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劍……淩重九!淩重九!”他拚命地喊著自己的名字,強運了一絲的內息經會陰穴入督脈,經大椎直衝十二正經中的手三陽和足三陽六條經脈。倏然間他的手腳動了動,他奮力地向暗左近的岸邊攀遊,但他實在是體乏無力,遊了半晌隻靠近了五尺,但他沒有放棄。突然溪流微折,一股反彈而至的衝力將他砰地一下抵到靠岸處,也激得他精神一振,他借勢拚命地向岸上劃去。終於,他做到了,他一掌攀住了岸邊的一塊大石的棱角……
天下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在命運的掌控下運轉不息,不管你是諸侯還是天子,劍客還是殺手。而且能促使它運轉的往往是幾件東西或是幾件事,譬如玉龍子,又譬如竺法蘭的四部佛家妙典。為了它們,漢國國君劉淵不惜興雄兵百萬攻克晉都洛陽,而成國李氏、涼國張氏,代國的六修,幽燕的慕容氏、宇文氏和段氏都有劍客聞風而至。但結果是劉淵克下了洛陽,俘獲了晉懷帝,幾乎滅了整個晉國,但結果玉龍子也未找到,甚至連竺法蘭的一部經書也未見到,更遑論其他諸國的劍客了。
氣急敗壞的劉淵一怒之下,下令緊閉城東建春、東陽、清明三門,城西廣陽、西明、閶闔三門,城南開陽、平昌、宣陽、建陽四門和城北的大夏、廣莫二門,屠城戮民。凡在街頭遇到漢國以外之人,一律格殺勿論,然後再剝光屍體搜索玉龍子和經書,格殺令一直有效直至找到兩者為止。屠城之令一下,一時洛陽城內哀鴻遍地,屍橫如山,街道之上冷冷清清,靜得令人發毛。城內臭味熏天,焚燒屍體的煙霧彌漫之中,不時晃動著一群手執火把和利刃的朦朧的身影。
破城第四日,劉浚和庾謹之同時在白馬寺的一座佛龕之下找到了淩重九的那柄黝木長劍,劉淵方解除屠城令,但為了不引起其他諸國劍客的注意、防止他們向外傳遞消息,封城之令依然不解。當下劉淵問及有何妙策尋得玉龍,趙王石勒方獻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他斷定那柄劍的主人淩重九尚匿於白馬寺內,而且玉龍子和經書必在他的手中。但漢國劍客又不能立刻入寺搜捕,畢竟太微神劍淩重九武功高絕,在不知誰是淩重九的情況下冒然入寺,必然打草驚蛇,驚亂之下以淩重九武功逃出寺外簡直易如反掌。若一個不留神真個讓他逃出白馬寺,則以洛陽之宏大,建築之浩繁,再擒他簡直如癡人說夢。
所以石勒先派了虎門二傑、庾謹之和四名假扮的晉國人混入寺中,第五日聲言得到消息,白馬寺中收留了晉國人,大逆不道,入寺擒了那四名自己人假扮的晉人。接著又以寺中收留叛賊為名,寺中之人除住持方丈道弘禪師被削首示眾以外,其餘諸人無論僧俗,一概鐵鏈縛手發配趙北戎邊築城,來個明為發配,暗尋玉龍……
※※※
天,愈來愈暗。
雨,越下越大。
棲身在霏霏的淫雨中瑟搖的野草,此刻再也不堪那白雨化珠萬箭齊發的威壓,紛紛驚攝地拜伏於地。突然天際一道電掣紅綃耀亮了整個山川,一串驚天動地的巨雷如當頭棒喝,將淩重九從昏沉的思索中重又拖到了江邊。水流滔滔,創痛依舊,無情的江流肆虐地撩撥著他酸痛的腳踝……
創痛與驚雷令他神情一清,他奮力地攀上河岸,不經意的抬頭間,赫然看到一個朦朧的影子。沿岸上溯六、七丈,赫然立著一個熟悉的身影——劍,那柄隨他墜崖時直插入地的黝木長劍。看到它,淩重九心中一陣莫名的激動,他跑過去“嗤!”地一聲將其拔出。如執手一位闊別多年的老友一般,右手劍指從它劍柄沿那劍身一直拭到蚴黑的劍尖。凝視著她,他似乎看到了那柄他苦苦尋了半生的名劍——一位可以削平天下的治世良才。
“今日我得不死,上天又預我將尋得名劍,我絕不能就此放棄……”一念及此,他頓時精神一振,收好長劍,徐徐忖道:“以庾謹之老賊深遽的心計與思謀,不久他們即會尋到此處,我須得快些找個安全的地方療傷……”他低喃自語,同時心中快速地思忖著應對之法。但常言道“危巢之下豈有完卵”,這刻恐怕漢國的百餘名劍客和刀客早繞下了峪溪,正封了出口四處搜捕自己也說不定。忖量至此,心中突然一亮。當下不再滯留,加快了腳步繞著峪穀內流覽了一番。
此時天光已暗,穀內山巒隱隱,高峰淺岫,悄潛入暮。
淩重九將附近的岫洞看個大概,又急忙返迴一處極其隱密的山洞旁停下,看此處上麵恰有一塊寬石擋住大雨,洞前雜亂地陳著三方大石,三方大石後挨近石壁處長滿了荊棘和野草。撥開那雜密的荊草,後麵竟有一處隱秘山洞,此洞難尋至極,須將荊棘和野草斬開能得窺其奧——這正是淩重九要找的。
他休息了片刻,接著又傾盡畢生之力,將其中最外的一塊大石推開少許,揮劍在那石下掘了一個四尺來深,左右各三尺來寬的地穴,然後用襟衣包了挖出的沙石一概傾倒峪溪之中。又迅速返迴原處,將洞口的荊草撥弄了幾下,遂攜劍跳入所掘地穴之中,休整了半晌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重又將那大石托到原處,堪堪蓋住那個地穴,而且四周尚有幾處氣孔可供換氣。待做畢一切之後,淩重九丹田一陣傾盡的劇痛,那劇痛尤如一條長錐自膻中穴直刺氣海,直痛得他雙冷汗淋漓,雙手緊撐地穴兩壁,不能動彈分毫……
過了約兩盞茶的光景,錐痛之感減卻了許多,靜持之下漸感丹田溫熱、氣機微隊。淩重九納引歸元,腎中精元夾脊上行到風府、百會,稍頓之後,下鼻柱穿齦交,化為汩汩的津液,淌膻中下返氣海。不一刻龜尾升氣,氣下於海,光聚天心,漸入了佳境。約大半個時晨,體內針氣漸盛,他緩籲了口氣,停了河車之運轉,促動真元經任脈將身種的毒氣積入左臂手少陰心經的少海與神門二穴之間,待行功初停,左臂臂肘以下,手腕以上突然變得赤如朱砂,怵目驚心。但奇經八脈的劇痛卻消去無蹤,精神也爽利了許多,總算暫時保住了一條性命。
初複元氣,淩重九直覺精神舒適,但同時一股沉沉的疲倦接踵而至,當下倚定陰濕的坑壁,閉目微瞌,不一刻竟沉沉睡去。也不知過了幾許光景,瞑目而睡的淩重九恍惚之間,似是聞有腳步之聲。一驚之下,霍然而醒,心中微微一震,透過幾處氣孔一看,發現外麵已不似入穴時那般黑暗,但天色尚未入卯,尚在幽夜。但因位置不對,絲毫看不到半個人影。他忙運真氣將唿吸調至深細綿密、不著聲相之境,微吐默納間,側耳細聽外間。
不久,腳步漸漸行近,聽聲象是有兩個人。其中一人腳步均勻而足音幾近微不可聞,顯見內功遠勝另外一人。其中一人似是發現了這處逼雨的地方,急忙過來駐足擰了襟上的雨水,抱怨地道:“這麽遭的鬼天氣,庾老賊非迫著找那淩老匹夫……”
那功力高深之人似是揮手止了那人的話鋒,徑自在淩重九身頂的那塊大石上坐了下來,喘了口氣說道:“懷義慎言,你我如今俱身在石勒境內。此人野心勃勃,對我叔父皇帝陛下也是陰奉陽違,實是狼子野心。那庾謹之也非等閑之輩,我雖是皇帝陛下的幹侄子,但我們還是謹慎些的好。”
石下的淩重九心中喜極,心道原來那漢國臨極未久,朝中就出現了內訌,看來劉家的江山這下可有得坐了。那人既稱漢皇劉淵為他的叔父,看來此人必是劉浚無疑,江湖中人都知劉淵的幹兒子,幹侄子不少,都是兇恨的角色,那另一個定是莊懷義了。好,我暫且聽聽你們說些什麽。一念及此,當下靜下心來又側耳細聽。
但聞莊懷義憤然地道:“主上,我說的可是實言。想那峪溪何等流勢,這刻恐怕淩老賊的屍體都沿河衝到三十裏之外了,就算調動石勒的數十萬大軍也絕難找到那晉賊了。庾老賊偏偏拿著雞毛當令箭,鼓噪著又是搜山,又是入林的,還以為自己的武功盟主呢。我看那淩老賊雖也狡猾,但他說得很對,這庾謹之高明之處可多了,光是他頤使氣指的功夫就絲毫不遜於他的劍法。”
地穴中的淩重九聞言又氣又笑,心道這何世芳不光自己罵那庾謹之,連自己那份兒都算了進去。思忖間,那莊懷義罵著罵著,頗自氣苦,似是頹然的歎一口氣,自怨自艾地道:“都是我武功拙劣,否則的話……”否則如何,他沒說下去,鼻子裏隻重重地哼哼了兩聲。
劉浚拍了拍何世芳的肩頭,似是從背上解下長劍倚放石上。二人都不再說話,似是瞑目靜坐休息。過了約一盞茶的光景,那莊懷義似是耐不得靜,又開口道:“主上,屬下有一事很是好奇,不知……”
劉浚似是大睡初醒,淡淡地道:“什麽事,不妨直言。”
莊懷義躊躇片刻,方道:“屬下一直不明白,區區一塊爛玉和四本經書,究竟有何珍稀之處,竟弄的天下大亂。真是奇怪,世上比那塊爛石好的玉多的是,經書也不是沒有,究竟……”
劉浚沒有開口,淩重九心想這刻他八成是在瞑目思忖是否要坦言相告,事實果然與淩重九所料不異有二。那劉浚果真凝思不語。
一旁的莊懷義見狀,不好意思地囁嚅道:“主上請恕屬下妄言之罪,屬下不該多問……”
劉浚聞言微翕雙目,一擺手道:“懷義,你太多慮了,我正不知如何說明……”他站起身,伸展了幾下手腳,望了外麵的雨天,接著又道:“其實這個秘密已不再是什麽秘密,因為知道它的已不下數十人。而且它並不是真正的秘密,因為時至今日,參透兩者隱密之人,天下之大,卻也決超不過一掌之數,甚至也可能一個都沒有……”
莊懷義聞言被弄的一頭霧水,愣了半晌,方接道:“主上說的話……恕屬下不能理解。”
劉浚微微一笑道:“世芳不必心急,且聽我慢慢解說。不知兩年前在平陽時,你可曾聽過‘法蘭妙典,昭蘊大乘。玉龍入世,天下將傾’四句江湖傳言?”
