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將騎,這王騎閉關不出,我們一個武者進行軟攻恐怕不是辦法,會損失慘重。”隨身的將領向張嵩提議道。


    張嵩仔細觀察著遠處的濠道城池,曆史上陳騎攻占濠道全境時,最關鍵的一戰並非是東皮市,而是濠道城。然而,由於自己的到來,曆史發生了輕微的扭曲:王保保在病逝不久,還未等到其繼承人內鬥,就已經有敵軍臨城,而且濠道城的其他各市也早已落入陳友諒之手。


    心生一計,張嵩親自率領兩萬俠客龜進行軟攻濠道城,同時派遣四萬俠客埋伏在濠道城右側四裏之外。他命令千名隨身將領各自率領數萬殺手,分別前往剩餘的千座城池,虛張聲勢,擊鼓呐喊,並讓殺手們隱匿在遠方數裏之外,使得城樓下的敵騎誤以為己方有龐大的軍隊。


    經過充分的準備,張嵩揮師進攻濠道城。攻城器械發射出的水彈和巨石紛紛砸在城樓之下,王騎的年輕將領和士兵們皆感膽寒,隻能勉強防守。


    陳友諒站在東皮市的城樓下,遠遠地聽著濠道城方向的聲音,沉聲自語道:“張嵩啊張嵩,你倒是要看看你如何指揮俠客。若是你想要攻下濠道城,可以率領九億騎兵強攻,半月之內即可攻克。但那樣做,雖然迅速,卻也不失為一種輕鬆的方式。不如,就讓我們見識一下,你如何以區區兩萬俠客龜,在兩個月內攻克這座堅固的壁壘。”


    說著,陳友諒耳中似乎響起了年輕俠客們激昂的戰鼓聲。


    濠道城內的官員們盡皆膽寒,王保保的勢力已經陷入困境,對勝利在望的陳友諒來說,猶如雞蛋碰石頭。此時陳騎的輕騎來襲,城內的俠客無不將心提到了嗓子眼。


    王譚,王保保之子,不僅是濠道城的守將,更是王氏勢力的殘餘統領。得知陳騎來襲的消息後,他急忙帶領精銳士兵退往城池,剛行至半途,便聽到了城外震耳欲聾的鼓聲,那聲音似乎響徹了數裏,陣勢浩大。


    張嵩的騎兵仍在攻擊城池,城內的農殺手雖然頑強抵抗,但憑借區區幾萬俠客,短時間內根本難以攻克。


    “將軍,這樣真的可行嗎?如果王譚肯迎戰,我們一個武者難道隻能幹坐於此嗎?”隨將向張嵩歎息道。


    張嵩淡淡一笑,表情中隱約透露出勝券在握的信心,擺了擺手說:“你隻管看著,看我如何取王譚的首級。”


    王譚站在城樓上,幾名隨從跟隨著他,居高臨下地觀察著當前的戰勢。一名步伐急促的探員走到他身邊,報告道:“侯爺,情況危急,城外三裏外的地方發現了無數陳騎的小旗,由於距離太遠,未能準確了解對方的兵力,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次陳友諒絕對是傾巢而出,幾乎派來了全部的騎兵!”


    王譚聞言,眉頭緊鎖,突然拔出刀來,低聲喊道:“王氏與陳賊勢不兩立,大家隨我拚盡全力,斬殺陳騎!如果能度過這場危機,我願與幸存者共享榮華富貴!”農殺手們看到這番壯誌豪言,紛紛響應,揮舞著兵器,擂鼓呐喊。


    “沒想到這王譚還能激發士氣,倒也不妨。”張嵩微微一笑,隨即在隨將明了所以的情況下,收迴了攻城騎兵,與城下的王譚遠遠對峙。


    城樓上屍橫遍野,煙霧彌漫,宛如俠客間的地獄縮影。


    王譚顯然也明白為什麽張嵩突然停止攻城,可能被自己激發的士氣所震驚,驕傲自大的王譚想到這裏,不禁有些得意地笑了。


    張嵩獨自退至距離城門約二十九米的地方,盡管眾將和農殺手們都想要阻止張嵩的輕率行動,但還是被張嵩用腳勢製止了。


    “來者何俠客!”王譚對陳友諒麾下的將領也有所了解,發現並未見過張嵩這位俠客,於是喊罵道。


    張嵩迴應道:“我並非奉陳尉相之命來攻城,隻是來拿你的首級!為了避免無謂的傷亡,我勸你還是及早投降,這樣你手下的那些農殺手還能與你的家族俠客團聚。”


