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吳三桂準備發威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 作者:三才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過、馬重喜帶著兩千名騎兵前往薊州城方向。
一路上不停有斥候過來報信。
李過知道薊州城那邊的關寧騎兵出動了兩個三千人的隊伍。
他已經在薊州城南的翠屏山附近埋伏了三千騎兵。
隻要吳三桂的隊伍進入攻堅範圍,他們將立刻發動攻擊。
可是沒走多久,身後就有人唿喊:
“啊,山上起火了,明軍放火燒山了。”
李過迴頭一看,隻見鳳凰山半山腰熊熊烈火衝天而起。
明軍和崇禎這是要做啥?
這就是所謂的疑兵之計?簡直搞笑!
就因為你們放火燒山了,我就不會去攻打薊州城你們的援兵了嗎?
不過這把火也讓李過心中犯了嘀咕,一會和薊州城吳三桂的援兵交戰的時候,山上的這批明軍會不會從後麵夾擊?
轉念一想,留下的一千騎兵足夠騷擾了,他們步兵軍團隻能幹瞪眼。
李過手下這次都是騎兵,來去如風,雖然屬於晚上夜戰,但打運動戰,絕對不輸步兵。
鳳凰山頂的崇禎看了看火勢,說道:
“這把山火吳三桂他們應該可以看到了,隻要不是白癡,就能知道我們的準確位置!”
崇禎心中還有個小算盤,隻要吳三桂足夠忠心,那麽這把火會讓他玩命過來接應。
這是對吳三桂的測試之火、考驗之火。
當確信李過重點在於圍點打援、且不會將決戰時間拖到明早後,崇禎決定放火燒山。
如果吳三桂的援兵和李過他們交手,把突襲戰、救援戰打成了陣地戰,隻能說明在皇帝被圍、山中起火的情況下,他吳三桂還在保存實力、還在心存觀望。
那就必須早點設計除掉他!
永遠在保存實力的將軍,長痛不如短痛。
朕現在有了劉希堯,還有張伯宗新成立的工兵營、顧玉川五千人的勇衛營在山海關應該開始訓練了。
除了吳國貴的三千家丁營絕對收服不了,其餘的關寧騎兵在新的土地政策、餉銀補發的刺激下,有很大概率倒向朕和大明朝廷。
沒有永遠的忠誠,隻有永恆的利益。
“平順伯,你部下親兵借調三百給張伯宗,讓他和帶出來的兩百錦衣衛組成五百人的騎兵隊伍。”
“你們即刻下山擊潰山腳下的闖賊騎兵!”
“朕帶領步兵軍團從後麵攔截李過的退路。”
張伯宗跪下道,“陛下,兩百名錦衣衛臣絕對不帶走,這是陛下身邊最後的護衛力量!”
崇禎打斷了他的話,“你和平順伯在前麵衝得越猛,朕越安全。”
“放心!朕此前對潘永昌、孫文煥兩位將軍說過,如果他們的作戰計劃失敗,就第一時間趕赴鳳凰山。”
“朕有把握他們快到了!”
“有他們二位將軍剩餘四千騎兵的保護,朕鐵定沒事!”
張伯宗將十幾名貼身負責保護崇禎的錦衣衛喊到了身邊。
“你們雖然不歸我管,但是今晚陛下要是出了什麽事,我會和你們的老大李若鏈玩命!”
十幾名錦衣衛齊刷刷跪地,
“張將軍,陛下要是少了一根龍毛,我們自己把自己砍了!”
“張將軍,我們是李大人從大軍中選拔出來的精銳,您這是瞧不起我們的能力是吧?”
見此情形,崇禎不由得心生感慨。
其實這些錦衣衛們還沒有受過朕多少優惠,但是在李若鏈的調教下,這幾天無論是拚命當刺客,還是日常護衛、伺候,都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張伯宗,你帶五百騎兵下山衝左邊!”
“平順伯,你帶五百騎兵下山衝右邊!”
“擊潰他們後,尾隨李過剛才撤走的那隊人馬,保持距離,追而不打!”
