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神通廣大的孫大聖小心翼翼地扶持著膽小的唐僧師傅,與憨厚可愛的八戒和老實忠誠的沙僧一同奔跑在寬闊的大路上,一路向著西方疾馳而去。還未過多久,他們眼前忽地出現了一處景象——樓閣層層疊疊,宮殿高聳入雲,氣勢恢宏,令人驚歎不已。
唐僧見狀趕忙勒住韁繩,停下馬來,對著身旁的徒兒們說道:“徒弟們呐,你們快瞧一瞧,前方那究竟是個什麽樣的所在啊?”聽到師傅的問話,行者孫悟空立刻抬起他那顆火眼金睛的腦袋,定睛觀看起來。隻見這處地方周圍山巒環繞,樓閣錯落有致地點綴其間;清澈的溪流蜿蜒流淌,繞過一個個精致的亭台水榭。
再看那大門之前,各種樹木鬱鬱蔥蔥,茂密繁盛,形成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而宅子之外,則是野花遍地開放,爭奇鬥豔,散發出陣陣迷人的芳香。柳樹之間棲息著一隻隻潔白如雪的白鷺,它們宛如煙霧之中無暇的美玉一般優雅動人;桃花叢內婉轉啼叫著一群群黃色的小鳥兒,聲音清脆悅耳,就好似燃燒火焰中的金色精靈般光彩奪目。成雙成對的野生麋鹿,悠然自得地漫步於翠綠的草地之上,仿佛忘卻了世間的一切煩惱;一對對山中的鳥兒,歡快地飛舞著,一邊高聲鳴叫,一邊停歇在高高的紅色樹梢頂端。
此處真可謂如同傳說中的劉晨、阮肇所到之處天台洞那般神奇美妙,一點兒也不亞於那些神仙居住的閬苑仙境人家呀!
行者報道:“師父,前方那處所在,並非王侯的府邸,亦非豪富之家,反倒像是一座庵觀寺院。待到了那裏,便可知其究竟。”三藏聽聞此言,趕忙加鞭催馬。師徒四人來到門前,抬頭觀看,隻見門上鑲嵌著一塊石板,上麵刻著“黃花觀”三個大字。三藏隨即下馬。
八戒開口道:“這黃花觀乃是道士的居所。我們不妨進去與他一會,他與我們雖衣冠有別,但修行之道卻是相同的。”沙僧點頭道:“所言極是。一來可進去觀賞一番景致,二來也可讓馬匹歇息一下。看看有無方便之處,安排些齋飯,給師父充饑。”
長老依言,帶領四眾一同進入觀內。隻見二門上有一對春聯,寫道:“黃芽白雪神仙府,瑤草琪花羽士家。”行者見狀,不禁笑道:“看這對聯,此地應是個燒茅煉丹、擺弄爐火、提罐子的道士所居之處。”
三藏輕輕地撚了他一把,壓低聲音說道:“謹言,謹言!我們與他素昧平生,又無親無故,隻是在此短暫相聚,何必在意他呢?”話未說完,他們已走進了二門。隻見那正殿大門緊閉,東廊下坐著一個道士,正在專心致誌地煉製丹藥。
那道士的裝扮甚是奇特:頭上戴著一頂紅豔豔的戧金冠,身上穿著一領黑淄淄的烏皂服;腳踏一雙綠陣陣的雲頭履,腰間係著一條黃拂拂的呂公絛。他麵容如瓜鐵般堅毅,雙目若朗星般明亮。高挺的鼻梁頗具迴迴人的特征,翻張的唇口仿佛達達族人。他的道心猶如一片隱藏在深處的轟雷,是一位能夠伏虎降龍的真正羽士。
三藏見了,不禁提高聲音,恭敬地說道:“老神仙,貧僧特來問訊。”那道士猛地抬起頭來,一見三藏,心中不禁一驚,失手將手中的丹藥掉落,趕忙按住發髻,整理好衣服,快步走下台階,迎接三藏道:“老師父,有失遠迎,還請裏麵就坐。”
長老滿心歡喜地走上殿去。他輕輕推開門,隻見殿內供奉著三清聖像,供桌上香爐裏香煙嫋嫋,他立即拈香插入爐中,虔誠地禮拜了三匝,這才與道士相互行禮。接著,他來到客位中,與徒弟們一同坐下。
長老趕忙唿喚仙童看茶。不多時,就有兩個小童應聲而入,他們一路小跑著,急匆匆地去尋茶盤、洗茶盞、擦茶匙,準備茶果,忙得不可開交。
這一陣喧鬧,早就驚動了後麵的幾個冤家。原來,盤絲洞的七個女怪與這道士乃是同堂學藝的師姐妹。她們自從換了舊衣,喚出兒子後,便徑直來到了此處。此刻,她們正在後麵裁剪衣服,忽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嘈雜聲,便開口問道:“童兒,外麵是有什麽客人來了嗎?怎麽這般忙碌?”
仙童連忙答道:“迴稟娘娘,剛剛有四個和尚進來了,師父讓我來給他們看茶。”
女怪一聽,心中一動,追問道:“可有一個白白胖胖的和尚?”
仙童點頭道:“有的。”
女怪又問:“那可有一個長嘴大耳朵的和尚?”
仙童再次點頭:“也有。”
女怪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她低聲對仙童說道:“你快去給他們遞茶,然後給你師父使個眼色,讓他進來,我有要緊的話對他說。”
那仙童果然將五杯茶穩穩地拿了出去。道士整了整衣衫,畢恭畢敬地雙手拿起一杯茶,先遞給了三藏,接著又依次遞給八戒、沙僧和行者。眾人接過茶杯,輕抿一口,隻覺茶香四溢,令人心曠神怡。茶罷,道士輕輕收起茶鍾,那小童向他丟了個眼色。道士心領神會,欠身說道:“列位請坐。”然後又吩咐道:“童兒,放了茶盤,好生陪侍各位。我去去就來。”說罷,便轉身走進了內室。
此時,長老與徒弟們,連同那個小童,一起走出殿外,觀賞起周圍的景色來。
且說那道士走進方丈中,隻見七個女子齊齊跪倒在地,齊聲說道:“師兄,師兄,且聽小妹子一言!”道士趕忙上前,用手將她們一一攙起,說道:“你們早間來時,便要說與我什麽話,隻是當時正值我煉製丸藥之時,這丸藥忌見陰人,所以未曾搭理你們。如今又有客人在外,有話還是慢慢說吧。”
眾女子說道:“告稟師兄,這樁事,專為客來,方敢告訴;若客去了,縱說也沒用了。”
道士不禁笑道:“賢妹,你這話說得可真是有趣。難道我平日裏就不說話了嗎?非得等到有客人來了才開口?再者,我乃是修道之人,追求的是清靜無為,哪有閑工夫去理會這些瑣事。就算我是個普通的俗人,家中有妻子老小和一堆家務事,那也得等客人走了之後再去處理吧。你怎麽能如此不賢惠,替我在這裏裝幌子呢?還是讓我出去吧。”
眾怪連忙又一齊扯住道士,說道:“師兄,你先別生氣。我們隻是想問問你,前麵那個客人是從哪裏來的?”道士聽了,臉色一沉,他吐了一口唾沫在地上,然後冷冷地說道:“是又怎麽樣?不是又怎麽樣?與你們有什麽關係?”
眾怪見狀,連忙說道:“師兄,你不要生氣嘛。我們隻是覺得那個客人有些奇怪,所以想問問你。剛才小童進來取茶的時候,我們聽到他說,那個客人是四個和尚。”道士聽了,心中一動,他皺了皺眉頭,然後問道:“四個和尚?你們可曾看清他們的模樣?”
眾怪說道:“我們沒有看清他們的模樣,隻是聽小童說,其中有一個白麵胖的,還有一個長嘴大耳的。師兄,你可曾問過他們是從哪裏來的?”道士道:“內中是有這兩個,你怎麽知道?想是在那裏見他來?”
那女子說道:“師兄你原來並不知曉其中的原委曲折。那和尚乃是唐朝派遣前往西天取經之人。今日清晨來到我的洞中化緣,實在是妹子們聽聞唐僧之名,便將他擒拿了下來。”道士問道:“你拿他究竟是為何?”女子迴答道:“我們長久以來都聽聞人說,唐僧乃是曆經十世修行的真身,若有人能吃他一塊肉,便可延長壽命、長生不老,因此才將他拿下。後來被那個長著長嘴大耳朵的和尚阻攔在濯垢泉裏,他先是搶走了我們的衣服,接著又賣弄本事,強行要求與我們一同洗浴,我們也阻攔不住。他竟然跳下水去,變化成一個鯰魚,在我們的腿襠之間鑽來鑽去,妄圖行奸騙之事。著實是十分憊懶!隨後他又跳出水麵,現出了本來的麵目。見我們不肯依從,他就使出一柄九齒釘鈀,想要傷害我們的性命。若不是我們還有些見識,幾乎就要遭他的毒手。因此我們戰戰兢兢地逃生,又讓你那愚笨的外甥與他爭鬥,不知現在是生是死。我們特地前來投奔兄長,希望兄長念及昔日同窗的情誼,為我們今日做個報冤之人!”
那道士聽聞此言,頓時惱羞成怒,臉色驟變,怒喝道:“這和尚好生無禮!竟然如此憊懶!你們都放心,看我如何收拾他!”眾女子連忙謝道:“師兄若要動手,我們定會全力相助,一起打他。”道士卻擺擺手道:“不必動手,不必動手!常言道:‘一打三分低。’你們都隨我來。”
說罷,道士領著眾女子進入房內,取來一架梯子,將其靠在床後,然後順著梯子爬上屋梁,從上麵拿下一個小巧的皮箱。那皮箱約有八寸高,一尺長,四寸寬,上麵還掛著一把小巧的銅鎖。道士隨即從袖中掏出一方鵝黃色的綾汗巾,汗巾的一角係著一把小鑰匙。他打開銅鎖,從箱中取出一包藥來。此藥乃是:
山中百鳥糞,掃積上千斤。置於銅鍋中,煎熬需火候均勻。千斤糞便熬成一杓,一杓再煉出三分。三分藥末仍需炒製,反複煆燒並重新熏製。曆經多道工序,方製成此毒藥,珍貴無比,堪比珍寶。倘若有人嚐試此藥的味道,瞬間便會命喪黃泉,與閻王爺相見!
隻見那道士對著麵前的七位女子緩緩開口說道:“諸位妹妹啊,且聽我說,我這件寶貝可厲害了!要是讓普通凡人吃下,哪怕僅僅隻有一厘那麽丁點兒,一旦進入腹中,瞬間就得命喪黃泉;就算是神仙吃上一口,也隻需區區三厘,必然魂飛魄散、一命嗚唿!而眼前這些個和尚嘛,看他們的模樣和氣質,恐怕也是有一些道行在身的,所以給他們吃的時候,至少得要三厘才行呐!快快把等子拿來吧。”
話音剛落,其中一名女子立刻行動起來,急匆匆地拿起了一把精致的等子,然後小心翼翼地稱重道:“嗯……稱出來了,一共是一分二厘呢。咱們得分成四份才好。”說著,她熟練地用手將十二個紅彤彤的大棗兒輕輕捏住,稍稍用力一掐,使得每個棗兒都破開了些許口子,接著往每一個棗兒裏均勻地摁上一厘那神秘的寶貝。就這樣,十二厘寶貝被巧妙地分配到了四個茶鍾之中。
隨後,這名女子又特意挑選出兩顆顏色烏黑發亮的棗兒,並將它們放在一起做成了另一個茶鍾。一切準備就緒後,她把這五個茶鍾穩穩當當地放置在了一個精美的托盤之上,轉身麵向其他六位女子,輕聲囑咐道:“姐妹們,先稍等片刻,待我前去打探一下情況。如果這些和尚並非來自唐朝,那咱們也就罷手了;但倘若他們真是從唐朝而來,我會示意你們趕緊更換茶水。屆時,你們就把這加了料的茶端出去讓那些小童子送給和尚們享用。隻要他們喝下去,保證一個個都會當場暴斃身亡!如此一來,咱們不僅能夠成功報仇雪恨,還能徹底消除心頭的煩悶苦惱啦!”聽完這番話,其餘六名女子紛紛點頭表示讚同,眼中流露出無盡的感激之情。
那道士換了一件更為素雅的衣服,整了整衣冠,滿臉堆笑,虛禮謙恭地走將出去,再次將唐僧等人請至客位坐下,說道:“老師父莫怪。方才我去後麵吩咐小徒,讓他們去挑些新鮮的青菜、蘿卜,好為諸位安排一頓豐盛的素齋,因此失陪了,還望老師父海涵。”
三藏雙手合十,微微欠身道:“貧僧乃是空手進拜,怎敢勞煩施主賜齋?實在是慚愧。”
道士笑著擺擺手,說道:“你我都是出家人,出家人見山門就有三升俸糧,老師父又何必如此客氣?敢問老師父,您來自哪座寶山?此次到我這道觀,所為何事啊?”