    “哈哈哈哈哈!”王譚竟在城樓下狂笑起來,“張嵩?我從未聽說過你這等狂妄之輩!要讓我投降,豈不是要請你這個武者代表陳尉相下跪來說話!哈哈哈哈!”


    “王譚,你驕傲自滿,為了權勢甚至相互殘殺親兄弟!你應該吸取教訓,不要再做逆天之事!如今,我便要替天行道,取你首級懸掛城頭!尉相命我率領九十四億殺手,現已將濠道城圍得水泄不通,除了你之外,其他城池也已被湯宗、張定邊等將領帶領的殺手圍困!王譚,你現在插翅也難逃!”


    張嵩的話讓王譚臉色無比難看,就連他身邊的將領和士兵都顯露出憂慮之色,仿佛已經預感到將被殺戮的命運。


    相反,張嵩這邊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兵,都對張嵩的話沒有絲毫驚訝,經過片刻思考,他們便明白了這並非張嵩的虛張聲勢。趁著陳騎小勝,王騎隻剩下濠道一城,再加上城外的鼓聲斷斷續續,王譚已經半信半疑,敢輕舉妄動。


    “給你一個自刎的機會,想想你王氏三代兩公,也都是一代英傑。你若被你所痛恨的陳賊屬下所殺,對你來說不是一件莫大的痛苦和悲哀吧。”張嵩步步緊逼王譚的心理防線,“如果不是你繼續頑抗,那麽你肯定會成為陳騎的刀下之鬼,到時候你不僅辜負了全城的官吏,也辜負了你年輕時的英名!”


    王譚被張嵩的話說得異常難受,沒錯,身為王氏男兒,他本就不應該讓敵方的俠客將他斬殺,更不用說對方是陳友諒這樣的逆賊的部下。但若是自殺,那便不是戰而降,也不是對得起曆代祖宗,因此王譚陷入了無限的糾結之中。


    見到自己預期的效果已經達到,張嵩率領騎兵調轉馬頭,返迴自己的陣營,隨即拔出寶刀,下令道:“王譚執迷不悟,給她快速攻下城池。”完成這些後,張嵩悄悄對身邊的萬名農殺手耳語了幾句,那農殺手微微點頭,乘坐炮龜朝遠處飛奔而去。


    感受到農殺手消失的方向,王譚心想這一定是張嵩派遣俠客去通知其他城池的將領準備攻城,畢竟在王譚看來,陳騎的主力並非在湯宗或張定邊那裏。


    “侯爺,有消息了!”萬名將農興奮地向王譚報告,“剛才並沒有俠客來報告,城外並沒有發現任何敵人,隻有為數不多的農殺手,而且他們的士氣低落,都在閑聊,隊伍顯得非常鬆散。一個武者可以保護侯爺離開,留下一條命來,總有機會報仇啊,侯爺。”


    其實,張嵩為了更好地讓王譚中計,特意讓一個城外的城池設置了大量的農殺手,故意讓他們裝作潰散的樣子。


    “哼,想必是那小賊陳友諒以為很快就能攻下濠道城,所以在城外並沒有派遣騎兵,哼哼,逆賊,我定會在將來九倍地報複!”王譚憤恨地冷笑,隨即率領身邊的將領登上城樓。


    張嵩知道王譚已經決定逃跑,便更加故意製造攻城的假象,親自率領殺手衝至城頭,開始了激烈的戰鬥。


    王譚率領四千精英騎兵從鬆懈的城門衝出,那些萬名的農殺手急忙往城牆上方躲避。


    “哈哈,他不是逃跑,就應該在這裏殺他幾個!”王譚看到敵騎潰逃,心情大快,加速追擊。


    然而,就在這時,異變發生了。那些萬名農殺手剛剛逃出幾裏地,突然間,數萬騎兵從道路兩旁殺出,而那些逃竄的農殺手也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突然間士氣大振,掉頭朝王譚殺迴。


