空驚訝地說道:“果然如此!我的金箍棒連石頭都能打得粉碎,撞到生鐵上也會留下痕跡。為何這次卻絲毫未傷呢?這麽說來,倒是我錯怪你了,你迴去吧。”土地公聞言趕忙迴到本廟去了。
大聖心裏早有打算,隻見他動作敏捷地爬上樹,一隻手拿著金箍棒,另一隻手把錦布直裰的衣襟扯起來做成一個兜子等著。然後他靈活地穿梭於樹枝之間,輕輕地敲落了三個果子,穩穩當當地兜在了衣襟裏。隨後,大聖跳下樹,一路快步來到廚房。那八戒笑著問:“哥哥,有沒有摘到呀?”行者得意地迴答說:“這不就是嘛,老孫出馬還不是手到擒來。這個果子,可不能忘了沙僧,得叫他一聲。”
八戒連忙招手喊道:“悟淨,快來。”那沙僧放下行李,匆匆忙忙地跑進廚房問道:“哥哥,找我什麽事呀?”行者鬆開衣服兜子說:“兄弟,你看看這是什麽東西?”沙僧一看,驚訝地說道:“是人參果。”行者好奇地追問:“不錯啊!你居然認識。你在哪裏見過呢?”沙僧迴答說:“小弟雖然沒吃過,但以前做卷簾大將的時候,曾侍奉鸞輿參加蟠桃宴會,看到海外的神仙們用這種果子給王母娘娘祝壽。雖然見過,但沒有機會品嚐。哥哥,可以給我一些嚐嚐嗎?”
行者笑道:“不用再說了,咱們兄弟一人一個。”說完,他們三個人各自享用著自己手中的果子。那八戒食量驚人,嘴巴又大,剛才聽到童子吃的時候,就已經饞得不行了。現在看到果子,立刻拿過來,張開大口,像車輪一樣咕嚕嚕地把整個果子都吞進肚子裏。吃完後,他還翻白眼耍賴,對行者和沙僧說:“你們兩個吃的是什麽?”沙僧迴答道:“人參果。”八戒好奇地問道:“什麽味道?”行者不耐煩地說:“悟淨,別理他!你自己先吃了,現在又來問我們。”八戒厚著臉皮說:“哥哥,我吃得太急了,沒有像你們那樣慢慢咀嚼,品嚐出其中的滋味。我不知道這個果子有沒有核,就直接吞下去了。哥哥啊,做事要做到底;既然勾起了我的饞蟲,再去找一個來吧,讓我好好品嚐一下。”
行者看著八戒,搖頭歎息道:“兄弟啊,你怎麽這麽不知足呢!這可不是普通的食物,哪能像大米和白麵那樣隨意吃飽。要知道,這萬年才能結出三十個果子,咱們能吃到一個已經很有緣分了,這可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好了,好了,夠了!”說完,他站起身來,拿起一個金擊子,悄悄從窗戶縫扔進了道房裏,然後不再理會他們。
而那個呆子卻還是不停地嘮叨,抱怨沒有吃夠人參果。正在這時,那兩個小道童又迴來取茶,準備獻給唐僧。他們聽到八戒還在嚷嚷著想要再吃一個人參果,清風心中不禁產生懷疑,對明月說:“明月,你聽聽那長嘴和尚說‘人參果還要個吃吃’。師父臨走的時候特意叮囑過,讓我們小心他的手下人搗亂。難道真的是他偷了我們的寶貝嗎?”明月一聽,也緊張起來,趕緊迴頭說:“哥哥呀,不好了!不好了!金擊子怎麽掉在了地上!我們快去果園看看吧!”說著,兩人急忙朝果園跑去。
兩人急急忙忙地跑去查看,結果發現花園的門竟然已經打開了!清風驚訝地說道:“這扇門明明是我親手關上的呀,怎麽會自己打開呢?”於是他們又匆匆轉過身,來到花園門口,卻發現菜園的門也同樣敞開著。他們趕忙衝進人參園,靠著樹仔細檢查,來來迴迴數了好幾遍,但最終卻隻有二十二個人參果。
明月焦急地問道:“你會不會算算數啊?”清風迴答說:“我當然會,你快說說具體情況吧。”明月接著說:“原本這裏有三十個人參果。師父開園的時候,我們一起吃了兩個,還剩下二十八個;剛才又摘了兩個給唐僧吃,應該還剩下二十六個;現在卻隻剩下二十二個了,這不正好少了四個嗎?不用說了,肯定是那些可惡的家夥偷走了,我們快去罵唐僧吧。”
兩個人氣衝衝地走出園子,徑直來到大殿上,指著唐僧就是一頓破口大罵。他們一會兒用手指著唐僧的禿頭,一會兒又對著他的後腦勺,嘴裏不停地吐出各種難聽的髒話和侮辱性的話語;時而像老鼠一樣鬼鬼祟祟,時而又像狐狸一樣狡猾陰險,總之是一刻都沒有停止過對唐僧的辱罵。
唐僧實在聽不下去了,說道:“仙童啊,你們究竟在吵鬧什麽呢?安靜一些吧,如果有話要說,可以慢慢講出來,不必如此胡鬧。”
清風大聲喊道:“難道你的耳朵聾了嗎?我們所說的都是真話,你為何聽不懂?你偷吃了人參果,難道還不許我們說嗎?”
