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懷皇帝永嘉五年,孟秋晦四日——
隕霜。
殺草。
蒼山如海,寒露泠泠,一耳的蛩聲唧唧之中,一行雁陣斜亙長天,欲斷無斷,搖曳悠長……
東邊有崖,青壁萬尋,直下千仞有一條銀濤滾滾、雪浪連天的峪溪,漂沒於百仞之淵。山道的西側岡巒重遝,林木蕭蕭。東峪、西嶺相交成一條逶迤的山道,狀似靈蛇,徑向北走,蜿蜒湮沒於落木簌簌的悲鳴之中……
山,乃是北望山。
道,名叫趨襄道。
出了北山,再策騎去北二百裏,乃是趙北的怏怏大都,漢國趙王石勒的藩居——襄國,而趨襄道也因此得名。此地勒南北衝要,乃是通往趙北的必經之道,雄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慨。
時序深秋,黃葉飄零,山麓郊野山道險峻,滿眼的嚴霜濾地,亂礫陳陳,樹木陰慘,境界非常荒涼。此時此地,秋日蕭索之景,怵目驚心。迤邐的林隙寬道,展轉東迴,漸漸地傳來一陣雜遝而沉重的蹇蹇的足音,雜遝之中不時可聞唿嗬斥吒聲,拳腳鞭箠聲,欒鈴馬蹄聲,嗥叫喘息聲……天光晦惑之中,南麵道上正赫然飄來一展大旗,但見旗長三尺,周邊緣有黃綾,上麵一麵繡著一隻龜蛇交繞的玄武圖象,另一麵繡著一個鬥大的‘漢’字。
旗下為首並轡行著三匹健騎,但見它們鞍韉鮮明,俱是清一色的“焉支”名種,渾身純白,絲毫沒有一撮雜色,領頭的頭顱隆起,脊背直而有紋理,健朗駿偉之間,鐵蹄濺石,銀鬣乘風,都是上好的寶馬良駒。馬上坐著三名中年騎士,左右兩個人身材魁梧,穿的都是玄色襦袍,頭帶平巾幘,年紀也都在四旬左右。左邊那人闊麵寬頤,斜眉入鬢,腰間佩一柄寬闊的鋼刀。另一個生得濃眉大眼,軋發如戟,一臉硬觸觸的胡子根根如鋼似鐵,生相威武已極,手中挾了柄玄色革鞘的三尺長劍。
相較之下,中間之人看來最是年輕,也惹目了許多。不過他的年紀也絕不下三十四、五,雖隻著了一襲青衫,頭帶梁冠,卻看得出乃是首領之人。此人身長八尺,臂闊三停,劍眉虎目,厚薄得宜的嘴唇上有兩撇胡子,稱得上雄偉俊朗之中又見儒雅。背上赫然束著一柄形式古雅、鞘色斑駁的長劍,左手執一根紫竹絲雪鞭。策騎夾馬之間,神情沉定嫻靜,顯見此人乃是劍中的不俗的高手。
這偏僻的山道上何以會出現三個武林中人?
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他們都不是尋常的武林人,這點從三人身後行仗,不難看出。原來這三騎身後相隔不遠,浩浩蕩蕩地緊隨著六十餘名錦衣貂帽、勁裝疾服,背插長劍,意氣彪悍的精甲武士。這群武士衣著打扮一模一樣,行動也似受過嚴格的訓練,他們或安步執劍,或鐵槍輕騎,如月半環地壓解著四十餘名衣衫襤褸、手縛鐵鏈的囚犯,向北麵襄國方向而行。
這些受縛的囚犯大多衣服單薄,秋暮之中個個都是一副秋冷難禁之容,其中除了五個衣履破舊不堪的老者和六、七個打扮各不相同的年輕人外,其餘眾人大多是身穿褐衣的僧人,瘦骨嶙峋、肢體懨懨,孱弱之態盡顯無遺,顯然是一路上吃盡了苦頭,履盡了艱辛折磨,如今有一半隻是徒然垂垂待死。
看這副情狀,這群武士儼然是朝庭中人。但他們的衣彰打扮又不太像中原漢人,常言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隻不知眼前之人又身屬何族,如此浩浩蕩蕩、大動幹戈又用心何在。其實,答案很簡單,其他的暫且不說,光是那麵玄武大旗和那旗上的字號,也應該想到,這群武士乃是漢國的武士。
且說方今天下,正值大晉朝永嘉年間,剛剛經曆了十六年‘八王之亂’的大晉王朝,國勢江河日下,重又進入了另一天下雲蕩之期——永嘉之亂。其間,天下先後出現了近二十多個國家,史稱東晉十六國。當此亂世,天下梢有雄心壯誌的人,無不豢養劍客,招兵買馬。一時天下群雄並起,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四夷五胡逐鹿中原。戎狄交侵,函夏沸騰,蒼生塗炭,幹戈日用,天下分崩離析。短短數年間,九州雲擾,天下各國攻城掠地,爭戰不息,漸冉日久,逐步形成了晉室南渡江南,成國擁居蜀中,漢國雄霸中原,涼、代各自擁兵自重的大亂形勢。
漢國源出匈奴人,開國皇帝劉淵據說是昔日匈奴大單於冒頓的後裔,當年漢高祖劉邦初定天下,遠征匈奴,結果被冒頓的四十萬精兵鐵騎圍困在白登山,此役之後,漢高祖派劉敬出使匈奴求和,將宗室女公主嫁給冒頓和親。從此開始,漢朝每年向匈奴納貢不少的絮繒、酒米、食物,大漢朝與冒頓約為兄弟之邦,從此冒頓的曆代子孫竟稱自己是劉氏後人,大漢皇裔。
如今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晉國積弱不振,中原的百姓重新想起和平安定的漢朝的盛世,都有思漢之心。當日劉淵揮兵中原,在永嘉二年攻克平陽城,自稱皇帝,建立漢國,實有網羅民心之意。劉淵此人雖英勇無敵,一向有承天治地、牧養萬民的大誌。但偏偏天不假年,不久竟榻疾而終。劉淵死後,他的兒子、楚王劉聰弑兄登極,其後得始安王劉曜、汲郡公石勒輔佐,氣吞河洛,霸居兩河,大興刀兵幹戈之事。鐵騎所指,燒殺搶掠,殘忍決絕,儼然為天下雄主。
其中,汲郡公石勒一身兼任鎮東大將軍和並州刺史的要職,占據著昔日趙、魏等國的地盤,麾下有雄兵數十萬,劍中高手更是多如過江之鯽,自稱趙王。此人屢立不世戰功,先誅殺了晉國東海王的世子司馬毘,接著一舉覆滅了晉國的四十八位封王,晉國的王爺們被他殺掉了一大半。不久之後,又幫助劉淵攻克了晉國都城洛陽城。自此而下,漢國之內殺人、流配之事再稀鬆平常不過。有道是國仇族恨,不共戴天,晉、漢兩國的百姓水火不容,相互仇殺,武林中人也各立宗派,勾心鬥角,百宗爭鳴。攪得大好的中原鼎榮之地再無一片淨土。一時之間,九州之大純方千裏,似乎隻剩下燕國、代國、西涼和江南沒有受刀兵蹂躪,天下各國各郡,都陷入了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如今,這一膘武士高擎漢國王旗,囚犯又都是晉國人打扮,想是洛陽城破時俘獲並發配到襄國築邊的重犯,至於原因為何,那就不得而知了。
一幹人等隨著並轡三人從大道轉過來,那首領之人弛疆緩轡,放緩了行速,側坐雕鞍,輕輕的歎息一聲,頗為憂戚地憑馬西望,目光所及,天光晦惑淒涼,卻已近了入酉時分。此人似是心事頗重,攢眉不語。
突然……
前方的漸密幽林中驀地卷過一股凜冽的疾風,那股風吹在臉上涼颼颼的,瞬息之間又消失的無蹤無影。疾風過處,不論士卒還是囚犯,都寒得渾身機伶一顫,心中冷抽。中間為首之人聞風悚然一驚,右手陡地羈韁籠馬,胯下白馬登時響起一聲龍吟般的嘶鳴之聲。左右二人也不約而同地勒住去勢,倏然羈韁帶停坐騎,麵色微變地縱目四覽,手按兵器,惶然地道:“主上……”
中間那人揮手止住二人話鋒,又急急向身後諸人揚了揚馬鞭,那群黃衣劍客似是久經訓練,無論輕騎還是徒步的劍客,無不倏然駐足,就連中間那群囚犯也似是一路深受影響,不待有人喝止,也都跟著紛紛訝異騷動地停了下來。
青衫人頗自躊躇,狐疑地略一張望,但見林緣路頭已盡,山道自此西折,周遭一片冷寂,俱無聲息,並無不妥。右邊佩刀的騎士臉現驚容,說道:“主上,莫非你看出有何不妥,前方又有‘上劍門’的刺客?”
青衫人立在馬上向前方秋林瑟草間驚顧一迴,但覺一陣出奇的岑寂,口中似是漫應,又似是自語地道:“奇怪,密林中怎麽會有疾風?林中也絲毫聽不到鴉雀咿啞之聲。空穴之風,未必無因……”一言甫畢,身左執劍之人夾馬一揚手中之劍,與青衫人並肩,雙眉一揚,聳然接口道:“主上勿庸擔心,以屬下看前方斷無刺客。想我自中都洛陽一路至此,迢遞千裏,雖遭遇了三次上劍門的伏擊,但他們卻未討得半點便宜,反而次次铩羽而逃。如今我們身處襄國趙王的地麵,任他們膽大包天,也絕不敢在趙王汲郡公眼皮子底下出來現世,而且……”那人拍了胸脯,豪氣幹雲地又道:“我莊懷義正愁沒架打,來了最好不過!”
身右佩刀之人聽那莊懷義一席話,也倏然軒眉一笑,接道:“莊兄所言甚是,何世芳與老莊追隨主上多年,主上深孚皇帝陛下聖望自不待言,這‘平陽一劍劉浚’六個字又豈是武林肖小之輩敢持虎須的,縱觀我漢國用劍的高手,能與主上匹敵者絕不超過一掌之數。”
那叫劉浚之人似是戒懼之心不減,微微不語,目光一凝,接道:“話雖如此,但你我此行受命於趙王,絕不容有絲毫大意。上劍門一路雖三次刹羽,但行刺的人卻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高明了。先是上劍門的首席劍客聞不平和三十名弟子,接著是乘風劍客郭樹天和析雲劍卓畢然以及他們的二十名高足,過了豫州竟連名聞江湖的河間三連劍客公孫別三兄弟和手劍風太炎也率人行刺。一路下來,犯人死了不少,我們也損失了四十餘名高手,有道是‘念念有如臨敵日,心心常似過橋時’,再小心謹慎也絕非壞事,而且……”劉浚沉靜四顧一眼,遲疑了一下,臉現憂容輕喟一聲,繼續道:“這段路很是奇怪,似乎……令人心中浮泛起怯寒之意……”
莊懷義看他說得嚴肅,心中好笑,不假思索地道:“哪裏有奇怪,我怎麽不覺得?”
何世芳聞言怔了怔,略一沉吟,突然恍然驚道:“這段路確是奇怪,屬下剛才懵懵恫恫覺得奇怪,主上不說還罷,這一說屬下似是也有同感,這段路怎麽好象冷得很,而且逾是北行愈覺冷意加重,怎麽還有重霜,奇哉……”
莊懷義漫不為意地披披嘴,突然截口道:“老何,主上素來謹慎,你老何幾時拜了主上為師,跟著瞎起哄。吹了陣兒北風就把你嚇成這樣,真是草木皆兵了。我莊懷義就是不信邪!”言罷,哈哈一笑,夾馬領先而行。
劉浚略一躊躇,命何世芳傳令眾人加強警惕,當下揮鞭催馬前行。
須臾,一行人轉過了折道,前方霍然一寬,直感淅凜凜寒風撲麵,凜冽之感愈來愈強,幾個體弱的囚犯竟窒息得七葷八素,心中感到一股壓迫感。
突然間……
人群中數聲驟極驚唿齊起:“有人,樹上有人——”
眾人聞言一時大亂,那群武士紛紛神意驚遽,急忙緊緊護住眾囚。劉浚三人神情猛震,悚然一驚,一起羈韁旋停坐騎,翹首北望,突然發現前麵十丈處的一棵五丈餘高的楸木之巔的葉掌之上,果然有個人,一個瞑目盤膝而坐的人。這楸樹雖然高大,但最頂上的枝葉卻輕弱得很,一個人若是沒有深湛的修為,想坐在樹巔無疑於癡心妄想。上麵雖然隻有一個人,但劉浚卻感到了數十人也營造不出的壓迫、窒息與殺機。此時樹巔朗風微微,那人竟輕得如一羽鴻毛,安穩之間,身形兀自隨風緩緩起伏,身上一襲時飄時墜的銀色衣袂纖髾,姍姍若輕蝶一般飛舞,飄然瀟灑已極。
莊、何二人瞧見那人,麵色登時大變。
劉浚跨下白馬刨著馬蹄旋了馬身,他左手高擎馬鞭止了諸人,逕自旋韁斜首看去,但見此人年紀當在四旬左右,生得劍眉隆準,氣宇軒昂,膝上橫陳著一柄長劍。劍長三尺但卻沒有劍鞘,劍柄乃一截竹木所製,冷光湛湛淩人心魄。遠觀其人,宛如神仙中人,飄飄冉冉,給人一種仰而瞻之,高遠無極的感覺。
莊懷義心中一凜,倒吸了口冷氣,目光變色,驚駭地道:“霜從風?!”
何世芳臉上也泛起了驚容,凜然道:“霜從風?莊兄你肯定麽?他……他就是江湖中神秘的‘霜風神劍’?不曉得……他何時竟入了‘上劍門’?”
劉浚也自心中一凜,暗蓄功力戒備,高坐雕鞍,凝神注視,洪聲傳音道:“尊駕可是霜從風,高候樹巔,阻攔漢國鐵騎,意欲何為?”
那樹上之人很是奇怪,聞言並不迴答,隻是依然故我地坐著瞑目不語。嘩嘩微對的楸葉如鵝掌一般,輕輕托著此人,以及他膝上橫陳的那柄長劍。若非是它,這人似逕如坐化的高僧一般,將周身之事拋諸了九霄雲外。
何世芳按身上佩刀,冷哼了一聲,道:“就算他是霜風神劍,在主上麵前如此桀傲不馴,真是狂妄之極!”
莊懷義也皺了皺眉頭,突然提高了嗓門,揮鞭喝道:“閣下究竟是不是霜從風,莫非是外強中幹,敢‘坐’不敢言?”
那人依然無動於衷,瞑目不語,這刻緩緩地將一雙修長而完美的雙手輕撫劍上,看他動作優美,竟如撫琴一般,玉腕調弦,輕置其上,便待有所行動,卻又似有所待。這當兒,何世芳看得大為不解,臉現茫然之色,突然轉向劉浚,說道:“江湖傳聞霜從風有兩柄神兵利劍,一柄叫追風,一柄叫凝霜。追風劍止而流光轉逝,無風而鳴。凝霜劍揮而風凝霜落,窒人氣血。看那人膝上長劍,普普通通,連劍柄都是竹製,絕非追風、凝霜,以屬下看,此人未必就是‘霜風神劍’,有可能是冒充的。”
劉浚注定這那人,沉吟著徐徐道:“他是霜從風。”
何世芳與莊懷義俱是一震,何世芳臉顯迷惘之色,不解地問道:“江湖隻是傳聞霜風神劍名叫霜從風,與此人倒有幾分相似,但……主上又沒有見過他,如何知道此人就是霜風神劍?”
