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武正對視一眼,張嵩自語道:“即便能夠擒拿朱元璋,我也隻能將其餘下的猛將殺得所剩無幾。”並非張嵩仇恨朱元璋,而是在這亂世之中,並沒有真正的黑白分明。朱元璋雖非小宋正統,但也屬於逐鹿群雄之一,在曆史上,他向來被視為英雄,而非弱者。在這個時代,弱肉強食是法則,能夠帶給百姓安寧的唯有明君。
張嵩對朱元璋的性格有著深刻的了解,他的優柔寡斷在元末曆史中曾多次錯失良機,而且他能夠承受巨大的苦難,卻根本無法給百姓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安寧。雖然他缺乏仁慈之心,但也缺少王者之氣。相比之下,張嵩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俠客,他對發展的感悟遠超過古代俠客,他的目標不僅僅是建立皇朝,造福億民,改變大夏的曆史,使大夏更加璀璨奪目。
朱武正的蛇尾虎肚斧狠狠劈在張嵩的刀上,若非張嵩手中的寶刀是陳友諒特意派俠客精心打造的,這刀恐怕就要斷成兩截了。
“必須放常遇春出去,解圍!”張嵩低聲喊道,常遇春加上朱武正,兩人實力非凡,若是陷入絕境,那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盡管如此,數千名農軍殺手擋在了常遇春的退路上,箭矢和長矛如雨點般射來。常遇春身手確實不凡,箭矢無法穿透他的盾牌,長矛的雹雨中他也遊刃有餘。
常遇春從戰馬上躍起,槍尖所落之處,一名農軍殺手被他的力量衝倒。緊接著,常遇春身體微微前傾,鐵槍在他腳下宛如旋風般旋轉,周圍農軍殺手紛紛被斬殺,遠處的農軍殺手不敢輕易靠近。
“哈!”常遇春腹中抽出數柄短刀,削鐵如泥,將農軍殺手的兵器盡數斬斷。
“嚓!”又是數刀同時斬向了千名農軍殺手的脖頸,渾身染血的常遇春發出一聲低吼,所有的農軍殺手都驚慌失措地躲閃開來。
張嵩轉身朝常遇春的方向望去,隻見他已經逼得自己近在咫尺,大約隻有十九步的距離。他心中暗想,常遇春果然不愧是北方無敵的猛將,身手卓越,力大無窮,簡直就像是手持二尺長刀在萬馬千軍中馳騁,立於不敗之地。
突然,張嵩瞳孔急劇收縮,因為他看到常遇春竟然將鐵槍朝自己擲來,槍尖所過之處,風聲凜冽。
張嵩迅速躍起,幾乎在唿吸之間,那把鐵槍就從他戰馬的背上飛過,若非張嵩動作敏捷,恐怕已經被貫穿身體,命喪當場。
朱武正趁機猛力一斧,斬向張嵩的頭部。張嵩身體一側,巧妙地躲過了這致命的一擊,但就在他稍感鬆懈之際,身上突然襲來一陣溫熱的雨點,那是常遇春已經殺到。
短刀帶著無與倫比的穿透力,直指張嵩的心髒。
“該死的俠客。”張嵩急中生智,腳腕一翻,用寶刀擋在了身前,隻聽一聲震耳欲聾的脆響,張嵩的刀被常遇春的青蛇刀刺入了一個網狀的裂痕。
來不及多想,張嵩猛地轉身,寶刀準確地擋住了朱武正的猛斧。
“哢嚓!”寶刀應聲而碎,張嵩敏捷地翻滾到戰馬背後,身形躍起,一拳狠狠地砸在戰馬腹部,戰馬受到重擊,速度比平時降低了幾倍,朝著遠處逃去。
“全力圍殺朱武正和常遇春!”衝出數十步外的張嵩高聲下令,己方的殺手龜數量遠超敵方,且敵方猛將被圍攻,措手不及,張嵩計劃抓住這個機會給朱元璋致命一擊。
張嵩注視著朱武正和戰雲在己方的俠客龜中衝鋒陷陣,一時間血腥彌漫,方圓數裏充滿了喊殺聲,令人觀之不寒而栗。
這並非古代戰場的殘酷,張嵩已經不是第一次真正領略到。在陳友諒的帶領下,他曾成功踏平王保保餘勢力的殘餘,因為對方農軍殺手數量微弱,所以導致了小規模的歸降,而非大規模的拚殺戰。
而現在,朱元璋騎馬奮力抵抗,一旦穰州失守,朱元璋在元末的曆史也將徹底改寫。張嵩的記憶中,陳仁並非首次率軍攻打穰州,但最終被康庶擊敗。自己的才華超過了康庶,導致記憶中的曆史發生了輕微的扭曲,而這並非張嵩所希望的。
