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百歲光陰似水流,一生事業等浮漚。


    昨朝麵上桃花色,今日頭邊雪片浮。


    白蟻陣殘方是幻,子規聲切早迴頭。


    古來陰騭能延壽,善不求憐天自周。


    卻說唐太宗隨著崔判官、朱太尉,自脫了冤家債主,一路前行,許久之後,來到了“六道輪迴”之所。隻見那騰雲駕霧的,身披霞帔,光彩照人;受籙的,腰掛金魚,富貴逼人;僧尼道俗,走獸飛禽,魑魅魍魎,形形色色的眾生,都在那輪迴之下,各自奔向屬於自己的道路。


    唐王見此情景,心中疑惑,便問道:“這是何意?”崔判官答道:“陛下明心見性,想必已經明白其中的道理,還請陛下將此景傳與陽間之人知曉。這裏便是‘六道輪迴’:行善之人,可升化仙道;盡忠之人,可超生貴道;行孝之人,可再生福道;公平之人,可還生人道;積德之人,可轉生富道;而惡毒之人,則會沉淪鬼道。”


    唐王聽後,連連點頭歎息說:“說得好啊!真是說得好啊!多做好事就不會有災難!保持善良的心腸,常常懷有善意,走正道才能順利。不要心生惡念,這樣必定會減少邪惡和狡猾。不要說善惡沒有報應,神靈鬼怪自有安排。”


    判官將唐王一直送到那“超生貴道門”,拜見並對唐王說:“陛下啊,這裏就是您出去的地方,我要告辭迴去了,請朱太尉再送您一程吧。”唐王感謝地說:“辛苦先生遠道而來。”判官說:“陛下迴到陽間後,一定要舉辦一個水陸法會,超度那些無人祭祀的冤魂,千萬不要忘記。如果陰間不再有怨恨的聲音,那麽陽間才能享受太平盛世。所有不好的行為,都可以一一改正。廣泛地告訴世人要行善,就能保證你的子孫後代昌盛,國家永遠穩固。”唐王一一答應,辭別了崔判官,跟著朱太尉一同進入門內。那太尉看到門內有一匹黑色的駿馬,馬鞍和轡頭齊全,急忙請唐王上馬,自己在兩旁扶持。


    隻見那馬如同離弦之箭一般飛馳而過,轉眼間便來到了渭水河畔。此時,河麵上正有一對金色鯉魚在水中歡快地翻騰跳躍,好不熱鬧。唐王見到這一幕,心中不禁歡喜起來,於是勒緊韁繩讓馬兒放慢腳步,以便自己能夠仔細欣賞。太尉見狀急忙催促道:“陛下,時間緊迫,請您快些趕路吧,以免耽誤進城的時辰。”然而,唐王卻沉浸在觀賞之中無法自拔,不願繼續前進。太尉心急如焚,隻好伸出手抓住唐王的腳,高聲唿喊:“陛下,別再耽擱了,趕緊走吧!”話音未落,隻聽“噗通”一聲,唐王已經被太尉推下馬背,墜入了渭河之中。就這樣,唐王脫離了地府,重新迴到了人間。


    與此同時,唐朝宮廷內,徐茂功、秦叔寶、胡敬德、段誌賢、馬三寶、程咬金、高士廉、李世、房玄齡、杜如晦、蕭瑀、傅奕、張道源、張士衡、王珪等一眾文武大臣紛紛簇擁著東宮太子和皇後、嬪妃、宮女、侍從們聚集在白虎殿上哀悼。他們一邊商議如何傳達皇帝駕崩的消息,準備昭告天下,同時計劃扶持太子登上皇位。就在這時,魏徵站出來說道:“諸位請稍安勿躁。現在還不是時候!如果我們現在倉促行動,可能會引起地方官員的恐慌,甚至引發意外事件。我們不妨再等待一天,我相信皇上一定會起死迴生的。”


