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七年立秋夜,紫薇星黯淡無光。
“泰始”,是司馬炎逼迫曹魏皇帝退位後,建立的西晉王朝的開國年號。其時間大致是公元265年十二月至公元274年,曆時整整十年。
國泰民安,自古以來便是君王的夙願,“泰始”二字,無疑是司馬炎寄托了對晉國安定、昌盛的殷切期望。然而事與願違,晉朝不過是一個驕泰奢侈、民生凋敝、動蕩腐朽時代的開端,也成為曆史上最爛的一個朝代。
皓月當空,在這寧靜的秋夜中,劉禪獨自躺在床榻上,看著牆上的白色月光,發呆。
如今已是他在洛陽城待的第八個年頭了,自蜀漢滅亡後,他被司馬炎之父司馬昭賜予了安樂公的封號,與一眾蜀漢舊臣被遷徙至當時的魏國都城洛陽。
也就是在此處別苑之中,他苟且地過上了一段相對安穩、寧靜的生活。在這八年裏,他親眼見證了仇敵司馬昭中風離世,也成功目睹了仇國曹魏的黯然覆滅。
不過,這些榮辱興衰,對於此時劉禪的內心而言,早已無法激起任何漣漪。八年的委曲求全、苟且偷生,早已讓他心如止水,波瀾不驚。
更何況在這處別苑之內,他仍然是 “一國之主”,雖然管轄的範圍隻有他府邸中的數十奴仆,以及膝下一眾子孫。他那七個兒子中,雖然長子、三子、五子早已去世多年,其餘四個兒子,如今都已晉升為祖父,可謂是子嗣繁茂。
白日裏,一名喚作陳壽的故人,前來劉禪府上拜訪。對於陳壽,他已相識多年,隻是一直以來,劉禪對昔日麾下的這位東觀秘書郎,可謂是討厭至極,因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記錄劉禪的汙點,而且還死不悔改。
不過今日,劉禪卻並沒有把他拒之門外,甚至要主動邀請他入府,還破天荒地與他聊至了傍晚,若不是擔心被司馬氏猜忌,劉禪甚至想要跟陳壽來個抵足而眠。
或許是因為他跟陳壽已經八年未見了吧,昔日這位憤青,如今已變成一位成熟而又穩重的中年大叔。而且還內斂了不少,似乎還帶著一絲憂鬱。或許是因為他的老師譙周去年因病逝世的緣故。
陳壽如今的職位,是晉國的著作郎,受司馬炎的委派,來撰寫昔日亡蜀的史料。
“哎,也不知後世會如何看我,如何評價我蜀漢君臣!” 年邁的劉禪躺在床榻上,迴想起白天與陳壽交談的點點滴滴。
劉禪想得越多,就越睡不著,在床上輾轉反側,最後他隻好摸出胸前的玉飾,凝望了起來,轉瞬之間,劉禪竟已沉沉睡去。
然而,劉禪就在這一夜,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夢見自己迴到了十六歲那一年,還夢見了自己的阿父劉備。
夢中劉備問起蜀國的近況,劉禪沒有隱瞞,如實相告。卻不料想三言兩語過後,劉備暴起便打。
“豎子!老子辛苦打下的江山,就被你這樣拱手讓人了?你個不孝子!!簡直丟盡了我老劉家的臉麵!!”劉備一邊暴揍著倒地不起的逆子,一邊麵目猙獰地暴喝道。
“父王!莫打,聽我解釋!……哎喲!……”劉禪被一腳踹飛,重重地砸在院牆上。
“鏘!”寶劍出鞘,劉備拔劍追著劉禪便砍。
“父王,饒命!聽我解釋!你聽我解釋!”劉禪驚唿。
可是年邁臃腫的身軀,哪裏逃得過劉備這種練家子的雌雄雙股劍。刹那間,劉禪的胸口就被穿了兩個窟窿,血流如注。
“啊啊啊!!!……”,一股劇烈的疼痛感傳來,讓劉禪謔地從夢中驚醒。
劉禪喘著粗氣,從臥榻上坐起,他環顧四周,但卻發現這映在月色下的房間,讓他感到很是陌生。這格局,這布置,完全不像在他那處安樂府邸。
“這是哪裏?” 劉禪心中狐疑。
“殿下可是做了什麽噩夢?”突然,一道妙齡少女的聲音從身側傳來。
劉禪扭頭,借著朦朧的月光,見臥榻之側,有一名約莫十五六歲的清秀少女,正朝他溫柔地問道。
這一問,倒是把劉禪嚇了一跳,剛剛他隻是完全沒注意身邊竟還躺著一個人呢?安樂公劉禪,早已獨居多年,曾經的幾位嬪妃也已去世。“那此處的暖床少女,從何而來?”