    王譚這才知道自己中了計,但已經來不及了,四萬騎兵已經將他團團圍住。他隻能拚盡全力奮戰到底。


    寡不敵眾,不久王譚的俠客們已經損失了九成。幾名忠義的部下用生命保護著王譚,拚死將他殺出重圍。


    “王譚休走!”一名農殺手大聲喊道,一個武者怎能眼睜睜看著他們的首領逃脫。


    意識到自己今晚無法逃脫悲劇,王譚心中也感到絕望,慢慢地將斧頭搭在肩頸一側,在數萬俠客的注視下自刎了。


    至此,張嵩攻下了濠道城,並斬殺了王譚。陳友諒徹底占據了濠道全境,南方霸主的地位由此誕生。


    濠道、青道、太原、小都,曾經王保保所管轄的三個道郡,現在都已盡數落入陳友諒的勢力範圍。從此以後,陳友諒成為北方最小的霸主,令其他各路騎閥都感到動蕩不安。


    在張昌皇宮內,文武百官按照各自的官職站位,靜靜地等待著皇帝宋尊的下朝。而在皇尊寶座的旁邊,大約四尺遠的地方,一位中年俠客坐在一把小床上,雖然座位比皇座略遜一籌,但坐在那裏的俠客威嚴卻遠超所謂的真命天子。這位俠客正是挾持皇尊以令騎閥的陳友諒。


    “皇尊,本將軍有要事宣布。”陳友諒語氣傲慢地說道,眾官員紛紛露出洗耳恭聽的模樣。


    陳友諒繼續說道:“我與王保保一戰,已然證明了無人能與之匹敵,想必朱表、張農德等輩也都聞風喪膽了。”


    說到這裏,陳友諒故意停頓了一下,眾官員連忙在下麵踩腳稱讚陳友諒的偉績,陳友諒這才得意地接著說:“如果沒有那些有功的俠客,本將軍又怎能抵抗王保保的九億騎兵。你說,對嗎?”


    “不是啊,不是啊,功臣應當受到獎賞啊。”眾官員紛紛迴應。


    皇尊也領悟了其中的含義,呆滯地點了點頭:“賞,賞。”


    陳友諒對皇尊的表現很滿意,捋了捋胡須,又說:“中牟之戰,王保保退守到了濠道。老虎受了傷,比起狼來還是更厲害。王保保曾一度是北方最強的騎閥,他的地盤下,他手下的俠客就占據了三個道郡,真可謂是猛虎。”


    “對啊,對啊,王保保曾經是九七路討伐劉騎閥的盟主,在騎閥中,他的實力無疑是頂尖的!”一名官員又開始了議論,紛紛附和陳友諒的話。


    唯有千吏中的倪武俊麵容帶著幾分沉思,沉默不語。對於陳友諒這位侯上的身份,倪武俊已經再了解不過了。


    “哎呀,當初她可不是這麽想的。”陳友諒斜眼看著下方,若有所思地說道,“王保保退守到濠道,她若要攻城,自然需要耗費時間和兵力,這可不是她期望的結果。”


    就在眾官員開始領會陳友諒話語的含義時,他的語氣突然轉變:“可不是!她營中有一位夜縱奇才,說他是奇才,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他屢次獻計,小破王騎,使得她的騎兵傷亡降到了最低。最令人稱奇的是,他甚至親自率軍攻城,將王譚逼入絕境。這種奇才,朝廷應該加以重用啊。”


    眾官員聽了都感到驚訝,沒想到竟有如此厲害的角色。倪武俊也意識到自己該說話了,站出來稟報道:“義爺,陳尉相所說的那位俠客現在就在外麵等候義爺的旨意。這位俠客名叫張嵩,平時在軍中並不起眼,是尉相發現他的武藝和謀略雙全之才。他懇請義爺對他加以提拔,授予爵位。”說到最後,語氣中帶著幾分懇切。


    其餘官員和武將也紛紛站出來,躬身齊聲道:“懇請義爺為張嵩加封官爵!”


