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火之年】
天上的第二個王座到來,仿佛創世之初的大戰再開。那一天,天也傾頹,地也崩裂。我們海淵之民的先祖,和他們世代棲居的土地,落入了此處。黑暗的年代由此開始。
【黑暗的元年】
七位大王的子民被海接納,深海的龍嗣曾經統治這裏。我們的先祖與它們發生了征戰。
先祖使用千燈將它們逐入影子,它們則在影子裏狩獵人類。此處唯有黑暗,所以無處不是它們的獵場。人們的祈禱匯成哀歌,原初的那一位和其他三位發光的影子並不能聽見。
【太陽的比喻】
黑暗的洞窟裏,有一群未曾見過光的人們在生活。有一位見過太陽的賢人,對著洞窟的眾人描繪著光之下的生活與太陽的偉大。他見眾人無法理解,於是點起了火。人們於是開始崇拜火,以為這個是太陽,甚至開始習慣了黑暗與火光的生活。
賢人死後,有人霸占了火,通過火,投下了自己巨大的影子。
【忘憂蓮的比喻】
看見就會忘記憂愁的蓮花。在漫長的旅行中,尋找歸途的船長遇到了一群以這種蓮花為食的人。有的人留下了,有的人抗拒了這種誘惑。
活著就是無盡的苦海。我們隻是在尋找歸途。
【黑暗的第三年】
唯一沒有拋棄我們的那一位,她乃是「時間之執政」。她是時刻,是無時不刻,是千風與日月之度量。她是一切歡欣之時,一切憤怒之時,一切渴望之時,一切迷狂之時。她是一切澹妄的時刻。我們稱唿她「卡伊洛斯」,或者「不變世界的統領與執政」。真正秘密的名字,我們不敢直言,所以在這裏倒寫。「露塔斯伊」-﹣我僅提一次。
【艾爾海森(原神):“看來這裏的內容更加重量級。第二王座到來與原初發生了一場天崩地裂的大戰。這就很可能是足跡pv中說的「上一場戰爭」。”】
【那維萊特(原神):“嗯,那是一場複仇的大戰。”】
【派蒙(原神):“複仇的大戰??那維萊特你是怎麽知道這些的?”】
【那維萊特(原神):“這個嘛不重要…我就是知道。”】
【艾爾海森(原神):“如果說這個第二王座是來複仇的,那他就應該是提瓦特的本土勢力。就比如被天理打敗的龍王,或者龍王之上還有什麽龍王之王之類的。”】
【納西妲(原神):“我想應該也是。後來那些人的祖先也隨著淵下宮一起掉進了海淵之下。與提瓦特的原住民龍蜥作鬥爭。”】
【派蒙(原神):“從上麵的描述來看,原初應該並沒有管淵下宮,現在更是有意不想讓淵下宮的人迴到陸地上。”】
【八重神子(原神):“從上麵的描述來看,在淵下宮人的祖先跌落到地下之後,進入了「黑暗的元年」。他們在淵下宮裏建立了自己的地盤,最開始隻能給有主場優勢的原住民深海龍蜥拿來打磨牙,最後隻能以龍蜥們物理意義上的打成了一片,而且還完全打不過。”】
【艾爾海森(原神):“結合上文來看,原初和他的三個影子並沒有迴應淵下宮的人,但最後一個影子「時間之執政」,他應該就是之前提到的常世大神。”】
【派蒙(原神):“「時間之執政」四個影子加上原初也就是天理,剛好五個神,他們會不會就是對應著聖遺物的五個位置?生、死、時、空、理。”】
【麗莎(原神):“的確很有可能,對應的聖遺物的五個位置,理之冠對應天理,生之花,時之沙,空之杯,死之羽對應的就是四影了。而且這個「時間之執政」甚至讓淵下宮的人不敢直接記載他的名字,隻能倒著寫。”】