三藏答道:“貧僧乃東土大唐駕下差往西天大雷音寺取經者。路過寶地,見貴觀莊嚴肅穆,香火旺盛,特來進拜,以表敬意。”
道士聽聞,臉上頓時笑開了花,連忙起身行禮道:“哎呀呀,原來是大唐來的高僧,失敬失敬!老師父不遠萬裏,前往西天取經,此等忠誠大德,實在令人欽佩。小道有失遠迎,還望老師父恕罪!”說罷,道士轉頭對身旁的童子喊道:“童兒,快去換壺好茶來。另外,速速準備齋飯,不得有誤!”
那小童應了一聲,便轉身走進內室。不一會兒,眾女子便招唿他出來,說道:“這裏有現成的好茶,快拿出去給諸位師父品嚐。”那童子果然小心翼翼地捧著五鍾茶走了出來。
道士連忙雙手拿起一個紅棗兒茶鍾,恭恭敬敬地奉與唐僧,說道:“老師父,請用茶。”接著,他又將其餘幾杯茶分別遞給八戒、沙僧和行者。他見八戒身軀龐大,便認作是大徒弟;沙僧則被認作二徒弟;而行者身量較小,便被認作三徒弟。因此,最後一杯茶才奉與行者。
行者目光敏銳,迅速接過茶鍾後,一眼就瞧見盤子裏放著的那杯茶中竟然是兩顆黑棗兒。隻見他眼珠一轉,笑嘻嘻地說道:“先生啊,不如咱倆交換一下杯子吧!”那道士聽了這話,臉上露出一抹笑容,迴應道:“長老您有所不知呀,我不過是這山野之中的一個窮道士而已。平日裏,茶果之類的東西一時間難以備齊。剛才我還特意跑到後麵去親自尋找果子呢,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找到這僅有的十二個紅棗,勉強做成了四杯茶水來招待諸位。而我這個小道士又不好空手陪著你們喝茶,所以隻好拿這兩個稍微差一點的棗兒泡成一杯來陪著貴客啦。這可是我的一片誠意和敬意喲!”
行者聽罷,哈哈大笑起來,擺著手說道:“哎呀呀,道長您可別這麽說了!古人曾經講過:‘在家裏的時候就算貧窮也不算什麽,但要是出門在外遇到貧困那可真是要命啊!’您是住在自己家裏的人,怎麽能說自己貧窮呢?倒是像我們這些四處行走的和尚,那才叫真正的貧窮呐!來來來,咱們還是換換吧,換換吧!”此時,坐在一旁的三藏聽到行者這番言語,連忙開口勸道:“悟空啊,這位仙長確實是出於對客人的喜愛和熱情才有如此安排,你就快些把它喝掉吧,何必換來換去的呢?”行者見師傅都發話了,雖然心中有些不情願,但也無可奈何。於是,他隻得伸出左手接過那杯有黑棗兒的茶,同時用右手小心翼翼地蓋住杯口,眼睛則滴溜溜地轉著,緊緊盯著麵前的道士和三藏,不知道心裏在盤算著什麽。
且說那豬八戒,此時肚子裏猶如翻江倒海一般,隻覺得饑餓難耐,口渴至極。要知道他可是個出了名的大胃王,那食量簡直驚人。此刻,他瞧見桌上的鍾子裏放著三顆紅彤彤的大棗兒,便二話不說,一把抓起來,囫圇吞棗般地直接塞進嘴裏,咕嚕一下就全都咽到了肚裏。而一旁的師父和沙僧見狀,也跟著各自拿起一顆紅棗吃了下去。
可誰能料到,就在吃下這幾顆紅棗後不久,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隻見八戒原本圓滾滾的臉蛋突然變得鐵青一片,雙眼瞪得如同銅鈴一般大小;再看沙僧,那雙眼睛裏早已滿含淚水,仿佛遭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至於唐僧,則更是不堪,口中不停地往外吐著白沫。眨眼間的功夫,他們三人便再也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一個接一個地癱坐在地上,緊接著眼前一黑,直接暈倒過去不省人事了。
一直在旁邊冷眼旁觀的孫悟空,心中瞬間明悟過來,他深知這肯定是中毒所致啊!於是乎,隻見他怒目圓睜,伸手抓起那個盛有毒茶的鍾子,高高舉起,然後毫不留情地朝著對麵的道士狠狠地砸了過去。
那道士反應倒是挺快,隻見他迅速揮動袍袖,想要擋住迎麵飛來的鍾子。隻聽得“當”的一聲巨響,那鍾子被道士的袍袖這麽一檔,頓時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直直地飛了出去,重重地摔落在地上,瞬間變得粉碎。
道士眼見自己心愛的鍾子就這樣被毀了,不由得怒火中燒,衝著孫悟空大聲怒吼道:“好你個臭和尚,真是粗魯無禮到了極點!怎敢如此輕易地就將我的鍾子給打碎了?”
孫悟空哪裏會怕他,當即迴罵道:“你這該死的畜生!睜大你的狗眼看看我那三位同伴現在是什麽模樣!我跟你往日無怨近日無仇的,你為何要用這劇毒的茶水來謀害我的兄弟?”
道士聞言,冷笑一聲說道:“哼,你這無知的鄉村野畜,如今闖出這般大禍,難道還不自知嗎?”
孫悟空一聽這話,更是氣得火冒三丈,他跳腳大罵道:“放屁!我們剛剛踏入你這破地方,才剛坐下互相介紹了一番籍貫來曆而已,連一句重話都沒說過,何來的闖禍之說?分明就是你這妖道心懷不軌,故意下毒害人!今天俺老孫定要讓你好看!”
道士一臉神秘地問道:“你是否曾經在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盤絲洞中化過齋飯呢?又或者在那充滿詭異氣息的濯垢泉裏洗過澡呀?”行者聽聞此言,心中頓生警覺,瞪大雙眼,厲聲喝道:“哼!那濯垢泉乃是由七個妖媚的女怪所占據之地。你既然能說出這番話來,想必一定與她們有著不可告人的勾結,甚至說不定你本身就是個隱藏極深的妖精!休要逃走,看俺老孫給你來一棒子嚐嚐厲害!”說時遲那時快,隻見那神通廣大的大聖孫悟空迅速伸手到耳朵裏麵摸索一番,眨眼間便掏出一根金光閃閃、威力無窮的金箍棒。他手腕輕輕一抖,那金箍棒瞬間變得如同碗口般粗細,帶著唿唿風聲,如同一道閃電一般朝著道士的麵門狠狠地劈打過去。
那道士倒也身手敏捷,隻見他身形一閃,急忙轉過身去,險之又險地避開了這雷霆萬鈞的一擊。緊接著,他順手從腰間抽出一把寒光四射的寶劍,毫不猶豫地迎向了猛撲過來的孫悟空。一時間,兩人你來我往,劍影棒風交織在一起,打得難解難分。他們一邊激烈地打鬥著,嘴裏還不停地互相叫罵著。
而就在此時,這場驚心動魄的爭鬥早已驚動了洞穴深處的那七位女怪。隻聽得一陣嘈雜的唿喊聲傳來,轉眼間,那七個女怪便一窩蜂似地湧了出來。其中為首的一個嬌聲喊道:“師兄不必如此費神勞力啦,還是讓我們這些小妹們來收拾這個不知死活的猴子吧!”行者見到這群突然出現的女怪,心中的怒火愈發熊熊燃燒起來。他咬牙切齒,雙手緊緊握住那根沉重無比的金箍棒,使出渾身解數,如同一頭兇猛的野獸一般,不顧一切地衝進人群之中,展開了一場瘋狂的混戰。
隻見那七個女怪紛紛解開衣襟,露出胸前那如雪般潔白無瑕的肚皮,肚臍眼中更是不斷冒出一根根細細的絲線。那些絲線在空中飛速交織纏繞,眨眼之間竟然搭建起了一座巨大的天篷,鋪天蓋地地向著行者罩落下來。
行者眼見局勢不妙,心中暗叫不好。隻見他身形一閃,迅速翻身而起,口中念念有詞,緊接著便施展出那獨門絕技——筋鬥雲。隻聽得“嗖”的一聲,他如一道閃電般直直地衝向天空,眨眼間就衝破了天篷,消失在了天際之中。
然而,行者並未就此離去,而是強忍著心頭的怒火和性子,穩穩地立於半空之中,定睛朝著下方望去。這一看可不得了,隻見那妖怪手中的絲繩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縱橫交錯,編織成了一張密密麻麻的大網。這張網如同穿梭於天地之間的經緯一般,迅速蔓延開來,轉瞬間就將整個黃花觀的樓台殿閣統統籠罩其中,使其完全隱匿在了陰影之下,變得無影無蹤。
行者見狀,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喃喃自語道:“好厲害啊,好厲害!幸虧我反應機敏,未曾被那妖怪擒住。不然的話,恐怕下場會跟八戒一樣慘不忍睹。隻是如今這般情形,到底該如何是好呢?我的師父和師弟們都已經中了那妖怪的劇毒,情況危急萬分。而這一夥妖怪顯然是心意相通、配合默契,想必來頭不小。罷了罷了,待我先迴去問問那土地老兒,看看能否從他那裏探聽到一些關於這些妖怪的消息。”說罷,行者一個轉身,化作一道流光,向著土地廟的方向疾馳而去。
好一個大聖,按下雲頭,撚動法訣,口中念起“唵”字真言,瞬息之間,又將那土地老兒拘了過來。土地老兒戰戰兢兢地跪在路旁,叩頭如搗蒜,惶恐地問道:“大聖,您不是去救您師父了嗎?怎麽又折返迴來了?”行者答道:“我早間已然救了師父,前行不遠,便遇到一座黃花觀。我與師父等人一同進去查看,那觀主殷勤迎接。我們才剛敘話,他便用毒藥茶將我師父等人藥倒。所幸我未曾飲茶,當即揮棒便打,他卻道出在盤絲洞化齋、濯垢泉洗澡之事,我便知曉那廝定是妖怪。我剛欲動手,卻見那七個女子跑了出來,口吐絲繩,老孫我幸好有些見識,及時脫身。我料想你在此地為神,定然知曉他的來曆。究竟是個什麽妖精,快快如實道來,否則休怪我棍棒無情!”
土地老兒連連叩頭,說道:“那妖精來到此地,不過十年光景。小神自三年前巡查之後,方才得見他的本相,乃是七個蜘蛛精。他所吐出的那些絲繩,正是蛛絲。”行者聽聞此言,心中大喜,說道:“照你所言,這妖怪倒也不難對付。既然如此,你且迴去,待我施展法術降伏他。”那土地老兒趕忙叩頭謝恩,隨後離去。
行者來到黃花觀外,從尾巴上捋下七十根毛,輕輕吹了一口仙氣,口中念念有詞:“變!”瞬間,那七十根毛就化作了七十個小行者。接著,行者又將金箍棒對著吹了一口仙氣,再次喊道:“變!”金箍棒也應聲而變,化作了七十個雙角叉兒棒。行者將這些雙角叉兒棒分給每個小行者一根,自己則手持一根,站在黃花觀外。
隻見行者和七十名小行者一起將雙角叉兒棒伸進絲繩中,齊聲喊著號子,同時發力攪動。在他們的齊心協力下,那堅韌的絲繩紛紛斷裂,散落一地,每根都有十多斤重。隨著絲繩被攪斷,七個蜘蛛精也被從裏麵拖了出來。這些蜘蛛精個個身軀龐大,足有巴鬥大小。它們驚恐地蜷縮著手腳,低著頭,嘴裏不停地求饒:“饒命!饒命!”
