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紫禁城的深宮之中,繼後如懿,這位曾以溫婉與智慧照亮過皇帝心田的女子,此刻正懷著七個月的身孕,卻滿心不是喜悅與期待,而是被無盡的憂慮與不安所籠罩。她的雙眸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取而代之的是一抹難以言喻的沉重,仿佛連空氣中都彌漫著一種不祥的預感。


    宮牆之內,本就是風聲鶴唳之地,一點風吹草動便能掀起層層波瀾。這日,一則來自南疆的急報,如同一塊巨石投入了平靜的湖麵,瞬間激起了軒然大波。南疆,那片遙遠而神秘的土地,此刻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泥石流災害,無數生靈塗炭,哀鴻遍野。


    消息傳入宮中,立刻引來了無數流言蜚語,它們如同暗夜中的幽靈,悄無聲息地在宮闈間遊蕩,尋找著每一個可以依附的角落。有人說,這是繼後如懿命中帶煞,克了皇室的氣運;有人說,十二阿哥永基,那位繼後的嫡子,因為他的出生,導致了南征戰事的失利,讓大清的龍旗在南疆的泥濘中黯然失色;更有人言之鑿鑿,稱如懿腹中的皇嗣,還未出世便已是不祥之兆,它的到來,預示著南疆的災難,乃至整個帝國的動蕩。


    在這深宮的高牆之內,流言如同無形的利刃,悄無聲息地切割著人心。


    “繼後如懿真是掃把星轉世,克得皇室都不得安寧!”一個尖酸刻薄的聲音在角落裏響起,如同冬日裏刺骨的寒風,讓人不寒而栗。


    “可不是嘛,”另一個聲音附和道,語氣中充滿了對如懿的厭惡與不屑,“本來兆惠將軍可是常勝將軍,出征南疆,原本勝券在握,結果十二阿哥永基一出生,戰事就失利了。這不是明擺著,她就是個不祥之人嘛!”


    “更可怕的是,”又一個聲音插了進來,帶著幾分驚恐與神秘,“她更可怕的是,如懿那肚子裏的孩子還沒見天日呢,南疆就遭了大災,洪水肆虐,百姓流離失所,這不是明擺著皇嗣不祥,連老天爺都不給麵子嘛!一時間,宮裏宮外人心惶惶,都議論紛紛,說繼後如懿是個不祥之人。


    “就是,就是,”周圍的聲音紛紛附和,仿佛如懿的罪行已經確鑿無疑,“就是,就是!你們瞧瞧,咱們宮裏的皇嗣,哪個不是足月出生的,白白胖胖,健健康康?就她如懿,生的孩子每次都是七個月就急匆匆地來報到,跟趕集似的。你說這事兒,是不是透著那麽一股子詭異?


    “說起來也怪,自打如懿被冊封為繼後,這宮裏就沒消停過。今兒個東宮失火,明兒個西宮鬧鬼,就連禦花園裏的花兒都開得比往年少了幾分顏色。大家私下裏都嘀咕,說繼後如懿就像是帶了股子黴運,走到哪兒,哪兒就不順當。”


    這些流言,如同鋒利的刀片,一片片割裂著如懿本就脆弱的心房。她知道自己身處權力的漩渦之中,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被無限放大,成為攻擊她的武器。但她從未想過,自己腹中的孩子,那個還未曾見過世間美好的小生命,竟也會成為他人口中的罪孽。


    夜深人靜之時,如懿獨自坐在寢宮的窗前,望著窗外那輪孤寂的明月,心中五味雜陳。她想起了自己初入宮時的純真與憧憬,想起了與皇帝共度的那些溫馨時光,想起了十二阿哥永基稚嫩的臉龐和純真的笑容。這一切的一切,如今都似乎被一層厚重的陰霾所籠罩,讓人喘不過氣來。