    眾人聽後覺得有理,便暫時放下了爭議,決定等待一天再說。就在這時,許敬宗突然走上前說道:“魏丞相所言甚是荒謬。自古以來就有‘潑水難收,人逝不返’的說法,你怎麽還能說出這種虛妄之言,迷惑人心,這是什麽道理!”魏徵不慌不忙地迴答道:“許先生有所不知,下官自幼便得授仙術,對推算之術最為精通,我敢保證陛下不會死。”


    眾人正在議論紛紛之時,突然聽到棺中傳來連聲大叫:“淹殺我耶!淹殺我耶!”這突如其來的叫聲嚇得文官武將們心慌意亂,皇後嬪妃們也驚恐萬分。他們一個個麵色如秋後枯黃的桑葉,腰肢似春前柔嫩的柳條。儲君嚇得雙腳發軟,難以扶持喪杖完成哀悼儀式;侍長們則嚇得魂飛魄散,不知如何戴上梁冠遵循孝道禮儀。嬪妃們驚慌失措,紛紛跌倒在地,就像狂風吹倒了敗落的芙蓉花;彩女們也東倒西歪,猶如驟雨衝歪了嬌嫩的菡萏。眾臣們都感到惶恐不安,嚇得骨軟筋麻,戰戰兢兢,癡癡傻傻。整個白虎殿仿佛變成了斷梁橋,鬧喪台也如同倒塌的寺廟一般。


    此時眾宮人嚇得四散而逃,哪有人敢靠近靈柩。幸好有正直的徐茂功、凜烈的魏丞相、有膽量的秦瓊和忒猛撞的敬德,他們勇敢地上前扶住棺材,大聲喊道:“陛下還有什麽放心不下的事,請告訴我們,不要再裝神弄鬼,以免驚嚇到眷屬們。”魏徵說道:“這並不是裝神弄鬼,而是陛下還魂了。快去拿工具來!”眾人打開棺蓋,果然看到唐太宗坐在裏麵。他還喊道:“我差點就被淹死了!是誰救了我?”徐茂功等人上前扶起唐太宗,安慰道:“陛下請放心,不必害怕,我們都在這裏保護您呢。”唐太宗這才睜開眼睛,說道:“朕剛才真是痛苦不堪啊:好不容易躲過了陰司的惡鬼,卻又遭遇了水麵的災難。”


    眾大臣紛紛寬慰道:“陛下放寬心,不必恐懼,哪裏有什麽水災呢?”唐太宗迴答道:“朕當時騎著馬,正走到渭水河邊,看到雙頭魚在嬉戲;沒想到被朱太尉心懷不軌,將朕推下馬,掉入河中,險些喪命。”魏徵說道:“陛下身上的鬼氣還沒有消散。”


    唐太宗李世民在幽冥地府經曆了一番奇遇後,終於還魂迴到人間。他的身體狀況非常虛弱,需要立即服用太醫院進獻的安神定魄湯藥,並安排粥膳來調養身體。連續服用了一兩次之後,他才逐漸恢複了意識,重新認識到自己的身份和周圍的環境。


    據記載,唐太宗已經去世三天三夜,但最終還是成功地複活並返迴陽間繼續擔任皇帝。有詩讚曰:“萬古江山幾變更,曆來數代敗和成。周秦漢晉多奇事,誰似唐王死複生?”


    當天色漸晚,眾大臣請求唐太宗迴宮休息,然後各自散去。第二天早上,唐太宗脫去了孝衣,換上了彩色的服飾。大臣們也都穿著紅色的長袍,戴著黑色的帽子,腰間係著紫色的綬帶,佩戴著金色的印章,在朝廷外等待唐太宗的召見。


    唐太宗自從服用了安神定魄的藥劑後,多次喝了粥湯,被眾大臣扶進寢宮,一夜安穩入睡,調養精神。直到天亮才起身,整理儀容,準備上朝。他頭戴衝天冠,身穿赭黃袍,腰係藍田碧玉帶,腳踩創業無憂履。他的相貌端莊威嚴,勝過朝中其他官員;他的氣勢威武雄壯,重振今日的輝煌。真是一個清正廉潔、治國有道的大唐天子,一個起死迴生的李陛下啊!