唐僧一臉無辜地問道:“人參果到底長什麽樣呢?”
明月答道:“剛才拿給你吃的時候,你不是說它長得像孩子嗎?”
唐僧雙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彌陀佛”後說道:“看到那樣的東西,我已經感到害怕了,怎麽還敢偷吃呢?就算是因為嘴饞,我也不會做這種偷雞摸狗的事情。你們一定是誤會了別人。”
清風反駁道:“雖然你自己沒有偷吃,但你手下的徒弟們可能會偷吃啊。”
唐僧點頭表示認同,然後對清風和明月說道:“這倒也是有可能的。你們先別吵了,讓我問問我的徒弟們是否真的偷吃了人參果。如果確實是他們偷吃的,就讓他們賠償你們。”
明月一臉怒容地迴應道:“賠償?就算有錢又能到哪裏去買呢!”
唐僧急忙開口解釋:“即便有錢也無法買到,但常言道:‘仁義值千金。’隻要讓他們向你們賠禮道歉,這件事就可以了結了。而且現在還不能確定是否真的是他們偷吃的呢。”
明月反駁道:“怎麽會不是他呢?他那裏分不均勻,還在那裏叫嚷呢。”
三藏高聲叫道:“徒弟們,都過來吧。”沙僧聽到後說:“糟糕了!事情敗露了!師父叫我們過去,小道童又胡亂罵人,難道是我們之前的談話被發現了嗎?但這隻是關於食物的問題,如果承認了,那不就成了我們偷吃了嗎?絕對不能承認。”
行者附和道:“太丟人了!這隻是飲食方麵的事情,如果說出來,那就成了我們偷嘴了,千萬不要承認。”
八戒連連點頭表示讚同:“沒錯,沒錯,我們幹脆裝作不知道好了。”於是,他們三個人隻能離開廚房,走上大殿。
到底該如何應對他們的指責和抵賴呢?請聽下迴分解。
有一首《西江月》可以證明八戒此刻的心情:
色乃傷身之劍,貪之必定遭殃。
佳人二八好容妝,更比夜叉兇壯。
隻有一個原本,再無微利添囊。
好將資本謹收藏,堅守休教放蕩。
那八戒撮土焚香,虔誠地向空中行禮膜拜。行者見狀,笑著問道:“你可還記得那些菩薩嗎?”八戒一臉茫然地迴答:“我當時已經被嚇暈了,眼睛都花了,哪還能認出是誰啊?”說著,行者將那張紙條遞給了八戒。八戒一看,原來是一首頌子,頓時感到十分羞愧。沙僧看著八戒的樣子,忍不住笑出聲來:“二哥真是有福啊,竟然感動了四位菩薩前來給你說親呢!”八戒聽後,更是羞得滿臉通紅,連忙擺手說道:“兄弟,別再提這事了,太丟人了!從今往後,我再也不會胡來了。哪怕是累死,我也願意跟著師父去西天取經。”唐僧聽了八戒的話,滿意地點點頭:“既然這樣就好。”
隨後,行者帶著師父踏上了大路。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艱難前行。過了很久,前方突然出現一座高山擋住了去路。唐僧急忙拉住韁繩,停下馬來,對三個徒弟說道:“徒兒們,前麵有一座山,我們一定要小心謹慎,恐怕會有妖怪出沒,危害我們。”行者自信滿滿地說:“師傅放心,隻要有我們三個人在,什麽妖魔鬼怪都不用害怕
因此,長老安心地繼續前進。隻見那座山,果真是一座好山:山峰高聳入雲,山勢雄偉險峻。它的根基連接著昆侖山脈,山頂直插雲霄。白鶴時常棲息在檜柏之上,黑猿不時地在藤蘿間懸掛。陽光映照在晴朗的樹林中,層層疊疊的千條紅霧繚繞;清風吹拂著陰暗的山穀,飄飄蕩蕩的萬道彩雲飛舞。幽靜的鳥兒在青翠的竹林中雜亂地啼叫,美麗的錦雞在野花間整齊地爭鬥。隻見那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峨聳立,閃耀著耀眼的光芒;萬歲石、虎牙石、三尖石,突兀嶙峋,散發著祥瑞的氣息。懸崖前的花草秀美,山嶺上的梅花飄香。荊棘密密麻麻,芝蘭清淡素雅。幽深的森林中,鷹和鳳凰聚集著成千上萬的飛禽,古老的洞穴裏,麒麟統治著無數的走獸。山澗的水流有情有義,彎彎曲曲地環繞著;峰巒連綿不斷,重重疊疊地環繞著。又看到那綠色的槐樹,斑斕的竹子,青翠的鬆樹,相互依偎,千年以來都在爭奇鬥豔;白色的李花,紅色的桃花,翠綠的柳樹,色彩鮮豔,在明媚的春光中競相綻放。龍吟虎嘯,鶴舞猿啼。麋鹿從花叢中走出,青鸞對著太陽鳴叫。這裏真是仙山福地,蓬萊閬苑也不過如此。又看到一些花開花落的山頭景色,雲卷雲舒的嶺上峰巒。
