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龍集貞觀正十三,王宣大眾把經談。


    道場開演無量法,雲霧光乘大願龕。


    禦敕垂恩修上刹,金蟬脫殼化西涵。


    普施善果超沉沒,秉教宣揚前後三。


    貞觀十三年,歲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陳玄奘大闡法師,於長安城化生寺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開演諸品妙經。那皇帝早朝已畢,率文武多官,乘鳳輦龍車,出離金鑾寶殿,徑往寺中拈香。


    且看那鑾駕,真個是瑞氣千條,祥光萬道。仁風輕拂,淡蕩宜人;化日高懸,麗彩非常。千官環佩叮當,分前後而行;五衛旌旗飄揚,列兩旁而立。執金瓜者,威風凜凜;擎斧鉞者,莊重肅穆。雙雙對對,絳紗燭明亮如晝;禦爐香嫋嫋,靄靄堂堂。龍飛鳳舞,鶚薦鷹揚,盡顯皇家威嚴。聖明天子,正坐龍輦之上;忠義大臣,良善之輩隨侍左右。介福千年,勝過舜禹之治;升平萬代,賽過堯湯之世。


    又見那曲柄傘,滾龍袍,光芒相互輝映;玉連環,彩鳳扇,瑞靄隨風飄揚。珠冠玉帶,紫綬金章,彰顯著皇帝的尊貴。護駕軍千隊,整齊有序;扶輿將兩行,恭敬肅穆。這皇帝沐浴齋戒,虔誠尊敬佛,一心皈依善果,滿心歡喜拈香。


    此番景象,真乃盛世之兆,令人歎為觀止。


    卻說這唐王大駕,早早便來到了寺前,下令停止了音樂和樂器演奏。他從車輦上下來後,引領著眾多官員,開始拜佛上香。三圈完畢後,抬頭仔細觀看,果然是一座極好的道場。隻見到處都是幢幡飛舞,寶蓋閃耀著光輝:幢幡飛舞,凝結在空中形成一道道彩霞搖曳;寶蓋飛輝,映照在太陽下閃爍著紅色的光芒。世尊金像是那麽莊嚴,羅漢們的麵容威嚴而莊重。花瓶裏插滿了鮮花,香爐裏焚燒著檀香:花瓶裏插滿了鮮花,如同錦繡般的樹木散發著燦爛的光輝,彌漫在整個寺廟之中;香爐裏焚燒著檀香,香氣如雲靄般飄散,透過清朗的天空。新鮮的水果整齊地擺放在朱紅色的盤子裏,奇特的糖果堆積在彩色的案子上。高僧們排列整齊地誦讀真經,希望能拯救孤獨的靈魂脫離苦難。


    唐太宗和文臣武將都各自焚香,拜見了佛祖的金身,參拜了羅漢。接著又看到那大闡都綱陳玄奘法師帶領眾僧向唐太宗行禮。禮畢之後,眾人按照班次各自安定在禪位上。法師將救濟孤兒的榜文獻給唐太宗觀看。


    榜文上麵寫道:“至德深遠而難以捉摸,禪宗已經滅絕。但它的清淨靈通卻能周流於三界之中。它具有千變萬化的能力,可以統攝陰陽。其體用真實而恆常,沒有窮盡和極限。看到那些孤獨的靈魂,應該深深憐憫他們。這是奉唐太宗的聖旨,召集各位僧人,參與禪修和講經說法。大開方便之門,廣泛運用慈悲之舟,普遍拯救苦難中的眾生,幫助他們擺脫沉重的疾病和六道輪迴的苦難。引領他們迴歸真正的道路,普遍領悟鴻蒙之道;行動靜止都遵循無為之道,融合成純淨質樸的狀態。憑借這樣的善緣,邀請大家一同欣賞清都絳闕;乘著這次盛會,讓我們一起脫離地獄和凡俗的牢籠,早日登上極樂世界,自由自在地來往於西方。”


