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如果上山,進了“豐南號”基地,看到“豐南號”的規模,那就不得不做出最後的決定了。
所以不能讓官府上山,不讓官府上山,那就隻能沈雲峰和田虎下山。
商量來商量去,最後張大強出了個點子:我不去,但我說不敢去。
因為田虎和張大強堅決反對沈雲峰去縣衙。
田虎說我去你都不能去,“豐南號”不能一日無你。
沈雲峰肯定也不讓田虎去,要是讓田虎一個人去,沈雲彤那裏沒法交代。
張大強的主意最後大家都覺得可行,也算緩兵之計。
就是說我不是不去,是不敢到縣衙,無他,膽小而已。
作為最有發言權的蠻夷,黃興發想想看也適合山上瑤寨的性格,一兩個人是不敢去縣城的,別說縣衙了。
於是便去學堂尋了一個孩兒來,沈雲峰口述,讓他歪歪斜斜的寫下:謝謝知縣老爺,救人乃分內之事,山野小民,不敢見官老爺,還請原諒。
當前商量,也就算這樣,按理說,讓黃興發跑一趟縣衙那是最好。
但他們也不放心,黃興發畢竟也沒見過知縣這樣的官員,如何應對都不是嘴上說說就是的,要是黃興發出了點啥意外,反而不好。
沈雲峰,雖然很懊惱這樣的局麵出現,但人生不是一直這樣有驚喜,讓你才覺得意外,如果事事都算無遺策,那還是算啥人生。
因為沈雲峰和田虎救人的事,把赤腰瑤寨裹進去了,黃興發上次知道時候有些微微的不高興。
但後來都派人跟著“豐南號”去萬尾島幹戰了,這也就不算啥了,赤腰瑤寨和“豐南號”基本上也是捆綁在一起了。
黃興發雖然不識幾個字,但有些道理還是懂的,黃巧巧也私底下告訴過他,沈總也不是瞎鬧,他是知道山下形勢的,他們自己心中有底。
所以,黃興發與其為了苟且斷了“豐南號”帶來的好處,還不如跟著“豐南號”走一走,看看到底能怎麽樣。
黃興發看看寨子的形勢,大多的瑤人已經把自己當成了“豐南號”的一分子了,而且還因此在十家瑤寨的瑤人麵前感到自豪。
現在要將自家瑤人跟“豐南號”剝離估計也剝離不開了。
第二天,黃興發親自下山,將這封信給了黃有亮,特意帶了些好酒感謝黃有亮,也是安撫他一下。
自從上山看了赤腰瑤寨的寨門,黃有亮哪裏敢小覷黃興發,自然連連答應,這來迴送信的事情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再說,縣衙那邊也等著迴話。
黃有亮連忙騎馬去了縣城,到了縣城也是黃昏了,他在縣衙沒找到張武。
按照張武的交代,他問了張武家的地址,去了張武家。
他把信給了張武,當然信的意思也告訴了張武,張武接了信便帶著黃有亮去了縣衙,他怕李九章要召見黃有亮,所以就沒讓他走。
但是再三告誡黃有亮,見了知縣老爺別亂說話。
黃有亮點頭連忙說是,跟著張武後麵到了縣衙後門。
敲開縣衙的後門,張武去把所謂的那封信,其實也就是張折疊的草紙上寫了幾個字送去給李九章。
“張武,你怎麽看,這蠻夷還不願意來一趟。”李九章打開紙翻看了一下,問張武。
“迴稟大人,蠻夷多防備漢人,這都是多少年的習慣了,小的覺得不意外。”張武說。
“哦,原來如此,但又何至於此呢?我原本一片好意,既然不願意來就算了,隻是舍妹估計不答應。”
“要不這樣,我取二十兩紋銀給你,你差那個黃有亮送上去,算是報個恩情。也留個話兒,既然恩人不願意,我李九章也不強求,但凡哪天到了縣城,務必來縣衙一趟。”
李九章雖說是知縣,但這個恩情兩字在麵前,也由不得他說啥狠話,敢不來見我就橫推過去。
禮不下庶人,儒家的禮儀在麵子上,對讀過書的人那始終要有約束的。
