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鴻門宴,李重霄是肯定的,不過自然是沒有刀斧手的。
若是楚王能夠得知李重霄一行人的行蹤,那麽他自然是會知道李重霄一行人究竟有什麽樣的實力的。
與那皇家的酒席不同,這一場幾乎稱得上是江湖宴席,沿途掃去,滿座皆是身懷靈氣之人,就算是那些普通人,也能夠看得出來他們的身份的特殊,身後總是形影不離的跟著一兩個實力不凡的高手。
但是隱隱約約的,李重霄似乎是嗅到了陣法的味道,似乎這頂層之上現在還加持著某些不明原理的陣法,這讓李重霄不敢妄然的運用靈氣。
偌大的常樓高達二三十丈,每一層都有著相當大的空閑,越是往上走,沿著樓梯,看著那根參天的頂梁柱,越是能發現這棟酒樓的神奇之處。
從外麵看,常樓似乎是上窄下寬的構造,但是進入了之後才明白實際上這七層樓,每一層的酒桌基本上是相同的,除了頂層之外,頂層是最豪華的,看得出是為了招待貴賓才會開放的一層樓,李重霄估計這常樓的頂層很多年都沒有開過了,不然橫梁和飛簷之上應該不會有那麽多的落塵。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樓外便是皓姣的明月,星辰依稀可見——今日可是晴空萬裏。
徐徐的穿堂風從樓閣的一側穿過,每一扇窗都有著精美的構造,看的出這樓在修建的時候就下了不小的功夫,尤其……尤其是主座,楚王坐莊,威嚴自現,李重霄打眼看去,那座位的規格可是不差的……隱隱約約見到了龍鳳呈祥之勢,讓他不得不眯了一下眼睛。
楚王說是沒由來的那些風言風語,難道還真的是確有其事?若是真的這樣的話,李重霄現在可要掂量掂量自己究竟該說什麽話了,如果今天有什麽出格的事情發生,未來不可避免的是要被人做些文章的。
不斷有賓客落座,不過他們都坐在了穩坐高台的楚王右手邊,而李重霄一行人則是被安排在了上賓的左側,依次排下去,每個人身後都有一位姿色上佳的侍女,每每當李重霄和胡雲河他們放下茶杯或者酒杯之後,盞中便會快速填滿上好的茶水或者酒水。
李重霄淺嚐幾口之後就不再舉杯,他知道對方不敢下毒,畢竟如今鬧得全城皆知,信任的蜀王如今在揚州的詳細估計第二天就要傳遍大江南北了,若是他現在有了什麽差池,那恐怕真的是楚王不管有什麽布置,都會一夜之間化為泡影。
鴻門宴也要分場合、分時候的。
如今是李重霄他們處在了被動,但是由於他們目標比較小,不是高祖當年麾下仍有雄師之時,若是戰大哥得到了消息快速趕來,一但有了什麽差池,幾人迅速的遠遁千裏那是相當容易的,戰三秋的實力在如今現在的情況下,那基本上是進出自如的。
李重霄放下酒杯,杯中的瓊漿玉釀根本惹不得他的興趣,他現在在觀察在場的每一個人,尤其是老楚王。
楚王身上蟒袍是禦賜的,從那嶄新的麵料以及不斷在燈光的映襯下閃爍的金絲線,不難想,這一定是相當奢華的一件袍子。
皇帝禦賜的蟒袍還沒有送達王府,李重霄也穿不慣那些官袍王袍,寬敞的長衫平時沒有戰鬥的時候穿著舒適,而一旦有了危險,脫掉身上的黑袍子,露出的便是他那幹練的黑色練功服……平時總是練功服不離身的王爺,估計整個漢史都沒有幾位吧。
沒有任何躲閃的,李重霄的目光就與座上兩位撞在了一起,一位自然是楚王,另一位則是目光讓李重霄感覺有些不是很舒服,好像李重霄欠了他什麽的樣子。
那位是楚王的世子殿下,是楚王的長子,聽聞楚王膝下三子,長子最是有楚王自身的氣魄,楚王當年征戰沙場的時候,年近十四五歲的世子劉槐就已經能成為父親身邊的得力幹將了,如此一來經曆了沙場,又以博愛著稱的劉槐深的楚王部下的喜愛與支持。
劉槐如今已經成家立業,主要在經營父親的各種產業,比如這常樓,名義上是由劉岑冠名的,天子劉釗畫像不掛,如今樓閣最頂層的宴席之上,清清楚楚的就能看見房間的最顯眼處,有著一張劉岑的畫像。