【琺露珊(原神):“「露塔斯伊」反過來念就是「伊斯塔露」,她是時刻,是無時不刻,是千風與日月之度量。這個要特別標注。”】
【派蒙(原神):“千風…千風不知道為什麽讓我想起溫迪,身為風神的溫迪不就自稱自己是千風中的一縷嗎?再加上我們在蒙德調查的那個時與風的任務。「風帶來故事的種子,時間使之發芽。」好像還有個另一個版本。”】
【空(原神):“「風帶來新的故事,時間使之成為神話。」就是在我們出發的那個海灘的對麵的小島上,記錄的。”】
【派蒙(原神):“的確,溫迪自稱自己是千風中的一縷,而「伊斯塔露」就是千風,聽著就像是「伊斯塔露」的一部分一樣。或許我們應該去親自問問他。”】
【溫迪(原神):“呃……”】
【派蒙(原神):“賣唱的,你來的正好。真有問題要你迴答呢?”】
【溫迪(原神):“誒嘿……”】
【派蒙(原神):“誒嘿,是什麽意思啊?一遇到問題就用這個來逃避。”】
【空(原神):“派蒙,你不要去為難他。天理疑似是對他們這些初代神下了封口令。就算他知道他也不能透露些什麽。就像鍾離說的契約。”】
【溫迪(原神):“還是旅行者懂。要是我們亂說什麽,就會是大蛇那個下場。不過有一點可以透露我的確和「伊斯塔露」有關。”】
【派蒙(原神):“那你身為時間之執政的一部分,是不是也有控製時間的能力啊?”】
【芭芭拉(原神):“是啊,巴巴托斯大人,你肯定是還有隱藏的力量,對不對?現在不使用,是為了在關鍵時刻起到作用,對吧!!”】
【琺露珊(原神):“這麽看來,蒙德的千風神殿很重要,看來得親自去一趟蒙德考考古了。”】
【艾爾海森(原神):“迴到正題上麵提到的兩個比喻是指,「太陽的比喻」指的是人類原始的崇拜、宗教信仰。處於黑暗的淵下宮人對光明和火產生信仰。在逐漸形成宗教勢力。「忘憂蓮的比喻」主要是指的那些食蓮者。當然,我現在說的也不一定正確,可能其中隱藏著更深的秘密,也說不定呢!!”】
…………
【目盲之年】
賢人阿布拉克他被開啟了神智,他展示了從手中發出光的奇跡。先祖們以他為首領,開始建設「赫利俄斯」。
…………
【目明之年,或日月的元年】
「赫利俄斯」-﹣太陽的神車,終於落成。白夜到來。常夜消散。
日月的紀年開始了。
【日月的二年】
先祖們嚐試尋找歸途。地表的大戰應該已經結束。但是原初的那一位,第一個王座,布下了禁令。先祖們無法找到歸家之路。
既然是如此,那原初的那一位,應該打敗了後來的第二位吧。
阿布拉克被太陽之子下令囚禁。
【樹的比喻】
王的園丁與禦園的樹精相愛。但是國王想要新修涼亭的雕梁,需要砍伐最有靈氣的那一棵靈木。國王是原初的那位之化身,因此園丁無法違逆萬王之王,唯有對著國王的祭司祈禱。祭司乃是常世大神的化身。
祭司憐憫園丁,於是說,你去折下靈樹的枝條吧。園丁便去折枝,然後聽從國王的命令砍伐了靈木。隨後祭司說,你去種下靈木的枝吧。園丁說,靈木長成,需要五百年。祭司說,一念則千劫盡。於是園丁在自家後院種下了樹枝。結果一瞬間,細枝長成了新樹,那新樹精是曾經樹精的延續。
因為那時刻之神,可以把「種子」的「這一刻」帶到過去與未來。
【日月之十年】
阿布拉克故去已久。日月之前的事情已經記錄得足夠。若無把一切按事實記寫的膽量,哪裏能成為常世大神的書記呢?
