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疑雲重重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 作者:三才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皇後婉婉而道:
“迴陛下,軍中將士們浴血奮戰,臣等後宮之人自當節衣縮食。”
崇禎點點頭,“很好!皇嫂如此有心,是大明的福分。”
“皇後你們幾人都留下。朕有要事要說。”
“李若鏈,說說你今天驗屍的情況。”
李若鏈施禮起身,轉身走到門口,對護衛的錦衣衛命令道:
“你們退後五十步,周圍有人靠近,殺無赦!”
李若鏈安排完進了衙署,轉身將衙署的大門關上。
一時間,衙署內變得昏暗、陰沉。
崇禎臉色凝重,他知道李若鏈一定是發現了什麽。
李若鏈又向衙署大堂後麵的小門,那裏通向內院。
“你們幾個退後五十步,任何人靠近,殺無赦!”
“得令!”
周皇後、張皇後、袁貴妃、朱微娖頓感事態重大,無不屏氣凝神。
陛下從來不讓後宮諸人幹預政事,這次居然能夠旁聽刺殺大案。
李若鏈重新迴到崇禎身前,跪下道:
“陛下,臣從其中一具屍首身上搜出了一枚腰牌。”
李若鏈從懷中掏出一枚銀質鎏金的腰牌雙手遞給了崇禎。
當時現場人多,為了保密他假裝什麽也沒有發現。
崇禎接過腰牌,湊近了細看。
腰牌一麵刻著“禦馬監太監”五個字,另一麵刻著“忠字三十九號”六個小字。
這是禦馬監太監的出入宮禁的腰牌。
作為穿越者,崇禎當然不可能知道忠字三十九號到底是誰這種細節。
“這個死掉的人有太監腰牌,但並不是太監。”李若鏈道。
不是太監的人擁有這種腰牌是為了什麽?
這些人為什麽要殺朕?即便朕已經逃離京師?
明末老朱家的皇帝和其子女,各種非正常死亡一直是曆史懸案。
崇禎心中暗暗吃驚,他在後世研究明末曆史的時候,曾經發現從明光宗朱常洛開始,大明皇宮中帝王、帝王的兒女死因都不正常。
尤其幾個皇帝,各種來曆不明的藥丸、還有落水,都不是自然死亡。
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能夠定奪大明皇家的生死。
當然李自成和建奴的入侵,打斷了這股力量對大明皇室的控製。
這股力量的手可以隨時伸進宮中。
如果李自成不打進北京,穿越過來的崇禎甚至相信,崇禎早晚也要死於非命。
崇禎登基入宮前幾天,皇嫂張嫣叮囑他千萬不要吃宮中的食物。
他靠著袖中偷偷藏的幾塊麥餅撐過了前幾天。
後來又在宮中的牆壁中、宮女的衣服上,發現了很多催情的藥物。
有人說當時的魏忠賢要謀害崇禎,所以各種歹毒小計策輪番來搞。
但穿越過來的崇禎相信,宦官的威風隻不過是皇權的延伸。
一個頭腦清晰的魏忠賢絕對不可能要殺掉皇帝。
欺騙、蒙騙,衰減皇帝的精氣神、打造信息繭房才是控製皇帝的最好的方式。
聰明如魏忠賢,不可能將自己當成一個靶子被天下人拿捏。
明光宗隻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死了。
其七個兒子除了朱由校、朱由檢外,都夭折。十個女兒夭折了六個。
他的兒子天啟皇帝朱由校落水而死。
其三子二女全部夭折。其中大兒子和二兒子都不到一歲就死了。
不足一歲的三兒子也夭折了。
據說因為在王恭廠大爆炸事件中受到驚嚇而死。
後世有很多猜測,有的人認為這些夭折的小孩可能死於一氧化碳中毒。
還有人認為他們死於明末肆虐北方的鼠疫。
更有人認為烹調和食物器皿中重金屬超標,導致皇室各種夭折和病亡。
這些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缺乏足夠的說服力,證據也沒法找了,都隻是假設和推測。
“繼續講!”崇禎命令道。
“臣從他們的手上嗅到了火藥味,這說明他們常年操控火器。”
“可是這次他們卻用的卻是弓箭。”
崇禎接話道,“從這兩點能否斷定他們與宮中太監有關、與軍中有關?”
