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勁!這事兒透著古怪!”李胤聽墨影稟報完來自京城的密報,又親自要來那張紙條看,隻見上邊是用炭筆寫就的小字:
“太子入宮密奏、禦史朝堂發難,左右兩軍易主,裕祁兩王歸府、蘇氏罪發,睿王越獄、學子宮門請願,皇帝重病昏迷、丞相率三部尚書及群臣入宮。局勢大變,似有不妥。”
“這事兒……怎麽總感覺不對呢?”李胤低聲沉吟:“按計劃,老二老四應該在蘇家垮了之後迴府才對,而且……李莙越獄,皇帝這個時候突發重病?難不成是李莙刺殺了皇帝?不會啊,有魔玄女盯著他,李莙不可能有機會刺殺皇帝,還有,左右兩軍怎麽會在這個時候突然易主?禦史發難?柳飛卿和楊鼎臣獲罪了?同時獲罪?這也太扯了吧?”。
“王爺……要不……傳書問個清楚?”墨影問道。
“容我想想,白狐做事向來細致,後邊應該會有詳細情報送來!傳令,就近靠岸停船,本王總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得等到消息,先知道詳情才行!”李胤邊說,邊動手穿好鞋子,站起身來就往外走。
“這還在河上,你要去哪?”綾羅問道。
“哦,靠岸停船,你……盯著些!我先去趟後船,墨影,你隨我過來。”李胤低聲囑咐一句,順勢抬手指了指頭頂。
“嗯!”綾羅自然明白,他讓盯著的是徐夢雪和澹台靜。上邊一層頭頂上的倉房,正是趙鳳璃、趙嬛嬛,澹台靜、徐夢雪四個人住著。”她跟墨影陳圓圓住趙鳳璃對麵,南宮白衣,西門寒霜住趙鳳璃隔壁。花家姐妹、元如嫿和憐兒住南宮白衣對麵。
盞茶功夫後,李胤已經坐在後船底層客艙內,沈家四女,蕭美娘,顧傾城、黃衫、青衣,司徒凝脂,上官飛燕,後船所有女子和,
這間客艙,原本住著沈家四女,沈弼派沈碧君到李胤身邊,本就是沈漫雲授意,讓沈玉瑤密信告訴沈弼的,李胤身邊突然出現個沈夫人,總得有個姓沈的女人做擋箭牌不是?胤郎南下揚州,局勢多變不好掌控,沈碧君武功高,正好可以隨行保護。所以,之前沈家原本計劃,給李葶做側妃的沈碧君,便到了陽城,被沈漫雲留在了身邊。反正李葶自己說過,他身邊不能再有沈家的人,那就由他自己招攬,或者跟他親爹青州王要人吧。
“確實有些不太對勁,李昶沒那麽蠢,他不會同時換掉左右兩軍主將,甚至他不可能輕易動楊鼎臣和柳飛卿。之前……我想過讓沈家掌控左右兩軍,蘇家和丞相也想過辦法,可誰也沒能撼動左右兩軍主將分毫。大家都知道,殿前司,禁軍左、前兩營、四大營中左右兩軍,可都是皇帝最心腹的嫡係,他又怎麽可能突然昏了頭腦,自斷臂指?”沈漫雲道。
李胤略做沉思,抬頭對墨影道:“影兒,傳書狐兒,盡快讓王府所有人撤離京城,去往渤海郡風老那裏匯合。讓鄧大中邱佛陀,不必再有所顧忌,直接打出本王的旗號!要他們守好山寨,做出一副隨時出兵的姿態。”
“隨時出兵?王爺這是要準備打誰?”女司馬裴雲笙故意問了一句,其實她是旨在提醒,濟州地麵突然冒出寧王府軍旗,怕是會被有心人所刻意渲染,詆毀。
“哼,誰動老子的家人,老子就打誰!”李胤霸氣的道。
“那萬一要是朝廷……”。沈玉婉驚疑的問了一句
“那我就進京掀桌子!真當老子不敢麽?”李胤直接站起身,快步走向甲班。眾女趕緊跟著出來。
“王爺,您冷靜些!不能任性而為,一旦動了刀兵,這天下百姓可就要跟著遭殃。”
“哼!本王說過,不會因為一己私利,而置天下百姓於水火,但!若是有人非要以此為口實,欺辱我的家人,哼!連自己家人都護不住,還何談護國護萬民?”李胤那一聲冷哼,所有人都明白,其意不言而喻,若真有人敢欺負他的家人,這家夥鐵定敢直接跟朝廷掀桌子,隻是,不知道他這底氣究竟從何而來,就靠那五萬剛招降的山賊麽?要知道,他如今可還沒有掌控鎮北軍,而且,就算他掌控了鎮北軍軍權,鎮北軍也很大概率,不會跟著他造反。
“你這人,如今事態不明,不過是我等自己猜度,怎麽倒先沉不住氣了?”沈漫雲趕緊勸了一句。
胤郎為著紫釵六人,不惜於親王交惡,公然頂撞二皇子;為著李令月,跟皇帝當殿拍桌子;當眾虐殺魏國元子建;即便不惜帶傷上陣,血染征袍,與魏國武比,也有著為趙鳳璃平反的因素;為著柳輕眉,硬是借皇帝之手,把柳洺輝弄的發配流放; 前次更是為著李令月,差點兒把三皇子李莙,直接就弄死當場。寧王之逆鱗,便是其身邊人,這事兒如今幾乎人盡皆知,朝堂上那些人,應該不會真會觸碰他的逆鱗吧?