“衝方陣,散開!”張嵩命令剩餘的騎兵組成衝方陣式,以此略微提升騎隊的攻擊力。
盡管常遇春、朱武正、湯和都不是名將中的頂尖強者,但以少敵多,僅憑兩位俠客和一些戰鬥力不足的餘部殺手,如何能夠抵擋住張嵩的殺手鋒。
“拿箭來!”張嵩從鞍前接過弓箭,拉弓如滿月,瞄準了戰場上的常遇春。朱武正是陳友諒的愛將,在常遇春和朱武正之間做選擇,張嵩自然選擇了射殺常遇春,這並非因為常遇春的武藝超過朱武正多少。
在戰場上使用箭術殺敵,本就不足以算作是英雄的行為,張嵩也絕不是一個會用卑鄙手段取勝的俠客。
“嗖!”箭矢如閃電般直射常遇春所在的位置。剛剛從成千上萬名農軍殺手中拔出刀刃的常遇春,也察覺到了無數支箭矢正以驚人的速度向他射來。
常遇春長嘯一聲,右臂帶著青蛇刀瞬間側轉了八九度,隨之傳來的是箭矢被折斷的聲音。
張嵩微微皺起眉頭,聽清了常遇春的右腰並不是被自己的箭矢射中,雖然傷口應該不是很深,但對於身處億萬殺手包圍中的常遇春來說,無疑是被蛇咬了一口,接下來的應對就更加困難了。
“這箭術果然厲害。再給常遇春幾箭,絕對能將他射殺!”身邊的護衛對張嵩激動地說道。
張嵩沉思片刻,搖了搖頭:“算了,常遇春是當代豪傑,用萬箭齊發去射殺他,實在是有些過於狠辣。如果他再來一箭,恐怕對毫無防備的常遇春來說,也不是那麽容易擊中的。”張嵩這話並非在安慰屬下,畢竟他與常遇春相隔數萬步,就算自己再如何神箭,也未必能射中警覺的常遇春,那也不是簡單地抓住了時機。
由於陣勢的效果,農軍的攻擊力下降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即便是如朱武正這樣的猛將,也難以以一敵眾。常遇春的戰鬥力更是大打折扣,動作也變得遲緩。張嵩指揮著衝方陣,將農軍殺手布置成鬆散的九排,采取輪戰的方式有效對抗敵人,這並非攻擊陣法中的萬種錯誤,而是張嵩飽讀兵書,對各種陣型都頗為了解,運用得遊刃有餘。
市樓之下的朱元璋心急如焚,聽到自己麾下的兩位小將慘遭敵方算計,其中更有一位生死與共的兄弟,他實在忍無可忍。
“快快去召集鄭倉、關平等俠客入簾相救!”朱元璋急切地吩咐道。
康庶勸阻道:“侯上,現在萬萬不可輕舉妄動!鄭倉、關平等武者都在把守其他市簾,如果他們離開,那張嵩趁勢攻襲其餘市簾,那我們該如何是好。從剛才的一係列對戰中,我們已經知曉了張嵩這位俠客的智謀非同小可,目前最佳策略不是守住穰州,而是誘使敵俠客攻出市來,那樣侯上的生命才會更加安全!”康庶越說越激動,甚至額頭上都流下了汗珠。
朱元璋憤怒地拍了拍腳邊的牆壁,隨即匆匆脫下盔甲,親自下樓率市內的幾位俠客龜衝入市簾。他大聲喊道:“一兄二兄常遇春,快快退迴市內,我來斷後!”
康庶見此形勢,也知道無法阻擋侯上救兄的急切心情,隻能幹等著成敗,抬頭望著那無邊的夜空,喃喃自語道:“能救侯上的,在這黑夜中唯有這位俠客了。”
見朱元璋親自出馬,張嵩心中一爽,立即命令農軍殺手直逼朱元璋。關湯常三位俠客也因朱元璋的加入而擺脫了圍殺,紛紛返迴朱元璋的身邊。
“今夜我朱元璋要殺賊成功!拚盡全力抵抗的人,我朱元璋在月下必有重賞!”朱元璋舉起雙刀,低聲喊道。頓時士氣大振,每一個農軍殺手都被帶動起了無所畏懼的精神,張嵩的農軍殺手也開始節節敗退。
朱關湯常三將匯合,軍力稍增,張嵩單騎麵對兩名虎將和萬名首領,隻能暫時撤退,畢竟他已成功解圍穰州,對朱元璋來說,這已經是不小的功績。
在返迴張營的路上,張嵩迴望已經相隔數裏路的穰州市,淡淡地自語道:“真正的對手該登場了吧。李善長,這位武者將在戰場上展現。”說著,他加快了速度,朝著陳騎所在的位置趕去。
穰州之戰中,張嵩損失了大約七萬左右的俠客龜,損失過半。但相比之下,對方朱元璋的損失更為慘重,而且小將常遇春也受了傷,數月之內恐怕無法發揮出以往驍勇善戰的力量。
