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年,半個月前,荊州,襄陽。
“袁公子,你這次出使荊州,盟主還有何見教?”劉表看向袁譚笑問道。
袁譚趕緊迴道,“見教談不上,我父親說劉荊州,乃大漢之幹城,當與之聯合,共匡漢室天下,以成心願。”
劉表撫了撫胡須,很是受用,“盟主厚愛了。”
就在這時,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響起,“敢問袁公子,這董卓如何?”
聞言,袁譚眉頭一皺,“國之逆賊耳。”
那人正是蒯越,他繼續說道,“又敢問袁公子,袁車騎所為又當如何?”
這誅心之言,袁譚猶豫了一下,他慷慨陳詞說道,“董卓豈可與我父親相比,我袁家四世三公,世代忠良。討董之謀始自我父,洛陽之戰,我袁家百口以身殉國,乃國之柱石也。”
袁譚說道這裏,聲音不禁哽咽起來,劉表麾下眾人,也羞愧難當。
“異度,你退下。”這時,劉表趕緊出麵,“袁公子所言甚是,袁車騎乃我大漢忠臣,非我等所能及也。”
袁譚說的沒錯,在袁熙篡漢以前,他們都是扛著,匡扶漢室的旗幟。
起碼在此時此刻,他們袁家人的作為,還勉強撐得上,社稷之柱石。
袁譚出使荊州,這份政治功勞,可比袁熙出使陳留,含金量高的多。
畢竟,這個時候的劉表,已經是準諸侯,而陳留的曹操,還達不到級別,但沒辦法,誰讓袁熙是主角呢。
。。。。。
如果說殺袁譚,袁熙還有些負罪感,那麽殺袁尚,他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第一,袁尚真的勾結曹操。
第二,袁尚脅迫了步練師。
第三,袁尚暗中協助袁譚。
不過,對自己親弟弟動手,袁熙也是夠冷血的,不愧是袁家人嗎?
本來,袁尚老老實實地,給袁紹守靈的話,也能平安一生,就是被圈禁而已,但他觸碰到了袁熙的底線。
。。。。。
191年,清河方向。
張郃和田豫兩個,打了數個迴合,均是有勝負,最終還是張郃險勝。
在最後一次攻防中,張郃差點偷了田豫的老家,這也讓他不得不迴援。
再加上渤海的公孫範,並沒有給予田豫支援,他也不得不撤退河間。
但高覽將軍身負重傷,他在一次奇襲中,被田豫重點關照狙擊了。
救下高覽所部後,張郃也見好就收,徐徐撤迴清河,等待更好的機會。
總的來說,張郃成功將田豫,擋在了清河之外,防止敵軍窺探內地。
這種局部戰鬥,並不會立馬改變,當前敵我態勢,但決戰不會太久。
但清河這地方,麵對公孫大軍兵鋒,而且首當其衝,估計難以防守。
所以,袁紹在巨鹿,還有界橋一帶,他提前安排了重兵,作為第二第三防線,禦敵於鄴城之外,這是袁紹的底線。
如果,公孫瓚推進到了,大本營的鄴城,那麽,整個冀州都會叛變。
。。。。。
191年,公孫範到達北平。
“大哥,你怎麽和劉虞講和了?”公孫範甲胄尚未卸下,便匆忙質問道。
公孫瓚眉頭一皺,“老二你有所不知,我們馬上就要,對冀州用兵了,此時在和劉虞糾纏,那就腹背受敵了。”
公孫範猶疑了一會兒,仍舊不甘心道,“理是這個理,就這麽算了,那咱們死去的弟兄,這個仇怎麽辦?”
“放心吧二弟,這個仇大哥記得呢。”公孫瓚虎目一瞪,“早晚手刃這廝。”
之前沒有救援田豫,也是因為公孫範,來到了北平的緣故,不過,即便他在渤海,他也未必會出手吧。
為了和袁紹決戰,公孫瓚放下了恩怨,派人與劉虞講和,當然這是暫時的,畢竟,兩麵受敵孰為不智。
隻要劉虞不摻和,他和袁紹勝負之數,最少也是五五開,當然純軍事方麵上,公孫瓚有這個自信。
更何況,以劉虞的性格,多半是兩不得罪,這正合公孫瓚心意,還能給他當作屏障,這筆賬劃算得很。
。。。。。
191年,而長安這邊。
“主公,劉和出逃了。”
賈詡小心翼翼的,向董卓匯報著。
“什麽?”董卓先是一怒,隨即又泄了氣,“罷了,罷了,隨他去吧。”
看著眼眶發黑的董卓,賈詡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宮裏那位?”
