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日,長城九鎮之一的宣府鎮,野狐嶺關。


    熾熱的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灑在關隘上。


    青色的磚石在歲月的侵蝕和風雨的洗禮下,依舊散發著雄渾而厚重的氣息。


    城牆上,斑駁的痕跡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過往的烽火歲月。


    烽火台高高聳立,宛如忠誠的衛士,守護著這片土地。


    關隘之上,狂風唿嘯著穿梭而過,發出陣陣低沉的嗚鳴聲。


    一名年輕的明軍士兵正全神貫注地通過了望窗眺望著遠方那片廣袤無垠的大地。


    他的眼神犀利如鷹,不放過一絲一毫的風吹草動。


    突然,他的目光一凝,遠處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一些模糊的黑點。


    那是什麽?他的心猛地提了起來,一種莫名的不安在心底蔓延。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隨後急忙轉身,匆匆跑向自己的長官。


    士兵跑動時,腳步急促而有力,狂風不斷地拉扯著士兵的衣角。


    “報!百戶爺!遠處有情況!” 士兵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


    百戶聞言,立刻大步走到了望窗前,眯起眼睛仔細觀察。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模糊的黑點越來越清晰,漸漸地,他們看清了,原來是一群騎著剽悍戰馬的蒙古瓦剌騎兵。


    風卷著沙塵在他們周圍彌漫,讓整個場景顯得更加神秘而緊張。


    “該死,這些瓦剌人又想幹什麽?” 百戶低聲咒罵了一句,心中湧起一陣警惕。


    他迅速開始估算著對方的人數,可遠遠地看不太清楚,隻能憑借多年的戰場經驗判斷,應該不到一百人。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敢掉以輕心。


    那名士兵忍不住問道:“百戶爺,這些瓦剌人會不會是來攻打我們關隘的呀?我們能守得住嗎?”


    說話間,他不自覺地握緊了手中的長槍,手指因為用力而微微發白。


    百戶瞪了他一眼,嚴肅地說:“慌什麽!我們是大明的軍人,不管他們來幹什麽,我們都要堅守崗位,保衛關隘。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沒有守不住的關。”


    此時,關隘上的狂風似乎更加猛烈了,吹得軍旗獵獵作響。


    “快!點起狼煙!把這裏的情況迅速通報給宣府鎮守軍!” 百戶果斷地下達命令,聲音沉穩而有力,同時他又派人騎馬快速向宣府鎮報告這裏的情況。


    士兵們立刻行動起來,一時間,關隘上氣氛緊張。


    濃煙在風中升騰,如同一條蜿蜒的巨龍衝向天空,向遠方傳遞著危險的信號。


    與此同時,野狐嶺關的一百多名明軍士兵紛紛握緊手中的兵器,劍拔弩張,嚴陣以待。


    他們的眼神堅定,陽光灑在他們冰冷的兵器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有的士兵微微蹲下身子,調整著自己的站姿,以便能在戰鬥來臨時迅速做出反應;有的士兵則不斷地掃視著周圍,保持著高度的警惕。


    大約過了一刻鍾,那群瓦剌騎兵在距離野狐嶺關關口三百步的地方停了下來。


    明軍們這才更清楚地看清了對方的情況。


    仔細一瞧,估摸著大約有三四十人。


    狂風依舊在他們之間肆虐,吹得瓦剌人的披風獵獵作響,他們的戰馬也不安地打著響鼻。


    人群中,有一人騎著一匹高大的戰馬緩緩地向關口走來。


    隨著他的靠近,明軍士兵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在距離關口五十步的時候,一名明軍士兵大喝一聲:“站住!再往前一步,我們就不客氣了!” 說著,一支利箭嗖地射在了他的馬前,那馬突然一驚,揚起前蹄,發出一聲嘶鳴。


    馬上那人急忙勒住馬的韁繩,不由得後退了幾步。


    狂風中,那匹馬的嘶鳴聲顯得格外尖銳。


    那人穩了穩心神,站在馬上大聲說道:“明軍的兄弟,我是偉大的蒙古瓦剌大汗也先派來的和平使者蘇赫巴魯。”


    關隘上的明軍百戶眉頭微皺,心中暗自思忖:哼,瓦剌人的使者?他們會有什麽好心?莫非是瓦剌人的奸計?我必須小心應付,絕不能讓他們得逞。


    他提高聲音迴應道:“使者有何事?”


    蘇赫巴魯心中也有些忐忑,他知道自己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必須讓明軍相信他們的誠意。


    他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我此次前來,是帶著我們大汗最真摯的和平誠意。我們的大汗深知戰爭給雙方都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他希望能夠結束這場紛爭,與大明和平共處。我帶來了大汗的親筆書信,這就是我們的誠意。”


    說著,他從懷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書信,高高舉起。


    此時,陽光透過風沙,灑在那封書信上,好似給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明軍百戶心中一動,但臉上卻不露聲色,繼續思考著:和平誠意?哼,瓦剌人向來狡猾,這其中會不會有詐?不過,若是真的有議和的可能,倒也不失為一件好事。但此事非同小可,我不能輕易做主。


    想到這裏,他說道:“議和是好事嘛,不過此時我做不得主。還請使者隨我一起前往宣府鎮。如何?”