    一首詩寫道:


    一爐永壽香,幾卷超生籙。無邊妙法宣,無際天恩沐。


    冤孽盡消除,孤魂皆出獄。願保我邦家,清平萬鹹福。


    唐太宗看了,心裏非常高興。他對眾僧說:“你們要秉持真誠之心,千萬不要懈怠於佛事。等到功德圓滿完成之後,每個人都會得到相應的福報,我一定會重重賞賜你們,絕不會讓你們白白辛苦。”那一千二百名僧人一起叩頭表示感謝。當天的三齋結束後,唐太宗迴宮去了。等到第七天正式集會的時候,再次邀請他們焚香。這時天色已晚,各位官員都退下了。怎麽看得出天色已晚呢?


    你看看那:萬裏長空中淡淡的餘暉漸漸落下,幾隻烏鴉點綴著天空緩緩飛迴巢裏。整座城市的燈火和人群都安靜下來,這正是和尚們進入禪定的時候。


    一夜的景色就說到這裏。第二天早上,玄奘法師又登上座位,聚集眾人開始誦經。


    話說南海普陀山的觀音菩薩,自從接受了如來佛祖的旨意,一直在長安城中尋找取經的善人,但時間久了卻一直沒有遇到真正有德行的人。


    忽聞得太宗宣揚善果,選舉高僧,開建大會,又見得法師壇主,乃是江流兒和尚,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長老,菩薩十分歡喜。菩薩心下暗想,此番機緣難得,正可借此機會將佛賜的寶貝傳揚出去,以助眾生修行。於是,菩薩便將佛賜的寶貝,捧上長街,與木叉貨賣。


    你道他是何寶貝?有一件錦襴異寶袈裟、九環錫杖。這袈裟乃是如來佛祖所賜,通體閃耀著五彩光芒,穿上它可免受輪迴之苦,得證正果;那九環錫杖更是威力無窮,持之可降妖除魔,護佑平安。此外,還有那金、緊、禁三個箍兒,乃是如來佛祖專門為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人準備的,菩薩將其密密藏收,以俟後用。


    菩薩深知,這袈裟和錫杖雖是無價之寶,但在這長安城中,卻未必能遇到識貨之人。因此,菩薩便變化成一個疥癩形容的和尚,身穿破衲,赤腳光頭,將袈裟捧定,豔豔生光。菩薩此舉,一是為了考驗眾人的眼力和佛緣,二是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果然,長安城裏有那選不中的愚僧,見菩薩變化的和尚如此模樣,心中便生起了輕視之意。其中有一個愚僧,倒有幾貫村鈔,見菩薩的袈裟豔豔生光,便上前問道:“那癩和尚,你的袈裟要賣多少價錢?”菩薩微微一笑,說道:“貧僧這件袈裟,乃是無價之寶,非有緣人不能得之。”那愚僧聽了,哈哈大笑道:“你這和尚,好生無禮!你這袈裟既已破舊,又無甚奇特之處,如何能說是無價之寶?你莫不是想借此騙取錢財?”


    菩薩說道:“貧僧所言句句屬實,絕無半點虛假。這件袈裟乃是如來佛祖所賜,穿上它可免受輪迴之苦,得證正果。”那愚僧聽了,更是笑得前仰後合,說道:“你這和尚,休要在此胡言亂語!如來佛祖乃是西天佛祖,如何會將袈裟賜給你這疥癩和尚?你莫不是想借此招搖撞騙?”菩薩說道:“貧僧所言句句屬實,絕無半點虛假。這件袈裟乃是如來佛祖所賜,穿上它可免受輪迴之苦,得證正果。”