“大人如此安排甚好,二十兩紋銀在山上蠻夷那裏也是一筆不小的錢財了,必然歡喜。”見李九章這樣處理,張武心裏暗暗叫好。
李九章低頭在櫃子裏翻出二十兩紋銀遞給張武,說:“去吧,送信的人若在,讓他帶迴去,此事就不要再提了。”
其實李九章心裏在想,什麽一筆不小的錢財,人家都能釀酒賣了,買了那麽多火銃,還在乎二十兩紋銀,要不是實在手緊,至少要拿出個一百兩才行。
張武出去之後,將二十兩紋銀交給了黃有亮,把李九章的話告訴了黃有亮,讓他帶話過去。
兩人離開縣衙,張武便問黃有亮可有去處,黃有亮說縣城有家店鋪與他有些業務,有時候進貨就在那裏投宿。
張武也就沒客氣了,他也沒那個條件招待黃有亮。
兩人走著,黃有亮從懷裏摳搜出來一兩銀子塞給了張武,張武客氣了一會,也就收下了。
黃有亮這才牽著馬與張武分手,他此時心情也挺好,這件事能這麽了結,省的他山上山下跑。
萬一哪邊不高興,他在中間反而吃虧。所以他有了好心情才舍得掏出這一兩紋銀給張武。
黃有亮將消息傳到山上,掂量著二十兩紋銀在手裏,沈雲峰不由得失笑,這場危機也算暫時過去了。
沈雲峰將二十兩紋銀交到柏雲的賬上,然後一頭又鑽到研發中心去參加蒸汽機製造項目組了。
田虎那邊也得到消息,解除了警報,繼續開始向萬尾島發送物資,一切又迴到了原來的軌跡。
在這次風波中,隱隱覺得赤腰瑤寨有些不對的張武和黃有亮因為各自的小心思自然絲毫不提。
蒸汽機的鑄件都已經成功,現在已經悉數運到基地進行安裝,由於體積巨大,安裝也是個大活,所以不僅僅研發中心的人全部上手,力工也增加了幾十。
原本“豐南號”基地的人還好,新上山的安南海賊對著鐵製作的龐然大物目瞪口呆,能用鐵造出如此龐大的造物,海賊們對“豐南號”平添了許多畏懼和崇拜。
就在“豐南號”鉚足勁“幹大活”的時候,英軍已經北上到了定海。
所以不能讓官府上山,不讓官府上山,那就隻能沈雲峰和田虎下山。
商量來商量去,最後張大強出了個點子:我不去,但我說不敢去。
因為田虎和張大強堅決反對沈雲峰去縣衙。
田虎說我去你都不能去,“豐南號”不能一日無你。
沈雲峰肯定也不讓田虎去,要是讓田虎一個人去,沈雲彤那裏沒法交代。
張大強的主意最後大家都覺得可行,也算緩兵之計。
就是說我不是不去,是不敢到縣衙,無他,膽小而已。
作為最有發言權的蠻夷,黃興發想想看也適合山上瑤寨的性格,一兩個人是不敢去縣城的,別說縣衙了。
於是便去學堂尋了一個孩兒來,沈雲峰口述,讓他歪歪斜斜的寫下:謝謝知縣老爺,救人乃分內之事,山野小民,不敢見官老爺,還請原諒。
當前商量,也就算這樣,按理說,讓黃興發跑一趟縣衙那是最好。
但他們也不放心,黃興發畢竟也沒見過知縣這樣的官員,如何應對都不是嘴上說說就是的,要是黃興發出了點啥意外,反而不好。
沈雲峰,雖然很懊惱這樣的局麵出現,但人生不是一直這樣有驚喜,讓你才覺得意外,如果事事都算無遺策,那還是算啥人生。
因為沈雲峰和田虎救人的事,把赤腰瑤寨裹進去了,黃興發上次知道時候有些微微的不高興。
但後來都派人跟著“豐南號”去萬尾島幹戰了,這也就不算啥了,赤腰瑤寨和“豐南號”基本上也是捆綁在一起了。
黃興發雖然不識幾個字,但有些道理還是懂的,黃巧巧也私底下告訴過他,沈總也不是瞎鬧,他是知道山下形勢的,他們自己心中有底。
所以,黃興發與其為了苟且斷了“豐南號”帶來的好處,還不如跟著“豐南號”走一走,看看到底能怎麽樣。
黃興發看看寨子的形勢,大多的瑤人已經把自己當成了“豐南號”的一分子了,而且還因此在十家瑤寨的瑤人麵前感到自豪。