“眼下這情形……不會是蘇家,就算蘇家真要鋌而走險,也沒那麽快能做出這等反應,應該是……丞相!”從那日受傷瀕死,緩過來之後,就一直很沉默的元玥,突然說了一句。
“高家?”沈玉瑤疑惑的道。
“八九不離十!如今沈家已落敗,就算沈弼帶著沈家複起,這麽短時間內,絕不可能有這麽大能量讓左右兩軍易主。蘇家本就焦頭爛額,就算之前早有準備,蘇景逸也沒辦法在動了左右兩軍之後,還有能力應對殘局。唯一有可能的就是丞相高廉,中州將軍路瑜明是他的人,而且,後將軍霍慶中也私下與他有所來往,雖然他們私下來往極為隱秘,但大長公主府麾下,早就有所察覺。而且丞相掌領六部,吏、兵、工三部尚書,一直就是他的黨羽。殿前侍禦史羅寧真,也是他的爪牙。”元玥冷靜的道。
李胤略一沉思,看著元玥道:“要這麽說……就一切都說的通了。羅寧真找個理由參左右兩軍一本,由丞相和百官聯合,強烈要求徹查,哪怕皇帝隻是做做樣子,也不得不暫時解除柳飛卿和楊鼎臣的軍權。這麽說來,如今執掌左右的人,應該也是二皇子,或者應該說是高家的人。如果是這樣……”。李胤心裏猛然一沉:“高廉是想逼皇帝退位,扶李苕繼位!太子……怕是有危險了。”
“何止是太子?李昶也難逃活命!有李昶在,李苕就無法順利繼位!再說,宮中有皇後高容那個賤婦,再加上高樂。如今沒了本……如今沒了我的抗衡,她們要掌控宮中,並非難事。”沈漫雲點頭道。
“皇帝突然病重昏迷之下,皇後再控製宮城,到時隻要發一道矯詔,廢太子儲君之位,扶二皇子聽政,然後皇帝駕崩,李苕便能名正言順的登基繼位。有左、右、後三軍在手……他高家就已然占據了一半勝算。可禁軍……禁軍四營中也有他的人?會是陳梓恆還是郭泗遠呢?”
