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壁軍經曆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發展,二十多年前春城大將功成名退,由他的兒子春棠接任,這可不是什麽父子沿襲,春棠在鐵壁軍中浸淫多年,絕對是鐵壁軍中的骨幹人物,由他來接任,那是鐵壁軍最能夠接受的歸宿。
朝廷每年撥款的項額上就可能看出,鐵壁軍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已經是僅次於北線霍牧親軍的存在,所以稱他一個大漢第二軍也沒有什麽不妥。
鐵壁軍老人們當年經曆過的冷眼與嘲笑,在今日那早已是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鐵壁軍水漲船高的地位,若是北地的漢子哪家有去了東線從軍,那絕對是讓人們豎起大拇指的一件張麵子的事。
北方人就是愛麵子,鐵壁軍那就是麵子上的麵子,是大漢的臉麵之一。
然而說到底鐵壁軍為何沒有給予匈奴人太多的壓力呢,這也是鐵壁軍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了,行動不便真的算是一個極其煩惱的事情。
鐵壁軍因為行動遲緩,加上裝甲需要大量的後勤來作保障,甚至戰爭前期都需要大量的運送工作,步軍行軍需要帶著一支數量不小的後勤軍隊,這是他的弊端。
所以這也是為何東線這麽多年來戰事不多的原因,為了今後的一統天下的目標,朝廷不允許鐵壁軍擅自傾巢而出,他作為保守戰力,必須長久的待命。
而匈奴人也不是什麽頭鐵的愣子,知道你鐵壁軍是銅牆鐵壁,是個人都會繞過這塊難啃的骨頭,去找尋更有機會的地方。
所以這就是鐵壁軍最為尷尬的一點,春棠不如他的父親那樣執拗,但是他也不是什麽愚笨之人,他自然也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多年之前也就已經開始漸漸地平衡起軍隊中兵種,騎軍又漸漸的被他拉扯了起來。
當然,鐵壁軍號稱大漢門麵之一,自然也不是一隻小軍隊,從當年的三四萬人,到如今已經有接近十五萬人的大軍,可以說這是大漢步軍最為密集的一處,所以每年的軍餉,春棠再想發展騎軍,那可就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了。
精扣細扣,總算是拉扯了將近一萬人的騎軍,但是其中還是有不少根本頂不上真正大用的青年軍,因為戰爭經驗少,老兵也少,這隻騎軍,春棠也不太敢讓他們直接就拉到戰場上,去做那些隻有精銳才能勝任的工作。
有一位在他手下做了多年騎軍統帥的將軍在這時就提了一個十分獨特的建議,春棠自然是細細演算之後,發現了其中的可行之處,於是大手一揮,此軍令一下,全軍嘩然,隻有騎軍內部的有識之人,才真正看到了這一道命令對於他們是多麽重要的機會。
這就要從騎軍統帥大人的出身說起了……他是山賊土匪出身,因為家鄉被匈奴人給塗炭了,一怒之下竟是洗心革麵,做了一個鎮北軍,加上從小馬術不錯,就從騎軍中摸爬滾打,他也算是一個極其有帶兵天賦的人,多年來從軍沒有磨掉他的土匪性子,他因為職權不小,總是會領著自己的一幫兄弟,去草原上遊擊匈奴的騎軍。
他給春棠將軍的建議便是:以戰養戰,當然這個以戰養戰不是兵書中的那種典型案例,而是允許東線的騎軍以伍什為單位,自行作戰,每日進行報道,統計戰利。
重要的是,春棠會給騎軍打開一個一路高升的大門,憑借略少於步軍的戰功,騎軍依然可以坐上軍中的高位,領取自己的應得的軍賞。
更重要的是,春棠知道自己的軍中很難容下那麽多優秀的騎軍將領,他會給那些在這段時間內真正擁有騎軍統領才能的人一個舉薦的機會,可以將他們舉薦給鎮北大將軍麾下騎軍。
這條軍令既出,那些隻是因為地域限製卻一直有著一個騎軍夢想的真正好手開始蠢蠢欲動了,漢軍之中沒有一個騎兵是不想要前往鎮北大將軍手下的,更有那隻被奉作大漢之翼的白馬義從存在,那更是無數騎兵向往的一個榮譽。
有人擔心說春棠如此行事,騎軍很有可能會一個不留神便損失慘重,還有這樣的快速晉升,更會讓人才迅速的流失。
然而春棠真的會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嗎?