    唐王登上金鑾寶殿,聚集了兩班文武大臣。山唿萬歲之後,眾人依照品級分班站立。隻聽得傳旨官高聲說道:“有事出班奏報,無事退朝。”


    這時,東廂閃出徐茂功、魏徵、王珪、杜如晦、房玄齡、袁天罡、李淳風、許敬宗等人;西廂閃過殷開山、劉洪基、馬三寶、段誌賢、程咬金、秦叔寶、胡敬德、薛仁貴等人。他們一同上前,在白玉階前俯身伏地,啟奏道:“陛下,您前朝做了一個夢,為何過了許久才醒來?”


    太宗迴答道:“日前我接到魏徵的書信,便感覺神魂離開了宮殿。隻見羽林軍請我出去狩獵。正在行進之時,人馬忽然消失不見,又看見先君父王與先兄弟在爭吵。我正感到疑惑難解,這時看到一個頭戴烏帽、身穿皂袍的人,原來是判官崔玨,他喝退了我的先兄弟。我將魏徵的書信傳遞給他。正在觀看時,又看到一個青衣人,手持幢幡,引領我進入殿內,來到森羅殿上,與十代閻王依次坐下。他說那涇河龍王狀告我許救轉殺一事,於是我便將事情的前因後果詳細地陳述了一遍。他聽後表示已經經過了三曹對案,然後急忙命令手下取來生死文簿,查看我的壽命。這時崔判官呈上了簿子。


    閻王看完後說道:“寡人本來應該有三十三年的天祿,現在才過了十三年,還有二十年的陽壽,立即讓朱太尉和崔判官送朕迴去吧。”我與十位閻王告別,並答應他們會送來瓜果以表謝意。自從走出森羅殿後,看到那陰司之中,有許多不忠不孝、非禮非義之人,他們糟蹋糧食,明爭暗搶,使用大鬥小秤,行奸盜詐騙之事,淫亂邪惡,欺騙蒙蔽他人,遭受各種折磨,如磨燒、舂銼、煎熬、吊剝等刑罰,這樣的人有成千上萬,令人目不暇接。接著又經過枉死城,那裏有無數的冤魂,全都是來自六十四處煙塵之地的草寇和七十二處叛亂賊人的靈魂,攔住了我的去路。幸好崔判官擔保,從河南相老兒那裏借來了一庫金銀,賄賂這些鬼魂,才得以繼續前進。崔判官教導朕返迴陽世後,一定要舉辦一場盛大的水陸大會,以超度那些無主的孤魂。他將這番話反複叮嚀,朕牢記在心。離開那六道輪迴之地後,朱太尉請朕上馬。朕如飛一般行至渭水河邊,隻見水麵上有雙頭魚嬉戲。朕正歡喜之時,他卻突然抓住朕的腳,將朕推下水中,朕這才得以還魂。眾臣聽聞此言,無不稱賀,於是紛紛編寫傳報,天下各府縣官員也上表稱慶。


    卻說太宗又傳旨赦免天下罪人,同時審查獄中重犯。當時,審官將刑部絞斬的罪人名單呈上,共有四百餘名。太宗下令將他們釋放迴家,讓他們拜別父母兄弟,將財產托付給親戚子侄,明年今日再赴刑場,依舊領受應得之罪。眾犯謝恩後離去。太宗又頒布恤孤榜文,同時清查宮中老幼彩女,共有三千人,下令將她們許配給軍人。自此,朝廷內外皆大歡喜。


    有詩為證,其詩曰:


    大國唐王,恩德如洪,廣布四方。其道超越堯舜,使萬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四百死囚皆得離獄,三千怨女放出深宮。天下眾多官員,紛紛稱賀上壽;朝中眾宰,共同祝賀元龍。善心一念,天必應佑;福蔭相傳,應及十七宗。