“王爺,京城又來急報!”墨影剛接過一名“下人”送來的紙條,連忙走向李胤道。
“拿來我看!”李胤忙伸手接了那紙條,一看那炭筆寫的字,便能料定是白狐發來的飛鴿傳書無疑。
“京郊群匪集結,太子當街遇刺,下落不明,丞相兵變,三軍齊集,東昌變節相府,蘇氏滿門下獄,裕王入宮聽證,城中已亂,群賢禁足,秋芳已追船而去。”李胤直接把紙條上的字讀了出來。
“果然是高家謀逆了!”沈漫雲猛然站起來道:“沒想到,高廉竟然暗中布置的這樣完備!”。
元玥沉聲道:“應該說,他早就有所準備,隻是昔日有沈家和蘇家製衡,他不敢貿然行事!如今沈蘇兩家已垮,鎮國公、武英公告病,朝廷上已經無人能製約他了,對於高廉而言,此時起誓事,正是良機。”
“這麽說……大局已定,李苕登基已是板上釘釘?高丞相……還真是會選時候!”李胤猛然拍了一下船上欄杆。
“不得不說,昔日沈家和蘇家還有皇帝,都小瞧了高廉此人,隱忍多年,暗中謀劃,不動則已,動則麵麵俱到!如此心機,實在是讓人驚駭。”沈漫雲不由讚了一聲,繼續道:“不過,他這般所為,李仲謀和李季言兄弟二人,應該不會坐視不理,一旦李苕登基,李仲謀必攜青州軍西進京城,李季言也不會如以前一般置若罔聞,更何況……任城王如今在寧州,太子下落不明,李苕得位不正,掌管宗正寺的任城王,也不可能不聞不問。”
元玥又繼續分析道:“皇族諸親王麽?如今怕是指望不上太多,畢竟那個渤海郡王李延川,本就與高家一路,是支持二皇子的,雖然他徒有虛名,渤海郡並無實力,但,他總算是占據皇族一個位置。東昌王李叔通封地在東昌,但東昌也是郭泗遠的食邑所在,李叔通也是個有名無實的。揚州動蕩,淮南王李亞群生死不明,可忽略不計,剩下隻有任城王李孟嚐,琅琊王李文嘯、蘭陵王李子封、南陽王李醇陽四路,興不起什麽大風浪。眼下之際,對於高廉而言,也隻有豫州和青州兩路能對他構成威脅。可……李季言已動身進京不在豫州,說不定……人已經被困在中州,進退兩難。眼下隻剩隻有青州李曜一路,和孟津的耿烈小侯爺。”
“嗬嗬……既然中州將軍能是高家的人,誰敢保證齊王韓超群就一定隻忠於皇帝?耿烈雖在孟津,但他不敢盡調孟津守軍迴京勤王,更何況,還有後將軍霍慶中和左右兩軍的轄製?高家……這次怕是穩贏之局。李苕登基,本王將會麻煩重重。而且,青州和諸皇族若當真要吊民伐罪,起兵圍攻京城,勢必會起兵戈,可憐天下百姓……怕是又要免不了,遭受這場兵戈浩劫了。”
李胤長歎一聲,千算萬算,他就沒算到高廉會突然動手而且還準備的這般充分,也怪隆德皇太蠢,放眼整個大唐,竟然沒幾個完全死忠於他的諸侯。
“不,高廉沒那麽容易得逞,他們忽略了兩個人的存在!而這兩個人,就能決定著此次高家事變的成敗。”元玥突然又道。
“太子入宮密奏、禦史朝堂發難,左右兩軍易主,裕祁兩王歸府、蘇氏罪發,睿王越獄、學子宮門請願,皇帝重病昏迷、丞相率三部尚書及群臣入宮。局勢大變,似有不妥。”
“這事兒……怎麽總感覺不對呢?”李胤低聲沉吟:“按計劃,老二老四應該在蘇家垮了之後迴府才對,而且……李莙越獄,皇帝這個時候突發重病?難不成是李莙刺殺了皇帝?不會啊,有魔玄女盯著他,李莙不可能有機會刺殺皇帝,還有,左右兩軍怎麽會在這個時候突然易主?禦史發難?柳飛卿和楊鼎臣獲罪了?同時獲罪?這也太扯了吧?”。
“王爺……要不……傳書問個清楚?”墨影問道。
“容我想想,白狐做事向來細致,後邊應該會有詳細情報送來!傳令,就近靠岸停船,本王總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得等到消息,先知道詳情才行!”李胤邊說,邊動手穿好鞋子,站起身來就往外走。
“這還在河上,你要去哪?”綾羅問道。
“哦,靠岸停船,你……盯著些!我先去趟後船,墨影,你隨我過來。”李胤低聲囑咐一句,順勢抬手指了指頭頂。
“嗯!”綾羅自然明白,他讓盯著的是徐夢雪和澹台靜。上邊一層頭頂上的倉房,正是趙鳳璃、趙嬛嬛,澹台靜、徐夢雪四個人住著。”她跟墨影陳圓圓住趙鳳璃對麵,南宮白衣,西門寒霜住趙鳳璃隔壁。花家姐妹、元如嫿和憐兒住南宮白衣對麵。
盞茶功夫後,李胤已經坐在後船底層客艙內,沈家四女,蕭美娘,顧傾城、黃衫、青衣,司徒凝脂,上官飛燕,後船所有女子和,
