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東,太尉府。


    “一幫混賬!!連個小孩子都看不住!!”董卓在廳內暴跳如雷,倒不是因為火燒永安宮。


    永安宮的火情,早已經得到控製,除了前殿和後殿還仍然在燃燒著,其餘低矮建築的火勢均已熄滅,整個洛陽城也並未受到波及。


    何太後和弘農王的失蹤,令董卓大為惱火。而其寶貝孫女董白遲遲未歸,也令董卓焦急萬分。


    “太尉勿憂!如今洛陽城的動亂均已平定,卻仍然沒有弘農王的消息,想必已經逃往孟津去了!”李儒如此分析道。


    “傳令各關隘、渡口,嚴加防範,切勿放走了弘農王!城內也嚴加搜查,看是否有同黨!”


    “傳董越來見我!”董卓考慮再三,接著吩咐道。


    董越是董卓的遠房族侄,頗有能力,也深得董卓的信任,算得上是董卓嫡係部隊裏麵,除女婿牛輔、胞弟董旻之外,為數不多、值得信賴之人。


    約莫一盞茶的時間過後,一名瘦臉中年男子進入府廳,拱手參拜道:“太尉所喚何事?”


    “你速領騎兵一千,去探尋我孫女董白的下落!如有情況,速速來報!”


    “遵命!”


    “如果遇到弘農王及何太後,就地格殺!”


    “諾!”


    夜幕下的洛陽城,並沒有陷入寧靜。


    相反,城內的街道兩側,站滿了士卒,更有軍士挨家挨戶搜查著,惹得民怨迭起。


    北城門處,董越領著一千西涼精銳,舉著火把,連夜啟程。


    出了洛陽城,董越命令他們四散搜尋,而他本人則率領兩百騎,直奔小平津關而去。


    找人這事,他作為一名武將顯然是不擅長的,不過他知道駐守在小平津關的平津都尉賈詡,有大才,所以便想求他幫忙。


    邙山腳下不遠處的一座石橋,有騎卒發現了此地的異常,便迅速稟報了董越。


    “文和,怎麽樣?有線索嗎?”數百個火把將石橋及附近區域照得通明,董越走到賈詡跟前,焦急地問道。


    “你說少主董白是跟隨王允府上的車駕,而出的洛陽城?”賈詡盯著案發現場,頭也不迴地反問道。


    “正是!”


    “速讓王允派人前來辨認,看這地上屍首,可是他府中的人?”賈詡似乎心中有了答案,他從屍首上拔出一根箭矢,仔細端詳了起來。


    這種箭矢他十分熟悉,正是他所在的西涼軍標配的武器之一。


    董越連忙答應了下來。


    “董校尉,前方不遠處,還有一處地方,似有戰鬥痕跡!”又有一名騎卒發現了新情況,他連忙向董越稟報道。


    “前方帶路!”賈詡直接對那名騎卒吩咐道。


    那名騎卒望向董越,畢竟董越才是他的首領。


    “聽賈都尉的!速速帶路!”


    “諾!”


    當賈詡在田野間,看到了那幾具西涼士卒的屍首時,心中更加疑惑了。


    賈詡從那名刀疤男子屍首上的竹牌,可以判斷出,此人是西涼軍的小頭目。但從他身上的兩道箭矢來看,卻是北軍的製式。


    “董越,你可是有什麽事情瞞著我?”


    “文和莫怪!”董越將賈詡拉到一邊,低聲跟他講述了,今日洛陽城內發生的事情,同時又告訴他弘農王已經逃離永安宮的事實。


    “少主董白很可能已經被弘農王擄走了!”賈詡聽完,直接說出了心中的推測。


    “啊?這可怎麽辦?”董卓還吩咐董越去截殺弘農王,這樣勢必會連累董白的性命。


    “截殺弘農王還是救少主?董校尉你選一個吧!”賈詡雲淡風輕地說道。他雖然棲身於董卓麾下,但卻並沒有跟董卓進行深度利益捆綁,所以他寧可待在小平津關,做一名關都尉。


    “救少主!”董越考慮了許久,最終做出了決定。如果董白死了,他董越自然也會受到董太尉的遷怒,以後的前途就毀了。


    “好吧!”賈詡不置可否,隨口應道。


    “弘農王必定會沿大河往東而走,接下來我們隻需要追上他們即可。我迴小平津關,從水路去追。你集合騎兵部隊,沿陸路追趕!”