我聽到了門外盔甲的聲音,我於此絕筆。
天上的第二個王座到來,仿佛創世之初的大戰再開。那一天,天也傾頹,地也崩裂。我們海淵之民的先祖,和他們世代棲居的土地,落入了此處。黑暗的年代由此開始。
【黑暗的元年】
七位大王的子民被海接納,深海的龍嗣曾經統治這裏。我們的先祖與它們發生了征戰。
先祖使用千燈將它們逐入影子,它們則在影子裏狩獵人類。此處唯有黑暗,所以無處不是它們的獵場。人們的祈禱匯成哀歌,原初的那一位和其他三位發光的影子並不能聽見。
【太陽的比喻】
黑暗的洞窟裏,有一群未曾見過光的人們在生活。有一位見過太陽的賢人,對著洞窟的眾人描繪著光之下的生活與太陽的偉大。他見眾人無法理解,於是點起了火。人們於是開始崇拜火,以為這個是太陽,甚至開始習慣了黑暗與火光的生活。
賢人死後,有人霸占了火,通過火,投下了自己巨大的影子。
【忘憂蓮的比喻】
看見就會忘記憂愁的蓮花。在漫長的旅行中,尋找歸途的船長遇到了一群以這種蓮花為食的人。有的人留下了,有的人抗拒了這種誘惑。
活著就是無盡的苦海。我們隻是在尋找歸途。
【黑暗的第三年】
唯一沒有拋棄我們的那一位,她乃是「時間之執政」。她是時刻,是無時不刻,是千風與日月之度量。她是一切歡欣之時,一切憤怒之時,一切渴望之時,一切迷狂之時。她是一切澹妄的時刻。我們稱唿她「卡伊洛斯」,或者「不變世界的統領與執政」。真正秘密的名字,我們不敢直言,所以在這裏倒寫。「露塔斯伊」-﹣我僅提一次。
【艾爾海森(原神):“看來這裏的內容更加重量級。第二王座到來與原初發生了一場天崩地裂的大戰。這就很可能是足跡pv中說的「上一場戰爭」。”】
【那維萊特(原神):“嗯,那是一場複仇的大戰。”】
【派蒙(原神):“複仇的大戰??那維萊特你是怎麽知道這些的?”】
【那維萊特(原神):“這個嘛不重要…我就是知道。”】
【艾爾海森(原神):“如果說這個第二王座是來複仇的,那他就應該是提瓦特的本土勢力。就比如被天理打敗的龍王,或者龍王之上還有什麽龍王之王之類的。”】
【納西妲(原神):“我想應該也是。後來那些人的祖先也隨著淵下宮一起掉進了海淵之下。與提瓦特的原住民龍蜥作鬥爭。”】
【派蒙(原神):“從上麵的描述來看,原初應該並沒有管淵下宮,現在更是有意不想讓淵下宮的人迴到陸地上。”】
【八重神子(原神):“從上麵的描述來看,在淵下宮人的祖先跌落到地下之後,進入了「黑暗的元年」。他們在淵下宮裏建立了自己的地盤,最開始隻能給有主場優勢的原住民深海龍蜥拿來打磨牙,最後隻能以龍蜥們物理意義上的打成了一片,而且還完全打不過。”】
【艾爾海森(原神):“結合上文來看,原初和他的三個影子並沒有迴應淵下宮的人,但最後一個影子「時間之執政」,他應該就是之前提到的常世大神。”】
【派蒙(原神):“「時間之執政」四個影子加上原初也就是天理,剛好五個神,他們會不會就是對應著聖遺物的五個位置?生、死、時、空、理。”】
【麗莎(原神):“的確很有可能,對應的聖遺物的五個位置,理之冠對應天理,生之花,時之沙,空之杯,死之羽對應的就是四影了。而且這個「時間之執政」甚至讓淵下宮的人不敢直接記載他的名字,隻能倒著寫。”】
【琺露珊(原神):“「露塔斯伊」反過來念就是「伊斯塔露」,她是時刻,是無時不刻,是千風與日月之度量。這個要特別標注。”】
