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爹咱們倆是不是弄反了
一王二後,稱霸天下,從皇子做起 作者:晴空蒼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的目光落在了地圖之上。
隨著李從嘉的手指落下。
盧郢和吳翰第一個反應過來。
李從嘉問道:“盧將軍,依你之見采取什麽行動最好?”
“應該攻打嶽州城。”
吳翰也是頻頻點頭:“此時益陽城必定重兵雲集,想那潘老賊退兵而去。”
“肯定在益陽城留下後手,咱們若去攻打確實吃力不討好,反觀嶽州城。”
“是附近最大的一處州,平時若是派兵攻打,不可能攻克。”
“但此時對方兵力空虛,我等正好趁亂而去。快速出兵嶽州城,必定能拿下。”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將李從嘉心中所想全都說了出來。
嶽州(今湖南嶽陽),距離潭州城也就300裏地,距離幾乎是益陽的二倍。
大軍出兵隻需三五日就可到達。
李從嘉有補充道:“嶽州守將蒲公紀領兵在此,探馬迴報所有人都返迴益陽,此時嶽州沒有多少人馬駐紮,而且嶽州城進入湖南的門戶。”
“我們若是控製嶽陽和潭州兩大城池,連城一線,這樣一來就可以穩穩遏住朗州大軍。”
眾人聞言,頓覺目光火熱一片。
其實蒲公紀想迴嶽州,但是潘叔嗣不讓他迴去,因為此時再分兵迴去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李雄也覺得剛剛那個百裏追殺,擾亂敵後的想法,對比之下,沒有絲毫戰略價值。
攻打益陽城與此時攻打嶽州城相比,嶽州城更加有戰略意義。
“今夜準備人馬,大軍五千,早早埋鍋造飯,辰時出兵直奔嶽州城。”
“少帶糧草,輜重,兵貴神速,隻帶幾日口糧立即出發。”
眾人聞言無不請命出戰,對於自家主公的謀劃全都佩服的五體投地。
李從嘉見狀,安排李雄為主將,盧郢,吳翰為副將,張璨,馬成信為開路先鋒。
直奔嶽州城殺去。
此時連番大戰下來,特別是前些日子在河口決戰,李從嘉也損失了很多兵馬。
現在的可戰之兵也就剩下八千餘人,李從嘉打算帶著三千殘兵繼續鎮守潭州城。
以防發生變故,能夠撥出五千人馬,已經是最大程度上的兵力支撐。
“眾將軍務必記住,兵貴神速,晝夜急行軍,直達嶽州城下。還有開路先鋒務必領數百人混入城中。”
“內外合兵才能取得,最大勝利。”
李從嘉心中仍不放心,把吳翰,盧郢最擅長軍略的將領全都派了出去。
這一夜李從嘉徹夜未眠,思慮整理作戰計劃。
第二天辰時大軍分撥出發。
在四月初的清晨,當第一縷陽光剛剛未灑過湘江的水麵。
張璨和馬成信最先帶人騎快馬出發。
潭州城外的湘江上,李雄率領著精銳部隊出發。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和血水的腥氣,是這個春天特有的氣味。
“整隊!出發!”
隨著一聲令下,士兵們迅速集結成整齊的隊伍,坐在船上。
他每個人都背著沉重的裝備——武器、盾牌、幹糧袋,行軍出發。
李從嘉送走大軍之後,也不再多想。
朗州聲勢浩大的攻城戰,就這樣告一段落。
十大將軍,大戰之中死了三人,內亂之下又死了兩人,整體實力急劇下滑。
監軍朱貢知,昨天白天知道了朗州大軍撤退,知道危險解除,早早的就睡下了。
安穩的睡到日上三竿,醒來時看見潭州城內守將少了很多人。
這才來到李從嘉府衙上。
隻見這位六皇子依舊春風和煦的笑著。
“眾位將士呢?”
“已經走了。”
“去哪裏了?”
“攻打嶽州城,收複湖南。”
“啊!”
監軍朱貢知聞言想要抽自己兩個嘴巴,看看自己是否在聽著白日做夢的狂言狂語。
二人的對話既簡潔又詭異。
看著六皇子和煦的笑容,監軍朱貢知,頓時無語了。
“我出江寧城時,朝廷冊封官職為湖南行營招討使。”李從嘉雄心勃勃看向嶽州方向。
監軍朱貢知頓時啞然,因為在他的眼中,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能守下潭州城已經很不錯了。
特別南唐朝廷隻派了三千兵馬,李從嘉任職團練使自己帶了三千兵馬。
誰能想到?