    那愚僧不耐煩又問道:“我倒要看看,你的袈裟到底要賣多少價錢?”菩薩微笑著說道:“這件袈裟價值五千兩銀子,而這根錫杖則價值二千兩。”然而,那愚笨的僧人卻哈哈大笑起來,嘲笑道:“這兩個瘋瘋癲癲的和尚,簡直是傻透了!就這兩件粗糙的物品,竟然敢要價七千兩銀子。除非穿上它們就能長生不老,或者立刻成佛作祖,否則根本不值這個價錢!快拿走吧!別在這裏浪費時間了,根本賣不出去!”菩薩聽了,隻是微微一笑,並不以為意。他深知這兩件寶物的價值,也明白愚僧的無知和短見。然而,愚僧卻隻看到了它們的表麵價值,而忽略了它們內在的精神價值。


    那菩薩不再多言,與木叉繼續前行。許久之後,他們來到了東華門前,恰好遇見宰相蕭瑀散朝歸來。眾多侍衛在前方開路,大聲喝斥著行人讓開道路。


    菩薩卻毫不避讓,徑直拿著袈裟,迎麵走向宰相。宰相勒住馬,仔細端詳著那件袈裟,隻見它光芒耀眼。他示意手下人詢問賣袈裟的價格。


    菩薩迴答道:“這件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則要二千兩。”


    蕭瑀皺起眉頭,問道:“這袈裟有何特殊之處,竟要如此高價?”


    菩薩微笑著說:“袈裟有好處,也有不好處;有要錢的時候,也有不要錢的時候。”


    蕭瑀更加疑惑,追問道:“何為好處?何為不好處?”


    菩薩解釋道:“穿上我的袈裟,可免受沉淪之苦,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災,這便是好處。然而,若是那些貪淫樂禍的愚僧,不持齋守戒的和尚,或是毀經謗佛的凡夫俗子,即便有錢,也難以見到我袈裟的真麵目,這便是不好處。”


    蕭瑀又問:“什麽叫要錢,什麽叫不要錢?”菩薩說:“如果不尊重佛法,不尊敬佛、法、僧三寶,硬要買這袈裟和錫杖,就一定要賣七萬兩銀子,這就是要錢;要是尊敬三寶,看到善舉就高興,願意皈依佛門,能夠消受得起這件寶物,那我就把袈裟、錫杖送給你,跟你結個善緣,這就是不要錢。”


    蕭瑀聽了這話,頓時眉開眼笑,知道菩薩是個好人。連忙下馬,向菩薩行禮。嘴裏說道:“大法長老,請原諒我的罪過。我們大唐皇帝非常愛好行善,朝中大臣們也都奉行。現在正在修建‘水陸大會’,這件袈裟正適合給長安洪福寺的陳玄奘法師穿戴。請您和我一起入朝拜見皇上吧。”


    菩薩欣然答應,隨即轉身,徑直走進東華門內。黃門官進去稟報後,唐太宗下旨宣他們進入寶殿。隻見蕭瑀領著兩個疥癩僧人,站在台階下麵,唐太宗問道:“蕭瑀來奏報什麽事?”蕭瑀趴在地上說:“我走出東華門時,偶然遇到兩位僧人,是賣袈裟和錫杖的。我覺得玄奘法師可以穿這身衣服,所以帶僧人來拜見陛下。”


    唐太宗非常高興,便詢問那袈裟的價格是多少。菩薩和木叉站在台階下麵,也不向皇帝行禮,唐太宗問起袈裟的價格,迴答說:“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唐太宗驚訝地說:“那袈裟有什麽好處,就值得這麽多錢?”


