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年,洛陽,袁家。


    接著,袁隗繼續問道,“若是經略西涼,本初你們可有,實行之辦法?”


    “額,這個。”袁紹頓了頓,倉促之間,他實在拿不出,實際可行的方案。


    見袁紹尷尬,曹操出麵解圍道,“司徒大人,聽聞叛軍中韓遂,乃我大漢官吏,為王國等人脅迫,才不得不屈身侍賊,大人不妨從這裏入手。”


    “嗯,好主意。”袁隗頗為讚賞地,看了眼曹操,“本初,向孟德學著點。”


    “諾。”袁紹又是尷尬,又是感激曹操。


    “子遠,你還有何高見?”袁隗又問道許攸,他知道這家夥,鬼主意不少。


    許攸拱了拱手,他確實有想法,“司徒大人,自可上奏朝廷,招募涼州之豪傑,並引牧守之子弟,給予散官美爵,以慰西州將士,固守之心。”


    “嗯,子遠高見。”袁隗點了點頭。


    他知道許攸的意思,許攸怕的是,西涼豪傑倒戈叛軍,那可就壞了。


    ~~~


    曹操的意思是,離間叛軍將士,並不是每個人,主觀意願叛變的。


    而許攸之策,更是釜底抽薪,招募清白子弟,免得叛軍與豪強勾結。


    然而,袁隗的決策,也成就了一個人,他就是西涼董卓,招募地方豪傑子弟,董卓也就有了優先權。


    這也給董卓軍,注入了大量的,新鮮血液和能量,提高了其戰鬥力。


    。。。。。


    “不破董卓,誓不迴還。”老將軍朱俊,在漢水南岸,許下了討董誓言。


    。。。。。


    191年,漢水,南岸。


    “老將軍,此行不易,務必多多保重。”朱俊北上,劉表前來送行。


    “劉荊州請迴吧,大漢的未來,就拜托你了。”朱俊向劉表施禮道。如今,董卓秉政,天子拱手,朱俊他明白,大漢能否複興,就看這些宗室了。


    “老將軍也保重。”劉表亦是迴禮,他又看向蔡瑁,“德珪,安排好了嗎?”


    “主公放心,老將軍你看。”蔡瑁拱了拱手,然後指著身後,一千多兵士。


    “劉荊州這是?”朱俊有些困惑。


    劉表點了點頭,看著朱俊說道,“這些人馬是我,給老將軍準備的。”


    朱俊沒有推辭,他再次行了一禮,“我朱俊替陛下,謝過劉荊州了。”


    劉表尷尬一笑,“老將軍,保重。”


    接著,朱俊帶著兒子朱沐,還有那一千兵士,踏上了北伐的路程。


    ~~~


    朱俊拜辭劉表,他要北上豫州,召集反董聯軍,迎天子於長安。


    不自量力是嗎?也許吧,但是不能因為難,就什麽也不做等死吧?


    劉表並不看好,朱俊的北伐,但是他也敬佩,老將軍的忠義,所以還是給了朱俊,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


    後來,每當有南向的動物,朱俊都會放棄獵殺,以感念劉表的大義。


    袁熙南下荊州,俘虜了劉表家小,本想永絕後患的,朱俊的兒子朱沐,再三向他陳情,袁熙這才放過了他們。


    。。。。。


    191年,豫州,穎北。


    陳留派出的救援,於禁和夏侯淵,已經急行軍到了,司隸和穎北交界。


    “於將軍,前邊就是穎北了,還有個把時辰,我們就能抵達戰場。”夏侯淵指了指南邊,向身旁的於禁說道。


    於禁點了點頭,麵色肅然道,“夏侯將軍,時間恐怕來不及,孫堅行軍速度,比我們快不少,我有個想法。”


    夏侯淵拱手問道,“於將軍請說。”


    “夏侯將軍,可帶我部騎兵,先行一步以助曹公,我帶領步兵隨後跟上。”於禁淡定地說著,語氣不容置疑。


    “嗯,我正有此意。”夏侯淵點了點頭,“於將軍,後軍便交給你了。”


    “嗯,夏侯將軍放心便可。”於禁拱了拱手,他對自己的能力,很是自信。


    接著,夏侯淵和於禁告辭,帶著幾百的騎兵,朝著南邊先行一步。


    看著遠去的夏侯淵,於禁對曹操的看法,又高看了幾分,畢竟,強將手下無弱兵,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


    於禁,字,文則,帥才。


    於禁曾將兵,多次擊敗袁軍,甚得曹操器重,乃宗室之下第一人。


    袁熙在於禁這,也吃了不少苦頭,他恨得牙癢癢,常欲殺之而後快。


    後來,中原決戰後,袁熙愛其將才,以曹操後人性命,逼迫其歸降。


    袁熙一統北方,於禁成為了,四鎮將軍之一,位同於鞠義、徐晃、張頜。


    。。。。。


    “父親,給我十年,我還你一個袁家。”袁熙割斷了,一縷發絲。


    197年,鄴城,袁家祠堂。


    晉太宗,宣武帝,實錄。


    從197年到206年,這十年之間,袁熙南征北討,破曹操、伐烏桓、敗馬騰,挾天子,一統北方,興複袁家。


    這十年,宣武帝袁熙,繼承父誌,嘔心瀝血,宵衣旰食,衣不卸甲,披荊斬棘,終於完成了,袁紹的遺願。


    不過,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袁熙也不例外,雖然他取得了,輝煌之成就,然而,也失去了很多東西。


    他也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一個鐵血梟雄,這其中的血與淚,又有幾個人能懂,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吧。


    。。。。。


    191年,河內,溫縣。


    “仲達,你來了,入座吧。”見司馬懿到來,胡昭睜開了眼,招了招手。


    “謝先生。”司馬懿行禮後,他坦然入座,“先生,不知何事相招?”


    胡昭點了點頭,他對司馬懿頗為滿意,“為師是來,與你告別的。”


    司馬懿心下一驚,“告別?先生要去何處?難道是學生,有什麽不是?”


    胡昭搖了搖頭,他笑了笑,“此事與你無關,為師我想要,雲遊四方。”


    “當今亂世紛爭,並不太平吧,先生還要三思才是。”司馬懿委婉勸道。


    胡昭對司馬懿,很是滿意的,他笑著說道,“仲達勿勸,為師心意已決,我有一樣東西,今天要贈與你。”


    “哦?先生請講。”司馬懿再次施禮。


    “這部《尚書》有為師點評,你且收下好生研讀,將來當有裨益。”說罷,胡昭將一堆書簡,推給了司馬懿。


    司馬懿心中感動,“先生請放心,小子定當好生學習,以為天下謀利。”


    “嗯,很好。”胡昭撫須笑道,“仲達,為師還有一弟子,你們會相見的。”


    “誰先生示下。”司馬懿心中一緊。


    胡昭眼神一眯,“袁家,袁熙。”


    ~~~


    袁熙和司馬懿,也算是同門了,都是一個老師教的,所以品行相似。


    這一對君臣都是,陰鷙不吃虧的主,有八百個心眼兒,果然,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古人誠不欺我。


    胡昭不知的是,之前的河內戰役,司馬懿和袁熙,已經見過麵了。


    對於袁家二公子,司馬懿的心中,還是頗為欣賞的,他嗅到了同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袁熙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0曆史的天空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0曆史的天空0並收藏三國袁熙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