“哼,晾他也不敢。”董卓十分傲然道,“有我兒奉先在,無能為也。”
見董卓如此自負,賈詡更不敢說什麽了,“若是無事,屬下先行告退。”
董卓隨意擺了擺手,待到賈詡退出之後,屏風後出現了王允的身影。
隨著董卓年齡增大,他已經不願奮鬥了,他隻想完成權力交接,然後他安享晚年,但這個願望很奢侈的。
所以,董卓想要與世家講和,讓王允主政朝廷,便是他最大的誠意。
但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王允為首的世家,終究和董卓不一條心。
何況,為了顛覆董卓,王允、鄭泰、荀攸等人,已經做好了準備。
王允:董卓,明年就是你的死期。
。。。。。
191年,冀州鄴城方向。
袁紹召集了眾人,商討洛陽之戰。
“我兒馳援洛陽,正鏖戰於金庸城,諸位有個看法?”袁紹頗為嚴肅說道。
“二公子久經戰陣,馳援洛陽之事,應當馬到成功。”許攸很是樂觀說道。
袁紹點了點頭,但還是有些不安,“子遠之言是也,然我並不太放心。”
“主公,要不讓我淳於瓊出戰,我去幫一幫我那大侄子。”淳於瓊大聲說道。
“不可。”郭圖立馬阻止道,“如今我軍和公孫瓚,開戰在即,哪有那麽多的兵馬,在行支援洛陽,此事不可。”
“這。”袁紹猶豫了,理智告訴他,郭圖說的沒錯,但情感上他接受不了。
就在這時,一直摸魚的荀諶,突然出列說道,“主公,並州的張揚,站隊我冀州之後,可是一直曖昧不清的。”
荀諶的話袁紹明白了,他撫掌大笑,“友若所言極是,差點忘了他?我立刻修書,是該讓他出出力了。”
一想到這事兒,袁紹就來氣,這家夥老是,在他和董卓之間,搖擺不定。
又不能逼的太緊,不然張揚倒戈董卓,那就真的夠,袁紹他喝一壺了。
不過袁紹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第二年的大決戰,張揚這裏就出事了。
董卓勾結南匈奴,就是從張揚這裏,突破防線南下,襲擾冀州魏郡的。
。。。。。
“袁公子,你這次出使荊州,盟主還有何見教?”劉表看向袁譚笑問道。
袁譚趕緊迴道,“見教談不上,我父親說劉荊州,乃大漢之幹城,當與之聯合,共匡漢室天下,以成心願。”
劉表撫了撫胡須,很是受用,“盟主厚愛了。”
就在這時,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響起,“敢問袁公子,這董卓如何?”
聞言,袁譚眉頭一皺,“國之逆賊耳。”
那人正是蒯越,他繼續說道,“又敢問袁公子,袁車騎所為又當如何?”
這誅心之言,袁譚猶豫了一下,他慷慨陳詞說道,“董卓豈可與我父親相比,我袁家四世三公,世代忠良。討董之謀始自我父,洛陽之戰,我袁家百口以身殉國,乃國之柱石也。”
袁譚說道這裏,聲音不禁哽咽起來,劉表麾下眾人,也羞愧難當。
“異度,你退下。”這時,劉表趕緊出麵,“袁公子所言甚是,袁車騎乃我大漢忠臣,非我等所能及也。”
袁譚說的沒錯,在袁熙篡漢以前,他們都是扛著,匡扶漢室的旗幟。
起碼在此時此刻,他們袁家人的作為,還勉強撐得上,社稷之柱石。
袁譚出使荊州,這份政治功勞,可比袁熙出使陳留,含金量高的多。
畢竟,這個時候的劉表,已經是準諸侯,而陳留的曹操,還達不到級別,但沒辦法,誰讓袁熙是主角呢。
。。。。。
如果說殺袁譚,袁熙還有些負罪感,那麽殺袁尚,他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第一,袁尚真的勾結曹操。
第二,袁尚脅迫了步練師。
第三,袁尚暗中協助袁譚。
不過,對自己親弟弟動手,袁熙也是夠冷血的,不愧是袁家人嗎?