莊懷義爽利地道:“當然聽過,我主陛下不也是信了此言才克平洛陽的嗎?”
劉浚道:“正是。江湖傳聞,誰人能得到玉龍子就可得天下,據聞玉龍子為晉國立國之初,晉武帝受一江湖門派所托而寄於白馬寺內,當年晉武帝為了以策安全,還在寺旁建了座武威堂並派重兵鎮守。但究竟她有個中有何神機,除了當日的晉武帝外,恐怕天下無人得知,這也是我方才所說的意思。”
莊懷義幾乎聽得沉迷了進去,半晌方籲了口氣,悠悠轉迴道:“果真神奧,隻不知那經書有是那門子的事?”
劉浚振衣重又坐下,問道:“你可知道這四部經書是什麽?”
莊懷義臉現為難之色,苦笑一聲,說道:“主上又不是不知道我老莊除了武功,什麽都不懂,那些勞什子的什麽書,我聽了都磕睡,就算送給我都不知道它們如此的金貴!”
劉浚嗬嗬一笑,接道:“我早勸你念些晉國漢人的書,如今我族貴胄無不以習晉人之書為榮,你卻倒好……”劉浚有些無奈地點了點頭。
莊懷義道:“書我倒是看過一些,但都是在睡不著覺時才看。隻要我一看晉國漢人那些鬼畫符,不到一刻準能入睡。”一言及此,他突然壓低聲音,一頓又道:“這件事千萬莫告訴了懷義,否則準被他笑死。主上還是說點秘密提神些。”
劉浚笑道:“說起竺法蘭的四部經書,江湖中人知者頗多。當年天竺高僧竺法蘭攜百錫杖隨著神僧釋摩騰,繞道龜茲國,渡過浩瀚的沙漠,穿天山,轉涼國,越昆侖方到達中土的白馬寺。這竺法蘭確是得道高僧,不但通曉三藏,更是博覽六經。他一生譯經五部,分別為《十地斷結經》、《佛本生經》、《佛本行經》、《法海藏經》和《四十二章經》,其中流如民間的隻有《四十二章經》一部,其餘四部據傳業已失傳。但江湖中的說法又不一樣,故老相傳,五部譯經中的前四部之所以未見流傳,乃是因為其中昭蘊著天下之大乘,得之者不但能超凡入聖,猶可內聖外王,至於所指為何,那就不得而知了……”
莊懷義突發奇想地道:“區區一塊爛玉和四本破書,竟讓天下英雄無不為之折腰,諸國的君主和劍客,甚至有野心的江湖中人,個個趨之若鶩,爭相搶奪。難道其中藏有驚世駭俗的武功秘笈……”正說間,南麵突然又傳來了腳步聲,劉浚忙揮手作了停止說話的手勢。須臾,果見一個青衣刀客匆匆行至,看到二人靜靜倚在石上,頗自一愕,馬上又恢複了平靜,道:“原來兩位在此,庾前輩正找不到兩位,還以為你們先走了呢。”
劉浚沉吟片刻,不動聲色地微微一笑,道:“兄弟哪裏話來,我與懷義尋了許久,卻也未見端倪,看來他真個被水衝走了也說不定。”
那人看了劉浚一眼,匆匆地掠了二人身後荊草,攘臂接道:“庾前輩囑咐屬下找到兩位,立刻知會一聲。兩位稍歇,小的去去就來……”言畢匆匆而去。
“這人有點奇怪。”莊懷義突然道。
劉浚也同意地點了點頭,但又說不出究竟哪裏不對。不久,劉、莊二人清晰地聽到那人撮口長嘯打了聲胡哨,不一刻頓聞一片雜遝的腳步聲漸漸傳來,抬頭一看,果然是庾謹之一行和那些青衣刀客。方才傳訊之人如今尚自伏在庾謹之耳邊,看著劉浚二人低語了幾句,施然行至。
庾謹之行至且近,一言不發素手一揮,虎門二傑和十餘名青衣刀客霍地人字形將劉浚二人圍在中間。
劉浚覷然一驚,不解地道:“庾謹之,你……你此舉是何用意啊?”
庾謹之冷笑一聲,麵色沉寒望了他一眼,冷冷地道:“劉浚你太自專了,你我有言在先,得了玉龍,擒了淩老賊你我再作理論,想不到你如今竟欲獨擅擒人之功,不知你究竟是何用心?”
莊懷義聞言大怒,目瞪如鈴,青筋暴起地道:“庾謹之你大膽,竟敢對我主皇侄無禮—!”
劉浚揮手止其話鋒,臉現不愉之色,轉身沉聲道:“庾謹之,你把話講明白,說清楚在下到底有什麽用心!”
庾謹之也樹地沉下臉來,踱了兩步接道:“豈敢啊,我庾謹之不過區區一介草莽,如何敢對皇侄殿下指手畫腳,但皇帝陛下的皇侄也未免太多了……”說著踱到臨壁的那蓬荊草前,又冷哼著道:“不過還要請教劉兄,皇侄殿下既已找到了晉賊,何故唐塞在下。”言罷,雙眼引領眾人目光,緩落到那有著攀痕的荊草上。
此刻,石下的淩重九聞言,心下暗喜,想不到自己故布疑陣而匆匆留下的攀痕,竟令漢國皇、王兩派內訌不止,說不定大打出手都有可能,這下可熱鬧多了。正想間,劉浚似也看到了那幾不可見的攀痕,神情猛然一震,可是他馬上恢複了平靜,幾近語塞地道:“這……怎麽會有些攀痕,在下確是不知。”
庾謹之臉現嘲諷地道:“事實俱在眼前,劉兄不必多說……”
莊懷義聞言,直氣得橫眉怒目,勃然變色,大聲道:“庾謹之你這是什麽話,我與主上到時天光伸手不見五指,閣下修為高深功力精湛,請看十丈外那棵樹有幾個叉。自己壞了事盡願別人,玉龍子摔碎了大家都有責任,你少亂出大氣,頤使氣指的。”
此刻一直側耳細聽的淩重九聞言,心中既驚且喜,驚的是兄長交待的玉龍子碎了一枚,喜的是玉龍既碎,那庾謹之縱然聰明絕頂,恐怕再也難參得其中的奧秘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也正是他甩出玉龍時早預料的事,但心中殊覺惋惜而已。
庾謹之聞言臉現怒容,怨怒冷笑說道:“區區一個重傷之人,若說劉兄擒不住他,恐怕江湖中沒幾人人能信。但劉兄非但沒有擒他,反而將他一掌打下峪溪,太過令人費解了!”
劉浚怒火中燒,將臉一沉道:“你我盡在此贅言也無濟於事。我劉浚若是早有發現,又何故和世芳在此坐等。換了庾兄,恐怕早將人搜掠而去了。”
庾謹之聞言不覺一怔,劉浚此話大有道理,當下意似信了幾分,但他轉了轉那狡如贏隼的雙眼,緩和了聲音又道:“安知你們不是先擒了淩老賊,藏匿到別處,再故作不知在此等候,故布疑陣?”
俗話說得好,土人也有三分泥性。更何況是當今漢主的皇侄,血氣方剛的平陽一劍劉浚。對於庾謹之的咄咄緊逼,若不是因為叔父的囑咐,他早就拔劍了,孰知那庾謹之也是登鼻子上臉——得寸進尺。你逾是歉忍,他就逾是囂張。劉浚怒氣衝天,提劍踱到庾謹之身前不足兩尺,臉色轉沉,眸現殺機,道:“庾謹之,你一再緊逼莫非我怕了你。皇帝陛下囑我配合趙王便宜行事,卻並未說定要配合你庾謹之。如今山穀俱已被圍,我能將他藏到何處,難道我會飛天不成!”