少女也許是察覺到劉禪驚懼的模樣,一雙柔荑從黑暗中伸了過來,握住了劉禪呆滯的雙手,說道:“殿下莫怕!”
劉禪這才注意到,自己的身體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了穿越前的那種老態龍鍾,取而代之的是一副矯健有力的體魄。他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仿佛迴到了少年時代,強健而敏捷。
“我是誰?”劉禪埋頭思索著,突然,大量的記憶不斷衝進了他的腦海,壓得他臉色花白、冷汗直冒,看起來就像剛從噩夢中醒來一般,驚魂未定。
少女見劉禪沒有迴答,也並不催促,她輕輕撫摸著劉禪的後背,滿臉關切。
過了好一陣子,劉禪逐漸從震驚和迷茫之中恢複了過來,似乎也適應了體內的變化,腦海中的記憶被消化、融合之後,整個人的唿吸也慢慢變得平和。
此刻,床邊的油燈也已經被少女點亮。
借著亮光,劉禪看向少女,隻見她有著一副白皙而又紅潤的鵝蛋臉,一雙清澈嫵媚的眼睛。那精致小巧的五官,逐漸與劉禪腦海中的記憶重疊。
“唐……姬……?”他不由自主地說出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妾身在呢!殿下好些了嗎?”
劉禪並沒有搭話,他心中此時有許多問題需要確認一番。“孤可是姓劉名辯?”
唐姬點了點頭,也讓劉禪的猜測坐實了幾分。
“孤可是先帝劉宏之長子?”
唐姬頷首。
“那孤為何在此?”
“殿下你是怎麽了??” 唐姬聽到第三個問題時,已經有些慌神了,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在哪,那麽此人離瘋也已經不遠了。
“今夕可是昭寧年?”劉禪不理唐姬的關切,繼續問道。
“殿下正是靈帝劉宏的長子劉辯,因受奸臣所害,才囚居於此。如今也正是昭寧年!”唐姬耐心地迴答著。看見劉禪此時盡說些胡話,心中不免一陣悲傷。唐姬隻以為他是受不了帝位被廢的打擊,而語無倫次,甚至有點瘋癲。
“那奸臣可是喚作董卓?”劉禪並不愚鈍,他心中有個大膽的設想,為了印證這個設想,於是繼續追問道。
唐姬默然點頭,又柔聲勸道:“殿下,不必悲傷,妾身會一直追隨殿下,陪伴殿下的,即使殿下不當皇帝,也貴為弘農王,是當今天子的親哥哥,改日我們求陛下準許我們返迴封地,我們的封地就在弘農郡,離京城不遠,我們幾日便能抵達。”
“董卓!弘農王!”唐姬話還未說完,劉禪臉色大變。他哪裏還不知道此時的身份,他一巴掌拍在額頭上,這真實的疼痛感傳來,讓他心灰意冷。他心中頓時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焦急萬分,一口氣沒喘上來,捂住了胸口,暈了過去。
這一定不是真的!
