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方才她還說,「當初便不該留你」。
崔稚晚猛然想起,在李萬隆身死突厥牙帳之時,她也曾極為罕見的當著阿耶的麵抽過自己一巴掌。
那是景隆十一年的秋天。
從來忌諱出現在柳希音曾經短暫住的小院的永昌長公主竟然疾步闖了進來,一句話沒有說,便抬手將一個耳光狠狠的扇在了自己繼女的側臉之上。
要知,在這座府邸,崔稚晚雖被李萬隆欺負過不知多少迴,可長公主親自動手,這還是第一次。
雖不知自己為何挨打,但顯然,一巴掌沒能讓對方解氣。
以至於即便崔方禮匆匆趕來擋在了自己女兒的麵前,這個素來隻知討好的女人卻依舊雙眼猩紅,不肯罷休。
崔稚晚一直記得,彼時長公主咬牙切齒,指著自己,一字一頓同阿耶說「我要她死」的樣子。
這一幕,連同想像中被砍斷頭顱的李萬隆,曾經不知多少次出現在她的噩夢裏。
雖然後來代替身死,她僅僅隻是被關了一個月。
但此事沒過多久,崔稚晚便被趕出了長安,身不由己的隨崔三郎一同踏上了「歸還」清河郡的道路。
其實,在很長很長時間,以為終是被自己的阿耶拋棄的崔稚晚狠狠地怨恨過崔圓。
可直到此刻,知曉了那個難以置信的前因,她才恍然明白,當年阿耶說的那句「由崔某來賠公主一命」,到底是什麽意思。
也正是因為這段藏在記憶深處,完全無法造假的過往,崔稚晚幾乎要相信,早在十年前,太子殿下就曾經因為要保她性命,於是決定要將李萬隆推至突厥送死。
可惜,還是差了那麽一點點。
太子妃終究既不會如長公主一般,被喪子之事徹底蒙蔽雙眼,也不是真的天真到以為自己如此重要。
離開公主府之前,循著投射在自己身上的那道怨恨卻摻雜著幾分茫然的目光,崔稚晚竟然恍惚瞧見了許多年前,那個傻大個耀武耀威的威脅她說「你休想有好日子過,我才不會離開長安」的樣子。
即便當時已經是他出發前最後的一個夜晚。
直到那一刻崔稚晚才知道,在同意返迴突厥繼承王位前,大概是真的仗著聖人恩寵,李萬隆竟然問出了「若是我阿娘捨不得我,要怎麽辦」的話。
這個問題實在可笑,這滿長安城,誰不知道最希望李萬隆從來沒有出現在這世上的人,極有可能就是他的阿娘。
也不知道聖人是不是早就預料到了結局,他竟真的許下一道恩旨,承諾若是永昌長公主實在難捨,西行之事隨時可以終止。
可笑的是,李萬隆竟然真的相信了這樣的帝王話術,所以,所謂的遠行,於他而言,不過是最後的試探。
哪怕到了最後一刻,他都一直在等那個從來漠視他的阿娘說一句挽留的話。
然而,他終究還是失望了。
崔稚晚此生恐怕也無法知道,李萬隆是否會在被叔父斬首前的最後一刻還記著,自己那晚曾經奚落過他「癡人做夢」。
後來被他拽住惡狠狠的拽住後襟不放時,她口不擇言說他「乃是天下第一多餘人,死了都沒有人會難過」。
可是,得知他絕命的那一刻,崔稚晚其實有一點點後悔自己說過這樣惡毒的話。
大概是……很多的一點點。
所以,她才會在那段時間,反覆被有他出現的噩夢驚擾。
其實,崔稚晚與李萬隆隻相差了不到一歲,又同樣皆是長公主府裏不受人待見的存在,所以,初時相處的並不算差。
她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每次他去參加宮宴,皆會將覺得好吃的糖果子藏在袖子裏帶迴來,「逼著」她也嚐上一口。
因為衣裳老是因此粘上油腥甜膩,他那個「與長公主最是一條心」的傅母便在背地裏罵他「果然是上不了台麵的小雜種」。
李萬隆發現後,除了暗自使壞折騰那老嫗,便是揪著她的雙髻,氣鼓鼓的說:「都怪你,阿娘又要更嫌棄我了。」
可是下一次,他依舊會把咬過一口的糖果子揣在衣袖裏。
大概隻有天知道,崔稚晚小的時候為什麽會那麽癡迷於宮裏的點心,以至於每次他去太極宮,她都恨不得趴在門縫裏,瞧他迴來了沒有。
若不是後來,他終是執著於那份無法得到的來自阿娘的關愛,越發走火入魔,興許他們兩個人彼時都不至於活的那麽擰巴又辛苦。
「李萬隆,你看呀,你已經走十年了,可是,她卻好似依舊沒有走出來。」
「這個你此生最在乎的人,竟然真的是會為你悲傷的。」
「是不是……很好笑?」
崔稚晚本已打算無視永昌長公主投來的那縷好像雜糅著若有似無悔意的怨恨目光。
她都已經跨過門檻走了出去,可最終她雖未迴頭,卻到底還是沒有忍住,戳破了真相:
「他一生皆在求你多看他一眼,如今人恐怕都成一抔土了,長公主卻終於表露出了這般的舐犢情深,難道是為了將這可憐模樣留給我……「嘲諷」嗎?
