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八道!讓騎兵準備五十個炸彈!”
“哦,明白了……”
袁紹的騎兵迅猛地衝入營地,攜帶著滿腔殺意向張嵩的虎騎兵追去。
袁尚也指揮部隊在各營地大門嚴陣以待,準備利用鹿角、長矛和弓箭手組成的防線攔截張嵩的騎兵。然而,張嵩的騎兵並未直接衝向營地大門,而是在主營地內四處遊走,這讓袁尚感到困惑。“張嵩是不是迷路了?看不到我們的部隊?”
袁紹的騎兵迅速逼近,卻驚奇地發現張嵩的虎騎兵並未打算逃跑,反而沿著城牆行進。他們難道真的不懼生死?
緊接著,幾聲震天的巨響解答了袁尚的疑惑。
“不妙!”首先反應過來的是鮮卑,他高聲叫道:“我們忽略了她的秘密武器!它能夠炸毀城牆!”
袁尚也無需多言,立即帶領士兵急匆匆地趕往現場。
事實上,城牆是由一排排木樁插入地麵,再覆蓋泥土而成。通常情況下,僅憑人力或動物力量難以突破這樣的防線,但張嵩手中卻有火藥。
張嵩引領騎兵抵達南邊,隻見敵方的騎兵如潮水般湧來。
他首先用了三十個炸彈炸開了南邊城牆,創造出一個寬約十米、可供幾匹馬並行通過的巨大缺口。隨後,麵對敵方騎兵更加激烈的衝擊,張嵩擔心敵人會認為自己會乘機逃跑,於是毫不猶豫地又扔出了二十多個炸彈,結果令敵人驚慌失措。混亂中,戰馬變得狂野,局勢進一步失控。
在疾馳中,袁紹的騎兵遭遇了敵人騎射手的遠距離射擊。當他們逼近時,敵方騎兵又從後方投擲炸彈,爆炸點恰好發生在他們衝鋒的瞬間。幾位勇敢的將領壯烈陣亡,他們的身體被扭曲得難以辨認,無法確定是誰。
袁尚一方的騎兵不禁在心中感慨,好奇這兩支騎兵之間的巨大差距是如何產生的。
擺脫了袁紹的騎兵追擊後,張嵩便指揮部隊轉向南方。
袁尚隻能無奈地望著他們的背影。他沒有騎兵可用,如果有,他也不敢輕率追擊,那無疑是送死。誰知道張嵩的騎兵如何在高速移動中點燃炸彈,難道風不會吹熄它們嗎?那些東西似乎需要點燃才能爆炸。
張嵩也擦去了額頭上的冷汗。他準備的爆炸炸彈隻有十幾個,一下子就全部用完了。幸好敵人被嚇怕了,不敢追擊,否則情況就危險了。畢竟,張嵩的虎騎兵為了操作方便,每人隻配備了一匹馬。其他的戰馬都留給龐統,等待會合。跑了這麽久,他們的速度明顯開始放緩。
在逃離戰場之際,曹台的心情始終沉重。直到他們遠離敵軍追擊,張嵩才有時間詢問他是不是便秘了,臉上表情如此嚴肅。曹台一臉哀悼的神情,對張嵩表示失望,質問張嵩所承諾的仙術究竟體現在哪裏。畢竟,他們並沒有用炸彈炸毀城牆,這樣的行為在他看來太過時了。
張嵩隻能無奈地笑著搖搖頭。騎在馬上的呂石身體篩糠般顫抖,心中暗自嘲笑曹台的智商。然而,張嵩並未嘲笑曹台那單純的大腦。他是個直率的人,雖然有些傻氣,但忠誠又可愛。
實際上,曹台並非被張嵩欺騙,而是被龐統巧妙地戲弄了。龐統有著戲弄人或動物的習性。因此,他曾被喬蘭靈棋抓傷,也被張嵩的戰馬小洛踢了一腳。
曹台是個思維簡單的生物,不會想太多。自從那天他射落石元的燈籠後,聽龐統說是少主施展的咒語,曹台便深信不疑。他曾聽說過張角,那個黃巾軍的首領,能夠用他的魔法將豆子變成士兵。因此,在他眼中,他們的少主,一個神秘的人物,擁有咒語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如果沒有咒語,那才叫不正常。在一個人們智慧尚未啟蒙的時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信仰,曹台相信他們的少主是天神的轉世。天神使用的力量,自然不應當被稱為咒語,而應是魔法。
後來,見到曹台有些傻氣,龐統便用各種奇怪的故事反複戲弄他,讓他無言以對,驚訝得目瞪口呆。
然而,張嵩並未阻止他,心中暗自期待龐統一旦被曹台發現愚弄,必然會遭受一頓狠揍,連他自己都認不出自己來。
盡管曹台對張嵩使用笨拙的炸彈而非魔法開辟道路的做法心生怨恨,但他並未忘記自己的職責。眼見袁紹的騎兵從遠處緊緊跟隨,他關切地詢問:“少主,袁紹的騎兵正在尾隨我們。雖然他們未必能擊敗我們,但他們的存在無疑會監視我們,讓我們難以偷襲北門。我是否應該帶領部隊衝上去,將他們驅逐?”
