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胡亂猜想的,不喜勿噴~)
朱標笑著擺擺手,耐心解釋:“這你就有所不知了,大白豬和長白豬都是後來才引進的品種。”
“大白豬和長白豬的生長速度明顯比本土豬快,它們能更快達到出欄……”
“父皇引進這兩種豬,就是想改善百姓的生活,讓大家都能吃上更多的肉。”
李奧無奈地聳聳肩,說道:“好吧,我這就迴去給老牛說一聲。”
又有些懷疑地問道:“難道你們就靠這些來改善財政問題?”
朱元璋哈哈一笑,神色中透著幾分自信:“怎麽可能,還有精鹽啊!”
“咱已命人快馬加鞭往京師運送大量的鹽,再用現代的加工手段,將其提純精製,用不了幾天就可以開始對外售賣了。”
“這精鹽的利潤可是相當可觀的,隻要運作得當,定能為朝廷財政添上一大筆收入。”
朱標在一旁微微點頭,接著補充道:“小李,你有所不知,這精鹽剛上市,價格定位偏高,主要麵向官員和富商階層。”
“他們財力雄厚,對品質有更高要求,也樂意嚐試新鮮的精製鹽,短期內這能極大地緩解咱們的財政壓力。”
朱元璋神色一凜,眼中閃過一絲銳利:“而且,從朱見深那小子開始,晉商們借著開中法,用糧食換鹽引大肆謀取暴利。
“他們在大同、宣府等地囤積糧食,換取鹽引,而後憑借鹽引支取食鹽販賣,從中獲取巨額利潤。”
朱元璋眼神中滿是厭惡,拍著桌子。
“為了追逐更多利益,不少晉商竟與北方遊牧勢力暗中勾結,偷偷將鐵、糧食等戰略物資販賣出去,全然不顧國家安危與百姓死活。”
“不僅如此,他們憑借手中積累的財富和人脈,在朝堂之上安插眼線,肆意幹預鹽政決策,使得開中法逐漸淪為他們瘋狂斂財的工具。”
“就說那明末之時,晉地諸多商賈,大多是靠著開中法發家致富。”
言罷,朱元璋將目光轉向朱標,沉聲道:“標兒,你來講講,這次借著精鹽這事,咱們打算如何徹底廢除開中法,重新整頓鹽政,還有未來鹽稅和財政收入的布局。”
朱標聞言,掏出筆記本,翻動著說道:“此次借著精鹽推行的契機,正是廢除開中法、整頓鹽政的絕佳時機。”
“初期,我們讓朝堂直接經營精鹽,全麵掌控精鹽的生產、加工與銷售環節。”
“如此一來,既能嚴格把控精鹽品質,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贏得百姓的信賴。”
“又能將利潤牢牢攥在朝廷手中,快速充實國庫,有效緩解當下的財政壓力。”
“在朝堂經營精鹽的過程中,我們能夠積累豐富的經驗,深入了解鹽政的各個細節,為後續的改革築牢根基。”
他輕輕翻動筆記本的一頁,又繼續說道“之後,逐步放開讓商人參與。”
“商人逐利的特性,會極大地調動民間商業活力,促進鹽的流通與銷售,讓精鹽覆蓋更為廣泛的區域。”
“而朝廷則從具體經營事務中抽出身來,專注於宏觀調控,製定合理政策,引導市場走向,把控鹽政的大方向。”
“在鹽稅方麵,當下鹽稅雖占據財政收入一定比重。”
“未來,我們會逐步改善鹽稅體係。”
“初期朝堂經營精鹽時,可將部分利潤轉化為穩定的稅收。”
“等商人參與進來後,依據其經營規模與利潤,製定更為合理的鹽稅征收標準。”
朱標輕輕歎了口氣,神色變得更加凝重,“不過,我們也清楚,隨著大明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僅僅依靠鹽稅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所以,我們不能過度依賴鹽稅。”
說罷,又翻動了一頁筆記本,“我們計劃大力發展工商業,鼓勵農副業創新,開辟諸如商業稅、關稅等新的穩定財源。”
“同時,還要讓誠意伯成立專門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朱標看向李奧,“這個部門的作用你應該比我們更清楚,畢竟你來自現代,見識過完善的市場監管體係。”
“有了這個部門的嚴格監管,鹽稅征收才能有可靠依據。”
“即便鹽稅不再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能穩定在合理水平,為國家財政的穩定貢獻力量,助力大明經濟穩健前行。”
李奧聽後,不禁由衷讚歎:“標哥,你倆現有的見識和知識,真不像是大明人所擁有的。”
“就拿這精鹽的謀劃來說,一個精鹽不僅能解當下財政的燃眉之急,更能成為穩定民生、繁榮經濟的長久保障。”
朱元璋一仰頭,下巴微微揚起,嘚瑟道:“那是,咱從個放牛娃到皇帝,咱學習能力那可是頂尖的。”
“這些年,南征北戰、治理國家,啥難事兒沒碰上過?”
