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唐通立功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 作者:三才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三桂明白方光琛的意思。
“吳”這個字在甲骨文和最初的演變中,都指的是用頭頂著、扛著器物。
君子不器有很多衍生的意思,但方光琛的意思就是字麵的意思,很直白:
你吳三桂現在就是崇禎皇帝的工具和器物。
但是你可以選擇不做工具。
自己不做工具,那就是把別人當工具咯。
自己當皇帝就能將天下萬物視為工具。
吳三桂一直在盤算和分析自己未來的前景。
崇禎暗示給他封王,又給他可以隨便填寫的空白聖旨。
但是始終有一個問題困擾吳三桂。
他麾下五萬關寧鐵騎總缺糧。
無論朝廷怎麽調撥、遼東怎麽捐輸、山東怎麽借調,他們就是缺糧。
吳三桂無法想象,一個朝廷和一個國家,到底怎麽才能不缺糧。
兵他有。兵在精不在多。
要是永遠不缺糧,這個世界上,他誰都可以不鳥!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身後傳來。
“啟稟陛下,唐通將軍第一批糧草已在城外三裏。”
一名錦衣衛領著唐通的傳令兵上到城樓上。
“唐通何在?”
“迴陛下,唐將軍已前往灤州、樂亭縣一帶征糧。”
“稟陛下,唐將軍說,第一批糧草均征收自玉田、薊州及周邊鄉鎮和村寨。”
“第一批糧食共計八百石。”
八百石?崇禎心沉了下去。
一石差不多相當於後世的一百五十斤,八百石就是十二萬斤!
他現在有點擔心派唐通去征糧,是不是派錯人了?
把百姓的糧食都拿光了,百姓吃什麽?
後世而來的崇禎知道,小冰河時帶來的嚴寒和幹旱,糧食普遍減產。
唐通就在這兩個縣的範圍搞了這麽多糧食!怎麽可能!
北方夏天收麥、秋季收粟,風調雨順,一畝地也不過兩石。
百姓除了要繳納去年的田賦外,自己家裏也要留點餘糧啊。
難道百姓的種糧、熬到夏收前的口糧都拿走了?
又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跑上城樓。
“報!錦衣衛征糧監紀何過之有書信呈遞指揮使大人和陛下。”
火把映照下,李若鏈接過何過之送來的書信。
是關於征糧情況的匯報。
何過之是李若鏈在那批活下來的死士中挑選出來的。
那日陛下安排唐通去征糧後,李若鏈便派他跟隨唐通。
簡單看了幾眼,李若鏈將書信交給了崇禎。
崇禎看完書信問道,“李指揮使,這個何過之可靠與否?”
“迴陛下,何百戶絕對可靠,臣願意為他所說的話擔保。”
何過之在信上向李若鏈匯報說,這次三代人免征的政策廣受歡迎,但是由於去年糧食減產,且百姓普遍占有田畝不多,唐將軍隻在兩縣百姓那裏征收了一百石。
剩餘的七百石都是唐將軍在各地富戶、官紳家中征收的。
崇禎心中大喜,“好你個唐通,居然和朕想到一處了!”
“何過之,你迴去給唐將軍說,讓他繼續按照他的方法征收。”
“小臣遵旨!”
何過之說完並沒有離開,好像還有些話不知道該不該說。
李若鏈道:“錦衣衛在陛下麵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何過之你不要婆婆媽媽。”
崇禎讚許地點了點頭。
“稟陛下,唐將軍在征糧的時候,殺了好幾個地主和官紳。當地的讀書人都說唐將軍是土匪!”何過之小聲說道。
崇禎心中早就樂開了花。
這個當過反賊的人就是痛快!
當過反賊的人知道哪裏有糧食!
“朕知道了!”
“你迴去給唐將軍傳話,讓他注意言行、引以為戒。”
周圍聽到崇禎這句話的人全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過去崇禎很愛麵子,有關大明官員的惡劣言行舉止,但凡有人舉報,必然嚴懲不貸。
沒想到唐通都鬧出人命來了,陛下隻輕飄飄說了句“引以為戒”。
聰明的人,比如吳三桂、李若鏈已經從崇禎今天這番操作中,預感到了未來大明很多人都會不好過,尤其那些地主、士紳、官員。
“傳朕旨意,城外的糧食即刻送進薊州城。”
“就從西門進!讓劉希堯的五萬大軍知道,朕可以管飽。”
薊州城西門外。
劉希堯正按照陛下的旨意分派一萬名軍士返迴玉田縣城。
分撥完畢,劉希堯問道:
“王公公,陛下方才說還有一件事,不知是何事?”
“平順伯,這剩餘的四萬人馬,陛下交待一件事。你附耳過來!”
王承恩在劉希堯耳旁嘀嘀咕咕說了半天。
聽罷,劉希堯麵露喜色,道:“陛下此計甚妙!”
