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直起身子,甩手對著馬屁股又抽了一鞭子。


    胯下戰馬吃痛,提高了速度。


    “平順伯,”崇禎伏下身體道,“李過是不是傻子?”


    劉希堯一愣,“李過可謂智勇雙全!絕對不傻!”


    “潘永昌區區三千人馬就敢去攻擊他一萬大軍,李過當然知道這是誘敵之計。”


    “他如果繼續追擊潘永昌,前麵有多少伏兵,他根本不知道。”


    “在這種情況下,李過絕對不會繼續追下去。”


    “他一定會中途轉向,直接殺到薊州城來!”


    張伯宗雙腿一夾馬腹,追上了崇禎。


    “陛下,為何如此肯定?”


    崇禎語氣篤定說道:


    “我們這幾天在薊州城搞出這麽大的動靜來,李過不會不知道。”


    “換做朕是他, 也會前來突襲薊州城。”


    “李過所部,乃闖賊精銳騎兵!”


    “當我們注意力都在薊州、玉田、豐潤這些地方時,就是他李過突襲的好機會!”


    鳳凰山很快就到。


    這是一座很小的山包。


    三月的春意還沒有來到此處,除了隱約可見的樹芽悄悄泛綠,山上一片肅殺蕭索。


    山雖然小,但是山頂隻能徒步攀爬,戰馬根本上不去。


    崇禎帶著眾人登上了山頂。


    山頂是一塊空地,隨隨便便生著幾塊大石頭,一棵鬆樹傲然挺立在石頭旁。


    舉目四望,北麵是一片湖泊,其餘方位除了零散的小山包外,都是平地。


    這正是騎兵決戰疆場的風水寶地!


    可惜除了兩百名錦衣衛、劉希堯千把名親兵騎兵外,餘下的都是步兵。


    “張伯宗,現在什麽時辰?”崇禎站在鬆樹下問道。


    張伯宗抬頭看了看太陽的位置、又看了看地上的影子,“剛到申時。”


    “遵化距離此地約八十裏地。”


    “李過他們騎馬強行軍,最快也要戌時到達。”


    “平順伯,李過善夜戰嗎?”崇禎問道。


    “迴陛下,李過善野戰,善騎兵,夜戰也能打。”


    “你這樣說,朕倒是起了愛才之心了。”崇禎笑道。


    “記住,開戰之後,不許衝李過放冷箭,朕要生擒他!”


    一個時辰後,蓋虎軍兩萬步卒抵達山下。


    “傳令,大軍休整半個時辰後,開始布防。”崇禎命令道。


    “以這座鳳凰山為點,兩萬大軍將山圍起來。”


    “自外而內設置三道防線。”


    “第一道:山腳下一裏出,伐木造拒馬樁。拒馬樁後麵挖陷馬坑。”


    “要求每名軍士挖一個陷馬坑,共計兩萬個。”


    張伯宗一聽要挖陷馬坑,大喜,這個我熟。


    “土鬆軟的用刀挖,土硬的用工兵鏟。”


    “土質鬆軟處,不低於三尺。土質堅硬之處,不低於一尺。”


    劉希堯用一種非常複雜的眼神看著崇禎。


    大明天子和傳說中說的不一樣啊。連挖坑這種事情都布置的很細。


    崇禎繼續說道:


    “第一道防線後,布置長槍兵。長槍兵身前要有石頭和木樁。”


    “砍伐樹木,用樹皮搓繩索,用繩索將樹幹綁在長槍上。”


    “長槍+樹幹不能短於四丈!”


    “第三道防線就是劉希堯你的親兵騎兵。砍樹、推石頭,開辟一條可以通道山上的路。”


    “你這一千名騎兵屆時將從山上往下俯衝。”


    “這條道路上不設防!”


    “收集軍中盔甲,這一千名騎兵全部披重甲、雙層甲!”


    崇禎安排完畢,山下一名斥候策馬飛奔而來。


    “陛下,李過的騎兵大隊改變方向,正往此地急行軍前來!”


