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不看廣告看療效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 作者:三才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祖邦文,你現在就出發!”崇禎命令道。
祖邦文的身影消失在門外。
崇禎銳利的目光掃視著縣衙中大明的高級將領們。
玉田一戰讓大家重拾信心,但後續如果遭遇大敗,他們就再也不會相信朕。
糧草、餉銀是物質基礎,一定要再強化下。
唐通帶著新投降的俘虜去征集糧草,萬一當地百姓打死也不配合呢?
“李若鏈,帶人去把縣城中所有筆墨紙硯、會寫字的人都喊來!”
李若鏈疾步而出。
“方光琛,朕說幾句話,用紙筆記下。”
“草民遵旨!”
方光琛移步到書案旁,攤開紙張,提起一支筆,靜待崇禎發話。
李自成的軍隊能夠像滾雪球一樣擴大,他那幾句造反廣告語居功至偉:
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跟我闖,不納糧,均田地、享安康。
還有四個字的更言簡意賅:
均田免賦!
這四個字真正實現也是四百多年後的事情了。
但在當時,無疑點燃了百姓心中的熊熊烈火。
這些話煽動性、欺騙性極強。
如果真的執行下去,當年北京城中的百姓、京畿地區的百姓會跟著他玩命打吳三桂和建奴。沒有任何人能夠奪走他李自成的江山。
崇禎背負著雙手,踱著步,開口道:
“上聯: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縣衙眾人麵麵相覷,這不是闖賊的造反口號嗎。
“下聯:不納糧,三戶五戶養頭狼!”
崇禎剛說完,方光琛就已寫完。
崇禎走過去瞅了一眼,震驚!
方光琛一手台閣體楷書無比絲滑,就像雕版印刷出來一樣工整。
跟方光琛比,後世書法家協會中那些人寫的就是垃圾。
大明的主流書法就是館閣體,科舉答卷必須用這種書體。
哪個讀書人想在答卷的時候,搞一些藝術成分很高的書體,直接淘汰。
因為朱元璋小時候飯都吃不飽,對於書法沒有機會研究。
他當皇帝後,就喜歡那種規規矩矩的楷書,他的兒子成祖朱棣也是這個愛好。
老朱家的祖宗們都是猛人,他們看不慣那些花花腸子。
“你聽好!”崇禎繼續道。
“跟了闖王一起搶,先搶銀來,後搶地,最後享人妻!”
王永吉、吳三桂聽罷倒吸一口涼氣。
陛下這招也太狠了。
均田、以及均田免賦這些詞語的殺傷力太強大,崇禎隻能迴避。
他想不出來用什麽詞語來破解。
這是千百年來百姓、尤其種地農民的夢想。
這種夢想是他們的權利,朕不能剝奪,也無權剝奪。
但是你李自成可以打廣告,朕作為大明天子也可以打廣告。
百姓跟誰走,咱們走著瞧,不看廣告看療效。
等平定了天下,朕要慢慢讓大明百姓真正實現均田免賦!
“最後一句話:納糧一次打闖賊,免征三代享太平!”
“陛下,文房四寶、會寫字的人都找來了!”
李若鏈在縣衙大堂門口稟道。
外麵吵吵鬧鬧來了很多人。
有私塾先生,也有當鋪朝奉,自然也有秀才。
“方光琛,監督外麵的人,讓他們把你剛才寫的這幾句話謄抄。越多越好!”
“另外,找吳總兵借兵一千,人人配雙馬!“
“兩日之內,朕要你把這些話在玉田、永平、遵化、豐潤等府、縣傳播開來!”
“唐通征糧能否順利,關寧軍五萬大軍過幾天會不會餓死,就看你了!”
“另外,所有村鎮、集市、縣城,凡有白牆者,皆用黑炭謄抄這些話!”
“草民遵旨!”
方光琛也不廢話,叩首完畢,站起來轉身就走出了縣衙。
關寧軍糧草還有多少,他和吳三桂比誰都清楚。
在這種時候,他要是掉鏈子,就是害吳三桂,害關寧軍。
對於崇禎來講,他希望方光琛遠離吳三桂。
安排他出去搞搞宣傳、打打輔助征集糧草,再好不過。
“諸位愛卿,下麵朕說說銀子的事情!”崇禎道。
“銀子朕有,但是需要你們搶迴來!”
說完這句話,崇禎故意停頓了一下,他要看看眾人的表情。
但是大家都沒有表情,吳三桂尤其沒有表情。
能坐到他們這個位置上的人,早就修煉成精了。
“除了潞河驛下遊十裏的二十萬兩銀子,其餘的都在京師,在李自成手裏。”
明朝末年,除了內閣和司禮監的核心班子,很多人總有一種誤會。
他們總覺得崇禎有錢不拿,有錢不用。
這都是扯淡。
正史中,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崇禎如此弱智。
從國家財政角度來說,大明其實早就破產了。
所有的政治問題,背後其實是經濟問題。
經濟問題背後其實是分配問題。
百分之一的階層占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錢、以及大部分的土地。
這種矛盾和困局,所有的王朝最後都要來一遍。
沒有例外,都逃不掉。
隻要人性中還有貪婪和自私,這問題就永遠存在。
你們一直覺得朕和朝廷有錢是吧?