然而,七十名小行者卻緊緊按住七個蜘蛛精,絲毫沒有放鬆的意思。行者走上前,說道:“暫且不要打它們,隻要它們歸還我的師父和師弟,我便饒它們性命。”這時,其中一個蜘蛛精用淒厲的聲音高聲喊道:“師兄,快還他唐僧,救我性命啊!”
那道士從洞府中倉皇奔出,口中高喊:“妹妹,我要吃唐僧哩,救不得你了。”行者聽聞此言,頓時怒發衝冠,大聲喝道:“你這孽障,既不歸還我師父,就休怪我無情!”說罷,大聖將手中的叉兒棒猛地一晃,瞬間變出一根粗壯的鐵棒。他雙手緊緊握住鐵棒,高高舉起,朝著那七個蜘蛛精狠狠砸去。隻聽得一陣淒厲的慘叫,七個蜘蛛精瞬間被打得稀爛,猶如七個裝滿膿血的布袋,慘不忍睹。
悟空將尾巴輕輕搖動兩下,收起毫毛,孤身一人揮舞著鐵棒,衝進洞府內追殺道士。那道士見師妹慘死,心中悲痛難忍,但他深知此時已無退路,唯有拚死一搏。於是,他咬牙切齒地舉起寶劍,向悟空迎麵刺來。
這一場激戰,雙方都懷著滿腔的憤怒,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隻見那妖精舞動著寶劍,劍花閃爍,寒氣逼人;大聖則高舉金箍棒,棒影重重,氣勢如虹。兩人都為了爭奪唐僧而展開殊死搏鬥,一時間,洞中殺聲震天,地動山搖。
“妖精掄寶劍,大聖舉金箍。都為唐朝三藏,先教七女嗚唿。如今大展經綸手,施威弄法逞金吾。”大聖的神光愈發耀眼,妖仙的膽氣也越發粗壯。他們的渾身解數如同繁花似錦,雙手舞動起來好似轆轤一般迅速。乒乓作響的劍棒聲,伴隨著慘淡的野雲,讓整個戰場都彌漫著一股肅殺之氣。劖言語,使機謀,一來一往之間,如同畫卷一般精彩。這場戰鬥殺得風沙飛揚,狼虎都為之懼怕,天昏地暗,連鬥星都失去了光芒。
那道士與大聖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地激戰了五六十迴合之後,漸漸地感到自己雙手發軟,力氣也有些跟不上了。就在這一刹那間,他突然覺得全身的筋骨都鬆弛了下來,於是連忙伸手解開身上的衣帶。隻聽得“忽辣”的一聲脆響,那件黑色的皂袍瞬間從他身上脫落下來。
行者見狀,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嘲笑著說道:“我的好兒子啊!你打不過人家也就罷了,怎麽還學起那些沒出息的家夥,動不動就脫衣服呢?就算你把自己剝得精光溜溜的,也是無濟於事呀!”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原來這位道士脫去了衣裳之後,竟然將兩隻手同時高高地抬了起來。刹那間,隻見他兩側的肋骨下方猛地睜開了足足一千隻眼睛!這些眼睛裏迸射出耀眼奪目的金色光芒,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一般,威力極其驚人。
一時間,四周被濃濃的黃色霧氣所籠罩,而那燦爛的金色光芒則穿透濃霧,肆意綻放著。那陰森森的黃霧,仿佛是從道士的兩肋之下噴湧而出的滾滾濃煙;而那明豔豔的金光,則恰似在這一千隻眼睛裏同時點燃的熊熊烈火。遠遠望去,道士的身體左右兩側宛如兩個巨大的金桶,而東西方向又好似兩口沉重無比的銅鍾。
顯然,這乃是這位妖仙施展出來的神奇法術,也是他大顯神通的時刻。那閃爍不定的光芒令人眼花繚亂,就連天空中的日月星辰都被遮蔽得嚴嚴實實;而那濃烈的黃霧更是彌漫開來,使人感到一種難以忍受的焦躁之氣,整個天地都變得朦朧不清。可憐那威風凜凜的齊天孫大聖,就這樣被困在了這片金光閃耀、黃霧彌漫的困境之中,一時之間竟也難以脫身。
行者頓時慌了手腳,隻見他在那耀眼的金光影裏胡亂打轉,向前無法舉步,退後亦不能動腳,仿佛置身於一個桶中,不停地旋轉。然而,無奈他的性情急躁,愈發暴躁起來。他心急如焚,猛然向上奮力一跳,卻不幸撞破了金光,整個人撲了出去,摔了一個倒栽蔥。他隻覺得腦袋一陣劇痛,急忙伸手摸了摸,竟發現頂梁皮都被撞軟了。他心中暗自叫苦道:“真是晦氣,晦氣!這顆腦袋平日裏刀砍斧剁都不曾受傷,今日卻怎地被這金光撞軟了皮肉?日後必定會化膿。即便好了,恐怕也會落下破傷風的病根。”一時間,他心中煩躁難耐。但他又暗自思量道:“向前走不得,向後退不得,往左走不得,往右走也不得,往上更是撞不得,這可如何是好?幹脆往下走吧!”
好一個神通廣大的大聖,隻見他口中念念有詞,身形一晃,便化作了一隻穿山甲,又名鯪鯉鱗。這穿山甲當真厲害,它生就四隻堅硬如鐵的爪子,能夠輕易地鑽山碎石,就如同搗粉一般;它渾身覆蓋著密密麻麻的鱗甲,破嶺穿岩,猶如切蔥般輕鬆。它的雙眼明亮如星,閃爍著熠熠光輝;它的嘴巴尖利無比,勝過那堅硬的鋼鑽和銳利的金錐。這穿山甲乃是一味珍貴的藥材,俗語稱之為鯪鯉鱗。
你瞧,它鼓足了勁兒,將頭一低,猛地往地下一鑽,眨眼間就鑽進去二十多裏,這才探出了頭來。原來,那道金光隻能籠罩十多裏的範圍。它現了本相,隻覺得渾身無力,筋骨酥軟,疼痛難忍,眼中不禁流下淚來。它突然放聲大叫道:“師父啊!想當年,我秉承教誨,離開山中,與你一同踏上西行之路,曆經千辛萬苦。麵對大海的驚濤駭浪,我不曾有過絲毫畏懼,卻沒想到在這小小的陽溝裏遭遇了這般磨難!”
美猴王正沉浸在悲痛之中,忽然聽到山背後傳來一陣哭聲。他趕忙起身擦去眼淚,迴頭望去。隻見一個婦人,身著重孝,左手托著一盞涼漿水飯,右手拿著幾張燒紙黃錢,正從那邊一步一聲地哭著走來。行者不禁點頭歎息道:“真是‘流淚眼逢流淚眼,斷腸人遇斷腸人!’這個婦人,不知為何事而哭,待我去問她一問。”
那婦人不一會兒便走上前來,與行者迎麵相遇。行者躬身問道:“女菩薩,你哭的是何人?”婦人眼中噙著淚水,說道:“我的丈夫因與黃花觀觀主購買竹竿時發生爭執,被他用毒藥茶害死了。我帶著這些紙錢來燒化,以報答我們夫婦之間的情誼。”行者聽了,眼中也流下了淚水。那婦人見了,生氣地說道:“你這人好生無禮!我為丈夫的死而煩惱悲傷,你卻淚眼愁眉,難道是在欺騙我、戲弄我嗎?”
行者趕忙躬身行禮,說道:“女菩薩請息怒。我乃是來自東土大唐的欽差禦弟唐三藏的大徒弟孫悟空,行者是我的法號。我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途中路過黃花觀,便在那裏歇腳。誰料那觀中的道士,竟是個不知來曆的妖精,他與七個蜘蛛精結為兄妹。那蜘蛛精在盤絲洞想要加害我師父,幸好我與師弟八戒、沙僧及時趕到,將師父解救出來。然而,那蜘蛛精卻跑到這黃花觀,向道士搬弄是非,說我們有欺騙之意。道士聽信了她的讒言,竟用毒藥茶將我師父、師弟以及馬匹共四口,都陷在了他的觀中。唯有我沒有喝下那毒茶,將茶鍾摜碎,他便與我大打出手。正在爭吵之時,那七個蜘蛛精跑了出來,吐出絲繩將我捆住,幸好我施展法力逃脫。我詢問土地公公,才得知他的本相。於是,我又使了個分身法,攪斷絲繩,將那妖精拖了出來,一頓棍棒將其打死。這道士見妖精被我打死,便要為他報仇,舉起寶劍與我相鬥。我們大戰了六十迴合,他漸漸敗下陣來,隨即脫去衣裳,兩脅下放出千隻眼睛,射出萬道金光,將我籠罩其中。我一時進退兩難,無奈之下,隻好變作一個鯪鯉鱗,從地下鑽了出來。我正暗自悲切,忽然聽到你的哭聲,所以才出聲詢問。看到你為丈夫燒紙錢報答恩情,而我的師父卻慘遭毒手,我卻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用來祭奠他,因此心中悲戚,又怎敢戲弄於你!”
那婦女輕輕放下水飯和紙錢,滿懷歉意地對行者說道:“真是抱歉,請你莫怪。我之前並不知曉你是受難之人。方才聽你所言,才得知你不認識那道士。他乃是個百眼魔君,又被稱作多目怪。你既然擁有如此變化之能,還能擺脫金光,與他激戰許久,想必定然具備大神通。隻是,你似乎還無法接近那廝。我可以教你去請一位聖賢,他有能力破解金光,降服道士。”
行者聽聞此言,連忙恭敬地唱喏道:“女菩薩既然知曉此中來曆,還煩請你為我詳細指教。究竟是哪位聖賢,我即刻就去請求他的幫助,解救我師父的危難,也為你報丈夫之仇。”
婦人微微皺眉,說道:“我若說出來,你去請他,他雖能降服道士,為你報仇,但恐怕無法救你師父。”
行者道:“怎不能救?”婦人道:“那廝毒藥最狠,藥倒人,三日之間,骨髓俱爛。你此往迴恐遲了,故不能救。”行者道:“我會走路,憑他多遠,千裏隻消半日。”女子道:“你既會走路,聽我說:此處到那裏有千裏之遙。那廂有一座山,名喚紫雲山。山中有個千花洞。洞裏有位聖賢,喚作毗藍婆。他能降得此怪。”行者道:“那山坐落何方?卻從何方去?”女子用手指定道:“那直南上便是。”行者迴頭看時,那女子早不見了。
行者慌忙禮拜道:“是那位菩薩?我弟子鑽昏了,不能相識,千乞留名,好謝!”隻見那半空中叫道:“大聖,是我。”行者急抬頭看處,原是黎山老姆。趕至空中謝道:“老姆從何來指教我也?”老姆道:“我才自龍華會上迴來,見你師父有難,假作孝婦,借夫喪之名,特來相救。你快去請他。但不可說出是我指教,那聖賢有些多怪人。”
行者向對方道過謝後,便轉身辭別而去。隻見他輕輕一躍,將那筋鬥雲召喚出來,然後縱身躍上雲端,眨眼間便隨著雲朵飛到了紫雲山上空。待他穩穩地按下雲頭之後,一座神秘而壯觀的千花洞便出現在眼前。
抬眼望去,但見那洞外景色美不勝收。鬱鬱蒼蒼的青鬆宛如一把把巨大的遮陽傘,將這片勝境遮掩得嚴嚴實實;翠綠欲滴的柏樹則環繞著仙人居住之所,仿佛忠誠的衛士一般守護著這裏的安寧。山間小道旁,嫩綠的柳枝隨風搖曳,輕盈舞動,像是在歡迎遠方來客;而奇異的花朵則開滿了山澗溝渠,紅的、黃的、紫的……五顏六色,爭奇鬥豔,散發出陣陣迷人的芬芳。
再看那石屋四周,香氣撲鼻的蘭花團團簇擁,形成一道美麗的花環;繁茂的芳草與嶙峋的岩石相互映襯,別有一番韻味。清澈見底的溪流潺潺流淌,水波蕩漾之間,碧綠的溪水猶如一條長長的翡翠絲帶,蜿蜒曲折地穿過整個山穀。遠處,雲霧繚繞,將古老的樹木籠罩其中,顯得虛幻而又神秘。
耳畔不時傳來各種野禽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幽靜的小鹿邁著優雅的步伐,緩緩地在林間穿梭,偶爾停下來啃食幾口青草。修長挺拔的翠竹,一節一節,枝枝秀麗;紅梅綻放枝頭,葉片舒展,嬌豔動人。寒冷的冬天裏,烏鴉棲息在古老的大樹之上,安靜地享受著冬日的寧靜;春天來臨之時,鳥兒們歡快地在高大的椿樹上嘰嘰喳喳地喧鬧著。
放眼望去,夏天的麥田一望無際,金黃一片,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麥稈;秋天到來時,稻田裏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金燦燦的稻穀堆積如山,讓人感受到收獲的喜悅。此地四季如春,樹葉永不凋零,無論春夏秋冬,都能看到繁花似錦,絢麗多彩。每當祥瑞之氣升騰而起,直連雲霄,常常會有五彩祥雲從天空飄落,連接著浩渺無垠的蒼穹。
這大聖滿心歡喜地走進洞內,一步一景,看不盡那無邊的景致。他直入洞府深處,卻不見半個人影,四周靜悄悄的,甚至連雞犬之聲也聽不到。大聖心中暗自思忖道:“這聖賢想必是不在家中了。”
又往裏走了數裏,隻見一個女道姑正端坐在榻上。你看她頭戴五花納錦帽,身穿一領織金袍,腳踏雲尖鳳頭履,腰係攢絲雙穗絛。她麵容似秋容霜後般蒼老,聲音卻如春燕社前般嬌柔。她腹中早已深諳三乘法,心上也常修四諦之饒。她已悟出空空真正之果,煉成了了自逍遙之境。正是千花洞裏的佛陀,毗藍菩薩的聲名遠揚。行者心急如焚,腳步愈發急促,口中高聲叫道:“毗藍婆菩薩,煩請止步,弟子孫悟空特來問訊。”那菩薩聽聞唿喚,緩緩下榻,雙手合十,迴禮道:“原來是大聖駕臨,有失遠迎,還望恕罪。不知大聖此來所為何事?”