劉浚遲疑了一下,淡臉現謹慎之色,凝重地開口道:“地上的霜,還有他的手,”他略一沉吟,又道,“那是一雙習過陰柔內力,而且功力深湛的劍客的手。”
莊懷義迴頭怒視了那人一眼,發豎如戟,睜目隱忍,道:“即便他是又如何,難道我們三人加上六十名劍客還怕了他不成?”他複又冷哼一聲,故意大聲足讓那人聽到,目似急電,振吭說道:“我最不喜這種怪人,要打不打的,坐在那象根木頭,一副找死的樣子,還道我莊懷義怕了他。主上勿憂,且待屬下這就將這廝揪下來,毆打一頓……”說著就待飛身下馬。
何世芳忙一把將他拉住,道:“莊兄且待,我們暫且看主上號令行事,此人怪異。”
莊懷義聞言似是怒氣未消,但倏地大感訝異,突然接口道:“那廝為何一言不發?霜從風莫非是個啞巴……”哪知話未說完,樹上那人膝上長劍突然嚶嚶而鳴,劍體上如凝了一泓秋水,無光照耀而旋轉流動不息。一時流光漸速,嗡鳴愈盛,直攝得人頭皮發炸,徹體生寒。望之凜人,林下之人幾無人敢正眼看他,即使一個不經意看到了它,卻也絕不敢再第二眼。劉浚見狀愈覺驚奇,臉上掠過一絲詫異之色,思忖了片刻,心中突然一駭,驚道:“不好——”
哪知話猶未畢,道上眾人突聞一陣清嘯之聲,那清音嫋嫋,抑揚潛轉,銳厲高吭直可穿金裂石。恍如天雷鳴鼓、大河滔滔一般連綿不絕,震耳欲聾,顯然中氣充沛已極,和著那攝人心魄的長劍嗡鳴,列列飆揚,道上諸人俱被壓得窒息掩耳。諸犯見狀頓時喧嚷驚惶,雜遝不止。幾個衣不蔽體的老者早嚇得臉色泛灰,驚惶莫名。壓解犯人的漢國劍客也一時大嘩,紛紛驚慌地拔刀舉劍,頗有思遁之心——所有的人都驚遽不已,即使不會武功的弱僧也知道這人是個殺星,一個武功高強的殺星,雖然他隻有一個人。
一幹眾人尚自惶亂,倏忽——
那笑聲倏地一歇,天光晦惑之中,但見一道人影身軀似幻,衣袂飛舞,竟隨煙霧騰空,如鴻展翅、如月經天一般挾著一道流光,倏然飄落劉浚馬前五、六丈處,看他不著形跡,動作快到極點,但卻如行雲流水,毫無匆遽之感。此人雙腳沾地,頓時有如淵停嶽峙般慨然而立,凝注著劉浚灑踏幾步,輕輕垂下了那雙修長而柔和的手掌。
劉浚見手下諸人軍心欲散,“唰!”地抽出背上長劍,素手一揮,一劍斬斷身旁一顆碗口粗的柏樹,疾聲喝道:“劉門劍客自穩陣角,堅守己位,違令亂我軍心者,殺——”此令一出,果然頗見成效,眾人見劉浚意氣自若,而刺客隻有一人,頓時鎮定了許多,那班黃衣劍客倏地一分為二,前麵一幹人霍地圍將過來,頓時在三人身後形成了一道人牆,赫然大有眾誌成城之慨。
莊懷義、何世芳二人也自“唰”地掣出兵器,飛身下馬。劉浚“鏘”地一聲還劍入鞘,虎頭劍靴下踏馬鐙,撩衣下馬,神情自若的緩緩前行數步,倏地頓足目注那人,淡然地道:“閣下是霜風神劍?”
那人雙目注定劉浚片刻,臉上突然現出了一個純誠的微笑,微頷其首,道:“我是東門霜。”
劉浚卻神情一凜,慨然而歎道:“莫非江湖中大名鼎鼎名震天下的霜從風,真名竟叫東門霜?這確是江湖中的一項隱密,今日得尊駕見告,足慰平生,劉某何幸如之。”
那人很是奇怪,淡然一笑,竟搖了搖頭道:“是”。他說話時的表情完全不似方才那個殺氣衝天的人,他的笑絕對是那麽的純誠可愛,使人幾乎完全聯想不到殺戮與冷酷,除了他的劍。那柄簡簡單單的劍這刻愈自驚鳴不已,一如浴風而鳴的黃鍾大呂。
何世芳臉現迷惘之色,奇道:“主上,他為何搖頭否認,嘴裏卻說是?”
莊懷義這刻也忍不住心中訝異,詫聲地道:“原來他不是啞巴,卻是個白癡!”
劉浚聞言,並不理會二人,神情冷漠地凝注東門霜,說道:“你很聰明。”
東門霜也自雙眉軒飛,辭鋒如箭,緊接著他道:“閣下也不笨,竟能識穿我東門霜的法門,難得。”他的語氣很是隨和,但一言一字俱透著一股沉默的力量,二人一搭話,雖平心靜氣,侃侃而談,骨子裏卻是一出口便針鋒相對,不留餘地。
劉浚拿眼掃了他一遍,淡淡地道:“閣下謬讚。天下間舉凡習陰柔內力的高手,多為申牌功力最強。適才閣下手中長劍愈鳴愈冷,在下才悟得其中法門,但我意會之時卻為時已晚——”劉浚倏地停了話鋒,雙眼掠過東門霜手中長劍,一頓又道:“原來江湖盛傳的神兵利器追風、凝霜二劍,隻不過是兩柄極普通的利劍,真正使她們如此厲害的,乃是閣下的陰冷深湛的內力,不知在下所言如何?”
東門霜笑了笑道:“‘平陽一劍劉浚’果然不凡,閣下才智超卓,遠出我的意料之外,無怪乎上劍門的三路高手都铩羽而歸……”他凝視著劉浚,一笑又道:“尊駕乃漢國皇上身邊的紅人,本就不該踏足江湖,這次劉兄既然出來了,恐怕要想全身而退,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上劍門就是瞅準了這次不易之機……”他語氣一轉,但依然麵帶笑容地繼續道:“但無論你說多少話,也拖不了一個時辰,入酉之前,我有足夠的時間殺了你們所有的人,當然也包括閣下在內。”
劉浚眉鋒一皺,說道:“東門兄且慢,想必尊駕也是為上劍門之事而來,對否?”
東門霜笑著點了點頭。
劉浚又道:“難道貴派就不給我劉浚一個自辯的機會,莫非閣下也認定當日平陽上劍門的殺戮乃是我劉浚所為?”
東門霜微微一笑道:“解釋?我東門霜不知道尊駕如何用這兩個字,輕妙淡寫地一言揭過上劍門的一百多條人命……”一言及此,東門霜輕喟一聲,將語氣一緩,道:“不過,此事與我無關,區區也不想知道。”
劉浚先是一愕,繼而攘臂正色道:“尊駕且請稍待,此事七日前在梁州在下已向貴派師門解釋雙方誤會,當年之事並非我劉浚所為。區區一心進忠主上,雖樹仇無數,卻自問與‘上劍門’並無仇怨,但當日平陽城被我皇帝陛下攻克,‘河間風雷劍客’符平恰在我幕中作客,‘上劍門’之戮乃是符平冒我之名所為,這一點平陽武林中人盡人皆知。至於貴派和符平有何深仇,在下確不知情。”
東門霜聞言,瀟灑地仰天嗬嗬一笑,接道:“上劍門百餘條妄死的人命是否為尊兄所為,已不重要,閣下更用不著向我東門霜交待。但上劍門認定是閣下所為,所以我來了……”言畢臉含笑意,輕輕一抖手中長劍,但見一道流光一閃,又倏地消失在劍尖之上,一股旋轉流卷的勁風繞定那鋒利的劍刃,嗡嗡振鳴不已。他頓了頓,又淡然地道:“還有一點要提醒閣下,在下並非上劍門人。”言罷將眼緩然轉向他處,一頓又道:“如今我不想再多費唇舌,最多隻能再迴答你一個問題,如果沒有,請拔出你的劍。”
劉浚看絲毫勸他不過,既然對方已然將話說盡,遂兩眼一睜,威棱外射,語音倏轉沉冷,道:“原來閣下是奉了‘上劍門’的誅夷之詔,今天是來殺人取命的了……”一言甫畢,劉浚驀地斂了笑容,臉上如同罩了一層寒霜般倏地沉陰下來,目光透著寒意,“鏘!”地一聲長吟,但見一道青朦朦的光華,霍的一亮,三尺青鋒倏地出了鞘。劉浚不是個愚蠢的人,想想看,如果一個殺手能聽他的獵物辯解的話,那他就不再是殺手,而是俠者。當一個殺手認定他的目標時,最愚蠢的莫過於辯解。但劉浚一點也不愚蠢,所以,他拔出了他的劍。
林中的雜踏漸漸地沉落,幽林又轉靜謐。莊懷義正要出手,卻被一把拉住道:“主上未必不是那人對手,我們暫且靜觀其變!”莊懷義微微一忖,點了點頭。一時二人分做兩邊,緊繃得如弓上弦一般左右峙立,緊緊注目中間兩人。
劉浚本就是個神閑氣定,智深勇沉的人,如今沉閑氣定地踏著足下的枝葉疊行,但卻一步比一步緩慢,輕輕一抬又吱一聲踏下,沉靜之中踏出了一身無邊的殺氣。一時兩人之間的空氣如鬱結了一般,使得他愈來愈慢。第四步,他不再前行,他們之間再也看不到那種凜冽的殺氣和那凝固般的鬱結,一切都仿佛沉靜了下來,場中竟是一陣出奇的岑寂。
但身後莊懷義、何世芳諸人卻絲毫未鬆半口氣,四周出奇的沉靜,靜得連一根針落地也可聽到。在這山雨欲來的窒靜之中,即使天下最不入流的劍客也能看得出,兩人這刻劍披弩張,一觸即發,而且必然是一發不可收拾。四步,乃是他們的臨界,誰先步過了這個極限,都將遭到對手一輪迅猛無匹、難以想象的攻擊。
所以,他們幾乎是潛意默會地同時出劍。
突然……
場中劍光暴現,周遭眾人正自眼中一花,耳中突聞劍風激蕩的嗚嘯之聲,緊接著但聞一聲淩厲之極的驚鳴。注目一看,二人腳下激石飛濺,身形疾轉,身影交換的一刹那,招數繁複變幻,劍影重疊,長劍交擊的驚鳴之聲頓時化為一聲連綿不斷的聲音,一直延續下去,中間不曾有半刻斷絕。二人深不可測的劍術,把兩旁觀戰之人,全都瞧得目瞪口呆,就連莊、何二人心中也隻有五體投地,自慚弗如的份兒了。
劉浚本就是漢國舉指可數的高手,其劍法尤以輕靈迅捷著稱天下,如今天下各國的劍客無不知曉,眼下這刻短短的一擊間,竟發現東門霜的劍法雖不及自己快勁,但劍法之輕靈精深,身形之靈動曼妙,絲毫不下於自己。而且此人內力走的是陰寒一路,劍鋒所指,怯寒徹體,那尖嘯的劍鳴尤其令人心懷戒俱,若非劉浚這等劍中高手,恐怕連出手的可能都沒有。
這刻,東門霜陡見劉浚的長劍倏點膻中,突然大吒一聲,身形逕自一晃,竟快如閃電般倏地繞到劉浚身後,劉浚心中一駭,心道這東門霜如何竟練就了一身如此精妙絕倫的身法,但更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這東門霜見他長劍及身,完全可以一劍挫開,卻不知他如何竟突然拚命似的,身法竟如此之快。心念電閃間,那東門霜的青鋒自左首掣取督脈,已避之無及,當下劉浚身形不動,長劍陡地自肋下穿出,不顧即將加身的長劍,逕取東門霜關元、氣海二穴,驚急之下他竟使出了兩敗俱傷的招式‘圍魏救趙’。
按說此招危險異常,若是雙方中有任何一方收劍不及,都將是兩敗俱傷的局麵。東門霜何其聰明,如今他已占了上風,當然不會傻到與劉浚同歸於盡,況且劉浚此舉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但看劉浚兩次出招的部位,不是在胸,就是在腹,心中大怒。當下劍式不變,但身形確突然劃圓倏至劉浚身前,那冷嘯的劍鋒卻離劉浚不逾一尺,直取咽喉。縱是劉浚劍法精深,但刻竟再想迴劍已絕無可能,驚竦之中,左肘猛地上撩,竟要以肘攔劍。
旁立的莊、何二人看見劉浚此舉,無不心下大驚,驚惶莫名,心道那東門霜的劍法何其勁利,縱是替肘一攔,卻無異於螳臂擋車,也絕擋不住東門霜直赴咽喉的劍式,徒然搭上一條左臂而已。心怪劉浚驚惶錯亂,竟犯此錯誤。這刻即使有應急之法,卻已無可施之機,劉浚恐怕連最後的機會也沒有了。
二人心中一急,正不敢再看,哪知場中突然驚變又起,眾人耳中但聞“鏘!”地一聲驚鳴,再拿眼一看,劉浚竟然安然無恙,隻是左臂肘出襟衣盡裂,竟露出了一塊鐵護肘。莊、何二人一見,心中大喜,一眾圍觀的黃衣劍客這刻也俱是一陣歡唿。
那東門霜似是想不到竟會有如此結果,不禁一愣,繼而眼中閃耀出灼灼的光芒,突然一笑,劉浚冷哼一聲,手中長劍急遞追擊,但見那三尺青鋒在劉浚手中倏然幻化成一片青朦朦的光芒,自他手中飄緲而出,如影隨形地繞定東門霜疾追,但那東門霜的身法卻高得駭人,踏足倒掠如飛,任那一片光芒在身前一不足一尺處追攝盤旋,配上腳下方位,妙到毫巔,旁觀的眾人但見兩道鴻影,又如鷹矯翔舞,閃進追攝,叮當之聲連成一線,那東門霜身法雖妙,但這刻也不禁被劉浚精妙絕倫的劍術所迫,無法遽然反擊。
旁觀的囚人一陣騷動,那群武士見主人占了上風,紛紛擊劍喝彩。
正在此時,驚變突生……
劉浚正逼得緊迫,劍劍無痕,但突然間,那東門霜的身形退到一棵樹下,竟然站立不動,眼看著劉浚的劍將要加喉,劉浚與眾人正自奇怪他為何不躲不閃,哪知就在劍尖離東門霜尚有三寸,劉浚眼角突覺左側寒光一閃,神情猛然一震,撤手不及,左側突然“嘶!”地一聲襲過一道劍氣,眼前“當!”地一響,火花進濺,其腕力之強,造詣之佳,已臻化境。隻此一劍,頓時將劉浚反震起半尺高,然後如影隨形地跟到,一柄劍尖不偏不倚,正擊在劉浚的劍尖之上,將他以及他的劍突然推到了右邊數尺,“啪!”地釘在了一棵樹上。
與此同時,那淵停嶽峙靜立不動的東門霜碟碟怪笑,手中長劍突然信手一揮,劉浚此時兩麵受敵,大見危殆,早惹得四下一片驟急驚唿。但‘平陽一劍劉浚’六個字果然不凡,但見他於此絕境之中,忽焉身若無物,猛地扶著劍柄腿腳卻已倒攀上了那樹杆,繞到劍的另一麵急勁抽劍掣身,這一招躲得是精妙絕倫,令人驚歎,但饒是如此,肋間卻已被勾下一幅衣袂,危險得很。待他立定身形,眼光一觸及那人,猛地又倒抽一口冷氣,張大了嘴巴,半天一句話也沒說出來。
原來,那東門霜靜立不動時,他的身後不知從何處竟飄下一個與東門霜一模一樣的人,但見此人一樣的劍眉隆準,氣宇軒昂,一樣的銀色衣衫,湛湛長劍。所不同者,那人劍光凝滯冷森,素手揮處,冷霜簌簌而落,攝攝有聲,正與適才耳中所聞不疑有二。而正是此人,方才將劉浚的劍尖釘在樹上,此人無論神情還是樣貌,甚至連手中的長劍也似一個模板鑄就的一般。方至此刻,劉浚才知手下諸人怔立驚惶的緣故,無論是誰見了這種怪事都難免愣個半晌,更何況是名聞江湖的‘風霜劍客’霜從風——所有的人都不禁神意驚遽,猛然沁出一身冷汗,瞠目無言地瞪著場中奇怪的景象。