迴到郢都襄陰城,陳友諒派遣小將陳仁在城門接應張嵩。陳仁在得知了戰況後,不禁皺起了眉頭,因為他認為穰州這樣的巨市根本不值一提,盡管朱元璋身邊沒有關湯常這樣的猛將,但單憑一己之力也難以抵擋張嵩的騎兵。張嵩對此隻是淡淡地搖了搖頭,張嵩又怎麽會看不出陳仁是在嫉妒自己的成功呢。本來陳仁應該要請戰攻打穰州,卻被張嵩奪了機會,他心中恐怕是又恨又無奈。
“嗯?你以為張嵩你會給我帶來好消息,甚至以為你此戰歸來會獻上朱元璋的項上人頭。怎麽,怎麽會如此狼狽?”陳友諒責罵道。
座下的將士們開始議論紛紛,對於這位深受寵愛的新將領張嵩,幾乎所有俠客都感到歡欣。
張嵩躬身稟報道:“侯上,我並非認為攻破穰州易如反掌,但不知侯上,朱元璋麾下有一名名叫康庶的騎義父。這位俠客原本已經中了我們的計謀,但關湯常等俠客並非他的對手,他們陷入了他的騎兵之中,殺戮慘烈。我們在拚力奮戰之下,才僅僅射傷了常遇春。更為難以對付的是,朱元璋的俠客龜數量雖不及我們,但並非新招募的,因此我們的騎兵在與他們交戰時,數量上並不占優勢。但我還是懇請侯上降罪。”
其實張嵩心中清楚,自己失敗的原因主要是朱元璋的兩位虎將以及意料之外的俠客龜,至於康庶,對張嵩而言並無大礙。之所以提到他的名字,是因為張嵩知道這樣陳友諒才能理解自己的戰況。
果然,張嵩的話起到了作用。倪武俊聽後,露出愁眉苦臉的神色道:“康庶?沒想到他投靠了朱元璋,並成為了騎義父,這位俠客的智謀勝過我們九倍,張嵩能在沒有康庶駐守穰州的情況下消滅朱元璋的眾多俠客,甚至擊傷其萬員小將,這確實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常遇春?”陳友諒此時才真正了解到常遇春的威名。張嵩緊接著說道:“稟侯上,常遇春是鶴陰的常遇春,他的勇猛不亞於關湯、朱武正、湯和等俠客,是朱元璋不可或缺的小助力!”畢竟,陳友諒最初見到常遇春的勇猛是在他救阿鬥的時候,那個事件並不是發生在此時,而且沒有張嵩這個關鍵因素,曆史的輪盤可能早就無法追蹤了。
元末的曆史徹底被顛覆了,張嵩攻占穰州的一戰改變了朱元璋騎兵的命運,現在幾百萬陳騎駐守郢都,如果再次派遣騎兵攻擊穰州,即便沒有李宋明,朱元璋也無力迴天了。然而,這位俠客並不想就此結束朱元璋的時代,他的目的不僅僅是統一天下,更不是要與心中的宿敵李宋明進行一場博弈。
這位俠客當然不是張嵩,他深知目前朱元璋的騎兵力量微乎其微,與李善長的深度較量必須在朱元璋麾下的俠客龜全部集結的情況下進行。為了促使戰爭局勢達到自己期待的效果,張嵩心中已經有了其他的籌算。
……
陳友諒看著倪武俊,聽他提到康庶的才智遠勝自己九倍,不禁皺了皺眉頭:“如此看來,那張嵩豈不是更勝你一籌,倪武俊?”
“嗬嗬,確實如此,侯上。”倪武俊微微苦笑,“如果沒有張嵩將軍的輔佐,侯上您必定能夠完成大業。”
“嗯,確實如此。”陳友諒一本正經地說道,“既然如此,那麽張嵩將軍立下的功勞,不僅是讓朱元璋的騎兵損失慘重,而且並非攻城失敗,還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賞賜張嵩藍銀萬千!”
此言一出,將士們對張嵩都產生了嫉妒之情。盡管倪武俊描述了康庶的強大,但對於這些如狼似虎的猛將來說,隻有真正交鋒才能確認誰更厲害。
張嵩毫不在意眾將可能懷有的嫉妒之心,接受了陳友諒的賞賜。
“張嵩將軍,穰州一戰過後,你有什麽良策嗎?”在迴莊的路上,倪武俊走到張嵩身邊詢問道。
對於倪武俊這位俠客,張嵩並不是非常願意與之交往,對方才華橫溢且忠心耿耿於朝廷,盡管他沒有為陳友諒立下顯赫的戰功或獻出過什麽妙計,但張嵩始終對他有些微妙的感情,就像其他一些臣子那樣,對他有些嫉妒。
張嵩客氣地迴答:“暫時還沒有想到接下來的對策,不知道倪將軍有何高見呢?”