這間客艙,原本住著沈家四女,沈弼派沈碧君到李胤身邊,本就是沈漫雲授意,讓沈玉瑤密信告訴沈弼的,李胤身邊突然出現個沈夫人,總得有個姓沈的女人做擋箭牌不是?胤郎南下揚州,局勢多變不好掌控,沈碧君武功高,正好可以隨行保護。所以,之前沈家原本計劃,給李葶做側妃的沈碧君,便到了陽城,被沈漫雲留在了身邊。反正李葶自己說過,他身邊不能再有沈家的人,那就由他自己招攬,或者跟他親爹青州王要人吧。
“確實有些不太對勁,李昶沒那麽蠢,他不會同時換掉左右兩軍主將,甚至他不可能輕易動楊鼎臣和柳飛卿。之前……我想過讓沈家掌控左右兩軍,蘇家和丞相也想過辦法,可誰也沒能撼動左右兩軍主將分毫。大家都知道,殿前司,禁軍左、前兩營、四大營中左右兩軍,可都是皇帝最心腹的嫡係,他又怎麽可能突然昏了頭腦,自斷臂指?”沈漫雲道。
李胤略做沉思,抬頭對墨影道:“影兒,傳書狐兒,盡快讓王府所有人撤離京城,去往渤海郡風老那裏匯合。讓鄧大中邱佛陀,不必再有所顧忌,直接打出本王的旗號!要他們守好山寨,做出一副隨時出兵的姿態。”
“隨時出兵?王爺這是要準備打誰?”女司馬裴雲笙故意問了一句,其實她是旨在提醒,濟州地麵突然冒出寧王府軍旗,怕是會被有心人所刻意渲染,詆毀。
“哼,誰動老子的家人,老子就打誰!”李胤霸氣的道。
“那萬一要是朝廷……”。沈玉婉驚疑的問了一句
“那我就進京掀桌子!真當老子不敢麽?”李胤直接站起身,快步走向甲班。眾女趕緊跟著出來。
“王爺,您冷靜些!不能任性而為,一旦動了刀兵,這天下百姓可就要跟著遭殃。”
“哼!本王說過,不會因為一己私利,而置天下百姓於水火,但!若是有人非要以此為口實,欺辱我的家人,哼!連自己家人都護不住,還何談護國護萬民?”李胤那一聲冷哼,所有人都明白,其意不言而喻,若真有人敢欺負他的家人,這家夥鐵定敢直接跟朝廷掀桌子,隻是,不知道他這底氣究竟從何而來,就靠那五萬剛招降的山賊麽?要知道,他如今可還沒有掌控鎮北軍,而且,就算他掌控了鎮北軍軍權,鎮北軍也很大概率,不會跟著他造反。
“你這人,如今事態不明,不過是我等自己猜度,怎麽倒先沉不住氣了?”沈漫雲趕緊勸了一句。
胤郎為著紫釵六人,不惜於親王交惡,公然頂撞二皇子;為著李令月,跟皇帝當殿拍桌子;當眾虐殺魏國元子建;即便不惜帶傷上陣,血染征袍,與魏國武比,也有著為趙鳳璃平反的因素;為著柳輕眉,硬是借皇帝之手,把柳洺輝弄的發配流放; 前次更是為著李令月,差點兒把三皇子李莙,直接就弄死當場。寧王之逆鱗,便是其身邊人,這事兒如今幾乎人盡皆知,朝堂上那些人,應該不會真會觸碰他的逆鱗吧?
“眼下這情形……不會是蘇家,就算蘇家真要鋌而走險,也沒那麽快能做出這等反應,應該是……丞相!”從那日受傷瀕死,緩過來之後,就一直很沉默的元玥,突然說了一句。
“高家?”沈玉瑤疑惑的道。
“八九不離十!如今沈家已落敗,就算沈弼帶著沈家複起,這麽短時間內,絕不可能有這麽大能量讓左右兩軍易主。蘇家本就焦頭爛額,就算之前早有準備,蘇景逸也沒辦法在動了左右兩軍之後,還有能力應對殘局。唯一有可能的就是丞相高廉,中州將軍路瑜明是他的人,而且,後將軍霍慶中也私下與他有所來往,雖然他們私下來往極為隱秘,但大長公主府麾下,早就有所察覺。而且丞相掌領六部,吏、兵、工三部尚書,一直就是他的黨羽。殿前侍禦史羅寧真,也是他的爪牙。”元玥冷靜的道。
李胤略一沉思,看著元玥道:“要這麽說……就一切都說的通了。羅寧真找個理由參左右兩軍一本,由丞相和百官聯合,強烈要求徹查,哪怕皇帝隻是做做樣子,也不得不暫時解除柳飛卿和楊鼎臣的軍權。這麽說來,如今執掌左右的人,應該也是二皇子,或者應該說是高家的人。如果是這樣……”。李胤心裏猛然一沉:“高廉是想逼皇帝退位,扶李苕繼位!太子……怕是有危險了。”
“何止是太子?李昶也難逃活命!有李昶在,李苕就無法順利繼位!再說,宮中有皇後高容那個賤婦,再加上高樂。如今沒了本……如今沒了我的抗衡,她們要掌控宮中,並非難事。”沈漫雲點頭道。
“皇帝突然病重昏迷之下,皇後再控製宮城,到時隻要發一道矯詔,廢太子儲君之位,扶二皇子聽政,然後皇帝駕崩,李苕便能名正言順的登基繼位。有左、右、後三軍在手……他高家就已然占據了一半勝算。可禁軍……禁軍四營中也有他的人?會是陳梓恆還是郭泗遠呢?”