春棠跟眾位將軍解後來釋道其中的門道,眾人終於是認可了這種方式,更何況,春棠後來還征求了京城的意見,沒想到是陛下親自披批紅為他的軍令加上了一個聖諭的頭銜。
首先便是練兵一說,春棠沒有時間慢慢蓄養一隻騎軍如同鐵壁軍那樣,能夠有隨時隨地戰鬥的機會,絕對會讓許多新兵蛋子得到曆練的機會,盡早熟悉騎軍作戰的傳統與習慣。
其次完全不會擔心傷亡一事,以什伍為行,老兵帶新兵,絕對是能夠減免傷亡的最靈活方法,若是匈奴人傾巢而出,為了剿滅草原上的這隻騎軍,因為每日春棠手下的這群騎軍出動時間各有不同,還有遊騎驛卒在觀望,uu看書w.ukanhu.om在被圍剿時,控製住騎軍的出城就能夠避免沒有必要的送死,這樣還可以順便給了鐵壁軍一個戰鬥的機會。
還有就是人才流失的問題,這是許多將軍關注的重點,春棠還是強調了這點,這隻隻有萬人的騎軍不應該擁有太多的將領,一是會影響指揮,二是會浪費那群真正有誌之士的天分,不如早早的放給其他軍隊,大漢軍人本是一體,哪有什麽你強我弱之說。
春棠再三強調,他此舉為的便是練兵,如果連這都承受不住,那隻能說,有些人還不足以成為一名大漢的騎軍。
北地的斬馬良刀就此出鞘,匈奴人某日之後突然發現這片草原上不再是隻有他們自由的享受著無垠的草場,還多了一群殺人嗜血的騎馬漢子。
那群人視人頭如命,拚著傷殘也要把人頭剁下,匈奴人本就沒有太密集的建製,很快東線以北的不少地方的匈奴遊騎都被這群手持斬馬刀的騎兵給徹底剿滅。
無心插柳的一計,竟然在極快的時間裏就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良效,別說是騎軍統領們了,連春棠走路都要帶風,做夢都要笑醒。
朝廷每年撥款的項額上就可能看出,鐵壁軍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已經是僅次於北線霍牧親軍的存在,所以稱他一個大漢第二軍也沒有什麽不妥。
鐵壁軍老人們當年經曆過的冷眼與嘲笑,在今日那早已是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鐵壁軍水漲船高的地位,若是北地的漢子哪家有去了東線從軍,那絕對是讓人們豎起大拇指的一件張麵子的事。
北方人就是愛麵子,鐵壁軍那就是麵子上的麵子,是大漢的臉麵之一。
然而說到底鐵壁軍為何沒有給予匈奴人太多的壓力呢,這也是鐵壁軍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了,行動不便真的算是一個極其煩惱的事情。
鐵壁軍因為行動遲緩,加上裝甲需要大量的後勤來作保障,甚至戰爭前期都需要大量的運送工作,步軍行軍需要帶著一支數量不小的後勤軍隊,這是他的弊端。
所以這也是為何東線這麽多年來戰事不多的原因,為了今後的一統天下的目標,朝廷不允許鐵壁軍擅自傾巢而出,他作為保守戰力,必須長久的待命。
而匈奴人也不是什麽頭鐵的愣子,知道你鐵壁軍是銅牆鐵壁,是個人都會繞過這塊難啃的骨頭,去找尋更有機會的地方。
所以這就是鐵壁軍最為尷尬的一點,春棠不如他的父親那樣執拗,但是他也不是什麽愚笨之人,他自然也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多年之前也就已經開始漸漸地平衡起軍隊中兵種,騎軍又漸漸的被他拉扯了起來。
當然,鐵壁軍號稱大漢門麵之一,自然也不是一隻小軍隊,從當年的三四萬人,到如今已經有接近十五萬人的大軍,可以說這是大漢步軍最為密集的一處,所以每年的軍餉,春棠再想發展騎軍,那可就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了。
