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殿下駕到,整座青州府都沸騰了。看熱鬧的人已經將衡王府到青州城南門、再到青州南門外圍的地方全部擠滿了。


    青州左衛指揮使羅毅領著三千名衛兵手拉手清理出一條通道,青州知府王國重也領著衙役和皂吏一同維持秩序。


    “王知府,這裏就交給下人吧。你我快去南門外迎接太子。”


    “羅將軍,上馬,咱們走!”


    衡王府大門外,一座香案已經設置好。


    從香案往前,紅色的波斯地毯一直延伸到了南門外兩裏處的涼亭。路兩旁整整齊齊跪著著王府的所有人員,包括丫鬟、使女、小廝、雜役等在內的人也都在列。


    大胖子衡王身著冠服矗立在南門外兩裏的涼亭,王太後、王後、鎮國將軍、長史、管家等依次站立。管家身後則是二十四名冰清玉潔的黃花大閨女,手持黃羅蓋傘。


    再後麵又是三十二名侍女,手中捧著食盒,有的食盒裝滿了各式各樣精美的點心、蜜餞、果脯之類的零食,還有的則放著茶壺,茶壺旁邊用精致的碳爐圍著,以確保太子飲茶的時候,茶水還是溫熱的。


    他們麵朝著南方,靜候太子朱慈烺的到來。


    曹化淳早已經折返到太子朱慈烺那邊,陪同引路。距離青州府城還有十裏路的時候,高文采找了一處農家,讓太子洗漱了一番。高文采不想讓衡王看到太子灰頭土臉的樣子。


    三千名青壯百姓抖擻精神,排著整齊的隊伍,跟隨在太子一行人的身後,再後麵就是四五千家屬隨行。長長的隊伍像一條巨龍,聲勢頗為浩大。


    太子的意思是現在父皇還在京東區域浴血奮戰,大明朝隨時可能完蛋,還是不要如此張揚為好。但是曹化淳卻認為,越是如此,太子的倚仗和威嚴越不能怠慢,一定要大張旗鼓,告訴衡王和青州府的百姓,大明還在!


    太子在高文采、曹化淳、佟雨荷、十八名騎士的貼身護衛下,騎著馬疾馳而至,卷起陣陣灰塵。衡王等人遠遠瞧見太子的身形,立刻帶領所有人都跪了下來。


    剛剛趕過來的青州左衛指揮使羅毅、青州知府王國重和衡王一家子拉開了一些距離,遠遠跪在一邊。


    周圍看熱鬧的人也跪了下來,少數膽子大的百姓本不想跪,但立刻被周圍維持秩序的衛兵和衙役恐嚇,不跪立刻逮捕下獄,沒辦法也隻得跪了。


    太子是皇權的代表,不跪皇權,你們想造反嗎?


    因為之前和九命小妾做遊戲,衡王此時體力虛弱到了極點,從衡王府走到涼亭這裏,他額頭已經布滿了汗水。


    太子朱慈烺看到前方黑壓壓跪著的人群和波斯紅地毯,眉頭皺了皺。


    幸虧聽了曹化淳的建議,否則氣勢上還真沒法匹配衡王安排的接待規格。


    太子朱慈烺放慢了戰馬的速度,緩緩騎行到衡王麵前,眼睛掃視著衡王頭頂的冠冕。


    曹化淳扯起嗓子,“大明太子殿下駕臨,有請衡王奉迎!”


    禮儀和規矩衡王當然受過培訓,曹化淳話音甫落,衡王和眾人立刻拜行伏地叩首大禮。


    衡王叩首完畢,抬起身子,雙手高舉,“大明第六代、第七任衡王朱由棷,攜王太後、王後、嫡子及長史諸人,恭迎太子殿下。”


    “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衡王又伏地叩首,和身後眾人一起說道。


    “王叔,免禮、平身!”


    “王府諸人一並免禮、平身!”朱慈烺朗聲道。


    從京師隨著父皇突圍開始,太子朱慈烺還從未被這樣隆重歡迎過,他隻覺得大明和父皇的威嚴真的不是蓋的,即便遠離京師一千多裏,衡王對自己還是禮敬有加。


    曹化淳在朱慈烺馬旁躬下身子,朱慈烺踩著他的背翻身下馬。


    “本宮見到王叔很歡喜!一起進城吧。”朱慈烺雖然從來沒有見過這個陌生的皇家族叔,但是內心多少還是有一些親人間的親情。


    從朱隸的兒子開始,大明皇家譜係,按照“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的順序來排。衡王名曰朱由棷,朱慈烺喊他王叔沒毛病。


    朱慈烺扶起衡王,然後按照宮廷的規矩,向王太後、王後施禮。白發蒼蒼的王太後、端莊嫻淑的王後單獨給朱慈烺還了禮。


    “錦衣衛千戶高文采參見王爺!”高文采按照規矩走過來向衡王施禮道。十八名騎士也跪下來行禮。按照太祖爺朱元璋的規定,藩王擁有很高的身份,公侯大臣伏而拜謁,無敢鈞禮。高文采隻是小小的千戶,就更加必須施禮了。


    唯獨佟雨荷啥也不懂、啥也不知道,不給衡王行禮,一雙烏溜溜的大眼,一會兒盯著衡王的大肚子看,一會盯著王後頭上的珠寶首飾瞧。


    衡王眼見佟雨荷和太子殿下一起,隻道是什麽重要人物,不敢怠慢,眼睛都不敢正眼看佟雨荷。


    聽聞陛下有一位長公主,難道此女子莫非就是?可是這女子一身布衣,渾身上下充滿著好奇、充滿著野性,根本不像身居皇宮大內的公主啊。


    衡王來不及細想,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落後半個身位隨侍在太子朱慈烺身側。


    長史起身,神態嚴肅,麵朝著城門方向,高聲喊道:“東宮千歲爺殿下入府,奏樂、舉傘成列!大張羅蓋!”


    匡鼓、掆鼓、杖鼓、大鼓、金鉦、金、板、方響、畫角、笛、小銅角、大銅角、笙、頭管、簫、戲竹、琵琶、蓁等五花八門的東宮出行樂器響了起來,一路吹拉彈唱、敲敲打打。


    周圍的跪著的百姓交頭接耳:


    “不愧是我大明的太子爺啊,好大的排場!”


    “這不比過年逛廟會熱鬧啊!”


    “熱鬧個毛線,我聽說闖賊都快打到京師去了。大明朝恐怕要完犢子了。”


    “是啊,太子爺不在京師享福,這無端跑到青州府來作甚?肯定京師出事了。”


    “你說,那個鬧了十幾年的闖王到底能不能那坐天下?”


    “這誰知道了,管他誰坐天下,隻要對我們老百姓好,我就認誰!”


    “小點聲,不要瞎說,我們不過是平頭百姓,小心被送到牢裏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才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才棍並收藏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