朝廷僅僅派了三千中央禁軍,就能夠收複嶽州城。
這是難以達成的戰略謀劃。
這個湖南行營招討使也隻是一種派兵出去常見的名號罷了。
萬萬沒想到,眼前年僅17歲的皇子竟然要達成這項使命。
朱貢知難以置信的看著李從嘉,轉身迴去心道:“我還是趕緊去寫軍事奏報!”
而此時的江寧城內,剛剛收到了第一封奏報。
夜幕低垂,江寧城的皇宮被燭光和燈籠照亮,仿佛一顆明珠在夜色中閃耀。
皇帝李璟之前還在為大戰憂心不已,但是文人皇帝,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此時他正在後殿中和寵臣飲酒作詩。
皇帝李璟,坐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中央,周圍環繞著內侍和寵臣。
空氣中彌漫著美酒的香氣和吟詩作賦的聲音。
宮殿四周擺放著青銅香爐,嫋嫋青煙升騰而起,散發出淡淡的檀香味。
樂師們輕撥琴弦,悠揚的旋律如同潺潺流水,在殿堂間流淌。
“諸位愛卿!”
李璟舉起酒杯,聲音溫和卻充滿威嚴。
“今夜,朕願與你們共享這美好的時光,共話江山。”
說罷,他將杯中美酒一飲而盡,群臣紛紛效仿,一時間,歡聲笑語迴蕩在整個宮殿之中。
然而,正當宴會氣氛達到高潮之時,一名內臣匆匆走進殿內,呈上一封加急軍事奏報。
殿內的笑聲漸漸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封信件上。
李璟接過奏報,迅速瀏覽了幾眼,頓時心中大喜道:“天助我大唐,潭州城首戰告捷,守城大戰殲敵萬人!”
群臣聞言,無不歡欣鼓舞。
李璟借著酒勁,開心道:“從嘉有功,應當封王,傳朕口諭,若是守下潭州城,封他為鄭王,手下將領升官三級!”
於是,在這一夜,江寧城皇宮內的宴會上奢華而又瀟灑,李璟帶著大臣們尋歡作樂,李從嘉則是看著滿地的荒草和流民,愁緊了眉頭……
拿著皇子的身份,操著皇帝的心……為了將來大唐國運而憂心忡忡。
人的歡喜憂愁總不相同!
隨著李從嘉的手指落下。
盧郢和吳翰第一個反應過來。
李從嘉問道:“盧將軍,依你之見采取什麽行動最好?”
“應該攻打嶽州城。”
吳翰也是頻頻點頭:“此時益陽城必定重兵雲集,想那潘老賊退兵而去。”
“肯定在益陽城留下後手,咱們若去攻打確實吃力不討好,反觀嶽州城。”
“是附近最大的一處州,平時若是派兵攻打,不可能攻克。”
“但此時對方兵力空虛,我等正好趁亂而去。快速出兵嶽州城,必定能拿下。”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將李從嘉心中所想全都說了出來。
嶽州(今湖南嶽陽),距離潭州城也就300裏地,距離幾乎是益陽的二倍。
大軍出兵隻需三五日就可到達。
李從嘉有補充道:“嶽州守將蒲公紀領兵在此,探馬迴報所有人都返迴益陽,此時嶽州沒有多少人馬駐紮,而且嶽州城進入湖南的門戶。”
“我們若是控製嶽陽和潭州兩大城池,連城一線,這樣一來就可以穩穩遏住朗州大軍。”
眾人聞言,頓覺目光火熱一片。
其實蒲公紀想迴嶽州,但是潘叔嗣不讓他迴去,因為此時再分兵迴去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李雄也覺得剛剛那個百裏追殺,擾亂敵後的想法,對比之下,沒有絲毫戰略價值。
攻打益陽城與此時攻打嶽州城相比,嶽州城更加有戰略意義。
“今夜準備人馬,大軍五千,早早埋鍋造飯,辰時出兵直奔嶽州城。”
“少帶糧草,輜重,兵貴神速,隻帶幾日口糧立即出發。”
眾人聞言無不請命出戰,對於自家主公的謀劃全都佩服的五體投地。
李從嘉見狀,安排李雄為主將,盧郢,吳翰為副將,張璨,馬成信為開路先鋒。
直奔嶽州城殺去。
此時連番大戰下來,特別是前些日子在河口決戰,李從嘉也損失了很多兵馬。
現在的可戰之兵也就剩下八千餘人,李從嘉打算帶著三千殘兵繼續鎮守潭州城。
以防發生變故,能夠撥出五千人馬,已經是最大程度上的兵力支撐。
“眾將軍務必記住,兵貴神速,晝夜急行軍,直達嶽州城下。還有開路先鋒務必領數百人混入城中。”
“內外合兵才能取得,最大勝利。”
李從嘉心中仍不放心,把吳翰,盧郢最擅長軍略的將領全都派了出去。
這一夜李從嘉徹夜未眠,思慮整理作戰計劃。
第二天辰時大軍分撥出發。
在四月初的清晨,當第一縷陽光剛剛未灑過湘江的水麵。
張璨和馬成信最先帶人騎快馬出發。
潭州城外的湘江上,李雄率領著精銳部隊出發。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和血水的腥氣,是這個春天特有的氣味。
“整隊!出發!”