精扣細扣,總算是拉扯了將近一萬人的騎軍,但是其中還是有不少根本頂不上真正大用的青年軍,因為戰爭經驗少,老兵也少,這隻騎軍,春棠也不太敢讓他們直接就拉到戰場上,去做那些隻有精銳才能勝任的工作。
有一位在他手下做了多年騎軍統帥的將軍在這時就提了一個十分獨特的建議,春棠自然是細細演算之後,發現了其中的可行之處,於是大手一揮,此軍令一下,全軍嘩然,隻有騎軍內部的有識之人,才真正看到了這一道命令對於他們是多麽重要的機會。
這就要從騎軍統帥大人的出身說起了……他是山賊土匪出身,因為家鄉被匈奴人給塗炭了,一怒之下竟是洗心革麵,做了一個鎮北軍,加上從小馬術不錯,就從騎軍中摸爬滾打,他也算是一個極其有帶兵天賦的人,多年來從軍沒有磨掉他的土匪性子,他因為職權不小,總是會領著自己的一幫兄弟,去草原上遊擊匈奴的騎軍。
他給春棠將軍的建議便是:以戰養戰,當然這個以戰養戰不是兵書中的那種典型案例,而是允許東線的騎軍以伍什為單位,自行作戰,每日進行報道,統計戰利。
重要的是,春棠會給騎軍打開一個一路高升的大門,憑借略少於步軍的戰功,騎軍依然可以坐上軍中的高位,領取自己的應得的軍賞。
更重要的是,春棠知道自己的軍中很難容下那麽多優秀的騎軍將領,他會給那些在這段時間內真正擁有騎軍統領才能的人一個舉薦的機會,可以將他們舉薦給鎮北大將軍麾下騎軍。
這條軍令既出,那些隻是因為地域限製卻一直有著一個騎軍夢想的真正好手開始蠢蠢欲動了,漢軍之中沒有一個騎兵是不想要前往鎮北大將軍手下的,更有那隻被奉作大漢之翼的白馬義從存在,那更是無數騎兵向往的一個榮譽。
有人擔心說春棠如此行事,騎軍很有可能會一個不留神便損失慘重,還有這樣的快速晉升,更會讓人才迅速的流失。
然而春棠真的會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嗎?
春棠跟眾位將軍解後來釋道其中的門道,眾人終於是認可了這種方式,更何況,春棠後來還征求了京城的意見,沒想到是陛下親自披批紅為他的軍令加上了一個聖諭的頭銜。
首先便是練兵一說,春棠沒有時間慢慢蓄養一隻騎軍如同鐵壁軍那樣,能夠有隨時隨地戰鬥的機會,絕對會讓許多新兵蛋子得到曆練的機會,盡早熟悉騎軍作戰的傳統與習慣。
其次完全不會擔心傷亡一事,以什伍為行,老兵帶新兵,絕對是能夠減免傷亡的最靈活方法,若是匈奴人傾巢而出,為了剿滅草原上的這隻騎軍,因為每日春棠手下的這群騎軍出動時間各有不同,還有遊騎驛卒在觀望,uu看書w.ukanhu.om在被圍剿時,控製住騎軍的出城就能夠避免沒有必要的送死,這樣還可以順便給了鐵壁軍一個戰鬥的機會。
還有就是人才流失的問題,這是許多將軍關注的重點,春棠還是強調了這點,這隻隻有萬人的騎軍不應該擁有太多的將領,一是會影響指揮,二是會浪費那群真正有誌之士的天分,不如早早的放給其他軍隊,大漢軍人本是一體,哪有什麽你強我弱之說。
春棠再三強調,他此舉為的便是練兵,如果連這都承受不住,那隻能說,有些人還不足以成為一名大漢的騎軍。
北地的斬馬良刀就此出鞘,匈奴人某日之後突然發現這片草原上不再是隻有他們自由的享受著無垠的草場,還多了一群殺人嗜血的騎馬漢子。
那群人視人頭如命,拚著傷殘也要把人頭剁下,匈奴人本就沒有太密集的建製,很快東線以北的不少地方的匈奴遊騎都被這群手持斬馬刀的騎兵給徹底剿滅。
無心插柳的一計,竟然在極快的時間裏就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良效,別說是騎軍統領們了,連春棠走路都要帶風,做夢都要笑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