    太宗既已釋放宮女,又放出死囚;還頒布禦製榜文,傳遍天下。榜文曰:


    乾坤浩大,日月照耀,鑒察分明;宇宙寬廣,天地不容奸黨。用心機、使巧術,果報隻在今生;善布施行善,求福不必言及後世。千般巧計,不如本分為人;萬種強橫之徒,怎似隨緣節儉。心行慈善,何必努力研讀佛經?意欲損人,空讀如來一藏又有何用!


    自那時起,天下竟無一人不行善。一方麵,朝廷又張貼招賢榜,招募人送瓜果到陰司;另一方麵,派遣鄂國公胡敬德前往河南開封府,尋找相良以償還債務。榜單張貼數日,有一位響應號召進獻瓜果的賢者,他本是均州人,姓劉名全,家中擁有萬貫資產。隻因妻子李翠蓮在門口拔出金釵施舍給僧人,劉全便責罵了她幾句,指責她不遵守婦道,擅自走出閨門。李氏忍氣吞聲,最終自縊身亡。撇下一雙年幼的兒女,晝夜悲啼。劉全又不忍心看到這一幕,無奈之下,他舍棄了自己的生命,拋棄了家庭和財產,也撇下了兒女,情願以死進獻瓜果。他揭下皇榜,前來麵見唐王。唐王傳下旨意,讓他前往金亭館,頭頂一對南瓜,袖中攜帶黃錢,口中含著藥物。


    劉全果決地服毒自盡,他的一點魂靈,頂著瓜果,迅速來到了鬼門關上。把門的鬼使見狀,厲聲喝道:“你是何人?竟敢擅闖此地!”劉全不卑不亢地迴答道:“我乃是奉大唐太宗皇帝之命,特地前來進獻瓜果給十代閻王享用的。”鬼使聽聞,臉上露出欣然之色,連忙接引他進入地府。


    劉全徑直來到森羅寶殿,見到了閻王。他恭敬地將瓜果呈上,說道:“我奉唐王旨意,遠道而來進獻瓜果,以感謝十王的寬宥之恩。”閻王聽後,大喜過望,讚歎道:“好一個有信有德的太宗皇帝!”隨即收下了瓜果。接著,閻王詢問進瓜之人的姓名和籍貫。劉全答道:“小人是均州城的百姓,姓劉名全。隻因我的妻子李氏自縊身亡,撇下了兒女無人看管。小人情願舍棄家庭和子女,捐軀報國,特來向大王進貢瓜果,以報答眾大王的深厚恩情。”


    十王聽聞此言,立刻下令查勘劉全之妻李氏的情況。鬼使們迅速行動,將李氏帶到了森羅殿下,讓她與劉全夫妻得以相會。


    劉全夫妻相見,悲喜交加,互訴衷腸。他們感謝十王的恩德,讓他們有機會再次相見。訴罷前言,劉全夫妻迴謝十王的恩宥。


    那閻王查閱生死簿子,發現劉全夫妻都有登仙之壽,於是急忙差遣鬼使送他們迴陽間。然而,鬼使卻啟奏道:“李翠蓮歸陰日久,屍首早已無存,她的魂魄該依附何處呢?”


    閻王道:“唐禦妹李玉英,今該促死;你可借他屍首,教他還魂去也。”


    那鬼使領了命令,即刻帶著劉全夫妻二人的魂魄還陽。他們穿過陰森的地府,陰風陣陣,徑直來到了繁華的長安大國。鬼使將劉全的魂靈推進了金亭館裏,而翠蓮的靈魂則被帶入了皇宮內院。


    此時,玉英宮主正在花陰下緩緩踱步,踩著綠色的苔蘚,悠然自得。突然,鬼使猛地撲向她,將她緊緊抱住,推倒在地。玉英宮主驚恐萬分,還來不及反應,就被鬼使活捉了魂魄。隨後,鬼使將翠蓮的魂靈推進了玉英宮主的身體裏。