“但咱就秉持著邊幹邊學,不懂就問的態度,這才一點點把大明的基業打起來,再穩穩地發展起來。”
話鋒一轉,朱元璋盯著李奧:“不過當下,還可容不得半點懈怠。”
“現在豬種和發電設備的采購迫在眉睫,這關係到百姓的日常生計和新學發展,你趕緊去聯係老牛,務必把事情辦好。”
李奧應道:“好嘞,就是藍玉這個人你到底打算怎麽安排?”
“現在每次往大明拉東西都是他開車呢,我發現他現在還不是和曆史上一樣。”
朱元璋嗬嗬一笑,“藍玉這小子,以後咱還是要重用的,你就放心大膽地用他吧。”
李奧不禁一愣,臉上布滿狐疑之色,脫口問道:“咋?難道以後就眼睜睜看著藍玉居功自傲、飛揚跋扈,養近千義子,肆意插手軍權,最後鬧到全家被砍的地步?”
朱元璋聽了這話,就是眉頭一皺,擺了擺手:“小李,話可不能這麽說。”
“以後的藍玉,和曆史上記載的那個肯定會有所不同。”
“如今我們已然知曉曆史的走向,自然會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對他加以引導和約束。”
李奧越發滿臉疑惑,追問道:“對他這麽放心,難道你們琢磨出了什麽不一樣的東西?”
朱元璋神色沉穩,目光中透著洞悉一切的銳利,緩緩開口道:“小李,你有所不知,咱和標兒在現代見識學習的時候,就把藍玉這事兒前前後後仔細琢磨過了。”
“我們父子倆可不傻,也不瞎,藍玉那些所作所為,怎能看不到?”
“若沒有我們的默許,他早就被咱處理掉了。”
他稍稍迴憶了一下,接著說道:“你仔細想想,從洪武四年標兒娶了常氏開始,咱就有意提拔藍玉。”
“當時,常家在軍中勢力相當龐大,常氏又是標兒的正妻,藍玉作為常家的親戚。”
“咱著力栽培他,就是盼著他日後能成為標兒的得力臂膀,輔佐標兒治理大明。”
“在咱的大力扶持下,他才能在短短時間內封侯封公,旁人哪有他這般的晉升速度?”
朱標在一旁微微點頭,適時地接過話茬:“沒錯,藍玉收義子、插手軍權這些事,十分有可能是我和父皇默許的。”
“從他洪武十二年封侯開始,這些跡象就逐漸顯現出來了。”
“我們並非沒有考慮過其中的風險,但這背後有著更深的考量。”
朱元璋接著說道:“咱心裏一直忌憚著八王之亂那樣的禍事重演。”
“咱那些兒子們,各個手握重兵,若是日後他們心生異心,對標兒和朝廷而言,那可是極大的威脅。”
“藍玉這小子,雖說飛揚跋扈,目無法紀,但他對標兒和咱,那可是忠心耿耿。”
“咱和標兒默許他發展勢力,極大可能是有意讓他成為製衡藩王的一股強大力量。”
“隻要他在朝堂和軍中屹立不倒,那些藩王們行事就不得不有所顧忌,不敢輕易興風作浪,妄圖作亂 。”
說到這兒,朱元璋不禁歎口氣,又繼續說道:“就拿藍玉強占元妃和毀關這兩件事來說吧。”
“咱當時僅僅隻是改了他的封號,依舊保留了他的國公之位,並未給予實質性的懲戒。”
朱元璋看向李奧,反問道:“但你仔細想想,換做旁人,犯下如此不可饒恕的大錯,早就被砍頭以正典刑了,哪還能像他這般安穩?”