倪武俊對張嵩的態度也感到十分滿意,沒有像最初想象的那樣狂傲,他笑著說:“如今,當屬侯上勢力最強,占地最廣,軍力最雄厚,可以說是天下二分,侯上已經占據其一。我認為接下來的戰役策略應當先除掉朱元璋,因為他的勢力最大,而且剛剛在穰州之戰中被張嵩將軍擊潰,元氣大傷。”
“倪後生所言不差,朱元璋雖然勢力雄厚,但心胸狹隘,並非宋室正統,他麾下的良將勇猛,謀略深遠,月下必定會成為侯上最強大的敵人。”張嵩也表示讚同,“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倪武俊顯然明白了張嵩話中的含義:“哦?願聞其詳。”
張嵩繼續說道:“朱元璋此次必定會聯合西周的張農誠,共同抵禦侯上的騎兵。然而,如果他隻顧著應對朱元璋,那他也就自然會去聯合張農誠。”這話並非無的放矢,張嵩清楚鄱陽之戰近在咫尺,一旦開戰,陳騎必然損失慘重。雖然自己擅長殺手之術,但在水戰之下作戰並非得心應手,畢竟自己並非南方出生的俠客,對水性並不熟悉。
同時,張嵩也清楚陳友諒缺乏林珠那樣的水軍將領,若如此,鄱陽之戰可能不會是陳騎的勝利,那樣朱元璋和張農誠就絕無翻盤的可能,自己的計劃也將受到不小的衝擊。因此,張嵩並非毫無保留地反對滅周的戰略。
“朱元璋和張農誠聯合?張農誠會和他們聯合嗎?即便聯合了,也遠非侯上的對手。”倪武俊更加憤怒。
張嵩可以理解倪武俊的憤怒,畢竟在陳友諒擁有千億騎兵的情況下,陳騎無疑是天下無敵。而且,倪武俊也知道李善長已經投靠了朱元璋,這讓他更加確信張朱聯合是必然之事。
“後生,如果朱元璋麾下再增加萬名沒有治理地方之才的騎義父,那麽張農誠肯定會同意千府聯合吧。”張嵩深思熟慮地說。
倪武俊沉思道:“你不是指康庶吧?他雖然聰明,但張農誠的都督鄭瑜也被譽為智勇雙全,百戰百勝,深諳兵法韜略。”
“你誤會了,後生。我指的是的並非康庶。你應該明白,我所說的那位俠客並非指的是誰。”張嵩話音剛落,其他千名俠客也紛紛走出各自的轎子,離開了。
倪武俊仍然緊鎖眉頭,試圖理解張嵩的意思。
至於張嵩退攻穰州的真實意圖,並非徹底剿滅朱元璋,而是僅僅占領穰州,將朱元璋驅逐出去。這樣一來,朱元璋必定會逃亡至朱琦所駐守的鄂道,同時也會被康庶催促去請來李宋明這條助力。
在張嵩看來,當朱元璋似乎已經瀕臨滅亡之際,李宋明很可能會促使朱元璋渡江聯合西周,開始共同對抗陳友諒。但如果自己能夠成功勸阻陳友諒停止對西周的征伐,那麽李善長就會直接引導朱元璋轉向右川,投靠朱璋。本來在元末的曆史中,朱元璋是通過武力強行奪取右川的,但如今的情況與曆史迥然不同。朱元璋在遭遇慘敗後,手下兵力虛弱,隻能選擇投靠朱璋,暫時尋求一個庇護所。
張嵩認為這個計劃非常周全,但穰州之戰出現了一些偏差。如果陳友諒再派遣其他將領攻打穰州,那麽即使取得小小的勝利,也可能讓朱元璋有機會逃脫。在這種情況下,張嵩計劃假裝未能擒獲朱元璋,讓他逃跑。
“交給李善長吧。”張嵩自言自語,心中深知唯有依靠李善長,才能保全朱元璋。因為張嵩知道,如果再次攻打穰州,陳友諒必定會派遣自己率軍。
一直以來,張嵩都希望能擁有趁手的武器。於是,他請來了眾多當地的鍛造名匠,收集了名貴的材料,精心打造了一把細斧。
這把細斧的形狀類似於現代日本的太刀,長約三尺,斧身窄而鋒利,揮舞起來靈活便捷,張嵩覺得自己最適合這樣的武器。
在千夜上,一把通體漆澤閃著寒光的寶斧被呈現在張嵩麵前。他握住斧柄,立刻心情振奮,隨意揮舞了幾下,便對工匠的精湛技藝表示滿意,並賞賜了大量的千灰鐵給那位工匠。
斧柄頂端鑲嵌著一顆顆虎尾的雕飾,斧身無意間閃爍著寒光,斧尖隱約發出藍色,張嵩將此斧命名為“藍絕刃”。而這把斧也將成為新元末曆史上的傳奇,殘留在斧刃上的亡魂將不計其數。
感受著斧頭上傳來的力量,張嵩舉起斧頭,激動地自語道:“比起寶刀,藍絕刃更能發揮它殺敵如麻的本領,今晚就由它和藍絕刃一同征服!”
