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顛簸了一個月多的時間後,質王一行總算趕到趙國都城邯都。


    邯都在三國都城中不算最大的,但文化是最繁榮的。這裏有三國公認的文壇領袖馬傳書,也有三國中最大的長安書院。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華在的質王府就在邯鄲學院附近,雖然麵積遠遠不及趙國其他王府,但身為人質,華在很是滿足了,甚至有點受寵若驚。這背後究竟有什麽陰謀?華在還是想不出頭緒。


    第二天,有人來報,說是趙國丞相周文請質王前去丞相府有事商議。


    “見過周丞相!”當華在走進丞相府議事廳,趕緊行禮。


    “哈哈,質王客氣了。質王府還住得滿意?”周文隻是點首示意,並未起身。


    “很滿意!謝謝丞相的照拂!”


    “質王從武岡城一路走來,聽說途中馬車受驚翻車了,現在沒什麽事了吧。”


    “愧對大人的掛念。小傷,早就痊愈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質王這話說得真好!可聽人說質王的意思並不要號召武岡州百姓造趙國的反。那又是什麽意思呢?”


    “朝廷滅亡,匹夫無責;民族滅亡,匹夫才有責任。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華在進一步解釋,“國家的興亡之事,保護國家不被侵略,都是帝王還有大臣應有的職責,與匹夫無關;而民族的興盛、消亡,才是每一個匹夫起來挽救的職責。”華在胸有成竹,早有對策。


    周文一聽,暗暗吃驚:這還真不像狡辯。此子不簡單,一定要為我所用。


    “這麽說來,無論是咱趙國還是華國或者夏國興也罷亡也罷,匹夫都無所謂,隻有當我們這個民族興亡,匹夫才有責任?”


    “正是此意!”


    “那如果沒到民族興亡的時候,匹夫就沒有忠君愛國的責任?”


    “有,也沒有。假如一個國家的君王真心愛民不擾民,視民如傷,則民視君王為父,那忠君報國就是民的責任;但假如一個國家的君王不愛民壓榨民,以民為土芥,則民視君王為糞土,又怎會忠君?隻會盼望改朝換代迎新君。所以,匹夫忠君愛國的責任取決於一國之主,並不是匹夫天生就該擔有此責的。”


    “大膽!糊塗!”趙文雖然心裏也有點認同,一下子也消化不了,但這思想畢竟太驚世駭俗了,“質王也是肉食者,難道你就沒有保衛華國的責任?”


    “有,但不大。身為華國都梁王的一子,當然是有責任的。但丞相也知道,作為遠離政治的棄子,我是臨時代人受責。兩國交戰不因我起也不因我止,所以我的責任也不大。”


    “這話倒也說得過去。也罷。質王在邯都有什麽打算嗎?”


    “沒有,安安穩穩活下來就行。如果丞相有什麽差遣,全憑丞相做主,我聽從便是。”


    “安安穩穩,好!安安穩穩活著好!質王就沒想過皇上為什麽許你為質王?”


    “想過,剛才在路上還在想,但全無頭緒,隻當趙皇仁慈我的福氣好!”


    “皇上雄才大略,善待人質。你想的當然是對的。”周文有點得意,能寫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華在也想不通這就對了。


    “質王平日裏喜歡詩文還是兵武?或者都喜歡?”


    “不瞞丞相,文武都略懂一點。”


    “治國之道,一文一武。質王文武雙全,誌向不小哇?”


    “丞相高看了!我現在的誌向就是平平安安做好質王!”


    “這樣就好!華國皇帝昏聵無能,你就安安心心做個趙國的質王吧!下個月長安書院會有一個論道大會,你可以參加。也可以發表你的意見,但違背為臣之道的不要說。你去吧!”


    看著一步一步消失的華在背影,趙文問身邊的幕僚:“孫起興,你覺得此子如何?”


    “迴相爺,此子絕非池中物!”


    “為何?”


    “胸中有丘壑,腹內藏乾坤,眼裏無君父,心中有傲氣!要征服此人很難,極有可能成為我們將來的心腹重患。”


    “那現在就把他殺掉?”


    “暫時不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此子不會藏拙,自有磨他之人。”


    “好,正合我意。在邯都多吹吹他,就用他多刺激刺激各位皇子,讓各路神仙都跳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質王爺統乾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盆黃雲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盆黃雲飛並收藏人質王爺統乾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