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中一時凝重如水。


    “大膽!”


    宋威族侄宋襄翎怒吼道:“王建,誰讓你這樣對宋帥說話的?”


    卻見王建全然不怯,身姿依然挺立如同淵渟嶽峙一般。而宋威卻是擺了擺手:“襄翎,王建隊將是個人才,他既然有話要說,便聽他說完便是。”


    聽得宋威開言,宋襄翎也不敢再吭聲。


    而在場諸將也突然想起,不久前諸軍大破王仙芝的那一役,正是這小小的隊將王建獻策設謀,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王建笑了笑,露出兩排極好的牙口:“既然大帥願意聽王某說完,便不要嫌俺羅唕。”


    說著,王建陡然將自己身上披著的皂色大氅覆在地上,又不知從何處摸出一竹筒澄黃色的粟米,在大氅上潑灑起來,傾瀉的米粒,流淌成一道道江河般的形狀。


    “說又待不說,在這做什麽童稚遊戲!你在戲耍大帥,活得不耐煩了?”


    宋襄翎又按捺不住,開始怒斥起來,卻發現沒有一個人應和他的話語。


    隻見王建三下五除二,就推衣成山,撒米成河,在軍帳地下擺出了宋州一帶戰場的形勢。他又從兜裏掏出幾塊吃剩的雞骨頭,擺了幾擺,就將兩軍對峙,以及宋州城固守的情狀,做得活靈活現。


    東漢初年,名將馬援輔佐光武帝劉秀平定隴西時,堆米成山,推演地形,指點山川形勢,標示各路部隊進退往來的道路,其中曲折深隱,無不盡顯。


    然而王建解衣為圖,用雞骨代表軍勢,不但地形與當地一般無二,連營寨布置都標得明明白白,纖毫畢現。


    此人果然是精擅軍事,善察山川地形,更少不了不辭辛苦險惡,親自偵查繪測。當下更有人暗暗感歎:莫非這名不見經傳的小子,其才能還要高於那西涼錦馬超的先祖,光武大帝麾下的伏波將軍馬援馬文淵不成?


    “齊帥作勢要掘開北汴河,巢賊力圖阻撓,兩軍膠著於此。”王建在地勢圖上指指點點道。


    “如果齊帥已經掘河成功,草賊擅長逃逸,意識到事不可為,必然一哄而散。我軍追擊,必不能盡殲。此前數戰,已經證明了這點。很顯然,若是我軍在那時才投入決戰,必然太遲了。”


    “王建隊將,你既然這樣說,那又有什麽良策?”宋威撫著五柳長髯,詢道。


    “巢賊北上,入林阻撓泰寧軍決堤。密林不利於車騎,又連戰多日疲憊。然齊帥兵少,難以一舉破敵。”


    “倘我軍趁巢賊與齊帥鏖戰之時,簡拔精銳,輕裝奔赴,掩襲其後,和齊帥前後夾擊,則巢賊之首可懸於轅門!巢賊既戮,芝賊亦可一舉而定也!”


    宋威抿了抿蒼老皸裂的嘴唇,似是思忖王建的意見,帳中一片鴉雀無聲,等待著他們的大帥做出裁決。


    “你這計當然不惡,隻不過……”宋威撚了撚霜白色的胡須:“我部是數鎮組成聯軍,營陣、指揮並不是那麽嚴密。而王賊仙芝所部,又多有武林上的亡命勇鷙之士。倘若王賊待我軍精銳盡出,突襲擊破我軍任何一營,形成倒卷珠簾之勢,牽一發而動全身,後果不堪設想呐。年輕人固然有膽氣,但計策終究太險了一點……”


    “更何況,巢賊素以奸狡著稱,他若偵知我軍動向,急速撤迴不再與齊帥交戰,我軍撲一個空,竹籃打水,徒損軍心,要是來迴時主營有失,更是自取其厄。怎比得上穩坐釣魚台,遙應齊帥,坐收成功?”


    宋威能將按兵不動,說成與齊克讓遙相唿應,老臉也確實厚比長城。但亦可見此人身為大唐名將,雖不以智謀著稱,但也堪稱深通戎事,分析起來也是一板一眼。


    至於宋威、王建兩人都不提及去襲擊黃巢本營的可能性,是因為黃巢已經占據了偃王城要害,固若金湯,隻需少量留守兵力,即可抵擋大軍猛攻,若要破之,隻能寄希望於齊克讓的水攻;因此這一節沒有討論價值。


    聽得宋威的講話,“天刀”宋玦、陪戎校尉宋襄翎等人紛紛點頭讚許,但沒等他們喊出大帥英明,王建已經急不可耐地開腔道:“建自然早有算計!”