這樓就是在劉槐的督促之下建成的,因為這個,揚州的繁華更是被人們所稱道,劉槐的名字也被宣揚到了不知道哪裏去,算是名譽天下的一位世子殿下,不過他和秦王、魏王一種同齡人應該是沒有的比了,兩位承蒙父親的隱蔽,各自都有各自的苦難,他劉槐看著健康的父親,估計是沒有什麽機會封王了,這聽說是劉槐總是一副陰霾臉的緣由之一。
不過有能力就是有能力,楚王不管自己的長子究竟對自己有什麽看法,他都是放手讓劉槐去控製自家的產業的,像是在鍛煉劉槐一樣,劉槐確有真材實料所在,估計真的能夠當上王爺的話,不會比秦王與魏王差。
而他心中的想法則是……自己更不會比這個乳臭未幹的蜀王差,眼神之中的那毫不掩飾的敵意幾乎是出賣了他的心思,劉槐的心性大概是他唯一一點可以算得上是缺點的地方了吧,其餘的政治、商業、甚至是統兵打仗,他都是一把好手,如今似乎有種施展不開的感覺,看到了根本在他眼中就是白白獲得王位的李重霄,他眼中的恨意與妒忌似乎快要滴出來了。
其實劉岑膝下三子,長子次子都是由他的正房劉王氏所生,並且當年由於生產次子劉泰的時候,沒有保住母親,最終在誕下第二個兒子之後,劉王氏就與世長辭了,三子劉紹則是由楚王劉岑的二房所生,如今家中的很多事情楚王都不願意去搭理,不知道成日在忙些什麽,原本與長夫人關係極好的二房劉江氏如今便是在指掌楚王大院裏的瑣事。
長夫人劉王氏所生的兩個孩子都是相當有才華的人,劉泰滿腹的經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年幼便以真正的神通著稱,十年京城的求學生涯讓他在洛陽那邊的口碑似乎要更好一些,若是兩位相比,可能劉泰才是真正的君子風範,翩翩不墮。
京城人在皇宮的眼皮子低下,說書人們抓到了這種君王的大事一般就會說個不停,所以不可避免的,京城人對於楚王是有極大的敵意的,不信你瞧那些上朝的官員,當年那次天子五十大壽的時候,楚王進城,若不是有禦林軍的把守,街道上的那些百姓們幾乎是要生生盯死龍行闊步、目中無人的老楚王。
跟不用說楚王的兵馬出城之時,街道上那響徹天際的謾罵之聲。
曾有儒聖落世的洛陽,君臣之禮在眾人的眼中那幾乎等同於天律,聖人之言那就是煌煌聖音,已經是幾乎將謀逆之名坐實了的楚王被人們這樣唾棄實屬正常之事。
而劉泰就不一樣了,老太傅欽點的能將聖人之言學以入微的儒者,原本老太傅臨退之時,還要推薦當時年僅十七的劉泰進入翰林院,說他不必科舉,自可將大學士之名穩穩坐實,太學之中的教書先生平日裏總是會與劉泰等幾名傑出的學生討論儒家精義,而有一位太學的教習在某次與劉泰深入的進行過探討之後,他說了一句京城人幾乎無人不知的至高評價:“他參透了論語的精義,聽他論道,如同坐聽聖人大義,是當之無愧的聖人之徒。”
劉泰是當之無愧的儒者,這樣的人,京城要留基本是必定能夠留下的,諸多殿閣大學士都稱若是能將劉泰收下,融入朝堂之中,那必定、肯定,大漢未來的朝堂支柱就會落在他的身上。
京城人將楚王當做無恥之徒,卻將楚王二子視為己出,曾有言:愛屋及烏,如今父子兩人的口碑如此的差別巨大,實在是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但是本著孝義之名,於太學之中求學十年的劉泰並沒有留在京城,而是毅然決然的迴到了江南道,迴到了揚州父親的身邊。
如果隻是這樣,真的能讓劉泰的口碑變得與他父親一樣,其實人們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罪過就是在於劉泰與劉槐之間的取舍問題,老楚王明顯的是有些偏向長子劉槐,而劉泰呢?