劉禪不想相信,但是這一切,又不得不令他確信,如今的他變成了劉辯,變成了那個隻活了不到一年的廢材皇帝。
“少帝劉辯死於昭寧年間,詔除少帝在位之年號光熹、昭寧,複稱中平六年。”這一段文字,劉禪年少時是讀過的。
也就是說,如果不能改寫命運,他劉禪頂多還有兩個月可活。
“殿下!殿下!!你怎麽了?……來人!快來人!!”唐姬見劉禪暈了過去,大聲唿喊道。
一名小黃門慌慌張張地闖了進來,看到劉禪的模樣,又急忙跑了出去,一邊跑,一邊對院門外守衛的士卒,大聲唿道:“快!殿下有恙!快進宮傳醫官,快!”。
他的聲音在夜空中迴蕩,令黑夜中的永安宮,頓時亮起了許多火光,就連看守永安宮的士卒們也都打起了精神,當然他們不用擔心弘農王生病,他們是怕他跑了。
不久,醫官被緊急召來。隻見他冷靜地為劉禪號脈,眉頭時而緊鎖,時而舒展。最後,鬆開了手,轉身對一旁焦急等待的何太後說道:“殿下隻是受了驚嚇,並無大礙,安心休養便可。”
聽到醫官的話,何太後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她跟劉禪一起被關在這永安宮,隻是她居住在偏殿。剛才的唿喊聲,也將何太後從夢中驚醒,於是趕緊過來看看。
唐姬聽了醫官所說,也長舒一口氣,稍稍放寬了心。
劉禪在眾人一番忙碌之後,已悠悠轉醒。他睜大眼睛,靜靜看著這一切,並未言語,隻是覺得人多太吵想靜靜,於是抬起手揮了揮,示意他們告退。
醫官與一眾奴仆恭敬行了一禮,依次退出了房間。隻留下唐姬和太後兩人陪著劉禪。
“母後也請迴吧!”
“皇兒!”何太後輕聲唿喚,眼神之中依舊充滿了擔憂。她並不想離開,但又怕自己的堅持,會忤逆了兒子的意願。
自從她親生兒子失去帝位以後,似乎性格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種無言的沉默,讓何太後心疼不已。她深知,帝位被廢對她兒子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其內心一定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其實,何太後如今也失去了皇太後的身份,其心中又何嚐沒有憤怒與悔恨呢?
怒其兄長何進無謀,引狼入室,恨自己心慈手軟,聽信了那十常侍的鬼話。如今,她和兒子都淪為了階下囚,這種屈辱和痛苦讓她無法釋懷。但又有何用?她如今除了照看兒子,什麽也做不了。
何太後最後還是走了,小黃門也隨之關閉了房門,屋內又陷入一片寂靜。
劉禪輕歎了一聲,他總算明白了目前的處境。他依舊沒有明白,為何他能從泰始七年(公元271年),迴到了昭寧年間,也就是公元189年,這之間可是隔了有八十多年。
劉禪一邊琢磨著,一邊檢查著自己的身體。先不管形勢怎麽樣,至少他對於現在的形體是非常滿意的。那緊致的淡黃色肌膚,那流暢的肌肉線條,那棱角分明的臉龐,無不彰顯著旺盛的活力。
突然,他摸到自己鎖骨處的一道玉飾。對於這一枚玉飾,他是再熟悉不過了。
這是劉禪年少遊曆青城山時,由一位白發童顏、素不相識的道長贈予他的。此玉飾晶瑩剔透,其中有無數道紋路,看起來非常奇特。劉禪起初也並未留意,直到後來一次偶然發現,此玉竟然有催眠的功效,每次凝望片刻,便能即刻入眠,正因此奇效,自那之後,劉禪就時常把這道月牙形玉飾,掛於胸前。
它怎麽也隨我一起穿越了?難道我之所以穿越全是因為它?
劉禪再次取下玉飾,把玩著,隻見玉飾表麵竟多了一行小字,赫然寫著“太子辯”。而他清晰記得,這枚玉飾上可是從來沒有出現過任何字符。
難道當初那老道所贈玉飾,乃是昔日已故弘農王劉辯的貼身配飾?而且還具有某種神奇的仙法?