    “他們有多少人前來?”崇禎追問道。


    “李過大軍放棄追趕潘永昌。全部人馬都改變了方向。”斥候迴道。


    “下去吧。”


    “張伯宗,你帶領一百名錦衣衛騎兵,往遵化方向奔行二十裏後,然後返迴。”


    張伯宗疑惑道,“萬一被他們的斥候和探馬發現我們怎麽辦?”


    “李過他們對這一帶沒有朕熟,我怕他們行軍方向錯過了鳳凰山。”


    “朕要你們大張旗鼓,讓周邊的斥候、探馬、夜不收都知道你們的行蹤。”


    “他即便想突襲薊州城,鳳凰山這邊駐紮兩萬大軍,他必須先過來打我們!”


    張伯宗十分敏捷地下了山,點了一百名錦衣衛騎兵,策馬而去。


    “平順伯,”崇禎道,“李過天黑前殺到山腳下,可能先會試探性攻擊一波。”


    “如果你們防守得太厲害,李過絕對不會讓騎兵大規模攻山。”


    “況且到時候天已經黑了,他必然不肯用騎兵夜戰。”


    “他最猛的攻勢一定在明早埋鍋造飯的時候。”


    “如果你們防守過分脆弱,李過必將知道這又是誘敵之計。”


    劉希堯靜靜聽著陛下的分析,心中充滿著佩服。


    陛下對於戰場細節的把握,可能不在當世任何人之下了。


    “這一戰,最緊要的事情是,如何把李過牢牢吸引在山下。”


    “你有何良策?”崇禎問道。


    劉希堯思索良久,迴道:


    “陛下,臣以為隻能用反間詐降之計了。”


    “臣雖然和李過在一起碰麵的機會不多,但過往關係也還行。”


    “隻要臣親自去詐降,並告訴他大明天子在鳳凰山。他必定放棄攻打薊州城,全力攻擊鳳凰山。”


    崇禎聽後,點頭同意。


    崇禎有把握劉希堯不會去而不返。


    這幾天劉希堯有很多機會逃離薊州城,也有很多機會殺死崇禎。


    但是他沒有。


    “平順伯,大明九邊軍隊中,以吳三桂的關寧騎兵為最強。”


    “內地的衛所兵基本都是廢柴,這點你很清楚。”


    “朕希望你能替朕、替大明打造出最強的步兵軍團!”


    “未來朕還要收服福建的鄭芝龍!如此,無論騎兵、步兵、水師,大明都不懼任何敵人。”


    劉希堯跪下叩首:


    “臣遵旨。臣定當為大明練出最強的步兵出來!”


    “騎兵當然有優勢,但是太耗費銀子,朕未來還是要精煉一支猛虎般的步兵軍團來。”


    “麵對騎兵,現在步兵隻能死守。”


    “未來,朕要讓大明的步兵可以主動壓製騎兵!”


    崇禎目光炯炯,眺望著遠方。


    他希望劉希堯的步兵能夠形成強大的戰鬥力,未來即便吳三桂這樣的騎兵統帥心有異誌,大明也不至於受製於他。


    在朝堂,宦官集團和文官集團要能互相製衡,內閣和六部、六部和六科等等都要有製衡。


    在軍隊,騎兵和步兵也要製衡。


    冷兵器和火器也要有所平衡。


    當然火器是未來世界的主流方向。


    但朕是文科生,隻能在現有的生產力和科技水平基礎上,慢慢前進。


    邊鎮軍隊、禁衛部隊、地方衛所軍隊都要能製衡。


    否則一家獨大,大明和朕本人就要死翹翹。


    皇後和貴妃需要平衡、藩王和地方政府也要平衡。


    錦衣衛、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之間也需要平衡。


    甚至在經濟上,銀子和銅錢,糧食和商品都需要平衡。


    平衡是一門藝術,否則權力體係將崩塌。


    任何打破平衡的夢想、追求、理念、做法、政策都是不科學的,那種將所有的資源、財富、權力集中於一身的結構,必將土崩瓦解。


    大秦帝國牛逼不?二世而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才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才棍並收藏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