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大勢無關穿越而來的小人物,小人物暫時也不想關心世界的大勢,沈雲峰一心就鋪在大炮的鑄造上。


    第一次,用無縫鋼管做內芯的大炮終於算是澆鑄成功,無縫鋼管作為炮的內膛,外部是鋼鐵鑄造的炮衣將無縫鋼管牢牢包住。


    底部是整個連體的鑄造,進行了加厚,因為底部沒有無縫鋼管。


    為了防止炮聲驚動山下,趕製了用鐵板焊製的實驗隔音罩子,以控製聲音。


    然後出動挖掘機,將柏家村後與餓狼坪之間已經被燒製石灰挖的差不多的土坎,用破碎錘徹底進行一次操作,然後利用人工進行修整,成為可以走動上下的緩坡。


    做好這些準備工作後,數人將大炮抬起放置到板車上,推送到餓狼坪後方的試驗靶場,放置在隔音罩之下,而且鋼板焊製的隔音罩在進行強力固定後,也成為防止爆膛傷人的屏障。


    有過綠營炮手經曆的朱十八被選入了項目組,當他得知是弄大炮的時候,他幾乎驚呆了,他加入“豐南號”之後,隱隱約約感覺“豐南號”玩的大,就看安保部的那些裝備就能感覺到,但是他沒想到會玩的這麽大,居然要造炮。


    不過,對他這樣的逃兵,又當過土匪,造反不是問題,沒有能力造反才是問題。


    沒有能力去造反,那叫送死,不如龜縮在山裏當土匪,苟活一天是一天。


    要是能造出炮來,朱十八也不知道是不是叫有能力造反。但眼下的日子過的愜意,也不是立即扯旗造反,朱十八感覺自己也沒必要想那麽多。


    沈雲峰似乎看出了朱十八眼裏的疑惑,很真誠的告訴他:“豐南號不想造反。”


    朱十八看的出沈雲峰說這話的真誠,但是tm的誰能告訴我,哪家商號要大炮自衛,還tm的自己研製大炮!


    想歸想,做歸做。朱十八站在大炮旁邊,手撫著炮身,頓時有一種往日當炮手的感覺湧上心頭,不禁感慨萬千,隻是他有些不相信,這炮身這麽小,這麽輕能遭得住嗎?


    柏有誌小心翼翼的在一邊稱量火藥,按照實驗事先的方案,火藥的加量由少到多一步步的加,實驗炮身的承受量。


    炮彈都是按照無縫鋼管內徑鑄造的大小,火藥量就決定了炮彈射擊的距離。


    所以,每一次的射擊之後,炮彈射出的距離,炮管冷卻的時間都要和火藥多少記錄下來,作為實驗的數據。


    朱十八用漏鬥將火藥從炮口倒入炮管,然後在引火孔將引線插好,用木頭製作的推杆插入炮口,慢慢的把火藥壓實,再把炮彈從炮口放置進去。


    將這些做好之後,朱十八從鋼板製作的隔音罩裏麵走出來,向附近的沈雲峰、沈鬆、田虎以及柏有誌等人點頭示意:已經準備好。


    沈雲峰於是下令點火。身邊的人都和沈雲峰一樣,感到一陣陣的激動,為了這一炮,他們已經忙活了快兩年的準備工作,就看這一炮能不能打響了。


    朱十八點燃火折子,從隔音罩旁邊留下的點火孔伸進去,將引線點燃,然後迅速到了側後方用泥沙堆積的掩體後麵。


    引線的長度做了延長,為了有時間讓炮手躲到安全距離。


    幾十秒時間很短,但對參與實驗的人來說,其實是十分漫長,多少時間,多少力量投入的準備,成,則未來可期,不成,則又要重新設計,又不知道要上幾年。


    “嘭”一聲巨響,側麵觀察哨可以看見炮管口噴出火焰,炮彈虛影從炮口飛出去,隔音罩似乎都抖動了一下,遠處山崖上跟著就響起一聲,肉眼可見炮彈擊打在山崖上,岩石飛濺起來。


    參與實驗的人都歡唿的從掩體後麵衝出來,沈雲峰喃喃的說:“成功了,成功了,我們有炮了。”


