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崇禎的職業規劃
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沒底 作者:三才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吳三桂這一聲大喊,李若鏈差點以為吳三桂已經識破他的謊話。
“傳令!家丁營出動一千騎!去孤山馬場取銀!”吳三桂命令道。
“輕裝出發!隻帶三眼火銃、水和軍糧!”
“今晚夜半子時前趕到!”
這二十萬兩銀子至少可以讓五萬大軍安定幾個月。
如果李若鏈所言有詐,那他吳三桂最多也隻損失千把名騎兵。
“李大人不辭辛勞,為關寧軍送餉銀,三桂感激不盡!”吳三桂向李若鏈施禮,神態極盡感激恭敬之能事。
“吳總兵,下官也要趕往孤山馬場,不然餉銀交割手續沒法完成。”李若鏈急於脫身,他實在很擔心崇禎那邊的安危。
“無妨!待餉銀取迴,李大人就在我軍中辦理交割!”吳三桂勸道。
如果你李若鏈使詐,那就別想走了。
李若鏈定了定神,眼見吳三桂有心扣押他,隻能既來之,則安之!
如果表現得過於慌張,反而會露餡。
“吳總兵真乃不世出的上將,我看當今天下,隻有吳總兵麾下關寧鐵騎能夠打敗李自成的大順軍!”
李若鏈開始給吳三桂灌迷魂湯。
他當然知道吳三桂是一隻很狡猾的狐狸,可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說別人好話,總歸是有好處的。
“今晚大軍紮營城外,本將軍為李大人接風!”吳三桂笑道。
之前朝堂有人議論吳三桂隱有異誌,李若鏈還以為那是文官對吳三桂的惡意中傷。
可是京師被圍,薊遼總督王永吉、遼東巡撫黎玉田、寧遠總兵吳三桂、山海關總兵高第,這些人全部都磨磨蹭蹭,各種拖延。
明顯有觀望、不臣之心!
現在既然知道陛下急需支援,還下令在玉田紮營,完全不把大明和陛下安危放在心中。著實可恨!
但李若鏈滿臉笑容,完全不提京師和陛下。
他知道,隻要領銀子的騎兵趕到孤山馬場,陛下就能脫困!
隻要不遇到大順軍大部隊,陛下明天就能安全到達玉田縣城。
孤山馬場,埋藏在馬糞中的崇禎、周皇後、張皇後、袁貴妃、長平公主、王承恩等人,從天亮到現在都不敢出去。
他們現在腹中饑腸轆轆、這些人幾乎從來沒有餓過肚子,這種遭遇讓他們極度衰弱和煩躁。
頭上頂著馬糞、草料的崇禎都快餓出低血糖了,自從穿越開始到現在,他一直沒吃沒喝。
既然此刻不能到處走動,幹脆來想一想未來大明的路怎麽走。
首先要將四大反賊消滅掉!這四個人和他們背後的勢力一定要被覆滅,否則大明早晚要被他們折騰死。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張獻忠!你們四個家夥給老子等著,我發誓要把你們一個個都消滅掉!”
你們想要天下、想要稱王稱霸,天下人就得跟著你們受苦受難,這算哪門子的道理!
滅掉他們一定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
這支軍隊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崇禎手裏。
隻要能夠打造出一支十萬級別的常備騎兵部隊,就能夠橫掃一切!
但十萬騎兵部隊根本負擔不起。
兵不在多,在精。建奴真正的八旗精銳也不過三萬多人,後來統一天下,也不過是靠吳三桂、孔有德這樣的投降明軍為他們賣命殺人罷了。
如果培養一支擁有強大機動能力、強大遠程火力輸出能力的騎兵部隊,一萬人夠了!
說起張獻忠,在四大賊寇中最弱。但是他手底下的李定國崇禎很喜歡。
穿越前看各種曆史書和小說,他總覺得李定國真的很不錯。
崇禎現在真的沒有什麽大將可用。
等我緩過這一波,一定要把李定國弄過來。
朕沒了袁崇煥、沒了洪承疇,一定不能再失去李定國!
張伯宗和顧玉川若果能夠活下來,倒是可造之材。但比起李定國來,似乎要差不少。
以後若能夠將他倆培養成曹變蛟、周遇吉這樣的人物,就算不錯了。
至於老將軍秦良玉,都七十歲的人了,兒孫輩中也沒有能獨當一麵的人才。秦良玉家族的白杆兵也是日漸凋零。
而且作為一代帝王,還得有一個能夠平衡朝中各種勢力的文臣代表:內閣首輔。
孫承宗,這位締造關寧錦防線的戰略規劃大師,已於崇禎十一年戰死殉國。
左都禦史李邦華,在兵部尚書任上時,整頓京師三大營很有章法,提出兵政九大改革方向,都很實用。但也是七十歲的老夫子了。
曆史記載,崇禎死後他自殺殉國了。
其他殉國的忠臣比如左都禦史施邦曜、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禦史陳良謨等等,雖然心中有陛下、有大明,但沒有縱覽全局的能力和格局。
如果找到霍光、張居正這樣的人才,自己不一定玩不得過他們。可是如果沒有這種有能力的大臣輔佐自己,崇禎早晚會把自己累死。
實在不行,培養個把嚴嵩、魏忠賢式的人物也是可以的。至少這兩個人能夠維持住財政的運行,能夠管控住大明的各級官員。
曆史上真實的崇禎,什麽事情都親力親為,不信任任何人,結果自己越努力,大明越要亡國。
文武必須雙全,武已經有了李定國作為目標。那麽文呢?
