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皇上八百裏加急送來的六個字以及袁綱的彈劾折子,何福如五雷轟頂般垮塌下來, 呆坐在帥案前一言不發,整整一個下午。陳瑛折子所指斥的件件都是大罪,皇上相信嗎? 若相信,何不馬上問罪;若不信,又把折子千裏之遙地送來讓他“斟酌”。
“斟酌”是什麽意思?有罪無須斟酌,無罪斟酌什麽?大明開國,何福做京軍的金吾後衛指揮同知時才和文人學了一些字,後來接觸公文漸多,認字也多了,此時,看著皇帝批示的重如千斤的六個字,他又一次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遇中,不知自己該何去何從。
洪武二十四年任平羌將軍討畢節叛蠻,尚未進兵而帥府已被鼓噪的諸蠻包圍,敵眾我 寡,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那麽危急的情勢,他無半點恐懼和驚慌,沒有進退兩難,一麵堅守城池,一麵遣密使尋求救兵,最後兩麵夾擊,一舉殲滅敵兵。鎮守寧夏,大興軍屯,招徠商人,各部紛紛歸附,省了朝廷多少征戰的錢糧。如今,邊疆安定了,皇帝的親信寵臣、 將領們能獨擋一方了,用不著這些幾十年出生入死的老臣了?兔死狗烹,他在心底恨恨地 說出了這四個字,這大致就是皇帝六字批示的真諦了。
商周以來的數千年,帝王們對付功臣的法子還有什麽新花樣?奪兵權的,養起來的, 賜死的,莫須有降罪的,熟門熟路。槍林箭雨裏鑽出來的,死又何懼?自己死不足惜,非問罪而死也不會嚴重牽連家人,但身為趙王妃的芷蘭就該受大罪了,雖不至死,必是一個廢妃了,或許終生再難見天日。 還有一人,就是心愛的洪高娃,自己心血來潮的一紙聘書,已被吵嚷得沸沸揚揚,自己死了,皇上會饒過她嗎?不會,一定會賜她自盡,她還不滿三十歲。想到這兒,何福打 了個寒戰,必須讓洪高娃母子快快離開,迴到故鄉的草原去,雖有征戰,也不至於馬上就 死,切莫走舊日元太子妃被迫自經的老路。於是,他叫來心腹愛將拔圖,讓他用蒙文寫了 一個簡短的字條:“何福將去,遠走高飛,從速。”並將僅存了數月的玉佩一並封好,星 夜馳奔亦集乃歸還洪高娃。拔圖疑惑地看著他,不知他的“將去”是什麽意思。
一切安排妥當,何福走出值房,以慶賀皇帝北征完勝及冬日將至,大排筵宴三天款待諸將,將自身所攜家資全部散盡,三天後閉門不出,任何人不得打擾,待屬下發覺勢頭不 對破門而入時,何福已死了四天了,流淌在地上的血液早已凝固。眾人七手八腳將他僵硬的屍體放到床上,同時緊急報與皇上。
此前,李春早已把何福的異常舉動報與紀綱了。何福既死,大營裏隻剩下悲傷,李春知道自己已無事可做,悄悄溜走了。
永樂見到奏章時正和胡廣、楊榮、金幼孜在便殿議事,麵色平淡,沒有一絲悲憫之情。 他略看了看,交與侍臣:“何福老將竟倚老賣老,驕矜自持,居功自傲,北征時朕申斥幾句,便出言不謹,惑亂視聽;前日都察院有章彈劾,朕封示之欲他警醒,不成想竟自絕於 朕,自絕於朝廷,爾等詳議該如何處置?”