張伯宗和劉希堯各帶五百騎兵,一左一右,沿著那條新修的突破路,在烈烈山火的照耀下,猛虎一般殺向了山腳下的闖賊騎兵。
李過留下的一千名騎兵很快被擊潰。
他們被擊潰的原因很簡單:燒山引起的猜疑、下山俯衝的勢能、前麵一千名騎兵剛才就在眼前死掉的心理衝擊、李過大軍撤走引起的恐慌。
崇禎在貼身錦衣衛到保護下,也下到山腳。
在一堆副將、參將、遊擊的輔助下,兩萬名步兵軍團放棄了鳳凰山,結成了四個五千人方正,浩浩蕩蕩,殺向了薊州城方向。
他們每個人都手持長槍,如果遇到李過的騎兵殺迴馬槍,那麽他們將就地用長槍構建反騎兵防線。
來自薊州城方向的吳三桂六千人大軍即將逼近翠屏山腳下。
“吳國貴,前麵是什麽地方?”吳三桂在戰馬上大聲問道。
“大帥,根據腳程來看,前麵應該是翠屏山。”
“祖邦文,你和吳國貴分兵。你為右翼,吳國貴為左翼。間隔兩裏!”
“一旦前方有伏兵,你們倆靈活機動支援、攔腰截擊!”
“遵命!”祖邦文立刻帶領三千前鋒營改道去了右翼。
跟在吳三桂身邊的李若鏈對吳三桂很是佩服。
在行軍途中,居然可以做到提前預判、隨機應變,不愧為大明遼東當時第一統帥!
“吳國貴,騎兵夜戰、前方未知,家丁營隻許你帶一千五百名,每人打兩個火把!”
“家丁營剩餘一千五百名騎兵本帥親提!不打火把,跟在你們後麵一裏!”
“得令!”
在戰馬完全,沒有減速的情況下,吳國貴下達了命令,簡單、有效。
三千家丁營很快被分成兩隊,吳國貴當先打頭,領兵而去。
吳三桂、李若鏈和其他幾名將領很快融進了一千五百名的家丁營騎兵中。
隻聽吳三桂縱聲長嘯,除了馬蹄奔騰之聲,全軍肅穆。
李若鏈側身望過去,吳三桂整個人仿佛換了一個人,一改平日沉穩、內斂的形象。
此刻的吳三桂渾身上下感覺像一頭下山的猛虎!
“隨軍號碼標簽報數!”吳三桂高叫道,猶如如夜梟鳴叫。
眾人耳中好像被針刺一般疼痛。
李若鏈心中大驚。
這個吳三桂難不成有佛門獅子吼的功夫不成?
有這麽誇張嗎?
隨軍號碼標簽是什麽鬼?
大明軍中沒有這種說法啊,李若鏈在戰馬上跟著大部隊風馳電掣,感覺很迷糊。
“二號標簽在!”
“五號標簽在!”
“六號標簽在!”
“五十五號標簽在!”
……
李若鏈為人心細,他從開始聽到有人報數就開始記,一共有三十個人報了數。
吳三桂雙腿夾緊馬腹,扭頭看向身後的一名貼身親兵騎兵,舉手示意了一下。
這名親兵背後背了一個鼓鼓囊囊的大包裹。
李若鏈看到他在馬背上將大包裹一把提到了麵前的馬鞍上,右手一抖,包裹便被打開一個角。
兩側另外兩名騎兵伸出三眼火銃牢牢抵住了大包裹,即便戰馬在地上起伏奔跑,包裹依然可以保持平穩。
然後周圍五名騎兵開始大聲重複剛才聽到的號碼標簽數。
每重複一個數次,這名騎兵就在大包裹中抽一個牌子來。
牌子又細又輕。
顯然這些簽牌在包裹中擺放的位置和順序是特定的,隻要聽到一個數字,這名親兵就能快速抽出對應的牌子。
每抽出一個牌子,就被傳遞到吳三桂手中。
吳三桂接過牌子,看都不看,有的放到懷中,有的塞到靴子裏,有的放到馬鞍上。
這一係列的操作都是在戰馬高速飛奔的情況下完成的。
家丁營彼此配合的熟練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李若鏈都看呆了,吳三桂這是要玩什麽戲法?