“臣不敢確定,但目前可以這樣推斷。”
“另外,”李若鏈突然壓低了聲音,“從他們手上的老繭的部位和形狀來看,這兩個刺客似乎生前經常使用三眼火銃!”
“使用鳥銃、一般的火銃都不可能有那樣的老繭。”
崇禎沉默。
三眼火銃普及率最高的軍隊,當然是吳三桂的關寧騎兵。
他明白了為什麽李若鏈要將衙署大門關上,甚至後門都不允許人靠近。
吳三桂現在和李自成不共戴天,這方麵無需擔憂。
建奴那邊雖然有一大幫親戚在那邊不停招降他,但是否有必要鋌而走險搞暗殺?
與其搞暗殺,不如直接拉走五萬人馬開關投降建奴。
即便沒有建奴,吳三桂難道就希望身邊天天有一個強勢的微操皇帝嗎 ?
都有可能,也或許都沒有可能。
但現在沒有太多時間耗在這件事情上。
遵化方向的戰鬥牽動著崇禎的心。
“問題是,刺客為何要在身上帶著一塊證明身份腰牌?”
“刺殺大明天子,無論如何不該有這種低級的疏忽出現的。”
李若鏈道:
“臣也是這個意思。他們這次的行動組織嚴密、配合流暢。絕非臨時起意。”
張皇後突然插話道:
“陛下,這些人應該是出城後才混到軍中的。”
見皇嫂有想法,崇禎來了興致,“皇嫂請講,知無不言。”
“陛下帶領我們從京師殺出,那一路上有無數的機會可以下手。隻能說明我們直到孤山馬場時,身邊還沒有隱藏刺客。”
“皇嫂推論正確!但也許是當時時機未到。”崇禎思索道。
“適才陛下說有要事要說,不知道是否與今日刺殺有關?”張皇後問道。
“暫時沒有關係。朕想說的是皇兄之死絕對是一場陰謀,朕要徹查此事!”
張皇後跪下道:“先帝泉下有知,一定會瞑目的。”
張嫣說完已是淚流滿麵。
她一直認為天啟帝是被人謀害致死,但她一個弱女子處於深宮之中,其家族本身也是平民百姓。
其父太康伯雖然爵位很高,但根本進不了核心權力層。
所以她的丈夫即便被人害死,她也隻能認了。
崇禎還有一句話想說但沒法說出口:
可能自己的皇兄之死,與他崇禎有關!
當然從曆史資料中分析,崇禎當時的年齡、閱曆、心性、他與天啟皇帝哥哥的感情,都不支持他做出謀害天啟帝的行為。
崇禎是“被”登基的!
崇禎穿越前在後世研究各種大明史料、筆記和野史,他認為:
大明朝的皇帝,從萬曆和張居正那一代往後,就已經失去了最高權力。
皇帝隻不過是一個符號和傀儡。
真正控製大明的另有其人。
“李若鏈,今日之事暗中調查,不可走漏風聲。”
“朕和皇後等人的飲食你安排信得過的人專門負責。”
“張伯宗、劉希堯他們抓的活口稍後你去突審!”
衙署大門在沉重的聲音中被打開,李若鏈匆匆離去。
崇禎對長平公主說道:
“你也先出去。”
崇禎看著周皇後、袁貴妃道:
“從今日起,皇後和貴妃輪流侍寢。”
周皇後、袁貴妃霎時間羞紅了臉。張皇後隻能假裝沒聽見。
“朕要為大明多再儲備幾個皇子!”