楊榮心機靈敏,對何福之事早有耳聞,見皇上問,便知是尚無定見,遂言道:“一代老臣, 征伐多年,其功自不可沒,皇上因而晉封為侯;然驕悍之狀實在難宥,但慮其從軍數十年, 門生部曲遍及軍中,皇上又不願殃及無辜,莫不如功過相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光大如何看?”永樂問。 胡廣拱手:“臣以為勉仁所言甚是,人既已去,除爵就是了。” 永樂“嗯”了一聲,憤然道,“那個韃靼女人,一無廉恥,朕將嚴敕切責,使知我中華之禮義。” 金幼孜一笑:“皇上一時氣憤,怕是忘了。當年王昭君嫁唿韓邪單於,唿韓邪死後又嫁繼任單於,嫁來嫁去的蠻夷習俗,曆來如此,哪有華夏從一而終的禮法?即便切責韃靼女人,由漢文譯成蒙文,再無合適詞匯,她根本不知是怎麽一迴事,責又何用?且我中州民間婦人,朝廷也隻是旌表守節,並未禁其再婚,皇上嚐言此人倫大禮也!”
永樂手捋長髯,也笑了:“幼孜不說,朕倒忘了,就依幾位所言,何福除爵,其他不究,準其家屬將靈柩運迴故鄉鳳陽安葬。”他頓了頓,若有所思道,“皇三子趙王之妃係何福外甥女,趙王妃若有個除爵的舅父,於皇家不甚體麵。況此女一向乖張暴戾,甚無德 行,趙王幾次提出廢她,都被朕看何福之麵壓下了,何福死了,此事也了了,朕欲廢徐氏王妃之位,另立黔國公沐晟之女清溪為趙王妃。”
幾人都沒有言語。一則立王妃本是皇上的家事,外臣不便說什麽;二則廢立同時,說明趙王、皇上和沐晟早已商量妥了。其實,早在趙王和徐芷蘭反目的風聲傳出後,沐晟不惜以侍女的身份將女兒清溪送到了趙王身邊,芷蘭一廢,沐清溪順理成章做了王妃。
“何福自絕於朕,”永樂訕訕的,心知肚明的原因,誰都不願點破罷了,“甘肅重邊之地, 守將必得其人。前守將宋晟次子、也就是朕安成公主的駙馬都尉襲爵西寧侯宋琥,英氣勃 勃,有膽有謀,很有乃父之風,朕擬命之佩前將軍印出鎮甘肅,愛卿以為如何?”
任人唯親了,永樂也躲躲閃閃,不很自在。 楊榮當年經略降酋曾單獨赴邊,對邊地頗有了解,番漢雜處,又隨時會遇外敵襲擾,境況瞬息萬變,那樣的重鎮交與一個未曆戰陣、三十左右歲的毛頭小子,他真不願點頭。 縱然皇上願駙馬襲爵後有些戰功,朝上能挺胸抬頭,不愧侯爵之位,然統禦一方,為封疆 大吏,他實在擔心宋琥應付不了。胡廣、金幼孜也默然不語。
得不到一個侍臣的迴應,永樂更覺尷尬,臉上有些發熱,進一步解釋:“安成公主攜駙馬入宮拜見時,朕與此子長談移時,從飛將軍李廣說到衛青、霍去病,再到投筆從戎之班超,前朝典故,信手拈得,邊疆戎務,爛熟於心。他也曾向朕表示,願舍京中之優裕, 像父親一樣鎮守邊陲,效力疆場。朕想,功臣之後大多驕奢淫逸,弱不禁風,宋琥能有如此心境,也是件令人欣慰的事。”
皇上的話已說到這份上,輔臣再不言語,於情於理就不通了。 “陛下聖意既決,可以讓駙馬到邊疆一試,”楊榮率先表態,雖支持了皇上,但慮的還是國家安危,“然邊疆情勢,風雲萬變,還是有個老將佐助最好。” “臣二人也是這個想法。”胡廣、金幼孜相互看看,表明自己的看法。 永樂早看出了幾人對駙馬的不放心,讓一個未曾經曆戰陣的孺子為封疆大吏,他就放心嗎?當然不是!他謹慎了半輩子,深諳兵者詭道的含義,事關國家邊陲大事,更不是兒 戲,焉能等閑視之?