“咱之所以這麽做,可能是在權衡利弊。”
“當時若嚴懲藍玉,無疑是自斷臂膀,隻會大大削弱製衡藩王的力量。”
“別忘了,咱的錦衣衛肯定是一直在暗中緊緊盯著他,他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我們的眼睛,盡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要不然,曆史上的藍玉又怎會被咱一下子就收拾得幹幹淨淨,連絲毫反抗的能力都沒有呢。”
李奧滿臉好奇,問道:“既然藍玉對你們如此忠心耿耿,為何最後還是以謀反罪將他處死,還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手段如此狠辣呢?”
朱標神色一黯,眼中閃過一絲落寞,“還不是因為我過早離世,父皇擔心後世之君根本壓不住藍玉。”
“如不把藍玉的勢力完全鏟除,怕是他的那些義子,又個個手握軍權,若是哪天整出個黃袍加身的戲碼,後果不堪設想。”
“我在的時候,藍玉對我敬重有加,諸多事務也能協調得當。”
“可我一旦離去,皇太孫朱允炆年紀尚輕,性格又相對仁厚,藍玉手握重兵,行事作風又過於張揚,父皇擔心我兒鎮不住他,恐日後生亂,危及大明江山社稷 。”
“父皇若是百年之後,允炆又如何能駕馭得了藍玉這樣的人呢?”
朱標笑著擺擺手,耐心解釋:“這你就有所不知了,大白豬和長白豬都是後來才引進的品種。”
“大白豬和長白豬的生長速度明顯比本土豬快,它們能更快達到出欄……”
“父皇引進這兩種豬,就是想改善百姓的生活,讓大家都能吃上更多的肉。”
李奧無奈地聳聳肩,說道:“好吧,我這就迴去給老牛說一聲。”
又有些懷疑地問道:“難道你們就靠這些來改善財政問題?”
朱元璋哈哈一笑,神色中透著幾分自信:“怎麽可能,還有精鹽啊!”
“咱已命人快馬加鞭往京師運送大量的鹽,再用現代的加工手段,將其提純精製,用不了幾天就可以開始對外售賣了。”
“這精鹽的利潤可是相當可觀的,隻要運作得當,定能為朝廷財政添上一大筆收入。”
朱標在一旁微微點頭,接著補充道:“小李,你有所不知,這精鹽剛上市,價格定位偏高,主要麵向官員和富商階層。”
“他們財力雄厚,對品質有更高要求,也樂意嚐試新鮮的精製鹽,短期內這能極大地緩解咱們的財政壓力。”
朱元璋神色一凜,眼中閃過一絲銳利:“而且,從朱見深那小子開始,晉商們借著開中法,用糧食換鹽引大肆謀取暴利。
“他們在大同、宣府等地囤積糧食,換取鹽引,而後憑借鹽引支取食鹽販賣,從中獲取巨額利潤。”
朱元璋眼神中滿是厭惡,拍著桌子。
“為了追逐更多利益,不少晉商竟與北方遊牧勢力暗中勾結,偷偷將鐵、糧食等戰略物資販賣出去,全然不顧國家安危與百姓死活。”
“不僅如此,他們憑借手中積累的財富和人脈,在朝堂之上安插眼線,肆意幹預鹽政決策,使得開中法逐漸淪為他們瘋狂斂財的工具。”
“就說那明末之時,晉地諸多商賈,大多是靠著開中法發家致富。”
言罷,朱元璋將目光轉向朱標,沉聲道:“標兒,你來講講,這次借著精鹽這事,咱們打算如何徹底廢除開中法,重新整頓鹽政,還有未來鹽稅和財政收入的布局。”
朱標聞言,掏出筆記本,翻動著說道:“此次借著精鹽推行的契機,正是廢除開中法、整頓鹽政的絕佳時機。”