兩個東門霜同時詭異地笑了一笑,四目凝視著劉浚臉上,象打量一件令人玩味的物什一般看著他。就在眾人驚駭的當兒,兩個東門霜突然一閃,身形竟然又變迴了一個,猛地欺近劉浚,就在他出劍一刻,東門霜身後驀然疾閃出一條人影,又倏然失去了蹤影。如此兩次,劉浚一愣,猝不及防間左臂突然一陣劇痛,大喝一聲,肘下鮮血湧冒,轉眼將衣袂染紅了一片,卻已被不知被哪個東門霜劃了一劍,鮮血瀝瀝而下。
“化影分形?!”圍觀的莊、何二人愕然驚顧,口中倒吸冷起,臉上流露出無限驚懼之色。
化影分形乃是江湖上一種厲害至極的武功,必須要有特殊的法門與氣質才可練成,這種功夫在武林中也止於傳說,究竟有沒有誰也不知道,但眼前的事實令當場懂武功的人無不神意驚遽,難以置信。劉浚一旦被創,頓時也心中一凜,急忙暗定心神,一意揮劍,與那東門霜奮力揮拚,但怎奈此功夫詭異得很,令人防不勝防,絲毫揣摸到對方的招數,但隻過了十招,那東門霜一影分化,劉浚倒掠三丈,發現對方倏地合一,竟然沒有追來,先聲一愣,繼而突然仰天大笑,倏地主動攻上,那人影頓時又一分為二,劉浚仔細一看,突然斷喝一聲,手中劍式不停,口中朝莊、何二人道:“莊懷義,何世芳,你們也來會會另外一位高人吧……”
劉浚話音未落,那兩道人影突然加快了攻擊,似乎要令他住口,但莊、何二人卻早已聽得清晰,臉上掠過一抹困惑之色,但繼而恍然大悟,仔細一辯,這兩個東門霜手中的長劍卻稍不一樣,其中一柄寒光凝湛,另外一個劍過凝霜,二人也不是傻瓜,天下雖然有化影分形的絕技,但卻沒有聽說過能連劍也能一分為二的。這一點顯然是個破綻,而造成這個破綻的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們本來就是兩個人,兩個長得很相似,又打扮易容得一模一樣的人,這也是他們始終沒有離開那片林緣追擊劉浚的原因。
一念及此,莊、何二人不禁大怒,莊懷義氣得怒眼圓睜,口中大喝一聲,宛如平地打個霹,罵道:“媽的,老子還以為你真是個絕頂高手,誰知道是個贗貨,看老子宰了你喂狗……”言間早陡地長劍寒閃,與何世芳挾刀縱入場中,也不管哪個東門霜,出手便是殺著,兩人合鬥一個。他們雖然分不清,但劉浚卻清楚得很,他從對方的劍上,認定了與自己對手的不是先前的東門霜,因為此人的武功修為似乎比那東門霜還要高上一籌。如此一來,頓時形成了兩場打鬥,因為他們劍術都高絕不凡,其餘的劉門劍客絲毫插不上手,所以隻好守好犯人,不讓他們得以趁機逃走。
以東門霜的精湛功力,合莊、何二人之力也絕非他的對手,但一時半刻東門霜也絕難在短瞬間將二人置於死地,另一邊的劉浚這刻雖也堪堪與令一無名刺客戰了平手,但此人劍法奇絕,內力深厚,劍風沉潛不厲,俱是陰勁,這樣相持之下,孰生孰死尚在未知之數。三十五招以後,劉浚銳氣已折,漸有不支,那邊的何世芳見無名刺客劍氣如虹,雲光片影地將劉浚裹在劍幕之中,驀然腦中一動,心道:“與其兩麵俱敗,卻不如舍我一人而解主上之厄,隻要我一人能力撐東門霜一時半刻,以莊兄和主上的功力,合力殺了那人,再迴過頭來幫自己殺東門霜,時下也隻此一途了。”
那莊懷義和何世芳向來並肩作戰,攜手合作了二十餘年,早有了很深的默契,這刻莊懷義見何世芳向他使了眼色,又盡左後疾攻,當下已知他的用心。話雖如此,但二人畢竟有了二十年的生死交情,叫莊懷義如何能舍他而去。莊懷義心中一酸,當下恨下心來,緊跟著也是一陣疾攻,卻一點也沒有去幫助劉浚的意思。
何世芳眼中酸瑟,業已知莊懷義之意,一麵他心係劉浚安危,另一麵卻是自己的兄弟,不忍舍離,卻讓自己取舍,他來拖住東門霜。一念及此,他神色一黯,悲憤填胸,仰天長嘯一聲,突然疾攻將莊懷義排到圈外,莊再也叉不進去,虛擊了一劍,無奈之下身形卻猝然暴起,陡地倒掠劃空而起,平掠數丈,接著又點足再三縱就到了劉浚處,揮劍疾撲無名刺客肋下空門,此變驚遽發生,東門霜和那無名刺客都不禁一驚,東門霜大叱一聲,加緊了攻擊這邊僅剩的何世芳,雙方頓時一前一後,一首一尾,鬥得不亦樂乎。但何世芳如何是東門霜的對手,不過十招,突然被那東門霜棄劍用掌,砰地一聲印在了他的胸上,何世芳痛嗥一聲,掩麵翻出數丈,那東門霜在不看他一眼,迴頭一顧無名刺客,發現他正和劉、莊二人打成平手,當下放心地冷哼一聲,目光突然盯上了那群錦衣劍客,眉宇間洋溢著一股子陰騖之氣,突然厲聲大笑地疾撲過來,見人就殺,如拾草芥。
劉浚與莊懷義見狀,目眥欲裂,紅眼怒吼。
莊懷義雙目火赤,大喝一聲,道:“閣下……你究竟是什麽人?”
無名刺客嘴角噙著一絲冷笑,輕蔑的道:“我叫穀風。”
劉浚一驚,道:“穀風?莫非……”
這穀風冷冷一笑,道:“方才你問我霜妹她是不是霜從風,他搖頭說是,搖頭的意思是他不是霜從風,迴答‘是’的意思是她是霜從風的一半,而另一半就是我。‘霜從風’就是霜風神劍,也就是我穀風和我霜妹,知道了這個秘密,你們可以死而無憾了……”
劉浚聞言,心中不由暗暗一震,猛地想到方才自己緊逼東門霜的胸腹時,難怪她勃然大怒,原來她是個女人易了容,但這易容術也用得太奇了,乍見穀風與東門霜竟然長得一模一樣,實在駭人,這恐怕也就是‘霜風神劍’詭異的原因了。
劉浚道:“江湖傳聞‘霜風神劍’以凝霜、追風二劍而得名,卻想不到原來是因為閣下二人而名。這麽說來,知到這個秘密的人江湖上不是沒有,而是都死在了凝霜、追風二劍之下,這也能解釋‘霜風神劍’最厲害的劍法‘霜風分形’,原來所謂的化影分形分身之術隻不過是江湖中人的錯覺。”
“不錯。”穀風麵上籠罩了一層冰霜,冷笑著道。
“我不管你是誰,尊駕可斟量一下能否殺了我們兩人?”劉浚喝聲中暴攻過去。
穀風揮劍如雨,不疾不徐,同時碟碟怪笑,兩眼寒芒外射,顧盼之間流露著狂作之態,他掃過莊、何二人,劍湧如山地冷冷道:“我殺不了你們,難道你們還殺得了我?但我霜妹殺了那六十名劍客,到時再來助我,你們還不是要死……”言畢嘿嘿冷笑,眼中神光湛然。
劉、莊聞言都駭然震懾,斷喝一聲,湧身急攻猛撲,加緊了攻勢。穀風也大喝一聲,劍尖上發出嘶嘶的怪響,毫不放縱,雙方頓時縱橫迂迴,劍光霍霍地打在一處。
正在雙方在首尾兩端酣戰之際,中間的犯人亂作一團,驚惶失措,停也不是,逃也不是。正在此時,冷不妨東麵懸崖下倏然飄身攀上十餘名執刀之人,但見他們俱是身材魁偉的彪形大漢,裝束打扮都一樣,個個青色長袍,白帶束腰,神態彪悍。掠上崖際一言不發,像一陣旋風般突然撲入中間見人就殺。原來,對方早將這班青衣刀客用繩鎖吊在東邊崖際,待到雙方前後酣鬥而無分身之遐時,突然殺出,的確是一隻奇兵。那群漢國武士腹背受敵,如今中間突然又如同被插入了一刀,頓時為之大亂,好在中間尚有一幹人犯擋著,但這些犯人手縛索鏈,那群黑衣刀客簡直如虎入羊群一般。中間五、六個年紀大的人犯甚至嚇得動彈不得,徒然待死。
展眼間,地上已橫七豎八,倒著有幾十具屍體。剩下的十數名囚犯早嚇得魂飛魄散,拚命地向兩邊逃去。那幫青衣刀客見狀,非但毫無住手之意,反而殺心逾熾,提了刀窮追猛擊。正在此時,犯人人群中一道人影驚鴻突現,迅如驚雷,身上挾著一股淩厲的掌風罡嘯,憑空直趨人群中一個褐衣老年囚犯,此人身形是那麽突然、迅捷、驚遽,一路淩空,所向披靡,左右莫攖其鋒,所有阻擋的人砰砰都被擊飛震散,倒地就死,到那褐衣老年囚犯駭然驚顧地注意到時,已然躲閃不及,但聞“砰!”地一聲大震,緊接著一聲慘叫,那老囚的身影恍如墮空的折雁一般,直拋到三餘丈外,硬直直地跌落地上,直撲得碎石激飛。那掌風的餘勢尤自砰然四散,直激得左近諸人身似刀割,掩麵而遁,刀劍皆飛,其掌力之混雄,令人驚心動魄。
那出掌之人一擊得手並不滯留,身形一縱,恍如翔鶴一般淩空虛渡,倏然飄落西側一道數丈高的嶺岡之巔,淵停嶽峙,此人出手是如此的驚人,那嶺岡之下所有的人無不被震懾了——東門霜、穀風與劉浚諸人的撕殺與一群青衣刀客的殺戮突然都停了下來,紛紛不由自主地翹首觀望巔上那人。但見嶺巔之人竟也是一個衣不蔽體的年老的犯人,看他年紀當在六旬左右,身材欣長,麵容瘦削,額骨高聳,白髯繞頷,兩眼深沉陰冷,眉宇間透著一股冷肅之氣。此人點足而立,威棱外射,隱隱有一種懾人之威,那股靜極欲動的凜凜霸氣淅凜凜地裂體四射,山道上所有的人與其目光相襲,無不胸悶窒息,不寒而栗,莫敢直攖其鋒。
這人也是個年老的囚犯,那皺紋累累的臉上一雙原本昏惑的老眼微瞌之間,寒芒倏的一閃即收,畏縮之狀突然變得身量高偉,儼然不複先前被囚時的懨懨之態。而地上中掌之人也是一個褐衣襤褸的年老的褐衣囚犯,此刻委頹地上,麵色蠟黃,冷汗淋漓,吐了一地的血。
一直拚命激鬥的劉浚和穀風、東門霜幾人見了岡嶺上那人,紛紛收劍,喝止手下各自後退,一時之間兩方紛紛收了己方屍體,涇渭分明地集結前後兩處,嶺下霍地閃開了一片頗為寬敞的空地,空地中間隻剩下那中掌的褐衣老者和十餘名僅存的囚犯,驚惶莫名地聚在一處,駭然驚顧地不知所措,眼中彌漫著死亡的氣息。這時,山道上血流成河,屍體倒了一地,殘肢斷臂,橫七豎八,陣陣血腥之味,中人欲嘔。
突然,奇怪的事出現了……
原本仇深似海、恨不得生吞對方的劉浚和穀風、東門霜三人行到一處,神情依然冷漠地相互望了一眼,再不動手拚命,竟然相攜一起行至那老者置身的嶺下打了聲胡哨,那班兇戾的黑衣刀客聞風也紛紛行到嶺下,和劉浚三人恭身向嶺上老人行禮道:“屬下等見過庾先生!”
那庾姓老者聞言並不答言,嘴中隻冷冷地低喝了聲:“殺——”。
突然間……
中間空地僅餘的犯人中,兩名雜衣的少年犯人陡然從身下抽出暗藏的軟劍,驟然發難,素手輕揮間,一時叫聲、慘嗥劃破晦空,淒厲相聞,相傳數裏不絕。十數名和尚囚犯紛紛披靡,展瞬間僅餘的一幹人犯尚未弄清眼前發生何事,盡皆命喪二人之手,其劍法之快,下手之毒,駭人聽聞。
那兩個少年見已得手,嘴角噙著一絲陰殘的笑意,神色自若地收起長劍,依然故我地拍了拍雙手,似是拍拭輕塵一般毫不經心,踏過十餘具屍體,麵不改色地徑至嶺下,向巔上老者也自躬身攘臂,道:“虎門二傑連城、柯繼幸不辱命,見過庾先生!”
那姓庾的老者微微頷首,揮了揮手,虎門二傑倏地閃到一旁,恭身侍立。
秋風蕭瑟,白露為霜,紛芸雜踏的山道複又歸於平靜,不聞一絲人聲。隻有劉浚的手下似是臉色泛灰,驚惶莫名,戰戰兢兢地疑惑不已,不知究竟發生了何事,何世芳已經受傷,莊懷義目睹此景,也兀自怔然地瞧諸場中,神意驚遽,顯然毫不知情。
峪下激溪尤自激流澎湃,聲流不絕。靜謐的山道似完全沒有發生過殺戮一般,陣陣血腥之味,撲鼻欲嘔,但地上的折刀斷劍、一堆屍體和那斑斑的血跡,染滿了微帶枯黃的荒野,觸目驚心,赫然地昭示著在淒瑟中消逝的慘烈。
嶺巔的老者一雙鷹隼般的利眼,動也不動地盯著場中,場中一個卷伏於地的身影,一個褐衣老者的身影——那個被他一掌擊飛的褐衣老者。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老者身上。這山道下發生的事是那麽突兀詭異,又令人不可思議,而那庾姓老者和虎門二傑顯然是劉浚、穀風和東門霜的主人,他們藏身在犯人中間,卻隻是為了那個褐衣老囚犯。這點那褐衣老囚自然沒有想到,劉浚手下的一群劍客也是犧牲品,何世芳就身受重傷,但所有的事又是怎麽發生的?
驀地,地上那褐衣老人竟顫抖翻了個身,緩緩地撐站了起來,淒清之中但見那人年近六旬,麵目清臒,眉清鼻挺,長髯五給,滿麵風霜,頗有幾分清古之氣,嘴下飄拂的胡須沾了斑斑的血跡,但他看起來精神攫爍,儼然不似身受重傷之人。他環視了四周一眼,振衣而立,一雙深沉的眼睛注定了巔上老者。
嶺巔的庾姓老者鷂眼鷹鼻,一臉陰鷙地雙目一觸,碟碟怪笑地道:“一炷香,閣下中老夫一掌,一炷香的功夫不到竟伏地而逾,足見閣下內功的確很高明!”
褐衣老者聞言智深勇沉,眼中閃耀出灼灼的光芒,但他一旦觸及到了一地的屍體,神情大變,心頭劇震,唇邊閃過一絲輕微抽搐,睜目道:“你……你究竟是什麽人,為何暗下毒手偷襲老夫,還……還殺這麽多人?”
那庾姓老者枯老的臉上抽動了一下,雙眼閃過一絲冷酷的清笑,“唰!”地從身上抽出一柄黝黑的木劍,甩手一擲,那柄木劍頓如一道烏光般“噗!”地一聲,直插那地上褐衣老者身前,入地兩尺有餘。庾姓老者麵色沉寒如故,冷冷地道:“想不到你還有一腔悲天憫人之情,區區的名字閣下或許聽說過,我叫庾謹之,至於我為何出手偷襲,閣下你心裏比我更明白。見到眼前這柄黝木長劍,你還用得著遮遮掩掩麽?”
