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重建內閣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 作者:三才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堂外麵,常威攙扶著邱瑜試圖進入大堂。
邱瑜一擺手,“把拐杖給我。在外麵等候。”
邱瑜和常威在祖邦文兩百名前鋒營騎兵的護送下,從京師逃出來後,一路狂奔,終於抵達了薊州城。
崇禎和衙署大堂內的眾人看著邱瑜一瘸一拐、十分艱難地走了進來。
邱瑜扔下拐杖,試圖下跪叩首行禮,怎奈左腿的斷骨處隱隱劇痛,根本跪不下來。
“邱閣老,免禮平身!”崇禎站起身來,看著蓬頭垢麵的邱瑜道,“大伴,賜座、賜茶。”
“臣邱瑜謝陛下!”邱瑜也不謙讓,他實在需要一把椅子,更需要茶水。
吳三桂看著邱瑜這副模樣,想起父親吳襄和吳家滿門,不由得悲從中來。闖賊真的狠毒。他同時也責怪自己當時怎麽不派一支騎兵去京師營救父親和家人。可轉念一想,但是李自成他們剛剛攻占京師,兵強馬壯、警惕性也高,恐怕無論如何也救不出來。
清明節下個月就要到了,那就多燒點紙錢吧。
等邱瑜喝完茶,崇禎說道:“閣老受苦了!”
崇禎話音剛落,邱瑜便放聲大哭,聲震屋宇,聞者莫不落淚。
邱瑜掙紮著再次試圖跪下,“臣有兩大罪,罪不可恕,請陛下降旨賜死。”
崇禎用眼神掃了一下王承恩,王承恩疾步走過去將邱瑜攙扶起來重新坐迴椅子,“邱閣老,您傷成這樣了,就先坐著吧。陛下心裏明白著了。”
國破家亡、山河淪喪,邱瑜覺得自己這個內閣班子成員有責任。
“陛下,臣之罪一:臣不過是會寫幾篇文章,就受到皇上如此的恩德,被提拔做到內閣高官,還拿著豐厚的俸祿。如今天下大亂卻沒有能力匡扶,皇上處於危難之中卻不能救助。不應該存活於天地之間,罪該萬死。”
邱瑜說完坐在椅子上用頭叩著椅子的護手,砰砰直響。
崇禎內心也很激動,邱瑜的忠貞載入史冊,此番話語雖然有表演的成分,但是心中懊悔自責之意卻是溢於言表。
“臣之罪二:臣的次子邱之陶於壬午年投降闖賊,出任偽官,實乃誅九族之罪。臣教子無方,罪無可赦!”
崇禎忙道:“不!邱閣老,你誤會了。根據朕的信息渠道,邱之陶投降羅汝才是假的,他後來用臘丸傳信給孫傳庭,準備裏應外合殲滅闖賊。李自成吞並羅汝才後,對其部下進行整頓,發現了邱之陶的計劃。”
邱瑜眼神從不相信、再到驚異,“陛下……如此說來,之陶他,他沒有背叛陛下和大明?”他的聲音已經顫抖了,他一輩子最在乎名節。邱之陶的事令他耿耿於懷。
由於天下大亂,信息阻隔,正史記載,李自成攻占京師後,在他服毒自殺前還叮囑大兒子邱之敦:他們邱家不認邱之陶這個敗類,不要讓他進祖墳。
邱瑜老淚縱橫,忍不住又嚎啕大哭起來,“臣錯怪了之陶啊。”
崇禎看著五十九歲的邱瑜這個慘兮兮的模樣,不忍心告訴他邱之陶的結局。
“陛下,邱之陶,後來如何?他……他還在世嗎?”邱瑜滿眼期望看著崇禎。
早晚他要知道,不如就告訴了吧,反正大明亂到今天,死得人夠多了。吳三桂一家三十多口還被殺了呢。多少無辜的百姓,其母女妻兒遭了毒手。
你邱瑜很慘,但不至於最慘。
“邱閣老,人的壽命都有定數,命數使然。即便皇帝和內閣大臣也無法阻擋。”
崇禎停了停,“邱之陶計劃失敗後,被梟首!”
邱瑜心髒猛地跳動一下,就好像有一把重錘擊中了他的胸膛,眼前一黑,眼看就要摔倒在地。李若鏈眼疾手快,一個箭步衝了過去,一把扶起了邱瑜。
“傳醫官!”崇禎道。
“不必了!”邱瑜掙紮著說道,“微臣這是歡喜。他好歹沒有丟大明的臉,沒有丟邱家的臉!死得好!”