【派蒙(原神):“千風…千風不知道為什麽讓我想起溫迪,身為風神的溫迪不就自稱自己是千風中的一縷嗎?再加上我們在蒙德調查的那個時與風的任務。「風帶來故事的種子,時間使之發芽。」好像還有個另一個版本。”】
【空(原神):“「風帶來新的故事,時間使之成為神話。」就是在我們出發的那個海灘的對麵的小島上,記錄的。”】
【派蒙(原神):“的確,溫迪自稱自己是千風中的一縷,而「伊斯塔露」就是千風,聽著就像是「伊斯塔露」的一部分一樣。或許我們應該去親自問問他。”】
【溫迪(原神):“呃……”】
【派蒙(原神):“賣唱的,你來的正好。真有問題要你迴答呢?”】
【溫迪(原神):“誒嘿……”】
【派蒙(原神):“誒嘿,是什麽意思啊?一遇到問題就用這個來逃避。”】
【空(原神):“派蒙,你不要去為難他。天理疑似是對他們這些初代神下了封口令。就算他知道他也不能透露些什麽。就像鍾離說的契約。”】
【溫迪(原神):“還是旅行者懂。要是我們亂說什麽,就會是大蛇那個下場。不過有一點可以透露我的確和「伊斯塔露」有關。”】
【派蒙(原神):“那你身為時間之執政的一部分,是不是也有控製時間的能力啊?”】
【芭芭拉(原神):“是啊,巴巴托斯大人,你肯定是還有隱藏的力量,對不對?現在不使用,是為了在關鍵時刻起到作用,對吧!!”】
【琺露珊(原神):“這麽看來,蒙德的千風神殿很重要,看來得親自去一趟蒙德考考古了。”】
【艾爾海森(原神):“迴到正題上麵提到的兩個比喻是指,「太陽的比喻」指的是人類原始的崇拜、宗教信仰。處於黑暗的淵下宮人對光明和火產生信仰。在逐漸形成宗教勢力。「忘憂蓮的比喻」主要是指的那些食蓮者。當然,我現在說的也不一定正確,可能其中隱藏著更深的秘密,也說不定呢!!”】
…………
【目盲之年】
賢人阿布拉克他被開啟了神智,他展示了從手中發出光的奇跡。先祖們以他為首領,開始建設「赫利俄斯」。
…………
【目明之年,或日月的元年】
「赫利俄斯」-﹣太陽的神車,終於落成。白夜到來。常夜消散。
日月的紀年開始了。
【日月的二年】
先祖們嚐試尋找歸途。地表的大戰應該已經結束。但是原初的那一位,第一個王座,布下了禁令。先祖們無法找到歸家之路。
既然是如此,那原初的那一位,應該打敗了後來的第二位吧。
阿布拉克被太陽之子下令囚禁。
【樹的比喻】
王的園丁與禦園的樹精相愛。但是國王想要新修涼亭的雕梁,需要砍伐最有靈氣的那一棵靈木。國王是原初的那位之化身,因此園丁無法違逆萬王之王,唯有對著國王的祭司祈禱。祭司乃是常世大神的化身。
祭司憐憫園丁,於是說,你去折下靈樹的枝條吧。園丁便去折枝,然後聽從國王的命令砍伐了靈木。隨後祭司說,你去種下靈木的枝吧。園丁說,靈木長成,需要五百年。祭司說,一念則千劫盡。於是園丁在自家後院種下了樹枝。結果一瞬間,細枝長成了新樹,那新樹精是曾經樹精的延續。
因為那時刻之神,可以把「種子」的「這一刻」帶到過去與未來。
【日月之十年】
阿布拉克故去已久。日月之前的事情已經記錄得足夠。若無把一切按事實記寫的膽量,哪裏能成為常世大神的書記呢?
我聽到了門外盔甲的聲音,我於此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