三藏在馬上歡喜地說道:“徒弟們啊,我這一路向西而來,曆經無數山水,卻沒有一處比得上這座山的美景。這裏的景色幽靜宜人,趣味十足。如果離雷音寺不遠,我們可以整頓衣冠,莊重嚴肅地去拜見佛祖。”行者笑著說:“早著呢,早著呢,恰好還沒到呢!”沙僧問道:“師兄,我們距離雷音寺還有多遠?”行者迴答道:“十萬八千裏。現在連十分之一都還沒走完呢。”八戒焦急地問:“哥哥啊,那得走多少年才能到達?”行者說:“如果按照兩位師弟的速度,大概十來天就能到;要是讓我一個人走,一天能來迴跑個五十趟,還能看見太陽;但要是讓師傅走,那簡直不敢想象!”唐僧急切地問:“悟空,你說到底什麽時候才能到?”行者安慰道:“你從年幼一直走到年老,然後又從年老變迴年輕,這樣反複上千次還是很難到達。不過隻要你保持堅定的信念和真誠的心,每一次迴頭,都能看到靈山就在眼前。”
沙僧開口說道:“大師兄啊,這裏雖然不是雷音寺,但看看周圍的環境,肯定會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居住在這裏。”孫悟空迴答說:“你說得很對,這裏肯定沒有邪祟,必定是一處神聖之地,住著一位高僧或仙人。我們可以慢慢遊玩,細細品味。”話畢,他們便繼續前行,不再多言。
而此時,這座山名為萬壽山;山中還有一座道觀,名為五莊觀;觀內有一位仙人,道號鎮元子,綽號與世同君。這觀裏藏有一種稀世珍寶,它誕生於混沌初分、鴻蒙始判之時,也就是天地尚未開辟的時候。這種寶物隻有西牛賀洲的五莊觀才有,被稱為“草還丹”,也叫“人參果”。它需要三千年才能開花,再過三千年才能結果,再等三千年才能成熟,總共要經過一萬年才能食用。而且,每一萬年隻能結出三十個果實。這些果子的形狀和模樣,就像不滿三天的嬰兒一樣,四肢健全,五官齊全。如果有人有緣得到這個果子,隻要聞一聞,就能增加三百六十歲的壽命;要是吃一個,更是能延長四萬七千年的生命。
卻說那一日,鎮元大仙收到元始天尊送來的請帖,邀請他前往上清天彌羅宮中聽講座談“混元道果”之事。鎮元大仙門下弟子眾多,其中不乏散仙,而如今還有四十八位徒弟跟隨左右,他們皆是得道的全真之士。當天,鎮元子帶領著四十六位徒弟前往彌羅宮聽講,隻留下兩位年齡尚小的童子看家,一個叫清風,一個叫明月。清風今年已有一千三百二十歲,明月則剛剛滿一千二百歲。鎮元子臨行前叮囑二童道:“不得違背大天尊的請帖,我要前往彌羅宮聽講,你們倆在家裏要小心謹慎。不久之後會有一位故人從這裏路過,切莫對他無禮。可以摘兩個人參果給他品嚐,以表達昔日的情誼。”二童好奇地問道:“師父所說的故人是誰呢?希望您能告訴我們,以便我們好好招待。”大仙迴答道:“他是來自東土大唐的聖僧,法號三藏,正準備前往西天拜佛取經。”
兩位童子笑著迴答說:“孔子曾經說過:‘誌向和理念不相同的人,不能一起謀劃事情。’我們屬於太乙玄門,怎麽可能跟那些和尚有什麽交情呢?”鎮元子大仙解釋道:“你們有所不知啊。那個唐僧其實是金蟬子轉世,他可是西方聖老如來佛祖的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和他在‘蘭盆會’上認識。當時他親自給我遞茶,表現出對我的敬重,所以我們算得上是老朋友了。”
聽到這話,兩位童子恍然大悟,趕緊遵命行事。然而,在大仙即將離開的時候,他再次叮囑道:“我的人參果數量有限,隻能給他們兩個人吃,千萬不要多給。”清風連忙迴答:“開園時,大家一起品嚐了兩顆,現在樹上還剩下二十八顆,絕對不會多給的。”大仙滿意地點點頭,但還是提醒道:“雖然唐僧是我的故人,但還是要小心他的手下搗亂,不能讓他知道這件事。”兩位童子連連點頭,表示明白。隨後,大仙帶著眾多徒弟一同飛升上天,直往天界而去。
卻說唐僧師徒四人在山中遊玩,突然抬頭看到遠處的鬆林和竹林中有一座樓閣。唐僧好奇地問孫悟空:“悟空啊,你看看那邊是什麽地方呢?”孫悟空仔細觀察後迴答說:“師傅,依我看,那個地方不是道觀就是寺廟。咱們走近一些,就能知道具體情況啦。”過了一會兒,他們來到門前,仔細觀察起來。隻見這裏:
鬆坡寧靜而冷清,竹子小徑幽靜宜人。來來往往的白鶴伴隨著浮雲飛翔,上下跳躍的猿猴不時獻上果實。門前的池塘寬闊,樹木的影子長長的,石頭裂開,苔蘚花開。宮殿林立,紫色的霧氣高高升起,樓台高聳,紅色的霞光墜落。真是一個有福之地、靈異之所,就像蓬萊仙境中的洞穴一般。這裏人跡罕至,安靜祥和,讓人內心平靜。青鳥常常傳遞王母娘娘的信件,紫鸞經常送來太上老君的經書。這無盡的巍峨道德之風,果然是一片神秘的神仙宅邸。
三藏下了馬,又看到山門左邊立著一塊石碑,上麵刻著十個大字:“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長老驚歎道:“徒弟們,這還真是一座道觀啊!”
