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苞站在營帳之中,望著地圖眉頭緊皺。
作為張飛之子,他深知肩上責任重大。
如今蜀漢局勢緊張,曹魏虎視眈眈,東吳也在一旁伺機而動。
張苞握緊拳頭,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誌。
他決定主動出擊,給敵軍一個下馬威。
於是,他挑選了一隊精銳騎兵,趁著夜色悄悄出城。
他們一路疾馳,直逼魏軍前哨營寨。
張苞身先士卒,如猛虎下山般衝入敵營。
魏軍頓時大亂,根本來不及組織有效的抵抗。
張苞揮舞長槍,所到之處魏軍紛紛倒下。
這一戰,蜀軍大獲全勝,繳獲了不少糧草兵器。
當他帶著勝利的消息返迴城中時,百姓們夾道歡唿。
劉備得知後,親自接見了張苞,並對他讚賞有加。
然而,張苞並未驕傲自滿,他知道這隻是開端,在這亂世之中,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而他將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守護蜀漢的榮耀。
迴營之後,張苞並未休息,而是立刻召集將領商議下一步戰略。
眾人圍坐於營帳之中,氣氛凝重。
這時,探馬來報,東吳水軍近日頻繁調動,似有進犯之意。
張苞眼神一凜,他深知東吳水軍實力不容小覷。
若要抵禦東吳,需得有精通水戰之人相助。
當下軍中卻缺乏此類人才。
正在眾人犯愁之際,一名年輕小將站出,言說自己曾隨漁民研習水性多年,對水戰略有心得。
張苞大喜,當即命其訓練一支水軍。
數日後,東吳水軍果然來襲。
張苞率領訓練不久的水軍迎戰。
戰場上,張苞雖初次指揮水戰,卻毫不畏懼。
他依據風向水流巧妙布局,那名小將更是勇猛異常。
蜀軍士氣高昂,與東吳水軍激戰許久。
最終,東吳水軍不敵,狼狽敗退。
此役過後,張苞之名威震三國。
他成為蜀漢軍民心中的英雄,更是堅定了守護蜀漢、逐鹿天下的決心。
張苞大捷而歸,劉備再次設宴犒賞三軍。
宴會上,諸將歡聲笑語不斷。
酒過三巡,張苞起身向劉備抱拳行禮。
“主公,如今東吳雖退,但不可大意。我軍還應積極備戰,擴充兵力,儲備糧草。”
劉備點頭稱是。
幾日後,朝中傳出消息,尚書欲舉薦賢才入伍。
此人乃是蜀中名士,廣交豪傑,聽聞張苞事跡後,欽佩不已。
他認為國家正值用人之時,願以家族聲望吸引各地英才。
許多有誌之士聞風而動,皆奔往成都而來。
一時間,蜀軍營帳外排起長隊,前來應征者絡繹不絕。
其中不乏武藝高強之輩,亦有善謀略之士。
張苞負責挑選新兵,看到如此多能人異士,心中大喜。
他與尚書多次商討如何安置這些人,將他們按照才能分配至合適崗位。
在眾人努力下,蜀漢軍隊日益強大。
張苞也更加忙碌,日夜操練士兵,準備應對未來更大的挑戰,而蜀漢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隱隱有了更盛之勢。
隨著蜀漢勢力漸盛,魏國深感不安。
曹操之子曹丕決定親率大軍抵禦蜀漢鋒芒。
此時諸葛亮看準時機,提出二出祁山伐魏。
劉禪應允,並令張苞領一軍為先鋒。
張苞率兵先行,一路過關斬將,如入無人之境。
諸葛亮隨後率大軍壓上,直逼陰平、武都二城。
城中魏軍雖奮力抵抗,但蜀軍氣勢如虹。