    “敵軍已經數次輕騎抄掠,搶奪我軍糧草,令吾等不勝其擾。我軍自可將計就計,做出乏糧假象,放出訊息,而後悉銳而出,猛攻芝賊營地,卻謹防傷亡,隻做出惡戰假象。”


    “敵人必以為我軍軍兵甚多,糧草吃緊,因此急於擊破正麵之敵。如此二三日,而後我軍出營時不再南進攻打芝賊營地,而是疾馳東進北汴河河堤處,與齊帥夾擊巢賊,打其一個措手不及。”


    王建的手指在地麵上圖畫中指指點點:“而我軍勁兵,則占住這二三製高之地,急速立下箭樓,則既可防芝賊兵馬尾綴而去馳援,又可防備其突襲我營。”


    “而王某人,願率本隊駐於此山之上,與大營成掎角之勢。若芝賊來犯,某人必如同前次那般,設奇伏以擊之,將敵軍殺得片甲不留。宋帥大可親自出陣,誅殺巢賊,而留守本營的諸位,如此如此布置即可……”


    王建在大氅鋪成的地圖上指點推演,將雞骨頭挪來移去,便模擬成一片金戈鐵馬的景象,仿佛真的燃起戰火一般。指手畫腳之時,眼中洋溢著無法言說的興奮,仿佛自己才是這支大軍的主帥,指點著千軍萬馬。


    但這樣旁若無人的傲骨,自然會令很多人不快。


    “這世上,總有一些鄉野小子喜歡自作聰明。”一個尖利的聲音霍然響起。


    王建微微將目光投射而去,隻見一人青發皙麵,高鼻深目,頭紮紅巾,顯然是有西域胡人血統,目光極是淩厲,透露出一種霸道強橫的氣息。


    此人名為跋無忌,性情也是人如其名,乃是出身朝廷禁軍神策軍的將官。


    “哦?”王建乜斜著眼睛,瞧向跋無忌,卻是絲毫沒把他放在眼裏:“小子我是自作聰明,跋郎君又有什麽高談闊論,大可以讓諸位聞聞。”


    跋無忌登時切齒,目芒頃刻變得鋒利如刀,逼視向王建:“賊王八,不過是獻過些微劣策,我跋無忌奉勸你不要如此猖狂!”


    “官軍將士,性命貴重,豈是那些輕賤如草的叛民可比!你弄險成性,想要宋帥拿數萬將士的身命去作一豪賭,來為你自己邀功建勳的褊狹心思,本將又豈能不知!”


    “如果依著宋帥的算計,我軍不勞傷損兵甲,全無風險。戰場廝殺,本為求財。這幫草寇殺富戶,搶錢糧,目下正如那黃河秋鯉,肥厚有加。我等此番平賊,可得漁父之功。待班師後,朝廷另有封賞。一戰兩利,人生快事也!”


    “倘依你的劣策行事,以精銳東出北汴河林中,王仙芝狗急跳牆,必定死戰,以求生路。我軍數鎮兵馬,若然損傷過多,撫恤之資,安葬之費,隻怕靡費巨億,當下國事艱難,賦稅已然短缺,你可知曉?”


    跋無忌眸光淩厲獰狠,猶如蒼狼一般,言語字字誅心,指出王建之所以建言獻策,乃是為了自己建功攀升,卻要拿三軍數萬將士的性命去行險。


    而“賊王八”這三字,更是讓王建古銅色的臉麵也瞬時浮起了幾根青筋。


    王建出身賣餅之家,年少無賴,曾做過偷驢的事兒,又因排行第八,得了個諢號“賊王八”。自從他被忠武軍節度使崔安潛提拔重用,這年少時的窘事,就成了王建心底的不可言說之痛,如有人當麵提起,王建甚至可能拔刀相向,與之決一生死!


    然而跋無忌在滿堂諸將麵前,睽睽眾目之下,喊出“賊王八”這三個字,顯然是要將王建羞辱到極致,以發泄對這出身草莽的野小子的嫉恨了!