    “好!那就有勞文和了!”董越客氣地朝賈詡施禮,接著翻身上馬,召集部隊去了。


    孟津渡口,劉禪等人趁夜啟航。


    劉禪領著何太後、孔融、荀攸、魏延以及六百士卒,加上新俘虜的孟津渡口百餘名船工,乘著三艘樓船,順河而下。


    而伍孚則率領一百多名騎兵,渡過黃河,沿著黃河北岸一路跟隨著,以為唿應。


    第二天,破曉時分,江霧初散。


    劉禪從船艙走了出來,眺望遠處的雄關——虎牢關!


    虎牢關是洛陽八關之一,又叫旋門關,其地理位置極其險要。遠處那高大巍峨的城牆,沿著汜水河畔,一直延伸到黃河。其南麵,有連綿的嵩嶽山脈作為屏障,關外,有天然護城河——汜水河,簡直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以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正因為虎牢關非常重要,因此董卓便安排了重兵把守。中郎將徐榮及其麾下的五千西涼精銳,駐紮於此。


    徐榮此人雖然是遼東人士,非董卓西涼嫡係,但卻非常有能力,故而深受董卓器重。


    以劉禪如今的兵力,想拿下虎牢關,那簡直是天方夜譚。所幸劉禪在孟津渡口搶到了三艘大船,順勢從水路突防往東,問題不大。


    不過也不能掉以輕心,虎牢關東側,在汜水河與黃河交匯的地方,有一渡口叫做玉門渡,渡口內或許也有不少船隻。


    忽然,一隻白鴿撲騰著,落在劉禪的手臂之上。


    劉禪自然認識,這是史子渺道長培育的靈鴿!數量雖然稀少,卻能日飛千裏。


    劉禪取下靈鴿腿上綁著的密信,打開一看,隻見絹帛上寫著一行字:“殿下小心,董越領一千騎前來追擊!”


    “殿下!江麵上發現追兵!”樓船上方一名負責觀望的士卒,朝劉禪大聲喊道。


    劉禪舉目眺望,透過江麵薄霧,隱約能看到後方有幾艘蒙衝小船,迅速向這邊追擊而來。“不好!”


    “賈?”孔融聽到有情況,也從船艙裏走了出來。


    遠處幾艘蒙衝艦船的桅杆上,正懸掛著一道“賈”字旗幟。


    “定是平津都尉賈詡!”荀攸也走了過來,十分肯定地說道。


    “看來孟津關的情況,被發現了!”劉禪摸了摸下巴。“如今後方有賈詡領水軍追趕,陸上有董越的一千騎兵圍堵,而前方虎牢關還有五千精兵駐守,如何是好?”


    荀攸安慰道:“殿下勿憂!我軍船大,區區幾艘蒙衝小船,不足為懼,直接水路強突就是了!”


    如今劉禪一方的優勢就是這三艘樓船。如此龐大的船隻,隻要不擱淺,在這黃河河道內,幾乎可以橫行無忌。


    昔日漢靈帝劉宏在位時,為了防止黃巾賊渡過黃河而圍攻洛陽,因而在孟津渡口建造了這三艘大船。而劉禪昨夜奪取孟津渡口後,自然就繳獲了這三艘樓船。


    “何太後!弘農王!如果所猜不差的話,太尉的孫女董白,定然也被擄在那船上!有趣有趣!”一副中年文士模樣的賈詡,捏著自己的山羊胡須,正凝神望向前方的三艘樓船。


    身處亂世,賈詡其實是有自己想法的。雖然他也出自涼州,但他卻並不看好董卓。賈詡喜歡把自己藏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之中。所以,他好好的洛陽城不待,卻申請外派到小平津關這樣一個地方來養老。


    沒人能知道他內心真實的想法,但他卻總能看透問題的本質,從而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透過前方弘農王的船隊,賈詡似乎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性。


    “加速!”一聲令下,水手們劃得更加賣力了。賈詡麾下的四艘蒙衝艦,如離弦之箭,向前方疾行,迅速拉近了與弘農王船隊之間的距離。


    “弘農王!”賈詡一眼就認了出來。遠處樓船上站立的那位,正是那日在嘉德殿上,被強行擼掉帝位的少年。


    隻不過,此時的弘農王似乎多了一些氣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鬥穿越昭寧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樸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樸鴨並收藏阿鬥穿越昭寧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