似乎隻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何自己和這道玉飾一起穿越了。
劉禪轉而又有點憤怒,那老道把自己送到此絕境之中,又是何意?
如果早來幾個月,還算好辦。
如今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已淪為階下囚。
看院門外,守衛森嚴,帶甲士卒,將近三十人。
這如何逃得出去?而繼續待在這裏,不久將會被毒殺。
要不,躺平算了?劉禪心中想道,反正自己已經活夠了,該享樂的也都已享受過了。不過,想起這身軀的原主人——劉辯,劉禪在前世就有所耳聞,對他的種種遭遇也感到非常惋惜。
劉辯是已故靈皇帝劉宏的長子,依靠以舅舅何進為首的強大外戚勢力,繼承了皇位。但又因為外戚的昏庸無能,進而引發的宮廷叛亂,流落至民間,被領兵進京勤王的西涼軍將領董卓所獲。
那野心勃勃的董卓,順勢控製了皇帝劉辯和整個京城,把大漢帝國的中樞踩在腳下。
為了擴大影響力,他在麾下謀士的建言下,改立靈帝劉宏的次子——劉協為帝,廢劉辯為弘農王。
至於借口,那可就多了,例如:皇帝劉辯輕佻少威儀,太後何氏跋扈無德孝。
此時的劉協,年僅八歲,年紀尚幼,比起已經十六歲的劉辯,自然更加容易掌控。更何況,劉協幼時便失去了母親,而劉協的親生母親,正是被何太後毒殺的,這樣太後之位都可以空缺出來。
於是,董卓憑借著手中的軍權,將朝堂上的諸臣一一踩在腳下之後,緊接著便以先帝劉宏更加鍾愛劉協,何太後心狠手辣害死劉協生母和太皇太後董氏等等為借口,進行廢帝、廢後這一係列操作,最終也讓董卓站在了權力的最高點。可以說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是董卓這廝玩剩下的。
對於這段曆史,劉禪自然是熟悉的。
“泰始”,是司馬炎逼迫曹魏皇帝退位後,建立的西晉王朝的開國年號。其時間大致是公元265年十二月至公元274年,曆時整整十年。
國泰民安,自古以來便是君王的夙願,“泰始”二字,無疑是司馬炎寄托了對晉國安定、昌盛的殷切期望。然而事與願違,晉朝不過是一個驕泰奢侈、民生凋敝、動蕩腐朽時代的開端,也成為曆史上最爛的一個朝代。
皓月當空,在這寧靜的秋夜中,劉禪獨自躺在床榻上,看著牆上的白色月光,發呆。
如今已是他在洛陽城待的第八個年頭了,自蜀漢滅亡後,他被司馬炎之父司馬昭賜予了安樂公的封號,與一眾蜀漢舊臣被遷徙至當時的魏國都城洛陽。
也就是在此處別苑之中,他苟且地過上了一段相對安穩、寧靜的生活。在這八年裏,他親眼見證了仇敵司馬昭中風離世,也成功目睹了仇國曹魏的黯然覆滅。
不過,這些榮辱興衰,對於此時劉禪的內心而言,早已無法激起任何漣漪。八年的委曲求全、苟且偷生,早已讓他心如止水,波瀾不驚。
更何況在這處別苑之內,他仍然是 “一國之主”,雖然管轄的範圍隻有他府邸中的數十奴仆,以及膝下一眾子孫。他那七個兒子中,雖然長子、三子、五子早已去世多年,其餘四個兒子,如今都已晉升為祖父,可謂是子嗣繁茂。
白日裏,一名喚作陳壽的故人,前來劉禪府上拜訪。對於陳壽,他已相識多年,隻是一直以來,劉禪對昔日麾下的這位東觀秘書郎,可謂是討厭至極,因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記錄劉禪的汙點,而且還死不悔改。