“朕用兵幾十年,何曾大意?北征韃靼的戰陣你們也見了,雖微敵必用捕虎之勢,邊疆守禦同理。陳懋在寧夏,李彬在西寧巡邊,宋琥帥府在甘州,有此二人前後唿應,緩急可用,量也不會有大事。”
皇上的思慮果然周到,這一點,三人還真未想到。
“夫君一往,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見了?”今天,安成公主專意和駙馬共乘一轎到 江邊,安成的頭倚在宋琥肩上,眼含熱淚,滿腹傷感,那依依不舍的神情,像極了眼前浩 蕩東去的江水。邊疆險地,公主當然不能同行,數千裏相隔,隻能在這兒灑淚相別了。
“公主莫憂,像父親一樣立功邊疆不是你我共同的向往嗎?”宋琥輕攬安成的肩頭, 心中一抖,這肩頭,那麽綿軟,又那麽深情,讓他漾出了一股執手淚眼的別離情愫。此刻, 他甚至後悔了去西疆的初衷,廝守美人身邊,不立功又會怎樣?但聖命已下,朝臣們也來 送,他已沒有了退身之步了。
宋琥是前西寧侯宋晟的二兒子,寬寬的肩膀,厚重的體態,麵色紅潤,比年輕時的父親還要高大、偉岸,但言談舉止中卻透著一種不期然的稚嫩,讓人覺著他的肩頭擔不起千 鈞的重量。尤其是他的雙眉,幾乎連在了一起,怎麽看都看不出他的心胸的寬泛來。所以, 做父親的宋晟還是最欣賞長子,也就是宋琥的哥哥——宋瑄,建文中的府軍右衛指揮使, 為人處世、戰場廝殺等各方麵都叫父親滿意,隻可惜,他的才能用錯了地方,靖難時與燕 軍激戰靈璧陣亡,這成了全家永遠抹不去的傷痛,直到後來宋晟封侯,宋琥做了駙馬,宋府的人前低頭之狀才徹底扭轉。
“斟酌”是什麽意思?有罪無須斟酌,無罪斟酌什麽?大明開國,何福做京軍的金吾後衛指揮同知時才和文人學了一些字,後來接觸公文漸多,認字也多了,此時,看著皇帝批示的重如千斤的六個字,他又一次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遇中,不知自己該何去何從。
洪武二十四年任平羌將軍討畢節叛蠻,尚未進兵而帥府已被鼓噪的諸蠻包圍,敵眾我 寡,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那麽危急的情勢,他無半點恐懼和驚慌,沒有進退兩難,一麵堅守城池,一麵遣密使尋求救兵,最後兩麵夾擊,一舉殲滅敵兵。鎮守寧夏,大興軍屯,招徠商人,各部紛紛歸附,省了朝廷多少征戰的錢糧。如今,邊疆安定了,皇帝的親信寵臣、 將領們能獨擋一方了,用不著這些幾十年出生入死的老臣了?兔死狗烹,他在心底恨恨地 說出了這四個字,這大致就是皇帝六字批示的真諦了。
商周以來的數千年,帝王們對付功臣的法子還有什麽新花樣?奪兵權的,養起來的, 賜死的,莫須有降罪的,熟門熟路。槍林箭雨裏鑽出來的,死又何懼?自己死不足惜,非問罪而死也不會嚴重牽連家人,但身為趙王妃的芷蘭就該受大罪了,雖不至死,必是一個廢妃了,或許終生再難見天日。 還有一人,就是心愛的洪高娃,自己心血來潮的一紙聘書,已被吵嚷得沸沸揚揚,自己死了,皇上會饒過她嗎?不會,一定會賜她自盡,她還不滿三十歲。想到這兒,何福打 了個寒戰,必須讓洪高娃母子快快離開,迴到故鄉的草原去,雖有征戰,也不至於馬上就 死,切莫走舊日元太子妃被迫自經的老路。於是,他叫來心腹愛將拔圖,讓他用蒙文寫了 一個簡短的字條:“何福將去,遠走高飛,從速。”並將僅存了數月的玉佩一並封好,星 夜馳奔亦集乃歸還洪高娃。拔圖疑惑地看著他,不知他的“將去”是什麽意思。