等邱瑜慢慢冷靜下來,崇禎環視了眾人一眼。
“自李自成攻占京師後,六部和內閣已全部廢掉。”
“各邊鎮、各地衛所、南方諸省和鳳陽祖脈之地,都失去了聯絡。”
“大伴,開始吧。”崇禎扭頭對王承恩說道。
邱瑜、吳三桂、劉希堯、李若鏈、方光琛等人心中俱是一震。陛下今天估計要放大招了。
王承恩從袖中掏出一份聖旨來,走到大家麵前,徐徐展開。
“皇帝諭旨,邱瑜跪下聽旨。”
王承恩說完這句話,馬上又補充道:“邱閣老腿腳為闖賊所傷,以後可以坐著聽旨。”
邱瑜在椅子上施禮道:“臣謝陛下免跪之賜!”
“吏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邱瑜,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襄陽府宜城縣人氏,萬曆四十三年湖廣鄉試經魁、天啟五年會魁、同年殿試三甲第一百八十一名、賜同進士出身,選庶吉士。天啟七年升翰林院檢討。崇禎時候遷少詹事,後升吏部左侍郎。”
可能因為尚未傷愈,王承恩停了一下,緩了一口氣才繼續道:
“崇禎十七年二月二十二日,邱瑜與範景文一同入閣。後闖賊破京師,邱瑜忠貞無二,寧死不侍賊。”
王承恩又停頓一會兒,“經查,邱瑜能言、敢諫、能任事。即日起擢為內閣首輔!欽此!”
語畢,衙署大堂內一片沉默。
要知道內閣首輔在明代中晚期那可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吳三桂、劉希堯這些武將即便貴為總兵了,哪怕榮譽級別上也已經是伯爵了,但是在內閣首輔的權力麵前還是浮雲。
而李若鏈和王承恩由於職位特殊,別說內閣首輔了,就是六部的尚書都不可能當得上。方光琛作為一介文人,更是羨慕的眼珠子都要紅了,對於文人、文官來說,當上內閣首輔就是祖墳冒青煙也比不上的榮光!
“謝陛下隆恩!但京師淪喪,臣職有虧。況且現在左腿殘疾,有礙觀瞻。臣請陛下另擇他人!”
邱瑜禮貌性的推辭一番。對於內閣首輔的位子,他其實內心想的要死要活。
“不準推辭!你看看朕身邊現在還有人可以做內閣首輔嗎?吳三桂他們是武將。大伴是內臣,李若鏈是錦衣衛老大。”崇禎語氣開始變得冰冷了,對於文官們這種演戲的功夫,他是半點也看不得。
吳三桂八麵玲瓏的人,出來打圓場道:“遼東團練總兵吳三桂,恭賀邱閣老!”
然後劉希堯、李若鏈都站出來道賀。
唯獨王承恩不能說話,內臣不得幹政,這還是太祖爺朱元璋定下的鐵律。從大明朝的法理邏輯嚴格來說,太監、司禮監太監都隻不過是工具人。
方光琛無官無職,沒有他說話的份。
但是崇禎很快盯上了方光琛。
“方光琛,朕的內閣現在隻有邱閣老一個首輔光杆。他五十九歲了,非得累死不可。你覺得內閣其他人員該從哪裏找?”
方光琛跪地施禮,想了一會兒,“迴陛下,大明當下山河殘破,從地方到朝堂幾乎都處於癱瘓狀態。南方諸省,倒是有一些合格的文臣,但是路途遙遠,一路兵兇戰危,能不能過來都不好說。”
“所以,臣以為,可以從就近幾個府州縣中查看有沒有合適的文官。”
崇禎嗬嗬一笑,“附近的文官中,朕還沒有聽說過有什麽大才。”
“你覺得你當內閣次輔如何?”
衙署內,眾皆驚悚!除了吳三桂知道方光琛的才能外,其餘人都不了解方光琛。
但是崇禎知道,正史中吳三桂決定起兵反清,籌劃方略、堅定決心的就是方光琛。而且吳三桂死後,方光琛堅持抗擊建奴,兵敗被俘,被淩遲前也對建奴痛罵不已,他的九個兒子,八個一同赴死,都沒有一個慫的。另外一個兒子被康麻子通緝了幾十年不投降。
這樣的人,當個內閣次輔,有什麽問題?