不過今日,劉禪卻並沒有把他拒之門外,甚至要主動邀請他入府,還破天荒地與他聊至了傍晚,若不是擔心被司馬氏猜忌,劉禪甚至想要跟陳壽來個抵足而眠。
或許是因為他跟陳壽已經八年未見了吧,昔日這位憤青,如今已變成一位成熟而又穩重的中年大叔。而且還內斂了不少,似乎還帶著一絲憂鬱。或許是因為他的老師譙周去年因病逝世的緣故。
陳壽如今的職位,是晉國的著作郎,受司馬炎的委派,來撰寫昔日亡蜀的史料。
“哎,也不知後世會如何看我,如何評價我蜀漢君臣!” 年邁的劉禪躺在床榻上,迴想起白天與陳壽交談的點點滴滴。
劉禪想得越多,就越睡不著,在床上輾轉反側,最後他隻好摸出胸前的玉飾,凝望了起來,轉瞬之間,劉禪竟已沉沉睡去。
然而,劉禪就在這一夜,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夢見自己迴到了十六歲那一年,還夢見了自己的阿父劉備。
夢中劉備問起蜀國的近況,劉禪沒有隱瞞,如實相告。卻不料想三言兩語過後,劉備暴起便打。
“豎子!老子辛苦打下的江山,就被你這樣拱手讓人了?你個不孝子!!簡直丟盡了我老劉家的臉麵!!”劉備一邊暴揍著倒地不起的逆子,一邊麵目猙獰地暴喝道。
“父王!莫打,聽我解釋!……哎喲!……”劉禪被一腳踹飛,重重地砸在院牆上。
“鏘!”寶劍出鞘,劉備拔劍追著劉禪便砍。
“父王,饒命!聽我解釋!你聽我解釋!”劉禪驚唿。
可是年邁臃腫的身軀,哪裏逃得過劉備這種練家子的雌雄雙股劍。刹那間,劉禪的胸口就被穿了兩個窟窿,血流如注。
“啊啊啊!!!……”,一股劇烈的疼痛感傳來,讓劉禪謔地從夢中驚醒。
劉禪喘著粗氣,從臥榻上坐起,他環顧四周,但卻發現這映在月色下的房間,讓他感到很是陌生。這格局,這布置,完全不像在他那處安樂府邸。
“這是哪裏?” 劉禪心中狐疑。
“殿下可是做了什麽噩夢?”突然,一道妙齡少女的聲音從身側傳來。
劉禪扭頭,借著朦朧的月光,見臥榻之側,有一名約莫十五六歲的清秀少女,正朝他溫柔地問道。
這一問,倒是把劉禪嚇了一跳,剛剛他隻是完全沒注意身邊竟還躺著一個人呢?安樂公劉禪,早已獨居多年,曾經的幾位嬪妃也已去世。“那此處的暖床少女,從何而來?”
少女也許是察覺到劉禪驚懼的模樣,一雙柔荑從黑暗中伸了過來,握住了劉禪呆滯的雙手,說道:“殿下莫怕!”
劉禪這才注意到,自己的身體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了穿越前的那種老態龍鍾,取而代之的是一副矯健有力的體魄。他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仿佛迴到了少年時代,強健而敏捷。
“我是誰?”劉禪埋頭思索著,突然,大量的記憶不斷衝進了他的腦海,壓得他臉色花白、冷汗直冒,看起來就像剛從噩夢中醒來一般,驚魂未定。
少女見劉禪沒有迴答,也並不催促,她輕輕撫摸著劉禪的後背,滿臉關切。
過了好一陣子,劉禪逐漸從震驚和迷茫之中恢複了過來,似乎也適應了體內的變化,腦海中的記憶被消化、融合之後,整個人的唿吸也慢慢變得平和。
此刻,床邊的油燈也已經被少女點亮。
借著亮光,劉禪看向少女,隻見她有著一副白皙而又紅潤的鵝蛋臉,一雙清澈嫵媚的眼睛。那精致小巧的五官,逐漸與劉禪腦海中的記憶重疊。
“唐……姬……?”他不由自主地說出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妾身在呢!殿下好些了嗎?”