實際上,盡管袁紹的騎兵對爆炸的“地瓜”心懷畏懼,但他們並未完全放棄對張嵩部隊的追蹤,畢竟有命令在先。他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敢過於靠近。
“無需多此一舉!我們是輕騎兵,不適合進行重騎兵的戰術!”
張嵩保持著冷靜與沉著,他必須如此,否則將無法掌控局麵。龐統在一旁討論計劃,他的戰略構思精密複雜,井然有序,與他在徐州和滍水所采用的逐步推進方法大相徑庭。這種情況早已被預見,而解決方案正是龐統提供的那個“卑鄙”的計劃。
“那麽我們應該怎麽辦?讓他們繼續跟蹤我們嗎?這樣他們就能掌握我們的行蹤。我們不僅無法發動突襲,還可能被他們召集的部隊包圍。”曹台嚴肅地向張嵩提出擔憂,“少主,別再隱藏了。使用你的魔法!立即將我們的部隊傳送到北城牆。”
“沒問題。”
張嵩痛快地同意了。
曹台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呀!少主終於要展現他的力量了!”
隨後,張嵩帶領數百名虎騎兵進入了一個狹長的小峽穀,那裏密布著一片鬆林。
袁紹的騎兵猶豫著是否應該跟進,擔心會遭遇埋伏。這是一個典型的“葫蘆形”峽穀,意味著山脊的兩邊在盡頭交匯,形成了一個唯一的通道。騎兵無法從兩側穿插,峽穀的入口成為了唯一的出口。
正因為如此,袁紹的騎兵才不敢貿然進入。他們見到敵人突然朝死胡同走去,這一行為實在是令人費解。
在外麵等待了一段時間,帶領袁紹騎兵的副將變得不耐煩,於是派出幾名偵察兵去探查峽穀的情況。然而,這些偵察兵一靠近,就被一陣箭雨擊殺。當他們的屍體被帶迴來時,身上布滿了密集的箭傷,重量幾乎增加了兩倍。
在峽穀內,透過樹木的間隙,可以看到張嵩的士兵在移動,戰馬在四處遊蕩,但由於樹木的遮擋,他們的確切部署並不清楚,無人敢貿然進入。
然而,袁紹的親兵騎兵副將並非等閑之輩。他一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便已經派人通知了附近的其他部隊。現在,他已派出騎兵封鎖了出口,並等待步兵的到來,以便進行聯合追擊和攻擊,打算將張嵩的部隊一舉消滅。
不久之後,袁尚帶領三千精銳部隊趕到現場。得知張嵩被自己的騎兵困在峽穀中,他忍不住放聲大笑,正打算下令士兵衝進去圍剿,卻被鮮卑及時製止了。鮮卑對此持有疑慮;在他看來,敵人的行動速度驚人,他們可能不會選擇一條死路。這其中必定隱藏著什麽陰謀,冒然前進可能會有巨大的危險。
最終,鮮卑提出了建議,主張先派遣偵察兵進入峽穀,以便更準確地了解內部情況。畢竟,敵人已經被困住,不必急於一時。
騎兵副將提醒說,敵人的箭術極為高超,他們的箭矢——。隻要偵察兵一靠近,他們就會遭到猛烈的箭雨攻擊,隻有當他們再也裝不下更多的箭時才會停歇,這實在是殘忍至極。“叔叔,如果你不信我,你可以自己去試試。”
麵對這樣的情況,鮮卑陷入了痛苦和緊張之中,仿佛麵對著一個強大的敵人。呂布的虎騎兵,那支已經守護東漢北方數百年的精銳部隊,確實不容小覷。經過一番思索,鮮卑想出了一個計劃:他指示偵察兵帶著盾牌小心翼翼地進入峽穀,無論他們的進展速度是快是慢,隻要他們能夠生存下來。實際上,鮮卑並不關心偵察兵的生死;他在意的是,在這個沒有電話的時代,如果有人犧牲了,他們就無法帶迴寶貴的情報。
因此,袁尚再次挑選了幾名偵察兵。這些偵察兵在穿上雙層盔甲,手持鐵盾之後,大多數都感到了濕漉漉的褲子。他們分散開來,沿著兩側的斜坡小心翼翼地前進,最終,幾乎所有的人都丟下了盾牌,脫去了盔甲,爭先恐後地逃迴,帶迴了相同的消息:
敵人已經在小溪邊搭起了帳篷,正在休息,隻有少數士兵在遛馬,而且他們並沒有攜帶武器,連一名偵察兵或哨兵都未曾發現,更別提什麽埋伏了。