庾謹之心中頗以為然,如今見劉浚已然發怒,心中倏然記起了起行時石勒的叮囑。當下臉上怒容“唰”地撤去,迅即換了一副皮笑肉不笑的神情,嘿嘿幹笑幾聲,道:“劉兄說的是,區區也是受趙王所托,急於擒人。如有冒犯之處,還請劉兄海量汪涵,原諒則個。”
劉浚看他雖無誠意,但自己總算有了台階。若一味計較下去,雙方都難收場。當下也收了不愉之容,緩了語氣道:“庾兄客氣。如今你我先找到淩重九再說,其他一切晚些再論不遲。庾兄以為如何?”
庾謹之見他識趣,也順水推舟地道:“正是正是。”
當下向虎門二傑一揮手,那二人提縱身形,輕掠至荊草兩側,緩緩左右撥開,眼前赫然出現了一個洞口。
庾謹之目中怒光暴射,麵上流露出激動異常的表情,道:“果然不出所料,以淩老賊之狡猾,如果他尚在人間的話,最有可能躲在三個地方。其一就是最隱密的地方,其二就是最不隱密的地方,那樣的話,他必以為我們想不到他會躲在最易搜到的地方,即山林某處。其三就是沿著崖壁重新攀迴他受傷的地方。如今這三處都有我劍客伏擊,他這次插翅也難飛了。”
石下的淩重九聞言默然一笑,有道是彼高一尺,我高一丈,他早料到自作聰明而又剛愎自用的庾謹之會在這三處搜索,所以他選擇了在最危險地方的附近,坐觀其變。即使庾謹之一行因找不到自己而掘地三尺,卻也很難掘到此處。這乃是人的心性所致,就譬如一個人尋一樣寶物,當他在最有可能找到那寶物的地方卻沒有找到,他會怎麽做?通常之人,都會再尋另外一個最有可能發現寶物的地方去搜索。孰不知有時那寶物就在你身邊,而我們隻不過蒙然不知而已,這點甚至連一直沉勇冷靜的劉浚也未能免俗。
在場諸人聽了庾謹之一番話,無不點頭稱是,甚至連一直與其較勁的莊懷義也不例外。
庾謹之見諸人俱同意自己的見解,心中頗為得意。行到洞口一側,向其中洪聲傳音道:“淩重九,你若在洞中,還是主動出來的好,否則老夫先放暗器,再用煙熏,那時再向老夫求饒老夫絕不容情。我數十聲,十聲之後,閣下可要好自為之了。”言罷,果然大聲道:“一……”
石下的淩重九心中好笑,心道讓你喊個夠,喉嚨喊啞了更好,當下不再理會,又瞑目而睡。這種情況確是好笑,若是庾謹之知道此刻淩重九正笑看他捉賊,八成會氣得叉氣吐血,一命嗚唿。但偏偏他不知道,而且捉賊捉得很起勁,豈不好笑。
他一連帶勁地連數九下,直到喊道:“十!”隨著庾謹之話音一落,那十餘名青衣刀客霍地湧至洞口,俱從腰間配囊中攫出一枚枚三寸來長、冷光湛戰的飛刀,同時向洞內猛甩,耳中但聞一陣金石交鳴的叮當之聲,顯見暗器俱打中了石壁。
這時那連城上前一步道:“庾先生,那晉賊莫非不在洞中?”
庾謹之躊躇半晌,似是下定絕心,陰騖詭猾地怪笑一聲,一揮手道:“全部進去,就算那老賊匿在洞中,但他身受重傷,不能亂運內力,二來洞小而無一展拳腳的地方,兵器先入!”
那十餘名刀客哄然應命,提刀入洞,不一刻俱退了出來,道:“庾先生,洞中無人。”
這時劉浚上前道:“莫非那淩重九也看出此處太過隱密反而危險,才匆匆匿到別處去了?”
庾謹之沉目思忖片刻,道:“很可能逃去了樹林裏,不過那裏早有伏兵,我們快些去看看!”
劉浚點頭道:“正是。”
當下庾謹之、劉浚二人率著一幹人等匆匆行去,哪知行了不到十丈,那庾謹之突然在中間一空地停下,聲音不大不小,剛好可令四周聽到的聲音嗬嗬笑道:“劉兄不必擔心,我已飛鴿傳書本州刺使大人,著令他們沿河布下重兵,那賊子的屍體絕跑不掉,我看你我也該迴去複命了。”莊懷義幾人正弄不懂他是何意,庾謹之卻和劉浚相對一笑,徑向那樹林中去了……
此刻天色已亮,雨勢趨弱。晦惑之中,沐風浴雨的山巒拔空高聳,戟指向天。雨水化作涓涓溪流,一頭紮入那滔滔大峪溪,那大峪溪流勢更急,浩浩蕩蕩,傾流而下……
淩重九長籲了口氣,探了探身心道:“那庾謹之雖在此地未找到我,但為了以防萬一,臨去說的那番話無非是讓我不敢走水路,或是正好相反,正沿岸布下陷阱,待我入甕。但若是他沿河布下陷阱,說明他方才就知我在此,那時他不在此地細搜老夫就說不過去了。所以如今他的手下必然大多去林中,那麽所謂的‘沿河布下重兵’,必是我墜崖之處庾謹之指派的一些劍客。其中即使有本地刺史的佐助,也隻能在最近的一段合河岸和三十裏外的一段河岸,因為自己若死了的話,此刻屍體應在三十裏外……”他笑了笑接著想道:“所以,此刻趁他們不備而入水,沿河潛到十裏處登岸,必能輕鬆地全身而退。”
一念及此,他不再作斯須停留。此刻他真氣已複,氣轉力生,輕輕將那大石托開,跳出身形又將那大石複原,拍了拍手,仰頭長長地籲了口氣,閉眼笑著沐浴著臨頰的細雨,半晌束了長劍,轉身振衣行去。這時,大峪溪兩岸的雨霧中徜徨著不少的人影,淩重九掠如風的身形在樹間前行了三十丈,見此處一直到岸邊薺草深深,心道草最深密處必伏有劍客,但他的旁邊卻安全得很。想到此不再猶豫,晃動身形如矯兔一般倏地隱如那最密薺草的邊緣,騖伏蛇行,待到快行至河暗時,曲指向另一方向四丈處彈出一枚石子,那石子啪地一聲正擊在一棵小樹上,但見草中突然閃出了三個提刀的青衣刀客,警戒地掠到那棵小樹旁。淩重九稱此良機,飛般掠出身形到了河邊,又輕悄地入水,待那三個刀客迴身時,河水上隻有一圈漸漸擴散的水紋而已……
天近未牌時分,已身在十裏之外的淩重九,從水中析出,他踱出河岸,擰了擰襟上的河水,仰天長長籲了口氣,心懷暢然了許多。抬頭望處,但見霏霏淫雨之中,天色空濛,遠山生煙,田野尚有一片蔥籠,好一派田園的風光!這半個月來的經曆如同作了一場惡夢,天下的百姓更是死了十幾萬,整個中原都在惡夢中沉淪……
“劫後餘生的感覺很好,是麽?”
突然間,一個沙啞的聲音從他身後傳來,毫無防備地傳了過來,嚇的淩重九大驚失色,機伶一顫,霍地轉身,一驚由顧,一看之下,神情猛震,神意驚遽。不知何時,在他身後三丈處竟立著一個身高八尺,魁梧不凡,背束長劍的蒙麵之人,那人從頭到腳一身黑,隻剩下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靜靜地凝視著他,散發著一股子陰騖之氣,令人徹體生寒。
淩重九乍見那人的氣勢,心中的驚怵實在不可言喻,他霍地聯想到另外一個人,一個在洛陽白馬寺闌台石室內遇到的人。外表打扮雖然分辨不出他們,但感覺告訴淩重九,他們是同一個人,那股凜冽沉靜得的怵人心魄的感覺絕對沒錯。
當日,淩重九的兄長‘紫微神劍’馮萬乘眼看洛陽危殆,命他入白馬寺的闌台石室,向護寺神僧替心大師取迴本屬馮萬乘的玉龍子——而當年正是他將此玉交給了晉武帝。但當日淩重九方一入闌台石室,即看到了替心禪師的坐化的法體,而一個黑衣蒙麵人正急急的翻找東西。淩重九心中一驚,上前就和那人過了幾招,也許是那人心虛,又或許是左手拎著四不經書,中了淩重九一掌飛掠而出。當淩重九追出門口,發現那人竟如凝住的空氣一樣靜立在門口等著他,一如現在一樣。那人迎麵砰地疾射來一蓬藍烏色的飛針。淩重九駭然提縱倒掠四丈,躲過飛針道了聲好險,晃身出去再看,哪裏還有半人人影。最為奇怪的是,那蓬不下幾十枚的飛針在地上竟找不到半支,但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以淩重九的輕功,退了四丈而反,不過展眼之功,那人如何收了飛針,實令人心喪膽寒,若不是那人先中了一掌,如今淩重九能否立在當地還在未知之數呢。黑衣人走後,替心大師的屍體突然自燃,從懷中掉下兩枚玉龍,也就是玉龍子……
淩重九抽了口冷氣,道:“在洛陽,是閣下殺了替心大師!”