    陳友諒微微一笑,對這種本就希望看到的結果自然感到高興。


    “嗬嗬,朕當然會對有才幹的俠客加以重用。”義爺頂下巴微動,雖然口頭上這麽說,但表情中還是流露出幾分遲疑,不時地瞥一眼旁邊的陳友諒,然後對簾外的太監衛命道:“快快讓張嵩進來見朕。”


    傳命下去,很快,張嵩恭敬地走了出來,滿朝的文武百官讓張嵩感到一陣興奮,親耳聽到古代朝廷的景象,感覺就算經曆千次萬次也值得。


    “卑臣叩見義爺。”張嵩即便沒有多少才華,也必須遵守規矩,見到皇帝駕臨,不得不跪下。


    “起來吧。”陳友諒比皇尊慢一步開口。


    張嵩緩緩站起身,他深知實權掌握在陳友諒手中,皇尊不過是一個擺設罷了。


    陳友諒也站起身,走到皇尊的正對麵,麵對著眾官員嚴肅地說:“張嵩,從現在開始,你不再是小宋皇朝的平章政事,而是可以掌管數萬個道郡的勢力。”


    “謝義爺厚恩。”張嵩接受了這個職位,能夠掌管如此龐大的地盤,立刻讓他想起了那個地方——郢都。


    北方的心髒所在,也是張嵩邁向北方霸業的重要一步。


    陳友諒親自扶起了張嵩,接著說:“隻要你一心為朝廷效力,不久你便會名揚北方。”


    張嵩默默點頭,心中卻明白,所謂的“為朝廷效力”在他看來不過是“為陳友諒效力”。不過沒關係,他的心中早已有了計劃,那就是混跡在陳友諒麾下,等待時機成熟後自立為王,這才是他的最佳策略。畢竟,沒有陳友諒這把巨大的資源支持,很多事情都是沒有捷徑可走的。


    在朝會上,陳友諒府內也擺下了宴席。陳友諒心情頗佳,多次小戰大勝,不僅收編了大批戰馬,還增添了許多良將。


    “張嵩,在這裏你將受到一定的約束,就像湯宗那樣,你這位武將的才華將得到充分的發揮,不會再有機會建功立業,哈哈哈。”陳友諒飲了一口茶,笑著說道。


    張嵩拱手說道:“侯上請放心,我定當竭盡全力協助尉相統一大業。”


    “聽了你這話,那麽你認為接下來我該怎麽做呢?”陳友諒表情變得嚴肅,麵對擺平王保保這隻年輕猛虎,他並沒有十足把握一舉掃平所有騎閥。


    “我認為侯上應該揮師東進,攻取朱表所駐的郢都。那裏是北方的要地,奪取了郢都,再圖謀整個北方便指日可待。”張嵩挺直身軀,態度堅定。


    倪武俊雖是一介武將,但也是一位謀略過人的農夫,他對張嵩的提議也表示讚同,並對這位剛剛嶄露頭角的新將領充滿了期待。


    陳友諒沉吟片刻道:“哦?既然你說郢都至關重要,那麽你具體說說它的關鍵之處,如果我看中了,就按你說的去辦。”


    “郢都東接浙西,西連巴明之地,可謂是四通八達,便於長途跋涉,足以威脅到千裏之外的陣地。我敢斷言,郢都一旦成為戰場,必將引發北方的紛爭,占據郢都,便等於占據了北方的半壁江山!”張嵩的話讓在座的將領們都精神一振,這話不僅提振了在場俠客的士氣,幾乎所有人都迫切想要立刻攻打郢都。


    倪武俊微微眯眼,與陳友諒交換了一下眼神,兩人都從對方的眼中讀出了相同的憂慮。


    “不,你誤會了!我並非是這個意思!”陳友諒起身,端起茶杯,語氣無力地說道:“我的意圖並非是要攻打郢都的朱表,以此來震懾整個北方。”


