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你且忍一忍吧。」
又是「忍」。
從有記憶至今,有無數人告訴她要「忍一忍」。
到頭來,平昌迴憶這一生,好像除了日複一日的忍耐,再也想不起旁的事情。
可是眼下,她真的不可以「忍」。
因為,她腹中有了一個「皇族」。
所以,最起碼「現在」,她一定得活下去。
去必須配合程家上下,將程英殺死她腹中胎兒的事兒遮掩住。
然後,她才能再次重新開始她所謀劃的一切。
否則,自身利益被牽連,那個她央求的,寄之以全部希望的人,勢必要保住曹國公全族。
那麽,在她離開後,「讓程英跟著送命」的願望,便會全部淪為泡影。
可是,如同每一次,平昌渴望能有一隻手拉住她時一樣,這最後的求救,依然無人迴應。
甚至,她耳邊最後聽到的聲音,是銀環一邊走遠,一邊有些煩躁的抱怨:
「原本我還想著躲在娘子這裏,偏偏你非要這時候惹怒他。」
以及那聲不知道從哪裏傳來,分不清是幻是真的,是過去,還是現在的,
「呸,實在沒用,疼死你,也是活該。」
在平昌想要活下去時候,曾經翹首以盼的死亡,終於決絕的不再給她留下任何反悔的餘地。
人生不如意事,果真十有八九。
可這一生,她等了又等,直到魂飛魄散,也未曾見過那剩餘的,
「一」和「二」。
景隆二十一年,六月十八日。
距離上次因「蘇盛瓊墜亡案」提審程英已又過了十天,大理寺、刑部和禦史台三司會審的日子,終於到來。
此時,堂上所坐的已皆是朝廷重臣,而那些隱在看不見的地方,正在想方設法盯住此案進展的人,恐怕還會更多。
而會審的起因,乃是晉王李暕將發生在二月的「平昌公主之死」,歸因於她被夫君程英毆打至小產,最終慘死於血泊之中。
這與當初事發時程五郎的說辭顯然矛盾。
據他所供述,那日,他得到消息,前去廣慈寺捉姦。而後,於禪房中一劍刺穿姦夫弘智。
誰知平昌公主當即崩潰大哭,竟拔下發簪,兇狠的撲過來,朝著他的脖頸處猛刺,顯然是要取他性命。
毒婦如此,激憤之下,程五郎才最終將手中的劍推進了公主的心髒。
事情已經過去四個月有餘,又因案發之時,未曾有人將之定為謀殺案。
在聖人點頭之下,為了保全曹國公一家的麵子,大理寺隻是照例簡單問詢,便將屍首放還,以便速速下葬,讓流言蜚語盡快平息。
時至今日,雖然出現了兩套不同的說辭,可要想再去尋找證據,證明誰是誰非,恐怕為時已晚。
好在,此案的關鍵並不在於死者的死因和經過,隻要能找到確實的證據,證明平昌公主死前是否已懷有身孕,對於三司來說,便已足夠。
偏巧,一份來自於眾人皆認可的「絕不會在案件上說謊」的裴繼衍的驗屍筆記,被人完整的留存了下來,並將它交到了晉王手中。
可不湊巧的是,裴少卿半月前遠赴燕州辦案,即便書信催促,他再快馬加鞭趕迴,也需要些時日。
案件審理之日,隻得一推再推。
待裴繼衍親口確認,這是為了「證據確鑿」。
可實際上,誰都清楚,裴少卿的「親筆」,恐怕算得上是天下第一的好認。
首先,字跡自是不用說。
大理寺中本就有專門辨別此事的司直一人,為防假冒,對署中一眾長官的筆跡,研究的皆十分透徹,更有庫中堆積如山的許多新舊文書可以拿來做對比,出錯的概率微乎其微。
其次,裴少卿所書驗屍筆記,從來隻用一種固定格式。
雖後來此方法因清晰明了,推及全署,可每人都有自己遣詞造句的方式,各成風格,其中,尤以裴少卿的特色最為鮮明,也最難模仿。
最後,便是他在寫驗屍筆記時,唯一會用的一種極其難得的墨錠。
此事,甚至因為多年前風靡一時的數冊「裴郎君探案集」,即便是長安城的許多根本從未親眼見過的普通百姓,都能知道個大概。
第一,以水擦拭筆跡,文字不會被暈染開。
第二,墨跡看似濃黑,但拿在日光下緩慢變換角度時,會在某個突然而來的瞬間,顯露出耀眼的赤紅。
第三,筆墨含有獨一無二的異香。
那是一種難以形容是什麽,且對於所有第一次聞到人來說,都十分新奇的味道,以至於完全無法用好或者不好聞來描述它。
且這種異香,即便過了多年,隻要湊到很近的位置,依然可以隱約嗅到。
所以,想要偽造出一張裴繼衍的驗屍筆記,必須得湊齊以上所有條件。無論怎麽想,恐怕也都是難於上青天之事。
旁的不說,單「墨錠」這一條,都已足夠卡住膽大的仿冒者。
畢竟,那是裴繼衍的私墨,製法秘而不宣,原料更是不明,最起碼,時至今日還未曾有過任何別的人使用過。
更何況,他從來將此物管的極嚴,用處也十分單一,目的恐怕亦是以此作為自己「驗屍筆記」所獨有的防偽造記號。
在等待裴少卿歸來的日子裏,盧望和其他幾位主審皆已看過那份證據。<hr>