本來,袁尚老老實實地,給袁紹守靈的話,也能平安一生,就是被圈禁而已,但他觸碰到了袁熙的底線。
。。。。。
191年,清河方向。
張郃和田豫兩個,打了數個迴合,均是有勝負,最終還是張郃險勝。
在最後一次攻防中,張郃差點偷了田豫的老家,這也讓他不得不迴援。
再加上渤海的公孫範,並沒有給予田豫支援,他也不得不撤退河間。
但高覽將軍身負重傷,他在一次奇襲中,被田豫重點關照狙擊了。
救下高覽所部後,張郃也見好就收,徐徐撤迴清河,等待更好的機會。
總的來說,張郃成功將田豫,擋在了清河之外,防止敵軍窺探內地。
這種局部戰鬥,並不會立馬改變,當前敵我態勢,但決戰不會太久。
但清河這地方,麵對公孫大軍兵鋒,而且首當其衝,估計難以防守。
所以,袁紹在巨鹿,還有界橋一帶,他提前安排了重兵,作為第二第三防線,禦敵於鄴城之外,這是袁紹的底線。
如果,公孫瓚推進到了,大本營的鄴城,那麽,整個冀州都會叛變。
。。。。。
191年,公孫範到達北平。
“大哥,你怎麽和劉虞講和了?”公孫範甲胄尚未卸下,便匆忙質問道。
公孫瓚眉頭一皺,“老二你有所不知,我們馬上就要,對冀州用兵了,此時在和劉虞糾纏,那就腹背受敵了。”
公孫範猶疑了一會兒,仍舊不甘心道,“理是這個理,就這麽算了,那咱們死去的弟兄,這個仇怎麽辦?”
“放心吧二弟,這個仇大哥記得呢。”公孫瓚虎目一瞪,“早晚手刃這廝。”
之前沒有救援田豫,也是因為公孫範,來到了北平的緣故,不過,即便他在渤海,他也未必會出手吧。
為了和袁紹決戰,公孫瓚放下了恩怨,派人與劉虞講和,當然這是暫時的,畢竟,兩麵受敵孰為不智。
隻要劉虞不摻和,他和袁紹勝負之數,最少也是五五開,當然純軍事方麵上,公孫瓚有這個自信。
更何況,以劉虞的性格,多半是兩不得罪,這正合公孫瓚心意,還能給他當作屏障,這筆賬劃算得很。
。。。。。
191年,而長安這邊。
“主公,劉和出逃了。”
賈詡小心翼翼的,向董卓匯報著。
“什麽?”董卓先是一怒,隨即又泄了氣,“罷了,罷了,隨他去吧。”
看著眼眶發黑的董卓,賈詡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宮裏那位?”
“哼,晾他也不敢。”董卓十分傲然道,“有我兒奉先在,無能為也。”
見董卓如此自負,賈詡更不敢說什麽了,“若是無事,屬下先行告退。”
董卓隨意擺了擺手,待到賈詡退出之後,屏風後出現了王允的身影。
隨著董卓年齡增大,他已經不願奮鬥了,他隻想完成權力交接,然後他安享晚年,但這個願望很奢侈的。
所以,董卓想要與世家講和,讓王允主政朝廷,便是他最大的誠意。
但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王允為首的世家,終究和董卓不一條心。
何況,為了顛覆董卓,王允、鄭泰、荀攸等人,已經做好了準備。
王允:董卓,明年就是你的死期。
。。。。。
191年,冀州鄴城方向。
袁紹召集了眾人,商討洛陽之戰。
“我兒馳援洛陽,正鏖戰於金庸城,諸位有個看法?”袁紹頗為嚴肅說道。
“二公子久經戰陣,馳援洛陽之事,應當馬到成功。”許攸很是樂觀說道。
袁紹點了點頭,但還是有些不安,“子遠之言是也,然我並不太放心。”
“主公,要不讓我淳於瓊出戰,我去幫一幫我那大侄子。”淳於瓊大聲說道。
“不可。”郭圖立馬阻止道,“如今我軍和公孫瓚,開戰在即,哪有那麽多的兵馬,在行支援洛陽,此事不可。”
“這。”袁紹猶豫了,理智告訴他,郭圖說的沒錯,但情感上他接受不了。
就在這時,一直摸魚的荀諶,突然出列說道,“主公,並州的張揚,站隊我冀州之後,可是一直曖昧不清的。”
荀諶的話袁紹明白了,他撫掌大笑,“友若所言極是,差點忘了他?我立刻修書,是該讓他出出力了。”
一想到這事兒,袁紹就來氣,這家夥老是,在他和董卓之間,搖擺不定。
又不能逼的太緊,不然張揚倒戈董卓,那就真的夠,袁紹他喝一壺了。
不過袁紹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第二年的大決戰,張揚這裏就出事了。
董卓勾結南匈奴,就是從張揚這裏,突破防線南下,襲擾冀州魏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