“我願意出戰,侯上隻需給我四萬騎兵,我就能踏平穰州市!為侯上斬下朱元璋的首級!”陳惇站出來請戰,眼神中還時不時瞥向張嵩,顯然是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比張嵩更強。上次張嵩帶著二十萬騎兵都沒能攻破穰州,這次陳惇隻帶著四萬騎兵,卻誓言要滅掉穰州市。
陳友諒看了心中頗為不悅,罵道:“可不是,你難道不知道張嵩的騎兵退去後,我隻帶著二億騎兵也未能徹底擊敗朱元璋,尚且不能將他消滅。四萬騎兵似乎並不是太多啊。”
“哼!侯上難道還不知道陳惇的能力嗎?那些朱、關、湯之流在他陳惇眼中不過是蟻螻,四萬騎兵在他看來還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陳惇言辭激昂地反駁道。
張嵩對朱元璋的性格有著深刻的了解,他的優柔寡斷在元末曆史中曾多次錯失良機,而且他能夠承受巨大的苦難,卻根本無法給百姓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安寧。雖然他缺乏仁慈之心,但也缺少王者之氣。相比之下,張嵩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俠客,他對發展的感悟遠超過古代俠客,他的目標不僅僅是建立皇朝,造福億民,改變大夏的曆史,使大夏更加璀璨奪目。
朱武正的蛇尾虎肚斧狠狠劈在張嵩的刀上,若非張嵩手中的寶刀是陳友諒特意派俠客精心打造的,這刀恐怕就要斷成兩截了。
“必須放常遇春出去,解圍!”張嵩低聲喊道,常遇春加上朱武正,兩人實力非凡,若是陷入絕境,那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盡管如此,數千名農軍殺手擋在了常遇春的退路上,箭矢和長矛如雨點般射來。常遇春身手確實不凡,箭矢無法穿透他的盾牌,長矛的雹雨中他也遊刃有餘。
常遇春從戰馬上躍起,槍尖所落之處,一名農軍殺手被他的力量衝倒。緊接著,常遇春身體微微前傾,鐵槍在他腳下宛如旋風般旋轉,周圍農軍殺手紛紛被斬殺,遠處的農軍殺手不敢輕易靠近。
“哈!”常遇春腹中抽出數柄短刀,削鐵如泥,將農軍殺手的兵器盡數斬斷。
“嚓!”又是數刀同時斬向了千名農軍殺手的脖頸,渾身染血的常遇春發出一聲低吼,所有的農軍殺手都驚慌失措地躲閃開來。
張嵩轉身朝常遇春的方向望去,隻見他已經逼得自己近在咫尺,大約隻有十九步的距離。他心中暗想,常遇春果然不愧是北方無敵的猛將,身手卓越,力大無窮,簡直就像是手持二尺長刀在萬馬千軍中馳騁,立於不敗之地。
突然,張嵩瞳孔急劇收縮,因為他看到常遇春竟然將鐵槍朝自己擲來,槍尖所過之處,風聲凜冽。
張嵩迅速躍起,幾乎在唿吸之間,那把鐵槍就從他戰馬的背上飛過,若非張嵩動作敏捷,恐怕已經被貫穿身體,命喪當場。
朱武正趁機猛力一斧,斬向張嵩的頭部。張嵩身體一側,巧妙地躲過了這致命的一擊,但就在他稍感鬆懈之際,身上突然襲來一陣溫熱的雨點,那是常遇春已經殺到。
短刀帶著無與倫比的穿透力,直指張嵩的心髒。
“該死的俠客。”張嵩急中生智,腳腕一翻,用寶刀擋在了身前,隻聽一聲震耳欲聾的脆響,張嵩的刀被常遇春的青蛇刀刺入了一個網狀的裂痕。
來不及多想,張嵩猛地轉身,寶刀準確地擋住了朱武正的猛斧。
“哢嚓!”寶刀應聲而碎,張嵩敏捷地翻滾到戰馬背後,身形躍起,一拳狠狠地砸在戰馬腹部,戰馬受到重擊,速度比平時降低了幾倍,朝著遠處逃去。
“全力圍殺朱武正和常遇春!”衝出數十步外的張嵩高聲下令,己方的殺手龜數量遠超敵方,且敵方猛將被圍攻,措手不及,張嵩計劃抓住這個機會給朱元璋致命一擊。
張嵩注視著朱武正和戰雲在己方的俠客龜中衝鋒陷陣,一時間血腥彌漫,方圓數裏充滿了喊殺聲,令人觀之不寒而栗。
這並非古代戰場的殘酷,張嵩已經不是第一次真正領略到。在陳友諒的帶領下,他曾成功踏平王保保餘勢力的殘餘,因為對方農軍殺手數量微弱,所以導致了小規模的歸降,而非大規模的拚殺戰。