褐衣老者微微一震,臉色凝重地緩緩道:“原來是漢國趙王石勒幕中三大劍客中的幻劍庾謹之,如雷貫耳,在下聞名很久了,但卻不知閣下偷襲的功夫更勝名譽江湖的幻劍三分!”
庾謹之冷冷地道:“閣下尚未迴答老夫可否識得這柄黝木長劍?”
褐衣老者看了那柄黝木長劍一眼,突然拂髯仰天大笑,眼中倏地掠過一種無禦的豪氣,凝重地開口道:“尊駕果然好眼力,這確實是我的劍。”
庾謹之道:“那就對了,我們找的就是閣下……”庾謹之冷冷地望了他一眼,加重了語氣,恍如暮鼓沉鍾,又似冷鈸寒鐵般一字一言地道:“太微神劍淩重九!”
褐衣老者神色一動,抬目說道:“閣下很高明,你識破在下行蹤。”
庾謹之陰聲細氣地道:“謬讚。庾某常聞‘太微神劍’淩重九以劍為友,常禦左右而不離身,無故斯須不撤。當日洛陽被我漢國攻破,白馬寺被圍時,寺中所有的人都被生擒。閣下武功高強,本該挾劍殺出洛陽,卻你卻棄劍失蹤,當然別有所圖。而當今天下能令太微神劍棄劍易容的,恐怕隻有竺法蘭的四部佛家妙典和玉龍子了!”
淩重九不置可否地哼了一聲,一時間神色黯然,喟然一歎接道:“想不到當日白馬寺重圍之下,淩某為掩飾身份而藏匿在闌台石室中的木劍,竟惹來了殺身之禍,還害了百餘條無辜的性命……閣下也忒狠毒,設下詭計迢遞千裏一路追殺至此,甚至不惜自己人殺戮自己人來引出老夫,庾謹之你好恨毒的心!”
庾謹之嘿嘿冷笑一聲,得意地狡黠陰狠地道:“這也是迫不得已,我漢國劍客隻知淩重九年近六旬,但白馬寺的囚犯中的老者卻有十餘名,為了不打草驚蛇,隻得布局逐個擊破,將年老之人一個一個地殺死,再搜遍全身查找,直至找到玉龍或隻剩兩個老者,那麽其中一個必是淩重九!”
淩重九氣湧如山,雙目赤紅,切齒道:“而另一個就是你!”
庾謹之陰騖詭猾地格格怪笑道:“你能委屈大駕裝扮易容,我當然也能。但你一路上掩飾得極好,我竟然沒有察出絲毫破綻。你的確很聰明,所以我們才精心布局。否則閣下身懷玉龍,以你的輕功必聞風而逃,一入江湖,再難尋找,所以我們必須先布個密不透風的‘鐵壁’,請君入甕,才可確保一定能捉到你,否則,我庾謹之豈不有負我主趙王的聖諭。”
淩重九聞言目眥欲裂,怒眼圓睜地慘笑一聲,道:“趙王石勒?!想不到他心機如此之深,為了區區一鈕玉龍,竟不惜殺傷百餘條人命。不用說,上劍門之事也是偽造之說了?”
庾謹之斷然地道:“當然。”
淩重九怒極突然揚聲狂笑,顫抖雙手從懷中抹出一快美玉,但見那玉乃是一塊徑約兩寸、厚約一寸的圓形溫玉,其上正反兩麵各雕有一條盤成大半個圓形的虯龍。龍體卷曲,龍吻前伸而上翹,雙睛突出,嘴閉鼻平,背部近頸處有一圓孔,果然雕工精美無倫。
淩重九眉細鼻尖,透出一種威煞之氣,冷冷地道:“閣下找的可是它?”
庾謹之和劉浚、穀風和東門霜諸人一見那塊美玉,無不心係神弛,雙目注定那塊玉再也不能斯須離開。嶺上的庾謹之冷酷之態頓轉,臉上掠過一種難以言喻的神色,雙眼的貪婪之相一閃即收,咳了一聲,說道:“不錯!不錯!”
淩重九眼裏閃過了一道冷電,道:“玉龍子果是不祥之物,剛一入世就害了數百人。既然是它沒錯,我淩某今日就毀了它!”一言未畢,右手作勢運功。嶺上的庾謹之眼見救之無及,驀然斜縱下嶺巔,閃電般地一掠數丈,轉眼便到了淩重九麵前,一麵驚惶地道:“淩兄慢來——”
嶺下的劉浚、穀風、東門霜、虎門二傑和那批刀客聽聞淩重九要毀了玉龍子,俱都吃了一驚,麵麵相覷,盡皆變色,作勢欲撲,那庾謹之疾喝一聲,霍地揮手喝止諸人,驚急地道:“淩兄且住,我們有話好說,慢慢說!”
淩重九一副心意已決神色,接道:“有什麽好說的,這塊爛石害人不淺,我不毀了它難道讓它再害人命不成?”
庾謹之心中恨極,但他是個狡黠陰狠、深沉狡詐之人,心中雖已暗萌殺機,麵上卻絲毫未曾顯露出來,隻見他皮笑肉不笑的虛與委蛇,眼角吊起,說起話來突然矮人一截地道:“這玉石確是禍端,但淩兄一旦毀了它絕難全身而退。若它落入我漢國之手情況又自不同。天下雖大,卻又有何人肯因區區一鈕玉石而得罪漢國百萬雄兵,千名劍客。”庾謹之稍稍一頓,拱手北拜接著道:“我漢國藩王石勒,封地襄國就在咫尺,誼屬地主,趙王早聞淩兄大名,意求拜識。不知淩兄可肯枉駕,勞玉趾襄國一行?”
淩重九心中冷哼,暗蓄功力戒備,凝神注視,開口道:“區區一介江湖草莽,緣分淺薄,當不得他石勒如此妄駕,恐怕閣下多此一說了。”
庾謹之察言觀色,麵色沉寒如故地仰天碟碟怪笑,道:“身穿羅綺,食用膏粱,出乘輿馬,入押金資,乃天下芸芸眾生畢生所求,難得趙王晌識,隻要淩兄點頭,榮華富貴即在眼前,唾身可得,淩兄又何必與我漢國為敵,遁跡江湖,如累累喪家之犬呢!”
淩重九冷冷地不屑一顧,慨然歎道:“巍巍蕩蕩,惟天為大,惟天朝則之。一來我乃晉國人,也不能虛與委蛇,以身侍匈奴豺狼;二來石勒要的恐怕隻是玉龍而已。區區如何行止,不勞尊兄神色。倒是閣下,想不到名譽江湖的幻劍庾謹之不但偷襲的功夫天下絕倫,就連求人的功夫也不一般啊!”
庾謹之聞言臉色倏然一沉,強抑怒火緩緩地道:“淩重九,我勸你並非是怕你,縱然你在江南名聞閭巷,俠義傾城,但如今你身在漢國,你有何能耐與我趙王百萬之師作對。而且……”庾謹之嘿然冷笑一聲接著又道:“昨日閣下經過一片楓林時是否覺著有什麽不對?”
淩重九不明白他何以突然有此一言,但轉念一想,昨日巳時他們確是穿過一片靈楓,而且……他突然心頭一震,臉色泛灰,驚惶莫名,這刻想起來確有可疑,當日他們入林後,劉浚還故意在那裏停歇了一會兒,感覺中似是鼻中聞到一絲淡淡的異香,當時還以為是什麽花香呢,如今經庾謹之一提,竦然一驚。
庾謹之得意地連聲冷笑,道:“春秋晉獻公二年春,身在鄭國的周惠王的一匹玉馬變幻為蜮,以氣射人,靡者皆死。蜮毒奇毒無比,天下無雙,但並非無色無嗅,他色呈丹朱,味如幽蘭,所以在丹楓林中下毒乃是上上之選。”
淩重九臉上掠過詫異之色,庾謹之冷笑道:“淩大俠已經中了在下的蜮毒,蜮可以氣息射人,距人十丈射人之身影。這是一種霸道無比,歹毒狠辣的毒氣,舉凡被射之人,沒我獨門靈藥,十日內百脈內焚,外表看來完好無損,內髒卻溶為一團,慘嘯而死。閣下適才中了我一掌而運功療傷,你已運了內息,若是所言不錯的話,淩大俠絕難活過七日了!”
淩重九聞言心頭突地一震,忙運氣一試,忽覺帶、衝、任、督四脈痛如火焚蛇噬,五髒翻騰,不覺麵色微變。想不道時隔千載,幻劍庾謹之竟懂得禦蜮之術。淩重九略一思忖,依然沉定地道:“原來幻劍庾謹之還有第三絕,隻不知閣下劍法究竟排名幾何?”
那庾謹之心中怒極道:“淩重九……”哪知他一言未訖,淩重九突然“唰!”地從地上抽出了那柄黝木長劍,身形化為一道清影,虹射而至,疾向西邊的庾謹之和虎門二傑掠來,同時手中長劍流轉,快逾閃電,分光承影,化為無數,片刻間一團烏光,卷襲而至。那三人同是一驚。庾謹之陡然大喝一聲,如迅雷忽發,掌影如山,左傾身形,左掌微推,發出一股淩厲的掌力,右手同時豎掌猛劈過去。其餘二人也是揮劍相迎。哪知淩重九身形尚未著地,竟突然將手中玉龍疾如閃電般甩至西邊的亂岡,同時身形藉那衝力陡地一個旋身,淩空折迴反衝,妙到毫巔地劍劍相承,尋瑕蹈隙地一劍二分倏然疾刺身後的穀風與東門霜二人,其身形之輕靈巧快,曼妙驚人,遠非常人能及。
庾謹之沒想到淩重九竟舍得將玉龍子甩棄,而穀風與東門霜二人也未想到他的輕功如此超凡脫俗,心道縱然你劍法超絕,但奈何身中奇毒,絕難提聚真氣。不意此刻的淩重九尚有一博之力,此劍雖無神欽鬼伏之力,卻也長劍流轉,越來越快,片刻間化成一團殺氣,卷襲而上。穀風與東門霜二人驚惶之下,長劍未及一舉,淩重九的黝木長劍已然避之不及,耳中但聞“嗤!嗤!”兩聲,再看場中,東門霜右手長劍墜地,鮮血長流,拇指已然斷為兩截,恐怕此生再難握劍。而穀風喉間“嗤”地一聲,接著“砰”地一蓬血霧陡然暴現,疾噴而出,手中長劍愈加鳴得驚人心魄,他左手捂著喉間,“咕通”一聲跪到地上,長劍倏地失去了驚鳴與光彩,“鏘”地一聲墜落塵埃。而一劍將穀風與東門霜分開的淩重九,身形疾掠至劉浚和莊懷義二人東首。
穀風死了,東門霜重傷,庾謹之和虎門二傑隨那玉龍急急向巨石後隱去,所有的一切俱在展瞬間發生。驚變發生得是如此之快,如此的駭人,以至武功低微的劉浚手下和那班青衣刀客俱驚在當地,絲毫無插手的餘地。一擊得手的淩重九真氣已盡,再也提不起半分內力,但他的目的已經達到,眼下隻等劉浚和莊懷義二人向他進攻,好借重他們的力量跌落東邊崖下滾滾的峪溪,這樣一來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二人果然出手了,這麽好的機會換了誰都不會放棄,對方的破綻和將絕的真氣,造成了絕好的時機。劉浚遠比莊懷義快得多,奮然大叱一聲,身形疾如禦風,轟然推出一掌,不偏不倚正擊在淩重九腹肋間。劉浚出的是掌而不是出劍,因為現在殺淩重九應是易如反掌,但他不能殺他,因為事關玉龍子和玉龍子的秘密,天下能參透其中原委的人不足一掌之數,而淩重九必是其中之一。這也是淩重九意料之中的事。所以他絕對不能放棄這唯一的機會。淩重九悶哼一聲,身形不穩,踉蹌疾退了大半丈。略一停頓,一聲清嘯,強運氣海中最後一絲真氣,藉著這股被擊的力道彈足後掠,身形盤空而起,在劉浚諸人的驚叫聲中,如隕石一般飛跌崖下……
滔滔不絕的峪溪在淒風中滾滾東去,崖際再也不聞一絲金鐵交鳴之聲,淒風瑟瑟的山道隻剩下斑斑的血跡,累累的屍體和那群被一路利用而驚顫在當地的武士。驚急的劉浚諸人掠到崖邊俯身下瞰,但見穀底陰沉晦迷,滔滔的峪溪之上輕罩著一層淡淡的霧靄,晦惑之中不見一絲人影,這時西去尋找玉龍的庾謹之和虎門二傑氣急敗壞地掠了迴來。他們已經看到了這邊發生的一切,但卻並未尋得玉龍子。
劉浚看他的神色,急忙問道:“庾先生,玉龍子呢?”
庾謹之怒極地一掌將身旁一塊大石拍裂,目射寒光,狠狠地道:“玉龍子被那老匹夫丟到了西邊一嶺下,想不到中了我的蜮毒還有如此功力,還讓他僥幸逃出生天,真是可恨!”
劉浚望了懸崖下的滾滾巨流一眼,轉身攘臂接道:“淩重九跌下峪溪未必能活,況且他還中了庾先生的蜮毒,我們還是快些繞到西邊嶺下去尋玉龍子為務……”
庾謹之看了劉浚,不以為然地道:“那淩重九也未必會死,今日擒不到他,他日必為大患。他的兄弟‘紫微神劍’馮萬乘和‘天市神劍’傅懷遠都是劍法超絕,他們在江湖上被稱為‘三垣神劍’,足見其他兩人也厲害得很,我們必須找到他!”
劉浚聞言無語,微忖片刻道:“這樣好了,我和莊懷義去尋玉龍,庾先生和虎門二傑去尋淩重九。完成之後,我們到趙王的封地襄國會合,如何?”
庾謹之麵目陰沉,臉泛恨意,冷冷一笑道:“閣下果然好主意,但你尋得玉龍還會到我主上的封地麽,恐怕早迴平陽向皇上邀功去了!”
劉浚也自臉色倏地一沉,怒道:“庾先生,你我都為漢國出力,你不信我?”
庾謹之嘴角噙著一絲冷笑,陰騖詭猾地道:“當日我主上趙王和皇上攻洛陽時有言在先,克下洛陽皇上保我主上得竺法蘭的四部妙典,自己得玉龍子。但洛陽城破,竺法蘭的四部妙典沒找到,皇上的諾言無法實現,如今我主上定下妙計得了玉龍,閣下怎能說要就要?”
劉浚還要發作,旁邊的莊懷義忙拉了拉他的後襟。劉浚微微一怔,旋即收了怒容,語氣一緩道:“你我盡在此地口舌,絕非明智,若是我們去晚了,玉龍為外人所得,豈不徒勞無益。我們一起先尋玉龍,後搜淩重九如何?”
庾謹之也緩了一緩道:“眼下也隻好如此,待我們擒了淩重九,再計較玉龍之事。”
劉浚頷首道:“如此甚好!”