那人沉靜地點了點頭,沙啞地道:“他有絕世的武功,但他竟然沒出一招!等著我殺了他!”
淩重九道:“這麽說也是閣下取了四部經書和玉龍子了?”
那黑衣人沙啞地笑了笑,語氣又倏地轉沉道:“淩重九你很聰明,書是我取了,但玉龍子卻在你那裏,而且還碎了一枚。我一路從洛陽跟著你,就是讓螳螂捕蟬,我作黃雀,讓你和匈奴人魚蚌相爭,我好漁人得利,你還敢胡言欺我?”
淩重九聞言臉色慘白,駭然道:“閣下你……你究竟是誰,你既然……一路跟著我,那為何在我摔下懸崖最孱弱時不下手,而要等到今日?”
那黑衣人聞言,忽地一竭抑著,仰天一聲撕啞的豪笑,道:“我如果在山穀搶了閣下的玉龍,你勢必挾死抵抗,我縱不殺你,也會留下蛛絲馬跡被庾謹之等匈奴人看到,這跟殺了你的結果是一樣的。他們都會知道有另有一個人取了玉龍子,他們會搜遍整個江湖來找我。我不是怕他們,卻也不想多生事端,隻有閣下逃出來後我再殺了你,讓他們以為你還活著,那我就再無後顧之憂,他們也會不停的在江湖中找你……”那人淡笑了一聲又道:“忘了告訴淩大俠,你從穀中入河後,我就將你藏身的地穴掀了開,這刻庾謹之知道了你已逃出生天了也說不定。”言罷撕著聲音哈哈大笑。
淩重九聽到此時,驚魂未定,心中之驚實在莫可名狀,為了玉龍子,漢國已經廢盡了心思,機關算盡,到頭來卻都被這個孤身一人的黑衣人利用,其手段之辣,心機之深,實在駭人聽聞,邁超千軍。一想到他此人陰險,淩重九不禁心中顫栗,實在比受虞謹之的蜮毒還難受百倍,麵對天下奇毒,他可以坦然自若,但麵對這個人,卻令他不知所措。而且,他見識過此人暗器的厲害,他不能給他機會,所以,不待那人最後一個‘定’字說完,他突然出手了……
曠野之中但見淩重九化影疊形,疾如星火般旋轉半身,與此同時,長劍莫由到了手中,嗚嘯撕風,長驅而至,快如畫影流形,神龍騰霄,立刻一那人成了近身之戰,也隻有如此,黑衣人才沒有機會發射那可怕的暗器。
黑衣人目中閃射詭異寒芒,冷笑一聲,舒手取劍,銀芒顫動,寒光飛舞,配合著那輕靈的身法,一連九劍,兩人劍劍真氣相交,砰然有聲,此人竟然一氣嗬成,拔劍、出劍、禦劍,快如一瞬,劍影無形,竟將淩重九的殺著一一化解——這是淩重九自出到江湖以來遇到第一個可以如此輕鬆接下他絕技的人。但他的劍術造詣遠非僅此而已,當年他三十歲便憑一套‘太微劍法’縱橫江湖,豈是簡單?
但見他穿插迂迴,劍花迂轉,一套劍法九劍一百八十式,似黃河之水,滔滔自白雲間來,連綿不斷,愈來愈快,愈轉愈速,漸漸閃展騰挪,化化無窮,以至於那黑衣人漸有不及,兩道人影在大原上如飛鳶相逐,見人不見劍。那黑衣人身法高明得很,劍法竟也不俗,兩人一直過了三百餘招,即至後來,即興而揮,舒手成劍,無招無式,全由心感而發,黑衣人漸感不支,一招進襲,青朦朦的光華疾遞而出,劍光芒尾,嘶嘶懾人。但就在危急關頭,黑衣人肋間若有若無,露出兩處破綻,淩重九一見大喜,豈肯放過,當即全力擊出,招數用老,一擊而中。
他正大喜,但突覺不對勁,因為自己擊中的感覺不象刺入人身,而象是擊在了硬物上。原來,這兩處乃是黑衣人故意露出的破綻,而且在那兩部位,放了銅片,所以才會甘冒危險引誘對方將招數用老,果然是陰險得很!
淩重九驟極驚唿,知道上當,正欲撤劍,但僅此工夫,黑衣人長劍卷起一團森寒光華,但見劍光閃掣,青影漫空而至,眼看情勢危殆已無可救,將有大難,但就在此時,淩重九突然身子倒仰,幾乎貼地不退反進,這一身法實在駭人聽聞,甚是怪異,但卻正好將黑衣人殺著躲過,而且還用左手揚掌擊中那人肋下,好在此人轉身夠快,否則必然被一掌打成重傷。
兩人經過此招,各自衝過對方,都迅速轉身,但此時兩人距離已經拉開,黑衣人一招未能得手,反而中了淩重九一掌,不禁大怒,猛然轉身,僅此一息功夫,右手長劍已經還到背後,雙手未見握有任何東西,連連甩手,每甩一次,手中總有一蓬烏藍的暗器打出,淩重九縱身連躍,如星擲丸跳,頓時隻有躲閃的份。
那人手中暗器似乎無窮無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路迫殺,口中叫著:“蚤鱗箭!”
“蚊翼鑣!”
“蠅須針!”
這種暗器實在小得很,而且一旦打不中,墜地即消失無蹤了,詭異得很。這人將它們叫作蚤鱗箭、蚊翼鑣、蠅須針,實不過分。淩重九周遊列國,也見識過最厲害的暗器‘流熒神針’與‘月芒散照’,但這兩種雖然象牛毛一樣,但畢竟有跡可尋,有形可躲,而且數量有限,但眼下這人似乎永遠用不完,如此下來,早晚會被打中一迴。
果然,淩重九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在躲過十來蓬後,左肩突然一麻,頓時身體失重,自半空晃著墜下,體內如遭雷擊,急忙運真氣又將身中不適逼到左臂,但他發現,體內並沒有針體暗器之類的東西存在,一點也沒有,隻有慢慢的麻痹在擴散——好詭異的暗器!
但令淩重九奇怪的是,在他運功逼毒時,對方竟然沒有再趁機發射,他以劍拄地,望向那人,但見他正腳步踉蹌,突然以掌撫膺,隔著麵巾竟然有血自嘴中滲出,竟然似是受了重創,但淩重九記得隻有方才不痛不癢地打了他一掌,還沒有將他傷得如此之深,思忖片刻,忽焉恍然大悟,望定那人,仰天大笑,喘了氣道:“你不是修為很高明麽,你不是要殺了我得到玉龍麽,你不是有很完美的計謀麽,我一毒掌的滋味如何?”
“毒掌?!”黒衣人機伶一顫,神情猛震地道:“你……你什麽時候練成毒掌了?”
淩重九冷冷一笑,緩緩伸出了袖中左手,黑衣人頓時嚇得半死,但見淩重九左臂的少海與神門二穴之間,由正麵赤如朱砂,反麵紫黑如墨,駭人已極,黑衣人嚇得神意驚遽,猛然沁出一身冷汗,淩重九已大笑道:“因為你的設計讓,我與匈奴人魚蚌相爭,結果我中了虞謹之的劇毒,今日反過來又打在你身上,不知閣下對自己的傑作還滿意麽,你這個機關算盡的小人,不敢示人麵目的無膽匪類,自作自受,真是蒼天有眼啊!”
一言及此,淩重九得意已極地振吭大笑,氣湧如山。
黑衣人聞言,早目眥欲裂,正要再上去殺了他,但立刻察覺體內不適,心中巨震,眼看就要成功,今日卻功敗垂成,實在可惜。但如果讓他在玉龍子和他的生命間做個選擇,他絕對不會去選擇玉龍子,眼下他再不敢托大,因為耽誤太久,自己就再不是淩重九對手,如今不趁能走時走掉,恐怕會永遠留在此地了。一念及此,他做了明智的決定,立刻一言不發,轉身就走,就如他一聲不息地出現一般……
※※※
當晚,淩重九調息之後,身體在劇痛中昏昏睡去……
他突然模模糊糊看到一個人影,飄忽地靠近,輕謂道:“你很痛苦,是麽?”
淩重九想說話,但卻渾身動彈不得,卻聽那人繼續道:“你既然很痛苦,何不就此撒手,豈不免去無數痛苦?”
淩重九使勁搖了搖頭,但卻沒有搖動,那人擺了擺手,道:“天下大勢,不為而為。你又何必強求?”
淩重九象說“我是個墨者,墨者就應該‘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這是祖師的遺訓,找到我要找的治世名劍,也是祖師的遺訓!”,但他渾身酸痛,根本連翕動嘴唇的力氣也沒有,終於沒能說出口,但那人朦朧間似已知他要說的話,輕舒地道:“就算你不去找,那柄劍還是會騰空出世,你為什麽非要執著呢?”