隨著一聲令下,士兵們迅速集結成整齊的隊伍,坐在船上。
他每個人都背著沉重的裝備——武器、盾牌、幹糧袋,行軍出發。
李從嘉送走大軍之後,也不再多想。
朗州聲勢浩大的攻城戰,就這樣告一段落。
十大將軍,大戰之中死了三人,內亂之下又死了兩人,整體實力急劇下滑。
監軍朱貢知,昨天白天知道了朗州大軍撤退,知道危險解除,早早的就睡下了。
安穩的睡到日上三竿,醒來時看見潭州城內守將少了很多人。
這才來到李從嘉府衙上。
隻見這位六皇子依舊春風和煦的笑著。
“眾位將士呢?”
“已經走了。”
“去哪裏了?”
“攻打嶽州城,收複湖南。”
“啊!”
監軍朱貢知聞言想要抽自己兩個嘴巴,看看自己是否在聽著白日做夢的狂言狂語。
二人的對話既簡潔又詭異。
看著六皇子和煦的笑容,監軍朱貢知,頓時無語了。
“我出江寧城時,朝廷冊封官職為湖南行營招討使。”李從嘉雄心勃勃看向嶽州方向。
監軍朱貢知頓時啞然,因為在他的眼中,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能守下潭州城已經很不錯了。
特別南唐朝廷隻派了三千兵馬,李從嘉任職團練使自己帶了三千兵馬。
誰能想到?
朝廷僅僅派了三千中央禁軍,就能夠收複嶽州城。
這是難以達成的戰略謀劃。
這個湖南行營招討使也隻是一種派兵出去常見的名號罷了。
萬萬沒想到,眼前年僅17歲的皇子竟然要達成這項使命。
朱貢知難以置信的看著李從嘉,轉身迴去心道:“我還是趕緊去寫軍事奏報!”
而此時的江寧城內,剛剛收到了第一封奏報。
夜幕低垂,江寧城的皇宮被燭光和燈籠照亮,仿佛一顆明珠在夜色中閃耀。
皇帝李璟之前還在為大戰憂心不已,但是文人皇帝,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此時他正在後殿中和寵臣飲酒作詩。
皇帝李璟,坐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中央,周圍環繞著內侍和寵臣。
空氣中彌漫著美酒的香氣和吟詩作賦的聲音。
宮殿四周擺放著青銅香爐,嫋嫋青煙升騰而起,散發出淡淡的檀香味。
樂師們輕撥琴弦,悠揚的旋律如同潺潺流水,在殿堂間流淌。
“諸位愛卿!”
李璟舉起酒杯,聲音溫和卻充滿威嚴。
“今夜,朕願與你們共享這美好的時光,共話江山。”
說罷,他將杯中美酒一飲而盡,群臣紛紛效仿,一時間,歡聲笑語迴蕩在整個宮殿之中。
然而,正當宴會氣氛達到高潮之時,一名內臣匆匆走進殿內,呈上一封加急軍事奏報。
殿內的笑聲漸漸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封信件上。
李璟接過奏報,迅速瀏覽了幾眼,頓時心中大喜道:“天助我大唐,潭州城首戰告捷,守城大戰殲敵萬人!”
群臣聞言,無不歡欣鼓舞。
李璟借著酒勁,開心道:“從嘉有功,應當封王,傳朕口諭,若是守下潭州城,封他為鄭王,手下將領升官三級!”
於是,在這一夜,江寧城皇宮內的宴會上奢華而又瀟灑,李璟帶著大臣們尋歡作樂,李從嘉則是看著滿地的荒草和流民,愁緊了眉頭……
拿著皇子的身份,操著皇帝的心……為了將來大唐國運而憂心忡忡。
人的歡喜憂愁總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