    如懿輕輕撫摸著腹部,那動作輕柔而充滿愛意,仿佛手中托著的,是世間最珍貴的寶物。她的目光溫柔而堅定,對著肚子裏的孩子喃喃自語:“孩子啊,莫要聽這些閑言碎語,這世間言語如風中柳絮,隨風而起,隨風而落,本是無根之物。不管外麵風雨如何,額娘定護你周全,定讓你在這紫禁城中,也能感受到陽光與溫暖。”


    她的聲音低沉而充滿力量,仿佛是在向孩子許下一個永恆的誓言。然而,如懿的眼中卻閃爍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她知道,這深宮之中,人心難測,流言蜚語如同無形的利刃,足以傷人於無形。


    此時,歡心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燕窩羹走了進來,看到如懿這般模樣,心疼不已。她輕輕地將燕窩羹放在桌上,走到如懿身邊,輕聲勸慰道:“娘娘,莫要傷神,這些流言不過是小人作祟罷了。您身子骨弱,如今又懷著龍胎,可千萬要保重身體啊。”


    如懿微微搖頭,勉強擠出一絲微笑,但眼中的疲憊卻難以掩飾。她深知,這深宮中的流言蜚語,往往比刀劍更傷人。但她更明白,自己不能倒下,為了孩子,為了腹中的這個小生命,她必須堅強。


    第二日,皇帝聽聞這些流言,心中雖有疑慮,但念及往昔與如懿的情誼,還是毅然決然地前來探望。他踏入寢宮,看到如懿憔悴的麵容,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酸楚。


    “朕不信這些無稽之談,”皇帝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仿佛是在向如懿,也向自己證明著什麽,“如懿,你安心養胎便是,朕會找出那些散布流言的小人,嚴懲不貸!”


    如懿抬眸看著皇帝,眼神中多了一絲欣慰。她知道,皇帝對她的情誼依舊深厚,這份信任與支持,足以讓她在這深宮中堅持下去。


    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打算輕易放過如懿。就在流言愈演愈烈之時,繼後如懿早產了。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如懿在痛苦中掙紮,最終生下了一個渾身青紫、氣弱遊絲的小公主。禦醫們麵色凝重,診斷結果如同晴天霹靂:“小公主隨時可能夭折。”


    這個消息如同一把鋒利的刀,狠狠地插進了如懿的心口。她看著那個脆弱的小生命,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始終不肯落下。她知道,自己不能放棄,為了孩子,她必須堅強。


    與此同時,北疆傳來消息,靖國公宇麟曾經平定的局勢再次緊張起來。邊疆烽火連天,戰報頻傳,整個朝廷都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皇帝焦慮不已,既要應對邊疆危機,又要處理朝中事務,還要分心關懷如懿和小公主的狀況。


    就在皇帝內心掙紮,猶豫是否真要相信那些關於繼後如懿克皇室的流言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整個皇室再次陷入了動蕩之中。


    一向在太後身邊養育,活潑健康、聰明伶俐的孝賢皇後嫡子永琮,突然之間病倒了。這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太後心急如焚,她立刻從風景秀麗的圓明園匆匆趕迴了皇宮,臉上寫滿了焦慮與不安。


    “永琮,我的乖孫兒,你可千萬不能有事啊!”太後一邊念叨著,一邊加快了腳步,直奔永琮的寢宮而去。她的心中充滿了擔憂與恐懼,生怕這個她視為掌上明珠的孫子會遭遇什麽不測。


    與此同時,後宮之中也傳來了更令人心碎的消息。慎嬪和令妃,兩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嬪妃,竟然在同一時間小產了。這無疑是給已經動蕩不安的皇室再添了一記重錘。


    慎嬪滿臉淚痕,躺在床上,身體虛弱得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她緊緊抓著身邊侍女的手,喃喃自語:“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沒了……”那聲音中充滿了絕望與無助。


    而令妃則更是悲痛欲絕,她原本期待著這個孩子的到來能為她帶來一線生機,在後宮中站穩腳跟。然而,現實卻如此殘酷,她隻能默默地承受著失去孩子的痛苦。


    這一連串的打擊讓皇帝更加心亂如麻。他一邊要麵對永琮的病情和太後的質問,一邊還要處理慎嬪和令妃小產的事情。他的心中充滿了疑惑與不安,難道真的是如懿克皇室?還是這一切都隻是巧合?


