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堂的月考堂前,學子們三三兩兩地聚集著,臉上都帶著幾分緊張。這是明德堂開學以來的第一次大考,不僅要考教授的內容,還要進行實務演練。


    \"聽說新帝也要來觀考。\"趙世勳壓低聲音說,\"各部重臣也會來。\"


    王子明整理著自己的簡陋衣衫:\"來就來吧,反正咱們早就習慣在人前答題了。\"


    自從上次的衝突之後,這兩人反倒成了好友。一個教另一個認識更多的典籍,一個帶另一個了解更多的民情。這正是葉知秋希望看到的改變。


    晨露未幹,考堂內已經座無虛席。考官席上除了葉知秋和蕭遠珩,還有幾位重臣。林月笙則以微服的方式坐在後排,顯然不想影響考試的正常進行。


    \"第一場,策論。\"葉知秋站起身,\"題目是:論天下治理之道,當以何為本?\"


    學子們提筆疾書,筆墨聲沙沙作響。葉知秋在堂上踱步,不時駐足觀察。她注意到,很多學生不像科舉時那樣隻知道引經據典,而是結合實際情況來論述。


    \"時間到。\"蕭遠珩宣布,\"休息片刻,準備第二場。\"


    第二場是實務考核。考官設置了各種實際情況,要求學生現場解決。比如邊境商路受阻如何處置、州府災情如何救援、民間糾紛如何調解等。


    一個尤其刁鑽的問題引起了眾人注意:\"某州官員清正廉明,深得民心,但與上司不睦。上司欲治其罪,該如何處置?\"


    這顯然是一個兩難的處境。趙世勳第一個答道:\"應當設法調和,既要維護官場規矩,又要保全能臣。\"


    \"具體怎麽調和?\"主考官追問。


    趙世勳一時語塞。這時王子明站了起來:\"學生以為,可以從民情入手。既然此官深得民心,就可以收集民間實證,展現其政績。讓上司不能明目張膽地打壓,反而要考慮民意。\"


    \"好!\"一直沉默的林月笙忍不住喝彩,\"既解決了問題,又沒有破壞製度。這才是治政的智慧。\"


    葉知秋含笑點頭。這正是她想教給學生的——在規矩之內找出路,在製度中求變通。


    第三場考核最為特別。考官給出一個複雜的案例,要求學生分組討論,製定完整的解決方案。這種考法在科舉中聞所未聞,卻是明德堂的獨特創新。


    \"諸位請看。\"主考官展示案例,\"北境鎮州連年幹旱,百姓流離失所。朝廷三次撥款賑災,但情況未見好轉。請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學生們分成十組,各自討論。葉知秋特意安排世族子弟和寒門學子混編,就是要讓他們學會取長補短。


    王子明和趙世勳的這組表現格外出色。王子明對民間疾苦了如指掌,知道百姓最需要什麽;趙世勳熟悉朝廷運作,明白該如何調動資源。兩人配合默契,很快拿出了一套完整方案。


    \"請講。\"葉知秋示意他們上台。


    王子明先說:\"首先要查明災情未解的原因。經查,鎮州地處偏遠,道路難行,救濟糧往往不能及時送達。且當地缺乏水利設施,即便有好年景也難以豐收。\"


    趙世勳接著道:\"解決方案分三步:第一,修築驛道,打通運輸通道。第二,興建水利,解決根本問題。第三,在周邊州府設立糧倉,以備不時之需。\"


    \"這些都需要大量錢糧,從何而來?\"考官問。


    兩人對視一眼,異口同聲:\"可以借助商路!\"


    王子明解釋:\"鎮州雖然幹旱,但有獨特的藥材和礦產。可以招商設立互市,既能增加地方收入,又能帶動周邊發展。\"


    趙世勳補充:\"朝廷可以給予稅收優惠,吸引商隊。等地方富足了,自然能夠自給自足。\"


    這個方案引起了轟動。不僅解決了眼前的問題,還想到了長遠之計。就連那些老成持重的朝臣也不住點頭。


    考試結束後,林月笙留下來和葉知秋密談。


    \"老師,\"他感慨道,\"明德堂的教學果然獨特。這些學生的見識和眼界,比我當年強多了。\"


    葉知秋笑道:\"陛下過謙了。這正是你一直支持明德堂的原因吧?\"


    林月笙正色道:\"朝中有人說明德堂改變了科舉的根本,動搖了選官的根基。但我覺得,這恰恰是在為朝廷儲備真正的人才。\"


    \"陛下明白這個道理就好。\"葉知秋欣慰地說,\"科舉重文采,明德重實務。兩者相輔相成,才能選出最適合的人才。\"


    夜深了,葉知秋和蕭遠珩還在批改考卷。月光透過窗欞,灑在紙上,映出密密麻麻的字跡。


    \"你看這篇。\"蕭遠珩指著一份答卷,\"論的是''以民為本'',從民生、民情、民心三個方麵展開。思路很清晰。\"


    葉知秋接過來看了看:\"是王子明的字跡。這孩子進步很大,不再像以前那樣偏激了。\"


    \"這位也不錯。\"蕭遠珩又拿起一份,\"論述''製度之重'',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經驗。\"


    \"趙世勳?\"葉知秋笑了,\"看來他真的明白了為政之道。\"


    正說著,外麵傳來敲門聲。一個侍女送來一封信:\"夫人,這是剛剛送來的,說是急件。\"


    葉知秋展開信看了看,臉色微變:\"朝中要對明德堂進行巡查。\"


    \"為何突然巡查?\"蕭遠珩皺眉。


    \"說是要規範教學,確保不違背祖製。\"葉知秋冷笑,\"無非是有人看到今天的考試成果,坐不住了。\"


    蕭遠珩沉吟片刻:\"要不要提前做些準備?\"


    \"不必。\"葉知秋把信放到一邊,\"明德堂光明磊落,有什麽好準備的?讓他們來查吧。\"


    她繼續批改考卷,仿佛這件事完全不能影響她的心情。蕭遠珩知道她是真的不在意,而不是強裝鎮定。因為明德堂的根基,已經在這些學生心中紮穩了。


    果然,第二天一早,幾位學生就主動來請教:\"先生,我們聽說朝中要來巡查......\"


    \"怕什麽?\"葉知秋神色從容,\"該怎麽學還怎麽學。明德堂的道理,早就印在你們心裏了。\"


    學生們聽了,都挺直了腰杆。是啊,那些道理不是寫在紙上的條條框框,而是刻在心裏的信念。任何巡查都動搖不了這個根基。


    月考的成績很快出來了。除了考評分數,每個學生都收到了詳細的點評,指出優缺點,提出改進建議。這也是明德堂的創新——不把分數作為唯一標準,而是注重實際成長。


    葉知秋在書房裏寫著總結,蕭遠珩在一旁研究新的教學方案。春風拂過窗欞,帶來一陣墨香。這就是他們想要的生活——培育人才,傳承智慧,守護這片他們深愛的土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頂蕩八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頂蕩八荒並收藏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