沙僧看著眼前景色,興奮地說道:“師父,您看這風景如此美麗,想必這道觀裏一定住著善良之人。我們不妨進去瞧瞧,如果能順利完成西行取經,這裏也不失為一處美景啊!”孫悟空聽了沙僧的話,笑著迴答道:“說得好!”於是師徒四人一同走進了道觀。剛進道觀,他們就看到二門處貼有一副對聯:
上聯:長生不老神仙府;下聯:與天同壽道人家。橫批:萬壽山福地。
孫悟空看罷,不禁大笑起來:“這道士竟然敢說如此大話嚇唬人。想當年俺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之時,也曾去過那太上老君的府邸,卻從未見過這般狂妄自大的話語。”豬八戒聽了孫悟空的話,趕忙說道:“先別管這些,咱們先進去看看吧。說不定這個道士真有點兒本事呢?”
當師徒四人走到第二層門時,突然看見從裏麵匆匆忙忙走出來兩個童子。
他們的裝扮十分奇特:
其中一個童子麵容清秀,神情爽朗,頭頂紮著兩個小辮子,頭發短而蓬鬆;身上穿著一件道袍,衣襟隨風飄動,仿佛雲霧繚繞;另一個童子則身穿羽衣,衣袖飄飄,宛如仙人下凡一般。他們腰間係著一條環形的腰帶,緊緊地束縛住龍頭結,腳下踩著一雙芒鞋,輕盈地纏繞著蠶口絨。兩人的風采非常獨特,超凡脫俗,顯然不是普通凡人,正是那清風和明月兩位仙童。
那童子控背躬身,恭敬地出來迎接道:“老師父,失迎了,請坐。”長老心中歡喜,便與兩位童子一同登上了正殿觀看。原來這裏是一座向南的五間大殿,建築風格獨特,上明下暗,精美的雕花格子遍布其間。那仙童輕輕推開格子,邀請唐僧進入殿內。唐僧踏入殿內,一眼就看到牆壁正中央懸掛著一幅五彩裝成的“天地”二大字,字幅莊嚴而神秘。旁邊設有一張朱紅色的雕漆香幾,幾上擺放著一副黃金爐瓶,爐邊整齊地擺放著一些香燭和香料。
唐僧走上前去,以左手撚起香燭,輕輕地插入香爐中,然後虔誠地圍繞著香爐走了三圈,行禮拜謝。禮拜完畢後,他轉過頭來對仙童說道:“仙童啊,你們這五莊觀簡直就是西方仙界一般,為何不供奉三清、四帝、羅天諸宰等神隻呢?卻隻是將‘天地’二字作為香火供奉對象?”童子笑著迴答道:“不瞞老師說,這兩個字,上麵那個字,按禮節來說確實應當受到尊崇;下麵那個字,則承受不起我們的香火。這是我家師父諂媚奉承的結果。”三藏疑惑地問道:“什麽叫諂媚奉承呢?”