“沒有皇子,朕哪天駕崩了,或者朱慈烺他們出什麽意外,大明就麻煩了。”
“皇嫂,你也退下吧。”
“迴陛下,軍中將士們浴血奮戰,臣等後宮之人自當節衣縮食。”
崇禎點點頭,“很好!皇嫂如此有心,是大明的福分。”
“皇後你們幾人都留下。朕有要事要說。”
“李若鏈,說說你今天驗屍的情況。”
李若鏈施禮起身,轉身走到門口,對護衛的錦衣衛命令道:
“你們退後五十步,周圍有人靠近,殺無赦!”
李若鏈安排完進了衙署,轉身將衙署的大門關上。
一時間,衙署內變得昏暗、陰沉。
崇禎臉色凝重,他知道李若鏈一定是發現了什麽。
李若鏈又向衙署大堂後麵的小門,那裏通向內院。
“你們幾個退後五十步,任何人靠近,殺無赦!”
“得令!”
周皇後、張皇後、袁貴妃、朱微娖頓感事態重大,無不屏氣凝神。
陛下從來不讓後宮諸人幹預政事,這次居然能夠旁聽刺殺大案。
李若鏈重新迴到崇禎身前,跪下道:
“陛下,臣從其中一具屍首身上搜出了一枚腰牌。”
李若鏈從懷中掏出一枚銀質鎏金的腰牌雙手遞給了崇禎。
當時現場人多,為了保密他假裝什麽也沒有發現。
崇禎接過腰牌,湊近了細看。
腰牌一麵刻著“禦馬監太監”五個字,另一麵刻著“忠字三十九號”六個小字。
這是禦馬監太監的出入宮禁的腰牌。
作為穿越者,崇禎當然不可能知道忠字三十九號到底是誰這種細節。
“這個死掉的人有太監腰牌,但並不是太監。”李若鏈道。
不是太監的人擁有這種腰牌是為了什麽?
這些人為什麽要殺朕?即便朕已經逃離京師?
明末老朱家的皇帝和其子女,各種非正常死亡一直是曆史懸案。
崇禎心中暗暗吃驚,他在後世研究明末曆史的時候,曾經發現從明光宗朱常洛開始,大明皇宮中帝王、帝王的兒女死因都不正常。
尤其幾個皇帝,各種來曆不明的藥丸、還有落水,都不是自然死亡。
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能夠定奪大明皇家的生死。
當然李自成和建奴的入侵,打斷了這股力量對大明皇室的控製。
這股力量的手可以隨時伸進宮中。
如果李自成不打進北京,穿越過來的崇禎甚至相信,崇禎早晚也要死於非命。
崇禎登基入宮前幾天,皇嫂張嫣叮囑他千萬不要吃宮中的食物。
他靠著袖中偷偷藏的幾塊麥餅撐過了前幾天。
後來又在宮中的牆壁中、宮女的衣服上,發現了很多催情的藥物。
有人說當時的魏忠賢要謀害崇禎,所以各種歹毒小計策輪番來搞。
但穿越過來的崇禎相信,宦官的威風隻不過是皇權的延伸。
一個頭腦清晰的魏忠賢絕對不可能要殺掉皇帝。
欺騙、蒙騙,衰減皇帝的精氣神、打造信息繭房才是控製皇帝的最好的方式。
聰明如魏忠賢,不可能將自己當成一個靶子被天下人拿捏。
明光宗隻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死了。
其七個兒子除了朱由校、朱由檢外,都夭折。十個女兒夭折了六個。
他的兒子天啟皇帝朱由校落水而死。
其三子二女全部夭折。其中大兒子和二兒子都不到一歲就死了。
不足一歲的三兒子也夭折了。
據說因為在王恭廠大爆炸事件中受到驚嚇而死。
後世有很多猜測,有的人認為這些夭折的小孩可能死於一氧化碳中毒。
還有人認為他們死於明末肆虐北方的鼠疫。
更有人認為烹調和食物器皿中重金屬超標,導致皇室各種夭折和病亡。
這些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缺乏足夠的說服力,證據也沒法找了,都隻是假設和推測。
“繼續講!”崇禎命令道。
“臣從他們的手上嗅到了火藥味,這說明他們常年操控火器。”
“可是這次他們卻用的卻是弓箭。”
崇禎接話道,“從這兩點能否斷定他們與宮中太監有關、與軍中有關?”
