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令親兵迴轉到陳永福那裏稟報道:“闖王命陳將軍立刻渡河,不要去搶糧食。”


    “一些糧草就能讓本將軍上當?簡直是笑話。”陳永福在戰馬上笑道。


    “將軍,那這些糧草怎麽辦?”陳永福身邊另外一名親兵問道。


    “原地放著先不管,等我們擊潰了對岸的明軍後,再迴來收拾這些糧草不遲。”陳永福做事謹慎,這次行動之前,已經讓麾下軍士們全部攜帶了五日的口糧。這些糧草是很誘人,但是暫時不拿,也不打緊。


    “你們幾個會遊水的,去河中看看哪裏水淺!”陳永福指著金河說道。河麵不足兩丈寬,這些年幹旱不斷,幾乎快變成一條小溪流了。


    很快,幾名出去探查的騎兵迴來了,“將軍,往上遊走一裏,有一處地方的水特別淺。”


    “弟兄們,隨我出發!渡河!”陳永福揮手大叫道。


    下遊不遠處,獨眼龍將軍張伯宗正等待著斥候的軍情。


    隻見遠遠有一騎從下遊沿著河岸飛奔而至,“稟報將軍,下遊三裏處發現一千兩百多名闖賊騎兵,正在涉水過河。”


    張伯宗點點頭,對身邊的親兵說道:“陛下真的神機妙算,這波闖賊騎兵果然不會和我們糾纏。


    又有一騎從上遊沿河而來,“張將軍,陳永福那邊也過河了。”


    “你們估計劉希堯將軍的步兵和虎豹營現在到了什麽位置?”


    一名親兵打開隨軍輿圖,指著金河以東一處地方,“這個地方叫魏莊。劉將軍步兵軍團和虎豹營應該到了這裏。”


    “吳總兵北翼和南翼兩路騎兵有沒有動靜?”


    “迴將軍,他們南北兩翼已經做好準備,等李自成和陳永福他們一過河,就開始行動。”


    “弟兄們,出發!我們也過河!”


    “都給老子精神點,今天的戰功我們也要拿一拿。”


    崇禎原計劃讓張伯宗在金河西岸與李自成的兩千五百名騎兵打一架,一來可以延緩下闖賊騎兵的追擊速度,為劉希堯大軍進駐魏莊做好準備,二來可以消耗一些闖賊騎兵。


    張伯宗的工兵營人人配備非常長的巨槍,不怕李自成的騎兵衝陣。


    ……


    “李若鏈,你說李自成為還真是有頭腦,他這次鐵了心要打垮吳三桂麾下在這一帶的騎兵。從戰略上看,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崇禎感歎道。


    “也許吃了前幾次的大虧,李自成那狗賊終於開始動腦子了。”李若鏈迴道。


    “陛下,有緊急情況!”


    幾名斥候騎著馬從後麵跑了過來。


    “稟陛下,任繼榮的步兵軍隊在後方屠村、屠城!”


    崇禎大怒,在場眾人無不義憤填膺。


    “百姓不是都堅壁清野了嗎怎麽還會被屠村、屠城?”崇禎問道。


    “迴陛下,一部分老弱病殘來不及撤退,還有一些人舍不得離開,怎麽勸都沒用。任繼榮他們人太多了,排著一字長蛇陣,一路搜索,路上遇到百姓就殺!”


    “簡直喪盡天良!畜生都不如!”李若鏈痛罵道。


    周圍的軍士們聞聽這個噩耗,都目眥欲裂。


    “陛下,我們雖然人少,但是有騎兵,我們一定要迴去營救百姓!”一名騎兵翻身下馬,跪下來說道。


    其餘騎兵兄弟也都紛紛請戰。


    崇禎乃天子,所有的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沒法直接拒絕。


    李若鏈吼道:“但凡隻要還是男人,誰也見不得他們屠殺百姓。可是他們數萬人,即便都是步兵,我們這千把人怎麽能打得過?”


    “現在迴去不僅救不了百姓,連陛下都會跟著有危險!”