當下,庾謹之和劉浚二人分別傳令手下收拾刀劍,一時之間,趙王的人和漢皇的人紛紛將崖上屍體滾落崖下,匆匆西向而去……
※※※
遠山含淡,近水滔滔。
滾滾東去的大峪溪敞開心胸,傾情迎合著霏霏的細雨,一如那浴風瑟瑟的萎黃的薺草,輕輕地觸摸著它們,傾聽著他們,和那突然從天而降,跌入她懷抱的不速之客——淩重九。
他的傷有多重,能否逃出生天,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砰然的一襲入水的巨撞,衝得他頭昏腦賬,七渾八素,蒙然不知人生何世。滾滾的大峪溪如卷打一枚秋葉一樣,將他翻卷浮沉,拖拽旋轉。什麽是昏昏噩噩,什麽是雖波逐流。也許當一個人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掌控時會清晰地感覺到身不由己的可怕,一如人在睡夢中墜入無底旋渦的夢魘,浮沉,窒息……
他幾乎選擇了放棄,其實他基本上沒有什麽選擇。但突然竄如腹中的溪水嗆得他竟然神情為之一清。
“我不能死,否則天下之大,再也不會有人知道玉龍子的秘密。而且,還有那下落不明
隕霜。
殺草。
蒼山如海,寒露泠泠,一耳的蛩聲唧唧之中,一行雁陣斜亙長天,欲斷無斷,搖曳悠長……
東邊有崖,青壁萬尋,直下千仞有一條銀濤滾滾、雪浪連天的峪溪,漂沒於百仞之淵。山道的西側岡巒重遝,林木蕭蕭。東峪、西嶺相交成一條逶迤的山道,狀似靈蛇,徑向北走,蜿蜒湮沒於落木簌簌的悲鳴之中……
山,乃是北望山。
道,名叫趨襄道。
出了北山,再策騎去北二百裏,乃是趙北的怏怏大都,漢國趙王石勒的藩居——襄國,而趨襄道也因此得名。此地勒南北衝要,乃是通往趙北的必經之道,雄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慨。
時序深秋,黃葉飄零,山麓郊野山道險峻,滿眼的嚴霜濾地,亂礫陳陳,樹木陰慘,境界非常荒涼。此時此地,秋日蕭索之景,怵目驚心。迤邐的林隙寬道,展轉東迴,漸漸地傳來一陣雜遝而沉重的蹇蹇的足音,雜遝之中不時可聞唿嗬斥吒聲,拳腳鞭箠聲,欒鈴馬蹄聲,嗥叫喘息聲……天光晦惑之中,南麵道上正赫然飄來一展大旗,但見旗長三尺,周邊緣有黃綾,上麵一麵繡著一隻龜蛇交繞的玄武圖象,另一麵繡著一個鬥大的‘漢’字。
旗下為首並轡行著三匹健騎,但見它們鞍韉鮮明,俱是清一色的“焉支”名種,渾身純白,絲毫沒有一撮雜色,領頭的頭顱隆起,脊背直而有紋理,健朗駿偉之間,鐵蹄濺石,銀鬣乘風,都是上好的寶馬良駒。馬上坐著三名中年騎士,左右兩個人身材魁梧,穿的都是玄色襦袍,頭帶平巾幘,年紀也都在四旬左右。左邊那人闊麵寬頤,斜眉入鬢,腰間佩一柄寬闊的鋼刀。另一個生得濃眉大眼,軋發如戟,一臉硬觸觸的胡子根根如鋼似鐵,生相威武已極,手中挾了柄玄色革鞘的三尺長劍。
相較之下,中間之人看來最是年輕,也惹目了許多。不過他的年紀也絕不下三十四、五,雖隻著了一襲青衫,頭帶梁冠,卻看得出乃是首領之人。此人身長八尺,臂闊三停,劍眉虎目,厚薄得宜的嘴唇上有兩撇胡子,稱得上雄偉俊朗之中又見儒雅。背上赫然束著一柄形式古雅、鞘色斑駁的長劍,左手執一根紫竹絲雪鞭。策騎夾馬之間,神情沉定嫻靜,顯見此人乃是劍中的不俗的高手。
這偏僻的山道上何以會出現三個武林中人?
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他們都不是尋常的武林人,這點從三人身後行仗,不難看出。原來這三騎身後相隔不遠,浩浩蕩蕩地緊隨著六十餘名錦衣貂帽、勁裝疾服,背插長劍,意氣彪悍的精甲武士。這群武士衣著打扮一模一樣,行動也似受過嚴格的訓練,他們或安步執劍,或鐵槍輕騎,如月半環地壓解著四十餘名衣衫襤褸、手縛鐵鏈的囚犯,向北麵襄國方向而行。
這些受縛的囚犯大多衣服單薄,秋暮之中個個都是一副秋冷難禁之容,其中除了五個衣履破舊不堪的老者和六、七個打扮各不相同的年輕人外,其餘眾人大多是身穿褐衣的僧人,瘦骨嶙峋、肢體懨懨,孱弱之態盡顯無遺,顯然是一路上吃盡了苦頭,履盡了艱辛折磨,如今有一半隻是徒然垂垂待死。
看這副情狀,這群武士儼然是朝庭中人。但他們的衣彰打扮又不太像中原漢人,常言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隻不知眼前之人又身屬何族,如此浩浩蕩蕩、大動幹戈又用心何在。其實,答案很簡單,其他的暫且不說,光是那麵玄武大旗和那旗上的字號,也應該想到,這群武士乃是漢國的武士。
且說方今天下,正值大晉朝永嘉年間,剛剛經曆了十六年‘八王之亂’的大晉王朝,國勢江河日下,重又進入了另一天下雲蕩之期——永嘉之亂。其間,天下先後出現了近二十多個國家,史稱東晉十六國。當此亂世,天下梢有雄心壯誌的人,無不豢養劍客,招兵買馬。一時天下群雄並起,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四夷五胡逐鹿中原。戎狄交侵,函夏沸騰,蒼生塗炭,幹戈日用,天下分崩離析。短短數年間,九州雲擾,天下各國攻城掠地,爭戰不息,漸冉日久,逐步形成了晉室南渡江南,成國擁居蜀中,漢國雄霸中原,涼、代各自擁兵自重的大亂形勢。
漢國源出匈奴人,開國皇帝劉淵據說是昔日匈奴大單於冒頓的後裔,當年漢高祖劉邦初定天下,遠征匈奴,結果被冒頓的四十萬精兵鐵騎圍困在白登山,此役之後,漢高祖派劉敬出使匈奴求和,將宗室女公主嫁給冒頓和親。從此開始,漢朝每年向匈奴納貢不少的絮繒、酒米、食物,大漢朝與冒頓約為兄弟之邦,從此冒頓的曆代子孫竟稱自己是劉氏後人,大漢皇裔。
如今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晉國積弱不振,中原的百姓重新想起和平安定的漢朝的盛世,都有思漢之心。當日劉淵揮兵中原,在永嘉二年攻克平陽城,自稱皇帝,建立漢國,實有網羅民心之意。劉淵此人雖英勇無敵,一向有承天治地、牧養萬民的大誌。但偏偏天不假年,不久竟榻疾而終。劉淵死後,他的兒子、楚王劉聰弑兄登極,其後得始安王劉曜、汲郡公石勒輔佐,氣吞河洛,霸居兩河,大興刀兵幹戈之事。鐵騎所指,燒殺搶掠,殘忍決絕,儼然為天下雄主。
其中,汲郡公石勒一身兼任鎮東大將軍和並州刺史的要職,占據著昔日趙、魏等國的地盤,麾下有雄兵數十萬,劍中高手更是多如過江之鯽,自稱趙王。此人屢立不世戰功,先誅殺了晉國東海王的世子司馬毘,接著一舉覆滅了晉國的四十八位封王,晉國的王爺們被他殺掉了一大半。不久之後,又幫助劉淵攻克了晉國都城洛陽城。自此而下,漢國之內殺人、流配之事再稀鬆平常不過。有道是國仇族恨,不共戴天,晉、漢兩國的百姓水火不容,相互仇殺,武林中人也各立宗派,勾心鬥角,百宗爭鳴。攪得大好的中原鼎榮之地再無一片淨土。一時之間,九州之大純方千裏,似乎隻剩下燕國、代國、西涼和江南沒有受刀兵蹂躪,天下各國各郡,都陷入了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如今,這一膘武士高擎漢國王旗,囚犯又都是晉國人打扮,想是洛陽城破時俘獲並發配到襄國築邊的重犯,至於原因為何,那就不得而知了。
一幹人等隨著並轡三人從大道轉過來,那首領之人弛疆緩轡,放緩了行速,側坐雕鞍,輕輕的歎息一聲,頗為憂戚地憑馬西望,目光所及,天光晦惑淒涼,卻已近了入酉時分。此人似是心事頗重,攢眉不語。
突然……
前方的漸密幽林中驀地卷過一股凜冽的疾風,那股風吹在臉上涼颼颼的,瞬息之間又消失的無蹤無影。疾風過處,不論士卒還是囚犯,都寒得渾身機伶一顫,心中冷抽。中間為首之人聞風悚然一驚,右手陡地羈韁籠馬,胯下白馬登時響起一聲龍吟般的嘶鳴之聲。左右二人也不約而同地勒住去勢,倏然羈韁帶停坐騎,麵色微變地縱目四覽,手按兵器,惶然地道:“主上……”
中間那人揮手止住二人話鋒,又急急向身後諸人揚了揚馬鞭,那群黃衣劍客似是久經訓練,無論輕騎還是徒步的劍客,無不倏然駐足,就連中間那群囚犯也似是一路深受影響,不待有人喝止,也都跟著紛紛訝異騷動地停了下來。
青衫人頗自躊躇,狐疑地略一張望,但見林緣路頭已盡,山道自此西折,周遭一片冷寂,俱無聲息,並無不妥。右邊佩刀的騎士臉現驚容,說道:“主上,莫非你看出有何不妥,前方又有‘上劍門’的刺客?”
青衫人立在馬上向前方秋林瑟草間驚顧一迴,但覺一陣出奇的岑寂,口中似是漫應,又似是自語地道:“奇怪,密林中怎麽會有疾風?林中也絲毫聽不到鴉雀咿啞之聲。空穴之風,未必無因……”一言甫畢,身左執劍之人夾馬一揚手中之劍,與青衫人並肩,雙眉一揚,聳然接口道:“主上勿庸擔心,以屬下看前方斷無刺客。想我自中都洛陽一路至此,迢遞千裏,雖遭遇了三次上劍門的伏擊,但他們卻未討得半點便宜,反而次次铩羽而逃。如今我們身處襄國趙王的地麵,任他們膽大包天,也絕不敢在趙王汲郡公眼皮子底下出來現世,而且……”那人拍了胸脯,豪氣幹雲地又道:“我莊懷義正愁沒架打,來了最好不過!”
身右佩刀之人聽那莊懷義一席話,也倏然軒眉一笑,接道:“莊兄所言甚是,何世芳與老莊追隨主上多年,主上深孚皇帝陛下聖望自不待言,這‘平陽一劍劉浚’六個字又豈是武林肖小之輩敢持虎須的,縱觀我漢國用劍的高手,能與主上匹敵者絕不超過一掌之數。”
那叫劉浚之人似是戒懼之心不減,微微不語,目光一凝,接道:“話雖如此,但你我此行受命於趙王,絕不容有絲毫大意。上劍門一路雖三次刹羽,但行刺的人卻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高明了。先是上劍門的首席劍客聞不平和三十名弟子,接著是乘風劍客郭樹天和析雲劍卓畢然以及他們的二十名高足,過了豫州竟連名聞江湖的河間三連劍客公孫別三兄弟和手劍風太炎也率人行刺。一路下來,犯人死了不少,我們也損失了四十餘名高手,有道是‘念念有如臨敵日,心心常似過橋時’,再小心謹慎也絕非壞事,而且……”劉浚沉靜四顧一眼,遲疑了一下,臉現憂容輕喟一聲,繼續道:“這段路很是奇怪,似乎……令人心中浮泛起怯寒之意……”
莊懷義看他說得嚴肅,心中好笑,不假思索地道:“哪裏有奇怪,我怎麽不覺得?”
何世芳聞言怔了怔,略一沉吟,突然恍然驚道:“這段路確是奇怪,屬下剛才懵懵恫恫覺得奇怪,主上不說還罷,這一說屬下似是也有同感,這段路怎麽好象冷得很,而且逾是北行愈覺冷意加重,怎麽還有重霜,奇哉……”
莊懷義漫不為意地披披嘴,突然截口道:“老何,主上素來謹慎,你老何幾時拜了主上為師,跟著瞎起哄。吹了陣兒北風就把你嚇成這樣,真是草木皆兵了。我莊懷義就是不信邪!”言罷,哈哈一笑,夾馬領先而行。
劉浚略一躊躇,命何世芳傳令眾人加強警惕,當下揮鞭催馬前行。
須臾,一行人轉過了折道,前方霍然一寬,直感淅凜凜寒風撲麵,凜冽之感愈來愈強,幾個體弱的囚犯竟窒息得七葷八素,心中感到一股壓迫感。
突然間……
人群中數聲驟極驚唿齊起:“有人,樹上有人——”
眾人聞言一時大亂,那群武士紛紛神意驚遽,急忙緊緊護住眾囚。劉浚三人神情猛震,悚然一驚,一起羈韁旋停坐騎,翹首北望,突然發現前麵十丈處的一棵五丈餘高的楸木之巔的葉掌之上,果然有個人,一個瞑目盤膝而坐的人。這楸樹雖然高大,但最頂上的枝葉卻輕弱得很,一個人若是沒有深湛的修為,想坐在樹巔無疑於癡心妄想。上麵雖然隻有一個人,但劉浚卻感到了數十人也營造不出的壓迫、窒息與殺機。此時樹巔朗風微微,那人竟輕得如一羽鴻毛,安穩之間,身形兀自隨風緩緩起伏,身上一襲時飄時墜的銀色衣袂纖髾,姍姍若輕蝶一般飛舞,飄然瀟灑已極。
莊、何二人瞧見那人,麵色登時大變。
劉浚跨下白馬刨著馬蹄旋了馬身,他左手高擎馬鞭止了諸人,逕自旋韁斜首看去,但見此人年紀當在四旬左右,生得劍眉隆準,氣宇軒昂,膝上橫陳著一柄長劍。劍長三尺但卻沒有劍鞘,劍柄乃一截竹木所製,冷光湛湛淩人心魄。遠觀其人,宛如神仙中人,飄飄冉冉,給人一種仰而瞻之,高遠無極的感覺。
莊懷義心中一凜,倒吸了口冷氣,目光變色,驚駭地道:“霜從風?!”
何世芳臉上也泛起了驚容,凜然道:“霜從風?莊兄你肯定麽?他……他就是江湖中神秘的‘霜風神劍’?不曉得……他何時竟入了‘上劍門’?”
劉浚也自心中一凜,暗蓄功力戒備,高坐雕鞍,凝神注視,洪聲傳音道:“尊駕可是霜從風,高候樹巔,阻攔漢國鐵騎,意欲何為?”
那樹上之人很是奇怪,聞言並不迴答,隻是依然故我地坐著瞑目不語。嘩嘩微對的楸葉如鵝掌一般,輕輕托著此人,以及他膝上橫陳的那柄長劍。若非是它,這人似逕如坐化的高僧一般,將周身之事拋諸了九霄雲外。
何世芳按身上佩刀,冷哼了一聲,道:“就算他是霜風神劍,在主上麵前如此桀傲不馴,真是狂妄之極!”
莊懷義也皺了皺眉頭,突然提高了嗓門,揮鞭喝道:“閣下究竟是不是霜從風,莫非是外強中幹,敢‘坐’不敢言?”
那人依然無動於衷,瞑目不語,這刻緩緩地將一雙修長而完美的雙手輕撫劍上,看他動作優美,竟如撫琴一般,玉腕調弦,輕置其上,便待有所行動,卻又似有所待。這當兒,何世芳看得大為不解,臉現茫然之色,突然轉向劉浚,說道:“江湖傳聞霜從風有兩柄神兵利劍,一柄叫追風,一柄叫凝霜。追風劍止而流光轉逝,無風而鳴。凝霜劍揮而風凝霜落,窒人氣血。看那人膝上長劍,普普通通,連劍柄都是竹製,絕非追風、凝霜,以屬下看,此人未必就是‘霜風神劍’,有可能是冒充的。”
劉浚注定這那人,沉吟著徐徐道:“他是霜從風。”
何世芳與莊懷義俱是一震,何世芳臉顯迷惘之色,不解地問道:“江湖隻是傳聞霜風神劍名叫霜從風,與此人倒有幾分相似,但……主上又沒有見過他,如何知道此人就是霜風神劍?”