不久,一車車的糧食送到了西城門外。
四萬大軍中間分開一條通道,讓一車車糧食進了城。
看到這麽多糧食,並且聽說這隻是第一批糧食。
這些軍士們心中都踏實了很多。
跟著陛下能吃飽飯,那咱就玩命。
待糧食都進了城,劉希堯喊過來幾名部將,低聲吩咐了幾句。
四萬大軍收到命令後,開始散去。
薊州城往西十裏,靠近三河的某一處曠野中。
大順軍七萬步兵大軍正原地歇息。
天黑前五批探馬匯報後,崇禎不在玉田的消息早已得到了證實。
穀可成當機立斷,決定攻打崇禎所在的薊州城。
大順果毅將軍穀可成正在為明日的攻打製定作戰計劃。
他對這次擒獲崇禎誌在必得。
總共有七萬人,關寧騎兵再強,能一口氣吞掉他七萬大軍?
李岩將繳獲的一萬三千支鳥銃全部給了穀可成。
鳥銃的射程一般都在一百步左右,距離足夠用了。
還有一些佛朗機炮、火銃、少量的大將軍炮。
即便穀可成和其他大順將領並不擅長使用火器,但是這些火器發射幾次造成的傷害也足夠了。
另外,孩兒兵統帥張鼐此前給他劃撥了四千名孩兒兵。
這四千名十幾歲的娃娃雖然力量差了點,但攻城的時候,爬雲梯、鑿城牆都是不顧性命的打法。
小小的薊州城,絕對擋不住孩兒兵。
北京城都被大順軍拿下,大明已經完蛋了,明日一戰之後,世間將再無大明。
穀可成唯一擔心的是李雙喜、辛思忠這兩人到底怎麽辦?
救還是不救?
如果救迴來,以後闖王分封功臣的時候,豈不是多了兩個強力對手。
還有一個劉芳亮,先前在玉田被擊敗,後來潰散迴來的軍士匯報說,他半夜在潞河驛附近被一支關寧騎兵活捉了。
劉將軍這段時間是怎麽了?
他在保定和真定打得風生水起,怎麽一到這邊就成了常敗將軍了?
“傳令!大軍五更造飯、六更拔營!”
穀可成說完就把親兵和其餘幾名將領趕出去了。
大帳門簾很快被放下。
帳內的角落中擄掠來的兩名女子瑟瑟發抖。
“吳”這個字在甲骨文和最初的演變中,都指的是用頭頂著、扛著器物。
君子不器有很多衍生的意思,但方光琛的意思就是字麵的意思,很直白:
你吳三桂現在就是崇禎皇帝的工具和器物。
但是你可以選擇不做工具。
自己不做工具,那就是把別人當工具咯。
自己當皇帝就能將天下萬物視為工具。
吳三桂一直在盤算和分析自己未來的前景。
崇禎暗示給他封王,又給他可以隨便填寫的空白聖旨。
但是始終有一個問題困擾吳三桂。
他麾下五萬關寧鐵騎總缺糧。
無論朝廷怎麽調撥、遼東怎麽捐輸、山東怎麽借調,他們就是缺糧。
吳三桂無法想象,一個朝廷和一個國家,到底怎麽才能不缺糧。
兵他有。兵在精不在多。
要是永遠不缺糧,這個世界上,他誰都可以不鳥!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身後傳來。
“啟稟陛下,唐通將軍第一批糧草已在城外三裏。”
一名錦衣衛領著唐通的傳令兵上到城樓上。
“唐通何在?”
“迴陛下,唐將軍已前往灤州、樂亭縣一帶征糧。”
“稟陛下,唐將軍說,第一批糧草均征收自玉田、薊州及周邊鄉鎮和村寨。”
“第一批糧食共計八百石。”
八百石?崇禎心沉了下去。
一石差不多相當於後世的一百五十斤,八百石就是十二萬斤!
他現在有點擔心派唐通去征糧,是不是派錯人了?
把百姓的糧食都拿光了,百姓吃什麽?
後世而來的崇禎知道,小冰河時帶來的嚴寒和幹旱,糧食普遍減產。
唐通就在這兩個縣的範圍搞了這麽多糧食!怎麽可能!
北方夏天收麥、秋季收粟,風調雨順,一畝地也不過兩石。
百姓除了要繳納去年的田賦外,自己家裏也要留點餘糧啊。
難道百姓的種糧、熬到夏收前的口糧都拿走了?
又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跑上城樓。
“報!錦衣衛征糧監紀何過之有書信呈遞指揮使大人和陛下。”
火把映照下,李若鏈接過何過之送來的書信。
是關於征糧情況的匯報。
何過之是李若鏈在那批活下來的死士中挑選出來的。
那日陛下安排唐通去征糧後,李若鏈便派他跟隨唐通。
簡單看了幾眼,李若鏈將書信交給了崇禎。
崇禎看完書信問道,“李指揮使,這個何過之可靠與否?”