    “無忌兄所言甚是。”


    隨著拊掌之聲,又一個陰冷的聲音響起。


    說話之人容顏娟秀,額頭飽滿,五官舒展,線條柔和,鼻梁峻拔,鼻骨高挺細長,帶著一股內斂的氣質,顯是個少見的美男子。然而冷氣森森的瞳色,低抑瘮人的聲調,卻令此人舉手投足都帶著一股陰寒之氣。


    此人名為徐慎為,於神策軍中,官拜從六品上振威校尉。


    “兵,兇器;戰,危事也。故以大為小,以彊為弱,在俛昂之間耳。”徐慎為歎息一聲,搖著手道:“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詩人誠不我欺!這一路征戰而來,我軍未嚐不是死傷相藉。今能不戰而勝,坐使強寇自潰,王建兄何必拿數萬將士的性命去行嶮徼幸,博自己的一人功名?”


    他低聲吟哦道:“李太白詩雲——‘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一代青蓮詩仙的悲憫情緒,當真令人欽敬。我等雖及不上李太白的胸襟,也不能學李太白的損友高適高達夫,好亂樂禍,見利忘義,不恤戰士生命,一心邀功;臨了大場麵卻手足無措,兵敗如山倒,覆軍辱國,是也不是?”


    徐慎為引經據典,說得頭頭是道,仿佛真是滿心佛性,憐惜三軍將士生命。細剖卻是巧言令色,顛倒黑白,煽動人心,將屢獻奇策的王建詆毀為無才無德之輩!


    王建心中洞明。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自己年少多謀,屢建奇策,難免招人嫉妒。而徐慎為、跋無忌這兩位神策軍中的大爺,無疑是對他所出的風頭,吃味已久。今日趁他獻策,一唱一和,大加攻訐,與其說一時起意,不如說是早有預謀之舉!


    即便不靠自己過目不忘的閱人之能,王建也不可能不認識如同青殼螃蟹一般橫行無忌的跋郎君,和他的摯友徐郎君。哪怕他倆並不來自宋威所統轄的平盧、宣武、忠武三鎮兵馬中的任何一鎮。


    因為二人是從直接保衛皇家的神策軍派遣而來。


    老帥宋威身為帝國宿將,年高望隆,以平盧節度使擢任諸道行營招討草賊使,名義上所能統轄的兵力包括平盧、淮南、忠武、宣武、義成、天平六鎮之眾,號稱擁四十萬之師!


    四十萬當然不可能是實數,宋威真正帶到宋州戰場的也隻有平盧、忠武、宣武三鎮的部分兵馬,共數萬人。


    但他麾下尚有天子特賜的禁軍三千人,甲騎五百人。這支來自中央的精銳,甲堅刃利,在南北轉戰中屢建功勳。


    而眾所周知,如今禁軍當中,已是神策軍一家獨大,聲名赫赫,神策軍三字,幾乎已經成為禁軍的代名詞。天子賜下的三千禁軍,皆是由神策軍中揀選精銳,調撥而來。


    乾符三年,也就是去年七月,宋威與王仙芝大戰於沂州城下,草軍死傷枕藉,大破而走,宋威遂宣布已經擊殺了王仙芝。朝廷為節省開支,解散了諸道兵馬,才給予王仙芝、黃巢以卷土重來的機會。


    隨後草軍再起,諸軍重聚。這三千五百中央兵馬,是在不久前才複歸到宋威指揮之下。


    跋無忌正是神策軍中的從六品下歸德司階,但這並不是他唯一自傲的資本。


    他的先祖,乃是國朝初年的名俠,出身西域胡人的“大漠狂刀”——跋鋒寒。


    昔年跋鋒寒不但“托身白刃裏,殺人紅塵中”,橫行天下,威名赫於南北。更是曾隨太宗皇帝發動玄武門之變,蹈刃立功,為子孫掙下世代福蔭。


    國朝初年,高祖皇帝李淵定下門蔭法,文武兩道的高官子弟,皆可通過門蔭入仕,這對於門閥士族,以及武德、貞觀兩朝的從龍功臣後裔,顯然極是有利。哪怕是兩百年後的今日,跋無忌能在天下才俊擠破腦袋都想鑽進去的神策軍,占據一席之地,顯也大是叨了先祖的恩庇。


    而徐慎為的祖輩徐子陵,那就更是顯赫,同為國初豪俠,聲望尤在跋無忌的先祖跋鋒寒之上,同樣也是輔佐太宗皇帝,建功史簡,蔭庇子孫。


    由於同為神策軍軍官,先祖又皆是國初名俠,徐慎為、跋無忌自然也如同乃祖一般相交莫逆。相比跋無忌,徐慎為行事陰沉內斂許多,然而先祖名望、本身職階,皆是徐慎為在跋無忌之上;而跋無忌行事雖稱無忌,卻隱隱以徐慎為為尊。


    “可惜有人還遠遠比不上那高適高達夫。”跋無忌的冷笑聲再次響起:“高適雖然為人缺德寡才,畢竟是渤海高氏出身,門第高貴。如當世大唐四帥之首,雷帥高駢,便也是渤海高氏。即便是高適高達夫,又怎是一個滿身汙泥的‘賊王八’可以比的!子承父業,才是正理,那做餅家的子弟,偷驢的少年,隻可向隅而泣,又何必在這滿堂勇武之士當中,煩言絮絮!”