諸葛亮足智多謀,設下奇計。
他先派兵佯攻一側城門,引得魏軍主力前往防守,而後派精銳部隊悄悄繞到另一側城門。
待信號一起,兩麵同時攻城。
城內魏軍大亂,首尾難顧。
蜀軍很快攻破城門,魏軍主將被俘。
陰平、武都二城遂落入蜀軍之手。
蜀軍入城之後,安撫百姓,開倉放糧。
此二城既得,蜀漢聲威大震,諸葛亮站於城頭之上,望著遠方,心中謀劃著下一步的戰略,而張苞則忙著整頓兵馬,等待諸葛亮的下一步指令。
諸葛亮輕搖羽扇,召集眾將道:
“如今我軍士氣正盛,當乘勝追擊。郭淮、孫禮二將乃魏軍之中堅,若破此二人,則魏軍必亂。”
於是命王平、薑維、關興、張苞四將各領一軍,分前後方向攻向郭淮與孫禮所在之處。
郭淮、孫禮聽聞蜀軍來攻,急忙列陣以待。
關興、張苞率先衝入敵陣,兩員小將如同猛虎下山,魏軍一時難以抵擋。
但郭淮、孫禮也是久經沙場之人,很快穩住陣腳,指揮魏軍反擊。
此時,王平、薑維從後包抄而至。
薑維擺開八卦陣,困住部分魏軍。
王平則率軍直取郭淮、孫禮主營。
郭淮、孫禮腹背受敵,漸漸不敵。
激戰之中,關興瞅準時機,一槍刺向郭淮,郭淮躲避不及,被挑落馬下。
孫禮見狀大驚失色,稍一分神,被張苞一矛擊中肩部,跌落馬下,被蜀軍擒獲。
蜀軍大獲全勝,繳獲無數軍械糧草。
諸葛亮得到捷報,大笑道:“此乃天助漢室複興。”
隨後整軍向著曹魏腹地繼續進發。
魏軍得知郭、孫二人兵敗被擒,軍中大亂。
魏帝曹睿聞聽此訊,龍顏大怒,急召司馬懿進宮商議對策。
司馬懿進殿,麵沉如水,奏道:“陛下莫急,臣願親率大軍前去迎敵。”
曹睿應允。
司馬懿率領十萬大軍星夜兼程。
而諸葛亮這邊,大軍一路勢如破竹。
行至一處山穀,魏延進言道:
“丞相,此處地勢險要,恐有伏兵,需小心謹慎。”
諸葛亮卻笑道:“吾觀天象,並無兇險,隻管前行便是。”
豈料這一切皆在司馬懿算計之中,他已在此處設下重重機關陷阱。
當蜀軍進入山穀深處,忽然四周喊殺聲起。
箭雨如注,滾木礌石紛紛落下。
蜀軍頓時陣腳大亂。
諸葛亮大唿中計,忙令諸將鎮定,組織抵抗。
然而司馬懿的大軍不斷湧進穀內,蜀軍逐漸處於下風。
就在這危急時刻,天空突然烏雲密布,一道驚雷劈下,正好擊中穀口一側山體,引發山崩。
巨石滾落堵住穀口,司馬懿的大軍被困在穀外,隻能眼睜睜看著穀內的蜀軍。
諸葛亮趁機重新整頓軍隊,準備尋找突圍之法。
眾將士望著堵住的穀口,心中稍定。
但危機仍未解除,穀內糧草有限。
諸葛亮登上高處查看地形,發現穀內竟有條暗河,順著暗河或有生機。
於是蜀軍沿著暗河前行,雖路途艱難,但也避開不少機關。
另一邊,司馬懿命士兵搬開巨石。
張苞領命先行探路,一路披荊斬棘。
正行間,忽見前方似有光亮,以為找到出口,大喜過望,催馬速行。
不想那竟是一處深澗,周圍有迷霧遮掩。
待看清時為時已晚,張苞望見,驟馬趕來,不期連人帶馬,跌入澗內。
眾人大驚,忙圍上前看視。
隻見那澗深不見底,霧氣氤氳。
正在眾人絕望之時,崖壁間伸出藤蔓,似有神助。
原來這穀內別有洞天,穀底竟住著一位避世高人。
他不忍見眾人困死於此,便施展法術生出藤蔓。
眾人順著藤蔓下到穀底,得高人指點尋得真正出路,最終成功突圍,而司馬懿隻得了一座空穀。
後軍急忙救起張苞,頭已跌破。
幸無性命之憂,隻是昏迷不醒。
眾人謝過高人,抬著張苞依著指引之路前行。
行了半日,終於出得山穀。