    太後怒不可遏,那張平日裏威嚴尊貴的臉龐此刻扭曲得如同暴風雨前的天空,烏雲密布,雷電交加。在慈寧宮闔宮請安這一莊嚴而又莊重的時刻,她竟當著皇帝和滿宮嬪妃的麵,毫不留情地給了繼後如懿一個響亮的耳光。


    那一巴掌,如同冬日裏凜冽的寒風,不僅扇在了如懿的臉上,更扇在了她的心上。如懿的臉頰瞬間紅腫,眼眶中閃爍著屈辱與不甘的淚光,但她依然強忍著沒有讓淚水落下。


    太後冷冷地諷刺道:“皇室不幸,有你們姑侄這對掃把星當皇後,真是我大清之恥!你的姑姑當年令先帝皇嗣折損,先帝何其不幸,一生隻有四個兒子。再看看如今,孝賢皇後在位的時候,皇上的子嗣哪一個不是平安出生,健康成長?皇貴妃馨瀾執掌後宮之時,嬪妃們乖順有加,嬪妃們的孩子也都一個個平安降生。”


    說到這裏,太後的語氣愈發冰冷,她的眼神如同利劍一般刺向如懿:“可自從你繼後如懿執掌後宮以來,這皇嗣就像是邪了門一般,小產的、夭折的,數不勝數。你說,你這皇後當得,還有何顏麵麵對皇上,麵對滿朝文武,麵對天下的百姓?”


    言罷,太後竟不顧皇後尊嚴,當著皇帝和滿宮嬪妃的麵,狠狠地給了如懿一個耳光。這一巴掌,打得如懿身形踉蹌,臉頰迅速紅腫起來,但她的眼神卻異常堅定,沒有絲毫退縮。


    宮殿內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屏息凝視,等待著接下來的風暴。太後的臉色鐵青,冷冷地諷刺道:“你身為皇後,不僅未能母儀天下,保我皇室血脈昌盛,反而使得宮中人心惶惶,皇嗣不寧。你這樣的皇後,要來何用?”


    滿宮的嬪妃們或驚訝、或同情、或幸災樂禍地看著這一幕,卻無人敢上前勸阻。皇帝的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他想要開口為如懿辯解,卻又被太後的威嚴所震懾,一時間竟無言以對。


    太後端坐於金碧輝煌的鳳椅之上,那雙曆經風霜的眼眸此刻如寒冰般冷冷地瞪著下方的皇帝,每一絲目光都仿佛帶著千鈞之重,欲要將他穿透。殿內燭火搖曳,光影斑駁,卻照不亮這沉重壓抑的氣氛。


    “皇帝,”太後的聲音低沉而冷冽,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擠出,“難道你是嫌你的皇嗣過多,竟要讓你那心愛至極的繼後,一一克死他們不成?除卻她所出的那個,命中注定活不過三十歲的可憐皇嗣,你便要將其他骨肉至親,也推向那萬劫不複的深淵嗎?”


    皇帝聞言,臉色驟變,眉宇間閃過一絲難以言喻的痛楚與掙紮。他緊抿著唇,雙手不自覺地緊握成拳,青筋暴起,顯然內心正經曆著劇烈的波濤。然而,麵對太後那淩厲如刀的目光,他終究還是未能說出一個字,隻是默默地承受著這份來自至親的質問與責難。


    太後見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笑容中既有對皇帝無聲的嘲諷,也有對命運弄人的無奈與悲哀。她輕輕搖了搖頭,目光轉向窗外那漆黑如墨的夜空,仿佛是在尋找著什麽答案,又或是在追憶著往昔的種種。


    “哀家曾以為,你身為帝王,自當有決斷有擔當。卻不料,你竟也會為了一己私情,置天下蒼生於不顧,置皇家血脈於險境。”太後的聲音愈發低沉,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那是對皇權、對親情、對人性深刻洞察後的無力與哀傷。