行者道:“菩薩,你如何一眼便認出我是大聖?”毗藍婆微微一笑,道:“當年你大鬧天宮,威名遠揚,天庭眾神,地府諸鬼,誰人不知,哪個不識?你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我又豈會不知?”行者恍然大悟,感慨道:“正是‘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想我如今已皈正佛門,一心向佛,菩薩卻不知曉。”毗藍婆道:“大聖何時皈正?真是可喜可賀!”行者道:“近日幸得佛祖點化,我已皈依佛門,保我師父唐僧前往西天取經。不料,途中遭遇黃花觀道士,那廝心腸歹毒,竟用毒藥茶加害我師父。我與他賭鬥,他卻施展出金光罩,將我困住。幸得我神通廣大,方才逃脫。聽聞菩薩神通廣大,能滅那道士的金光,特來拜請菩薩相助。”
菩薩聽聞行者的詢問,微微皺眉道:“是誰與你說的?我自赴了盂蘭會,到今三百餘年,不曾出門。我隱姓埋名,更無一人知得,你卻怎麽得知?”行者雙手合十,恭敬地說道:“菩薩,我乃是花果山的美猴王孫悟空,自護送唐僧西天取經以來,曆經無數艱難險阻。此次前來,是為了請菩薩相助,降伏那妖怪。我是個地裏鬼,不管那裏,自家都會訪著。”
毗藍菩薩聽了,微微一笑道:“也罷,也罷。我本當不去,奈蒙大聖下臨,不可滅了求經之善,我和你去來。”行者大喜,連忙稱謝。
行者突然想起一事,問道:“菩薩,我忒無知,擅自催促,但不知您曾帶什麽兵器?”菩薩微笑著說道:“我有個繡花針兒,能破那廝。”行者聽了,忍不住笑道:“老姆誤了我,早知是繡花針,不須勞你,就問老孫要一擔也是有的。”
毗藍微笑著說道:“你手中那根所謂的繡花針,不過就是普通的鋼鐵金針罷了,在這裏根本派不上用場。而我這件寶貝啊,它可不是由鋼鐵或者金子製成的哦。乃是我的小兒子從他眼睛裏經過千錘百煉才煉製而成的呢。”孫悟空聽聞此言,不禁瞪大了眼睛,滿臉驚訝地問道:“您說的令郎究竟是誰呀?”毗藍不緊不慢地迴答道:“我的小兒子正是天上的昴日星官呐。”聽到這裏,孫悟空心中大為震撼,一時間竟驚得說不出話來。
就在這時,他們遠遠地看到前方有一處地方閃耀著耀眼的金色光芒,異常奪目。孫悟空連忙轉身向著毗藍說道:“菩薩,您快看,那邊金光閃爍之處想必就是我們要找的黃花觀了吧。”
毗藍點了點頭,隨後伸手探入自己的衣領之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根繡花針。這根繡花針看上去如眉毛般粗細,大約有五六分那麽長。她輕輕將其拈在手中,然後朝著空中用力一拋。隻聽得“嗖”的一聲,瞬間便消失在了天際。沒過多久,突然傳來一陣清脆的響聲,緊接著那原本籠罩著黃花觀的強烈金光竟然應聲破裂開來。
孫悟空見狀,欣喜若狂,忍不住大聲叫道:“菩薩,真是太厲害了!這寶貝簡直神乎其技啊!快幫我找找剛才拋出的那根繡花針在哪裏。”毗藍微微一笑,緩緩攤開手掌,隻見那根繡花針正靜靜地躺在她的掌心之上。孫悟空興奮地喊道:“原來在這裏啊!”說著,他迫不及待地按下雲頭,與毗藍一同降落到了黃花觀前。
走進觀內,他們發現那個邪惡的道士此刻正緊閉雙眼,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似乎連腳步都無法挪動分毫。孫悟空見狀,怒不可遏,指著道士大罵道:“你這個可惡的潑怪,居然還敢在這裏裝瞎子騙人!看俺老孫今天不好好教訓教訓你!”一邊罵著,一邊迅速從耳朵裏掏出金箍棒,作勢就要朝道士打去。然而,就在金箍棒即將落下之際,毗藍趕忙伸手一把拉住了孫悟空,勸說道:“大聖息怒,暫且先不要動手。咱們還是趕緊去看看你師父怎麽樣了吧。”
行者心急火燎地直奔到後麵的客位處查看情況,隻見那師徒三人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嘴裏還不停地往外吐痰吐沫呢。行者見狀,眼眶頓時濕潤了,淚水止不住地流下來,嘴裏喃喃自語著:“這可如何是好啊!這可如何是好啊!”
就在這時,一旁的毗藍菩薩輕聲說道:“大聖不必過於悲傷。算我今日出門也算有緣,幹脆就做件好事積累些陰德吧。我這兒恰好有解毒丹,送給你三顆。”行者聽聞此言,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趕忙轉過身來,對著毗藍菩薩深深地鞠了一躬,懇請她賜藥。
隻見那菩薩不慌不忙地從寬大的衣袖中掏出一個破舊的紙包兒,打開一看,裏麵靜靜地躺著三顆紅彤彤的丸子。她小心翼翼地將這三顆藥丸遞給行者,並囑咐他要將藥丸放進他們的口中。
行者不敢耽擱,連忙走上前去,先是用力掰開他們緊閉的牙關,然後小心翼翼地將每顆藥丸分別塞進他們的嘴裏。沒過多久,藥效發作,隻聽得一陣幹嘔之聲響起,緊接著,他們三人紛紛將肚子裏的毒物給嘔吐了出來。隨著毒物被排出體外,他們也漸漸恢複了神智,撿迴了一條小命。
最先蘇醒過來的八戒一邊揉著自己發脹的腦袋,一邊哼哼唧唧地抱怨道:“哎呀媽呀,真是快要把俺老豬給悶死啦!”而此時,三藏和沙僧也相繼清醒過來,兩人隻覺得頭暈目眩,渾身無力,嘴裏嘟囔著:“這感覺好暈啊!”
行者見他們都已無大礙,這才鬆了一口氣,開口解釋道:“師父、師弟們,咱們剛才喝的那杯茶裏有毒啊!多虧了這位毗藍菩薩出手相救,咱們才能逃過此劫。快快起身,一同向菩薩道謝吧。”三藏聽後,趕緊掙紮著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淩亂的衣衫,恭恭敬敬地朝著毗藍菩薩施了一禮,表示感謝。
八戒這會兒也緩過神來了,氣鼓鼓地嚷嚷道:“哼,師兄,那個可惡的道士現在在哪裏?待俺去好好質問他一番,問問他為啥要如此加害於我們!”
行者將蜘蛛精被他降服之事,詳細地講述了一遍。八戒聽後,怒發衝冠,狠狠地說道:“這廝既然與蜘蛛精結為姐妹,那必定也是個妖精!”行者指著殿外說道:“他此刻正在那裏裝瞎子呢。”八戒聞言,立刻舉起釘耙就要打去,卻被毗藍菩薩及時製止道:“天蓬,息怒。大聖知曉我這洞裏無人,我正打算收他去看守門戶呢。”行者說道:“多謝菩薩大德,我們自當奉承。隻是還請菩薩讓他現出本相,讓我們也見識見識。”毗藍菩薩微笑著說道:“這有何難。”隨即走上前,用手輕輕一指,那道士便撲地倒在塵埃之中,現出了原形,原來是一條長達七尺的大蜈蚣精。毗藍菩薩用小指頭將其挑起,然後駕著祥雲,徑直前往千花洞去了。八戒見狀,不禁仰頭感歎道:“這毗藍媽媽還真是厲害,竟然能輕易降服這般惡物。”
行者聽到這話不禁哈哈大笑起來,臉上滿是戲謔之色地說道:“我剛才詢問她可有什麽厲害的兵器能夠破除那妖怪的金光,結果她告訴我說有一個繡花針兒。還說這個繡花針兒乃是她兒子在太陽眼裏煉製而成的。我好奇之下又追問她的令郎究竟是誰,她便迴答說是昴日星官。哈哈!我轉念一想,昴日星可是一隻大公雞啊,如此一來,這位老媽媽子定然就是一隻母雞無疑啦!眾所周知,雞向來都是蜈蚣的克星,想必正因如此,她才能將那蜈蚣精給收服嘍。”
三藏法師聽聞此言後,心中對毗藍婆菩薩的救命之恩感激涕零,趕忙躬身行禮,連連拜謝不止。隨後,他轉過身來對著自己的三個徒兒吩咐道:“徒弟們,既然此間事情已了,咱們就趕緊收拾東西出發吧。”那老實憨厚的沙僧一聽師傅發話,立刻就在道觀裏四處尋找起來,不一會兒功夫,便找到了一些米糧。接著,他手腳麻利地用這些食材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齋飯。師徒四人圍坐在一起,盡情享用著這頓美食,個個都吃得肚子滾圓、心滿意足。
待眾人酒足飯飽之後,沙僧牽著白龍馬,八戒挑起行李擔子,恭請師父走出大門。而此時的行者呢,則趁著大家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溜進了廚房。隻見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然後伸手從灶膛裏抓出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焰,用力朝著四周一拋。刹那間,整座道觀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火勢迅速蔓延開來,眨眼之間便將這座道觀燒成了一堆灰燼。做完這一切後,行者才心滿意足地邁著大步追趕上前麵已經走遠的師兄弟們。
正是:唐僧得以保全性命全賴毗藍婆菩薩相助,其心性經過此番磨難更是得到了磨礪與淨化,那作惡多端的多目怪最終也被成功降服。
然而,前方道路漫漫,不知道他們一行人接下來還會遭遇怎樣的艱難險阻和奇聞異事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唐僧見狀趕忙勒住韁繩,停下馬來,對著身旁的徒兒們說道:“徒弟們呐,你們快瞧一瞧,前方那究竟是個什麽樣的所在啊?”聽到師傅的問話,行者孫悟空立刻抬起他那顆火眼金睛的腦袋,定睛觀看起來。隻見這處地方周圍山巒環繞,樓閣錯落有致地點綴其間;清澈的溪流蜿蜒流淌,繞過一個個精致的亭台水榭。
再看那大門之前,各種樹木鬱鬱蔥蔥,茂密繁盛,形成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而宅子之外,則是野花遍地開放,爭奇鬥豔,散發出陣陣迷人的芳香。柳樹之間棲息著一隻隻潔白如雪的白鷺,它們宛如煙霧之中無暇的美玉一般優雅動人;桃花叢內婉轉啼叫著一群群黃色的小鳥兒,聲音清脆悅耳,就好似燃燒火焰中的金色精靈般光彩奪目。成雙成對的野生麋鹿,悠然自得地漫步於翠綠的草地之上,仿佛忘卻了世間的一切煩惱;一對對山中的鳥兒,歡快地飛舞著,一邊高聲鳴叫,一邊停歇在高高的紅色樹梢頂端。
此處真可謂如同傳說中的劉晨、阮肇所到之處天台洞那般神奇美妙,一點兒也不亞於那些神仙居住的閬苑仙境人家呀!