一切安排妥當,何福走出值房,以慶賀皇帝北征完勝及冬日將至,大排筵宴三天款待諸將,將自身所攜家資全部散盡,三天後閉門不出,任何人不得打擾,待屬下發覺勢頭不 對破門而入時,何福已死了四天了,流淌在地上的血液早已凝固。眾人七手八腳將他僵硬的屍體放到床上,同時緊急報與皇上。
此前,李春早已把何福的異常舉動報與紀綱了。何福既死,大營裏隻剩下悲傷,李春知道自己已無事可做,悄悄溜走了。
永樂見到奏章時正和胡廣、楊榮、金幼孜在便殿議事,麵色平淡,沒有一絲悲憫之情。 他略看了看,交與侍臣:“何福老將竟倚老賣老,驕矜自持,居功自傲,北征時朕申斥幾句,便出言不謹,惑亂視聽;前日都察院有章彈劾,朕封示之欲他警醒,不成想竟自絕於 朕,自絕於朝廷,爾等詳議該如何處置?”
楊榮心機靈敏,對何福之事早有耳聞,見皇上問,便知是尚無定見,遂言道:“一代老臣, 征伐多年,其功自不可沒,皇上因而晉封為侯;然驕悍之狀實在難宥,但慮其從軍數十年, 門生部曲遍及軍中,皇上又不願殃及無辜,莫不如功過相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光大如何看?”永樂問。 胡廣拱手:“臣以為勉仁所言甚是,人既已去,除爵就是了。” 永樂“嗯”了一聲,憤然道,“那個韃靼女人,一無廉恥,朕將嚴敕切責,使知我中華之禮義。” 金幼孜一笑:“皇上一時氣憤,怕是忘了。當年王昭君嫁唿韓邪單於,唿韓邪死後又嫁繼任單於,嫁來嫁去的蠻夷習俗,曆來如此,哪有華夏從一而終的禮法?即便切責韃靼女人,由漢文譯成蒙文,再無合適詞匯,她根本不知是怎麽一迴事,責又何用?且我中州民間婦人,朝廷也隻是旌表守節,並未禁其再婚,皇上嚐言此人倫大禮也!”
永樂手捋長髯,也笑了:“幼孜不說,朕倒忘了,就依幾位所言,何福除爵,其他不究,準其家屬將靈柩運迴故鄉鳳陽安葬。”他頓了頓,若有所思道,“皇三子趙王之妃係何福外甥女,趙王妃若有個除爵的舅父,於皇家不甚體麵。況此女一向乖張暴戾,甚無德 行,趙王幾次提出廢她,都被朕看何福之麵壓下了,何福死了,此事也了了,朕欲廢徐氏王妃之位,另立黔國公沐晟之女清溪為趙王妃。”
幾人都沒有言語。一則立王妃本是皇上的家事,外臣不便說什麽;二則廢立同時,說明趙王、皇上和沐晟早已商量妥了。其實,早在趙王和徐芷蘭反目的風聲傳出後,沐晟不惜以侍女的身份將女兒清溪送到了趙王身邊,芷蘭一廢,沐清溪順理成章做了王妃。
“何福自絕於朕,”永樂訕訕的,心知肚明的原因,誰都不願點破罷了,“甘肅重邊之地, 守將必得其人。前守將宋晟次子、也就是朕安成公主的駙馬都尉襲爵西寧侯宋琥,英氣勃 勃,有膽有謀,很有乃父之風,朕擬命之佩前將軍印出鎮甘肅,愛卿以為如何?”