今天朕就充分利用你們這種誤會。
朕有銀子,但現在被李自成搶了。
要銀子沒問題,和朕一起擊敗李自成。
哼!
朕就賭你們不敢問,為何之前大規模欠餉銀,現在卻說銀子在李自成手裏。
“楊副將,之前朕問你關寧軍最大的短處,你說是缺銀缺糧。”
崇禎看著楊坤道。
“糧食問題,唐通這幾日就會解決,方光琛親自去,問題不大。”
“銀子,李自成在京師搶了至少七八百萬兩銀子!”
崇禎沒法說大明財政早已崩潰,隻能含糊其辭說李自成搶走了那麽多銀子。
任何皇帝要和天下人說實話,說國庫空了,大臣和軍隊估計分分鍾離你而去。
拒絕和你玩下去。
王朝就好比後世的公司,你拖欠工資,大家可以等一等、熬一熬。
但你說公司破產了,賬上一分沒有。
員工會說:好的,老板,勞動局見!
明清之際的文人計六奇寫過一本《明季北略》,記載了大明萬曆二十三年到崇禎十七年滅亡的一些事情。
這本書有一定史料參考價值,但裏麵很多匪夷所思的記載。
比如書裏麵說,李自成在北京搶了三千七百萬錠白銀,後世有學者參照各種計量標準,換算出了一百八十多億兩的天文數字!
書中後來又說,李自成搶走了七千萬兩白銀。
怎麽說了?這種所謂的史料,姑且看一看就行。
穿越過來的崇禎自己推算,所有的官員、宗室、富戶、勳貴在京師的現銀湊個七八百萬兩,應該不成問題。
資產和現銀是兩個概念,大明也好,其他朝代也好,最大的資產永遠是土地。
後世也一個尿性,穿越前看過一些新聞,說全國的房產折算成錢可以買下美國。
嗬嗬。
能買下太陽係又待怎地?
哪怕建奴的康熙帝記載說李自成實際隻搞到一百萬兩銀子,也足夠用了。
“楊坤!吳國貴!郭雲龍!吳國寶!看著朕!”
“你們有沒有信心從李自成那裏把錢拿迴來?”
崇禎突然發問道。
祖邦文的身影消失在門外。
崇禎銳利的目光掃視著縣衙中大明的高級將領們。
玉田一戰讓大家重拾信心,但後續如果遭遇大敗,他們就再也不會相信朕。
糧草、餉銀是物質基礎,一定要再強化下。
唐通帶著新投降的俘虜去征集糧草,萬一當地百姓打死也不配合呢?
“李若鏈,帶人去把縣城中所有筆墨紙硯、會寫字的人都喊來!”
李若鏈疾步而出。
“方光琛,朕說幾句話,用紙筆記下。”
“草民遵旨!”
方光琛移步到書案旁,攤開紙張,提起一支筆,靜待崇禎發話。
李自成的軍隊能夠像滾雪球一樣擴大,他那幾句造反廣告語居功至偉:
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跟我闖,不納糧,均田地、享安康。
還有四個字的更言簡意賅:
均田免賦!
這四個字真正實現也是四百多年後的事情了。
但在當時,無疑點燃了百姓心中的熊熊烈火。
這些話煽動性、欺騙性極強。
如果真的執行下去,當年北京城中的百姓、京畿地區的百姓會跟著他玩命打吳三桂和建奴。沒有任何人能夠奪走他李自成的江山。
崇禎背負著雙手,踱著步,開口道:
“上聯: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縣衙眾人麵麵相覷,這不是闖賊的造反口號嗎。
“下聯:不納糧,三戶五戶養頭狼!”
崇禎剛說完,方光琛就已寫完。
崇禎走過去瞅了一眼,震驚!
方光琛一手台閣體楷書無比絲滑,就像雕版印刷出來一樣工整。
跟方光琛比,後世書法家協會中那些人寫的就是垃圾。
大明的主流書法就是館閣體,科舉答卷必須用這種書體。
哪個讀書人想在答卷的時候,搞一些藝術成分很高的書體,直接淘汰。
因為朱元璋小時候飯都吃不飽,對於書法沒有機會研究。
他當皇帝後,就喜歡那種規規矩矩的楷書,他的兒子成祖朱棣也是這個愛好。
老朱家的祖宗們都是猛人,他們看不慣那些花花腸子。
“你聽好!”崇禎繼續道。
“跟了闖王一起搶,先搶銀來,後搶地,最後享人妻!”