劉浚遲疑了一下,淡臉現謹慎之色,凝重地開口道:“地上的霜,還有他的手,”他略一沉吟,又道,“那是一雙習過陰柔內力,而且功力深湛的劍客的手。”
莊懷義迴頭怒視了那人一眼,發豎如戟,睜目隱忍,道:“即便他是又如何,難道我們三人加上六十名劍客還怕了他不成?”他複又冷哼一聲,故意大聲足讓那人聽到,目似急電,振吭說道:“我最不喜這種怪人,要打不打的,坐在那象根木頭,一副找死的樣子,還道我莊懷義怕了他。主上勿憂,且待屬下這就將這廝揪下來,毆打一頓……”說著就待飛身下馬。
何世芳忙一把將他拉住,道:“莊兄且待,我們暫且看主上號令行事,此人怪異。”
莊懷義聞言似是怒氣未消,但倏地大感訝異,突然接口道:“那廝為何一言不發?霜從風莫非是個啞巴……”哪知話未說完,樹上那人膝上長劍突然嚶嚶而鳴,劍體上如凝了一泓秋水,無光照耀而旋轉流動不息。一時流光漸速,嗡鳴愈盛,直攝得人頭皮發炸,徹體生寒。望之凜人,林下之人幾無人敢正眼看他,即使一個不經意看到了它,卻也絕不敢再第二眼。劉浚見狀愈覺驚奇,臉上掠過一絲詫異之色,思忖了片刻,心中突然一駭,驚道:“不好——”
哪知話猶未畢,道上眾人突聞一陣清嘯之聲,那清音嫋嫋,抑揚潛轉,銳厲高吭直可穿金裂石。恍如天雷鳴鼓、大河滔滔一般連綿不絕,震耳欲聾,顯然中氣充沛已極,和著那攝人心魄的長劍嗡鳴,列列飆揚,道上諸人俱被壓得窒息掩耳。諸犯見狀頓時喧嚷驚惶,雜遝不止。幾個衣不蔽體的老者早嚇得臉色泛灰,驚惶莫名。壓解犯人的漢國劍客也一時大嘩,紛紛驚慌地拔刀舉劍,頗有思遁之心——所有的人都驚遽不已,即使不會武功的弱僧也知道這人是個殺星,一個武功高強的殺星,雖然他隻有一個人。
一幹眾人尚自惶亂,倏忽——
那笑聲倏地一歇,天光晦惑之中,但見一道人影身軀似幻,衣袂飛舞,竟隨煙霧騰空,如鴻展翅、如月經天一般挾著一道流光,倏然飄落劉浚馬前五、六丈處,看他不著形跡,動作快到極點,但卻如行雲流水,毫無匆遽之感。此人雙腳沾地,頓時有如淵停嶽峙般慨然而立,凝注著劉浚灑踏幾步,輕輕垂下了那雙修長而柔和的手掌。
劉浚見手下諸人軍心欲散,“唰!”地抽出背上長劍,素手一揮,一劍斬斷身旁一顆碗口粗的柏樹,疾聲喝道:“劉門劍客自穩陣角,堅守己位,違令亂我軍心者,殺——”此令一出,果然頗見成效,眾人見劉浚意氣自若,而刺客隻有一人,頓時鎮定了許多,那班黃衣劍客倏地一分為二,前麵一幹人霍地圍將過來,頓時在三人身後形成了一道人牆,赫然大有眾誌成城之慨。
莊懷義、何世芳二人也自“唰”地掣出兵器,飛身下馬。劉浚“鏘”地一聲還劍入鞘,虎頭劍靴下踏馬鐙,撩衣下馬,神情自若的緩緩前行數步,倏地頓足目注那人,淡然地道:“閣下是霜風神劍?”
那人雙目注定劉浚片刻,臉上突然現出了一個純誠的微笑,微頷其首,道:“我是東門霜。”
劉浚卻神情一凜,慨然而歎道:“莫非江湖中大名鼎鼎名震天下的霜從風,真名竟叫東門霜?這確是江湖中的一項隱密,今日得尊駕見告,足慰平生,劉某何幸如之。”
那人很是奇怪,淡然一笑,竟搖了搖頭道:“是”。他說話時的表情完全不似方才那個殺氣衝天的人,他的笑絕對是那麽的純誠可愛,使人幾乎完全聯想不到殺戮與冷酷,除了他的劍。那柄簡簡單單的劍這刻愈自驚鳴不已,一如浴風而鳴的黃鍾大呂。
何世芳臉現迷惘之色,奇道:“主上,他為何搖頭否認,嘴裏卻說是?”
莊懷義這刻也忍不住心中訝異,詫聲地道:“原來他不是啞巴,卻是個白癡!”
劉浚聞言,並不理會二人,神情冷漠地凝注東門霜,說道:“你很聰明。”
東門霜也自雙眉軒飛,辭鋒如箭,緊接著他道:“閣下也不笨,竟能識穿我東門霜的法門,難得。”他的語氣很是隨和,但一言一字俱透著一股沉默的力量,二人一搭話,雖平心靜氣,侃侃而談,骨子裏卻是一出口便針鋒相對,不留餘地。
劉浚拿眼掃了他一遍,淡淡地道:“閣下謬讚。天下間舉凡習陰柔內力的高手,多為申牌功力最強。適才閣下手中長劍愈鳴愈冷,在下才悟得其中法門,但我意會之時卻為時已晚——”劉浚倏地停了話鋒,雙眼掠過東門霜手中長劍,一頓又道:“原來江湖盛傳的神兵利器追風、凝霜二劍,隻不過是兩柄極普通的利劍,真正使她們如此厲害的,乃是閣下的陰冷深湛的內力,不知在下所言如何?”
東門霜笑了笑道:“‘平陽一劍劉浚’果然不凡,閣下才智超卓,遠出我的意料之外,無怪乎上劍門的三路高手都铩羽而歸……”他凝視著劉浚,一笑又道:“尊駕乃漢國皇上身邊的紅人,本就不該踏足江湖,這次劉兄既然出來了,恐怕要想全身而退,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上劍門就是瞅準了這次不易之機……”他語氣一轉,但依然麵帶笑容地繼續道:“但無論你說多少話,也拖不了一個時辰,入酉之前,我有足夠的時間殺了你們所有的人,當然也包括閣下在內。”
劉浚眉鋒一皺,說道:“東門兄且慢,想必尊駕也是為上劍門之事而來,對否?”
東門霜笑著點了點頭。
劉浚又道:“難道貴派就不給我劉浚一個自辯的機會,莫非閣下也認定當日平陽上劍門的殺戮乃是我劉浚所為?”
東門霜微微一笑道:“解釋?我東門霜不知道尊駕如何用這兩個字,輕妙淡寫地一言揭過上劍門的一百多條人命……”一言及此,東門霜輕喟一聲,將語氣一緩,道:“不過,此事與我無關,區區也不想知道。”
劉浚先是一愕,繼而攘臂正色道:“尊駕且請稍待,此事七日前在梁州在下已向貴派師門解釋雙方誤會,當年之事並非我劉浚所為。區區一心進忠主上,雖樹仇無數,卻自問與‘上劍門’並無仇怨,但當日平陽城被我皇帝陛下攻克,‘河間風雷劍客’符平恰在我幕中作客,‘上劍門’之戮乃是符平冒我之名所為,這一點平陽武林中人盡人皆知。至於貴派和符平有何深仇,在下確不知情。”
東門霜聞言,瀟灑地仰天嗬嗬一笑,接道:“上劍門百餘條妄死的人命是否為尊兄所為,已不重要,閣下更用不著向我東門霜交待。但上劍門認定是閣下所為,所以我來了……”言畢臉含笑意,輕輕一抖手中長劍,但見一道流光一閃,又倏地消失在劍尖之上,一股旋轉流卷的勁風繞定那鋒利的劍刃,嗡嗡振鳴不已。他頓了頓,又淡然地道:“還有一點要提醒閣下,在下並非上劍門人。”言罷將眼緩然轉向他處,一頓又道:“如今我不想再多費唇舌,最多隻能再迴答你一個問題,如果沒有,請拔出你的劍。”
劉浚看絲毫勸他不過,既然對方已然將話說盡,遂兩眼一睜,威棱外射,語音倏轉沉冷,道:“原來閣下是奉了‘上劍門’的誅夷之詔,今天是來殺人取命的了……”一言甫畢,劉浚驀地斂了笑容,臉上如同罩了一層寒霜般倏地沉陰下來,目光透著寒意,“鏘!”地一聲長吟,但見一道青朦朦的光華,霍的一亮,三尺青鋒倏地出了鞘。劉浚不是個愚蠢的人,想想看,如果一個殺手能聽他的獵物辯解的話,那他就不再是殺手,而是俠者。當一個殺手認定他的目標時,最愚蠢的莫過於辯解。但劉浚一點也不愚蠢,所以,他拔出了他的劍。
林中的雜踏漸漸地沉落,幽林又轉靜謐。莊懷義正要出手,卻被一把拉住道:“主上未必不是那人對手,我們暫且靜觀其變!”莊懷義微微一忖,點了點頭。一時二人分做兩邊,緊繃得如弓上弦一般左右峙立,緊緊注目中間兩人。
劉浚本就是個神閑氣定,智深勇沉的人,如今沉閑氣定地踏著足下的枝葉疊行,但卻一步比一步緩慢,輕輕一抬又吱一聲踏下,沉靜之中踏出了一身無邊的殺氣。一時兩人之間的空氣如鬱結了一般,使得他愈來愈慢。第四步,他不再前行,他們之間再也看不到那種凜冽的殺氣和那凝固般的鬱結,一切都仿佛沉靜了下來,場中竟是一陣出奇的岑寂。
但身後莊懷義、何世芳諸人卻絲毫未鬆半口氣,四周出奇的沉靜,靜得連一根針落地也可聽到。在這山雨欲來的窒靜之中,即使天下最不入流的劍客也能看得出,兩人這刻劍披弩張,一觸即發,而且必然是一發不可收拾。四步,乃是他們的臨界,誰先步過了這個極限,都將遭到對手一輪迅猛無匹、難以想象的攻擊。
所以,他們幾乎是潛意默會地同時出劍。
突然……
場中劍光暴現,周遭眾人正自眼中一花,耳中突聞劍風激蕩的嗚嘯之聲,緊接著但聞一聲淩厲之極的驚鳴。注目一看,二人腳下激石飛濺,身形疾轉,身影交換的一刹那,招數繁複變幻,劍影重疊,長劍交擊的驚鳴之聲頓時化為一聲連綿不斷的聲音,一直延續下去,中間不曾有半刻斷絕。二人深不可測的劍術,把兩旁觀戰之人,全都瞧得目瞪口呆,就連莊、何二人心中也隻有五體投地,自慚弗如的份兒了。
劉浚本就是漢國舉指可數的高手,其劍法尤以輕靈迅捷著稱天下,如今天下各國的劍客無不知曉,眼下這刻短短的一擊間,竟發現東門霜的劍法雖不及自己快勁,但劍法之輕靈精深,身形之靈動曼妙,絲毫不下於自己。而且此人內力走的是陰寒一路,劍鋒所指,怯寒徹體,那尖嘯的劍鳴尤其令人心懷戒俱,若非劉浚這等劍中高手,恐怕連出手的可能都沒有。
這刻,東門霜陡見劉浚的長劍倏點膻中,突然大吒一聲,身形逕自一晃,竟快如閃電般倏地繞到劉浚身後,劉浚心中一駭,心道這東門霜如何竟練就了一身如此精妙絕倫的身法,但更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這東門霜見他長劍及身,完全可以一劍挫開,卻不知他如何竟突然拚命似的,身法竟如此之快。心念電閃間,那東門霜的青鋒自左首掣取督脈,已避之無及,當下劉浚身形不動,長劍陡地自肋下穿出,不顧即將加身的長劍,逕取東門霜關元、氣海二穴,驚急之下他竟使出了兩敗俱傷的招式‘圍魏救趙’。
按說此招危險異常,若是雙方中有任何一方收劍不及,都將是兩敗俱傷的局麵。東門霜何其聰明,如今他已占了上風,當然不會傻到與劉浚同歸於盡,況且劉浚此舉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但看劉浚兩次出招的部位,不是在胸,就是在腹,心中大怒。當下劍式不變,但身形確突然劃圓倏至劉浚身前,那冷嘯的劍鋒卻離劉浚不逾一尺,直取咽喉。縱是劉浚劍法精深,但刻竟再想迴劍已絕無可能,驚竦之中,左肘猛地上撩,竟要以肘攔劍。
旁立的莊、何二人看見劉浚此舉,無不心下大驚,驚惶莫名,心道那東門霜的劍法何其勁利,縱是替肘一攔,卻無異於螳臂擋車,也絕擋不住東門霜直赴咽喉的劍式,徒然搭上一條左臂而已。心怪劉浚驚惶錯亂,竟犯此錯誤。這刻即使有應急之法,卻已無可施之機,劉浚恐怕連最後的機會也沒有了。
二人心中一急,正不敢再看,哪知場中突然驚變又起,眾人耳中但聞“鏘!”地一聲驚鳴,再拿眼一看,劉浚竟然安然無恙,隻是左臂肘出襟衣盡裂,竟露出了一塊鐵護肘。莊、何二人一見,心中大喜,一眾圍觀的黃衣劍客這刻也俱是一陣歡唿。
那東門霜似是想不到竟會有如此結果,不禁一愣,繼而眼中閃耀出灼灼的光芒,突然一笑,劉浚冷哼一聲,手中長劍急遞追擊,但見那三尺青鋒在劉浚手中倏然幻化成一片青朦朦的光芒,自他手中飄緲而出,如影隨形地繞定東門霜疾追,但那東門霜的身法卻高得駭人,踏足倒掠如飛,任那一片光芒在身前一不足一尺處追攝盤旋,配上腳下方位,妙到毫巔,旁觀的眾人但見兩道鴻影,又如鷹矯翔舞,閃進追攝,叮當之聲連成一線,那東門霜身法雖妙,但這刻也不禁被劉浚精妙絕倫的劍術所迫,無法遽然反擊。
旁觀的囚人一陣騷動,那群武士見主人占了上風,紛紛擊劍喝彩。
正在此時,驚變突生……
劉浚正逼得緊迫,劍劍無痕,但突然間,那東門霜的身形退到一棵樹下,竟然站立不動,眼看著劉浚的劍將要加喉,劉浚與眾人正自奇怪他為何不躲不閃,哪知就在劍尖離東門霜尚有三寸,劉浚眼角突覺左側寒光一閃,神情猛然一震,撤手不及,左側突然“嘶!”地一聲襲過一道劍氣,眼前“當!”地一響,火花進濺,其腕力之強,造詣之佳,已臻化境。隻此一劍,頓時將劉浚反震起半尺高,然後如影隨形地跟到,一柄劍尖不偏不倚,正擊在劉浚的劍尖之上,將他以及他的劍突然推到了右邊數尺,“啪!”地釘在了一棵樹上。
與此同時,那淵停嶽峙靜立不動的東門霜碟碟怪笑,手中長劍突然信手一揮,劉浚此時兩麵受敵,大見危殆,早惹得四下一片驟急驚唿。但‘平陽一劍劉浚’六個字果然不凡,但見他於此絕境之中,忽焉身若無物,猛地扶著劍柄腿腳卻已倒攀上了那樹杆,繞到劍的另一麵急勁抽劍掣身,這一招躲得是精妙絕倫,令人驚歎,但饒是如此,肋間卻已被勾下一幅衣袂,危險得很。待他立定身形,眼光一觸及那人,猛地又倒抽一口冷氣,張大了嘴巴,半天一句話也沒說出來。
原來,那東門霜靜立不動時,他的身後不知從何處竟飄下一個與東門霜一模一樣的人,但見此人一樣的劍眉隆準,氣宇軒昂,一樣的銀色衣衫,湛湛長劍。所不同者,那人劍光凝滯冷森,素手揮處,冷霜簌簌而落,攝攝有聲,正與適才耳中所聞不疑有二。而正是此人,方才將劉浚的劍尖釘在樹上,此人無論神情還是樣貌,甚至連手中的長劍也似一個模板鑄就的一般。方至此刻,劉浚才知手下諸人怔立驚惶的緣故,無論是誰見了這種怪事都難免愣個半晌,更何況是名聞江湖的‘風霜劍客’霜從風——所有的人都不禁神意驚遽,猛然沁出一身冷汗,瞠目無言地瞪著場中奇怪的景象。