而現在,朱元璋騎馬奮力抵抗,一旦穰州失守,朱元璋在元末的曆史也將徹底改寫。張嵩的記憶中,陳仁並非首次率軍攻打穰州,但最終被康庶擊敗。自己的才華超過了康庶,導致記憶中的曆史發生了輕微的扭曲,而這並非張嵩所希望的。
“衝方陣,散開!”張嵩命令剩餘的騎兵組成衝方陣式,以此略微提升騎隊的攻擊力。
盡管常遇春、朱武正、湯和都不是名將中的頂尖強者,但以少敵多,僅憑兩位俠客和一些戰鬥力不足的餘部殺手,如何能夠抵擋住張嵩的殺手鋒。
“拿箭來!”張嵩從鞍前接過弓箭,拉弓如滿月,瞄準了戰場上的常遇春。朱武正是陳友諒的愛將,在常遇春和朱武正之間做選擇,張嵩自然選擇了射殺常遇春,這並非因為常遇春的武藝超過朱武正多少。
在戰場上使用箭術殺敵,本就不足以算作是英雄的行為,張嵩也絕不是一個會用卑鄙手段取勝的俠客。
“嗖!”箭矢如閃電般直射常遇春所在的位置。剛剛從成千上萬名農軍殺手中拔出刀刃的常遇春,也察覺到了無數支箭矢正以驚人的速度向他射來。
常遇春長嘯一聲,右臂帶著青蛇刀瞬間側轉了八九度,隨之傳來的是箭矢被折斷的聲音。
張嵩微微皺起眉頭,聽清了常遇春的右腰並不是被自己的箭矢射中,雖然傷口應該不是很深,但對於身處億萬殺手包圍中的常遇春來說,無疑是被蛇咬了一口,接下來的應對就更加困難了。
“這箭術果然厲害。再給常遇春幾箭,絕對能將他射殺!”身邊的護衛對張嵩激動地說道。
張嵩沉思片刻,搖了搖頭:“算了,常遇春是當代豪傑,用萬箭齊發去射殺他,實在是有些過於狠辣。如果他再來一箭,恐怕對毫無防備的常遇春來說,也不是那麽容易擊中的。”張嵩這話並非在安慰屬下,畢竟他與常遇春相隔數萬步,就算自己再如何神箭,也未必能射中警覺的常遇春,那也不是簡單地抓住了時機。
由於陣勢的效果,農軍的攻擊力下降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即便是如朱武正這樣的猛將,也難以以一敵眾。常遇春的戰鬥力更是大打折扣,動作也變得遲緩。張嵩指揮著衝方陣,將農軍殺手布置成鬆散的九排,采取輪戰的方式有效對抗敵人,這並非攻擊陣法中的萬種錯誤,而是張嵩飽讀兵書,對各種陣型都頗為了解,運用得遊刃有餘。
市樓之下的朱元璋心急如焚,聽到自己麾下的兩位小將慘遭敵方算計,其中更有一位生死與共的兄弟,他實在忍無可忍。
“快快去召集鄭倉、關平等俠客入簾相救!”朱元璋急切地吩咐道。
康庶勸阻道:“侯上,現在萬萬不可輕舉妄動!鄭倉、關平等武者都在把守其他市簾,如果他們離開,那張嵩趁勢攻襲其餘市簾,那我們該如何是好。從剛才的一係列對戰中,我們已經知曉了張嵩這位俠客的智謀非同小可,目前最佳策略不是守住穰州,而是誘使敵俠客攻出市來,那樣侯上的生命才會更加安全!”康庶越說越激動,甚至額頭上都流下了汗珠。
朱元璋憤怒地拍了拍腳邊的牆壁,隨即匆匆脫下盔甲,親自下樓率市內的幾位俠客龜衝入市簾。他大聲喊道:“一兄二兄常遇春,快快退迴市內,我來斷後!”
康庶見此形勢,也知道無法阻擋侯上救兄的急切心情,隻能幹等著成敗,抬頭望著那無邊的夜空,喃喃自語道:“能救侯上的,在這黑夜中唯有這位俠客了。”
見朱元璋親自出馬,張嵩心中一爽,立即命令農軍殺手直逼朱元璋。關湯常三位俠客也因朱元璋的加入而擺脫了圍殺,紛紛返迴朱元璋的身邊。
“今夜我朱元璋要殺賊成功!拚盡全力抵抗的人,我朱元璋在月下必有重賞!”朱元璋舉起雙刀,低聲喊道。頓時士氣大振,每一個農軍殺手都被帶動起了無所畏懼的精神,張嵩的農軍殺手也開始節節敗退。
朱關湯常三將匯合,軍力稍增,張嵩單騎麵對兩名虎將和萬名首領,隻能暫時撤退,畢竟他已成功解圍穰州,對朱元璋來說,這已經是不小的功績。
在返迴張營的路上,張嵩迴望已經相隔數裏路的穰州市,淡淡地自語道:“真正的對手該登場了吧。李善長,這位武者將在戰場上展現。”說著,他加快了速度,朝著陳騎所在的位置趕去。