史可法行不行?不。這人一片赤誠,但基本上沒有什麽政治手腕。
崇禎鼻子已經快聞不到馬糞的臭味了。人的鼻子在臭味中聞久了,嗅覺係統會判定這個味道你可以接受,便不再排斥這個味道。
文臣是大問題,幾乎沒有完美的人選。
除了文臣武將,最重要的還有四條:
民生、科技、吏治、搞錢搞銀子。
關於民生,後世有很多可以借鑒的經驗,但總歸一條,讓老百姓有飯吃,不受凍。瘟疫、水旱天災之下能夠得到有效的救濟。
他們本來就過得艱難,哪怕窮點,一定要讓他們感受到公平和正義!
這是底線。
李自成從“均田免糧”到“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很能蠱惑人心。
但是不納糧,全部的國家機器、軍隊、官僚係統都沒法運轉。
當外地入侵時,軍隊的糧餉從哪裏來?全部靠愛發電嗎?
所以後來大順通過各種酷刑向大明的官員和百姓征收餉銀,直接讓他們失去了民心。
科技方麵要發展和解決的事情太多,暫時沒有時間考慮。而且作為文科生穿越而來,他的技術思維和前瞻能力真的弱爆了。
要想法突破!要在大明朝現有的生產力技術水平下,在各領域實現從無到有、從經驗傳承到技術標準的跨越!
吏治的關鍵在於對權力的限製和監督,要解決為什麽要當官、為何要當官的根本問題。如果當官是為了撈錢、睡更多的女人,那這個官還要你做啥?
當皇帝一點也不輕鬆!比後世考名牌大學的博士學位還要難!
比白手起家成為首富還要難。
你既然大權在握,時代和國運都在你手裏,那麽很多問題,你自己解決不了,就要想法找到能解決的人。
如果你解決不好,就是曆史的罪人。
而且要在內部、外部為他們創造安定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安心解決問題。
你信不信,你覺得自己胸懷天下萬民,覺得自己很努力,覺得自己很正確,但是別人卻說你是昏君和傻屌。
曆史上的崇禎顯然就是這種皇帝!
隻要我還活著!隻要大明不亡,朕一定給你們一個全新的大明!
“傳令!家丁營出動一千騎!去孤山馬場取銀!”吳三桂命令道。
“輕裝出發!隻帶三眼火銃、水和軍糧!”
“今晚夜半子時前趕到!”
這二十萬兩銀子至少可以讓五萬大軍安定幾個月。
如果李若鏈所言有詐,那他吳三桂最多也隻損失千把名騎兵。
“李大人不辭辛勞,為關寧軍送餉銀,三桂感激不盡!”吳三桂向李若鏈施禮,神態極盡感激恭敬之能事。
“吳總兵,下官也要趕往孤山馬場,不然餉銀交割手續沒法完成。”李若鏈急於脫身,他實在很擔心崇禎那邊的安危。
“無妨!待餉銀取迴,李大人就在我軍中辦理交割!”吳三桂勸道。
如果你李若鏈使詐,那就別想走了。
李若鏈定了定神,眼見吳三桂有心扣押他,隻能既來之,則安之!
如果表現得過於慌張,反而會露餡。
“吳總兵真乃不世出的上將,我看當今天下,隻有吳總兵麾下關寧鐵騎能夠打敗李自成的大順軍!”
李若鏈開始給吳三桂灌迷魂湯。
他當然知道吳三桂是一隻很狡猾的狐狸,可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說別人好話,總歸是有好處的。
“今晚大軍紮營城外,本將軍為李大人接風!”吳三桂笑道。
之前朝堂有人議論吳三桂隱有異誌,李若鏈還以為那是文官對吳三桂的惡意中傷。
可是京師被圍,薊遼總督王永吉、遼東巡撫黎玉田、寧遠總兵吳三桂、山海關總兵高第,這些人全部都磨磨蹭蹭,各種拖延。
明顯有觀望、不臣之心!
現在既然知道陛下急需支援,還下令在玉田紮營,完全不把大明和陛下安危放在心中。著實可恨!
但李若鏈滿臉笑容,完全不提京師和陛下。
他知道,隻要領銀子的騎兵趕到孤山馬場,陛下就能脫困!
隻要不遇到大順軍大部隊,陛下明天就能安全到達玉田縣城。
孤山馬場,埋藏在馬糞中的崇禎、周皇後、張皇後、袁貴妃、長平公主、王承恩等人,從天亮到現在都不敢出去。
他們現在腹中饑腸轆轆、這些人幾乎從來沒有餓過肚子,這種遭遇讓他們極度衰弱和煩躁。
頭上頂著馬糞、草料的崇禎都快餓出低血糖了,自從穿越開始到現在,他一直沒吃沒喝。
既然此刻不能到處走動,幹脆來想一想未來大明的路怎麽走。
首先要將四大反賊消滅掉!這四個人和他們背後的勢力一定要被覆滅,否則大明早晚要被他們折騰死。
“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張獻忠!你們四個家夥給老子等著,我發誓要把你們一個個都消滅掉!”