此時,蜀軍上下雖疲憊不堪卻也慶幸撿迴一命。
諸葛亮深知此次戰敗乃是輕敵所致,迴營之後便閉門苦思破敵良策。
再說那司馬懿,得知蜀軍逃脫,惱怒不已。
他認定穀中有奇異之人相助,欲再尋機會一雪前恥。
於是派人四處探尋那穀中的高人蹤跡。
數日後,探子來報,說是在附近山中發現疑似高人行蹤。
司馬懿大喜,親率一隊精兵前往。
那高人本不欲再涉塵世紛爭,奈何司馬懿苦苦相逼。
高人無奈之下,施展出奇門遁甲之術。
一時間,山林之中迷霧重重,怪石嶙峋仿若巨獸。
司馬懿的人馬陷入其中,暈頭轉向。
而蜀軍聽聞此事,諸葛亮心生一計。
他料定司馬懿短時間難以脫身,遂決定率軍突襲魏軍大營,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蜀軍悄悄摸到魏軍大營外,趁著夜色發動攻擊。
魏軍未曾料到蜀軍竟敢主動出擊,一時大亂。
蜀軍士氣高昂,奮勇殺敵。
魏軍營中喊殺聲震天,火光衝天而起。
司馬懿在迷陣中左衝右突,始終找不到出口。
就在他心急如焚之際,天空忽然劃過一道亮光,緊接著一陣狂風吹散了部分迷霧。
司馬懿抓住時機,帶著殘兵狼狽逃出。
但當他趕迴大營時,看到的卻是一片狼藉。
諸葛亮大獲全勝,繳獲眾多糧草輜重。
此役過後,魏軍元氣大傷,司馬懿退迴城中堅守不出。
而諸葛亮這邊,雖取得勝利,卻也擔心張苞傷勢。
他親自查看張苞病情,見其仍昏迷不醒,心中憂慮。
於是,孔明令人送迴成都養病,並安排可靠之人沿途護送,希望成都的名醫能妙手迴春,使張苞早日康複歸隊再戰。
諸葛亮聞此消息,悲痛萬分。
他深知張苞年輕勇猛,乃是蜀漢不可多得的將才。
當下便覺眼前發黑,幾欲昏厥。
眾人忙上前攙扶勸慰。
諸葛亮強撐病體,召集諸將商議軍情。
薑維進言道:
“丞相莫要過度哀傷,如今軍中之事還需您主持大局。
張苞將軍已逝,我等更應奮勇殺敵,以慰將軍英靈。”
諸葛亮點頭稱是,然而眼中悲戚之色難掩。
此時,馬謖站出說道:
“丞相,那張苞既已不在,敵軍或會趁機來襲,我軍當早做防備。”
諸葛亮深以為然,開始重新布置防務。
可諸葛亮心中始終難以釋懷,每念及張苞,就想起劉備臨終囑托,複興漢室大業尚未成功,卻折損如此良將。
他暗自思忖,難道真是天不助漢?
但很快他便振作起來,決心化悲痛為力量,加緊訓練士兵,謀劃新的戰略,一定要讓曹魏知道,即便損失大將,蜀軍亦不會退縮。
孔明聞知,放聲大哭。
眾將大驚失色,皆跪地相勸。
孔明哭罷多時,方止淚而言:
“吾非隻為苞兒之死而慟,實乃痛惜大漢再失英才,北伐之路愈發艱難。”
言畢,又望向北方,目光堅定如炬。
忽探子來報,言說城中百姓多有染上怪疾者。
孔明心憂,遂帶數名軍醫前往探視。
至城中,隻見病患無數,呻吟之聲不絕於耳。
孔明詳查病因,發現此疾乃魏軍敗退時所施毒計所致。
孔明眉頭緊鎖,命軍醫速尋解藥之法。
同時,他下令開倉放糧救濟患病百姓。
薑維擔憂道:“丞相,如此恐影響軍糧儲備。”
孔明歎曰:“百姓為本,若無百姓支持,縱有百萬雄師亦無用。”
幾日後,軍醫研製出解藥,患病百姓逐漸痊愈。
此事傳遍四方,人心歸附於蜀。
孔明借此機會招募新兵,擴充軍力,軍心民心皆穩。
而後,孔明再次整軍備戰,欲趁勢進擊魏軍,以實現先帝遺願。
正當諸葛亮率軍出征之時,忽然一陣陰風吹過,天色驟暗。
諸葛亮心中驚疑,忙掐指一算,卻臉色大變。
隻聽他大唿一聲:“不好!”