    完成任務後,鬼使便轉身返迴了陰司,不再提及此事。


    卻說那宮院中的大小侍婢,見玉英竟陡然跌死,皆驚慌失措,急忙奔至金鑾殿,向三宮皇後稟報:“宮主娘娘跌死了!”皇後聞此噩耗,大驚失色,趕忙將此事報與太宗知曉。太宗聽聞,不禁點頭歎息道:“此事確實有之啊。朕曾詢問十代閻君:‘老幼可安好?’他答道:‘皆安;但唯恐禦妹壽數短促。’不想果真應驗了他的話。”


    一時間,合宮之人皆悲痛不已,紛紛來到花陰下查看。隻見那宮主尚有微弱氣息。唐王忙道:“莫哭!莫哭!切莫驚擾了她。”遂快步上前,將禦手輕輕扶起她的頭,輕聲唿喚道:“禦妹,蘇醒,蘇醒。”


    那宮主忽然翻身,嬌聲唿喊:“丈夫慢行,且等我一等!”太宗趕忙應道:“禦妹,是我等在此。”宮主抬起頭,睜開雙眼仔細觀瞧,疑惑地問道:“你是何人,竟敢拉扯於我?”太宗耐心解釋道:“我是你的皇兄,旁邊這位是你的皇嫂。”宮主卻搖了搖頭,說道:“我娘家姓李,乳名喚作李翠蓮;我的丈夫姓劉名全。我們兩口子都是均州人氏。三個月前,我因在門首拔金釵齋僧,被我丈夫責怪擅自出門,不遵守婦道,還罵了我幾句。我一時氣塞胸膛,便用白綾帶懸梁自盡了,撇下了一雙兒女,他們晝夜悲啼,甚是可憐。今日,我丈夫被唐王欽差,前往陰司進獻瓜果,閻王憐憫我們,便放我夫妻迴來。他走在前麵,我因來遲,未能趕上他,還不小心絆了一跤。你們究竟是誰?如此無禮,不知我姓名,怎敢隨意拉扯我!”


    太宗聞言,與身旁眾宮人道:“想是禦妹方才跌昏了過去,這才胡言亂語哩。”隨即便傳旨讓太醫院進獻湯藥,又令人將玉英小心翼翼地扶入宮中。


    此時,唐王正在大殿之上,忽有當駕官前來奏報:“萬歲,今有進獻瓜果之人劉全還魂,正在朝門外等候旨意。”唐王聽聞,不禁大驚失色,趕忙傳旨,將劉全召進殿中。劉全俯伏在丹墀之下,唐太宗急忙問道:“進獻瓜果之事進展如何?”劉全迴答道:“微臣頭頂瓜果,徑直來到了鬼門關,被引領至森羅殿,見到了那十代閻君。微臣將瓜果呈上,並詳細轉達了我王的殷勤致謝之意。閻君們十分歡喜,紛紛讓我多多拜上我王,稱道:‘真是個有信有德的太宗皇帝!’”唐王又問道:“你在陰司之中可曾見到了些什麽?”


    劉全恭聲道:“微臣未曾遠行,並未見到什麽奇異之事,隻是聽聞閻王詢問微臣的籍貫、姓名。微臣便將棄家舍子,因妻縊死,願來進瓜之事,一一訴說。閻王聽聞後,即刻差遣鬼使,引領我與妻子,在森羅殿下相會。同時,又查閱死生文簿,言我夫妻皆有登仙之壽,遂差鬼使送我們還陽。微臣在前行走,我妻在後跟隨,幸而得以還魂。隻是不知我妻投身何處。”唐王聽聞,驚問道:“那閻王可曾提及你妻的其他情況?”劉全答道:“閻王並未多言,隻聽得鬼使說:‘李翠蓮歸陰日久,屍首無存。’”