劉泰如今與他的弟弟,也就是楚王的二房劉江氏所生的三子劉紹成日混在一起,而劉紹的大名在楚地意外可能不算多麽響亮,但是揚州人不可能不知道劉紹的鼎鼎大名。
這位年幼便已經進出青樓場所的少年郎,如今初長成,就已經成日流連於酒池肉林,沉浸在女子胸脯之中,說些殺頭的話,揚州人懷疑那成日病懨懨的劉紹可能已經染上了病,或者縱欲過度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正人君子的劉紹迴到家中之後得不到任何重視,便會與那不成器的紈絝典型劉紹混在一起,京城人知道了這種事情之後真的是罵在嘴裏,痛在心上,如此大才竟然讓劉岑給擱置一旁,實在是讓人無法理解,然而這樣無意間,又是給劉紹增加了一波人氣,給他的父王添了許多的罵聲。
李重霄看著旁那不動如山正襟危坐的俊秀男子,他的眉宇如雲,臉龐是相當的精致,士子袍在身,沒有與一旁的劉槐的正裝相同,他那種淡然的勁兒,顯得實在是有些出塵,似乎酒局根本與他無關,他閉目捧杯,讓李重霄有些啞然。
一旁的君秀此時卻戳了戳李重霄,示意李重霄坐的近一些,李重霄本來是沒有那些興致的,突然想到君秀似乎就是京城人士,心中便有了一些興趣。
君秀眼睛那是直勾勾的盯著座上的花美男啊,他倒不是因為那人的麵龐而出神,而是因為當年他多次在太學之前與那群士子們下棋,師從蕭師的他自然是棋藝當處上乘中的上乘,關鍵是他還可以靠棋局對弈來贏錢,君秀可從來不是一個老實的孩子,他可以在蕭師麵前恭敬,可以再母親身邊孝順,但是一旦沒有了約束,他就是一個惹是生非的小魔王。
京城的丐幫那可是大名鼎鼎,在天機閣本部之下,丐幫的情報能力幾乎也是涵蓋了全洛陽,這已經是讓他無法無天的巨大資本了。
欺負尋常人的事情,君秀他們不幹,他總是喜歡去做那些捉弄士子的事情,比如棋局對弈一事,他總能夠在太學門口殺得那群高傲的士子們片甲不留,但偏偏……
偏偏麵對這個男子的時候,uu看書 ww.unshu.cm 他是輸多贏少,十有八負。
他可記得當年劉泰還沒有離開太學的時候,每日夕陽西下之前,劉泰總是會像一個救世主一樣,出現在士子之間,然後與他戰至華燈初上,那麽些年,那一大一小的對弈,幾乎是成了太學門前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君秀是不服輸的,這件事情他沒有告訴蕭師,但是估計蕭師也清楚地很,隻要是君秀沒有求助,蕭師也樂於見到君秀吃癟。
多年的鏖戰之下,知道劉泰離去,每逢十盤,君秀從來都沒有與劉泰戰平過,每次劉泰那種真是無比卻在他眼中像極了裝腔作勢的劫後餘生,都會讓君秀相當的氣憤。
而如今,劉泰在上,而君秀卻作為一名客人,再次做到了他的麵前,讓君秀總有種不真實的感覺,他本以為這次他們不會與楚王有任何的糾葛,但是……恰恰相反。
君秀將劉泰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知李重霄,順便他也相當了解當年楚王進京的事情,如今看到楚王的那種氣勢,他總覺得京城人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的,這可是一件大事,讓君秀有些慌張,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李重霄洗耳恭聽,知道了對方的底細總比什麽都不知道要強,但是他們沒有注意到的是,那端坐於前的劉泰,卻早已經嘴角掛上了淡淡的微笑。
若是楚王能夠得知李重霄一行人的行蹤,那麽他自然是會知道李重霄一行人究竟有什麽樣的實力的。