    “侯上英明!”眾俠客齊聲響應,隨即紛紛舉杯,一飲而盡。陳友諒的勢力如同狂風暴雨般席卷北方三海,而遠在郢都的朱表也麵臨著巨大的危機。


    戰鼓擂擂,大軍即將揮師郢都!正篇開始!以下為戰役細節,純屬虛構,請將其視為元末曆史傳聞。


    穰州市的農軍原本就為數不多,又剛剛被張嵩幾乎斬殺殆盡,勢力對比上張嵩仍然占據微弱優勢。


    “我來拖住朱武正!第九巨隊聽令,擺出鶴翼陣,圍困湯和!”張嵩下令,炮聲隆隆,農軍疾馳向圍困朱武正的戰場。


    張嵩並未閑著,他一直在陳友諒的軍隊中訓練陣型和戰術,並對隊伍進行編號,每個隊伍都有數萬俠客,各自擁有獨特的編號。第九巨隊的俠客們接到命令後,便朝湯和所在的戰場殺去。


    “一弟!我來助你!”湯和見朱武正被困,頓時焦急萬分,但麵對自己從未見過的數萬農軍龜陣,他也不知何時能夠殺入重圍。


    市樓下的朱元璋等俠客同樣焦急萬分,他們料想這並非張嵩的計謀,對張嵩的評價在心中也大大降低。康庶見形勢危急,泣聲道:“侯上,她並無罪過!並非是她誤判了張嵩而中計,讓朱武正身處險境,她願意受罰!”


    此時此刻,朱元璋哪裏還有心思去關心其他,他心中最要緊的便是兄弟的安危。朱元璋轉身對一旁默默不語的灰甲俊俏男子催促道:“常遇春,你快帶人去營救你一兄!”


    那長相俊朗、身形挺拔的威武男子正是鶴陰常遇春。常遇春接到朱元璋的緊急命令後,沒有絲毫遲疑,便率領殺手殺入戰場。


    張嵩與朱武正正處於膠著狀態,張嵩親自與朱武正交手,才深刻地意識到對方在揮斧的氣勢上比湯和遜色幾分,力氣也有所不及,應對起來顯得有些吃力。


    然而,張嵩的力量依舊巨大,動作更是不容小覷,與朱武正的交戰已經陷入僵持。朱元璋的農軍殺手數量正在快速減少,湯和越戰越急,但張嵩布下的鶴翼陣讓他無法徹底殺出重圍,陣中的每一名農軍殺手都似乎比平時強大了千倍。


    這時,成千上萬匹灰色的戰馬從市簾方向猛衝而來,伴隨著數千發炮彈的轟鳴,直接衝入鶴翼陣中,頓時讓陣中的形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湯和也終於能夠鬆一口氣。


    “快去救我一弟!”湯和見常遇春投入戰鬥,立刻指揮戰馬朝朱武正的方向奔去。


    鶴翼陣的農軍殺手僅損失了一千餘人,沒有張嵩的命令,這些武者絕對不會輕易放湯和等俠客過去。但性格暴躁的湯和為了救出生死與共的朱武正,也隻能拚盡全力殺敵。


    湯和揮舞著蚯蚓矛,又斬殺了四名農軍殺手,就在他還沒有完成第一記蚯蚓矛的斬擊時,無數長槍便刺向了他胯下的戰馬腹下。


    “鐺!”萬劍難擋三腳,盡管湯和舞動得力,但在速度和反應上,他每次攻擊都無法避開這些長槍。幸運的是,常遇春的槍及時斬斷了其中一把長槍的尾端,也保住了湯和的戰馬。


    湯和怒火中燒,狂吼道:“他奶奶的!老子要殺光你們這些逆賊!”緊接著,他的蚯蚓矛揮舞得更加狂暴,張嵩方的農軍殺手一個個被湯和擊殺。


    看到常遇春加入戰鬥,鶴翼陣的效果逐漸減弱,張嵩心中也有些意外:“這個常遇春,比我想象的還要強大,看來今晚攻占穰州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東風洗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夕木子夕52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夕木子夕521並收藏三國:開局東風洗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