    接著,明軍百戶又補充道:“你帶來的這幾十人先留在關外,隻允許你一人前去。等確認無誤之後再放你的人入關。”


    蘇赫巴魯微微一愣,心中有些猶豫,他看了看身後的同伴,又看了看關隘上嚴陣以待的明軍。


    他咬了咬牙,心想:為了大汗的使命,我隻能冒險一試了。


    隨後略微思考了一下,迴答道:“可以。”


    隨後,明軍百戶便命人帶著使者蘇赫巴魯前往宣府鎮。


    一路上,狂風依舊唿嘯著,沙塵漫天飛舞,他們的身影在這惡劣的環境中顯得有些模糊。


    他的心中始終充滿了警惕,一隻手緊緊地握著腰間的佩刀,時刻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蘇赫巴魯也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周圍的環境,心中暗自祈禱一切順利。


    此時,宣府鎮總兵官楊洪已經接到了野狐嶺關狼煙傳來的敵襲的預警消息。


    他端坐在帳中,麵色凝重,目光深邃。


    帳外,狂風猛烈地拍打著帳篷,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


    他的腦海中飛速地思考著各種可能的情況。


    一個時辰後,野狐嶺關百戶派來的人也到了,他詳細地向楊洪匯報了當時的情況。


    楊洪微微皺眉,問道:“來敵的人數確定看清楚了嗎?”


    來人思索了一下,迴答道:“大人,當時確實看得不太清楚,但是憑借多年的經驗,應該不超過一百人。”


    楊洪用手輕輕敲打著桌麵,思忖著:一百人就敢來?看來這不是來打仗的,可他們到底有什麽目的呢?我先靜觀其變吧。


    又過了兩個時辰,瓦剌人的使者蘇赫巴魯終於來了。


    楊洪目光如炬,緊緊地盯著蘇赫巴魯,問道:“貴使何事?”


    蘇赫巴魯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自己緊張的心情,再次說道:“總兵大人,我是蒙古瓦剌大汗也先派來的和平使者蘇赫巴魯。大汗深知之前的戰爭給雙方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如今我們瓦剌也遭受了重創,大汗真心希望能夠與大明議和,恢複和平。這不僅對我們瓦剌有益,對大明也是好事啊。我們願意放下過去的紛爭,共同開創一個和平的未來。”


    楊洪心中不禁泛起了嘀咕:莫非瓦剌人有什麽詭計?但他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上次在北京城的柳浪莊一戰,他就是明軍中路的主將,那場戰鬥的慘烈場景還曆曆在目。他很清楚,當時瓦剌的大汗也先帶領著不到三千人狼狽逃迴了草原。看來瓦剌人確實已經被打殘了,現在來求和肯定是想得到喘息的機會。


    楊洪沉默了片刻,緩緩說道:“既然貴使帶來了誠意,那請貴使在此暫歇息兩日,待老夫稟報朝廷後再定奪。”


    蘇赫巴魯心中雖有些不情願,但也不敢多言,隻好拱手退下,心中暗自盤算著這兩天該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變數。


    兩日後,瓦剌使者議和的消息以兩百裏加急的方式被送到了北京城。


    兵部尚書於謙得知消息後,微微皺起了眉頭,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瓦剌人的反複無常,但此時的議和消息也不能輕視,必須慎重對待。


    內閣首輔曹鼐此時也得到了這個消息。


    他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整理衣冠,前往乾清宮向皇帝朱銳匯報。


    乾清宮外,陽光透過雲層灑下斑駁的光影,宮牆在光影的映襯下顯得更加莊嚴肅穆。


    朱銳正坐在龍椅上,手中拿著奏本,聽到曹鼐的匯報後,立刻放下奏本,陷入了沉思。


    他的心中飛快地思考著各種利弊。


    他覺得此時議和也不是壞事,至少也讓他有時間處理朝廷內部的一些事,同時也可以讓於謙著手增兵的事宜。


    想到這些,他便叫來了禮部尚書胡濙,嚴肅地說道:“胡愛卿,瓦剌使者議和之事,你去安排接見瓦剌使者的具體事宜,務必慎重處理,不可有絲毫差錯。”


    胡濙領命而去,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著相關事宜。


    而在宣府鎮,瓦剌使者蘇赫巴魯在等待的這兩天裏,心中也是忐忑不安。


    他不知道明朝這邊最終會做出怎樣的決定,隻能默默地祈禱議和能夠順利進行。


    楊洪也沒有閑著,他一方麵加強了關隘的防禦,另一方麵密切關注著瓦剌使者的一舉一動,以防有詐。


    在這緊張的氛圍中,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最終的結果,一場關乎和平與戰爭的抉擇即將到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正統我怕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白積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白積雪並收藏我是正統我怕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