淩重九不再費力口說,隻在心中說道:“於天道來說,我去與不去都不會影響名劍出世,但於我來說,我親自勉力而為,乃是以綿薄之力致力天下,我生而有用,死而無愧。”
那人影搖了搖頭,輕喟一聲,緩緩道:“那你就去燕國吧……”
“去燕國?你究竟是誰?”淩重九問心道。
“我就是你……”那個聲音漸漸消失了,人影也杳冥無蹤了。而他也突然醒了過來,竟然出了一頭的冷汗,轉眼四顧,哪裏有什麽人影。
“莫非我是在做夢,但它很真實,那個人是我自己?究竟……”他默然想了很久,卻毫無邊點頭緒,但倏然想起了夢中之境,口裏卻哺喃著:“燕國……”
天下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在命運的掌控下運轉不息,不管你是諸侯還是天子,劍客還是殺手。而且能促使它運轉的往往是幾件東西或是幾件事,譬如玉龍子,又譬如竺法蘭的四部佛家妙典。為了它們,漢國國君劉淵不惜興雄兵百萬攻克晉都洛陽,而成國李氏、涼國張氏,代國的六修,幽燕的慕容氏、宇文氏和段氏都有劍客聞風而至。但結果是劉淵克下了洛陽,俘獲了晉懷帝,幾乎滅了整個晉國,但結果玉龍子也未找到,甚至連竺法蘭的一部經書也未見到,更遑論其他諸國的劍客了。
氣急敗壞的劉淵一怒之下,下令緊閉城東建春、東陽、清明三門,城西廣陽、西明、閶闔三門,城南開陽、平昌、宣陽、建陽四門和城北的大夏、廣莫二門,屠城戮民。凡在街頭遇到漢國以外之人,一律格殺勿論,然後再剝光屍體搜索玉龍子和經書,格殺令一直有效直至找到兩者為止。屠城之令一下,一時洛陽城內哀鴻遍地,屍橫如山,街道之上冷冷清清,靜得令人發毛。城內臭味熏天,焚燒屍體的煙霧彌漫之中,不時晃動著一群手執火把和利刃的朦朧的身影。
破城第四日,劉浚和庾謹之同時在白馬寺的一座佛龕之下找到了淩重九的那柄黝木長劍,劉淵方解除屠城令,但為了不引起其他諸國劍客的注意、防止他們向外傳遞消息,封城之令依然不解。當下劉淵問及有何妙策尋得玉龍,趙王石勒方獻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他斷定那柄劍的主人淩重九尚匿於白馬寺內,而且玉龍子和經書必在他的手中。但漢國劍客又不能立刻入寺搜捕,畢竟太微神劍淩重九武功高絕,在不知誰是淩重九的情況下冒然入寺,必然打草驚蛇,驚亂之下以淩重九武功逃出寺外簡直易如反掌。若一個不留神真個讓他逃出白馬寺,則以洛陽之宏大,建築之浩繁,再擒他簡直如癡人說夢。
所以石勒先派了虎門二傑、庾謹之和四名假扮的晉國人混入寺中,第五日聲言得到消息,白馬寺中收留了晉國人,大逆不道,入寺擒了那四名自己人假扮的晉人。接著又以寺中收留叛賊為名,寺中之人除住持方丈道弘禪師被削首示眾以外,其餘諸人無論僧俗,一概鐵鏈縛手發配趙北戎邊築城,來個明為發配,暗尋玉龍……
※※※
天,愈來愈暗。
雨,越下越大。
棲身在霏霏的淫雨中瑟搖的野草,此刻再也不堪那白雨化珠萬箭齊發的威壓,紛紛驚攝地拜伏於地。突然天際一道電掣紅綃耀亮了整個山川,一串驚天動地的巨雷如當頭棒喝,將淩重九從昏沉的思索中重又拖到了江邊。水流滔滔,創痛依舊,無情的江流肆虐地撩撥著他酸痛的腳踝……
創痛與驚雷令他神情一清,他奮力地攀上河岸,不經意的抬頭間,赫然看到一個朦朧的影子。沿岸上溯六、七丈,赫然立著一個熟悉的身影——劍,那柄隨他墜崖時直插入地的黝木長劍。看到它,淩重九心中一陣莫名的激動,他跑過去“嗤!”地一聲將其拔出。如執手一位闊別多年的老友一般,右手劍指從它劍柄沿那劍身一直拭到蚴黑的劍尖。凝視著她,他似乎看到了那柄他苦苦尋了半生的名劍——一位可以削平天下的治世良才。
“今日我得不死,上天又預我將尋得名劍,我絕不能就此放棄……”一念及此,他頓時精神一振,收好長劍,徐徐忖道:“以庾謹之老賊深遽的心計與思謀,不久他們即會尋到此處,我須得快些找個安全的地方療傷……”他低喃自語,同時心中快速地思忖著應對之法。但常言道“危巢之下豈有完卵”,這刻恐怕漢國的百餘名劍客和刀客早繞下了峪溪,正封了出口四處搜捕自己也說不定。忖量至此,心中突然一亮。當下不再滯留,加快了腳步繞著峪穀內流覽了一番。
此時天光已暗,穀內山巒隱隱,高峰淺岫,悄潛入暮。
淩重九將附近的岫洞看個大概,又急忙返迴一處極其隱密的山洞旁停下,看此處上麵恰有一塊寬石擋住大雨,洞前雜亂地陳著三方大石,三方大石後挨近石壁處長滿了荊棘和野草。撥開那雜密的荊草,後麵竟有一處隱秘山洞,此洞難尋至極,須將荊棘和野草斬開能得窺其奧——這正是淩重九要找的。
他休息了片刻,接著又傾盡畢生之力,將其中最外的一塊大石推開少許,揮劍在那石下掘了一個四尺來深,左右各三尺來寬的地穴,然後用襟衣包了挖出的沙石一概傾倒峪溪之中。又迅速返迴原處,將洞口的荊草撥弄了幾下,遂攜劍跳入所掘地穴之中,休整了半晌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重又將那大石托到原處,堪堪蓋住那個地穴,而且四周尚有幾處氣孔可供換氣。待做畢一切之後,淩重九丹田一陣傾盡的劇痛,那劇痛尤如一條長錐自膻中穴直刺氣海,直痛得他雙冷汗淋漓,雙手緊撐地穴兩壁,不能動彈分毫……
過了約兩盞茶的光景,錐痛之感減卻了許多,靜持之下漸感丹田溫熱、氣機微隊。淩重九納引歸元,腎中精元夾脊上行到風府、百會,稍頓之後,下鼻柱穿齦交,化為汩汩的津液,淌膻中下返氣海。不一刻龜尾升氣,氣下於海,光聚天心,漸入了佳境。約大半個時晨,體內針氣漸盛,他緩籲了口氣,停了河車之運轉,促動真元經任脈將身種的毒氣積入左臂手少陰心經的少海與神門二穴之間,待行功初停,左臂臂肘以下,手腕以上突然變得赤如朱砂,怵目驚心。但奇經八脈的劇痛卻消去無蹤,精神也爽利了許多,總算暫時保住了一條性命。
初複元氣,淩重九直覺精神舒適,但同時一股沉沉的疲倦接踵而至,當下倚定陰濕的坑壁,閉目微瞌,不一刻竟沉沉睡去。也不知過了幾許光景,瞑目而睡的淩重九恍惚之間,似是聞有腳步之聲。一驚之下,霍然而醒,心中微微一震,透過幾處氣孔一看,發現外麵已不似入穴時那般黑暗,但天色尚未入卯,尚在幽夜。但因位置不對,絲毫看不到半個人影。他忙運真氣將唿吸調至深細綿密、不著聲相之境,微吐默納間,側耳細聽外間。
不久,腳步漸漸行近,聽聲象是有兩個人。其中一人腳步均勻而足音幾近微不可聞,顯見內功遠勝另外一人。其中一人似是發現了這處逼雨的地方,急忙過來駐足擰了襟上的雨水,抱怨地道:“這麽遭的鬼天氣,庾老賊非迫著找那淩老匹夫……”
那功力高深之人似是揮手止了那人的話鋒,徑自在淩重九身頂的那塊大石上坐了下來,喘了口氣說道:“懷義慎言,你我如今俱身在石勒境內。此人野心勃勃,對我叔父皇帝陛下也是陰奉陽違,實是狼子野心。那庾謹之也非等閑之輩,我雖是皇帝陛下的幹侄子,但我們還是謹慎些的好。”
石下的淩重九心中喜極,心道原來那漢國臨極未久,朝中就出現了內訌,看來劉家的江山這下可有得坐了。那人既稱漢皇劉淵為他的叔父,看來此人必是劉浚無疑,江湖中人都知劉淵的幹兒子,幹侄子不少,都是兇恨的角色,那另一個定是莊懷義了。好,我暫且聽聽你們說些什麽。一念及此,當下靜下心來又側耳細聽。
但聞莊懷義憤然地道:“主上,我說的可是實言。想那峪溪何等流勢,這刻恐怕淩老賊的屍體都沿河衝到三十裏之外了,就算調動石勒的數十萬大軍也絕難找到那晉賊了。庾老賊偏偏拿著雞毛當令箭,鼓噪著又是搜山,又是入林的,還以為自己的武功盟主呢。我看那淩老賊雖也狡猾,但他說得很對,這庾謹之高明之處可多了,光是他頤使氣指的功夫就絲毫不遜於他的劍法。”
地穴中的淩重九聞言又氣又笑,心道這何世芳不光自己罵那庾謹之,連自己那份兒都算了進去。思忖間,那莊懷義罵著罵著,頗自氣苦,似是頹然的歎一口氣,自怨自艾地道:“都是我武功拙劣,否則的話……”否則如何,他沒說下去,鼻子裏隻重重地哼哼了兩聲。
劉浚拍了拍何世芳的肩頭,似是從背上解下長劍倚放石上。二人都不再說話,似是瞑目靜坐休息。過了約一盞茶的光景,那莊懷義似是耐不得靜,又開口道:“主上,屬下有一事很是好奇,不知……”
劉浚似是大睡初醒,淡淡地道:“什麽事,不妨直言。”
莊懷義躊躇片刻,方道:“屬下一直不明白,區區一塊爛玉和四本經書,究竟有何珍稀之處,竟弄的天下大亂。真是奇怪,世上比那塊爛石好的玉多的是,經書也不是沒有,究竟……”
劉浚沒有開口,淩重九心想這刻他八成是在瞑目思忖是否要坦言相告,事實果然與淩重九所料不異有二。那劉浚果真凝思不語。
一旁的莊懷義見狀,不好意思地囁嚅道:“主上請恕屬下妄言之罪,屬下不該多問……”
劉浚聞言微翕雙目,一擺手道:“懷義,你太多慮了,我正不知如何說明……”他站起身,伸展了幾下手腳,望了外麵的雨天,接著又道:“其實這個秘密已不再是什麽秘密,因為知道它的已不下數十人。而且它並不是真正的秘密,因為時至今日,參透兩者隱密之人,天下之大,卻也決超不過一掌之數,甚至也可能一個都沒有……”
莊懷義聞言被弄的一頭霧水,愣了半晌,方接道:“主上說的話……恕屬下不能理解。”
劉浚微微一笑道:“世芳不必心急,且聽我慢慢解說。不知兩年前在平陽時,你可曾聽過‘法蘭妙典,昭蘊大乘。玉龍入世,天下將傾’四句江湖傳言?”