    “動動腦子吧,隻要擊垮了李自成這最後的精銳騎兵,我們慢慢收拾後麵的步兵!”


    崇禎這才發話,“李指揮使說得對,百姓無辜慘死,朕比誰都心痛,但是一定要冷靜!”


    “巴克永!隨朕一起過河!”


    “末將領命!兄弟們跟著陛下,出發!渡河!”


    魏莊北麵三裏處斥候已經將李自成過河的消息匯報給了吳三桂。


    “大帥,為何這次闖賊兩千多人的騎兵我們要搞這麽複雜的布局?”


    “是啊,闖賊兩千五百人我們有必要慫成這樣嗎?”


    “直接幹就完了!”


    幾名千戶和遊擊將軍在身後小聲議論道。


    “你們自己迴頭看下吧。”吳三桂沒好氣地懟了一句。


    吳三桂身後,三千五百名關寧騎兵肅穆而立。


    他們沒有家丁營、前鋒營那樣齊全的護甲,大部分人身上隻有一層麵甲。尤其要命的是,他們的戰馬良莠不齊,有的過矮、有的過瘦。


    無論是騎兵還是胯下的戰馬都長期吃不飽,一個個看起來弱不禁風。


    “末將懂了。是末將無知。請大帥責罰!”千戶不是傻子,這樣的騎兵隊伍沒法去硬剛。


    吳三桂擺了擺手,“堅決執行陛下的戰略安排即可。不必多言!”


    吳三桂身後的騎兵都很勇,但是吳三桂毫無把握。人人都說他在從寧遠帶迴來好幾萬關寧鐵騎,其實隻有他自己知道,整個關寧鐵騎中,除了吳國貴的家丁營和祖邦文的前鋒營,其餘的真的不堪大用。


    吳三桂也知道包括目前已經抵達山海關的吳朝忠、何起鳳、郭弘巍三人統領的騎兵,雖然號稱三萬大軍,實際上吃了一半的空餉。


    陛下已經在懷疑了,但是他吳三桂也並非是貪得無厭的人,為了讓建奴對寧遠到山海關一帶的防線多少有所顧忌,吳三桂必須對外虛報兵力。


    吳三桂更知道,在寧遠能夠守得住,絕對不是因為他們號稱擁有五萬關寧鐵騎,而是朝廷定期派黃蜚用海船運輸糧草,重要的是寧遠城城池高俊,隻要不出內亂,任憑建奴怎麽折騰都攻不下來。


    大明朝這些年能夠野戰和敵人硬剛的,就吳國貴、祖邦文、曹文詔和曹變蛟叔侄,還有早前的盧象升等寥寥數人。至於孫傳庭,他的大兵團步兵加戰場聯營的穩推戰術太耗糧草了,朝廷根本負擔不起!


    而李自成每次戰鬥,都可以裹挾數萬、數十萬百姓,用人頭來堆,旱災、蝗災讓他如魚得水。建奴方麵,滿八旗雖然隻有三萬精銳,但是漢八旗有三萬、蒙古八旗也有四萬。而且建奴屬於全民皆兵的體製,他們不去搶、不打仗就會餓死,但是一旦打仗,他們就能越打越強。


    這種體製和三百多年前的蒙古人是一個思路。他們每個部族、整個部族聯盟一旦開戰,糧食就地搶、所有家當都可以放在馬背上,打得贏就搶,打不贏隨時可以撤,農耕民族來對拚他們真的天然很吃虧。


    一句話,整個大明現在除了家丁營和前鋒營,能夠野戰和敵人硬剛的騎兵沒有了。更鬱悶的是,吳國貴目前還在京師敵人內部血戰,最後能否迴來幾匹戰馬都是未知。


    這也是為什麽前麵幾次戰役吳三桂隻得用家丁營和前鋒營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麽李自成在幾場大敗仗後僅僅出動兩千五百人,就令崇禎和吳三桂等人非常緊張的原因。


    護甲不足、戰馬不行,騎兵就容易被揍。騎兵打的就是裝備和戰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才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才棍並收藏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