與那皇家的酒席不同,這一場幾乎稱得上是江湖宴席,沿途掃去,滿座皆是身懷靈氣之人,就算是那些普通人,也能夠看得出來他們的身份的特殊,身後總是形影不離的跟著一兩個實力不凡的高手。
但是隱隱約約的,李重霄似乎是嗅到了陣法的味道,似乎這頂層之上現在還加持著某些不明原理的陣法,這讓李重霄不敢妄然的運用靈氣。
偌大的常樓高達二三十丈,每一層都有著相當大的空閑,越是往上走,沿著樓梯,看著那根參天的頂梁柱,越是能發現這棟酒樓的神奇之處。
從外麵看,常樓似乎是上窄下寬的構造,但是進入了之後才明白實際上這七層樓,每一層的酒桌基本上是相同的,除了頂層之外,頂層是最豪華的,看得出是為了招待貴賓才會開放的一層樓,李重霄估計這常樓的頂層很多年都沒有開過了,不然橫梁和飛簷之上應該不會有那麽多的落塵。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樓外便是皓姣的明月,星辰依稀可見——今日可是晴空萬裏。
徐徐的穿堂風從樓閣的一側穿過,每一扇窗都有著精美的構造,看的出這樓在修建的時候就下了不小的功夫,尤其……尤其是主座,楚王坐莊,威嚴自現,李重霄打眼看去,那座位的規格可是不差的……隱隱約約見到了龍鳳呈祥之勢,讓他不得不眯了一下眼睛。
楚王說是沒由來的那些風言風語,難道還真的是確有其事?若是真的這樣的話,李重霄現在可要掂量掂量自己究竟該說什麽話了,如果今天有什麽出格的事情發生,未來不可避免的是要被人做些文章的。
不斷有賓客落座,不過他們都坐在了穩坐高台的楚王右手邊,而李重霄一行人則是被安排在了上賓的左側,依次排下去,每個人身後都有一位姿色上佳的侍女,每每當李重霄和胡雲河他們放下茶杯或者酒杯之後,盞中便會快速填滿上好的茶水或者酒水。
李重霄淺嚐幾口之後就不再舉杯,他知道對方不敢下毒,畢竟如今鬧得全城皆知,信任的蜀王如今在揚州的詳細估計第二天就要傳遍大江南北了,若是他現在有了什麽差池,那恐怕真的是楚王不管有什麽布置,都會一夜之間化為泡影。
鴻門宴也要分場合、分時候的。
如今是李重霄他們處在了被動,但是由於他們目標比較小,不是高祖當年麾下仍有雄師之時,若是戰大哥得到了消息快速趕來,一但有了什麽差池,幾人迅速的遠遁千裏那是相當容易的,戰三秋的實力在如今現在的情況下,那基本上是進出自如的。
李重霄放下酒杯,杯中的瓊漿玉釀根本惹不得他的興趣,他現在在觀察在場的每一個人,尤其是老楚王。
楚王身上蟒袍是禦賜的,從那嶄新的麵料以及不斷在燈光的映襯下閃爍的金絲線,不難想,這一定是相當奢華的一件袍子。
皇帝禦賜的蟒袍還沒有送達王府,李重霄也穿不慣那些官袍王袍,寬敞的長衫平時沒有戰鬥的時候穿著舒適,而一旦有了危險,脫掉身上的黑袍子,露出的便是他那幹練的黑色練功服……平時總是練功服不離身的王爺,估計整個漢史都沒有幾位吧。
沒有任何躲閃的,李重霄的目光就與座上兩位撞在了一起,一位自然是楚王,另一位則是目光讓李重霄感覺有些不是很舒服,好像李重霄欠了他什麽的樣子。
那位是楚王的世子殿下,是楚王的長子,聽聞楚王膝下三子,長子最是有楚王自身的氣魄,楚王當年征戰沙場的時候,年近十四五歲的世子劉槐就已經能成為父親身邊的得力幹將了,如此一來經曆了沙場,又以博愛著稱的劉槐深的楚王部下的喜愛與支持。
劉槐如今已經成家立業,主要在經營父親的各種產業,比如這常樓,名義上是由劉岑冠名的,天子劉釗畫像不掛,如今樓閣最頂層的宴席之上,清清楚楚的就能看見房間的最顯眼處,有著一張劉岑的畫像。