那道童聽聞行者所言,不卑不亢地迴答道:“三清乃是家師的摯友,四帝與家師也頗有交情;九曜算是家師的晚輩,而元辰則是家師的下賓。”
行者聽了這話,不禁笑得前仰後合。八戒見狀,好奇地問道:“哥哥,你為何發笑?”行者邊笑邊說:“我隻道老孫擅長捉弄人,沒想到這道童也會吹牛!”三藏則問道:“你師父何在?”道童答道:“家師元始天尊接到請柬,前往上清天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去了,此刻並不在家。”
行者聞言,忍不住怒喝道:“你這不知天高地厚的道童!連人都認不清,就在這裏胡說八道,擺什麽空架子!那彌羅宮裏有誰是太乙天仙?會請你師父這等人物去講道!”三藏見行者動怒,生怕道童迴嘴,引發爭鬥,趕忙說道:“悟空,暫且不要爭執。我們既然已經進來,又何必急著出去,這樣顯得我們太沒禮貌了。俗話說:‘鷺鷥不吃鷺鷥肉。’他師父既然不在,我們又何必去打擾他呢?你去山門前放馬,沙僧看守行李,讓八戒解開包袱,取些米糧,借用他的鍋灶做頓飯吃。臨走時,給他幾文柴錢就行了。大家各司其職,讓我在這裏休息一會兒,吃完飯就走。”三人聽了三藏的話,便各自按照吩咐去做事了。
卻說那明月、清風見孫悟空等人走後,暗自誇讚不停:“好和尚啊!真不愧是西方愛聖下凡,真元絲毫不昧。師父讓我們接待唐僧,拿人參果給他吃,以表故舊之情;又囑咐我們防著他手下的人惹事。果然那三個徒弟嘴臉兇頑,性情粗糙。幸虧把他們調開了;要是在邊上,肯定不讓其他人吃到人參果。”清風說道:“兄弟,這和尚到底是不是師父的故人呢?還是問問清楚吧,別弄錯了。”於是兩個童子再次走上前去問道:“請問這位老師可是大唐前往西天取經的唐三藏嗎?”長老迴禮答道:“貧僧正是。兩位仙童怎麽知道我的名字呢?”童子迴答說:“我師父臨行前,曾經吩咐過讓我們在此遠遠迎接。沒想到你們來得這麽快,有失遠迎。老師請先坐下,待弟子給您泡茶奉上。”三藏連忙擺手說:“不敢當。”這時明月急忙轉身迴到房間,取來一杯香茶,獻給長老。喝完茶後,清風說道:“兄弟,不能違背師命,我跟你一起去摘果子來吧。”
卻說那二童別了三藏,一同迴到房內,其中一人拿了金擊子,另一人則端著丹盤,還特意多拿了幾塊絲帕墊在盤子底部,然後徑直來到人參園裏。那清風靈活地爬上樹,手持金擊子輕輕敲打果實;而明月則站在樹下,用丹盤穩穩接住落下的果子。
不一會兒,他們就成功敲落了兩個果子,並小心翼翼地放在盤中,接著便前往前殿獻寶。清風恭敬地說道:“唐師父,我們五莊觀地處偏僻,物資匱乏,實在沒有什麽好東西可以供奉。這兩枚土產的素果,請您收下解解渴吧。”那長老聽後,嚇得渾身發抖,連連後退,滿臉驚恐地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今年倒是豐收之年,但你們道觀為何如此荒蕪,竟要吃人?而且這分明是個不滿三歲的小孩,怎麽能給我解渴呢?”清風暗自嘀咕:“這和尚在塵世中沾染了太多是非,眼睛和肉身都變得庸俗平凡,竟然不認得我家的仙家寶物。”這時,明月走上前去解釋道:“老師,這果子名叫‘人參果’,吃一個無妨。”
三藏聽聞清風所言,不禁怒喝道:“胡說,胡說!他那父母懷胎,不知曆經多少苦楚,方才生下。未及三日,怎可將他拿來當作果子?”清風卻堅持道:“實是樹上所結。”長老愈發惱怒:“亂談,亂談!樹上怎會結出人來?拿過去,簡直不當人子!”
那兩個童兒見唐僧千推萬阻,執意不肯吃,隻得無奈地拿著盤子,轉迴本房。說來也怪,這果子頗為蹊蹺,久放不得,若放置多時,便會變得僵硬,無法食用。二人迴到房中,各自拿了一個,坐在床邊上,盡情地吃了起來。
嘿,原來還有這般奇事!他們的道房與廚房緊緊相鄰。這邊輕聲細語,那邊便能聽得一清二楚。八戒正在廚房裏做飯,先前聽見說要取金擊子和丹盤,他便已留上了心;又聽見說唐僧不認得人參果,要拿進房裏自己吃,他嘴裏忍不住流起了口水,暗自想道:“我怎麽才能嚐一個呢!”可惜他自己身材肥胖,行動不便,隻能幹等著行者迴來,再與他商量。他在那鍋門前,更是無心燒火,不時地伸頭探腦,出來張望。
過了一會兒,隻見行者牽著馬過來,把韁繩係在槐樹上,然後徑直往後院走去。那呆子則揮著手喊道:“這邊來!這邊來!”行者轉過身來,走到廚房門口,說道:“呆子,你叫什麽呢?是不是覺得飯菜不夠吃呀。先讓老和尚吃飽,等會兒我們可以到前麵的大戶人家化齋去。”八戒迴答說:“你進來吧,不是因為飯少。這道觀裏有一樣寶貝,你知道嗎?”行者問道:“是什麽寶貝?”八戒笑著說:“跟你說了,你沒見過;給了你,你也認不出。”行者反駁道:“這呆子竟敢取笑我老孫。老孫五百年前,因為拜訪仙人學道的時候,曾經遊曆過海角天涯,還有什麽東西是我沒見過的?”八戒接著問:“哥啊,那人參果你見過嗎?”行者驚訝地迴答:“這個我還真沒見過。不過經常聽別人提起,人參果是一種神奇的草藥,可以延年益壽。現在哪裏能找到這種東西呢?”