    柏有誌則來不及歡唿,他拿起一張紙走向炮口,將紙張塞進膛壁,看看能不能被膛壁的溫度點燃,因為沒有好的測試溫度的方法,隻能用這種方式來測試。


    然後,戴著手套用鐵條伸進炮管,按壓膛壁,看看發射後膛壁的硬度如何。


    反複的試驗並記錄,觀察炮管溫度的下降趨勢。


    沈鬆則觀察後坐力情況,固定方式是否要改進。


    沈濤濤則觀察鑄管和內芯無縫鋼管有沒有因為發射時的震動造成分離產生縫隙,尾部鑄造處有沒有破裂等。


    朱十八則和人一起丈量炮彈的射擊距離、射擊精度以及對山崖的破壞程度。


    經過一番仔細的檢查,炮管絲毫無損,經受了第一射,但支架要有改進,後坐力還是挺大的,原先用兩塊鋼板打造夾住後用螺絲緊固還不行。


    沈鬆重新對支架進行了加固,今天先實驗著,後期要重新改造炮架結構。


    一切都檢測好,數據記錄好,開始第二次測試。第二次測試比第一次增加了三兩火藥,依然是朱十八負責點火。


    第二次點火,朱十八心情沉穩了許多,很鎮靜的點燃導火索,然後不緊不慢的進入了掩體。


    又是“嘭”的一聲巨響,炮彈從炮口以極快的速度發射出去,然後遠處的山崖又響起了撞擊聲和山石掉落的聲音。


    這兩次是以固定角度發射炮彈,因為發射藥的量不同,其中落點有一定的差距。


    這次是朱十八觀察記錄的重點,作為唯一曾經有過粗淺培訓和打過這種火藥炮的人,他有一定的經驗。


    其他人繼續開始檢驗和記錄數據,有條不紊。


    兩次發射,炮身沒有出現問題,大家的信心都十足,幹勁也十足。


    柏有誌撫摸著炮身,心想沈總這邊拿出的炮管真是個好東西,這麽輕就可以打出這麽重的炮彈,和祖上傳下來的2000斤、3000斤、5000斤、7000斤的分類大相徑庭,看來是鑄炮還是要好鋼,才能減輕炮身重量。