    菩薩說:“這袈裟,隻要披上一縷,就能免除大鵬吞噬之災;掛上一絲,便能獲得超凡入聖的奇妙功效。隻要坐在那裏,就會有萬神朝拜;一舉一動,都會有七佛相隨。


    這件袈裟由冰蠶吐絲製成,經過能工巧匠精心編織而成。它的製作工藝非常精湛,每一片都繡滿了精致的花朵和圖案,仿佛仙女們用靈巧的雙手編織而成。它的顏色鮮豔奪目,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令人眼花繚亂。穿上這件袈裟後,全身都會被紅色的霧氣環繞,脫下後會留下一段彩雲般的痕跡。這件袈裟不僅外觀華麗,還蘊含著神奇的力量。它能夠穿透三天門的玄妙之光,五嶽山上也會生出寶貴的氣息。袈裟上的西番蓮層層疊疊,璀璨的珍珠如星鬥般閃耀。四角鑲嵌著夜明珠,頂部還有一顆祖母綠寶石。雖然不能完全展現出原本的光彩,但也足以讓人驚歎不已。這件袈裟平時折疊起來,隻有遇到聖人時才會穿上。閑暇時折疊起來,可以透過層層包裹看到彩虹的光芒;而當遇到聖人時穿上,甚至連諸天的神鬼都會為之震驚害怕。袈裟上還裝飾著各種珍貴的寶珠,如如意珠、摩尼珠、辟塵珠、定風珠等,此外還有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等寶物。月光皎潔,仿佛被偷走一般,明亮得如同白晝。太陽升起,光芒萬丈,與月光爭奇鬥豔。天空中彌漫著縷縷仙氣,祥雲如花朵般綻放,捧著神聖的氣息。仙氣充盈在空中,照亮了天門;祥雲捧聖,影子遍布整個世界。光芒照耀山川,令猛虎和豹子驚恐;影子映照海島,讓魚兒和蛟龍動容。沿著邊緣有兩道鎖扣,像金色的鎖鏈一樣緊扣著,而領口則是連環的白玉琮,晶瑩剔透。


    詩中讚曰:


    三寶巍峨高大,令人敬仰,四道生靈、六道輪迴皆受其評判。明悟本心,領悟養生之法,見證本性,傳遞智慧之光。護持身體,莊嚴如金世界,心境純淨,宛如玉壺中的冰晶。自從佛陀製定袈裟製度以來,曆經無數劫難,誰敢輕易斷絕僧人之路?”


    唐太宗坐在寶殿之上,聽到這些話,心中十分高興。他再次詢問:“那位和尚,九環杖有什麽特別之處呢?”菩薩迴答說:“我這錫杖,乃是由銅鑲嵌鐵打造而成,共有九個環節相連,就像是九節仙藤永遠保持著青春容顏。手持錫杖時,會厭倦看到青色的骨頭顯得瘦弱;下山時,輕鬆地帶著白雲一同歸來。


    摩嗬五祖遨遊於天闕,羅卜為尋娘親勇破地關。他們不沾染紅塵的絲毫汙穢,欣然伴隨神僧登上玉山。


    唐王聽了這番話,當即下令展開袈裟,仔細端詳起來。果然,這是一件稀世珍寶。唐王說道:“大法長老,朕實不相瞞。如今朕大開善教之門,廣種福田,化生寺中聚集了眾多僧侶,正在敷演經法。其中有一位德行高深之人,法名玄奘。朕欲買下你這兩件寶物,賜予他使用。你究竟要價多少?”


    菩薩聽後,與木叉合掌皈依,口中念道佛號,然後躬身向上啟奏道:“既然他有德行,貧僧情願將寶物送給他,絕不收取分文。”說完,便轉身離去。唐王急忙讓蕭瑀扯住菩薩,自己則欠身立於殿上,問道:“你原本說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如今見朕要買,卻又不要錢,難道是認為朕倚仗君位,強行索要你的物件?絕無此理。朕願按照原價支付,你切不可推辭。”


    菩薩起手說道:“貧僧之前就曾發過誓願,如果有人敬重三寶、見到善行就心生歡喜、願意皈依我佛,那麽貧僧便不會收取費用,願意將寶物免費贈予他。如今看到陛下如此仁德善良,敬畏我佛門,況且又有像您這樣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的高僧弘揚佛法,理應將寶物獻上,絕對不會收錢。貧僧願意留下這件寶物後返迴。”唐太宗見他如此誠懇,十分高興。隨即命令光祿寺準備豐盛的素宴來酬謝他。菩薩卻堅決推辭不肯接受,然後瀟灑地離去了。依舊迴到都土地廟中隱居起來,不再提及此事。