    饒是毅重如王建,也不由雄軀微微顫抖,頃刻間眼中煞氣噴吐,顯是被跋無忌的挑釁激怒到了極點。眾將紛紛將目光投向王建身上,待要看他該如何反擊之時,王建卻已吸了口氣,平複了情緒,鏗鏘做聲道——


    “如若子承父業是人人應盡之責,那我等都是軒轅氏子孫,都可做得堯舜了!倘若公侯君王有種,王位不得外傳,世上的君王將傳萬萬世,陳勝吳廣之事又豈會越演越烈!但持三尺劍滅秦定天下的漢高祖劉邦是哪裏來的?閣下自己又是從哪裏來的?”


    “寄語黃口兒,何必誇亡父。莫學狗彘輩,隻喜嚼屍骨!”


    這一番話語振聾發聵,義正詞嚴,擲地有聲,有種貫通蒼茫萬古的氣魄。帳中許多將校也是寒微出身,不由跟著暗暗點頭,心有戚戚焉。


    而跋無忌也被王建這種威勢震得一陣不敢發聲。卻聽王建又歎息一聲,叱道:“揚州乞兒之裔,坐享爵祿,朔方馬匪之後,竟得簪纓!”


    此言並未指名道姓,但不僅跋無忌霎時間臉麵漲成豬肝色,一向裝得波瀾不驚的徐慎為也不由為之切齒怒目。


    原因無他,跋無忌的祖上跋鋒寒,發跡之前,正是橫行朔方的馬賊,而徐慎為的先祖徐子陵,更是出身於隋末揚州的乞丐群中!


    打人休打臉,罵人休揭短。跋無忌、徐慎為攻訐王建家世出身,少年窘事,王建便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直接將他們老祖宗的底子給當眾扒了出來!


    “這鄉野小兒,竟敢在大庭廣眾之前恁般無禮!”徐慎為也裝不下去了,當下向宋威下拜道:“王建辱及我等先人,請宋帥為我二人做主!”


    滿堂眾將看得分明,明明是跋無忌、徐慎為一唱一和,先期挑釁,才被王建扒得狗血淋頭。出身草莽的將官,自然同情王建者殊多,然而也頗有嫉妒王建戰功之人,對王建本就有敵意,帳中一時間隱隱就分成了兩派。


    宋威沉吟少頃,緩緩道:“跋無忌、徐慎為,你二人言語也確實有些不謹。但辱及他們先人,就是王建你的不是了。念及你前功,倒也不用你向他二人謝罪。但汝所獻之策,終非完美無瑕,本帥謀定而後動,不願輕易行險,因此不予采納。你可以出帳去了。”


    這言語看起來是各打五十大板,其實卻是擺明了偏袒徐慎為、跋無忌二人,還要將王建逐出軍議。


    徐慎為、跋無忌二人聽得宋威發言,眼中才泛起了得色,暗忖一個家裏賣餅的“賊王八”,又憑什麽跟我等神策軍的勳貴子弟相鬥?竟敢辱及他們先人,真是該死,今後少不了要尋機送了此人性命!


    王建愣了愣神,卻是長歎一聲,歎息中盡是歎惋之意。


    “領宋帥命。隻是宋帥,您知道王仙芝屢戰屢敗,卻越打越強,以至中原糜爛,幾至今日不可收拾之局,是何緣故?”


    不等宋威說話,王建已經接續道:“其實,我明白,宋帥明白,在場諸位也都明白!誰的心底,不是亮堂堂地,卻又不敢捅破那層窗戶紙?”


    “每戰下來,草賊但有不利,便將金銀珠玉一類的財物拋下,令我官軍隨後撿拾。王仙芝不但借此每每全身而退,更是激發了我軍的養寇之心,將官軍變成了草賊練兵的磨刀石!”