八戒說道:“他們這裏有的。那個小童子拿了兩個給師父吃,那老和尚卻不認識,還以為是出生不滿三天的孩子呢,所以不敢吃。那個小童子真是太懶了,既然師父不吃,就應該讓給我們嘛,可他卻瞞著我們,自己跑到隔壁房間裏,一家人一個人地吃了起來,吃得那叫一個香,把我饞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怎麽樣才能搞到一個嚐嚐鮮呢?我看你比較機靈,不如去他那園子裏偷幾個迴來嚐嚐吧,怎麽樣?”行者迴答道:“這有何難。老孫去,保證手到擒來。”說著就要匆忙起身往前走。八戒急忙拉住他說:“哥哥啊,我聽他在這房間裏說過,好像要用什麽金擊子去打呢。一定要做得幹淨利落,千萬不能走漏了風聲。”行者迴答道:“我知道,我知道。”
那大聖使一個隱身法,輕輕一閃便進入到道房中,待看時,才發現原來那兩個道童,吃完果子後,已經上殿去和唐僧說話了,並不在房間內。行者小心翼翼地環顧四周,想看看有沒有金擊子的蹤影。突然,他的目光被窗欞上掛著的一條赤金吸引住了。這赤金大約有二尺長,手指般粗細,下麵是個蒜疙瘩形狀的頭子,上麵還有幾個眼,係著一根綠色的絨繩兒。他心想:“難道這就是他們所說的金擊子?”於是他伸手取下赤金,走出道房,徑直走到後麵去。推開門,抬頭一看——啊!竟然是一座美麗的花園!
隻見園內朱紅色的欄杆和珍貴的門檻,彎曲的台階和山峰。奇異的花朵與燦爛的陽光爭豔,翠綠的竹子和青天比翠色。流杯亭外,一彎綠柳如同煙霧般搖曳;賞月台前,幾簇青鬆猶如潑墨的靛藍。鮮豔的石榴花紅豔奪目,碧綠的繡墩草鬱鬱蔥蔥。青茸茸的碧砂蘭,攸蕩蕩的臨溪水,美不勝收。
行者笑道:“他也是個自種自吃的道士。”他和八戒、沙僧三人一起穿過園子,走到另一邊,又看到一扇門。行者上前輕輕一推,門便開了。
門內別有洞天,原來是一片茂密的樹林。樹木高大而粗壯,枝葉繁茂,形成了一片綠色的天幕。樹葉形狀如同芭蕉扇一般,翠綠欲滴,給人一種清新涼爽的感覺。
行者抬頭望去,發現其中一棵大樹特別引人注目。這棵大樹高聳入雲,樹幹粗壯,足有七八丈粗。樹葉鬱鬱蔥蔥,猶如一把巨大的綠傘。最引人矚目的是,在南側的樹枝上,竟然長出了一顆人參果,形狀宛如一個可愛的小娃娃。
行者興奮地瞪大了眼睛,自言自語道:“這可真是個稀罕物啊!”他仔細觀察,發現人參果的尾部還連著一根梗蒂,就像一個小尾巴一樣。它掛在枝頭,隨著微風輕輕晃動,仿佛在向行者招手示意。
行者心中充滿了喜悅,忍不住誇讚道:“好東西呀!果然罕見,果然罕見!”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嚐這個神奇的果實,於是迅速爬上樹去。
行者熟練地爬到樹上,用手中的金擊子輕輕地敲了一下人參果。隻聽“噗”的一聲,人參果掉落在地上。行者敏捷地從樹上跳下來,準備撿起人參果。然而,當他落地後四處尋找時,卻驚訝地發現人參果不見了蹤影。
行者一臉狐疑地站在原地,心裏暗暗琢磨:“難不成這人參果還長了腿不成?”他越想越覺得奇怪,於是趕緊在周圍的草叢中仔細尋找起來。然而,盡管他找遍了每一個角落,卻始終沒有發現人參果的蹤跡。行者不禁喃喃自語道:“真是蹊蹺啊!難道它真的長腿跑掉了?就算能跑,也不可能跑出牆外吧。哦,我明白了,一定是這花園中的土地老兒不讓老孫偷吃他的果子,所以把它們都收走了。”想到這裏,行者立刻撚起法訣,念了一聲“唵”字咒語,將花園中的土地老兒召喚到了麵前。土地老兒見到行者後,恭敬地向他行禮,並詢問道:“大聖,您召喚小神前來,有什麽吩咐嗎?”