原來,這是魏軍請來的異人施展邪術,欲破蜀軍士氣。
隻見前方出現一片迷霧,霧中有許多妖魔鬼怪之影,士兵們見狀驚恐萬分。
諸葛亮鎮定自若,登上高台,取出七星寶劍,口中念念有詞。
瞬間,一道金光從劍上射出,衝入迷霧之中。
然而那邪術頗為厲害,金光雖驅散部分迷霧,卻未能完全破解。
諸葛亮深知若不破此邪術,此戰必敗。
於是他決定冒險一試,施展禁術借天地之力。
他口吐鮮血,強行施法,天空中頓時雷電交加,所有鬼怪影像皆被擊散,那迷霧也隨之消失不見。
但諸葛亮終因消耗過大,口中吐血,昏厥於地。
眾人急忙施救,半晌,諸葛亮悠悠轉醒,眼神卻更加堅定,大喝一聲:
“進軍!”
大軍繼續進發,魏軍聞蜀軍前來,列陣相迎。
孔明強撐兵體指揮作戰,蜀軍氣勢如虹,殺得魏軍節節敗退。
然魏軍主將司馬懿早有準備,待蜀軍深入,便令伏兵殺出。
蜀軍一時大亂,孔明見狀心急如焚,無奈身體已不堪重負。
就在此時,遠方突然傳來悠揚的笛聲,那聲音仿若天籟,直擊人心。
戰場上無論是蜀軍還是魏軍,聽聞此聲後竟漸漸放下兵器,麵露平和之色。
原來是隱居深山的一位方士不忍見生靈塗炭,特來阻止這場殺戮。
方士來到兩軍陣前,勸說道:
“天下紛爭已久,民不聊生,兩位將軍何不停戰修好?”
孔明本就心懷蒼生,司馬懿也忌憚方士的奇異能力,兩人權衡利弊之後,最終達成停戰協議。
孔明班師迴朝後,病情日益加重。
他自知時日無多,遂將生平所學著書立傳,希望能為蜀國留下治國安邦之道,不久之後,一代名相溘然長逝,蜀國上下悲痛萬分。
作為張飛之子,他深知肩上責任重大。
如今蜀漢局勢緊張,曹魏虎視眈眈,東吳也在一旁伺機而動。
張苞握緊拳頭,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誌。
他決定主動出擊,給敵軍一個下馬威。
於是,他挑選了一隊精銳騎兵,趁著夜色悄悄出城。
他們一路疾馳,直逼魏軍前哨營寨。
張苞身先士卒,如猛虎下山般衝入敵營。
魏軍頓時大亂,根本來不及組織有效的抵抗。
張苞揮舞長槍,所到之處魏軍紛紛倒下。
這一戰,蜀軍大獲全勝,繳獲了不少糧草兵器。
當他帶著勝利的消息返迴城中時,百姓們夾道歡唿。
劉備得知後,親自接見了張苞,並對他讚賞有加。
然而,張苞並未驕傲自滿,他知道這隻是開端,在這亂世之中,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而他將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守護蜀漢的榮耀。
迴營之後,張苞並未休息,而是立刻召集將領商議下一步戰略。
眾人圍坐於營帳之中,氣氛凝重。
這時,探馬來報,東吳水軍近日頻繁調動,似有進犯之意。
張苞眼神一凜,他深知東吳水軍實力不容小覷。
若要抵禦東吳,需得有精通水戰之人相助。
當下軍中卻缺乏此類人才。
正在眾人犯愁之際,一名年輕小將站出,言說自己曾隨漁民研習水性多年,對水戰略有心得。
張苞大喜,當即命其訓練一支水軍。
數日後,東吳水軍果然來襲。
張苞率領訓練不久的水軍迎戰。
戰場上,張苞雖初次指揮水戰,卻毫不畏懼。
他依據風向水流巧妙布局,那名小將更是勇猛異常。
蜀軍士氣高昂,與東吳水軍激戰許久。
最終,東吳水軍不敵,狼狽敗退。
此役過後,張苞之名威震三國。
他成為蜀漢軍民心中的英雄,更是堅定了守護蜀漢、逐鹿天下的決心。