    閻王道:“唐禦妹李玉英現在應當死去,讓翠蓮借她的屍體還魂吧。”我不知“唐禦妹”是什麽地方的人,家住何處,我還沒有去找她呢。”唐王聽了,滿心歡喜,對眾官員說:“我告別閻君時,曾問起宮中之事,他說老幼都平安,隻是擔心禦妹壽命短促。剛才禦妹玉英在花陰下摔倒死去,我急忙扶起查看,不一會兒她就蘇醒過來,口中叫道:‘丈夫慢走,等等我!’我隻當她是摔昏了說胡話。又問她詳細情況,她說的話和劉全說的一樣。”


    魏徵上奏道:“禦妹偶然壽命短促,剛蘇醒就說這樣的話,這是劉全妻子借屍還魂的事。這種事也是有的。可以請宮主出來,看她有什麽話說。”唐王說:“我剛剛命令太醫院去送藥,不知道情況如何。”便叫妃嬪進宮去請。那宮主在裏麵亂嚷道:“我吃什麽藥!這裏哪是我家!我家是清涼瓦屋,不像這個害黃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門扇!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正在嚷嚷的時候,隻見四個或者五個女官和兩三個太監,攙扶著她一直走到宮殿上。唐王問:“你還認得你的丈夫嗎?”玉英迴答說:“怎麽會這麽問呢,我們倆可是從小就是結發夫妻啊,還有了兒女,怎麽可能不認識呢?”唐王讓內官把她攙扶下去。那公主下了寶殿,直到白玉台階前,見到劉全,一把拉住說:“丈夫,你要去哪裏呀,怎麽都不等我一下!我摔了一跤,被那些不講理的人圍著我吵吵鬧鬧,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啊!”劉全聽她說的話確實是妻子的語氣,但看她的麵容卻不是自己的妻子,所以不敢相認。唐王感慨道:“這真是山崩地裂有人見證,但是代替別人去死卻是很難遇到的事情啊!”好一個有道德的君王:馬上將禦妹的嫁妝、衣服、首飾等全部賞賜給了劉全,就像陪嫁一樣。又賜予他永遠免除差役的聖旨,讓他帶著禦妹迴去。他們夫妻倆就在台階前謝了恩,開開心心地迴家鄉了。


    且說這對夫妻,一個叫劉全,一個叫李翠蓮,兩人都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然而命運無常,李翠蓮不幸去世。劉全心灰意冷,決心自殺。幸得唐太宗李世民相助,讓劉全去地府獻瓜果給十殿閻王,閻王感動之餘,決定讓他們夫妻二人重返人間。於是,劉全帶著妻子的鬼魂迴到了陽間,恰巧遇到了剛死不久的唐禦妹李玉英。劉全便讓妻子的鬼魂附在了她身上,從而成功複活。


    這段故事被人們傳頌為“借屍還魂”的佳話,也被詩人寫成了一首詩:“人生人死是前緣,短短長長各有年。劉全進瓜迴陽世,借屍還魂李翠蓮。”


    後來,劉全和李翠蓮辭去了唐太宗的官職,一同迴到了均州城。他們發現自己的家業和子女都安好無恙,於是不再留戀官場,開始四處宣揚善果。


    再說那尉遲恭將軍,他將唐太宗賞賜給他的一庫金銀送到了河南開封府,尋找相良。原來,相良靠賣水為生,與妻子張氏一起在門口販賣烏盆瓦器,勉強維持生計。盡管生活艱苦,相良夫婦還是會用微薄的收入購買金銀紙錠,並在庫裏焚燒,以此積累善果。


    尉遲恭來到相良家門前,看到這對夫妻正在忙碌地經營生意。他將帶來的金銀放在地上,嚇得相良夫婦驚恐萬分,不知所措。此外,還有許多官員也聚集在門外,使得這對老夫妻更加驚慌失措。