行者怒氣衝衝地說道:“你這個老兒可知道老孫乃是天下聞名的盜賊頭子。我曾經偷吃過蟠桃、盜喝過禦酒、竊取過仙丹,也從未有人敢跟我分享這些東西。可是今天,我隻不過偷吃了他一個果子,你竟然就把我的那份給搶走了!這果子明明是樹上結的,連天上飛過的鳥兒都應該有份兒,老孫隻吃一個又有何妨呢?你為什麽要把它們都撈走呢?”
土地忙說:“大聖啊,您可別錯怪我呀!這寶貝可是地仙之物,我隻是個鬼仙,哪敢拿呢?就算讓我聞聞,我都沒這個福氣啊。”行者疑惑道:“既然不是你拿走的,那為什麽剛打下就不見了?”土地迴答道:“大聖隻知道這寶貝能延年益壽,卻不知道它還有其他來曆呢。”
行者好奇地問:“什麽來曆?”土地解釋道:“這寶貝要三千年才開一次花,又要三千年才能結果,再等三千年果實才能成熟。滿打滿算,一萬年也隻能結出三十個。隻有有緣人才能聞到香氣,聞一下就能多活三百六十歲;要是吃一個,就能活四萬七千年。不過,它跟五行相克。”行者追問道:“怎麽個克法?”
土地繼續說道:“這果子遇到金屬會掉落,碰到木頭會枯萎,掉進水裏會融化,遇到火會燒焦,碰到泥土則會陷入其中。而且,摘果的時候必須使用金屬工具,否則根本摘不下來。孫悟空問土地公如何才能抓住人參果,土地公告訴他要用金擊子敲下來,但不能直接掉落在地,而是要先用絲帕襯墊著才行;如果掉落在地的話,人參果碰到木頭上就會枯萎,這樣即使吃下去也不能延年益壽。想要吃人參果必須用瓷器盛著,再用清水化開後才能食用,如果遇到火就會燒焦而失去作用。至於人參果為什麽會入土,剛才孫悟空打下一個人參果,它落地後便立即鑽進土裏。原來這土已經存在了四萬七千年,就算是鋼鐵鑽頭也無法鑽出些許痕跡,而且比生鐵還要堅硬三四分。凡人若是吃下人參果,便能長生不老。孫悟空聽後還是半信半疑,於是揮動金箍棒往地上一砸,隻聽到一聲悶響,金箍棒反彈迴來,地麵上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孫悟空驚訝地說道:“果然如此!我的金箍棒連石頭都能打得粉碎,撞到生鐵上也會留下痕跡。為何這次卻絲毫未傷呢?這麽說來,倒是我錯怪你了,你迴去吧。”土地公聞言趕忙迴到本廟去了。
大聖心裏早有打算,隻見他動作敏捷地爬上樹,一隻手拿著金箍棒,另一隻手把錦布直裰的衣襟扯起來做成一個兜子等著。然後他靈活地穿梭於樹枝之間,輕輕地敲落了三個果子,穩穩當當地兜在了衣襟裏。隨後,大聖跳下樹,一路快步來到廚房。那八戒笑著問:“哥哥,有沒有摘到呀?”行者得意地迴答說:“這不就是嘛,老孫出馬還不是手到擒來。這個果子,可不能忘了沙僧,得叫他一聲。”
八戒連忙招手喊道:“悟淨,快來。”那沙僧放下行李,匆匆忙忙地跑進廚房問道:“哥哥,找我什麽事呀?”行者鬆開衣服兜子說:“兄弟,你看看這是什麽東西?”沙僧一看,驚訝地說道:“是人參果。”行者好奇地追問:“不錯啊!你居然認識。你在哪裏見過呢?”沙僧迴答說:“小弟雖然沒吃過,但以前做卷簾大將的時候,曾侍奉鸞輿參加蟠桃宴會,看到海外的神仙們用這種果子給王母娘娘祝壽。雖然見過,但沒有機會品嚐。哥哥,可以給我一些嚐嚐嗎?”