王永吉、吳三桂聽罷倒吸一口涼氣。
陛下這招也太狠了。
均田、以及均田免賦這些詞語的殺傷力太強大,崇禎隻能迴避。
他想不出來用什麽詞語來破解。
這是千百年來百姓、尤其種地農民的夢想。
這種夢想是他們的權利,朕不能剝奪,也無權剝奪。
但是你李自成可以打廣告,朕作為大明天子也可以打廣告。
百姓跟誰走,咱們走著瞧,不看廣告看療效。
等平定了天下,朕要慢慢讓大明百姓真正實現均田免賦!
“最後一句話:納糧一次打闖賊,免征三代享太平!”
“陛下,文房四寶、會寫字的人都找來了!”
李若鏈在縣衙大堂門口稟道。
外麵吵吵鬧鬧來了很多人。
有私塾先生,也有當鋪朝奉,自然也有秀才。
“方光琛,監督外麵的人,讓他們把你剛才寫的這幾句話謄抄。越多越好!”
“另外,找吳總兵借兵一千,人人配雙馬!“
“兩日之內,朕要你把這些話在玉田、永平、遵化、豐潤等府、縣傳播開來!”
“唐通征糧能否順利,關寧軍五萬大軍過幾天會不會餓死,就看你了!”
“另外,所有村鎮、集市、縣城,凡有白牆者,皆用黑炭謄抄這些話!”
“草民遵旨!”
方光琛也不廢話,叩首完畢,站起來轉身就走出了縣衙。
關寧軍糧草還有多少,他和吳三桂比誰都清楚。
在這種時候,他要是掉鏈子,就是害吳三桂,害關寧軍。
對於崇禎來講,他希望方光琛遠離吳三桂。
安排他出去搞搞宣傳、打打輔助征集糧草,再好不過。
“諸位愛卿,下麵朕說說銀子的事情!”崇禎道。
“銀子朕有,但是需要你們搶迴來!”
說完這句話,崇禎故意停頓了一下,他要看看眾人的表情。
但是大家都沒有表情,吳三桂尤其沒有表情。
能坐到他們這個位置上的人,早就修煉成精了。
“除了潞河驛下遊十裏的二十萬兩銀子,其餘的都在京師,在李自成手裏。”
明朝末年,除了內閣和司禮監的核心班子,很多人總有一種誤會。
他們總覺得崇禎有錢不拿,有錢不用。
這都是扯淡。
正史中,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崇禎如此弱智。
從國家財政角度來說,大明其實早就破產了。
所有的政治問題,背後其實是經濟問題。
經濟問題背後其實是分配問題。
百分之一的階層占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錢、以及大部分的土地。
這種矛盾和困局,所有的王朝最後都要來一遍。
沒有例外,都逃不掉。
隻要人性中還有貪婪和自私,這問題就永遠存在。
你們一直覺得朕和朝廷有錢是吧?
今天朕就充分利用你們這種誤會。
朕有銀子,但現在被李自成搶了。
要銀子沒問題,和朕一起擊敗李自成。
哼!
朕就賭你們不敢問,為何之前大規模欠餉銀,現在卻說銀子在李自成手裏。
“楊副將,之前朕問你關寧軍最大的短處,你說是缺銀缺糧。”
崇禎看著楊坤道。
“糧食問題,唐通這幾日就會解決,方光琛親自去,問題不大。”
“銀子,李自成在京師搶了至少七八百萬兩銀子!”
崇禎沒法說大明財政早已崩潰,隻能含糊其辭說李自成搶走了那麽多銀子。
任何皇帝要和天下人說實話,說國庫空了,大臣和軍隊估計分分鍾離你而去。
拒絕和你玩下去。
王朝就好比後世的公司,你拖欠工資,大家可以等一等、熬一熬。
但你說公司破產了,賬上一分沒有。
員工會說:好的,老板,勞動局見!
明清之際的文人計六奇寫過一本《明季北略》,記載了大明萬曆二十三年到崇禎十七年滅亡的一些事情。
這本書有一定史料參考價值,但裏麵很多匪夷所思的記載。
比如書裏麵說,李自成在北京搶了三千七百萬錠白銀,後世有學者參照各種計量標準,換算出了一百八十多億兩的天文數字!
書中後來又說,李自成搶走了七千萬兩白銀。
怎麽說了?這種所謂的史料,姑且看一看就行。
穿越過來的崇禎自己推算,所有的官員、宗室、富戶、勳貴在京師的現銀湊個七八百萬兩,應該不成問題。
資產和現銀是兩個概念,大明也好,其他朝代也好,最大的資產永遠是土地。
後世也一個尿性,穿越前看過一些新聞,說全國的房產折算成錢可以買下美國。
嗬嗬。
能買下太陽係又待怎地?
哪怕建奴的康熙帝記載說李自成實際隻搞到一百萬兩銀子,也足夠用了。
“楊坤!吳國貴!郭雲龍!吳國寶!看著朕!”
“你們有沒有信心從李自成那裏把錢拿迴來?”
崇禎突然發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