“初期,我們讓朝堂直接經營精鹽,全麵掌控精鹽的生產、加工與銷售環節。”
“如此一來,既能嚴格把控精鹽品質,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贏得百姓的信賴。”
“又能將利潤牢牢攥在朝廷手中,快速充實國庫,有效緩解當下的財政壓力。”
“在朝堂經營精鹽的過程中,我們能夠積累豐富的經驗,深入了解鹽政的各個細節,為後續的改革築牢根基。”
他輕輕翻動筆記本的一頁,又繼續說道“之後,逐步放開讓商人參與。”
“商人逐利的特性,會極大地調動民間商業活力,促進鹽的流通與銷售,讓精鹽覆蓋更為廣泛的區域。”
“而朝廷則從具體經營事務中抽出身來,專注於宏觀調控,製定合理政策,引導市場走向,把控鹽政的大方向。”
“在鹽稅方麵,當下鹽稅雖占據財政收入一定比重。”
“未來,我們會逐步改善鹽稅體係。”
“初期朝堂經營精鹽時,可將部分利潤轉化為穩定的稅收。”
“等商人參與進來後,依據其經營規模與利潤,製定更為合理的鹽稅征收標準。”
朱標輕輕歎了口氣,神色變得更加凝重,“不過,我們也清楚,隨著大明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僅僅依靠鹽稅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所以,我們不能過度依賴鹽稅。”
說罷,又翻動了一頁筆記本,“我們計劃大力發展工商業,鼓勵農副業創新,開辟諸如商業稅、關稅等新的穩定財源。”
“同時,還要讓誠意伯成立專門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朱標看向李奧,“這個部門的作用你應該比我們更清楚,畢竟你來自現代,見識過完善的市場監管體係。”
“有了這個部門的嚴格監管,鹽稅征收才能有可靠依據。”
“即便鹽稅不再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能穩定在合理水平,為國家財政的穩定貢獻力量,助力大明經濟穩健前行。”
李奧聽後,不禁由衷讚歎:“標哥,你倆現有的見識和知識,真不像是大明人所擁有的。”
“就拿這精鹽的謀劃來說,一個精鹽不僅能解當下財政的燃眉之急,更能成為穩定民生、繁榮經濟的長久保障。”
朱元璋一仰頭,下巴微微揚起,嘚瑟道:“那是,咱從個放牛娃到皇帝,咱學習能力那可是頂尖的。”
“這些年,南征北戰、治理國家,啥難事兒沒碰上過?”
“但咱就秉持著邊幹邊學,不懂就問的態度,這才一點點把大明的基業打起來,再穩穩地發展起來。”
話鋒一轉,朱元璋盯著李奧:“不過當下,還可容不得半點懈怠。”
“現在豬種和發電設備的采購迫在眉睫,這關係到百姓的日常生計和新學發展,你趕緊去聯係老牛,務必把事情辦好。”
李奧應道:“好嘞,就是藍玉這個人你到底打算怎麽安排?”
“現在每次往大明拉東西都是他開車呢,我發現他現在還不是和曆史上一樣。”
朱元璋嗬嗬一笑,“藍玉這小子,以後咱還是要重用的,你就放心大膽地用他吧。”
李奧不禁一愣,臉上布滿狐疑之色,脫口問道:“咋?難道以後就眼睜睜看著藍玉居功自傲、飛揚跋扈,養近千義子,肆意插手軍權,最後鬧到全家被砍的地步?”