劉禪並沒有搭話,他心中此時有許多問題需要確認一番。“孤可是姓劉名辯?”
唐姬點了點頭,也讓劉禪的猜測坐實了幾分。
“孤可是先帝劉宏之長子?”
唐姬頷首。
“那孤為何在此?”
“殿下你是怎麽了??” 唐姬聽到第三個問題時,已經有些慌神了,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在哪,那麽此人離瘋也已經不遠了。
“今夕可是昭寧年?”劉禪不理唐姬的關切,繼續問道。
“殿下正是靈帝劉宏的長子劉辯,因受奸臣所害,才囚居於此。如今也正是昭寧年!”唐姬耐心地迴答著。看見劉禪此時盡說些胡話,心中不免一陣悲傷。唐姬隻以為他是受不了帝位被廢的打擊,而語無倫次,甚至有點瘋癲。
“那奸臣可是喚作董卓?”劉禪並不愚鈍,他心中有個大膽的設想,為了印證這個設想,於是繼續追問道。
唐姬默然點頭,又柔聲勸道:“殿下,不必悲傷,妾身會一直追隨殿下,陪伴殿下的,即使殿下不當皇帝,也貴為弘農王,是當今天子的親哥哥,改日我們求陛下準許我們返迴封地,我們的封地就在弘農郡,離京城不遠,我們幾日便能抵達。”
“董卓!弘農王!”唐姬話還未說完,劉禪臉色大變。他哪裏還不知道此時的身份,他一巴掌拍在額頭上,這真實的疼痛感傳來,讓他心灰意冷。他心中頓時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焦急萬分,一口氣沒喘上來,捂住了胸口,暈了過去。
這一定不是真的!
劉禪不想相信,但是這一切,又不得不令他確信,如今的他變成了劉辯,變成了那個隻活了不到一年的廢材皇帝。
“少帝劉辯死於昭寧年間,詔除少帝在位之年號光熹、昭寧,複稱中平六年。”這一段文字,劉禪年少時是讀過的。
也就是說,如果不能改寫命運,他劉禪頂多還有兩個月可活。
“殿下!殿下!!你怎麽了?……來人!快來人!!”唐姬見劉禪暈了過去,大聲唿喊道。
一名小黃門慌慌張張地闖了進來,看到劉禪的模樣,又急忙跑了出去,一邊跑,一邊對院門外守衛的士卒,大聲唿道:“快!殿下有恙!快進宮傳醫官,快!”。
他的聲音在夜空中迴蕩,令黑夜中的永安宮,頓時亮起了許多火光,就連看守永安宮的士卒們也都打起了精神,當然他們不用擔心弘農王生病,他們是怕他跑了。
不久,醫官被緊急召來。隻見他冷靜地為劉禪號脈,眉頭時而緊鎖,時而舒展。最後,鬆開了手,轉身對一旁焦急等待的何太後說道:“殿下隻是受了驚嚇,並無大礙,安心休養便可。”
聽到醫官的話,何太後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她跟劉禪一起被關在這永安宮,隻是她居住在偏殿。剛才的唿喊聲,也將何太後從夢中驚醒,於是趕緊過來看看。
唐姬聽了醫官所說,也長舒一口氣,稍稍放寬了心。
劉禪在眾人一番忙碌之後,已悠悠轉醒。他睜大眼睛,靜靜看著這一切,並未言語,隻是覺得人多太吵想靜靜,於是抬起手揮了揮,示意他們告退。
醫官與一眾奴仆恭敬行了一禮,依次退出了房間。隻留下唐姬和太後兩人陪著劉禪。
“母後也請迴吧!”
“皇兒!”何太後輕聲唿喚,眼神之中依舊充滿了擔憂。她並不想離開,但又怕自己的堅持,會忤逆了兒子的意願。
自從她親生兒子失去帝位以後,似乎性格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種無言的沉默,讓何太後心疼不已。她深知,帝位被廢對她兒子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其內心一定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其實,何太後如今也失去了皇太後的身份,其心中又何嚐沒有憤怒與悔恨呢?