    “草賊初起時,全無部伍紀律,不過一輪戰鼓,一排衝鋒,就能打得一哄而散。而時至今日,他們進退有法,鉦鼓旗幟完備,全非兩三年前可比。”


    “倒是我軍,一個個吃得腦滿腸肥,反而喪盡血勇,已不敢打硬仗了!之前鄙人獻策,在中牟縣裂碑穀利用山川地勢伏擊草賊,我軍才僥幸又大勝一場。如今兩軍正麵對壘,也怪不得某些人畏敵如虎,仍想著跟在齊帥腳跟後頭撿漏!”


    “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


    王建激憤之下,說出這樣一番言語,這下不僅是徐慎為跋無忌,宋威的臉色也徹底變了!


    草軍作亂,之所以蔓延至今日,本就與他這個招討總帥養寇自重,脫不了幹係。連聲名鼎鼎的右相鄭畋,也曾上書彈劾宋威,言其討賊無功,請求將其撤換,隻是被朝中與宋威交好的幾個重臣將他保了下來。


    如今王建等於當眾揭他短,怎麽不令宋威惱怒?


    “大帥,這‘賊王八’如此無禮,請將他軍法處置,就地斬首!”宋威族侄宋襄翎當下開聲道!


    宋襄翎的弟弟宋襄羽更是趁勢添風:“何不撲殺此獠!”


    而兩個虎背熊腰的衛士也早已衝上去,將王建一左一右掖住。


    宋威心中忿怒,卻知道王建是絕對殺不得的。


    王建多次獻策建功且不說。此人雖然隻是一個區區隊將,手下卻盡是精銳,是忠武節度使崔安潛一手提拔起來的愛將。


    最關鍵的是,朝廷部分聽從鄭畋建議,竟任命崔安潛為諸道行營都統,相當於設了兩個討賊大帥,以分他宋威的權力!若今日他宋威克製不住,斬了王建人頭,崔安潛必然上書劾奏,右相鄭畋恐怕也要再次對他相攻!


    王建卻是毫無懼色,目光如炬:“你們罵我‘賊王八’,那便是賊王八好了。要殺便殺,又有甚麽好怕的?”


    “咱少年偷驢之時,正是家鄉大旱,顆粒無收,家裏的兄弟姐妹,都餓死了好幾個。咱也不想做那雞鳴狗盜的事情,可是咱餓呀,咱不想吃觀音土,肚腸墜壞,變成一具渾身浮腫的潰爛屍體!”


    “有人說我隻想著一己功名。對,我王建這樣出身寒微的小人物,又怎會不想要功名,不想要出人頭地!而有的人靠著祖輩餘蔭,生下來就錦衣玉食,既沒有嚐過挨餓的滋味,也不必去提著腦袋血戰便能輕易升遷。”


    “王建不諱功名,但想拿功名也是準備拿命換的!如今賊亂不斷,戰火不息,百姓血肉塗於草野。我欲使官軍以一勞永逸之策,不惜一時之戰損,早日平敵,不留後患,又有何錯?總不會像某些人,明明畏敵如虎,膽小如鼠,卻隻會講些冠冕堂皇的假大空話!”


    宋威再也聽不下去了,怒喝道:“王建,念你舊日功勞,再饒你一次。來人,叉出去,如有再犯,軍法處置!”


    兩個兇神惡煞的金甲衛兵當下以明森森的畫戟叉起王建,由帳中趕出。


    待走出帥帳老遠,抵近己軍營帳,王建才奮然攘臂,猛揮怒拳:“世事如此!時局可歎!”


    “今日方知魏武滎陽討賊之恨。吾輩尚有報效皇恩之心,彼等已無平賊消禍之意。”


    這說的是漢末三國之時,董卓作亂,後來被其子曹丕追封為魏武帝的曹操曹孟德與關東聯軍一同討伐的典故。


    當時聯軍人數雖多,貌合神離,都不敢進兵,“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曹操勸眾諸侯與自己一同出擊,全被拒絕,悵恨之間,隻能獨自進兵,以寡敵眾,苦戰不敵,終於戰敗於滎陽西南之汴水。後來曹操雖成為一代梟雄,但當時確有忠義報國之心。


    王建出身草莽,讀書不多,卻常與書生談論,也粗曉文理史事。思忖自己如今之心境,與昔日的曹操又該何等相似!


    而迴到營中,老兄弟們聽聞王建遭遇,也紛紛勃然變色,歎息不已,勸王建早做打算,以免宋威萬一戰敗,兵敗如山倒,眾人遭受拖累。


    然而,與此同時,在東麵北汴河方向的林外,與泰寧軍膠著的黃巢軍,卻如宋威所願地,陷入了苦戰當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梟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曲墨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曲墨封並收藏大唐梟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