    且說唐太宗設立了午朝,派遣魏徵帶著聖旨,宣召玄奘入宮。那位法師正在聚集眾人登上法壇,誦經念咒,一聽到有聖旨傳來,立刻走下法壇整理衣服,與魏徵一同前往拜見皇帝。唐太宗說:“朕請求做善事,辛苦法師了,沒有什麽可以用來酬謝。早上的時候蕭瑀遇見兩位僧人,願意送上錦斕袈裟和九環錫杖各一件。現在特意召喚法師前來領取享用。”


    玄奘叩頭謝恩後,唐太宗微笑著說:“法師如果不嫌棄,可以穿上讓朕看看。”玄奘聽了,心中十分感激,於是輕輕將袈裟展開,小心翼翼地披在身上。接著,他又拿起錫杖,恭敬地站在台階前。


    在場的大臣們都目不轉睛地看著玄奘,隻見他身披袈裟,手持錫杖,顯得格外莊重肅穆。他的臉上洋溢著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息,仿佛已經超脫塵世,成為了佛祖的使者。


    唐太宗和大臣們都不禁為之動容,心中暗暗讚歎。他們覺得眼前的玄奘宛如一尊活佛,散發著慈悲和智慧的光芒。大家紛紛表示,玄奘真是如來佛祖的弟子,隻有他才能配得上這樣珍貴的袈裟和錫杖。


    你再看那袈裟,它的顏色鮮豔奪目,如同彩虹般絢麗多彩。上麵繡著各種奇妙的圖案,線條流暢自然,猶如天成。每一針每一線都透露出製作者的精湛技藝,讓人驚歎不已。


    而那錫杖更是精美絕倫,杖頭鑲嵌著九顆明亮的寶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杖身則由精鋼打造而成,堅固耐用。杖柄處雕刻著細膩的花紋,握在手中感覺舒適無比。


    整個場麵充滿了莊嚴和神聖的氛圍,讓人感受到佛法的偉大和深邃。玄奘身著袈裟,手持錫杖,宛如一位從西天而來的高僧,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希望和祝福。


    當時文武百官站在台階前大聲喝彩,唐太宗高興得不得了。立刻讓玄奘穿上袈裟,拿著錫杖;又賞賜兩隊儀仗隊,派很多官員送他出朝廷大門,讓他到大街上行走,前往寺院,就像考中狀元後誇耀官職一樣。這次玄奘再次拜謝皇帝恩情,在那大街上,熱鬧非凡,大搖大擺地走著。你看那長安城裏麵,做買賣的商人、有錢有勢的人、文人墨客、男女老少,沒有不爭相觀看和誇讚的,都說:“好一個法師啊!真像是一個活著的羅漢降臨人間,活著的菩薩下凡了。”玄奘一直走到寺院裏,僧人們紛紛下來迎接。一見到他身披這件袈裟,手持這個錫杖,都以為是地藏王菩薩來了,各自皈依,侍奉在左右。玄奘登上寶殿,點上香禮拜佛祖,又向眾人講述聖上的恩德已經完畢,各自迴到禪房座位。不知不覺間太陽落山,夜幕降臨。正是那:


    日落時分煙霧彌漫,草木迷離,京城的鍾鼓聲開始敲響。叮叮作響三次後行人停止,前後街道變得寂靜。寺廟輝煌的燈光亮起,孤獨的村莊安靜無聲。禪師進入禪房整理殘缺的經文,正好修煉魔法,修養心性。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就到了第七天的正式法會。玄奘再次向唐太宗上奏,請唐太宗親自上香。這個時候,整個長安城都充滿了祥和的氣氛,人們紛紛前來聆聽佛法。唐太宗立即率領文武百官、後宮嬪妃和皇親國戚前往大慈恩寺。一時間,城裏的男女老少不論身份貴賤都趕到寺廟裏聽講。