崇禎朗聲道:“就這麽定了!內閣次輔外,戶部尚書的職位你先兼著!”
邱瑜一擺手,“把拐杖給我。在外麵等候。”
邱瑜和常威在祖邦文兩百名前鋒營騎兵的護送下,從京師逃出來後,一路狂奔,終於抵達了薊州城。
崇禎和衙署大堂內的眾人看著邱瑜一瘸一拐、十分艱難地走了進來。
邱瑜扔下拐杖,試圖下跪叩首行禮,怎奈左腿的斷骨處隱隱劇痛,根本跪不下來。
“邱閣老,免禮平身!”崇禎站起身來,看著蓬頭垢麵的邱瑜道,“大伴,賜座、賜茶。”
“臣邱瑜謝陛下!”邱瑜也不謙讓,他實在需要一把椅子,更需要茶水。
吳三桂看著邱瑜這副模樣,想起父親吳襄和吳家滿門,不由得悲從中來。闖賊真的狠毒。他同時也責怪自己當時怎麽不派一支騎兵去京師營救父親和家人。可轉念一想,但是李自成他們剛剛攻占京師,兵強馬壯、警惕性也高,恐怕無論如何也救不出來。
清明節下個月就要到了,那就多燒點紙錢吧。
等邱瑜喝完茶,崇禎說道:“閣老受苦了!”
崇禎話音剛落,邱瑜便放聲大哭,聲震屋宇,聞者莫不落淚。
邱瑜掙紮著再次試圖跪下,“臣有兩大罪,罪不可恕,請陛下降旨賜死。”
崇禎用眼神掃了一下王承恩,王承恩疾步走過去將邱瑜攙扶起來重新坐迴椅子,“邱閣老,您傷成這樣了,就先坐著吧。陛下心裏明白著了。”
國破家亡、山河淪喪,邱瑜覺得自己這個內閣班子成員有責任。
“陛下,臣之罪一:臣不過是會寫幾篇文章,就受到皇上如此的恩德,被提拔做到內閣高官,還拿著豐厚的俸祿。如今天下大亂卻沒有能力匡扶,皇上處於危難之中卻不能救助。不應該存活於天地之間,罪該萬死。”
邱瑜說完坐在椅子上用頭叩著椅子的護手,砰砰直響。
崇禎內心也很激動,邱瑜的忠貞載入史冊,此番話語雖然有表演的成分,但是心中懊悔自責之意卻是溢於言表。
“臣之罪二:臣的次子邱之陶於壬午年投降闖賊,出任偽官,實乃誅九族之罪。臣教子無方,罪無可赦!”
崇禎忙道:“不!邱閣老,你誤會了。根據朕的信息渠道,邱之陶投降羅汝才是假的,他後來用臘丸傳信給孫傳庭,準備裏應外合殲滅闖賊。李自成吞並羅汝才後,對其部下進行整頓,發現了邱之陶的計劃。”
邱瑜眼神從不相信、再到驚異,“陛下……如此說來,之陶他,他沒有背叛陛下和大明?”他的聲音已經顫抖了,他一輩子最在乎名節。邱之陶的事令他耿耿於懷。
由於天下大亂,信息阻隔,正史記載,李自成攻占京師後,在他服毒自殺前還叮囑大兒子邱之敦:他們邱家不認邱之陶這個敗類,不要讓他進祖墳。
邱瑜老淚縱橫,忍不住又嚎啕大哭起來,“臣錯怪了之陶啊。”
崇禎看著五十九歲的邱瑜這個慘兮兮的模樣,不忍心告訴他邱之陶的結局。
“陛下,邱之陶,後來如何?他……他還在世嗎?”邱瑜滿眼期望看著崇禎。
早晚他要知道,不如就告訴了吧,反正大明亂到今天,死得人夠多了。吳三桂一家三十多口還被殺了呢。多少無辜的百姓,其母女妻兒遭了毒手。
你邱瑜很慘,但不至於最慘。
“邱閣老,人的壽命都有定數,命數使然。即便皇帝和內閣大臣也無法阻擋。”
崇禎停了停,“邱之陶計劃失敗後,被梟首!”
邱瑜心髒猛地跳動一下,就好像有一把重錘擊中了他的胸膛,眼前一黑,眼看就要摔倒在地。李若鏈眼疾手快,一個箭步衝了過去,一把扶起了邱瑜。
“傳醫官!”崇禎道。
“不必了!”邱瑜掙紮著說道,“微臣這是歡喜。他好歹沒有丟大明的臉,沒有丟邱家的臉!死得好!”