    尉遲恭連忙解釋道:“老人家,請起來吧。我雖然是朝廷派來的欽差大臣,但這些金銀都是唐太宗賜予你們的。”


    經過一番解釋,相良夫婦才明白過來,他們感激涕零,跪地叩謝。


    他戰兢兢的答道:“小的沒有什麽金銀放債,如何敢受這不明之財?”尉遲公道:“我也訪得你是個窮漢;隻是你齋僧布施,盡其所用,就買辦金銀紙錠,燒記陰司,陰司裏有你積下的錢鈔。是我太宗皇帝死去三日,還魂複生,曾在那陰司裏借了你一庫金銀,今此照數送還與你。你可一一收下,等我好去迴旨。”


    相良和妻子兩個人對著天空不停地朝拜,哪裏敢接受這些金銀呢?他們說道:“我們如果收受了這些金銀,很快就會死去的。即使這是用來燒紙記賬的,但畢竟是陰間的事情,況且萬歲爺在前世借了金銀,又有什麽憑證呢?我們絕對不敢收啊。”尉遲恭說:“陛下說了,借你們的東西,有崔判官做擔保可以證明。你們收下吧。”相良說:“就是死也不敢收啊。”尉遲恭見他如此堅決地推辭,隻好詳細地向皇帝稟報。唐太宗看了奏本後,知道相良不願意接受金銀。


    感慨道:“這真是一個善良的長者啊!”於是立刻下令讓胡敬德用這些金銀為他修建寺院,建造祠堂,並請僧人來做法事,以此來償還債務。聖旨下達的那天,胡敬德恭敬地向皇宮叩拜謝恩,然後宣布了這個消息。接著,胡敬德拿著金銀在城裏買了一塊沒有爭議的土地,這塊地大約有五十畝那麽大。隨後,他們開始動工修建寺院,取名叫“敕建相國寺”。


    左邊有相公相婆的生祠,上麵鐫刻著石碑,刻著“尉遲公監造”幾個字。這就是現在的大相國寺。


    工程完成後,唐太宗非常高興。他召集了眾多官員,發布告示招募僧人,修建“水陸大會”,超度地府的孤魂野鬼。告示傳遍天下,命令各地官員推薦有道行的高僧,到長安來舉行法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天下的許多僧人都來到了。唐太宗下令,讓太史丞傅奕選拔高僧,主持佛教事務。傅奕接到旨意後,立即上書反對佛教,認為沒有佛祖存在。


    他上表說:


    西方的佛法,不講君臣父子之道,用地獄、餓鬼、畜生等三道和天、人、阿修羅等六道來迷惑愚笨的人,追溯過去的罪行,窺視未來的福報;口中念誦梵語,企圖逃避懲罰。而且生死壽命長短,本來取決於自然規律;刑罰道德、威望福祉,都是由君主決定。如今聽說世俗的人虛妄地依托,都說這些是因為有佛祖保佑。從五帝、三王以來,並沒有佛法;君主聖明,臣子忠誠,國家繁榮昌盛,國運長久。直到漢明帝才開始設立胡神,然而隻有西域的沙門自己傳播他們的教義。實際上是夷狄侵犯中原,不足以相信。


    太宗聞傅奕所言,心中一動,便將此表擲於地上,讓群臣商議此事。


    這時,有宰相蕭瑀站出來,他俯身叩頭奏道:“佛法興起已有數朝,它弘揚善德、遏製惡行,冥冥之中輔助國家,理應不會被廢棄。佛,乃是聖人啊!不是聖人,就無法製定禮法,請陛下設置嚴厲刑罰來懲處那些詆毀佛法之人。”傅奕與蕭瑀開始辯論起來,傅奕認為禮教的根本在於侍奉父母和君主,而佛教卻背離親人而出家,以一介平民對抗天子,違背了儒家的孝道。蕭瑀反駁說自己並非生於空桑,而是遵循無父之教,這正是所謂的不孝者無親。蕭瑀隻是合掌說道:“地獄的設立,就是為了這種人。”太宗於是召集太仆卿張道源,中書令張士衡,詢問他們關於佛教事務和祈福之事,以及它們應該如何迴應。兩位大臣迴答道:“佛教注重清淨、仁慈和寬恕,如果真心信奉佛教,就會得到正果和空靈的境界。周武帝曾將三教分別對待:大慧禪師有讚揚幽深遙遠之意,曆經眾人供養而無不顯著;五祖投胎,達摩顯現靈異現象。自古以來,都說三教最為尊貴且不可詆毀,不可廢除。懇請陛下英明裁決。”太宗聽後非常高興地說:“你們說得很有道理。如果還有人對此有不同意見,將會受到懲罰。”