這樓就是在劉槐的督促之下建成的,因為這個,揚州的繁華更是被人們所稱道,劉槐的名字也被宣揚到了不知道哪裏去,算是名譽天下的一位世子殿下,不過他和秦王、魏王一種同齡人應該是沒有的比了,兩位承蒙父親的隱蔽,各自都有各自的苦難,他劉槐看著健康的父親,估計是沒有什麽機會封王了,這聽說是劉槐總是一副陰霾臉的緣由之一。
不過有能力就是有能力,楚王不管自己的長子究竟對自己有什麽看法,他都是放手讓劉槐去控製自家的產業的,像是在鍛煉劉槐一樣,劉槐確有真材實料所在,估計真的能夠當上王爺的話,不會比秦王與魏王差。
而他心中的想法則是……自己更不會比這個乳臭未幹的蜀王差,眼神之中的那毫不掩飾的敵意幾乎是出賣了他的心思,劉槐的心性大概是他唯一一點可以算得上是缺點的地方了吧,其餘的政治、商業、甚至是統兵打仗,他都是一把好手,如今似乎有種施展不開的感覺,看到了根本在他眼中就是白白獲得王位的李重霄,他眼中的恨意與妒忌似乎快要滴出來了。
其實劉岑膝下三子,長子次子都是由他的正房劉王氏所生,並且當年由於生產次子劉泰的時候,沒有保住母親,最終在誕下第二個兒子之後,劉王氏就與世長辭了,三子劉紹則是由楚王劉岑的二房所生,如今家中的很多事情楚王都不願意去搭理,不知道成日在忙些什麽,原本與長夫人關係極好的二房劉江氏如今便是在指掌楚王大院裏的瑣事。
長夫人劉王氏所生的兩個孩子都是相當有才華的人,劉泰滿腹的經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年幼便以真正的神通著稱,十年京城的求學生涯讓他在洛陽那邊的口碑似乎要更好一些,若是兩位相比,可能劉泰才是真正的君子風範,翩翩不墮。
京城人在皇宮的眼皮子低下,說書人們抓到了這種君王的大事一般就會說個不停,所以不可避免的,京城人對於楚王是有極大的敵意的,不信你瞧那些上朝的官員,當年那次天子五十大壽的時候,楚王進城,若不是有禦林軍的把守,街道上的那些百姓們幾乎是要生生盯死龍行闊步、目中無人的老楚王。
跟不用說楚王的兵馬出城之時,街道上那響徹天際的謾罵之聲。
曾有儒聖落世的洛陽,君臣之禮在眾人的眼中那幾乎等同於天律,聖人之言那就是煌煌聖音,已經是幾乎將謀逆之名坐實了的楚王被人們這樣唾棄實屬正常之事。
而劉泰就不一樣了,老太傅欽點的能將聖人之言學以入微的儒者,原本老太傅臨退之時,還要推薦當時年僅十七的劉泰進入翰林院,說他不必科舉,自可將大學士之名穩穩坐實,太學之中的教書先生平日裏總是會與劉泰等幾名傑出的學生討論儒家精義,而有一位太學的教習在某次與劉泰深入的進行過探討之後,他說了一句京城人幾乎無人不知的至高評價:“他參透了論語的精義,聽他論道,如同坐聽聖人大義,是當之無愧的聖人之徒。”
劉泰是當之無愧的儒者,這樣的人,京城要留基本是必定能夠留下的,諸多殿閣大學士都稱若是能將劉泰收下,融入朝堂之中,那必定、肯定,大漢未來的朝堂支柱就會落在他的身上。
京城人將楚王當做無恥之徒,卻將楚王二子視為己出,曾有言:愛屋及烏,如今父子兩人的口碑如此的差別巨大,實在是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但是本著孝義之名,於太學之中求學十年的劉泰並沒有留在京城,而是毅然決然的迴到了江南道,迴到了揚州父親的身邊。
如果隻是這樣,真的能讓劉泰的口碑變得與他父親一樣,其實人們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罪過就是在於劉泰與劉槐之間的取舍問題,老楚王明顯的是有些偏向長子劉槐,而劉泰呢?