朱元璋聽了這話,就是眉頭一皺,擺了擺手:“小李,話可不能這麽說。”
“以後的藍玉,和曆史上記載的那個肯定會有所不同。”
“如今我們已然知曉曆史的走向,自然會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對他加以引導和約束。”
李奧越發滿臉疑惑,追問道:“對他這麽放心,難道你們琢磨出了什麽不一樣的東西?”
朱元璋神色沉穩,目光中透著洞悉一切的銳利,緩緩開口道:“小李,你有所不知,咱和標兒在現代見識學習的時候,就把藍玉這事兒前前後後仔細琢磨過了。”
“我們父子倆可不傻,也不瞎,藍玉那些所作所為,怎能看不到?”
“若沒有我們的默許,他早就被咱處理掉了。”
他稍稍迴憶了一下,接著說道:“你仔細想想,從洪武四年標兒娶了常氏開始,咱就有意提拔藍玉。”
“當時,常家在軍中勢力相當龐大,常氏又是標兒的正妻,藍玉作為常家的親戚。”
“咱著力栽培他,就是盼著他日後能成為標兒的得力臂膀,輔佐標兒治理大明。”
“在咱的大力扶持下,他才能在短短時間內封侯封公,旁人哪有他這般的晉升速度?”
朱標在一旁微微點頭,適時地接過話茬:“沒錯,藍玉收義子、插手軍權這些事,十分有可能是我和父皇默許的。”
“從他洪武十二年封侯開始,這些跡象就逐漸顯現出來了。”
“我們並非沒有考慮過其中的風險,但這背後有著更深的考量。”
朱元璋接著說道:“咱心裏一直忌憚著八王之亂那樣的禍事重演。”
“咱那些兒子們,各個手握重兵,若是日後他們心生異心,對標兒和朝廷而言,那可是極大的威脅。”
“藍玉這小子,雖說飛揚跋扈,目無法紀,但他對標兒和咱,那可是忠心耿耿。”
“咱和標兒默許他發展勢力,極大可能是有意讓他成為製衡藩王的一股強大力量。”
“隻要他在朝堂和軍中屹立不倒,那些藩王們行事就不得不有所顧忌,不敢輕易興風作浪,妄圖作亂 。”
說到這兒,朱元璋不禁歎口氣,又繼續說道:“就拿藍玉強占元妃和毀關這兩件事來說吧。”
“咱當時僅僅隻是改了他的封號,依舊保留了他的國公之位,並未給予實質性的懲戒。”
朱元璋看向李奧,反問道:“但你仔細想想,換做旁人,犯下如此不可饒恕的大錯,早就被砍頭以正典刑了,哪還能像他這般安穩?”
“咱之所以這麽做,可能是在權衡利弊。”
“當時若嚴懲藍玉,無疑是自斷臂膀,隻會大大削弱製衡藩王的力量。”
“別忘了,咱的錦衣衛肯定是一直在暗中緊緊盯著他,他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我們的眼睛,盡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要不然,曆史上的藍玉又怎會被咱一下子就收拾得幹幹淨淨,連絲毫反抗的能力都沒有呢。”
李奧滿臉好奇,問道:“既然藍玉對你們如此忠心耿耿,為何最後還是以謀反罪將他處死,還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手段如此狠辣呢?”
朱標神色一黯,眼中閃過一絲落寞,“還不是因為我過早離世,父皇擔心後世之君根本壓不住藍玉。”
“如不把藍玉的勢力完全鏟除,怕是他的那些義子,又個個手握軍權,若是哪天整出個黃袍加身的戲碼,後果不堪設想。”
“我在的時候,藍玉對我敬重有加,諸多事務也能協調得當。”
“可我一旦離去,皇太孫朱允炆年紀尚輕,性格又相對仁厚,藍玉手握重兵,行事作風又過於張揚,父皇擔心我兒鎮不住他,恐日後生亂,危及大明江山社稷 。”
“父皇若是百年之後,允炆又如何能駕馭得了藍玉這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