    就在這時,觀音菩薩對惠岸行者說:“今天是水陸法會的正日,我們可以在這裏觀察一下情況。一是看看這場法會到底如何,二是看看金蟬子是否有福緣穿上我的錦斕袈裟,三是聽聽他講的是什麽法門。”於是,他們二人便混入人群之中,走進了寺廟。


    進入寺廟後,他們看到這裏確實是一個繁華昌盛的國家,比西天婆娑世界還要繁榮。這裏的建築和環境也不輸給隻園精舍和上刹招提寺。寺廟內傳來陣陣仙樂,佛號聲響徹雲霄。菩薩走到多寶台下,仔細端詳著唐僧,果然發現他就是自己要尋找的那個明智金蟬。


    詩曰:


    萬象澄明絕點埃,大典玄奘坐高台。超生孤魂暗中到,聽法高流市上來。


    施物應機心路遠,出生隨意藏門開。對看講出無量法,老幼人人放喜懷。


    “萬象澄明絕點埃”表明一切都清晰明亮,沒有絲毫塵埃。接著,“大典玄奘坐高台”描述了玄奘坐在高台上舉行大典。然後,“超生孤魂暗中到,聽法高流市上來”表現了超升的孤魂和聽聞佛法的高尚人士從四麵八方趕來。最後,“施物應機心路遠,出生隨意藏門開”說明施舍物品要根據機緣,心境開闊,出生也可隨心所欲,如同寶藏之門打開。接下來,“對看講出無量法,老幼人人放喜懷”表示麵對眾人講解無數法門,男女老少都心懷喜悅。


    又詩曰:


    因遊法界講堂中,逢見相知不俗同。盡說目前千萬事,又談塵劫許多功。


    法雲容曳舒群嶽,教網張羅滿太空。檢點人生歸善念,紛紛天雨落花紅。


    “因遊法界講堂中,逢見相知不俗同”表達了在法界講堂中的相遇,遇到相知的人與眾不同。“盡說目前千萬事,又談塵劫許多功”意味著談論當前的眾多事情以及過去劫數的諸多功績。“法雲容曳舒群嶽,教網張羅滿太空”形容法網如雲彩般舒展覆蓋群山,教義之網遍布整個天空。最後,“檢點人生歸善念,紛紛天雨落花紅”提醒人們審視自己的人生並迴歸善念,就像天降花雨一般美好。


    那法師在台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籙》,又宣一會《勸修功卷》。展現了對各種經典的精通。


    這菩薩款步近前來,輕拍著寶台,以嚴厲的聲音高聲叫道:“那和尚,你向來隻會談論‘小乘教法’,可懂得談論‘大乘教法’嗎?”玄奘聽聞此言,心中不禁大喜,連忙翻身跳下台來,對著菩薩恭敬地拱手道:“老師父,弟子方才失禮了,多有得罪。眼前的眾多僧人,都講述的是‘小乘教法’,然而弟子卻不知‘大乘教法’究竟是怎樣的。”


    菩薩說道:“你所知曉的這小乘教法,難以超度亡者使其超升,隻能在世俗中隨波逐流罷了;而我擁有大乘佛法三藏,能夠使亡者升天,能讓苦難之人脫離痛苦,能修成無量壽身,能做到無來無去。”


    正在講述之時,忽然有那負責司香巡堂的官員急忙上奏唐王道:“法師正在講談精妙佛法,卻被兩個患有疥癩的遊僧拉扯下來,亂說一通胡話。”


    王令將那二人擒來,隻見眾多人簇擁著兩位僧人進入後法堂。見到太宗,那僧人手也不抬,拜也不拜,隻是仰著臉說道:“陛下問我何事?”唐王卻認出了他,說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薩答道:“正是。”太宗道:“你既來此處聽講,就該吃些齋飯便罷了,為何與我的法師胡亂講解,擾亂經堂,耽誤我的佛事?”菩薩道:“你那法師所講的是小乘教法,無法超度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超度亡魂脫離苦難,使壽命長久且身體不壞。”太宗聽聞,正色且欣喜地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何處?”