劉泰如今與他的弟弟,也就是楚王的二房劉江氏所生的三子劉紹成日混在一起,而劉紹的大名在楚地意外可能不算多麽響亮,但是揚州人不可能不知道劉紹的鼎鼎大名。
這位年幼便已經進出青樓場所的少年郎,如今初長成,就已經成日流連於酒池肉林,沉浸在女子胸脯之中,說些殺頭的話,揚州人懷疑那成日病懨懨的劉紹可能已經染上了病,或者縱欲過度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正人君子的劉紹迴到家中之後得不到任何重視,便會與那不成器的紈絝典型劉紹混在一起,京城人知道了這種事情之後真的是罵在嘴裏,痛在心上,如此大才竟然讓劉岑給擱置一旁,實在是讓人無法理解,然而這樣無意間,又是給劉紹增加了一波人氣,給他的父王添了許多的罵聲。
李重霄看著旁那不動如山正襟危坐的俊秀男子,他的眉宇如雲,臉龐是相當的精致,士子袍在身,沒有與一旁的劉槐的正裝相同,他那種淡然的勁兒,顯得實在是有些出塵,似乎酒局根本與他無關,他閉目捧杯,讓李重霄有些啞然。
一旁的君秀此時卻戳了戳李重霄,示意李重霄坐的近一些,李重霄本來是沒有那些興致的,突然想到君秀似乎就是京城人士,心中便有了一些興趣。
君秀眼睛那是直勾勾的盯著座上的花美男啊,他倒不是因為那人的麵龐而出神,而是因為當年他多次在太學之前與那群士子們下棋,師從蕭師的他自然是棋藝當處上乘中的上乘,關鍵是他還可以靠棋局對弈來贏錢,君秀可從來不是一個老實的孩子,他可以在蕭師麵前恭敬,可以再母親身邊孝順,但是一旦沒有了約束,他就是一個惹是生非的小魔王。
京城的丐幫那可是大名鼎鼎,在天機閣本部之下,丐幫的情報能力幾乎也是涵蓋了全洛陽,這已經是讓他無法無天的巨大資本了。
欺負尋常人的事情,君秀他們不幹,他總是喜歡去做那些捉弄士子的事情,比如棋局對弈一事,他總能夠在太學門口殺得那群高傲的士子們片甲不留,但偏偏……
偏偏麵對這個男子的時候,uu看書 ww.unshu.cm 他是輸多贏少,十有八負。
他可記得當年劉泰還沒有離開太學的時候,每日夕陽西下之前,劉泰總是會像一個救世主一樣,出現在士子之間,然後與他戰至華燈初上,那麽些年,那一大一小的對弈,幾乎是成了太學門前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君秀是不服輸的,這件事情他沒有告訴蕭師,但是估計蕭師也清楚地很,隻要是君秀沒有求助,蕭師也樂於見到君秀吃癟。
多年的鏖戰之下,知道劉泰離去,每逢十盤,君秀從來都沒有與劉泰戰平過,每次劉泰那種真是無比卻在他眼中像極了裝腔作勢的劫後餘生,都會讓君秀相當的氣憤。
而如今,劉泰在上,而君秀卻作為一名客人,再次做到了他的麵前,讓君秀總有種不真實的感覺,他本以為這次他們不會與楚王有任何的糾葛,但是……恰恰相反。
君秀將劉泰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知李重霄,順便他也相當了解當年楚王進京的事情,如今看到楚王的那種氣勢,他總覺得京城人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的,這可是一件大事,讓君秀有些慌張,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李重霄洗耳恭聽,知道了對方的底細總比什麽都不知道要強,但是他們沒有注意到的是,那端坐於前的劉泰,卻早已經嘴角掛上了淡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