“迴陛下,何百戶絕對可靠,臣願意為他所說的話擔保。”
何過之在信上向李若鏈匯報說,這次三代人免征的政策廣受歡迎,但是由於去年糧食減產,且百姓普遍占有田畝不多,唐將軍隻在兩縣百姓那裏征收了一百石。
剩餘的七百石都是唐將軍在各地富戶、官紳家中征收的。
崇禎心中大喜,“好你個唐通,居然和朕想到一處了!”
“何過之,你迴去給唐將軍說,讓他繼續按照他的方法征收。”
“小臣遵旨!”
何過之說完並沒有離開,好像還有些話不知道該不該說。
李若鏈道:“錦衣衛在陛下麵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何過之你不要婆婆媽媽。”
崇禎讚許地點了點頭。
“稟陛下,唐將軍在征糧的時候,殺了好幾個地主和官紳。當地的讀書人都說唐將軍是土匪!”何過之小聲說道。
崇禎心中早就樂開了花。
這個當過反賊的人就是痛快!
當過反賊的人知道哪裏有糧食!
“朕知道了!”
“你迴去給唐將軍傳話,讓他注意言行、引以為戒。”
周圍聽到崇禎這句話的人全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過去崇禎很愛麵子,有關大明官員的惡劣言行舉止,但凡有人舉報,必然嚴懲不貸。
沒想到唐通都鬧出人命來了,陛下隻輕飄飄說了句“引以為戒”。
聰明的人,比如吳三桂、李若鏈已經從崇禎今天這番操作中,預感到了未來大明很多人都會不好過,尤其那些地主、士紳、官員。
“傳朕旨意,城外的糧食即刻送進薊州城。”
“就從西門進!讓劉希堯的五萬大軍知道,朕可以管飽。”
薊州城西門外。
劉希堯正按照陛下的旨意分派一萬名軍士返迴玉田縣城。
分撥完畢,劉希堯問道:
“王公公,陛下方才說還有一件事,不知是何事?”
“平順伯,這剩餘的四萬人馬,陛下交待一件事。你附耳過來!”
王承恩在劉希堯耳旁嘀嘀咕咕說了半天。
聽罷,劉希堯麵露喜色,道:“陛下此計甚妙!”
不久,一車車的糧食送到了西城門外。
四萬大軍中間分開一條通道,讓一車車糧食進了城。
看到這麽多糧食,並且聽說這隻是第一批糧食。
這些軍士們心中都踏實了很多。
跟著陛下能吃飽飯,那咱就玩命。
待糧食都進了城,劉希堯喊過來幾名部將,低聲吩咐了幾句。
四萬大軍收到命令後,開始散去。
薊州城往西十裏,靠近三河的某一處曠野中。
大順軍七萬步兵大軍正原地歇息。
天黑前五批探馬匯報後,崇禎不在玉田的消息早已得到了證實。
穀可成當機立斷,決定攻打崇禎所在的薊州城。
大順果毅將軍穀可成正在為明日的攻打製定作戰計劃。
他對這次擒獲崇禎誌在必得。
總共有七萬人,關寧騎兵再強,能一口氣吞掉他七萬大軍?
李岩將繳獲的一萬三千支鳥銃全部給了穀可成。
鳥銃的射程一般都在一百步左右,距離足夠用了。
還有一些佛朗機炮、火銃、少量的大將軍炮。
即便穀可成和其他大順將領並不擅長使用火器,但是這些火器發射幾次造成的傷害也足夠了。
另外,孩兒兵統帥張鼐此前給他劃撥了四千名孩兒兵。
這四千名十幾歲的娃娃雖然力量差了點,但攻城的時候,爬雲梯、鑿城牆都是不顧性命的打法。
小小的薊州城,絕對擋不住孩兒兵。
北京城都被大順軍拿下,大明已經完蛋了,明日一戰之後,世間將再無大明。
穀可成唯一擔心的是李雙喜、辛思忠這兩人到底怎麽辦?
救還是不救?
如果救迴來,以後闖王分封功臣的時候,豈不是多了兩個強力對手。
還有一個劉芳亮,先前在玉田被擊敗,後來潰散迴來的軍士匯報說,他半夜在潞河驛附近被一支關寧騎兵活捉了。
劉將軍這段時間是怎麽了?
他在保定和真定打得風生水起,怎麽一到這邊就成了常敗將軍了?
“傳令!大軍五更造飯、六更拔營!”
穀可成說完就把親兵和其餘幾名將領趕出去了。
大帳門簾很快被放下。
帳內的角落中擄掠來的兩名女子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