兩個東門霜同時詭異地笑了一笑,四目凝視著劉浚臉上,象打量一件令人玩味的物什一般看著他。就在眾人驚駭的當兒,兩個東門霜突然一閃,身形竟然又變迴了一個,猛地欺近劉浚,就在他出劍一刻,東門霜身後驀然疾閃出一條人影,又倏然失去了蹤影。如此兩次,劉浚一愣,猝不及防間左臂突然一陣劇痛,大喝一聲,肘下鮮血湧冒,轉眼將衣袂染紅了一片,卻已被不知被哪個東門霜劃了一劍,鮮血瀝瀝而下。
“化影分形?!”圍觀的莊、何二人愕然驚顧,口中倒吸冷起,臉上流露出無限驚懼之色。
化影分形乃是江湖上一種厲害至極的武功,必須要有特殊的法門與氣質才可練成,這種功夫在武林中也止於傳說,究竟有沒有誰也不知道,但眼前的事實令當場懂武功的人無不神意驚遽,難以置信。劉浚一旦被創,頓時也心中一凜,急忙暗定心神,一意揮劍,與那東門霜奮力揮拚,但怎奈此功夫詭異得很,令人防不勝防,絲毫揣摸到對方的招數,但隻過了十招,那東門霜一影分化,劉浚倒掠三丈,發現對方倏地合一,竟然沒有追來,先聲一愣,繼而突然仰天大笑,倏地主動攻上,那人影頓時又一分為二,劉浚仔細一看,突然斷喝一聲,手中劍式不停,口中朝莊、何二人道:“莊懷義,何世芳,你們也來會會另外一位高人吧……”
劉浚話音未落,那兩道人影突然加快了攻擊,似乎要令他住口,但莊、何二人卻早已聽得清晰,臉上掠過一抹困惑之色,但繼而恍然大悟,仔細一辯,這兩個東門霜手中的長劍卻稍不一樣,其中一柄寒光凝湛,另外一個劍過凝霜,二人也不是傻瓜,天下雖然有化影分形的絕技,但卻沒有聽說過能連劍也能一分為二的。這一點顯然是個破綻,而造成這個破綻的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們本來就是兩個人,兩個長得很相似,又打扮易容得一模一樣的人,這也是他們始終沒有離開那片林緣追擊劉浚的原因。
一念及此,莊、何二人不禁大怒,莊懷義氣得怒眼圓睜,口中大喝一聲,宛如平地打個霹,罵道:“媽的,老子還以為你真是個絕頂高手,誰知道是個贗貨,看老子宰了你喂狗……”言間早陡地長劍寒閃,與何世芳挾刀縱入場中,也不管哪個東門霜,出手便是殺著,兩人合鬥一個。他們雖然分不清,但劉浚卻清楚得很,他從對方的劍上,認定了與自己對手的不是先前的東門霜,因為此人的武功修為似乎比那東門霜還要高上一籌。如此一來,頓時形成了兩場打鬥,因為他們劍術都高絕不凡,其餘的劉門劍客絲毫插不上手,所以隻好守好犯人,不讓他們得以趁機逃走。
以東門霜的精湛功力,合莊、何二人之力也絕非他的對手,但一時半刻東門霜也絕難在短瞬間將二人置於死地,另一邊的劉浚這刻雖也堪堪與令一無名刺客戰了平手,但此人劍法奇絕,內力深厚,劍風沉潛不厲,俱是陰勁,這樣相持之下,孰生孰死尚在未知之數。三十五招以後,劉浚銳氣已折,漸有不支,那邊的何世芳見無名刺客劍氣如虹,雲光片影地將劉浚裹在劍幕之中,驀然腦中一動,心道:“與其兩麵俱敗,卻不如舍我一人而解主上之厄,隻要我一人能力撐東門霜一時半刻,以莊兄和主上的功力,合力殺了那人,再迴過頭來幫自己殺東門霜,時下也隻此一途了。”
那莊懷義和何世芳向來並肩作戰,攜手合作了二十餘年,早有了很深的默契,這刻莊懷義見何世芳向他使了眼色,又盡左後疾攻,當下已知他的用心。話雖如此,但二人畢竟有了二十年的生死交情,叫莊懷義如何能舍他而去。莊懷義心中一酸,當下恨下心來,緊跟著也是一陣疾攻,卻一點也沒有去幫助劉浚的意思。
何世芳眼中酸瑟,業已知莊懷義之意,一麵他心係劉浚安危,另一麵卻是自己的兄弟,不忍舍離,卻讓自己取舍,他來拖住東門霜。一念及此,他神色一黯,悲憤填胸,仰天長嘯一聲,突然疾攻將莊懷義排到圈外,莊再也叉不進去,虛擊了一劍,無奈之下身形卻猝然暴起,陡地倒掠劃空而起,平掠數丈,接著又點足再三縱就到了劉浚處,揮劍疾撲無名刺客肋下空門,此變驚遽發生,東門霜和那無名刺客都不禁一驚,東門霜大叱一聲,加緊了攻擊這邊僅剩的何世芳,雙方頓時一前一後,一首一尾,鬥得不亦樂乎。但何世芳如何是東門霜的對手,不過十招,突然被那東門霜棄劍用掌,砰地一聲印在了他的胸上,何世芳痛嗥一聲,掩麵翻出數丈,那東門霜在不看他一眼,迴頭一顧無名刺客,發現他正和劉、莊二人打成平手,當下放心地冷哼一聲,目光突然盯上了那群錦衣劍客,眉宇間洋溢著一股子陰騖之氣,突然厲聲大笑地疾撲過來,見人就殺,如拾草芥。
劉浚與莊懷義見狀,目眥欲裂,紅眼怒吼。
莊懷義雙目火赤,大喝一聲,道:“閣下……你究竟是什麽人?”
無名刺客嘴角噙著一絲冷笑,輕蔑的道:“我叫穀風。”
劉浚一驚,道:“穀風?莫非……”
這穀風冷冷一笑,道:“方才你問我霜妹她是不是霜從風,他搖頭說是,搖頭的意思是他不是霜從風,迴答‘是’的意思是她是霜從風的一半,而另一半就是我。‘霜從風’就是霜風神劍,也就是我穀風和我霜妹,知道了這個秘密,你們可以死而無憾了……”
劉浚聞言,心中不由暗暗一震,猛地想到方才自己緊逼東門霜的胸腹時,難怪她勃然大怒,原來她是個女人易了容,但這易容術也用得太奇了,乍見穀風與東門霜竟然長得一模一樣,實在駭人,這恐怕也就是‘霜風神劍’詭異的原因了。
劉浚道:“江湖傳聞‘霜風神劍’以凝霜、追風二劍而得名,卻想不到原來是因為閣下二人而名。這麽說來,知到這個秘密的人江湖上不是沒有,而是都死在了凝霜、追風二劍之下,這也能解釋‘霜風神劍’最厲害的劍法‘霜風分形’,原來所謂的化影分形分身之術隻不過是江湖中人的錯覺。”
“不錯。”穀風麵上籠罩了一層冰霜,冷笑著道。
“我不管你是誰,尊駕可斟量一下能否殺了我們兩人?”劉浚喝聲中暴攻過去。
穀風揮劍如雨,不疾不徐,同時碟碟怪笑,兩眼寒芒外射,顧盼之間流露著狂作之態,他掃過莊、何二人,劍湧如山地冷冷道:“我殺不了你們,難道你們還殺得了我?但我霜妹殺了那六十名劍客,到時再來助我,你們還不是要死……”言畢嘿嘿冷笑,眼中神光湛然。
劉、莊聞言都駭然震懾,斷喝一聲,湧身急攻猛撲,加緊了攻勢。穀風也大喝一聲,劍尖上發出嘶嘶的怪響,毫不放縱,雙方頓時縱橫迂迴,劍光霍霍地打在一處。
正在雙方在首尾兩端酣戰之際,中間的犯人亂作一團,驚惶失措,停也不是,逃也不是。正在此時,冷不妨東麵懸崖下倏然飄身攀上十餘名執刀之人,但見他們俱是身材魁偉的彪形大漢,裝束打扮都一樣,個個青色長袍,白帶束腰,神態彪悍。掠上崖際一言不發,像一陣旋風般突然撲入中間見人就殺。原來,對方早將這班青衣刀客用繩鎖吊在東邊崖際,待到雙方前後酣鬥而無分身之遐時,突然殺出,的確是一隻奇兵。那群漢國武士腹背受敵,如今中間突然又如同被插入了一刀,頓時為之大亂,好在中間尚有一幹人犯擋著,但這些犯人手縛索鏈,那群黑衣刀客簡直如虎入羊群一般。中間五、六個年紀大的人犯甚至嚇得動彈不得,徒然待死。
展眼間,地上已橫七豎八,倒著有幾十具屍體。剩下的十數名囚犯早嚇得魂飛魄散,拚命地向兩邊逃去。那幫青衣刀客見狀,非但毫無住手之意,反而殺心逾熾,提了刀窮追猛擊。正在此時,犯人人群中一道人影驚鴻突現,迅如驚雷,身上挾著一股淩厲的掌風罡嘯,憑空直趨人群中一個褐衣老年囚犯,此人身形是那麽突然、迅捷、驚遽,一路淩空,所向披靡,左右莫攖其鋒,所有阻擋的人砰砰都被擊飛震散,倒地就死,到那褐衣老年囚犯駭然驚顧地注意到時,已然躲閃不及,但聞“砰!”地一聲大震,緊接著一聲慘叫,那老囚的身影恍如墮空的折雁一般,直拋到三餘丈外,硬直直地跌落地上,直撲得碎石激飛。那掌風的餘勢尤自砰然四散,直激得左近諸人身似刀割,掩麵而遁,刀劍皆飛,其掌力之混雄,令人驚心動魄。
那出掌之人一擊得手並不滯留,身形一縱,恍如翔鶴一般淩空虛渡,倏然飄落西側一道數丈高的嶺岡之巔,淵停嶽峙,此人出手是如此的驚人,那嶺岡之下所有的人無不被震懾了——東門霜、穀風與劉浚諸人的撕殺與一群青衣刀客的殺戮突然都停了下來,紛紛不由自主地翹首觀望巔上那人。但見嶺巔之人竟也是一個衣不蔽體的年老的犯人,看他年紀當在六旬左右,身材欣長,麵容瘦削,額骨高聳,白髯繞頷,兩眼深沉陰冷,眉宇間透著一股冷肅之氣。此人點足而立,威棱外射,隱隱有一種懾人之威,那股靜極欲動的凜凜霸氣淅凜凜地裂體四射,山道上所有的人與其目光相襲,無不胸悶窒息,不寒而栗,莫敢直攖其鋒。
這人也是個年老的囚犯,那皺紋累累的臉上一雙原本昏惑的老眼微瞌之間,寒芒倏的一閃即收,畏縮之狀突然變得身量高偉,儼然不複先前被囚時的懨懨之態。而地上中掌之人也是一個褐衣襤褸的年老的褐衣囚犯,此刻委頹地上,麵色蠟黃,冷汗淋漓,吐了一地的血。
一直拚命激鬥的劉浚和穀風、東門霜幾人見了岡嶺上那人,紛紛收劍,喝止手下各自後退,一時之間兩方紛紛收了己方屍體,涇渭分明地集結前後兩處,嶺下霍地閃開了一片頗為寬敞的空地,空地中間隻剩下那中掌的褐衣老者和十餘名僅存的囚犯,驚惶莫名地聚在一處,駭然驚顧地不知所措,眼中彌漫著死亡的氣息。這時,山道上血流成河,屍體倒了一地,殘肢斷臂,橫七豎八,陣陣血腥之味,中人欲嘔。
突然,奇怪的事出現了……
原本仇深似海、恨不得生吞對方的劉浚和穀風、東門霜三人行到一處,神情依然冷漠地相互望了一眼,再不動手拚命,竟然相攜一起行至那老者置身的嶺下打了聲胡哨,那班兇戾的黑衣刀客聞風也紛紛行到嶺下,和劉浚三人恭身向嶺上老人行禮道:“屬下等見過庾先生!”
那庾姓老者聞言並不答言,嘴中隻冷冷地低喝了聲:“殺——”。
突然間……
中間空地僅餘的犯人中,兩名雜衣的少年犯人陡然從身下抽出暗藏的軟劍,驟然發難,素手輕揮間,一時叫聲、慘嗥劃破晦空,淒厲相聞,相傳數裏不絕。十數名和尚囚犯紛紛披靡,展瞬間僅餘的一幹人犯尚未弄清眼前發生何事,盡皆命喪二人之手,其劍法之快,下手之毒,駭人聽聞。
那兩個少年見已得手,嘴角噙著一絲陰殘的笑意,神色自若地收起長劍,依然故我地拍了拍雙手,似是拍拭輕塵一般毫不經心,踏過十餘具屍體,麵不改色地徑至嶺下,向巔上老者也自躬身攘臂,道:“虎門二傑連城、柯繼幸不辱命,見過庾先生!”
那姓庾的老者微微頷首,揮了揮手,虎門二傑倏地閃到一旁,恭身侍立。
秋風蕭瑟,白露為霜,紛芸雜踏的山道複又歸於平靜,不聞一絲人聲。隻有劉浚的手下似是臉色泛灰,驚惶莫名,戰戰兢兢地疑惑不已,不知究竟發生了何事,何世芳已經受傷,莊懷義目睹此景,也兀自怔然地瞧諸場中,神意驚遽,顯然毫不知情。
峪下激溪尤自激流澎湃,聲流不絕。靜謐的山道似完全沒有發生過殺戮一般,陣陣血腥之味,撲鼻欲嘔,但地上的折刀斷劍、一堆屍體和那斑斑的血跡,染滿了微帶枯黃的荒野,觸目驚心,赫然地昭示著在淒瑟中消逝的慘烈。
嶺巔的老者一雙鷹隼般的利眼,動也不動地盯著場中,場中一個卷伏於地的身影,一個褐衣老者的身影——那個被他一掌擊飛的褐衣老者。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老者身上。這山道下發生的事是那麽突兀詭異,又令人不可思議,而那庾姓老者和虎門二傑顯然是劉浚、穀風和東門霜的主人,他們藏身在犯人中間,卻隻是為了那個褐衣老囚犯。這點那褐衣老囚自然沒有想到,劉浚手下的一群劍客也是犧牲品,何世芳就身受重傷,但所有的事又是怎麽發生的?
驀地,地上那褐衣老人竟顫抖翻了個身,緩緩地撐站了起來,淒清之中但見那人年近六旬,麵目清臒,眉清鼻挺,長髯五給,滿麵風霜,頗有幾分清古之氣,嘴下飄拂的胡須沾了斑斑的血跡,但他看起來精神攫爍,儼然不似身受重傷之人。他環視了四周一眼,振衣而立,一雙深沉的眼睛注定了巔上老者。
嶺巔的庾姓老者鷂眼鷹鼻,一臉陰鷙地雙目一觸,碟碟怪笑地道:“一炷香,閣下中老夫一掌,一炷香的功夫不到竟伏地而逾,足見閣下內功的確很高明!”
褐衣老者聞言智深勇沉,眼中閃耀出灼灼的光芒,但他一旦觸及到了一地的屍體,神情大變,心頭劇震,唇邊閃過一絲輕微抽搐,睜目道:“你……你究竟是什麽人,為何暗下毒手偷襲老夫,還……還殺這麽多人?”
那庾姓老者枯老的臉上抽動了一下,雙眼閃過一絲冷酷的清笑,“唰!”地從身上抽出一柄黝黑的木劍,甩手一擲,那柄木劍頓如一道烏光般“噗!”地一聲,直插那地上褐衣老者身前,入地兩尺有餘。庾姓老者麵色沉寒如故,冷冷地道:“想不到你還有一腔悲天憫人之情,區區的名字閣下或許聽說過,我叫庾謹之,至於我為何出手偷襲,閣下你心裏比我更明白。見到眼前這柄黝木長劍,你還用得著遮遮掩掩麽?”