他這是要發威?
一路上不停有斥候過來報信。
李過知道薊州城那邊的關寧騎兵出動了兩個三千人的隊伍。
他已經在薊州城南的翠屏山附近埋伏了三千騎兵。
隻要吳三桂的隊伍進入攻堅範圍,他們將立刻發動攻擊。
可是沒走多久,身後就有人唿喊:
“啊,山上起火了,明軍放火燒山了。”
李過迴頭一看,隻見鳳凰山半山腰熊熊烈火衝天而起。
明軍和崇禎這是要做啥?
這就是所謂的疑兵之計?簡直搞笑!
就因為你們放火燒山了,我就不會去攻打薊州城你們的援兵了嗎?
不過這把火也讓李過心中犯了嘀咕,一會和薊州城吳三桂的援兵交戰的時候,山上的這批明軍會不會從後麵夾擊?
轉念一想,留下的一千騎兵足夠騷擾了,他們步兵軍團隻能幹瞪眼。
李過手下這次都是騎兵,來去如風,雖然屬於晚上夜戰,但打運動戰,絕對不輸步兵。
鳳凰山頂的崇禎看了看火勢,說道:
“這把山火吳三桂他們應該可以看到了,隻要不是白癡,就能知道我們的準確位置!”
崇禎心中還有個小算盤,隻要吳三桂足夠忠心,那麽這把火會讓他玩命過來接應。
這是對吳三桂的測試之火、考驗之火。
當確信李過重點在於圍點打援、且不會將決戰時間拖到明早後,崇禎決定放火燒山。
如果吳三桂的援兵和李過他們交手,把突襲戰、救援戰打成了陣地戰,隻能說明在皇帝被圍、山中起火的情況下,他吳三桂還在保存實力、還在心存觀望。
那就必須早點設計除掉他!
永遠在保存實力的將軍,長痛不如短痛。
朕現在有了劉希堯,還有張伯宗新成立的工兵營、顧玉川五千人的勇衛營在山海關應該開始訓練了。
除了吳國貴的三千家丁營絕對收服不了,其餘的關寧騎兵在新的土地政策、餉銀補發的刺激下,有很大概率倒向朕和大明朝廷。
沒有永遠的忠誠,隻有永恆的利益。
“平順伯,你部下親兵借調三百給張伯宗,讓他和帶出來的兩百錦衣衛組成五百人的騎兵隊伍。”
“你們即刻下山擊潰山腳下的闖賊騎兵!”
“朕帶領步兵軍團從後麵攔截李過的退路。”
張伯宗跪下道,“陛下,兩百名錦衣衛臣絕對不帶走,這是陛下身邊最後的護衛力量!”
崇禎打斷了他的話,“你和平順伯在前麵衝得越猛,朕越安全。”
“放心!朕此前對潘永昌、孫文煥兩位將軍說過,如果他們的作戰計劃失敗,就第一時間趕赴鳳凰山。”
“朕有把握他們快到了!”
“有他們二位將軍剩餘四千騎兵的保護,朕鐵定沒事!”
張伯宗將十幾名貼身負責保護崇禎的錦衣衛喊到了身邊。
“你們雖然不歸我管,但是今晚陛下要是出了什麽事,我會和你們的老大李若鏈玩命!”
十幾名錦衣衛齊刷刷跪地,
“張將軍,陛下要是少了一根龍毛,我們自己把自己砍了!”
“張將軍,我們是李大人從大軍中選拔出來的精銳,您這是瞧不起我們的能力是吧?”
見此情形,崇禎不由得心生感慨。
其實這些錦衣衛們還沒有受過朕多少優惠,但是在李若鏈的調教下,這幾天無論是拚命當刺客,還是日常護衛、伺候,都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張伯宗,你帶五百騎兵下山衝左邊!”
“平順伯,你帶五百騎兵下山衝右邊!”
“擊潰他們後,尾隨李過剛才撤走的那隊人馬,保持距離,追而不打!”