    作為一名技術宅,柏有誌此時也根本沒想沈雲峰是不是為了造反。


    技術宅從來不問造物的目的,隻沉醉於造物的成功,管他殺孽滔天,隻要我造物成功,就像後世的很多科學家成為科學狂人一樣,也衍生出科學倫理這一學說。


    兩次發射成功,沒有進行第三次了,因為還有一項數據需要等待反饋,那就是聲響。


    如果聲響能傳到防城縣城,那一個星期實驗下來,估計防城縣官府就來人了。


    所以,今天適可而止。靠南邊已經安排人在赤腰瑤寨最南邊靠近懸崖的地方聽響聲,西邊已經安排人到埡口聽響聲,山下已經和巡邏隊說好,讓他們注意聽響聲。


    這些數據都要等到晚上才能匯總過來,現在暫時不再實驗。


    這次實驗堅定了沈雲峰和沈鬆對現代無縫鋼管充當炮管的信心。沈雲峰已經在規劃,如果能夠承受的話,可以犧牲射程和殺傷力,直接用無縫鋼管充當炮管。


    這種小炮可以作為攻擊地方隊伍的武器,類似於迫擊炮,可以快速移動。


    當然,大炮研製的路還要走下去,畢竟按照朱十八所述,攻城大炮和炮台的防禦大炮威力和射程都相當厲害,至於具體表述他不大會用科學一點的語言去表述。


    綜合朱十八和柏有誌的表述,大概射程有兩公裏之遠,但準頭就很難說了。滑膛炮的準頭一直都靠運氣和個人信仰,就像朱十八說他打炮特別準,所以遭人嫉恨。


    晚上傳來的消息,赤腰瑤寨都能聽到炮聲,埡口也能聽到。


    山下,要是事先知道山上放炮,那注意聽,是能聽到的,要是不注意,那有可能一恍惚就沒聽見。


    那按照巡邏隊的位置,平地瑤的直線距離還要稍微近一些,那麽那邊也是可以聽到聲響的。


    沈雲峰於是決定再加一層隔音罩,建設好後再實驗,因為後期逐步加大火藥用量,聲響可能會更大一些。


    另外,這段時間大家都一心撲在大炮的鑄造上,也該讓大家休息一下了。


    不管後麵技術進步如何,至少這樣的大炮來個十門,守住“豐南號”基地大門那是妥妥的了。


    此時至少占了一個便利條件,柏有誌他們口中說的5000斤大炮暫時官府是沒法弄上山來的。你人多了不起,我就守著這一塊,也能守幾年。


    沈雲峰倒也不是瞧不起大清帝國,但從“三年高考五年模擬”上溫故而知新的曆史知識中知道,打鴉片戰爭開始,這段時間大清朝就沒消停過。


    再過八九年,洪秀全就在廣西金田要幹大事業了。十幾年後又有第二次鴉片戰爭,大清朝將會忙的不亦樂乎。


    隻要沈雲峰不扯出反旗,估計都不會派出大隊人馬用人命來填這個山澗就為了抓一批山匪。


    當然,要是道光帝知道這群人來自於一百多年以後,手裏還有更先進的武器和技術,也許會傾舉國之力把十萬大山給挖平了也要找這八個人出來。


    所以,這現在是八個人的核心機密,即使是柏潔和黃巧巧,也是現在糊弄著,絕不可能讓人知道。


    此時,正值收獲的七月,先是水稻的豐收。這是赤腰瑤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以來的第二次收獲季,以家庭為單元的農業生產取得更大的豐收。


    產量比上一季節增產近三成,當然也包括了一些新開的水田產量,但總體增長了三成,這有效緩解了當前糧食稍微有些緊張的局麵。


    十家瑤寨的水田雖然沒有讓他們使用新的稻種,但在赤腰瑤寨派去的學堂畢業生和婦女技師的指導下,對水田進行了改良,對用肥用水也進行了指導,十家瑤寨的水田產量也增長了將近四成。


    由於產量基數小,這增長的四成並不足以讓十家瑤寨吃上幹飯。但是加上紅薯那驚人的產量就差不多可半幹飯拌著紅薯吃了。


    紅薯產量如何驚人,比去年翻了三番。


    往年因為種植技術和田地修整不到位,進入雨季,紅薯一半都能黴爛在田裏。


    今年不但黴爛的損失幾乎沒有,新品種,新管理技術增加的產量,讓十家瑤寨的人驚掉了下巴。


    此時,十家瑤寨的管理層都覺得當初向赤腰瑤寨靠攏的決策是對的,而十家瑤寨的瑤人在不斷地進入“豐南號”做工接觸下,對赤腰瑤寨和柏家村的人充滿了羨慕。


    尤其得知赤腰瑤寨和柏家村居然還有一個學堂後,簡直羨慕的要命。


    前來指導的赤腰瑤寨的阿貴那麽小居然能寫字記賬,還會指導種植,就是學堂裏學來的。這一現實榜樣讓十家瑤寨的人切實感受到知識的力量。


    麵對能吃飽飯的新局麵,難免一部分人生出強烈的願望,讓孩兒能識幾個字。


    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催促村老出麵去和赤腰瑤寨談一談,要把十家瑤寨的孩子也送去讀書。


    “豐南號”將赤腰瑤寨增產的糧食全部予以用“代銀券”收購,其中一半的大米用於支付十家瑤寨的苧麻半成品的費用,結餘的糧食又從十家瑤寨手中換了一些紅薯。


    剩下的大米和一部分紅薯就送到萬尾島支持萬尾島去了。


    剩餘的一些紅薯就作為釀酒的原料,酒還繼續釀製。


    因為紅薯確實很難保存,有足夠的其他糧食,也沒必要保存過多的紅薯,除了喂豬就隻有釀酒或者做紅薯粉絲實現價值。


    山下平地瑤的保長黃有亮那裏的紅薯酒已經開賣了,每個月能迴款三十幾兩銀子,但也基本都在他那裏購物用掉了。


    這一來一去,黃有亮從中獲利不少,所以現在對赤腰瑤寨那熱情的不說有求必應,但凡赤腰瑤寨想買點什麽,他到縣城裏都要想辦法騰挪弄來。


    沈雲峰對這點小錢暫時無感,但處理好這一條對外通道還是必要的。


    有些信息現在已經可以從黃有亮這裏弄到,雖然都是一些傳聞和舊聞,但對判斷大勢來說還是有點用的。


    比如英軍開戰的事情自然海上比較關心,從萬尾島肯定先期得到一些消息。


    但岸上官府,尤其是防城縣的官府如何應對還是黃有亮這邊能得到一點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萬大山:184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7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7天並收藏十萬大山:184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