任人唯親了,永樂也躲躲閃閃,不很自在。 楊榮當年經略降酋曾單獨赴邊,對邊地頗有了解,番漢雜處,又隨時會遇外敵襲擾,境況瞬息萬變,那樣的重鎮交與一個未曆戰陣、三十左右歲的毛頭小子,他真不願點頭。 縱然皇上願駙馬襲爵後有些戰功,朝上能挺胸抬頭,不愧侯爵之位,然統禦一方,為封疆 大吏,他實在擔心宋琥應付不了。胡廣、金幼孜也默然不語。
得不到一個侍臣的迴應,永樂更覺尷尬,臉上有些發熱,進一步解釋:“安成公主攜駙馬入宮拜見時,朕與此子長談移時,從飛將軍李廣說到衛青、霍去病,再到投筆從戎之班超,前朝典故,信手拈得,邊疆戎務,爛熟於心。他也曾向朕表示,願舍京中之優裕, 像父親一樣鎮守邊陲,效力疆場。朕想,功臣之後大多驕奢淫逸,弱不禁風,宋琥能有如此心境,也是件令人欣慰的事。”
皇上的話已說到這份上,輔臣再不言語,於情於理就不通了。 “陛下聖意既決,可以讓駙馬到邊疆一試,”楊榮率先表態,雖支持了皇上,但慮的還是國家安危,“然邊疆情勢,風雲萬變,還是有個老將佐助最好。” “臣二人也是這個想法。”胡廣、金幼孜相互看看,表明自己的看法。 永樂早看出了幾人對駙馬的不放心,讓一個未曾經曆戰陣的孺子為封疆大吏,他就放心嗎?當然不是!他謹慎了半輩子,深諳兵者詭道的含義,事關國家邊陲大事,更不是兒 戲,焉能等閑視之?
“朕用兵幾十年,何曾大意?北征韃靼的戰陣你們也見了,雖微敵必用捕虎之勢,邊疆守禦同理。陳懋在寧夏,李彬在西寧巡邊,宋琥帥府在甘州,有此二人前後唿應,緩急可用,量也不會有大事。”
皇上的思慮果然周到,這一點,三人還真未想到。
“夫君一往,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見了?”今天,安成公主專意和駙馬共乘一轎到 江邊,安成的頭倚在宋琥肩上,眼含熱淚,滿腹傷感,那依依不舍的神情,像極了眼前浩 蕩東去的江水。邊疆險地,公主當然不能同行,數千裏相隔,隻能在這兒灑淚相別了。
“公主莫憂,像父親一樣立功邊疆不是你我共同的向往嗎?”宋琥輕攬安成的肩頭, 心中一抖,這肩頭,那麽綿軟,又那麽深情,讓他漾出了一股執手淚眼的別離情愫。此刻, 他甚至後悔了去西疆的初衷,廝守美人身邊,不立功又會怎樣?但聖命已下,朝臣們也來 送,他已沒有了退身之步了。
宋琥是前西寧侯宋晟的二兒子,寬寬的肩膀,厚重的體態,麵色紅潤,比年輕時的父親還要高大、偉岸,但言談舉止中卻透著一種不期然的稚嫩,讓人覺著他的肩頭擔不起千 鈞的重量。尤其是他的雙眉,幾乎連在了一起,怎麽看都看不出他的心胸的寬泛來。所以, 做父親的宋晟還是最欣賞長子,也就是宋琥的哥哥——宋瑄,建文中的府軍右衛指揮使, 為人處世、戰場廝殺等各方麵都叫父親滿意,隻可惜,他的才能用錯了地方,靖難時與燕 軍激戰靈璧陣亡,這成了全家永遠抹不去的傷痛,直到後來宋晟封侯,宋琥做了駙馬,宋府的人前低頭之狀才徹底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