“王爺,京城又來急報!”墨影剛接過一名“下人”送來的紙條,連忙走向李胤道。
“拿來我看!”李胤忙伸手接了那紙條,一看那炭筆寫的字,便能料定是白狐發來的飛鴿傳書無疑。
“京郊群匪集結,太子當街遇刺,下落不明,丞相兵變,三軍齊集,東昌變節相府,蘇氏滿門下獄,裕王入宮聽證,城中已亂,群賢禁足,秋芳已追船而去。”李胤直接把紙條上的字讀了出來。
“果然是高家謀逆了!”沈漫雲猛然站起來道:“沒想到,高廉竟然暗中布置的這樣完備!”。
元玥沉聲道:“應該說,他早就有所準備,隻是昔日有沈家和蘇家製衡,他不敢貿然行事!如今沈蘇兩家已垮,鎮國公、武英公告病,朝廷上已經無人能製約他了,對於高廉而言,此時起誓事,正是良機。”
“這麽說……大局已定,李苕登基已是板上釘釘?高丞相……還真是會選時候!”李胤猛然拍了一下船上欄杆。
“不得不說,昔日沈家和蘇家還有皇帝,都小瞧了高廉此人,隱忍多年,暗中謀劃,不動則已,動則麵麵俱到!如此心機,實在是讓人驚駭。”沈漫雲不由讚了一聲,繼續道:“不過,他這般所為,李仲謀和李季言兄弟二人,應該不會坐視不理,一旦李苕登基,李仲謀必攜青州軍西進京城,李季言也不會如以前一般置若罔聞,更何況……任城王如今在寧州,太子下落不明,李苕得位不正,掌管宗正寺的任城王,也不可能不聞不問。”
元玥又繼續分析道:“皇族諸親王麽?如今怕是指望不上太多,畢竟那個渤海郡王李延川,本就與高家一路,是支持二皇子的,雖然他徒有虛名,渤海郡並無實力,但,他總算是占據皇族一個位置。東昌王李叔通封地在東昌,但東昌也是郭泗遠的食邑所在,李叔通也是個有名無實的。揚州動蕩,淮南王李亞群生死不明,可忽略不計,剩下隻有任城王李孟嚐,琅琊王李文嘯、蘭陵王李子封、南陽王李醇陽四路,興不起什麽大風浪。眼下之際,對於高廉而言,也隻有豫州和青州兩路能對他構成威脅。可……李季言已動身進京不在豫州,說不定……人已經被困在中州,進退兩難。眼下隻剩隻有青州李曜一路,和孟津的耿烈小侯爺。”
“嗬嗬……既然中州將軍能是高家的人,誰敢保證齊王韓超群就一定隻忠於皇帝?耿烈雖在孟津,但他不敢盡調孟津守軍迴京勤王,更何況,還有後將軍霍慶中和左右兩軍的轄製?高家……這次怕是穩贏之局。李苕登基,本王將會麻煩重重。而且,青州和諸皇族若當真要吊民伐罪,起兵圍攻京城,勢必會起兵戈,可憐天下百姓……怕是又要免不了,遭受這場兵戈浩劫了。”
李胤長歎一聲,千算萬算,他就沒算到高廉會突然動手而且還準備的這般充分,也怪隆德皇太蠢,放眼整個大唐,竟然沒幾個完全死忠於他的諸侯。
“不,高廉沒那麽容易得逞,他們忽略了兩個人的存在!而這兩個人,就能決定著此次高家事變的成敗。”元玥突然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