你們想要天下、想要稱王稱霸,天下人就得跟著你們受苦受難,這算哪門子的道理!
滅掉他們一定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
這支軍隊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崇禎手裏。
隻要能夠打造出一支十萬級別的常備騎兵部隊,就能夠橫掃一切!
但十萬騎兵部隊根本負擔不起。
兵不在多,在精。建奴真正的八旗精銳也不過三萬多人,後來統一天下,也不過是靠吳三桂、孔有德這樣的投降明軍為他們賣命殺人罷了。
如果培養一支擁有強大機動能力、強大遠程火力輸出能力的騎兵部隊,一萬人夠了!
說起張獻忠,在四大賊寇中最弱。但是他手底下的李定國崇禎很喜歡。
穿越前看各種曆史書和小說,他總覺得李定國真的很不錯。
崇禎現在真的沒有什麽大將可用。
等我緩過這一波,一定要把李定國弄過來。
朕沒了袁崇煥、沒了洪承疇,一定不能再失去李定國!
張伯宗和顧玉川若果能夠活下來,倒是可造之材。但比起李定國來,似乎要差不少。
以後若能夠將他倆培養成曹變蛟、周遇吉這樣的人物,就算不錯了。
至於老將軍秦良玉,都七十歲的人了,兒孫輩中也沒有能獨當一麵的人才。秦良玉家族的白杆兵也是日漸凋零。
而且作為一代帝王,還得有一個能夠平衡朝中各種勢力的文臣代表:內閣首輔。
孫承宗,這位締造關寧錦防線的戰略規劃大師,已於崇禎十一年戰死殉國。
左都禦史李邦華,在兵部尚書任上時,整頓京師三大營很有章法,提出兵政九大改革方向,都很實用。但也是七十歲的老夫子了。
曆史記載,崇禎死後他自殺殉國了。
其他殉國的忠臣比如左都禦史施邦曜、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禦史陳良謨等等,雖然心中有陛下、有大明,但沒有縱覽全局的能力和格局。
如果找到霍光、張居正這樣的人才,自己不一定玩不得過他們。可是如果沒有這種有能力的大臣輔佐自己,崇禎早晚會把自己累死。
實在不行,培養個把嚴嵩、魏忠賢式的人物也是可以的。至少這兩個人能夠維持住財政的運行,能夠管控住大明的各級官員。
曆史上真實的崇禎,什麽事情都親力親為,不信任任何人,結果自己越努力,大明越要亡國。
文武必須雙全,武已經有了李定國作為目標。那麽文呢?
史可法行不行?不。這人一片赤誠,但基本上沒有什麽政治手腕。
崇禎鼻子已經快聞不到馬糞的臭味了。人的鼻子在臭味中聞久了,嗅覺係統會判定這個味道你可以接受,便不再排斥這個味道。
文臣是大問題,幾乎沒有完美的人選。
除了文臣武將,最重要的還有四條:
民生、科技、吏治、搞錢搞銀子。
關於民生,後世有很多可以借鑒的經驗,但總歸一條,讓老百姓有飯吃,不受凍。瘟疫、水旱天災之下能夠得到有效的救濟。
他們本來就過得艱難,哪怕窮點,一定要讓他們感受到公平和正義!
這是底線。
李自成從“均田免糧”到“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很能蠱惑人心。
但是不納糧,全部的國家機器、軍隊、官僚係統都沒法運轉。
當外地入侵時,軍隊的糧餉從哪裏來?全部靠愛發電嗎?
所以後來大順通過各種酷刑向大明的官員和百姓征收餉銀,直接讓他們失去了民心。
科技方麵要發展和解決的事情太多,暫時沒有時間考慮。而且作為文科生穿越而來,他的技術思維和前瞻能力真的弱爆了。
要想法突破!要在大明朝現有的生產力技術水平下,在各領域實現從無到有、從經驗傳承到技術標準的跨越!
吏治的關鍵在於對權力的限製和監督,要解決為什麽要當官、為何要當官的根本問題。如果當官是為了撈錢、睡更多的女人,那這個官還要你做啥?
當皇帝一點也不輕鬆!比後世考名牌大學的博士學位還要難!
比白手起家成為首富還要難。
你既然大權在握,時代和國運都在你手裏,那麽很多問題,你自己解決不了,就要想法找到能解決的人。
如果你解決不好,就是曆史的罪人。
而且要在內部、外部為他們創造安定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安心解決問題。
你信不信,你覺得自己胸懷天下萬民,覺得自己很努力,覺得自己很正確,但是別人卻說你是昏君和傻屌。
曆史上的崇禎顯然就是這種皇帝!
隻要我還活著!隻要大明不亡,朕一定給你們一個全新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