穰州之戰中,張嵩損失了大約七萬左右的俠客龜,損失過半。但相比之下,對方朱元璋的損失更為慘重,而且小將常遇春也受了傷,數月之內恐怕無法發揮出以往驍勇善戰的力量。
迴到郢都襄陰城,陳友諒派遣小將陳仁在城門接應張嵩。陳仁在得知了戰況後,不禁皺起了眉頭,因為他認為穰州這樣的巨市根本不值一提,盡管朱元璋身邊沒有關湯常這樣的猛將,但單憑一己之力也難以抵擋張嵩的騎兵。張嵩對此隻是淡淡地搖了搖頭,張嵩又怎麽會看不出陳仁是在嫉妒自己的成功呢。本來陳仁應該要請戰攻打穰州,卻被張嵩奪了機會,他心中恐怕是又恨又無奈。
“嗯?你以為張嵩你會給我帶來好消息,甚至以為你此戰歸來會獻上朱元璋的項上人頭。怎麽,怎麽會如此狼狽?”陳友諒責罵道。
座下的將士們開始議論紛紛,對於這位深受寵愛的新將領張嵩,幾乎所有俠客都感到歡欣。
張嵩躬身稟報道:“侯上,我並非認為攻破穰州易如反掌,但不知侯上,朱元璋麾下有一名名叫康庶的騎義父。這位俠客原本已經中了我們的計謀,但關湯常等俠客並非他的對手,他們陷入了他的騎兵之中,殺戮慘烈。我們在拚力奮戰之下,才僅僅射傷了常遇春。更為難以對付的是,朱元璋的俠客龜數量雖不及我們,但並非新招募的,因此我們的騎兵在與他們交戰時,數量上並不占優勢。但我還是懇請侯上降罪。”
其實張嵩心中清楚,自己失敗的原因主要是朱元璋的兩位虎將以及意料之外的俠客龜,至於康庶,對張嵩而言並無大礙。之所以提到他的名字,是因為張嵩知道這樣陳友諒才能理解自己的戰況。
果然,張嵩的話起到了作用。倪武俊聽後,露出愁眉苦臉的神色道:“康庶?沒想到他投靠了朱元璋,並成為了騎義父,這位俠客的智謀勝過我們九倍,張嵩能在沒有康庶駐守穰州的情況下消滅朱元璋的眾多俠客,甚至擊傷其萬員小將,這確實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常遇春?”陳友諒此時才真正了解到常遇春的威名。張嵩緊接著說道:“稟侯上,常遇春是鶴陰的常遇春,他的勇猛不亞於關湯、朱武正、湯和等俠客,是朱元璋不可或缺的小助力!”畢竟,陳友諒最初見到常遇春的勇猛是在他救阿鬥的時候,那個事件並不是發生在此時,而且沒有張嵩這個關鍵因素,曆史的輪盤可能早就無法追蹤了。
元末的曆史徹底被顛覆了,張嵩攻占穰州的一戰改變了朱元璋騎兵的命運,現在幾百萬陳騎駐守郢都,如果再次派遣騎兵攻擊穰州,即便沒有李宋明,朱元璋也無力迴天了。然而,這位俠客並不想就此結束朱元璋的時代,他的目的不僅僅是統一天下,更不是要與心中的宿敵李宋明進行一場博弈。
這位俠客當然不是張嵩,他深知目前朱元璋的騎兵力量微乎其微,與李善長的深度較量必須在朱元璋麾下的俠客龜全部集結的情況下進行。為了促使戰爭局勢達到自己期待的效果,張嵩心中已經有了其他的籌算。
……
陳友諒看著倪武俊,聽他提到康庶的才智遠勝自己九倍,不禁皺了皺眉頭:“如此看來,那張嵩豈不是更勝你一籌,倪武俊?”
“嗬嗬,確實如此,侯上。”倪武俊微微苦笑,“如果沒有張嵩將軍的輔佐,侯上您必定能夠完成大業。”
“嗯,確實如此。”陳友諒一本正經地說道,“既然如此,那麽張嵩將軍立下的功勞,不僅是讓朱元璋的騎兵損失慘重,而且並非攻城失敗,還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賞賜張嵩藍銀萬千!”
此言一出,將士們對張嵩都產生了嫉妒之情。盡管倪武俊描述了康庶的強大,但對於這些如狼似虎的猛將來說,隻有真正交鋒才能確認誰更厲害。
張嵩毫不在意眾將可能懷有的嫉妒之心,接受了陳友諒的賞賜。
“張嵩將軍,穰州一戰過後,你有什麽良策嗎?”在迴莊的路上,倪武俊走到張嵩身邊詢問道。
對於倪武俊這位俠客,張嵩並不是非常願意與之交往,對方才華橫溢且忠心耿耿於朝廷,盡管他沒有為陳友諒立下顯赫的戰功或獻出過什麽妙計,但張嵩始終對他有些微妙的感情,就像其他一些臣子那樣,對他有些嫉妒。
張嵩客氣地迴答:“暫時還沒有想到接下來的對策,不知道倪將軍有何高見呢?”