    於是魏徵和蕭瑀、張道源一起邀請諸位佛祖,選拔出一個具有高尚品德的修行者作為壇主,並設立建設道場。眾人都叩頭謝恩後離去。從那時起,朝廷頒布了法律:凡是詆毀僧人、誹謗佛教的人,要斬斷他們的手臂。


    第二天,這三位朝臣聚集了眾多僧侶,在山川壇中,逐一仔細挑選。其中選出了一位有德行的高僧。你知道他是誰嗎?


    靈通原本名叫金蟬,隻因為沒有用心聽佛法,轉而托付塵世遭受苦難折磨,降生到世俗中遭遇羅網。一出生就遇到兇險,還沒出生就麵臨惡勢力。父親是海州的陳狀元,外公是當朝的總管。出生時命中注定會落入江中星辰,隨著水流漂泊無定。海島金山有緣份,被遷安和尚收養。十八歲時認出親生母親,特地前往京城尋求外援。總管開山調遣大軍,在洪州剿滅盜賊誅殺兇惡之徒。狀元陳光蕊脫離天羅地網,父子重逢值得慶賀。再次拜見當今皇上受到恩賜,在淩煙閣上留下賢良的名聲。官員不願接受官職,願意成為僧人,去洪福寺拜訪沙門。


    話說那小字江流古佛兒,法名喚作陳玄奘。這一日,唐太宗召集眾人,推舉出玄奘法師。此人自幼出家為僧,自出生起便持齋受戒。他的外公乃是當朝一路總管殷開山,父親則是高中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的陳光蕊。然而,玄奘法師卻無心於榮華富貴,一心隻想修行寂滅之道。經過調查,發現他根基良好,德行高尚,無論是千經萬典還是佛號仙音,無一不精通。於是,三位大臣將他帶到禦前,行禮拜見。禮畢後奏道:“臣瑀等人承蒙聖上旨意,選拔出一位高僧,名為陳玄奘。”唐太宗聽到這個名字,沉思許久後問道:“可是那位學士陳光蕊的兒子陳玄奘嗎?”江流兒叩頭迴答道:“正是微臣。”唐太宗大喜道:“你們舉薦得很好啊!他確實是一個有德行和禪心的和尚。朕賜予你左僧綱、右僧綱以及天下大闡都僧綱的官職。”玄奘法師立即叩頭謝恩,並接受了這一重要職務。此外,唐太宗還賞賜給他五彩織金袈裟一件和毗盧帽一頂。唐太宗宣唐僧入朝,令其用心再拜明僧,排列闍黎班首;又讓官員書寫聖旨,派他前往化生寺,選擇良辰吉日,開展講經說法之事。


    唐僧再次叩拜領旨後離開,來到化生寺,召集眾多僧人,製作禪榻,裝修功德,整理音樂。挑選出大小明僧共一千二百人,分設上、中、下三堂。各所佛殿內物品齊全,井井有條。選定本年九月初三日這個黃道吉日,開始舉辦為期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陸大會”。隨即向皇帝上表申報,唐太宗和文武百官、皇親國戚都按時參加法會,焚香聽講。


    究竟這其中有何深意呢?請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記擴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秘的小土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秘的小土豆並收藏西遊記擴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