    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夠解開百種冤仇的結,消除無妄之災。”太宗又問:“你可記得?”菩薩道:“我記得。”太宗大喜,說道:“快給法師帶路,去請法師上台開講。”


    那菩薩帶著木叉,飛身登上高台,然後踏著祥雲,直飛到九霄雲外,現出她原來的樣子——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手裏托著淨瓶和楊柳枝。左邊站著木叉惠岸,手持一根棍棒,精神抖擻地站著。唐太宗看到這一幕,高興得朝天朝拜,文武百官也都跪地焚香。整個寺廟裏的僧人、尼姑、道士、俗人、士兵、工匠、商人,沒有一個人不虔誠地拜禱說:“好菩薩啊!好菩薩啊!”有一首詩可以證明當時的情景。


    隻見那:祥瑞的霧氣彌漫開來,紛紛揚揚,祥和的光芒護住了菩薩的身體。在九霄雲漢之中,出現了這位女真菩薩。菩薩頭上戴著一頂金色的葉子形狀的發飾,上麵鑲嵌著翡翠,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充滿了生機與銳氣。她的身上穿著一件淡雅的衣服,淺淺的妝容,衣服上繡著盤旋的金龍和飛翔的彩鳳。胸前掛著一對明亮的明月,隨著清風舞動,中間夾雜著各種珍貴的寶石和翠綠的玉石,形成了美麗的環佩。腰間係著一條由冰蠶吐出的絲編織而成的腰帶,邊上鑲著金色的邊,仿佛能登上彩雲,通向遙遠的仙境。眼前還領著一隻從東方飛來,遊曆普天之下,懂得感恩和孝順的黃色毛發、紅色嘴巴的白色鸚鵡。隻見那觀音菩薩手中托著一個施恩濟世的寶瓶,瓶內插著一枝灑青霄、撒大惡、掃開殘霧的垂楊柳。她的玉環穿過繡扣,金蓮穩穩地踩在腳下。據說,觀音菩薩可以在三天內自由出入人間,這才是真正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啊!


    唐太宗見此情景,喜不自禁,竟然忘記了自己的江山;而那些文武官員們,也都被觀音菩薩的慈悲所感動,忘卻了朝禮。在場的眾人,紛紛念起了“南無觀世音菩薩”。


    太宗當即傳旨,命巧手丹青描下菩薩的真容。旨意一下,眾人便選出了圖神寫聖、遠見高明的吳道子。此人正是後來在淩煙閣為功臣畫像的那位畫家。吳道子當即展開妙筆,將菩薩的真形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出來。


    就在眾人讚歎不已之時,那菩薩的祥雲漸漸遠去,轉眼間便消失在了金光之中。隻見半空中滴溜溜地落下一張簡帖,上麵寫著幾句頌子,意思表達得十分明白。


    頌曰:


    禮敬大唐之君,西方有奇妙經文。路途遙遠,足有十萬八千裏,大乘佛法殷勤傳頌。此經若能迴歸上國,必能超度鬼魂,超出群倫。若有願往之人,可求得正果金身。


    太宗見了頌子,當即下令眾僧:“暫且結束勝會,待我派人取得大乘經來,再秉持赤誠之心,重修善果。”眾官無不遵從。


    當時在寺中問道:“誰願領朕旨意,前往西天拜佛求經?”話音未落,旁邊閃過一位法師,他來到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為陛下求取真經,祈求保佑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將禦手扶起道:“法師若能盡此忠賢,不懼路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結拜為兄弟。”玄奘頓首謝恩。唐王果真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裏佛前,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禦弟聖僧”。