張伯宗和劉希堯各帶五百騎兵,一左一右,沿著那條新修的突破路,在烈烈山火的照耀下,猛虎一般殺向了山腳下的闖賊騎兵。
李過留下的一千名騎兵很快被擊潰。
他們被擊潰的原因很簡單:燒山引起的猜疑、下山俯衝的勢能、前麵一千名騎兵剛才就在眼前死掉的心理衝擊、李過大軍撤走引起的恐慌。
崇禎在貼身錦衣衛到保護下,也下到山腳。
在一堆副將、參將、遊擊的輔助下,兩萬名步兵軍團放棄了鳳凰山,結成了四個五千人方正,浩浩蕩蕩,殺向了薊州城方向。
他們每個人都手持長槍,如果遇到李過的騎兵殺迴馬槍,那麽他們將就地用長槍構建反騎兵防線。
來自薊州城方向的吳三桂六千人大軍即將逼近翠屏山腳下。
“吳國貴,前麵是什麽地方?”吳三桂在戰馬上大聲問道。
“大帥,根據腳程來看,前麵應該是翠屏山。”
“祖邦文,你和吳國貴分兵。你為右翼,吳國貴為左翼。間隔兩裏!”
“一旦前方有伏兵,你們倆靈活機動支援、攔腰截擊!”
“遵命!”祖邦文立刻帶領三千前鋒營改道去了右翼。
跟在吳三桂身邊的李若鏈對吳三桂很是佩服。
在行軍途中,居然可以做到提前預判、隨機應變,不愧為大明遼東當時第一統帥!
“吳國貴,騎兵夜戰、前方未知,家丁營隻許你帶一千五百名,每人打兩個火把!”
“家丁營剩餘一千五百名騎兵本帥親提!不打火把,跟在你們後麵一裏!”
“得令!”
在戰馬完全,沒有減速的情況下,吳國貴下達了命令,簡單、有效。
三千家丁營很快被分成兩隊,吳國貴當先打頭,領兵而去。
吳三桂、李若鏈和其他幾名將領很快融進了一千五百名的家丁營騎兵中。
隻聽吳三桂縱聲長嘯,除了馬蹄奔騰之聲,全軍肅穆。
李若鏈側身望過去,吳三桂整個人仿佛換了一個人,一改平日沉穩、內斂的形象。
此刻的吳三桂渾身上下感覺像一頭下山的猛虎!
“隨軍號碼標簽報數!”吳三桂高叫道,猶如如夜梟鳴叫。
眾人耳中好像被針刺一般疼痛。
李若鏈心中大驚。
這個吳三桂難不成有佛門獅子吼的功夫不成?
有這麽誇張嗎?
隨軍號碼標簽是什麽鬼?
大明軍中沒有這種說法啊,李若鏈在戰馬上跟著大部隊風馳電掣,感覺很迷糊。
“二號標簽在!”
“五號標簽在!”
“六號標簽在!”
“五十五號標簽在!”
……
李若鏈為人心細,他從開始聽到有人報數就開始記,一共有三十個人報了數。
吳三桂雙腿夾緊馬腹,扭頭看向身後的一名貼身親兵騎兵,舉手示意了一下。
這名親兵背後背了一個鼓鼓囊囊的大包裹。
李若鏈看到他在馬背上將大包裹一把提到了麵前的馬鞍上,右手一抖,包裹便被打開一個角。
兩側另外兩名騎兵伸出三眼火銃牢牢抵住了大包裹,即便戰馬在地上起伏奔跑,包裹依然可以保持平穩。
然後周圍五名騎兵開始大聲重複剛才聽到的號碼標簽數。
每重複一個數次,這名騎兵就在大包裹中抽一個牌子來。
牌子又細又輕。
顯然這些簽牌在包裹中擺放的位置和順序是特定的,隻要聽到一個數字,這名親兵就能快速抽出對應的牌子。
每抽出一個牌子,就被傳遞到吳三桂手中。
吳三桂接過牌子,看都不看,有的放到懷中,有的塞到靴子裏,有的放到馬鞍上。
這一係列的操作都是在戰馬高速飛奔的情況下完成的。
家丁營彼此配合的熟練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李若鏈都看呆了,吳三桂這是要玩什麽戲法?
他這是要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