張苞大捷而歸,劉備再次設宴犒賞三軍。
宴會上,諸將歡聲笑語不斷。
酒過三巡,張苞起身向劉備抱拳行禮。
“主公,如今東吳雖退,但不可大意。我軍還應積極備戰,擴充兵力,儲備糧草。”
劉備點頭稱是。
幾日後,朝中傳出消息,尚書欲舉薦賢才入伍。
此人乃是蜀中名士,廣交豪傑,聽聞張苞事跡後,欽佩不已。
他認為國家正值用人之時,願以家族聲望吸引各地英才。
許多有誌之士聞風而動,皆奔往成都而來。
一時間,蜀軍營帳外排起長隊,前來應征者絡繹不絕。
其中不乏武藝高強之輩,亦有善謀略之士。
張苞負責挑選新兵,看到如此多能人異士,心中大喜。
他與尚書多次商討如何安置這些人,將他們按照才能分配至合適崗位。
在眾人努力下,蜀漢軍隊日益強大。
張苞也更加忙碌,日夜操練士兵,準備應對未來更大的挑戰,而蜀漢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隱隱有了更盛之勢。
隨著蜀漢勢力漸盛,魏國深感不安。
曹操之子曹丕決定親率大軍抵禦蜀漢鋒芒。
此時諸葛亮看準時機,提出二出祁山伐魏。
劉禪應允,並令張苞領一軍為先鋒。
張苞率兵先行,一路過關斬將,如入無人之境。
諸葛亮隨後率大軍壓上,直逼陰平、武都二城。
城中魏軍雖奮力抵抗,但蜀軍氣勢如虹。
諸葛亮足智多謀,設下奇計。
他先派兵佯攻一側城門,引得魏軍主力前往防守,而後派精銳部隊悄悄繞到另一側城門。
待信號一起,兩麵同時攻城。
城內魏軍大亂,首尾難顧。
蜀軍很快攻破城門,魏軍主將被俘。
陰平、武都二城遂落入蜀軍之手。
蜀軍入城之後,安撫百姓,開倉放糧。
此二城既得,蜀漢聲威大震,諸葛亮站於城頭之上,望著遠方,心中謀劃著下一步的戰略,而張苞則忙著整頓兵馬,等待諸葛亮的下一步指令。
諸葛亮輕搖羽扇,召集眾將道:
“如今我軍士氣正盛,當乘勝追擊。郭淮、孫禮二將乃魏軍之中堅,若破此二人,則魏軍必亂。”
於是命王平、薑維、關興、張苞四將各領一軍,分前後方向攻向郭淮與孫禮所在之處。
郭淮、孫禮聽聞蜀軍來攻,急忙列陣以待。
關興、張苞率先衝入敵陣,兩員小將如同猛虎下山,魏軍一時難以抵擋。
但郭淮、孫禮也是久經沙場之人,很快穩住陣腳,指揮魏軍反擊。
此時,王平、薑維從後包抄而至。
薑維擺開八卦陣,困住部分魏軍。
王平則率軍直取郭淮、孫禮主營。
郭淮、孫禮腹背受敵,漸漸不敵。
激戰之中,關興瞅準時機,一槍刺向郭淮,郭淮躲避不及,被挑落馬下。
孫禮見狀大驚失色,稍一分神,被張苞一矛擊中肩部,跌落馬下,被蜀軍擒獲。
蜀軍大獲全勝,繳獲無數軍械糧草。
諸葛亮得到捷報,大笑道:“此乃天助漢室複興。”
隨後整軍向著曹魏腹地繼續進發。
魏軍得知郭、孫二人兵敗被擒,軍中大亂。
魏帝曹睿聞聽此訊,龍顏大怒,急召司馬懿進宮商議對策。
司馬懿進殿,麵沉如水,奏道:“陛下莫急,臣願親率大軍前去迎敵。”
曹睿應允。
司馬懿率領十萬大軍星夜兼程。
而諸葛亮這邊,大軍一路勢如破竹。
行至一處山穀,魏延進言道:
“丞相,此處地勢險要,恐有伏兵,需小心謹慎。”
諸葛亮卻笑道:“吾觀天象,並無兇險,隻管前行便是。”
豈料這一切皆在司馬懿算計之中,他已在此處設下重重機關陷阱。
當蜀軍進入山穀深處,忽然四周喊殺聲起。
箭雨如注,滾木礌石紛紛落下。
蜀軍頓時陣腳大亂。
諸葛亮大唿中計,忙令諸將鎮定,組織抵抗。
然而司馬懿的大軍不斷湧進穀內,蜀軍逐漸處於下風。
