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北疆分為三段,雖然都是劃分在鎮北軍的管控之下,然而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西線以河西走廊為邊線,實際上大多數的疆線都實際是鎮西軍的領屬,如若是沒有什麽大的戰事,西線的鎮北軍便平日裏被劃在鎮西軍的管製之下,也是為了方便管理與統計。


    自從上一任鎮北大將軍因戰而死過去了大概有五十年,這五十年裏,一直是由鎮西大將軍與鎮東大將軍分管北疆,直到霍牧出世,鎮北軍才再一次有了主心骨。


    東線起點便是幽州,往東北方向延伸,一直都是極寒之地,全部被鎮北軍的東線大軍控製住,因為此地戰事向來比較稀少,再加上土壤其實十分肥沃,不知何年此地的守將發明了屯田,就此養精蓄銳成了東線鎮北軍的獨特標簽。


    因為糧食眾多,加上北地的獵物肉質鮮嫩,鎮北軍東線大軍多年來養精蓄銳,幾乎是成了僅次於中線霍牧親練的霍家軍的大漢第二強軍。


    東線因為天寒地凍,漢子們平日裏就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一個個長得膀圓腰粗,力大無比不說,都是極其擅長雪地行軍的猛士。


    幾十年前的東線大將春城,堪稱大漢步兵史上有名有號的人物,因為他的鐵壁軍算是真正的開創了大漢重型步兵的先例,在那場亡國之戰中,他的鐵壁軍一度被靈活的匈奴騎軍溜得團團轉,人們一度以為這吹得天花亂墜的第一隻重甲步軍就是一個花架子。


    然而當真正待到劉釗的甕中捉鱉之計做成了包圍之後,人們才真正領略到了這隻重甲軍的恐怖之處。


    自古以來,向來是騎兵衝陣,步兵禦敵,步兵一直受到了行動不便,衝擊力差等缺點的約束,沒有騎兵的戰略地位那麽高,屬於戰爭基礎的兵種,隻能稱得上是戰場上的單一功能兵種。


    而騎軍依靠裝甲的不同配備,重騎輕騎遊騎,皆是戰場上能夠左右戰局的一錘定音的力量,重騎衝鋒一往無前,輕騎支援靈活多變,遊騎又是最快速,單兵最強的偵查兵種,這讓騎軍在許多將軍的軍中那都是屬於寶貝一般的存在,輕易地都不會讓騎軍與步軍有一點的混淆。


    古今以來有多少戰事也都是因為騎軍的優勢發揮,讓許多看起來結果必然的戰爭,發生了意想不到的逆轉,圍魏救趙,這種攻城略地最佳戰略自然也是出自騎軍之戰。


    然而,春城讓這一切都劃上了句點。


    春城是一個執拗的人,他治軍如此,作戰也是如此,他打仗一板一眼,能守便不攻,該攻也毫不懈怠,但是他從最開始當上東線大將時就獨獨中意這東線兵的強壯身板,他總覺得,這樣的好兵如果非要上馬打仗,讓他們腳離了這發力的大地,那才是真正的浪費。


    春城不怕受罰,他甘願受罰,因為他圖的根本就不是什麽名利,他要的就是打仗,沒有仗打,他心裏便憋得慌,就這樣的戰爭販子一樣的男人,竟是讓他在一次次與匈奴騎軍的硬碰硬之中琢磨出了一個奇妙的點子。


    既然步兵行動不便,那就幹脆讓他們的行動徹底變成可以無視的存在,以此為代價,強硬的堆疊步軍的裝甲以及他們的重兵器,巨型的盾甲如同城門一般,一個個的箍在這些強壯生猛的漢子身上,加上精鐵的厚重裝甲,若是普通的莊稼漢子穿成這幅模樣,哪怕是挪個幾丈就沒了力氣。


    因此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住這身的重量,優勝劣汰之下,最後讓春城組建了一隻數萬人有餘的前後無人的重甲軍,並且為他們起了一個響當當的名字,鐵壁軍,銅牆鐵壁一般的軍隊。


    就這樣一個重甲步兵身上花的銀子那都不是一個小數字,足足萬人,身上的銀子那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那麽一窮二白還時不時受個罰的春城大將軍是怎麽樣搞到這筆錢的呢?


    所以說有句話是說大漢某些實力極差的軍隊的:江南的水師,春城的馬。


    這北疆草原遼闊,一望無垠,本是戰馬馳騁的最佳戰場,然而在東線的鎮北軍將士眼中,馬?騎兵?那是不存在的東西。


    春城手下,騎兵形同虛設,或許隻有在外偵查時才會用上遊騎或者是天機閣駐紮的驛卒一類的遊兵,裝備簡陋也不談,就連建製都隻能以伍來計。


    攏共算起,騎軍能有兩個營就是不錯的了,再加上新老更替,更是少了不少本來的精銳騎軍。


    不過這一切都隻是為了鐵壁軍的一鳴驚人。


    那場戰鬥,匈奴騎軍是絕望的。


    重甲步軍的推進像是散步,卻勢不可阻,他們連成一條線,銀色的盾甲連成一片如同春江的潮水一線而來,帶來的是一種絕望的壓迫感。


    被困的匈奴騎軍南麵是劉釗虎視眈眈的州城守軍以及鎮北軍殘餘,uu看書.uukhu.o 守著能夠渡河的幾處岸點,絲毫不給一點機會。


    北麵是遊離在附近的河西騎士,時不時的進行著突襲的騷擾,讓匈奴騎軍疲於應付,剩下的全部交由鐵壁軍的全線壓製。


    匈奴人不知道組織了多少次有調序的衝鋒,甚至連軍中的金甲重騎都已經排上了場,依然是在鐵壁軍那堪稱滴水不漏的鐵壁防守下,被釘作淒慘的屍體。


    不可一世的匈奴騎軍在鐵壁軍的幾乎是眼睜睜的蠶食之下成為了熱鍋上的螞蟻,被急得團團轉,然而卻絲毫沒有一點點的效果,這種絕望之感怕是比起百萬大軍兵臨池下還猶有過之,他們明顯的感覺麵前就是一座移動的長城,在那裏不動如山。


    自那戰之後,鐵壁軍被真正的抬上了大漢軍隊的建製,朝廷每年不知道撥給春城多少錢也要讓他將鐵壁軍養好,因為鐵壁軍不隻是在這種重甲推進上有所建樹,那一戰同時顯現出的還有那拒絕通行的恐怖防禦力,恐怕要是兩軍作戰,這種重甲軍一擺,那軍隊便是立於不敗之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可是名俠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絲留他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絲留他方並收藏那可是名俠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