褐衣老者微微一震,臉色凝重地緩緩道:“原來是漢國趙王石勒幕中三大劍客中的幻劍庾謹之,如雷貫耳,在下聞名很久了,但卻不知閣下偷襲的功夫更勝名譽江湖的幻劍三分!”
庾謹之冷冷地道:“閣下尚未迴答老夫可否識得這柄黝木長劍?”
褐衣老者看了那柄黝木長劍一眼,突然拂髯仰天大笑,眼中倏地掠過一種無禦的豪氣,凝重地開口道:“尊駕果然好眼力,這確實是我的劍。”
庾謹之道:“那就對了,我們找的就是閣下……”庾謹之冷冷地望了他一眼,加重了語氣,恍如暮鼓沉鍾,又似冷鈸寒鐵般一字一言地道:“太微神劍淩重九!”
褐衣老者神色一動,抬目說道:“閣下很高明,你識破在下行蹤。”
庾謹之陰聲細氣地道:“謬讚。庾某常聞‘太微神劍’淩重九以劍為友,常禦左右而不離身,無故斯須不撤。當日洛陽被我漢國攻破,白馬寺被圍時,寺中所有的人都被生擒。閣下武功高強,本該挾劍殺出洛陽,卻你卻棄劍失蹤,當然別有所圖。而當今天下能令太微神劍棄劍易容的,恐怕隻有竺法蘭的四部佛家妙典和玉龍子了!”
淩重九不置可否地哼了一聲,一時間神色黯然,喟然一歎接道:“想不到當日白馬寺重圍之下,淩某為掩飾身份而藏匿在闌台石室中的木劍,竟惹來了殺身之禍,還害了百餘條無辜的性命……閣下也忒狠毒,設下詭計迢遞千裏一路追殺至此,甚至不惜自己人殺戮自己人來引出老夫,庾謹之你好恨毒的心!”
庾謹之嘿嘿冷笑一聲,得意地狡黠陰狠地道:“這也是迫不得已,我漢國劍客隻知淩重九年近六旬,但白馬寺的囚犯中的老者卻有十餘名,為了不打草驚蛇,隻得布局逐個擊破,將年老之人一個一個地殺死,再搜遍全身查找,直至找到玉龍或隻剩兩個老者,那麽其中一個必是淩重九!”
淩重九氣湧如山,雙目赤紅,切齒道:“而另一個就是你!”
庾謹之陰騖詭猾地格格怪笑道:“你能委屈大駕裝扮易容,我當然也能。但你一路上掩飾得極好,我竟然沒有察出絲毫破綻。你的確很聰明,所以我們才精心布局。否則閣下身懷玉龍,以你的輕功必聞風而逃,一入江湖,再難尋找,所以我們必須先布個密不透風的‘鐵壁’,請君入甕,才可確保一定能捉到你,否則,我庾謹之豈不有負我主趙王的聖諭。”
淩重九聞言目眥欲裂,怒眼圓睜地慘笑一聲,道:“趙王石勒?!想不到他心機如此之深,為了區區一鈕玉龍,竟不惜殺傷百餘條人命。不用說,上劍門之事也是偽造之說了?”
庾謹之斷然地道:“當然。”
淩重九怒極突然揚聲狂笑,顫抖雙手從懷中抹出一快美玉,但見那玉乃是一塊徑約兩寸、厚約一寸的圓形溫玉,其上正反兩麵各雕有一條盤成大半個圓形的虯龍。龍體卷曲,龍吻前伸而上翹,雙睛突出,嘴閉鼻平,背部近頸處有一圓孔,果然雕工精美無倫。
淩重九眉細鼻尖,透出一種威煞之氣,冷冷地道:“閣下找的可是它?”
庾謹之和劉浚、穀風和東門霜諸人一見那塊美玉,無不心係神弛,雙目注定那塊玉再也不能斯須離開。嶺上的庾謹之冷酷之態頓轉,臉上掠過一種難以言喻的神色,雙眼的貪婪之相一閃即收,咳了一聲,說道:“不錯!不錯!”
淩重九眼裏閃過了一道冷電,道:“玉龍子果是不祥之物,剛一入世就害了數百人。既然是它沒錯,我淩某今日就毀了它!”一言未畢,右手作勢運功。嶺上的庾謹之眼見救之無及,驀然斜縱下嶺巔,閃電般地一掠數丈,轉眼便到了淩重九麵前,一麵驚惶地道:“淩兄慢來——”
嶺下的劉浚、穀風、東門霜、虎門二傑和那批刀客聽聞淩重九要毀了玉龍子,俱都吃了一驚,麵麵相覷,盡皆變色,作勢欲撲,那庾謹之疾喝一聲,霍地揮手喝止諸人,驚急地道:“淩兄且住,我們有話好說,慢慢說!”
淩重九一副心意已決神色,接道:“有什麽好說的,這塊爛石害人不淺,我不毀了它難道讓它再害人命不成?”
庾謹之心中恨極,但他是個狡黠陰狠、深沉狡詐之人,心中雖已暗萌殺機,麵上卻絲毫未曾顯露出來,隻見他皮笑肉不笑的虛與委蛇,眼角吊起,說起話來突然矮人一截地道:“這玉石確是禍端,但淩兄一旦毀了它絕難全身而退。若它落入我漢國之手情況又自不同。天下雖大,卻又有何人肯因區區一鈕玉石而得罪漢國百萬雄兵,千名劍客。”庾謹之稍稍一頓,拱手北拜接著道:“我漢國藩王石勒,封地襄國就在咫尺,誼屬地主,趙王早聞淩兄大名,意求拜識。不知淩兄可肯枉駕,勞玉趾襄國一行?”
淩重九心中冷哼,暗蓄功力戒備,凝神注視,開口道:“區區一介江湖草莽,緣分淺薄,當不得他石勒如此妄駕,恐怕閣下多此一說了。”
庾謹之察言觀色,麵色沉寒如故地仰天碟碟怪笑,道:“身穿羅綺,食用膏粱,出乘輿馬,入押金資,乃天下芸芸眾生畢生所求,難得趙王晌識,隻要淩兄點頭,榮華富貴即在眼前,唾身可得,淩兄又何必與我漢國為敵,遁跡江湖,如累累喪家之犬呢!”
淩重九冷冷地不屑一顧,慨然歎道:“巍巍蕩蕩,惟天為大,惟天朝則之。一來我乃晉國人,也不能虛與委蛇,以身侍匈奴豺狼;二來石勒要的恐怕隻是玉龍而已。區區如何行止,不勞尊兄神色。倒是閣下,想不到名譽江湖的幻劍庾謹之不但偷襲的功夫天下絕倫,就連求人的功夫也不一般啊!”
庾謹之聞言臉色倏然一沉,強抑怒火緩緩地道:“淩重九,我勸你並非是怕你,縱然你在江南名聞閭巷,俠義傾城,但如今你身在漢國,你有何能耐與我趙王百萬之師作對。而且……”庾謹之嘿然冷笑一聲接著又道:“昨日閣下經過一片楓林時是否覺著有什麽不對?”
淩重九不明白他何以突然有此一言,但轉念一想,昨日巳時他們確是穿過一片靈楓,而且……他突然心頭一震,臉色泛灰,驚惶莫名,這刻想起來確有可疑,當日他們入林後,劉浚還故意在那裏停歇了一會兒,感覺中似是鼻中聞到一絲淡淡的異香,當時還以為是什麽花香呢,如今經庾謹之一提,竦然一驚。
庾謹之得意地連聲冷笑,道:“春秋晉獻公二年春,身在鄭國的周惠王的一匹玉馬變幻為蜮,以氣射人,靡者皆死。蜮毒奇毒無比,天下無雙,但並非無色無嗅,他色呈丹朱,味如幽蘭,所以在丹楓林中下毒乃是上上之選。”
淩重九臉上掠過詫異之色,庾謹之冷笑道:“淩大俠已經中了在下的蜮毒,蜮可以氣息射人,距人十丈射人之身影。這是一種霸道無比,歹毒狠辣的毒氣,舉凡被射之人,沒我獨門靈藥,十日內百脈內焚,外表看來完好無損,內髒卻溶為一團,慘嘯而死。閣下適才中了我一掌而運功療傷,你已運了內息,若是所言不錯的話,淩大俠絕難活過七日了!”
淩重九聞言心頭突地一震,忙運氣一試,忽覺帶、衝、任、督四脈痛如火焚蛇噬,五髒翻騰,不覺麵色微變。想不道時隔千載,幻劍庾謹之竟懂得禦蜮之術。淩重九略一思忖,依然沉定地道:“原來幻劍庾謹之還有第三絕,隻不知閣下劍法究竟排名幾何?”
那庾謹之心中怒極道:“淩重九……”哪知他一言未訖,淩重九突然“唰!”地從地上抽出了那柄黝木長劍,身形化為一道清影,虹射而至,疾向西邊的庾謹之和虎門二傑掠來,同時手中長劍流轉,快逾閃電,分光承影,化為無數,片刻間一團烏光,卷襲而至。那三人同是一驚。庾謹之陡然大喝一聲,如迅雷忽發,掌影如山,左傾身形,左掌微推,發出一股淩厲的掌力,右手同時豎掌猛劈過去。其餘二人也是揮劍相迎。哪知淩重九身形尚未著地,竟突然將手中玉龍疾如閃電般甩至西邊的亂岡,同時身形藉那衝力陡地一個旋身,淩空折迴反衝,妙到毫巔地劍劍相承,尋瑕蹈隙地一劍二分倏然疾刺身後的穀風與東門霜二人,其身形之輕靈巧快,曼妙驚人,遠非常人能及。
庾謹之沒想到淩重九竟舍得將玉龍子甩棄,而穀風與東門霜二人也未想到他的輕功如此超凡脫俗,心道縱然你劍法超絕,但奈何身中奇毒,絕難提聚真氣。不意此刻的淩重九尚有一博之力,此劍雖無神欽鬼伏之力,卻也長劍流轉,越來越快,片刻間化成一團殺氣,卷襲而上。穀風與東門霜二人驚惶之下,長劍未及一舉,淩重九的黝木長劍已然避之不及,耳中但聞“嗤!嗤!”兩聲,再看場中,東門霜右手長劍墜地,鮮血長流,拇指已然斷為兩截,恐怕此生再難握劍。而穀風喉間“嗤”地一聲,接著“砰”地一蓬血霧陡然暴現,疾噴而出,手中長劍愈加鳴得驚人心魄,他左手捂著喉間,“咕通”一聲跪到地上,長劍倏地失去了驚鳴與光彩,“鏘”地一聲墜落塵埃。而一劍將穀風與東門霜分開的淩重九,身形疾掠至劉浚和莊懷義二人東首。
穀風死了,東門霜重傷,庾謹之和虎門二傑隨那玉龍急急向巨石後隱去,所有的一切俱在展瞬間發生。驚變發生得是如此之快,如此的駭人,以至武功低微的劉浚手下和那班青衣刀客俱驚在當地,絲毫無插手的餘地。一擊得手的淩重九真氣已盡,再也提不起半分內力,但他的目的已經達到,眼下隻等劉浚和莊懷義二人向他進攻,好借重他們的力量跌落東邊崖下滾滾的峪溪,這樣一來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二人果然出手了,這麽好的機會換了誰都不會放棄,對方的破綻和將絕的真氣,造成了絕好的時機。劉浚遠比莊懷義快得多,奮然大叱一聲,身形疾如禦風,轟然推出一掌,不偏不倚正擊在淩重九腹肋間。劉浚出的是掌而不是出劍,因為現在殺淩重九應是易如反掌,但他不能殺他,因為事關玉龍子和玉龍子的秘密,天下能參透其中原委的人不足一掌之數,而淩重九必是其中之一。這也是淩重九意料之中的事。所以他絕對不能放棄這唯一的機會。淩重九悶哼一聲,身形不穩,踉蹌疾退了大半丈。略一停頓,一聲清嘯,強運氣海中最後一絲真氣,藉著這股被擊的力道彈足後掠,身形盤空而起,在劉浚諸人的驚叫聲中,如隕石一般飛跌崖下……
滔滔不絕的峪溪在淒風中滾滾東去,崖際再也不聞一絲金鐵交鳴之聲,淒風瑟瑟的山道隻剩下斑斑的血跡,累累的屍體和那群被一路利用而驚顫在當地的武士。驚急的劉浚諸人掠到崖邊俯身下瞰,但見穀底陰沉晦迷,滔滔的峪溪之上輕罩著一層淡淡的霧靄,晦惑之中不見一絲人影,這時西去尋找玉龍的庾謹之和虎門二傑氣急敗壞地掠了迴來。他們已經看到了這邊發生的一切,但卻並未尋得玉龍子。
劉浚看他的神色,急忙問道:“庾先生,玉龍子呢?”
庾謹之怒極地一掌將身旁一塊大石拍裂,目射寒光,狠狠地道:“玉龍子被那老匹夫丟到了西邊一嶺下,想不到中了我的蜮毒還有如此功力,還讓他僥幸逃出生天,真是可恨!”
劉浚望了懸崖下的滾滾巨流一眼,轉身攘臂接道:“淩重九跌下峪溪未必能活,況且他還中了庾先生的蜮毒,我們還是快些繞到西邊嶺下去尋玉龍子為務……”
庾謹之看了劉浚,不以為然地道:“那淩重九也未必會死,今日擒不到他,他日必為大患。他的兄弟‘紫微神劍’馮萬乘和‘天市神劍’傅懷遠都是劍法超絕,他們在江湖上被稱為‘三垣神劍’,足見其他兩人也厲害得很,我們必須找到他!”
劉浚聞言無語,微忖片刻道:“這樣好了,我和莊懷義去尋玉龍,庾先生和虎門二傑去尋淩重九。完成之後,我們到趙王的封地襄國會合,如何?”
庾謹之麵目陰沉,臉泛恨意,冷冷一笑道:“閣下果然好主意,但你尋得玉龍還會到我主上的封地麽,恐怕早迴平陽向皇上邀功去了!”
劉浚也自臉色倏地一沉,怒道:“庾先生,你我都為漢國出力,你不信我?”
庾謹之嘴角噙著一絲冷笑,陰騖詭猾地道:“當日我主上趙王和皇上攻洛陽時有言在先,克下洛陽皇上保我主上得竺法蘭的四部妙典,自己得玉龍子。但洛陽城破,竺法蘭的四部妙典沒找到,皇上的諾言無法實現,如今我主上定下妙計得了玉龍,閣下怎能說要就要?”
劉浚還要發作,旁邊的莊懷義忙拉了拉他的後襟。劉浚微微一怔,旋即收了怒容,語氣一緩道:“你我盡在此地口舌,絕非明智,若是我們去晚了,玉龍為外人所得,豈不徒勞無益。我們一起先尋玉龍,後搜淩重九如何?”
庾謹之也緩了一緩道:“眼下也隻好如此,待我們擒了淩重九,再計較玉龍之事。”
劉浚頷首道:“如此甚好!”
當下,庾謹之和劉浚二人分別傳令手下收拾刀劍,一時之間,趙王的人和漢皇的人紛紛將崖上屍體滾落崖下,匆匆西向而去……
※※※
遠山含淡,近水滔滔。
滾滾東去的大峪溪敞開心胸,傾情迎合著霏霏的細雨,一如那浴風瑟瑟的萎黃的薺草,輕輕地觸摸著它們,傾聽著他們,和那突然從天而降,跌入她懷抱的不速之客——淩重九。
他的傷有多重,能否逃出生天,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砰然的一襲入水的巨撞,衝得他頭昏腦賬,七渾八素,蒙然不知人生何世。滾滾的大峪溪如卷打一枚秋葉一樣,將他翻卷浮沉,拖拽旋轉。什麽是昏昏噩噩,什麽是雖波逐流。也許當一個人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掌控時會清晰地感覺到身不由己的可怕,一如人在睡夢中墜入無底旋渦的夢魘,浮沉,窒息……
他幾乎選擇了放棄,其實他基本上沒有什麽選擇。但突然竄如腹中的溪水嗆得他竟然神情為之一清。
“我不能死,否則天下之大,再也不會有人知道玉龍子的秘密。而且,還有那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