現在要將自家瑤人跟“豐南號”剝離估計也剝離不開了。
第二天,黃興發親自下山,將這封信給了黃有亮,特意帶了些好酒感謝黃有亮,也是安撫他一下。
自從上山看了赤腰瑤寨的寨門,黃有亮哪裏敢小覷黃興發,自然連連答應,這來迴送信的事情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再說,縣衙那邊也等著迴話。
黃有亮連忙騎馬去了縣城,到了縣城也是黃昏了,他在縣衙沒找到張武。
按照張武的交代,他問了張武家的地址,去了張武家。
他把信給了張武,當然信的意思也告訴了張武,張武接了信便帶著黃有亮去了縣衙,他怕李九章要召見黃有亮,所以就沒讓他走。
但是再三告誡黃有亮,見了知縣老爺別亂說話。
黃有亮點頭連忙說是,跟著張武後麵到了縣衙後門。
敲開縣衙的後門,張武去把所謂的那封信,其實也就是張折疊的草紙上寫了幾個字送去給李九章。
“張武,你怎麽看,這蠻夷還不願意來一趟。”李九章打開紙翻看了一下,問張武。
“迴稟大人,蠻夷多防備漢人,這都是多少年的習慣了,小的覺得不意外。”張武說。
“哦,原來如此,但又何至於此呢?我原本一片好意,既然不願意來就算了,隻是舍妹估計不答應。”
“要不這樣,我取二十兩紋銀給你,你差那個黃有亮送上去,算是報個恩情。也留個話兒,既然恩人不願意,我李九章也不強求,但凡哪天到了縣城,務必來縣衙一趟。”
李九章雖說是知縣,但這個恩情兩字在麵前,也由不得他說啥狠話,敢不來見我就橫推過去。
禮不下庶人,儒家的禮儀在麵子上,對讀過書的人那始終要有約束的。
“大人如此安排甚好,二十兩紋銀在山上蠻夷那裏也是一筆不小的錢財了,必然歡喜。”見李九章這樣處理,張武心裏暗暗叫好。
李九章低頭在櫃子裏翻出二十兩紋銀遞給張武,說:“去吧,送信的人若在,讓他帶迴去,此事就不要再提了。”
其實李九章心裏在想,什麽一筆不小的錢財,人家都能釀酒賣了,買了那麽多火銃,還在乎二十兩紋銀,要不是實在手緊,至少要拿出個一百兩才行。
張武出去之後,將二十兩紋銀交給了黃有亮,把李九章的話告訴了黃有亮,讓他帶話過去。
兩人離開縣衙,張武便問黃有亮可有去處,黃有亮說縣城有家店鋪與他有些業務,有時候進貨就在那裏投宿。
張武也就沒客氣了,他也沒那個條件招待黃有亮。
兩人走著,黃有亮從懷裏摳搜出來一兩銀子塞給了張武,張武客氣了一會,也就收下了。
黃有亮這才牽著馬與張武分手,他此時心情也挺好,這件事能這麽了結,省的他山上山下跑。
萬一哪邊不高興,他在中間反而吃虧。所以他有了好心情才舍得掏出這一兩紋銀給張武。
黃有亮將消息傳到山上,掂量著二十兩紋銀在手裏,沈雲峰不由得失笑,這場危機也算暫時過去了。
沈雲峰將二十兩紋銀交到柏雲的賬上,然後一頭又鑽到研發中心去參加蒸汽機製造項目組了。
田虎那邊也得到消息,解除了警報,繼續開始向萬尾島發送物資,一切又迴到了原來的軌跡。
在這次風波中,隱隱覺得赤腰瑤寨有些不對的張武和黃有亮因為各自的小心思自然絲毫不提。
蒸汽機的鑄件都已經成功,現在已經悉數運到基地進行安裝,由於體積巨大,安裝也是個大活,所以不僅僅研發中心的人全部上手,力工也增加了幾十。
原本“豐南號”基地的人還好,新上山的安南海賊對著鐵製作的龐然大物目瞪口呆,能用鐵造出如此龐大的造物,海賊們對“豐南號”平添了許多畏懼和崇拜。
就在“豐南號”鉚足勁“幹大活”的時候,英軍已經北上到了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