又是「忍」。
從有記憶至今,有無數人告訴她要「忍一忍」。
到頭來,平昌迴憶這一生,好像除了日複一日的忍耐,再也想不起旁的事情。
可是眼下,她真的不可以「忍」。
因為,她腹中有了一個「皇族」。
所以,最起碼「現在」,她一定得活下去。
去必須配合程家上下,將程英殺死她腹中胎兒的事兒遮掩住。
然後,她才能再次重新開始她所謀劃的一切。
否則,自身利益被牽連,那個她央求的,寄之以全部希望的人,勢必要保住曹國公全族。
那麽,在她離開後,「讓程英跟著送命」的願望,便會全部淪為泡影。
可是,如同每一次,平昌渴望能有一隻手拉住她時一樣,這最後的求救,依然無人迴應。
甚至,她耳邊最後聽到的聲音,是銀環一邊走遠,一邊有些煩躁的抱怨:
「原本我還想著躲在娘子這裏,偏偏你非要這時候惹怒他。」
以及那聲不知道從哪裏傳來,分不清是幻是真的,是過去,還是現在的,
「呸,實在沒用,疼死你,也是活該。」
在平昌想要活下去時候,曾經翹首以盼的死亡,終於決絕的不再給她留下任何反悔的餘地。
人生不如意事,果真十有八九。
可這一生,她等了又等,直到魂飛魄散,也未曾見過那剩餘的,
「一」和「二」。
景隆二十一年,六月十八日。
距離上次因「蘇盛瓊墜亡案」提審程英已又過了十天,大理寺、刑部和禦史台三司會審的日子,終於到來。
此時,堂上所坐的已皆是朝廷重臣,而那些隱在看不見的地方,正在想方設法盯住此案進展的人,恐怕還會更多。
而會審的起因,乃是晉王李暕將發生在二月的「平昌公主之死」,歸因於她被夫君程英毆打至小產,最終慘死於血泊之中。
這與當初事發時程五郎的說辭顯然矛盾。
據他所供述,那日,他得到消息,前去廣慈寺捉姦。而後,於禪房中一劍刺穿姦夫弘智。
誰知平昌公主當即崩潰大哭,竟拔下發簪,兇狠的撲過來,朝著他的脖頸處猛刺,顯然是要取他性命。
毒婦如此,激憤之下,程五郎才最終將手中的劍推進了公主的心髒。
事情已經過去四個月有餘,又因案發之時,未曾有人將之定為謀殺案。
在聖人點頭之下,為了保全曹國公一家的麵子,大理寺隻是照例簡單問詢,便將屍首放還,以便速速下葬,讓流言蜚語盡快平息。
時至今日,雖然出現了兩套不同的說辭,可要想再去尋找證據,證明誰是誰非,恐怕為時已晚。
好在,此案的關鍵並不在於死者的死因和經過,隻要能找到確實的證據,證明平昌公主死前是否已懷有身孕,對於三司來說,便已足夠。
偏巧,一份來自於眾人皆認可的「絕不會在案件上說謊」的裴繼衍的驗屍筆記,被人完整的留存了下來,並將它交到了晉王手中。
可不湊巧的是,裴少卿半月前遠赴燕州辦案,即便書信催促,他再快馬加鞭趕迴,也需要些時日。
案件審理之日,隻得一推再推。
待裴繼衍親口確認,這是為了「證據確鑿」。
可實際上,誰都清楚,裴少卿的「親筆」,恐怕算得上是天下第一的好認。
首先,字跡自是不用說。
大理寺中本就有專門辨別此事的司直一人,為防假冒,對署中一眾長官的筆跡,研究的皆十分透徹,更有庫中堆積如山的許多新舊文書可以拿來做對比,出錯的概率微乎其微。
其次,裴少卿所書驗屍筆記,從來隻用一種固定格式。
雖後來此方法因清晰明了,推及全署,可每人都有自己遣詞造句的方式,各成風格,其中,尤以裴少卿的特色最為鮮明,也最難模仿。
最後,便是他在寫驗屍筆記時,唯一會用的一種極其難得的墨錠。
此事,甚至因為多年前風靡一時的數冊「裴郎君探案集」,即便是長安城的許多根本從未親眼見過的普通百姓,都能知道個大概。
第一,以水擦拭筆跡,文字不會被暈染開。
第二,墨跡看似濃黑,但拿在日光下緩慢變換角度時,會在某個突然而來的瞬間,顯露出耀眼的赤紅。
第三,筆墨含有獨一無二的異香。
那是一種難以形容是什麽,且對於所有第一次聞到人來說,都十分新奇的味道,以至於完全無法用好或者不好聞來描述它。
且這種異香,即便過了多年,隻要湊到很近的位置,依然可以隱約嗅到。
所以,想要偽造出一張裴繼衍的驗屍筆記,必須得湊齊以上所有條件。無論怎麽想,恐怕也都是難於上青天之事。
旁的不說,單「墨錠」這一條,都已足夠卡住膽大的仿冒者。
畢竟,那是裴繼衍的私墨,製法秘而不宣,原料更是不明,最起碼,時至今日還未曾有過任何別的人使用過。
更何況,他從來將此物管的極嚴,用處也十分單一,目的恐怕亦是以此作為自己「驗屍筆記」所獨有的防偽造記號。
在等待裴少卿歸來的日子裏,盧望和其他幾位主審皆已看過那份證據。<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