    太後的話語如冰刃般刺入殿內,每一字每一句都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冷冽。皇帝的臉色瞬間變得極為複雜,他既驚又怒,卻也不得不強壓下心中的波瀾,麵對母親的質問。


    “母後,兒臣絕無此意。”皇帝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他深知太後此言的分量,也明白這背後所隱含的深意——對繼後如懿的指責,實際上也是對他作為帝王的一種質疑。


    太後冷冷地瞪視著皇帝,那雙曆經滄桑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處的秘密。“皇帝,你身為天下之主,當以社稷為重,以皇嗣為念。看看你這些年的作為,皇嗣凋零,難道你還覺得這是吉兆?”


    皇帝沉默片刻,他深知太後所言非虛。自他登基以來,皇嗣確實頻頻遭遇不幸,這不僅是皇室之痛,更是國家之殤。然而,將這一切歸咎於如懿,他心中實在難以接受。


    “母後,兒臣明白您的擔憂。但如懿她……她並非有意為之。她自執掌後宮以來,勤勉盡責,對皇嗣更是關愛有加。那些不幸,或許是天意難違,又或許是其他緣由,豈能全怪在她一人頭上?”皇帝的語氣中帶著幾分懇切,他試圖為如懿辯解,卻也深知這辯解在太後麵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太後聞言,冷笑一聲:“天意難違?哼,若是天意,那為何孝賢皇後在位時,皇嗣皆能平安?又為何馨瀾皇貴妃執掌後宮時,嬪妃乖順,皇嗣亦無恙?偏偏到了如懿這裏,就邪了門了?”


    皇帝一時語塞,他深知太後此言雖尖銳,卻也不無道理。然而,他更明白,這深宮之中,是非曲直往往難以辨清。他不能僅憑太後的一麵之詞,就輕易斷定如懿的罪責。


    “母後,兒臣明白您的心意。但此事關係重大,兒臣需細細查證,方能做出決斷。”皇帝的語氣中帶著幾分堅定,他試圖在母親與皇後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不違逆母意,也不冤枉無辜。


    太後聞言,目光微微一閃,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那其中似乎蘊含著無盡的智慧與洞察。她緊盯著皇帝,從那雙深邃的眼眸中,她仿佛讀出了一絲前所未有的決心與堅毅。太後心中暗自歎息,她深知,自己再如何強硬施壓,也無法撼動皇帝那顆已做決定的心。


    於是,她緩緩站起身,身形雖略顯蹣跚,但那份屬於太後的尊貴與威嚴卻絲毫未減。她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無奈與妥協,仿佛是經曆了漫長歲月後的淡然與釋懷:“罷了,此事就交由你去處理吧。但你要記住,皇嗣乃是國家之根本,社稷之基石,不容有絲毫閃失。”


    言罷,太後冷冷地瞥了皇帝一眼,那眼神中既有責備也有警示。她轉而吩咐道:“傳哀家懿旨,皇後即刻閉宮於翊坤宮,靜心修養,深刻自省。至於後宮之事,便由嘉貴妃、純貴妃、令妃以及新晉的舒妃四人共同協理。哀家倒要看看,在這繼後閉宮期間,皇嗣能否平安降生,後宮是否能井然有序。”


    隨著太後的話語落下,整個大殿仿佛都為之一靜。皇帝的神情複雜,既有對太後妥協的感激,也有對後宮即將迎來變動的憂慮。而一旁侍立的宮女太監們,更是大氣都不敢喘,生怕觸怒了這位權傾一時的太後。


    太後說完,便轉身緩步走向內殿,那背影在燭火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孤獨與落寞。她心中明白,這看似平靜的後宮,實則暗流湧動,每一步都需謹慎行事,方能保住皇家血脈的安穩與昌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如懿傳之鳳臨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淑儀公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淑儀公主並收藏如懿傳之鳳臨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