行者報道:“師父,前方那處所在,並非王侯的府邸,亦非豪富之家,反倒像是一座庵觀寺院。待到了那裏,便可知其究竟。”三藏聽聞此言,趕忙加鞭催馬。師徒四人來到門前,抬頭觀看,隻見門上鑲嵌著一塊石板,上麵刻著“黃花觀”三個大字。三藏隨即下馬。
八戒開口道:“這黃花觀乃是道士的居所。我們不妨進去與他一會,他與我們雖衣冠有別,但修行之道卻是相同的。”沙僧點頭道:“所言極是。一來可進去觀賞一番景致,二來也可讓馬匹歇息一下。看看有無方便之處,安排些齋飯,給師父充饑。”
長老依言,帶領四眾一同進入觀內。隻見二門上有一對春聯,寫道:“黃芽白雪神仙府,瑤草琪花羽士家。”行者見狀,不禁笑道:“看這對聯,此地應是個燒茅煉丹、擺弄爐火、提罐子的道士所居之處。”
三藏輕輕地撚了他一把,壓低聲音說道:“謹言,謹言!我們與他素昧平生,又無親無故,隻是在此短暫相聚,何必在意他呢?”話未說完,他們已走進了二門。隻見那正殿大門緊閉,東廊下坐著一個道士,正在專心致誌地煉製丹藥。
那道士的裝扮甚是奇特:頭上戴著一頂紅豔豔的戧金冠,身上穿著一領黑淄淄的烏皂服;腳踏一雙綠陣陣的雲頭履,腰間係著一條黃拂拂的呂公絛。他麵容如瓜鐵般堅毅,雙目若朗星般明亮。高挺的鼻梁頗具迴迴人的特征,翻張的唇口仿佛達達族人。他的道心猶如一片隱藏在深處的轟雷,是一位能夠伏虎降龍的真正羽士。
三藏見了,不禁提高聲音,恭敬地說道:“老神仙,貧僧特來問訊。”那道士猛地抬起頭來,一見三藏,心中不禁一驚,失手將手中的丹藥掉落,趕忙按住發髻,整理好衣服,快步走下台階,迎接三藏道:“老師父,有失遠迎,還請裏麵就坐。”
長老滿心歡喜地走上殿去。他輕輕推開門,隻見殿內供奉著三清聖像,供桌上香爐裏香煙嫋嫋,他立即拈香插入爐中,虔誠地禮拜了三匝,這才與道士相互行禮。接著,他來到客位中,與徒弟們一同坐下。
長老趕忙唿喚仙童看茶。不多時,就有兩個小童應聲而入,他們一路小跑著,急匆匆地去尋茶盤、洗茶盞、擦茶匙,準備茶果,忙得不可開交。
這一陣喧鬧,早就驚動了後麵的幾個冤家。原來,盤絲洞的七個女怪與這道士乃是同堂學藝的師姐妹。她們自從換了舊衣,喚出兒子後,便徑直來到了此處。此刻,她們正在後麵裁剪衣服,忽然聽到外麵傳來一陣嘈雜聲,便開口問道:“童兒,外麵是有什麽客人來了嗎?怎麽這般忙碌?”
仙童連忙答道:“迴稟娘娘,剛剛有四個和尚進來了,師父讓我來給他們看茶。”
女怪一聽,心中一動,追問道:“可有一個白白胖胖的和尚?”
仙童點頭道:“有的。”
女怪又問:“那可有一個長嘴大耳朵的和尚?”
仙童再次點頭:“也有。”
女怪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她低聲對仙童說道:“你快去給他們遞茶,然後給你師父使個眼色,讓他進來,我有要緊的話對他說。”
那仙童果然將五杯茶穩穩地拿了出去。道士整了整衣衫,畢恭畢敬地雙手拿起一杯茶,先遞給了三藏,接著又依次遞給八戒、沙僧和行者。眾人接過茶杯,輕抿一口,隻覺茶香四溢,令人心曠神怡。茶罷,道士輕輕收起茶鍾,那小童向他丟了個眼色。道士心領神會,欠身說道:“列位請坐。”然後又吩咐道:“童兒,放了茶盤,好生陪侍各位。我去去就來。”說罷,便轉身走進了內室。
此時,長老與徒弟們,連同那個小童,一起走出殿外,觀賞起周圍的景色來。
且說那道士走進方丈中,隻見七個女子齊齊跪倒在地,齊聲說道:“師兄,師兄,且聽小妹子一言!”道士趕忙上前,用手將她們一一攙起,說道:“你們早間來時,便要說與我什麽話,隻是當時正值我煉製丸藥之時,這丸藥忌見陰人,所以未曾搭理你們。如今又有客人在外,有話還是慢慢說吧。”
眾女子說道:“告稟師兄,這樁事,專為客來,方敢告訴;若客去了,縱說也沒用了。”
道士不禁笑道:“賢妹,你這話說得可真是有趣。難道我平日裏就不說話了嗎?非得等到有客人來了才開口?再者,我乃是修道之人,追求的是清靜無為,哪有閑工夫去理會這些瑣事。就算我是個普通的俗人,家中有妻子老小和一堆家務事,那也得等客人走了之後再去處理吧。你怎麽能如此不賢惠,替我在這裏裝幌子呢?還是讓我出去吧。”
眾怪連忙又一齊扯住道士,說道:“師兄,你先別生氣。我們隻是想問問你,前麵那個客人是從哪裏來的?”道士聽了,臉色一沉,他吐了一口唾沫在地上,然後冷冷地說道:“是又怎麽樣?不是又怎麽樣?與你們有什麽關係?”
眾怪見狀,連忙說道:“師兄,你不要生氣嘛。我們隻是覺得那個客人有些奇怪,所以想問問你。剛才小童進來取茶的時候,我們聽到他說,那個客人是四個和尚。”道士聽了,心中一動,他皺了皺眉頭,然後問道:“四個和尚?你們可曾看清他們的模樣?”
眾怪說道:“我們沒有看清他們的模樣,隻是聽小童說,其中有一個白麵胖的,還有一個長嘴大耳的。師兄,你可曾問過他們是從哪裏來的?”道士道:“內中是有這兩個,你怎麽知道?想是在那裏見他來?”
那女子說道:“師兄你原來並不知曉其中的原委曲折。那和尚乃是唐朝派遣前往西天取經之人。今日清晨來到我的洞中化緣,實在是妹子們聽聞唐僧之名,便將他擒拿了下來。”道士問道:“你拿他究竟是為何?”女子迴答道:“我們長久以來都聽聞人說,唐僧乃是曆經十世修行的真身,若有人能吃他一塊肉,便可延長壽命、長生不老,因此才將他拿下。後來被那個長著長嘴大耳朵的和尚阻攔在濯垢泉裏,他先是搶走了我們的衣服,接著又賣弄本事,強行要求與我們一同洗浴,我們也阻攔不住。他竟然跳下水去,變化成一個鯰魚,在我們的腿襠之間鑽來鑽去,妄圖行奸騙之事。著實是十分憊懶!隨後他又跳出水麵,現出了本來的麵目。見我們不肯依從,他就使出一柄九齒釘鈀,想要傷害我們的性命。若不是我們還有些見識,幾乎就要遭他的毒手。因此我們戰戰兢兢地逃生,又讓你那愚笨的外甥與他爭鬥,不知現在是生是死。我們特地前來投奔兄長,希望兄長念及昔日同窗的情誼,為我們今日做個報冤之人!”
那道士聽聞此言,頓時惱羞成怒,臉色驟變,怒喝道:“這和尚好生無禮!竟然如此憊懶!你們都放心,看我如何收拾他!”眾女子連忙謝道:“師兄若要動手,我們定會全力相助,一起打他。”道士卻擺擺手道:“不必動手,不必動手!常言道:‘一打三分低。’你們都隨我來。”
說罷,道士領著眾女子進入房內,取來一架梯子,將其靠在床後,然後順著梯子爬上屋梁,從上麵拿下一個小巧的皮箱。那皮箱約有八寸高,一尺長,四寸寬,上麵還掛著一把小巧的銅鎖。道士隨即從袖中掏出一方鵝黃色的綾汗巾,汗巾的一角係著一把小鑰匙。他打開銅鎖,從箱中取出一包藥來。此藥乃是:
山中百鳥糞,掃積上千斤。置於銅鍋中,煎熬需火候均勻。千斤糞便熬成一杓,一杓再煉出三分。三分藥末仍需炒製,反複煆燒並重新熏製。曆經多道工序,方製成此毒藥,珍貴無比,堪比珍寶。倘若有人嚐試此藥的味道,瞬間便會命喪黃泉,與閻王爺相見!
隻見那道士對著麵前的七位女子緩緩開口說道:“諸位妹妹啊,且聽我說,我這件寶貝可厲害了!要是讓普通凡人吃下,哪怕僅僅隻有一厘那麽丁點兒,一旦進入腹中,瞬間就得命喪黃泉;就算是神仙吃上一口,也隻需區區三厘,必然魂飛魄散、一命嗚唿!而眼前這些個和尚嘛,看他們的模樣和氣質,恐怕也是有一些道行在身的,所以給他們吃的時候,至少得要三厘才行呐!快快把等子拿來吧。”
話音剛落,其中一名女子立刻行動起來,急匆匆地拿起了一把精致的等子,然後小心翼翼地稱重道:“嗯……稱出來了,一共是一分二厘呢。咱們得分成四份才好。”說著,她熟練地用手將十二個紅彤彤的大棗兒輕輕捏住,稍稍用力一掐,使得每個棗兒都破開了些許口子,接著往每一個棗兒裏均勻地摁上一厘那神秘的寶貝。就這樣,十二厘寶貝被巧妙地分配到了四個茶鍾之中。
隨後,這名女子又特意挑選出兩顆顏色烏黑發亮的棗兒,並將它們放在一起做成了另一個茶鍾。一切準備就緒後,她把這五個茶鍾穩穩當當地放置在了一個精美的托盤之上,轉身麵向其他六位女子,輕聲囑咐道:“姐妹們,先稍等片刻,待我前去打探一下情況。如果這些和尚並非來自唐朝,那咱們也就罷手了;但倘若他們真是從唐朝而來,我會示意你們趕緊更換茶水。屆時,你們就把這加了料的茶端出去讓那些小童子送給和尚們享用。隻要他們喝下去,保證一個個都會當場暴斃身亡!如此一來,咱們不僅能夠成功報仇雪恨,還能徹底消除心頭的煩悶苦惱啦!”聽完這番話,其餘六名女子紛紛點頭表示讚同,眼中流露出無盡的感激之情。
那道士換了一件更為素雅的衣服,整了整衣冠,滿臉堆笑,虛禮謙恭地走將出去,再次將唐僧等人請至客位坐下,說道:“老師父莫怪。方才我去後麵吩咐小徒,讓他們去挑些新鮮的青菜、蘿卜,好為諸位安排一頓豐盛的素齋,因此失陪了,還望老師父海涵。”
三藏雙手合十,微微欠身道:“貧僧乃是空手進拜,怎敢勞煩施主賜齋?實在是慚愧。”
道士笑著擺擺手,說道:“你我都是出家人,出家人見山門就有三升俸糧,老師父又何必如此客氣?敢問老師父,您來自哪座寶山?此次到我這道觀,所為何事啊?”