莊懷義爽利地道:“當然聽過,我主陛下不也是信了此言才克平洛陽的嗎?”
劉浚道:“正是。江湖傳聞,誰人能得到玉龍子就可得天下,據聞玉龍子為晉國立國之初,晉武帝受一江湖門派所托而寄於白馬寺內,當年晉武帝為了以策安全,還在寺旁建了座武威堂並派重兵鎮守。但究竟她有個中有何神機,除了當日的晉武帝外,恐怕天下無人得知,這也是我方才所說的意思。”
莊懷義幾乎聽得沉迷了進去,半晌方籲了口氣,悠悠轉迴道:“果真神奧,隻不知那經書有是那門子的事?”
劉浚振衣重又坐下,問道:“你可知道這四部經書是什麽?”
莊懷義臉現為難之色,苦笑一聲,說道:“主上又不是不知道我老莊除了武功,什麽都不懂,那些勞什子的什麽書,我聽了都磕睡,就算送給我都不知道它們如此的金貴!”
劉浚嗬嗬一笑,接道:“我早勸你念些晉國漢人的書,如今我族貴胄無不以習晉人之書為榮,你卻倒好……”劉浚有些無奈地點了點頭。
莊懷義道:“書我倒是看過一些,但都是在睡不著覺時才看。隻要我一看晉國漢人那些鬼畫符,不到一刻準能入睡。”一言及此,他突然壓低聲音,一頓又道:“這件事千萬莫告訴了懷義,否則準被他笑死。主上還是說點秘密提神些。”
劉浚笑道:“說起竺法蘭的四部經書,江湖中人知者頗多。當年天竺高僧竺法蘭攜百錫杖隨著神僧釋摩騰,繞道龜茲國,渡過浩瀚的沙漠,穿天山,轉涼國,越昆侖方到達中土的白馬寺。這竺法蘭確是得道高僧,不但通曉三藏,更是博覽六經。他一生譯經五部,分別為《十地斷結經》、《佛本生經》、《佛本行經》、《法海藏經》和《四十二章經》,其中流如民間的隻有《四十二章經》一部,其餘四部據傳業已失傳。但江湖中的說法又不一樣,故老相傳,五部譯經中的前四部之所以未見流傳,乃是因為其中昭蘊著天下之大乘,得之者不但能超凡入聖,猶可內聖外王,至於所指為何,那就不得而知了……”
莊懷義突發奇想地道:“區區一塊爛玉和四本破書,竟讓天下英雄無不為之折腰,諸國的君主和劍客,甚至有野心的江湖中人,個個趨之若鶩,爭相搶奪。難道其中藏有驚世駭俗的武功秘笈……”正說間,南麵突然又傳來了腳步聲,劉浚忙揮手作了停止說話的手勢。須臾,果見一個青衣刀客匆匆行至,看到二人靜靜倚在石上,頗自一愕,馬上又恢複了平靜,道:“原來兩位在此,庾前輩正找不到兩位,還以為你們先走了呢。”
劉浚沉吟片刻,不動聲色地微微一笑,道:“兄弟哪裏話來,我與懷義尋了許久,卻也未見端倪,看來他真個被水衝走了也說不定。”
那人看了劉浚一眼,匆匆地掠了二人身後荊草,攘臂接道:“庾前輩囑咐屬下找到兩位,立刻知會一聲。兩位稍歇,小的去去就來……”言畢匆匆而去。
“這人有點奇怪。”莊懷義突然道。
劉浚也同意地點了點頭,但又說不出究竟哪裏不對。不久,劉、莊二人清晰地聽到那人撮口長嘯打了聲胡哨,不一刻頓聞一片雜遝的腳步聲漸漸傳來,抬頭一看,果然是庾謹之一行和那些青衣刀客。方才傳訊之人如今尚自伏在庾謹之耳邊,看著劉浚二人低語了幾句,施然行至。
庾謹之行至且近,一言不發素手一揮,虎門二傑和十餘名青衣刀客霍地人字形將劉浚二人圍在中間。
劉浚覷然一驚,不解地道:“庾謹之,你……你此舉是何用意啊?”
庾謹之冷笑一聲,麵色沉寒望了他一眼,冷冷地道:“劉浚你太自專了,你我有言在先,得了玉龍,擒了淩老賊你我再作理論,想不到你如今竟欲獨擅擒人之功,不知你究竟是何用心?”
莊懷義聞言大怒,目瞪如鈴,青筋暴起地道:“庾謹之你大膽,竟敢對我主皇侄無禮—!”
劉浚揮手止其話鋒,臉現不愉之色,轉身沉聲道:“庾謹之,你把話講明白,說清楚在下到底有什麽用心!”
庾謹之也樹地沉下臉來,踱了兩步接道:“豈敢啊,我庾謹之不過區區一介草莽,如何敢對皇侄殿下指手畫腳,但皇帝陛下的皇侄也未免太多了……”說著踱到臨壁的那蓬荊草前,又冷哼著道:“不過還要請教劉兄,皇侄殿下既已找到了晉賊,何故唐塞在下。”言罷,雙眼引領眾人目光,緩落到那有著攀痕的荊草上。
此刻,石下的淩重九聞言,心下暗喜,想不到自己故布疑陣而匆匆留下的攀痕,竟令漢國皇、王兩派內訌不止,說不定大打出手都有可能,這下可熱鬧多了。正想間,劉浚似也看到了那幾不可見的攀痕,神情猛然一震,可是他馬上恢複了平靜,幾近語塞地道:“這……怎麽會有些攀痕,在下確是不知。”
庾謹之臉現嘲諷地道:“事實俱在眼前,劉兄不必多說……”
莊懷義聞言,直氣得橫眉怒目,勃然變色,大聲道:“庾謹之你這是什麽話,我與主上到時天光伸手不見五指,閣下修為高深功力精湛,請看十丈外那棵樹有幾個叉。自己壞了事盡願別人,玉龍子摔碎了大家都有責任,你少亂出大氣,頤使氣指的。”
此刻一直側耳細聽的淩重九聞言,心中既驚且喜,驚的是兄長交待的玉龍子碎了一枚,喜的是玉龍既碎,那庾謹之縱然聰明絕頂,恐怕再也難參得其中的奧秘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也正是他甩出玉龍時早預料的事,但心中殊覺惋惜而已。
庾謹之聞言臉現怒容,怨怒冷笑說道:“區區一個重傷之人,若說劉兄擒不住他,恐怕江湖中沒幾人人能信。但劉兄非但沒有擒他,反而將他一掌打下峪溪,太過令人費解了!”
劉浚怒火中燒,將臉一沉道:“你我盡在此贅言也無濟於事。我劉浚若是早有發現,又何故和世芳在此坐等。換了庾兄,恐怕早將人搜掠而去了。”
庾謹之聞言不覺一怔,劉浚此話大有道理,當下意似信了幾分,但他轉了轉那狡如贏隼的雙眼,緩和了聲音又道:“安知你們不是先擒了淩老賊,藏匿到別處,再故作不知在此等候,故布疑陣?”
俗話說得好,土人也有三分泥性。更何況是當今漢主的皇侄,血氣方剛的平陽一劍劉浚。對於庾謹之的咄咄緊逼,若不是因為叔父的囑咐,他早就拔劍了,孰知那庾謹之也是登鼻子上臉——得寸進尺。你逾是歉忍,他就逾是囂張。劉浚怒氣衝天,提劍踱到庾謹之身前不足兩尺,臉色轉沉,眸現殺機,道:“庾謹之,你一再緊逼莫非我怕了你。皇帝陛下囑我配合趙王便宜行事,卻並未說定要配合你庾謹之。如今山穀俱已被圍,我能將他藏到何處,難道我會飛天不成!”