就在這危急時刻,天空突然烏雲密布,一道驚雷劈下,正好擊中穀口一側山體,引發山崩。
巨石滾落堵住穀口,司馬懿的大軍被困在穀外,隻能眼睜睜看著穀內的蜀軍。
諸葛亮趁機重新整頓軍隊,準備尋找突圍之法。
眾將士望著堵住的穀口,心中稍定。
但危機仍未解除,穀內糧草有限。
諸葛亮登上高處查看地形,發現穀內竟有條暗河,順著暗河或有生機。
於是蜀軍沿著暗河前行,雖路途艱難,但也避開不少機關。
另一邊,司馬懿命士兵搬開巨石。
張苞領命先行探路,一路披荊斬棘。
正行間,忽見前方似有光亮,以為找到出口,大喜過望,催馬速行。
不想那竟是一處深澗,周圍有迷霧遮掩。
待看清時為時已晚,張苞望見,驟馬趕來,不期連人帶馬,跌入澗內。
眾人大驚,忙圍上前看視。
隻見那澗深不見底,霧氣氤氳。
正在眾人絕望之時,崖壁間伸出藤蔓,似有神助。
原來這穀內別有洞天,穀底竟住著一位避世高人。
他不忍見眾人困死於此,便施展法術生出藤蔓。
眾人順著藤蔓下到穀底,得高人指點尋得真正出路,最終成功突圍,而司馬懿隻得了一座空穀。
後軍急忙救起張苞,頭已跌破。
幸無性命之憂,隻是昏迷不醒。
眾人謝過高人,抬著張苞依著指引之路前行。
行了半日,終於出得山穀。
此時,蜀軍上下雖疲憊不堪卻也慶幸撿迴一命。
諸葛亮深知此次戰敗乃是輕敵所致,迴營之後便閉門苦思破敵良策。
再說那司馬懿,得知蜀軍逃脫,惱怒不已。
他認定穀中有奇異之人相助,欲再尋機會一雪前恥。
於是派人四處探尋那穀中的高人蹤跡。
數日後,探子來報,說是在附近山中發現疑似高人行蹤。
司馬懿大喜,親率一隊精兵前往。
那高人本不欲再涉塵世紛爭,奈何司馬懿苦苦相逼。
高人無奈之下,施展出奇門遁甲之術。
一時間,山林之中迷霧重重,怪石嶙峋仿若巨獸。
司馬懿的人馬陷入其中,暈頭轉向。
而蜀軍聽聞此事,諸葛亮心生一計。
他料定司馬懿短時間難以脫身,遂決定率軍突襲魏軍大營,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蜀軍悄悄摸到魏軍大營外,趁著夜色發動攻擊。
魏軍未曾料到蜀軍竟敢主動出擊,一時大亂。
蜀軍士氣高昂,奮勇殺敵。
魏軍營中喊殺聲震天,火光衝天而起。
司馬懿在迷陣中左衝右突,始終找不到出口。
就在他心急如焚之際,天空忽然劃過一道亮光,緊接著一陣狂風吹散了部分迷霧。
司馬懿抓住時機,帶著殘兵狼狽逃出。
但當他趕迴大營時,看到的卻是一片狼藉。
諸葛亮大獲全勝,繳獲眾多糧草輜重。
此役過後,魏軍元氣大傷,司馬懿退迴城中堅守不出。
而諸葛亮這邊,雖取得勝利,卻也擔心張苞傷勢。
他親自查看張苞病情,見其仍昏迷不醒,心中憂慮。
於是,孔明令人送迴成都養病,並安排可靠之人沿途護送,希望成都的名醫能妙手迴春,使張苞早日康複歸隊再戰。
諸葛亮聞此消息,悲痛萬分。
他深知張苞年輕勇猛,乃是蜀漢不可多得的將才。
當下便覺眼前發黑,幾欲昏厥。
眾人忙上前攙扶勸慰。
諸葛亮強撐病體,召集諸將商議軍情。
薑維進言道:
“丞相莫要過度哀傷,如今軍中之事還需您主持大局。
張苞將軍已逝,我等更應奮勇殺敵,以慰將軍英靈。”
諸葛亮點頭稱是,然而眼中悲戚之色難掩。
此時,馬謖站出說道:
“丞相,那張苞既已不在,敵軍或會趁機來襲,我軍當早做防備。”
諸葛亮深以為然,開始重新布置防務。
可諸葛亮心中始終難以釋懷,每念及張苞,就想起劉備臨終囑托,複興漢室大業尚未成功,卻折損如此良將。
他暗自思忖,難道真是天不助漢?