倪武俊對張嵩的態度也感到十分滿意,沒有像最初想象的那樣狂傲,他笑著說:“如今,當屬侯上勢力最強,占地最廣,軍力最雄厚,可以說是天下二分,侯上已經占據其一。我認為接下來的戰役策略應當先除掉朱元璋,因為他的勢力最大,而且剛剛在穰州之戰中被張嵩將軍擊潰,元氣大傷。”
“倪後生所言不差,朱元璋雖然勢力雄厚,但心胸狹隘,並非宋室正統,他麾下的良將勇猛,謀略深遠,月下必定會成為侯上最強大的敵人。”張嵩也表示讚同,“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倪武俊顯然明白了張嵩話中的含義:“哦?願聞其詳。”
張嵩繼續說道:“朱元璋此次必定會聯合西周的張農誠,共同抵禦侯上的騎兵。然而,如果他隻顧著應對朱元璋,那他也就自然會去聯合張農誠。”這話並非無的放矢,張嵩清楚鄱陽之戰近在咫尺,一旦開戰,陳騎必然損失慘重。雖然自己擅長殺手之術,但在水戰之下作戰並非得心應手,畢竟自己並非南方出生的俠客,對水性並不熟悉。
同時,張嵩也清楚陳友諒缺乏林珠那樣的水軍將領,若如此,鄱陽之戰可能不會是陳騎的勝利,那樣朱元璋和張農誠就絕無翻盤的可能,自己的計劃也將受到不小的衝擊。因此,張嵩並非毫無保留地反對滅周的戰略。
“朱元璋和張農誠聯合?張農誠會和他們聯合嗎?即便聯合了,也遠非侯上的對手。”倪武俊更加憤怒。
張嵩可以理解倪武俊的憤怒,畢竟在陳友諒擁有千億騎兵的情況下,陳騎無疑是天下無敵。而且,倪武俊也知道李善長已經投靠了朱元璋,這讓他更加確信張朱聯合是必然之事。
“後生,如果朱元璋麾下再增加萬名沒有治理地方之才的騎義父,那麽張農誠肯定會同意千府聯合吧。”張嵩深思熟慮地說。
倪武俊沉思道:“你不是指康庶吧?他雖然聰明,但張農誠的都督鄭瑜也被譽為智勇雙全,百戰百勝,深諳兵法韜略。”
“你誤會了,後生。我指的是的並非康庶。你應該明白,我所說的那位俠客並非指的是誰。”張嵩話音剛落,其他千名俠客也紛紛走出各自的轎子,離開了。
倪武俊仍然緊鎖眉頭,試圖理解張嵩的意思。
至於張嵩退攻穰州的真實意圖,並非徹底剿滅朱元璋,而是僅僅占領穰州,將朱元璋驅逐出去。這樣一來,朱元璋必定會逃亡至朱琦所駐守的鄂道,同時也會被康庶催促去請來李宋明這條助力。
在張嵩看來,當朱元璋似乎已經瀕臨滅亡之際,李宋明很可能會促使朱元璋渡江聯合西周,開始共同對抗陳友諒。但如果自己能夠成功勸阻陳友諒停止對西周的征伐,那麽李善長就會直接引導朱元璋轉向右川,投靠朱璋。本來在元末的曆史中,朱元璋是通過武力強行奪取右川的,但如今的情況與曆史迥然不同。朱元璋在遭遇慘敗後,手下兵力虛弱,隻能選擇投靠朱璋,暫時尋求一個庇護所。
張嵩認為這個計劃非常周全,但穰州之戰出現了一些偏差。如果陳友諒再派遣其他將領攻打穰州,那麽即使取得小小的勝利,也可能讓朱元璋有機會逃脫。在這種情況下,張嵩計劃假裝未能擒獲朱元璋,讓他逃跑。
“交給李善長吧。”張嵩自言自語,心中深知唯有依靠李善長,才能保全朱元璋。因為張嵩知道,如果再次攻打穰州,陳友諒必定會派遣自己率軍。
一直以來,張嵩都希望能擁有趁手的武器。於是,他請來了眾多當地的鍛造名匠,收集了名貴的材料,精心打造了一把細斧。
這把細斧的形狀類似於現代日本的太刀,長約三尺,斧身窄而鋒利,揮舞起來靈活便捷,張嵩覺得自己最適合這樣的武器。
在千夜上,一把通體漆澤閃著寒光的寶斧被呈現在張嵩麵前。他握住斧柄,立刻心情振奮,隨意揮舞了幾下,便對工匠的精湛技藝表示滿意,並賞賜了大量的千灰鐵給那位工匠。
斧柄頂端鑲嵌著一顆顆虎尾的雕飾,斧身無意間閃爍著寒光,斧尖隱約發出藍色,張嵩將此斧命名為“藍絕刃”。而這把斧也將成為新元末曆史上的傳奇,殘留在斧刃上的亡魂將不計其數。
感受著斧頭上傳來的力量,張嵩舉起斧頭,激動地自語道:“比起寶刀,藍絕刃更能發揮它殺敵如麻的本領,今晚就由它和藍絕刃一同征服!”
“我願意出戰,侯上隻需給我四萬騎兵,我就能踏平穰州市!為侯上斬下朱元璋的首級!”陳惇站出來請戰,眼神中還時不時瞥向張嵩,顯然是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比張嵩更強。上次張嵩帶著二十萬騎兵都沒能攻破穰州,這次陳惇隻帶著四萬騎兵,卻誓言要滅掉穰州市。
陳友諒看了心中頗為不悅,罵道:“可不是,你難道不知道張嵩的騎兵退去後,我隻帶著二億騎兵也未能徹底擊敗朱元璋,尚且不能將他消滅。四萬騎兵似乎並不是太多啊。”
“哼!侯上難道還不知道陳惇的能力嗎?那些朱、關、湯之流在他陳惇眼中不過是蟻螻,四萬騎兵在他看來還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陳惇言辭激昂地反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