行者笑道:“不用再說了,咱們兄弟一人一個。”說完,他們三個人各自享用著自己手中的果子。那八戒食量驚人,嘴巴又大,剛才聽到童子吃的時候,就已經饞得不行了。現在看到果子,立刻拿過來,張開大口,像車輪一樣咕嚕嚕地把整個果子都吞進肚子裏。吃完後,他還翻白眼耍賴,對行者和沙僧說:“你們兩個吃的是什麽?”沙僧迴答道:“人參果。”八戒好奇地問道:“什麽味道?”行者不耐煩地說:“悟淨,別理他!你自己先吃了,現在又來問我們。”八戒厚著臉皮說:“哥哥,我吃得太急了,沒有像你們那樣慢慢咀嚼,品嚐出其中的滋味。我不知道這個果子有沒有核,就直接吞下去了。哥哥啊,做事要做到底;既然勾起了我的饞蟲,再去找一個來吧,讓我好好品嚐一下。”
行者看著八戒,搖頭歎息道:“兄弟啊,你怎麽這麽不知足呢!這可不是普通的食物,哪能像大米和白麵那樣隨意吃飽。要知道,這萬年才能結出三十個果子,咱們能吃到一個已經很有緣分了,這可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好了,好了,夠了!”說完,他站起身來,拿起一個金擊子,悄悄從窗戶縫扔進了道房裏,然後不再理會他們。
而那個呆子卻還是不停地嘮叨,抱怨沒有吃夠人參果。正在這時,那兩個小道童又迴來取茶,準備獻給唐僧。他們聽到八戒還在嚷嚷著想要再吃一個人參果,清風心中不禁產生懷疑,對明月說:“明月,你聽聽那長嘴和尚說‘人參果還要個吃吃’。師父臨走的時候特意叮囑過,讓我們小心他的手下人搗亂。難道真的是他偷了我們的寶貝嗎?”明月一聽,也緊張起來,趕緊迴頭說:“哥哥呀,不好了!不好了!金擊子怎麽掉在了地上!我們快去果園看看吧!”說著,兩人急忙朝果園跑去。
兩人急急忙忙地跑去查看,結果發現花園的門竟然已經打開了!清風驚訝地說道:“這扇門明明是我親手關上的呀,怎麽會自己打開呢?”於是他們又匆匆轉過身,來到花園門口,卻發現菜園的門也同樣敞開著。他們趕忙衝進人參園,靠著樹仔細檢查,來來迴迴數了好幾遍,但最終卻隻有二十二個人參果。
明月焦急地問道:“你會不會算算數啊?”清風迴答說:“我當然會,你快說說具體情況吧。”明月接著說:“原本這裏有三十個人參果。師父開園的時候,我們一起吃了兩個,還剩下二十八個;剛才又摘了兩個給唐僧吃,應該還剩下二十六個;現在卻隻剩下二十二個了,這不正好少了四個嗎?不用說了,肯定是那些可惡的家夥偷走了,我們快去罵唐僧吧。”
兩個人氣衝衝地走出園子,徑直來到大殿上,指著唐僧就是一頓破口大罵。他們一會兒用手指著唐僧的禿頭,一會兒又對著他的後腦勺,嘴裏不停地吐出各種難聽的髒話和侮辱性的話語;時而像老鼠一樣鬼鬼祟祟,時而又像狐狸一樣狡猾陰險,總之是一刻都沒有停止過對唐僧的辱罵。
唐僧實在聽不下去了,說道:“仙童啊,你們究竟在吵鬧什麽呢?安靜一些吧,如果有話要說,可以慢慢講出來,不必如此胡鬧。”
清風大聲喊道:“難道你的耳朵聾了嗎?我們所說的都是真話,你為何聽不懂?你偷吃了人參果,難道還不許我們說嗎?”
唐僧一臉無辜地問道:“人參果到底長什麽樣呢?”
明月答道:“剛才拿給你吃的時候,你不是說它長得像孩子嗎?”
唐僧雙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彌陀佛”後說道:“看到那樣的東西,我已經感到害怕了,怎麽還敢偷吃呢?就算是因為嘴饞,我也不會做這種偷雞摸狗的事情。你們一定是誤會了別人。”
清風反駁道:“雖然你自己沒有偷吃,但你手下的徒弟們可能會偷吃啊。”
唐僧點頭表示認同,然後對清風和明月說道:“這倒也是有可能的。你們先別吵了,讓我問問我的徒弟們是否真的偷吃了人參果。如果確實是他們偷吃的,就讓他們賠償你們。”
明月一臉怒容地迴應道:“賠償?就算有錢又能到哪裏去買呢!”
唐僧急忙開口解釋:“即便有錢也無法買到,但常言道:‘仁義值千金。’隻要讓他們向你們賠禮道歉,這件事就可以了結了。而且現在還不能確定是否真的是他們偷吃的呢。”
明月反駁道:“怎麽會不是他呢?他那裏分不均勻,還在那裏叫嚷呢。”
三藏高聲叫道:“徒弟們,都過來吧。”沙僧聽到後說:“糟糕了!事情敗露了!師父叫我們過去,小道童又胡亂罵人,難道是我們之前的談話被發現了嗎?但這隻是關於食物的問題,如果承認了,那不就成了我們偷吃了嗎?絕對不能承認。”
行者附和道:“太丟人了!這隻是飲食方麵的事情,如果說出來,那就成了我們偷嘴了,千萬不要承認。”
八戒連連點頭表示讚同:“沒錯,沒錯,我們幹脆裝作不知道好了。”於是,他們三個人隻能離開廚房,走上大殿。
到底該如何應對他們的指責和抵賴呢?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