怒其兄長何進無謀,引狼入室,恨自己心慈手軟,聽信了那十常侍的鬼話。如今,她和兒子都淪為了階下囚,這種屈辱和痛苦讓她無法釋懷。但又有何用?她如今除了照看兒子,什麽也做不了。
何太後最後還是走了,小黃門也隨之關閉了房門,屋內又陷入一片寂靜。
劉禪輕歎了一聲,他總算明白了目前的處境。他依舊沒有明白,為何他能從泰始七年(公元271年),迴到了昭寧年間,也就是公元189年,這之間可是隔了有八十多年。
劉禪一邊琢磨著,一邊檢查著自己的身體。先不管形勢怎麽樣,至少他對於現在的形體是非常滿意的。那緊致的淡黃色肌膚,那流暢的肌肉線條,那棱角分明的臉龐,無不彰顯著旺盛的活力。
突然,他摸到自己鎖骨處的一道玉飾。對於這一枚玉飾,他是再熟悉不過了。
這是劉禪年少遊曆青城山時,由一位白發童顏、素不相識的道長贈予他的。此玉飾晶瑩剔透,其中有無數道紋路,看起來非常奇特。劉禪起初也並未留意,直到後來一次偶然發現,此玉竟然有催眠的功效,每次凝望片刻,便能即刻入眠,正因此奇效,自那之後,劉禪就時常把這道月牙形玉飾,掛於胸前。
它怎麽也隨我一起穿越了?難道我之所以穿越全是因為它?
劉禪再次取下玉飾,把玩著,隻見玉飾表麵竟多了一行小字,赫然寫著“太子辯”。而他清晰記得,這枚玉飾上可是從來沒有出現過任何字符。
難道當初那老道所贈玉飾,乃是昔日已故弘農王劉辯的貼身配飾?而且還具有某種神奇的仙法?
似乎隻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何自己和這道玉飾一起穿越了。
劉禪轉而又有點憤怒,那老道把自己送到此絕境之中,又是何意?
如果早來幾個月,還算好辦。
如今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已淪為階下囚。
看院門外,守衛森嚴,帶甲士卒,將近三十人。
這如何逃得出去?而繼續待在這裏,不久將會被毒殺。
要不,躺平算了?劉禪心中想道,反正自己已經活夠了,該享樂的也都已享受過了。不過,想起這身軀的原主人——劉辯,劉禪在前世就有所耳聞,對他的種種遭遇也感到非常惋惜。
劉辯是已故靈皇帝劉宏的長子,依靠以舅舅何進為首的強大外戚勢力,繼承了皇位。但又因為外戚的昏庸無能,進而引發的宮廷叛亂,流落至民間,被領兵進京勤王的西涼軍將領董卓所獲。
那野心勃勃的董卓,順勢控製了皇帝劉辯和整個京城,把大漢帝國的中樞踩在腳下。
為了擴大影響力,他在麾下謀士的建言下,改立靈帝劉宏的次子——劉協為帝,廢劉辯為弘農王。
至於借口,那可就多了,例如:皇帝劉辯輕佻少威儀,太後何氏跋扈無德孝。
此時的劉協,年僅八歲,年紀尚幼,比起已經十六歲的劉辯,自然更加容易掌控。更何況,劉協幼時便失去了母親,而劉協的親生母親,正是被何太後毒殺的,這樣太後之位都可以空缺出來。
於是,董卓憑借著手中的軍權,將朝堂上的諸臣一一踩在腳下之後,緊接著便以先帝劉宏更加鍾愛劉協,何太後心狠手辣害死劉協生母和太皇太後董氏等等為借口,進行廢帝、廢後這一係列操作,最終也讓董卓站在了權力的最高點。可以說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是董卓這廝玩剩下的。
對於這段曆史,劉禪自然是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