三藏答道:“貧僧乃東土大唐駕下差往西天大雷音寺取經者。路過寶地,見貴觀莊嚴肅穆,香火旺盛,特來進拜,以表敬意。”
道士聽聞,臉上頓時笑開了花,連忙起身行禮道:“哎呀呀,原來是大唐來的高僧,失敬失敬!老師父不遠萬裏,前往西天取經,此等忠誠大德,實在令人欽佩。小道有失遠迎,還望老師父恕罪!”說罷,道士轉頭對身旁的童子喊道:“童兒,快去換壺好茶來。另外,速速準備齋飯,不得有誤!”
那小童應了一聲,便轉身走進內室。不一會兒,眾女子便招唿他出來,說道:“這裏有現成的好茶,快拿出去給諸位師父品嚐。”那童子果然小心翼翼地捧著五鍾茶走了出來。
道士連忙雙手拿起一個紅棗兒茶鍾,恭恭敬敬地奉與唐僧,說道:“老師父,請用茶。”接著,他又將其餘幾杯茶分別遞給八戒、沙僧和行者。他見八戒身軀龐大,便認作是大徒弟;沙僧則被認作二徒弟;而行者身量較小,便被認作三徒弟。因此,最後一杯茶才奉與行者。
行者目光敏銳,迅速接過茶鍾後,一眼就瞧見盤子裏放著的那杯茶中竟然是兩顆黑棗兒。隻見他眼珠一轉,笑嘻嘻地說道:“先生啊,不如咱倆交換一下杯子吧!”那道士聽了這話,臉上露出一抹笑容,迴應道:“長老您有所不知呀,我不過是這山野之中的一個窮道士而已。平日裏,茶果之類的東西一時間難以備齊。剛才我還特意跑到後麵去親自尋找果子呢,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找到這僅有的十二個紅棗,勉強做成了四杯茶水來招待諸位。而我這個小道士又不好空手陪著你們喝茶,所以隻好拿這兩個稍微差一點的棗兒泡成一杯來陪著貴客啦。這可是我的一片誠意和敬意喲!”
行者聽罷,哈哈大笑起來,擺著手說道:“哎呀呀,道長您可別這麽說了!古人曾經講過:‘在家裏的時候就算貧窮也不算什麽,但要是出門在外遇到貧困那可真是要命啊!’您是住在自己家裏的人,怎麽能說自己貧窮呢?倒是像我們這些四處行走的和尚,那才叫真正的貧窮呐!來來來,咱們還是換換吧,換換吧!”此時,坐在一旁的三藏聽到行者這番言語,連忙開口勸道:“悟空啊,這位仙長確實是出於對客人的喜愛和熱情才有如此安排,你就快些把它喝掉吧,何必換來換去的呢?”行者見師傅都發話了,雖然心中有些不情願,但也無可奈何。於是,他隻得伸出左手接過那杯有黑棗兒的茶,同時用右手小心翼翼地蓋住杯口,眼睛則滴溜溜地轉著,緊緊盯著麵前的道士和三藏,不知道心裏在盤算著什麽。
且說那豬八戒,此時肚子裏猶如翻江倒海一般,隻覺得饑餓難耐,口渴至極。要知道他可是個出了名的大胃王,那食量簡直驚人。此刻,他瞧見桌上的鍾子裏放著三顆紅彤彤的大棗兒,便二話不說,一把抓起來,囫圇吞棗般地直接塞進嘴裏,咕嚕一下就全都咽到了肚裏。而一旁的師父和沙僧見狀,也跟著各自拿起一顆紅棗吃了下去。
可誰能料到,就在吃下這幾顆紅棗後不久,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隻見八戒原本圓滾滾的臉蛋突然變得鐵青一片,雙眼瞪得如同銅鈴一般大小;再看沙僧,那雙眼睛裏早已滿含淚水,仿佛遭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至於唐僧,則更是不堪,口中不停地往外吐著白沫。眨眼間的功夫,他們三人便再也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一個接一個地癱坐在地上,緊接著眼前一黑,直接暈倒過去不省人事了。
一直在旁邊冷眼旁觀的孫悟空,心中瞬間明悟過來,他深知這肯定是中毒所致啊!於是乎,隻見他怒目圓睜,伸手抓起那個盛有毒茶的鍾子,高高舉起,然後毫不留情地朝著對麵的道士狠狠地砸了過去。
那道士反應倒是挺快,隻見他迅速揮動袍袖,想要擋住迎麵飛來的鍾子。隻聽得“當”的一聲巨響,那鍾子被道士的袍袖這麽一檔,頓時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直直地飛了出去,重重地摔落在地上,瞬間變得粉碎。
道士眼見自己心愛的鍾子就這樣被毀了,不由得怒火中燒,衝著孫悟空大聲怒吼道:“好你個臭和尚,真是粗魯無禮到了極點!怎敢如此輕易地就將我的鍾子給打碎了?”
孫悟空哪裏會怕他,當即迴罵道:“你這該死的畜生!睜大你的狗眼看看我那三位同伴現在是什麽模樣!我跟你往日無怨近日無仇的,你為何要用這劇毒的茶水來謀害我的兄弟?”
道士聞言,冷笑一聲說道:“哼,你這無知的鄉村野畜,如今闖出這般大禍,難道還不自知嗎?”
孫悟空一聽這話,更是氣得火冒三丈,他跳腳大罵道:“放屁!我們剛剛踏入你這破地方,才剛坐下互相介紹了一番籍貫來曆而已,連一句重話都沒說過,何來的闖禍之說?分明就是你這妖道心懷不軌,故意下毒害人!今天俺老孫定要讓你好看!”
道士一臉神秘地問道:“你是否曾經在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盤絲洞中化過齋飯呢?又或者在那充滿詭異氣息的濯垢泉裏洗過澡呀?”行者聽聞此言,心中頓生警覺,瞪大雙眼,厲聲喝道:“哼!那濯垢泉乃是由七個妖媚的女怪所占據之地。你既然能說出這番話來,想必一定與她們有著不可告人的勾結,甚至說不定你本身就是個隱藏極深的妖精!休要逃走,看俺老孫給你來一棒子嚐嚐厲害!”說時遲那時快,隻見那神通廣大的大聖孫悟空迅速伸手到耳朵裏麵摸索一番,眨眼間便掏出一根金光閃閃、威力無窮的金箍棒。他手腕輕輕一抖,那金箍棒瞬間變得如同碗口般粗細,帶著唿唿風聲,如同一道閃電一般朝著道士的麵門狠狠地劈打過去。
那道士倒也身手敏捷,隻見他身形一閃,急忙轉過身去,險之又險地避開了這雷霆萬鈞的一擊。緊接著,他順手從腰間抽出一把寒光四射的寶劍,毫不猶豫地迎向了猛撲過來的孫悟空。一時間,兩人你來我往,劍影棒風交織在一起,打得難解難分。他們一邊激烈地打鬥著,嘴裏還不停地互相叫罵著。
而就在此時,這場驚心動魄的爭鬥早已驚動了洞穴深處的那七位女怪。隻聽得一陣嘈雜的唿喊聲傳來,轉眼間,那七個女怪便一窩蜂似地湧了出來。其中為首的一個嬌聲喊道:“師兄不必如此費神勞力啦,還是讓我們這些小妹們來收拾這個不知死活的猴子吧!”行者見到這群突然出現的女怪,心中的怒火愈發熊熊燃燒起來。他咬牙切齒,雙手緊緊握住那根沉重無比的金箍棒,使出渾身解數,如同一頭兇猛的野獸一般,不顧一切地衝進人群之中,展開了一場瘋狂的混戰。
隻見那七個女怪紛紛解開衣襟,露出胸前那如雪般潔白無瑕的肚皮,肚臍眼中更是不斷冒出一根根細細的絲線。那些絲線在空中飛速交織纏繞,眨眼之間竟然搭建起了一座巨大的天篷,鋪天蓋地地向著行者罩落下來。
行者眼見局勢不妙,心中暗叫不好。隻見他身形一閃,迅速翻身而起,口中念念有詞,緊接著便施展出那獨門絕技——筋鬥雲。隻聽得“嗖”的一聲,他如一道閃電般直直地衝向天空,眨眼間就衝破了天篷,消失在了天際之中。
然而,行者並未就此離去,而是強忍著心頭的怒火和性子,穩穩地立於半空之中,定睛朝著下方望去。這一看可不得了,隻見那妖怪手中的絲繩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縱橫交錯,編織成了一張密密麻麻的大網。這張網如同穿梭於天地之間的經緯一般,迅速蔓延開來,轉瞬間就將整個黃花觀的樓台殿閣統統籠罩其中,使其完全隱匿在了陰影之下,變得無影無蹤。
行者見狀,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喃喃自語道:“好厲害啊,好厲害!幸虧我反應機敏,未曾被那妖怪擒住。不然的話,恐怕下場會跟八戒一樣慘不忍睹。隻是如今這般情形,到底該如何是好呢?我的師父和師弟們都已經中了那妖怪的劇毒,情況危急萬分。而這一夥妖怪顯然是心意相通、配合默契,想必來頭不小。罷了罷了,待我先迴去問問那土地老兒,看看能否從他那裏探聽到一些關於這些妖怪的消息。”說罷,行者一個轉身,化作一道流光,向著土地廟的方向疾馳而去。
好一個大聖,按下雲頭,撚動法訣,口中念起“唵”字真言,瞬息之間,又將那土地老兒拘了過來。土地老兒戰戰兢兢地跪在路旁,叩頭如搗蒜,惶恐地問道:“大聖,您不是去救您師父了嗎?怎麽又折返迴來了?”行者答道:“我早間已然救了師父,前行不遠,便遇到一座黃花觀。我與師父等人一同進去查看,那觀主殷勤迎接。我們才剛敘話,他便用毒藥茶將我師父等人藥倒。所幸我未曾飲茶,當即揮棒便打,他卻道出在盤絲洞化齋、濯垢泉洗澡之事,我便知曉那廝定是妖怪。我剛欲動手,卻見那七個女子跑了出來,口吐絲繩,老孫我幸好有些見識,及時脫身。我料想你在此地為神,定然知曉他的來曆。究竟是個什麽妖精,快快如實道來,否則休怪我棍棒無情!”
土地老兒連連叩頭,說道:“那妖精來到此地,不過十年光景。小神自三年前巡查之後,方才得見他的本相,乃是七個蜘蛛精。他所吐出的那些絲繩,正是蛛絲。”行者聽聞此言,心中大喜,說道:“照你所言,這妖怪倒也不難對付。既然如此,你且迴去,待我施展法術降伏他。”那土地老兒趕忙叩頭謝恩,隨後離去。
行者來到黃花觀外,從尾巴上捋下七十根毛,輕輕吹了一口仙氣,口中念念有詞:“變!”瞬間,那七十根毛就化作了七十個小行者。接著,行者又將金箍棒對著吹了一口仙氣,再次喊道:“變!”金箍棒也應聲而變,化作了七十個雙角叉兒棒。行者將這些雙角叉兒棒分給每個小行者一根,自己則手持一根,站在黃花觀外。
隻見行者和七十名小行者一起將雙角叉兒棒伸進絲繩中,齊聲喊著號子,同時發力攪動。在他們的齊心協力下,那堅韌的絲繩紛紛斷裂,散落一地,每根都有十多斤重。隨著絲繩被攪斷,七個蜘蛛精也被從裏麵拖了出來。這些蜘蛛精個個身軀龐大,足有巴鬥大小。它們驚恐地蜷縮著手腳,低著頭,嘴裏不停地求饒:“饒命!饒命!”