等邱瑜慢慢冷靜下來,崇禎環視了眾人一眼。
“自李自成攻占京師後,六部和內閣已全部廢掉。”
“各邊鎮、各地衛所、南方諸省和鳳陽祖脈之地,都失去了聯絡。”
“大伴,開始吧。”崇禎扭頭對王承恩說道。
邱瑜、吳三桂、劉希堯、李若鏈、方光琛等人心中俱是一震。陛下今天估計要放大招了。
王承恩從袖中掏出一份聖旨來,走到大家麵前,徐徐展開。
“皇帝諭旨,邱瑜跪下聽旨。”
王承恩說完這句話,馬上又補充道:“邱閣老腿腳為闖賊所傷,以後可以坐著聽旨。”
邱瑜在椅子上施禮道:“臣謝陛下免跪之賜!”
“吏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邱瑜,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襄陽府宜城縣人氏,萬曆四十三年湖廣鄉試經魁、天啟五年會魁、同年殿試三甲第一百八十一名、賜同進士出身,選庶吉士。天啟七年升翰林院檢討。崇禎時候遷少詹事,後升吏部左侍郎。”
可能因為尚未傷愈,王承恩停了一下,緩了一口氣才繼續道:
“崇禎十七年二月二十二日,邱瑜與範景文一同入閣。後闖賊破京師,邱瑜忠貞無二,寧死不侍賊。”
王承恩又停頓一會兒,“經查,邱瑜能言、敢諫、能任事。即日起擢為內閣首輔!欽此!”
語畢,衙署大堂內一片沉默。
要知道內閣首輔在明代中晚期那可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吳三桂、劉希堯這些武將即便貴為總兵了,哪怕榮譽級別上也已經是伯爵了,但是在內閣首輔的權力麵前還是浮雲。
而李若鏈和王承恩由於職位特殊,別說內閣首輔了,就是六部的尚書都不可能當得上。方光琛作為一介文人,更是羨慕的眼珠子都要紅了,對於文人、文官來說,當上內閣首輔就是祖墳冒青煙也比不上的榮光!
“謝陛下隆恩!但京師淪喪,臣職有虧。況且現在左腿殘疾,有礙觀瞻。臣請陛下另擇他人!”
邱瑜禮貌性的推辭一番。對於內閣首輔的位子,他其實內心想的要死要活。
“不準推辭!你看看朕身邊現在還有人可以做內閣首輔嗎?吳三桂他們是武將。大伴是內臣,李若鏈是錦衣衛老大。”崇禎語氣開始變得冰冷了,對於文官們這種演戲的功夫,他是半點也看不得。
吳三桂八麵玲瓏的人,出來打圓場道:“遼東團練總兵吳三桂,恭賀邱閣老!”
然後劉希堯、李若鏈都站出來道賀。
唯獨王承恩不能說話,內臣不得幹政,這還是太祖爺朱元璋定下的鐵律。從大明朝的法理邏輯嚴格來說,太監、司禮監太監都隻不過是工具人。
方光琛無官無職,沒有他說話的份。
但是崇禎很快盯上了方光琛。
“方光琛,朕的內閣現在隻有邱閣老一個首輔光杆。他五十九歲了,非得累死不可。你覺得內閣其他人員該從哪裏找?”
方光琛跪地施禮,想了一會兒,“迴陛下,大明當下山河殘破,從地方到朝堂幾乎都處於癱瘓狀態。南方諸省,倒是有一些合格的文臣,但是路途遙遠,一路兵兇戰危,能不能過來都不好說。”
“所以,臣以為,可以從就近幾個府州縣中查看有沒有合適的文官。”
崇禎嗬嗬一笑,“附近的文官中,朕還沒有聽說過有什麽大才。”
“你覺得你當內閣次輔如何?”
衙署內,眾皆驚悚!除了吳三桂知道方光琛的才能外,其餘人都不了解方光琛。
但是崇禎知道,正史中吳三桂決定起兵反清,籌劃方略、堅定決心的就是方光琛。而且吳三桂死後,方光琛堅持抗擊建奴,兵敗被俘,被淩遲前也對建奴痛罵不已,他的九個兒子,八個一同赴死,都沒有一個慫的。另外一個兒子被康麻子通緝了幾十年不投降。
這樣的人,當個內閣次輔,有什麽問題?
崇禎朗聲道:“就這麽定了!內閣次輔外,戶部尚書的職位你先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