“臣不敢確定,但目前可以這樣推斷。”
“另外,”李若鏈突然壓低了聲音,“從他們手上的老繭的部位和形狀來看,這兩個刺客似乎生前經常使用三眼火銃!”
“使用鳥銃、一般的火銃都不可能有那樣的老繭。”
崇禎沉默。
三眼火銃普及率最高的軍隊,當然是吳三桂的關寧騎兵。
他明白了為什麽李若鏈要將衙署大門關上,甚至後門都不允許人靠近。
吳三桂現在和李自成不共戴天,這方麵無需擔憂。
建奴那邊雖然有一大幫親戚在那邊不停招降他,但是否有必要鋌而走險搞暗殺?
與其搞暗殺,不如直接拉走五萬人馬開關投降建奴。
即便沒有建奴,吳三桂難道就希望身邊天天有一個強勢的微操皇帝嗎 ?
都有可能,也或許都沒有可能。
但現在沒有太多時間耗在這件事情上。
遵化方向的戰鬥牽動著崇禎的心。
“問題是,刺客為何要在身上帶著一塊證明身份腰牌?”
“刺殺大明天子,無論如何不該有這種低級的疏忽出現的。”
李若鏈道:
“臣也是這個意思。他們這次的行動組織嚴密、配合流暢。絕非臨時起意。”
張皇後突然插話道:
“陛下,這些人應該是出城後才混到軍中的。”
見皇嫂有想法,崇禎來了興致,“皇嫂請講,知無不言。”
“陛下帶領我們從京師殺出,那一路上有無數的機會可以下手。隻能說明我們直到孤山馬場時,身邊還沒有隱藏刺客。”
“皇嫂推論正確!但也許是當時時機未到。”崇禎思索道。
“適才陛下說有要事要說,不知道是否與今日刺殺有關?”張皇後問道。
“暫時沒有關係。朕想說的是皇兄之死絕對是一場陰謀,朕要徹查此事!”
張皇後跪下道:“先帝泉下有知,一定會瞑目的。”
張嫣說完已是淚流滿麵。
她一直認為天啟帝是被人謀害致死,但她一個弱女子處於深宮之中,其家族本身也是平民百姓。
其父太康伯雖然爵位很高,但根本進不了核心權力層。
所以她的丈夫即便被人害死,她也隻能認了。
崇禎還有一句話想說但沒法說出口:
可能自己的皇兄之死,與他崇禎有關!
當然從曆史資料中分析,崇禎當時的年齡、閱曆、心性、他與天啟皇帝哥哥的感情,都不支持他做出謀害天啟帝的行為。
崇禎是“被”登基的!
崇禎穿越前在後世研究各種大明史料、筆記和野史,他認為:
大明朝的皇帝,從萬曆和張居正那一代往後,就已經失去了最高權力。
皇帝隻不過是一個符號和傀儡。
真正控製大明的另有其人。
“李若鏈,今日之事暗中調查,不可走漏風聲。”
“朕和皇後等人的飲食你安排信得過的人專門負責。”
“張伯宗、劉希堯他們抓的活口稍後你去突審!”
衙署大門在沉重的聲音中被打開,李若鏈匆匆離去。
崇禎對長平公主說道:
“你也先出去。”
崇禎看著周皇後、袁貴妃道:
“從今日起,皇後和貴妃輪流侍寢。”
周皇後、袁貴妃霎時間羞紅了臉。張皇後隻能假裝沒聽見。
“朕要為大明多再儲備幾個皇子!”
“沒有皇子,朕哪天駕崩了,或者朱慈烺他們出什麽意外,大明就麻煩了。”
“皇嫂,你也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