然而,七十名小行者卻緊緊按住七個蜘蛛精,絲毫沒有放鬆的意思。行者走上前,說道:“暫且不要打它們,隻要它們歸還我的師父和師弟,我便饒它們性命。”這時,其中一個蜘蛛精用淒厲的聲音高聲喊道:“師兄,快還他唐僧,救我性命啊!”
那道士從洞府中倉皇奔出,口中高喊:“妹妹,我要吃唐僧哩,救不得你了。”行者聽聞此言,頓時怒發衝冠,大聲喝道:“你這孽障,既不歸還我師父,就休怪我無情!”說罷,大聖將手中的叉兒棒猛地一晃,瞬間變出一根粗壯的鐵棒。他雙手緊緊握住鐵棒,高高舉起,朝著那七個蜘蛛精狠狠砸去。隻聽得一陣淒厲的慘叫,七個蜘蛛精瞬間被打得稀爛,猶如七個裝滿膿血的布袋,慘不忍睹。
悟空將尾巴輕輕搖動兩下,收起毫毛,孤身一人揮舞著鐵棒,衝進洞府內追殺道士。那道士見師妹慘死,心中悲痛難忍,但他深知此時已無退路,唯有拚死一搏。於是,他咬牙切齒地舉起寶劍,向悟空迎麵刺來。
這一場激戰,雙方都懷著滿腔的憤怒,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隻見那妖精舞動著寶劍,劍花閃爍,寒氣逼人;大聖則高舉金箍棒,棒影重重,氣勢如虹。兩人都為了爭奪唐僧而展開殊死搏鬥,一時間,洞中殺聲震天,地動山搖。
“妖精掄寶劍,大聖舉金箍。都為唐朝三藏,先教七女嗚唿。如今大展經綸手,施威弄法逞金吾。”大聖的神光愈發耀眼,妖仙的膽氣也越發粗壯。他們的渾身解數如同繁花似錦,雙手舞動起來好似轆轤一般迅速。乒乓作響的劍棒聲,伴隨著慘淡的野雲,讓整個戰場都彌漫著一股肅殺之氣。劖言語,使機謀,一來一往之間,如同畫卷一般精彩。這場戰鬥殺得風沙飛揚,狼虎都為之懼怕,天昏地暗,連鬥星都失去了光芒。
那道士與大聖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地激戰了五六十迴合之後,漸漸地感到自己雙手發軟,力氣也有些跟不上了。就在這一刹那間,他突然覺得全身的筋骨都鬆弛了下來,於是連忙伸手解開身上的衣帶。隻聽得“忽辣”的一聲脆響,那件黑色的皂袍瞬間從他身上脫落下來。
行者見狀,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嘲笑著說道:“我的好兒子啊!你打不過人家也就罷了,怎麽還學起那些沒出息的家夥,動不動就脫衣服呢?就算你把自己剝得精光溜溜的,也是無濟於事呀!”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原來這位道士脫去了衣裳之後,竟然將兩隻手同時高高地抬了起來。刹那間,隻見他兩側的肋骨下方猛地睜開了足足一千隻眼睛!這些眼睛裏迸射出耀眼奪目的金色光芒,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一般,威力極其驚人。
一時間,四周被濃濃的黃色霧氣所籠罩,而那燦爛的金色光芒則穿透濃霧,肆意綻放著。那陰森森的黃霧,仿佛是從道士的兩肋之下噴湧而出的滾滾濃煙;而那明豔豔的金光,則恰似在這一千隻眼睛裏同時點燃的熊熊烈火。遠遠望去,道士的身體左右兩側宛如兩個巨大的金桶,而東西方向又好似兩口沉重無比的銅鍾。
顯然,這乃是這位妖仙施展出來的神奇法術,也是他大顯神通的時刻。那閃爍不定的光芒令人眼花繚亂,就連天空中的日月星辰都被遮蔽得嚴嚴實實;而那濃烈的黃霧更是彌漫開來,使人感到一種難以忍受的焦躁之氣,整個天地都變得朦朧不清。可憐那威風凜凜的齊天孫大聖,就這樣被困在了這片金光閃耀、黃霧彌漫的困境之中,一時之間竟也難以脫身。
行者頓時慌了手腳,隻見他在那耀眼的金光影裏胡亂打轉,向前無法舉步,退後亦不能動腳,仿佛置身於一個桶中,不停地旋轉。然而,無奈他的性情急躁,愈發暴躁起來。他心急如焚,猛然向上奮力一跳,卻不幸撞破了金光,整個人撲了出去,摔了一個倒栽蔥。他隻覺得腦袋一陣劇痛,急忙伸手摸了摸,竟發現頂梁皮都被撞軟了。他心中暗自叫苦道:“真是晦氣,晦氣!這顆腦袋平日裏刀砍斧剁都不曾受傷,今日卻怎地被這金光撞軟了皮肉?日後必定會化膿。即便好了,恐怕也會落下破傷風的病根。”一時間,他心中煩躁難耐。但他又暗自思量道:“向前走不得,向後退不得,往左走不得,往右走也不得,往上更是撞不得,這可如何是好?幹脆往下走吧!”
好一個神通廣大的大聖,隻見他口中念念有詞,身形一晃,便化作了一隻穿山甲,又名鯪鯉鱗。這穿山甲當真厲害,它生就四隻堅硬如鐵的爪子,能夠輕易地鑽山碎石,就如同搗粉一般;它渾身覆蓋著密密麻麻的鱗甲,破嶺穿岩,猶如切蔥般輕鬆。它的雙眼明亮如星,閃爍著熠熠光輝;它的嘴巴尖利無比,勝過那堅硬的鋼鑽和銳利的金錐。這穿山甲乃是一味珍貴的藥材,俗語稱之為鯪鯉鱗。
你瞧,它鼓足了勁兒,將頭一低,猛地往地下一鑽,眨眼間就鑽進去二十多裏,這才探出了頭來。原來,那道金光隻能籠罩十多裏的範圍。它現了本相,隻覺得渾身無力,筋骨酥軟,疼痛難忍,眼中不禁流下淚來。它突然放聲大叫道:“師父啊!想當年,我秉承教誨,離開山中,與你一同踏上西行之路,曆經千辛萬苦。麵對大海的驚濤駭浪,我不曾有過絲毫畏懼,卻沒想到在這小小的陽溝裏遭遇了這般磨難!”
美猴王正沉浸在悲痛之中,忽然聽到山背後傳來一陣哭聲。他趕忙起身擦去眼淚,迴頭望去。隻見一個婦人,身著重孝,左手托著一盞涼漿水飯,右手拿著幾張燒紙黃錢,正從那邊一步一聲地哭著走來。行者不禁點頭歎息道:“真是‘流淚眼逢流淚眼,斷腸人遇斷腸人!’這個婦人,不知為何事而哭,待我去問她一問。”
那婦人不一會兒便走上前來,與行者迎麵相遇。行者躬身問道:“女菩薩,你哭的是何人?”婦人眼中噙著淚水,說道:“我的丈夫因與黃花觀觀主購買竹竿時發生爭執,被他用毒藥茶害死了。我帶著這些紙錢來燒化,以報答我們夫婦之間的情誼。”行者聽了,眼中也流下了淚水。那婦人見了,生氣地說道:“你這人好生無禮!我為丈夫的死而煩惱悲傷,你卻淚眼愁眉,難道是在欺騙我、戲弄我嗎?”
行者趕忙躬身行禮,說道:“女菩薩請息怒。我乃是來自東土大唐的欽差禦弟唐三藏的大徒弟孫悟空,行者是我的法號。我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途中路過黃花觀,便在那裏歇腳。誰料那觀中的道士,竟是個不知來曆的妖精,他與七個蜘蛛精結為兄妹。那蜘蛛精在盤絲洞想要加害我師父,幸好我與師弟八戒、沙僧及時趕到,將師父解救出來。然而,那蜘蛛精卻跑到這黃花觀,向道士搬弄是非,說我們有欺騙之意。道士聽信了她的讒言,竟用毒藥茶將我師父、師弟以及馬匹共四口,都陷在了他的觀中。唯有我沒有喝下那毒茶,將茶鍾摜碎,他便與我大打出手。正在爭吵之時,那七個蜘蛛精跑了出來,吐出絲繩將我捆住,幸好我施展法力逃脫。我詢問土地公公,才得知他的本相。於是,我又使了個分身法,攪斷絲繩,將那妖精拖了出來,一頓棍棒將其打死。這道士見妖精被我打死,便要為他報仇,舉起寶劍與我相鬥。我們大戰了六十迴合,他漸漸敗下陣來,隨即脫去衣裳,兩脅下放出千隻眼睛,射出萬道金光,將我籠罩其中。我一時進退兩難,無奈之下,隻好變作一個鯪鯉鱗,從地下鑽了出來。我正暗自悲切,忽然聽到你的哭聲,所以才出聲詢問。看到你為丈夫燒紙錢報答恩情,而我的師父卻慘遭毒手,我卻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用來祭奠他,因此心中悲戚,又怎敢戲弄於你!”
那婦女輕輕放下水飯和紙錢,滿懷歉意地對行者說道:“真是抱歉,請你莫怪。我之前並不知曉你是受難之人。方才聽你所言,才得知你不認識那道士。他乃是個百眼魔君,又被稱作多目怪。你既然擁有如此變化之能,還能擺脫金光,與他激戰許久,想必定然具備大神通。隻是,你似乎還無法接近那廝。我可以教你去請一位聖賢,他有能力破解金光,降服道士。”
行者聽聞此言,連忙恭敬地唱喏道:“女菩薩既然知曉此中來曆,還煩請你為我詳細指教。究竟是哪位聖賢,我即刻就去請求他的幫助,解救我師父的危難,也為你報丈夫之仇。”
婦人微微皺眉,說道:“我若說出來,你去請他,他雖能降服道士,為你報仇,但恐怕無法救你師父。”
行者道:“怎不能救?”婦人道:“那廝毒藥最狠,藥倒人,三日之間,骨髓俱爛。你此往迴恐遲了,故不能救。”行者道:“我會走路,憑他多遠,千裏隻消半日。”女子道:“你既會走路,聽我說:此處到那裏有千裏之遙。那廂有一座山,名喚紫雲山。山中有個千花洞。洞裏有位聖賢,喚作毗藍婆。他能降得此怪。”行者道:“那山坐落何方?卻從何方去?”女子用手指定道:“那直南上便是。”行者迴頭看時,那女子早不見了。
行者慌忙禮拜道:“是那位菩薩?我弟子鑽昏了,不能相識,千乞留名,好謝!”隻見那半空中叫道:“大聖,是我。”行者急抬頭看處,原是黎山老姆。趕至空中謝道:“老姆從何來指教我也?”老姆道:“我才自龍華會上迴來,見你師父有難,假作孝婦,借夫喪之名,特來相救。你快去請他。但不可說出是我指教,那聖賢有些多怪人。”
行者向對方道過謝後,便轉身辭別而去。隻見他輕輕一躍,將那筋鬥雲召喚出來,然後縱身躍上雲端,眨眼間便隨著雲朵飛到了紫雲山上空。待他穩穩地按下雲頭之後,一座神秘而壯觀的千花洞便出現在眼前。
抬眼望去,但見那洞外景色美不勝收。鬱鬱蒼蒼的青鬆宛如一把把巨大的遮陽傘,將這片勝境遮掩得嚴嚴實實;翠綠欲滴的柏樹則環繞著仙人居住之所,仿佛忠誠的衛士一般守護著這裏的安寧。山間小道旁,嫩綠的柳枝隨風搖曳,輕盈舞動,像是在歡迎遠方來客;而奇異的花朵則開滿了山澗溝渠,紅的、黃的、紫的……五顏六色,爭奇鬥豔,散發出陣陣迷人的芬芳。
再看那石屋四周,香氣撲鼻的蘭花團團簇擁,形成一道美麗的花環;繁茂的芳草與嶙峋的岩石相互映襯,別有一番韻味。清澈見底的溪流潺潺流淌,水波蕩漾之間,碧綠的溪水猶如一條長長的翡翠絲帶,蜿蜒曲折地穿過整個山穀。遠處,雲霧繚繞,將古老的樹木籠罩其中,顯得虛幻而又神秘。
耳畔不時傳來各種野禽清脆悅耳的鳴叫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幽靜的小鹿邁著優雅的步伐,緩緩地在林間穿梭,偶爾停下來啃食幾口青草。修長挺拔的翠竹,一節一節,枝枝秀麗;紅梅綻放枝頭,葉片舒展,嬌豔動人。寒冷的冬天裏,烏鴉棲息在古老的大樹之上,安靜地享受著冬日的寧靜;春天來臨之時,鳥兒們歡快地在高大的椿樹上嘰嘰喳喳地喧鬧著。
放眼望去,夏天的麥田一望無際,金黃一片,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麥稈;秋天到來時,稻田裏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金燦燦的稻穀堆積如山,讓人感受到收獲的喜悅。此地四季如春,樹葉永不凋零,無論春夏秋冬,都能看到繁花似錦,絢麗多彩。每當祥瑞之氣升騰而起,直連雲霄,常常會有五彩祥雲從天空飄落,連接著浩渺無垠的蒼穹。
這大聖滿心歡喜地走進洞內,一步一景,看不盡那無邊的景致。他直入洞府深處,卻不見半個人影,四周靜悄悄的,甚至連雞犬之聲也聽不到。大聖心中暗自思忖道:“這聖賢想必是不在家中了。”
又往裏走了數裏,隻見一個女道姑正端坐在榻上。你看她頭戴五花納錦帽,身穿一領織金袍,腳踏雲尖鳳頭履,腰係攢絲雙穗絛。她麵容似秋容霜後般蒼老,聲音卻如春燕社前般嬌柔。她腹中早已深諳三乘法,心上也常修四諦之饒。她已悟出空空真正之果,煉成了了自逍遙之境。正是千花洞裏的佛陀,毗藍菩薩的聲名遠揚。行者心急如焚,腳步愈發急促,口中高聲叫道:“毗藍婆菩薩,煩請止步,弟子孫悟空特來問訊。”那菩薩聽聞唿喚,緩緩下榻,雙手合十,迴禮道:“原來是大聖駕臨,有失遠迎,還望恕罪。不知大聖此來所為何事?”