庾謹之心中頗以為然,如今見劉浚已然發怒,心中倏然記起了起行時石勒的叮囑。當下臉上怒容“唰”地撤去,迅即換了一副皮笑肉不笑的神情,嘿嘿幹笑幾聲,道:“劉兄說的是,區區也是受趙王所托,急於擒人。如有冒犯之處,還請劉兄海量汪涵,原諒則個。”
劉浚看他雖無誠意,但自己總算有了台階。若一味計較下去,雙方都難收場。當下也收了不愉之容,緩了語氣道:“庾兄客氣。如今你我先找到淩重九再說,其他一切晚些再論不遲。庾兄以為如何?”
庾謹之見他識趣,也順水推舟地道:“正是正是。”
當下向虎門二傑一揮手,那二人提縱身形,輕掠至荊草兩側,緩緩左右撥開,眼前赫然出現了一個洞口。
庾謹之目中怒光暴射,麵上流露出激動異常的表情,道:“果然不出所料,以淩老賊之狡猾,如果他尚在人間的話,最有可能躲在三個地方。其一就是最隱密的地方,其二就是最不隱密的地方,那樣的話,他必以為我們想不到他會躲在最易搜到的地方,即山林某處。其三就是沿著崖壁重新攀迴他受傷的地方。如今這三處都有我劍客伏擊,他這次插翅也難飛了。”
石下的淩重九聞言默然一笑,有道是彼高一尺,我高一丈,他早料到自作聰明而又剛愎自用的庾謹之會在這三處搜索,所以他選擇了在最危險地方的附近,坐觀其變。即使庾謹之一行因找不到自己而掘地三尺,卻也很難掘到此處。這乃是人的心性所致,就譬如一個人尋一樣寶物,當他在最有可能找到那寶物的地方卻沒有找到,他會怎麽做?通常之人,都會再尋另外一個最有可能發現寶物的地方去搜索。孰不知有時那寶物就在你身邊,而我們隻不過蒙然不知而已,這點甚至連一直沉勇冷靜的劉浚也未能免俗。
在場諸人聽了庾謹之一番話,無不點頭稱是,甚至連一直與其較勁的莊懷義也不例外。
庾謹之見諸人俱同意自己的見解,心中頗為得意。行到洞口一側,向其中洪聲傳音道:“淩重九,你若在洞中,還是主動出來的好,否則老夫先放暗器,再用煙熏,那時再向老夫求饒老夫絕不容情。我數十聲,十聲之後,閣下可要好自為之了。”言罷,果然大聲道:“一……”
石下的淩重九心中好笑,心道讓你喊個夠,喉嚨喊啞了更好,當下不再理會,又瞑目而睡。這種情況確是好笑,若是庾謹之知道此刻淩重九正笑看他捉賊,八成會氣得叉氣吐血,一命嗚唿。但偏偏他不知道,而且捉賊捉得很起勁,豈不好笑。
他一連帶勁地連數九下,直到喊道:“十!”隨著庾謹之話音一落,那十餘名青衣刀客霍地湧至洞口,俱從腰間配囊中攫出一枚枚三寸來長、冷光湛戰的飛刀,同時向洞內猛甩,耳中但聞一陣金石交鳴的叮當之聲,顯見暗器俱打中了石壁。
這時那連城上前一步道:“庾先生,那晉賊莫非不在洞中?”
庾謹之躊躇半晌,似是下定絕心,陰騖詭猾地怪笑一聲,一揮手道:“全部進去,就算那老賊匿在洞中,但他身受重傷,不能亂運內力,二來洞小而無一展拳腳的地方,兵器先入!”
那十餘名刀客哄然應命,提刀入洞,不一刻俱退了出來,道:“庾先生,洞中無人。”
這時劉浚上前道:“莫非那淩重九也看出此處太過隱密反而危險,才匆匆匿到別處去了?”
庾謹之沉目思忖片刻,道:“很可能逃去了樹林裏,不過那裏早有伏兵,我們快些去看看!”
劉浚點頭道:“正是。”
當下庾謹之、劉浚二人率著一幹人等匆匆行去,哪知行了不到十丈,那庾謹之突然在中間一空地停下,聲音不大不小,剛好可令四周聽到的聲音嗬嗬笑道:“劉兄不必擔心,我已飛鴿傳書本州刺使大人,著令他們沿河布下重兵,那賊子的屍體絕跑不掉,我看你我也該迴去複命了。”莊懷義幾人正弄不懂他是何意,庾謹之卻和劉浚相對一笑,徑向那樹林中去了……
此刻天色已亮,雨勢趨弱。晦惑之中,沐風浴雨的山巒拔空高聳,戟指向天。雨水化作涓涓溪流,一頭紮入那滔滔大峪溪,那大峪溪流勢更急,浩浩蕩蕩,傾流而下……
淩重九長籲了口氣,探了探身心道:“那庾謹之雖在此地未找到我,但為了以防萬一,臨去說的那番話無非是讓我不敢走水路,或是正好相反,正沿岸布下陷阱,待我入甕。但若是他沿河布下陷阱,說明他方才就知我在此,那時他不在此地細搜老夫就說不過去了。所以如今他的手下必然大多去林中,那麽所謂的‘沿河布下重兵’,必是我墜崖之處庾謹之指派的一些劍客。其中即使有本地刺史的佐助,也隻能在最近的一段合河岸和三十裏外的一段河岸,因為自己若死了的話,此刻屍體應在三十裏外……”他笑了笑接著想道:“所以,此刻趁他們不備而入水,沿河潛到十裏處登岸,必能輕鬆地全身而退。”
一念及此,他不再作斯須停留。此刻他真氣已複,氣轉力生,輕輕將那大石托開,跳出身形又將那大石複原,拍了拍手,仰頭長長地籲了口氣,閉眼笑著沐浴著臨頰的細雨,半晌束了長劍,轉身振衣行去。這時,大峪溪兩岸的雨霧中徜徨著不少的人影,淩重九掠如風的身形在樹間前行了三十丈,見此處一直到岸邊薺草深深,心道草最深密處必伏有劍客,但他的旁邊卻安全得很。想到此不再猶豫,晃動身形如矯兔一般倏地隱如那最密薺草的邊緣,騖伏蛇行,待到快行至河暗時,曲指向另一方向四丈處彈出一枚石子,那石子啪地一聲正擊在一棵小樹上,但見草中突然閃出了三個提刀的青衣刀客,警戒地掠到那棵小樹旁。淩重九稱此良機,飛般掠出身形到了河邊,又輕悄地入水,待那三個刀客迴身時,河水上隻有一圈漸漸擴散的水紋而已……
天近未牌時分,已身在十裏之外的淩重九,從水中析出,他踱出河岸,擰了擰襟上的河水,仰天長長籲了口氣,心懷暢然了許多。抬頭望處,但見霏霏淫雨之中,天色空濛,遠山生煙,田野尚有一片蔥籠,好一派田園的風光!這半個月來的經曆如同作了一場惡夢,天下的百姓更是死了十幾萬,整個中原都在惡夢中沉淪……
“劫後餘生的感覺很好,是麽?”
突然間,一個沙啞的聲音從他身後傳來,毫無防備地傳了過來,嚇的淩重九大驚失色,機伶一顫,霍地轉身,一驚由顧,一看之下,神情猛震,神意驚遽。不知何時,在他身後三丈處竟立著一個身高八尺,魁梧不凡,背束長劍的蒙麵之人,那人從頭到腳一身黑,隻剩下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靜靜地凝視著他,散發著一股子陰騖之氣,令人徹體生寒。
淩重九乍見那人的氣勢,心中的驚怵實在不可言喻,他霍地聯想到另外一個人,一個在洛陽白馬寺闌台石室內遇到的人。外表打扮雖然分辨不出他們,但感覺告訴淩重九,他們是同一個人,那股凜冽沉靜得的怵人心魄的感覺絕對沒錯。
當日,淩重九的兄長‘紫微神劍’馮萬乘眼看洛陽危殆,命他入白馬寺的闌台石室,向護寺神僧替心大師取迴本屬馮萬乘的玉龍子——而當年正是他將此玉交給了晉武帝。但當日淩重九方一入闌台石室,即看到了替心禪師的坐化的法體,而一個黑衣蒙麵人正急急的翻找東西。淩重九心中一驚,上前就和那人過了幾招,也許是那人心虛,又或許是左手拎著四不經書,中了淩重九一掌飛掠而出。當淩重九追出門口,發現那人竟如凝住的空氣一樣靜立在門口等著他,一如現在一樣。那人迎麵砰地疾射來一蓬藍烏色的飛針。淩重九駭然提縱倒掠四丈,躲過飛針道了聲好險,晃身出去再看,哪裏還有半人人影。最為奇怪的是,那蓬不下幾十枚的飛針在地上竟找不到半支,但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以淩重九的輕功,退了四丈而反,不過展眼之功,那人如何收了飛針,實令人心喪膽寒,若不是那人先中了一掌,如今淩重九能否立在當地還在未知之數呢。黑衣人走後,替心大師的屍體突然自燃,從懷中掉下兩枚玉龍,也就是玉龍子……
淩重九抽了口冷氣,道:“在洛陽,是閣下殺了替心大師!”
那人沉靜地點了點頭,沙啞地道:“他有絕世的武功,但他竟然沒出一招!等著我殺了他!”
淩重九道:“這麽說也是閣下取了四部經書和玉龍子了?”