但很快他便振作起來,決心化悲痛為力量,加緊訓練士兵,謀劃新的戰略,一定要讓曹魏知道,即便損失大將,蜀軍亦不會退縮。
孔明聞知,放聲大哭。
眾將大驚失色,皆跪地相勸。
孔明哭罷多時,方止淚而言:
“吾非隻為苞兒之死而慟,實乃痛惜大漢再失英才,北伐之路愈發艱難。”
言畢,又望向北方,目光堅定如炬。
忽探子來報,言說城中百姓多有染上怪疾者。
孔明心憂,遂帶數名軍醫前往探視。
至城中,隻見病患無數,呻吟之聲不絕於耳。
孔明詳查病因,發現此疾乃魏軍敗退時所施毒計所致。
孔明眉頭緊鎖,命軍醫速尋解藥之法。
同時,他下令開倉放糧救濟患病百姓。
薑維擔憂道:“丞相,如此恐影響軍糧儲備。”
孔明歎曰:“百姓為本,若無百姓支持,縱有百萬雄師亦無用。”
幾日後,軍醫研製出解藥,患病百姓逐漸痊愈。
此事傳遍四方,人心歸附於蜀。
孔明借此機會招募新兵,擴充軍力,軍心民心皆穩。
而後,孔明再次整軍備戰,欲趁勢進擊魏軍,以實現先帝遺願。
正當諸葛亮率軍出征之時,忽然一陣陰風吹過,天色驟暗。
諸葛亮心中驚疑,忙掐指一算,卻臉色大變。
隻聽他大唿一聲:“不好!”
原來,這是魏軍請來的異人施展邪術,欲破蜀軍士氣。
隻見前方出現一片迷霧,霧中有許多妖魔鬼怪之影,士兵們見狀驚恐萬分。
諸葛亮鎮定自若,登上高台,取出七星寶劍,口中念念有詞。
瞬間,一道金光從劍上射出,衝入迷霧之中。
然而那邪術頗為厲害,金光雖驅散部分迷霧,卻未能完全破解。
諸葛亮深知若不破此邪術,此戰必敗。
於是他決定冒險一試,施展禁術借天地之力。
他口吐鮮血,強行施法,天空中頓時雷電交加,所有鬼怪影像皆被擊散,那迷霧也隨之消失不見。
但諸葛亮終因消耗過大,口中吐血,昏厥於地。
眾人急忙施救,半晌,諸葛亮悠悠轉醒,眼神卻更加堅定,大喝一聲:
“進軍!”
大軍繼續進發,魏軍聞蜀軍前來,列陣相迎。
孔明強撐兵體指揮作戰,蜀軍氣勢如虹,殺得魏軍節節敗退。
然魏軍主將司馬懿早有準備,待蜀軍深入,便令伏兵殺出。
蜀軍一時大亂,孔明見狀心急如焚,無奈身體已不堪重負。
就在此時,遠方突然傳來悠揚的笛聲,那聲音仿若天籟,直擊人心。
戰場上無論是蜀軍還是魏軍,聽聞此聲後竟漸漸放下兵器,麵露平和之色。
原來是隱居深山的一位方士不忍見生靈塗炭,特來阻止這場殺戮。
方士來到兩軍陣前,勸說道:
“天下紛爭已久,民不聊生,兩位將軍何不停戰修好?”
孔明本就心懷蒼生,司馬懿也忌憚方士的奇異能力,兩人權衡利弊之後,最終達成停戰協議。
孔明班師迴朝後,病情日益加重。
他自知時日無多,遂將生平所學著書立傳,希望能為蜀國留下治國安邦之道,不久之後,一代名相溘然長逝,蜀國上下悲痛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