行者道:“菩薩,你如何一眼便認出我是大聖?”毗藍婆微微一笑,道:“當年你大鬧天宮,威名遠揚,天庭眾神,地府諸鬼,誰人不知,哪個不識?你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我又豈會不知?”行者恍然大悟,感慨道:“正是‘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想我如今已皈正佛門,一心向佛,菩薩卻不知曉。”毗藍婆道:“大聖何時皈正?真是可喜可賀!”行者道:“近日幸得佛祖點化,我已皈依佛門,保我師父唐僧前往西天取經。不料,途中遭遇黃花觀道士,那廝心腸歹毒,竟用毒藥茶加害我師父。我與他賭鬥,他卻施展出金光罩,將我困住。幸得我神通廣大,方才逃脫。聽聞菩薩神通廣大,能滅那道士的金光,特來拜請菩薩相助。”
菩薩聽聞行者的詢問,微微皺眉道:“是誰與你說的?我自赴了盂蘭會,到今三百餘年,不曾出門。我隱姓埋名,更無一人知得,你卻怎麽得知?”行者雙手合十,恭敬地說道:“菩薩,我乃是花果山的美猴王孫悟空,自護送唐僧西天取經以來,曆經無數艱難險阻。此次前來,是為了請菩薩相助,降伏那妖怪。我是個地裏鬼,不管那裏,自家都會訪著。”
毗藍菩薩聽了,微微一笑道:“也罷,也罷。我本當不去,奈蒙大聖下臨,不可滅了求經之善,我和你去來。”行者大喜,連忙稱謝。
行者突然想起一事,問道:“菩薩,我忒無知,擅自催促,但不知您曾帶什麽兵器?”菩薩微笑著說道:“我有個繡花針兒,能破那廝。”行者聽了,忍不住笑道:“老姆誤了我,早知是繡花針,不須勞你,就問老孫要一擔也是有的。”
毗藍微笑著說道:“你手中那根所謂的繡花針,不過就是普通的鋼鐵金針罷了,在這裏根本派不上用場。而我這件寶貝啊,它可不是由鋼鐵或者金子製成的哦。乃是我的小兒子從他眼睛裏經過千錘百煉才煉製而成的呢。”孫悟空聽聞此言,不禁瞪大了眼睛,滿臉驚訝地問道:“您說的令郎究竟是誰呀?”毗藍不緊不慢地迴答道:“我的小兒子正是天上的昴日星官呐。”聽到這裏,孫悟空心中大為震撼,一時間竟驚得說不出話來。
就在這時,他們遠遠地看到前方有一處地方閃耀著耀眼的金色光芒,異常奪目。孫悟空連忙轉身向著毗藍說道:“菩薩,您快看,那邊金光閃爍之處想必就是我們要找的黃花觀了吧。”
毗藍點了點頭,隨後伸手探入自己的衣領之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根繡花針。這根繡花針看上去如眉毛般粗細,大約有五六分那麽長。她輕輕將其拈在手中,然後朝著空中用力一拋。隻聽得“嗖”的一聲,瞬間便消失在了天際。沒過多久,突然傳來一陣清脆的響聲,緊接著那原本籠罩著黃花觀的強烈金光竟然應聲破裂開來。
孫悟空見狀,欣喜若狂,忍不住大聲叫道:“菩薩,真是太厲害了!這寶貝簡直神乎其技啊!快幫我找找剛才拋出的那根繡花針在哪裏。”毗藍微微一笑,緩緩攤開手掌,隻見那根繡花針正靜靜地躺在她的掌心之上。孫悟空興奮地喊道:“原來在這裏啊!”說著,他迫不及待地按下雲頭,與毗藍一同降落到了黃花觀前。
走進觀內,他們發現那個邪惡的道士此刻正緊閉雙眼,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似乎連腳步都無法挪動分毫。孫悟空見狀,怒不可遏,指著道士大罵道:“你這個可惡的潑怪,居然還敢在這裏裝瞎子騙人!看俺老孫今天不好好教訓教訓你!”一邊罵著,一邊迅速從耳朵裏掏出金箍棒,作勢就要朝道士打去。然而,就在金箍棒即將落下之際,毗藍趕忙伸手一把拉住了孫悟空,勸說道:“大聖息怒,暫且先不要動手。咱們還是趕緊去看看你師父怎麽樣了吧。”
行者心急火燎地直奔到後麵的客位處查看情況,隻見那師徒三人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嘴裏還不停地往外吐痰吐沫呢。行者見狀,眼眶頓時濕潤了,淚水止不住地流下來,嘴裏喃喃自語著:“這可如何是好啊!這可如何是好啊!”
就在這時,一旁的毗藍菩薩輕聲說道:“大聖不必過於悲傷。算我今日出門也算有緣,幹脆就做件好事積累些陰德吧。我這兒恰好有解毒丹,送給你三顆。”行者聽聞此言,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趕忙轉過身來,對著毗藍菩薩深深地鞠了一躬,懇請她賜藥。
隻見那菩薩不慌不忙地從寬大的衣袖中掏出一個破舊的紙包兒,打開一看,裏麵靜靜地躺著三顆紅彤彤的丸子。她小心翼翼地將這三顆藥丸遞給行者,並囑咐他要將藥丸放進他們的口中。
行者不敢耽擱,連忙走上前去,先是用力掰開他們緊閉的牙關,然後小心翼翼地將每顆藥丸分別塞進他們的嘴裏。沒過多久,藥效發作,隻聽得一陣幹嘔之聲響起,緊接著,他們三人紛紛將肚子裏的毒物給嘔吐了出來。隨著毒物被排出體外,他們也漸漸恢複了神智,撿迴了一條小命。
最先蘇醒過來的八戒一邊揉著自己發脹的腦袋,一邊哼哼唧唧地抱怨道:“哎呀媽呀,真是快要把俺老豬給悶死啦!”而此時,三藏和沙僧也相繼清醒過來,兩人隻覺得頭暈目眩,渾身無力,嘴裏嘟囔著:“這感覺好暈啊!”
行者見他們都已無大礙,這才鬆了一口氣,開口解釋道:“師父、師弟們,咱們剛才喝的那杯茶裏有毒啊!多虧了這位毗藍菩薩出手相救,咱們才能逃過此劫。快快起身,一同向菩薩道謝吧。”三藏聽後,趕緊掙紮著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淩亂的衣衫,恭恭敬敬地朝著毗藍菩薩施了一禮,表示感謝。
八戒這會兒也緩過神來了,氣鼓鼓地嚷嚷道:“哼,師兄,那個可惡的道士現在在哪裏?待俺去好好質問他一番,問問他為啥要如此加害於我們!”
行者將蜘蛛精被他降服之事,詳細地講述了一遍。八戒聽後,怒發衝冠,狠狠地說道:“這廝既然與蜘蛛精結為姐妹,那必定也是個妖精!”行者指著殿外說道:“他此刻正在那裏裝瞎子呢。”八戒聞言,立刻舉起釘耙就要打去,卻被毗藍菩薩及時製止道:“天蓬,息怒。大聖知曉我這洞裏無人,我正打算收他去看守門戶呢。”行者說道:“多謝菩薩大德,我們自當奉承。隻是還請菩薩讓他現出本相,讓我們也見識見識。”毗藍菩薩微笑著說道:“這有何難。”隨即走上前,用手輕輕一指,那道士便撲地倒在塵埃之中,現出了原形,原來是一條長達七尺的大蜈蚣精。毗藍菩薩用小指頭將其挑起,然後駕著祥雲,徑直前往千花洞去了。八戒見狀,不禁仰頭感歎道:“這毗藍媽媽還真是厲害,竟然能輕易降服這般惡物。”
行者聽到這話不禁哈哈大笑起來,臉上滿是戲謔之色地說道:“我剛才詢問她可有什麽厲害的兵器能夠破除那妖怪的金光,結果她告訴我說有一個繡花針兒。還說這個繡花針兒乃是她兒子在太陽眼裏煉製而成的。我好奇之下又追問她的令郎究竟是誰,她便迴答說是昴日星官。哈哈!我轉念一想,昴日星可是一隻大公雞啊,如此一來,這位老媽媽子定然就是一隻母雞無疑啦!眾所周知,雞向來都是蜈蚣的克星,想必正因如此,她才能將那蜈蚣精給收服嘍。”
三藏法師聽聞此言後,心中對毗藍婆菩薩的救命之恩感激涕零,趕忙躬身行禮,連連拜謝不止。隨後,他轉過身來對著自己的三個徒兒吩咐道:“徒弟們,既然此間事情已了,咱們就趕緊收拾東西出發吧。”那老實憨厚的沙僧一聽師傅發話,立刻就在道觀裏四處尋找起來,不一會兒功夫,便找到了一些米糧。接著,他手腳麻利地用這些食材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齋飯。師徒四人圍坐在一起,盡情享用著這頓美食,個個都吃得肚子滾圓、心滿意足。
待眾人酒足飯飽之後,沙僧牽著白龍馬,八戒挑起行李擔子,恭請師父走出大門。而此時的行者呢,則趁著大家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溜進了廚房。隻見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然後伸手從灶膛裏抓出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焰,用力朝著四周一拋。刹那間,整座道觀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火勢迅速蔓延開來,眨眼之間便將這座道觀燒成了一堆灰燼。做完這一切後,行者才心滿意足地邁著大步追趕上前麵已經走遠的師兄弟們。
正是:唐僧得以保全性命全賴毗藍婆菩薩相助,其心性經過此番磨難更是得到了磨礪與淨化,那作惡多端的多目怪最終也被成功降服。
然而,前方道路漫漫,不知道他們一行人接下來還會遭遇怎樣的艱難險阻和奇聞異事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