那黑衣人沙啞地笑了笑,語氣又倏地轉沉道:“淩重九你很聰明,書是我取了,但玉龍子卻在你那裏,而且還碎了一枚。我一路從洛陽跟著你,就是讓螳螂捕蟬,我作黃雀,讓你和匈奴人魚蚌相爭,我好漁人得利,你還敢胡言欺我?”
淩重九聞言臉色慘白,駭然道:“閣下你……你究竟是誰,你既然……一路跟著我,那為何在我摔下懸崖最孱弱時不下手,而要等到今日?”
那黑衣人聞言,忽地一竭抑著,仰天一聲撕啞的豪笑,道:“我如果在山穀搶了閣下的玉龍,你勢必挾死抵抗,我縱不殺你,也會留下蛛絲馬跡被庾謹之等匈奴人看到,這跟殺了你的結果是一樣的。他們都會知道有另有一個人取了玉龍子,他們會搜遍整個江湖來找我。我不是怕他們,卻也不想多生事端,隻有閣下逃出來後我再殺了你,讓他們以為你還活著,那我就再無後顧之憂,他們也會不停的在江湖中找你……”那人淡笑了一聲又道:“忘了告訴淩大俠,你從穀中入河後,我就將你藏身的地穴掀了開,這刻庾謹之知道了你已逃出生天了也說不定。”言罷撕著聲音哈哈大笑。
淩重九聽到此時,驚魂未定,心中之驚實在莫可名狀,為了玉龍子,漢國已經廢盡了心思,機關算盡,到頭來卻都被這個孤身一人的黑衣人利用,其手段之辣,心機之深,實在駭人聽聞,邁超千軍。一想到他此人陰險,淩重九不禁心中顫栗,實在比受虞謹之的蜮毒還難受百倍,麵對天下奇毒,他可以坦然自若,但麵對這個人,卻令他不知所措。而且,他見識過此人暗器的厲害,他不能給他機會,所以,不待那人最後一個‘定’字說完,他突然出手了……
曠野之中但見淩重九化影疊形,疾如星火般旋轉半身,與此同時,長劍莫由到了手中,嗚嘯撕風,長驅而至,快如畫影流形,神龍騰霄,立刻一那人成了近身之戰,也隻有如此,黑衣人才沒有機會發射那可怕的暗器。
黑衣人目中閃射詭異寒芒,冷笑一聲,舒手取劍,銀芒顫動,寒光飛舞,配合著那輕靈的身法,一連九劍,兩人劍劍真氣相交,砰然有聲,此人竟然一氣嗬成,拔劍、出劍、禦劍,快如一瞬,劍影無形,竟將淩重九的殺著一一化解——這是淩重九自出到江湖以來遇到第一個可以如此輕鬆接下他絕技的人。但他的劍術造詣遠非僅此而已,當年他三十歲便憑一套‘太微劍法’縱橫江湖,豈是簡單?
但見他穿插迂迴,劍花迂轉,一套劍法九劍一百八十式,似黃河之水,滔滔自白雲間來,連綿不斷,愈來愈快,愈轉愈速,漸漸閃展騰挪,化化無窮,以至於那黑衣人漸有不及,兩道人影在大原上如飛鳶相逐,見人不見劍。那黑衣人身法高明得很,劍法竟也不俗,兩人一直過了三百餘招,即至後來,即興而揮,舒手成劍,無招無式,全由心感而發,黑衣人漸感不支,一招進襲,青朦朦的光華疾遞而出,劍光芒尾,嘶嘶懾人。但就在危急關頭,黑衣人肋間若有若無,露出兩處破綻,淩重九一見大喜,豈肯放過,當即全力擊出,招數用老,一擊而中。
他正大喜,但突覺不對勁,因為自己擊中的感覺不象刺入人身,而象是擊在了硬物上。原來,這兩處乃是黑衣人故意露出的破綻,而且在那兩部位,放了銅片,所以才會甘冒危險引誘對方將招數用老,果然是陰險得很!
淩重九驟極驚唿,知道上當,正欲撤劍,但僅此工夫,黑衣人長劍卷起一團森寒光華,但見劍光閃掣,青影漫空而至,眼看情勢危殆已無可救,將有大難,但就在此時,淩重九突然身子倒仰,幾乎貼地不退反進,這一身法實在駭人聽聞,甚是怪異,但卻正好將黑衣人殺著躲過,而且還用左手揚掌擊中那人肋下,好在此人轉身夠快,否則必然被一掌打成重傷。
兩人經過此招,各自衝過對方,都迅速轉身,但此時兩人距離已經拉開,黑衣人一招未能得手,反而中了淩重九一掌,不禁大怒,猛然轉身,僅此一息功夫,右手長劍已經還到背後,雙手未見握有任何東西,連連甩手,每甩一次,手中總有一蓬烏藍的暗器打出,淩重九縱身連躍,如星擲丸跳,頓時隻有躲閃的份。
那人手中暗器似乎無窮無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路迫殺,口中叫著:“蚤鱗箭!”
“蚊翼鑣!”
“蠅須針!”
這種暗器實在小得很,而且一旦打不中,墜地即消失無蹤了,詭異得很。這人將它們叫作蚤鱗箭、蚊翼鑣、蠅須針,實不過分。淩重九周遊列國,也見識過最厲害的暗器‘流熒神針’與‘月芒散照’,但這兩種雖然象牛毛一樣,但畢竟有跡可尋,有形可躲,而且數量有限,但眼下這人似乎永遠用不完,如此下來,早晚會被打中一迴。
果然,淩重九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在躲過十來蓬後,左肩突然一麻,頓時身體失重,自半空晃著墜下,體內如遭雷擊,急忙運真氣又將身中不適逼到左臂,但他發現,體內並沒有針體暗器之類的東西存在,一點也沒有,隻有慢慢的麻痹在擴散——好詭異的暗器!
但令淩重九奇怪的是,在他運功逼毒時,對方竟然沒有再趁機發射,他以劍拄地,望向那人,但見他正腳步踉蹌,突然以掌撫膺,隔著麵巾竟然有血自嘴中滲出,竟然似是受了重創,但淩重九記得隻有方才不痛不癢地打了他一掌,還沒有將他傷得如此之深,思忖片刻,忽焉恍然大悟,望定那人,仰天大笑,喘了氣道:“你不是修為很高明麽,你不是要殺了我得到玉龍麽,你不是有很完美的計謀麽,我一毒掌的滋味如何?”
“毒掌?!”黒衣人機伶一顫,神情猛震地道:“你……你什麽時候練成毒掌了?”
淩重九冷冷一笑,緩緩伸出了袖中左手,黑衣人頓時嚇得半死,但見淩重九左臂的少海與神門二穴之間,由正麵赤如朱砂,反麵紫黑如墨,駭人已極,黑衣人嚇得神意驚遽,猛然沁出一身冷汗,淩重九已大笑道:“因為你的設計讓,我與匈奴人魚蚌相爭,結果我中了虞謹之的劇毒,今日反過來又打在你身上,不知閣下對自己的傑作還滿意麽,你這個機關算盡的小人,不敢示人麵目的無膽匪類,自作自受,真是蒼天有眼啊!”
一言及此,淩重九得意已極地振吭大笑,氣湧如山。
黑衣人聞言,早目眥欲裂,正要再上去殺了他,但立刻察覺體內不適,心中巨震,眼看就要成功,今日卻功敗垂成,實在可惜。但如果讓他在玉龍子和他的生命間做個選擇,他絕對不會去選擇玉龍子,眼下他再不敢托大,因為耽誤太久,自己就再不是淩重九對手,如今不趁能走時走掉,恐怕會永遠留在此地了。一念及此,他做了明智的決定,立刻一言不發,轉身就走,就如他一聲不息地出現一般……
※※※
當晚,淩重九調息之後,身體在劇痛中昏昏睡去……
他突然模模糊糊看到一個人影,飄忽地靠近,輕謂道:“你很痛苦,是麽?”
淩重九想說話,但卻渾身動彈不得,卻聽那人繼續道:“你既然很痛苦,何不就此撒手,豈不免去無數痛苦?”
淩重九使勁搖了搖頭,但卻沒有搖動,那人擺了擺手,道:“天下大勢,不為而為。你又何必強求?”
淩重九象說“我是個墨者,墨者就應該‘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這是祖師的遺訓,找到我要找的治世名劍,也是祖師的遺訓!”,但他渾身酸痛,根本連翕動嘴唇的力氣也沒有,終於沒能說出口,但那人朦朧間似已知他要說的話,輕舒地道:“就算你不去找,那柄劍還是會騰空出世,你為什麽非要執著呢?”
淩重九不再費力口說,隻在心中說道:“於天道來說,我去與不去都不會影響名劍出世,但於我來說,我親自勉力而為,乃是以綿薄之力致力天下,我生而有用,死而無愧。”
那人影搖了搖頭,輕喟一聲,緩緩道:“那你就去燕國吧……”
“去燕國?你究竟是誰?”淩重九問心道。
“我就是你……”那個聲音漸漸消失了,人影也杳冥無蹤了。而他也突然醒了過來,竟然出了一頭的冷汗,轉眼四顧,哪裏有什麽人影。
“莫非我是在做夢,但它很真實,那個人是我自己?究竟……”他默然想了很久,卻毫無邊點頭緒,但倏然想起了夢中之境,口裏卻哺喃著:“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