    玄奘感激涕零,說道:“陛下,貧僧實在是無德無能,怎敢承蒙陛下如此天恩眷顧?此次西行,貧僧定當竭盡全力,直至抵達西天;若取不到真經,即便身死,也不敢迴國,甘願永墮沉淪地獄。”說罷,便在佛前拈香,立下誓言。唐王見他如此堅決,心中大喜,當即下令迴宮,待選定良辰吉日,頒發牒文,便讓玄奘啟程。隨後,眾人各自散去。


    玄奘也迴到了洪福寺。寺中的眾多僧人以及他的幾個徒弟,早已聽聞了取經之事,紛紛前來相見。他們問道:“師父,您發誓願前往西天取經,此事當真?”玄奘答道:“千真萬確。”徒弟們又說:“師父啊,我們曾聽人說,西天路途遙遠,且多有虎豹妖魔出沒,隻怕此去有去無迴,難以保全性命。”


    玄奘說道:“我已立下弘誓大願,若取不到真經,甘願永墮沉淪地獄。我深受陛下恩寵,不得不盡忠報國。此去確實前途未卜,吉兇難測。”接著又道:“徒弟們,我走之後,或許兩三年,或許五七年,你們隻需看到山門裏的鬆樹枝頭向東,我便迴來了;若不然,我定然不會迴來。”眾徒弟將他的話牢記在心。


    次日清晨,唐太宗設朝,召集文武百官,撰寫了取經文牒,並蓋上了通行寶印。這時,欽天監官員上奏道:“今日是個極為吉祥的日子,適宜出行遠行。”唐太宗聽後大喜。


    不一會兒,黃門官又來奏報:“禦弟法師已在朝門外等候旨意。”唐太宗隨即宣玄奘上殿,說道:“禦弟,今日是出行的吉日。這是通關文牒。朕另外還有一個紫金缽盂,送給你在途中化齋之用。再挑選兩名得力的隨從,以及一匹銀楬馬,作為你遠行的腳力。你可以即刻啟程了。”


    玄奘聽後大喜,趕忙謝恩,領受了物品,沒有絲毫留戀之意。唐太宗親自安排車駕,與眾多官員一同送玄奘到關外。隻見洪福寺的僧人和眾徒弟們,早已將玄奘的冬夏衣物送到關外等候。唐太宗見到後,先讓人收拾好行囊和馬匹,然後命官員手持酒壺為玄奘斟酒。


    唐太宗舉起酒杯,再次問道:“禦弟,你的雅號是什麽?”


    玄奘恭敬地說道:“貧僧乃出家人,不敢妄稱名號。”太宗微笑著說:“當初菩薩曾言,西天有經三藏。禦弟不妨以經取號,就稱作‘三藏’如何?”玄奘再次謝恩,接過禦酒說道:“陛下,酒乃是僧家首要戒律,貧僧自幼為人,不會飲酒。”太宗解釋道:“今日之行,與其他事情不同。此乃素酒,你隻需飲此一杯,以表朕為你餞行之意。”


    三藏不敢違抗,隻好接過酒杯。正當他準備飲酒時,卻見太宗低下頭,用手指拈起一撮塵土,彈入酒中。三藏不明所以,麵露疑惑之色。太宗笑著說:“禦弟啊,此去西天,路途遙遠,不知何時才能歸來?”三藏迴答道:“隻需三年,便可返迴本國。”太宗感慨道:“歲月漫長,路途艱險,禦弟飲下此酒,切記:寧戀本鄉一撚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三藏這才領悟到太宗撚土之意,再次謝恩後,一飲而盡,然後辭別太宗,出關而去。唐王也起駕迴宮。


    究竟此去會有怎樣的遭遇,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記擴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秘的小土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秘的小土豆並收藏西遊記擴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