「那我可要多謝你的慷慨了。」
長久纏繞在心頭的愧恨,讓永昌長公主從來對這段往事少有提及,竟不知道,如今隻是說了他的名字,整個人便莫名其妙的沉陷在了失魂和茫然之中。<hr>
崔稚晚猛然想起,在李萬隆身死突厥牙帳之時,她也曾極為罕見的當著阿耶的麵抽過自己一巴掌。
那是景隆十一年的秋天。
從來忌諱出現在柳希音曾經短暫住的小院的永昌長公主竟然疾步闖了進來,一句話沒有說,便抬手將一個耳光狠狠的扇在了自己繼女的側臉之上。
要知,在這座府邸,崔稚晚雖被李萬隆欺負過不知多少迴,可長公主親自動手,這還是第一次。
雖不知自己為何挨打,但顯然,一巴掌沒能讓對方解氣。
以至於即便崔方禮匆匆趕來擋在了自己女兒的麵前,這個素來隻知討好的女人卻依舊雙眼猩紅,不肯罷休。
崔稚晚一直記得,彼時長公主咬牙切齒,指著自己,一字一頓同阿耶說「我要她死」的樣子。
這一幕,連同想像中被砍斷頭顱的李萬隆,曾經不知多少次出現在她的噩夢裏。
雖然後來代替身死,她僅僅隻是被關了一個月。
但此事沒過多久,崔稚晚便被趕出了長安,身不由己的隨崔三郎一同踏上了「歸還」清河郡的道路。
其實,在很長很長時間,以為終是被自己的阿耶拋棄的崔稚晚狠狠地怨恨過崔圓。
可直到此刻,知曉了那個難以置信的前因,她才恍然明白,當年阿耶說的那句「由崔某來賠公主一命」,到底是什麽意思。
也正是因為這段藏在記憶深處,完全無法造假的過往,崔稚晚幾乎要相信,早在十年前,太子殿下就曾經因為要保她性命,於是決定要將李萬隆推至突厥送死。
可惜,還是差了那麽一點點。
太子妃終究既不會如長公主一般,被喪子之事徹底蒙蔽雙眼,也不是真的天真到以為自己如此重要。
離開公主府之前,循著投射在自己身上的那道怨恨卻摻雜著幾分茫然的目光,崔稚晚竟然恍惚瞧見了許多年前,那個傻大個耀武耀威的威脅她說「你休想有好日子過,我才不會離開長安」的樣子。
即便當時已經是他出發前最後的一個夜晚。
直到那一刻崔稚晚才知道,在同意返迴突厥繼承王位前,大概是真的仗著聖人恩寵,李萬隆竟然問出了「若是我阿娘捨不得我,要怎麽辦」的話。
這個問題實在可笑,這滿長安城,誰不知道最希望李萬隆從來沒有出現在這世上的人,極有可能就是他的阿娘。
也不知道聖人是不是早就預料到了結局,他竟真的許下一道恩旨,承諾若是永昌長公主實在難捨,西行之事隨時可以終止。
可笑的是,李萬隆竟然真的相信了這樣的帝王話術,所以,所謂的遠行,於他而言,不過是最後的試探。
哪怕到了最後一刻,他都一直在等那個從來漠視他的阿娘說一句挽留的話。
然而,他終究還是失望了。
崔稚晚此生恐怕也無法知道,李萬隆是否會在被叔父斬首前的最後一刻還記著,自己那晚曾經奚落過他「癡人做夢」。
後來被他拽住惡狠狠的拽住後襟不放時,她口不擇言說他「乃是天下第一多餘人,死了都沒有人會難過」。
可是,得知他絕命的那一刻,崔稚晚其實有一點點後悔自己說過這樣惡毒的話。
大概是……很多的一點點。
所以,她才會在那段時間,反覆被有他出現的噩夢驚擾。
其實,崔稚晚與李萬隆隻相差了不到一歲,又同樣皆是長公主府裏不受人待見的存在,所以,初時相處的並不算差。
她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每次他去參加宮宴,皆會將覺得好吃的糖果子藏在袖子裏帶迴來,「逼著」她也嚐上一口。
因為衣裳老是因此粘上油腥甜膩,他那個「與長公主最是一條心」的傅母便在背地裏罵他「果然是上不了台麵的小雜種」。
李萬隆發現後,除了暗自使壞折騰那老嫗,便是揪著她的雙髻,氣鼓鼓的說:「都怪你,阿娘又要更嫌棄我了。」
可是下一次,他依舊會把咬過一口的糖果子揣在衣袖裏。
大概隻有天知道,崔稚晚小的時候為什麽會那麽癡迷於宮裏的點心,以至於每次他去太極宮,她都恨不得趴在門縫裏,瞧他迴來了沒有。
若不是後來,他終是執著於那份無法得到的來自阿娘的關愛,越發走火入魔,興許他們兩個人彼時都不至於活的那麽擰巴又辛苦。
「李萬隆,你看呀,你已經走十年了,可是,她卻好似依舊沒有走出來。」
「這個你此生最在乎的人,竟然真的是會為你悲傷的。」
「是不是……很好笑?」
崔稚晚本已打算無視永昌長公主投來的那縷好像雜糅著若有似無悔意的怨恨目光。
她都已經跨過門檻走了出去,可最終她雖未迴頭,卻到底還是沒有忍住,戳破了真相:
「他一生皆在求你多看他一眼,如今人恐怕都成一抔土了,長公主卻終於表露出了這般的舐犢情深,難道是為了將這可憐模樣留給我……「嘲諷」嗎?
「那我可要多謝你的慷慨了。」
長久纏繞在心頭的愧恨,讓永昌長公主從來對這段往事少有提及,竟不知道,如今隻是說了他的名字,整個人便莫名其妙的沉陷在了失魂和茫然之中。<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