這樣的情況令人困惑。
因此,袁尚再次派遣了一支偵察兵進入峽穀,他們同樣帶迴了類似的情報。
在這種情況下,鮮卑決定迴家“玩耍”。雖然袁尚和鮮卑都對情報的真實性感到懷疑,但在多次情報的確認下,他們還是決定命令士兵們衝進峽穀。首先,他們將會發射火箭點燃敵人的帳篷,然後觀察情況的發展,要麽全力以赴地進行衝鋒,要麽繼續包圍敵人,靜觀其變。
袁尚指揮部隊奮勇衝入峽穀,火箭劃破夜空,帳篷在火光中化為灰燼,追捕那些遛馬的士兵,一切行動都異常猛烈且殘酷。血腥場景的詳細描寫在此省略,以避免故事過於冗長。
最終,一排“士兵”跪在袁尚麵前,他們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
“張嵩在哪裏?其他士兵在哪裏?”袁尚憤怒地詢問,因為他已經燒毀了帳篷,奪走了馬匹,卻隻發現了這些遛馬的士兵。
“俺是種地的,你能怎樣?”一個膽大的“士兵”迴答,頭部微微偏斜,態度傲慢。
袁尚停下腳步,轉向他的親兵,“他說什麽?”
親兵翻譯道:“他說他是農民,你想對他做什麽……”
農民?
原來,這些所謂的“士兵”都是從山脊的另一邊帶來的,用來幫助遛馬。他們穿著軍裝,被告知要一直走,直到天黑,然後每人會給一塊糧食。他們還被告訴,外麵的袁紹騎兵也站在他們這邊,如果有人敢偷馬,就會被殺死。
袁尚詢問張嵩和其他人去了哪裏,他驚訝地發現,這些農民熱情地告訴他,他的士兵們已經翻過山脊,徒步逃跑了,據說是要“逛窯子”,幾百人如狼似虎,可憐的女孩們將要遭遇不幸。
“撲——”
袁尚猛地後退,嘴角溢出一抹血絲。那個張嵩,實在是個無恥的混蛋!
隨著鮮血的排出,袁尚立刻感到舒適了許多,胸中那股即將爆發的怒火得以舒緩。然而,這些似乎來自無地的農民的奇怪口音仍然讓他感到頭痛,因此,他委托蘇有和鮮卑來進行審訊。
審訊的進展異常迅速。這些農民極其誠實,僅用一個問題就全部招供了。這使得蘇有和鮮卑這兩個性格暴躁的人,找不到借口動用酷刑來發泄心中的壓力。
真相太過簡單,簡單到袁尚和鮮卑都感到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或者他們終於意識到自己的有多低。
他們一直以為張嵩的騎兵無法穿越險峻的山脊,但事實卻是,敵人甚至沒有使用馬匹,他們隻是步行就越過了山脊,早就離開了他們的包圍圈。而他們之前的一人三馬的部署,現在看來顯得格外荒謬。最令他們憤怒的是,張嵩在山穀裏設了幾頂帳篷,仿佛在享受野營的樂趣,帶來了一群農民裝扮成士兵遛馬,巧妙地欺騙了袁尚、鮮卑等人。
在得知真相後,袁尚的臉色變得異常陰沉。他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親自手刃張嵩,以洗刷自己受到的智商侮辱!
然而,緊接著傳來的一條消息讓袁尚的心情沉重到了極點。
一名斥候從遠方疾馳而來,聲音急促地唿喊道:“主營再次遭到攻擊,此次來襲的是黃巾軍的主力,人數約在四十至五十萬之間!營地正處於巨大危險之中!請三少主火速返迴救援!”
“什麽?啊——”
袁尚又噴出一口鮮血,連嘴角都沒來得及擦拭,就緊緊抓住斥候,憤怒地問道:“為什麽黃巾軍的主力不去北門,反而進攻東門營地?他們難道沒有被伏擊嗎?”
隨後,袁尚得知敵人已經發現了他們的埋伏。張嵩巧妙地繞過了袁尚的伏擊,黃巾軍的主力也避開了魯班蘇和顏良的精銳騎兵,對袁尚的主營發起了第二次突襲。
黃昏悄然降臨,益州城北的荒野中,數百名騎兵組成的隊伍悄無聲息地前進,馬蹄聲被盡可能地壓製,以免引起敵人的注意。不久,他們抵達一座山丘腳下,紛紛停下馬來。
“翻過這座小山便是北門!”
龐統努力坐穩在戰馬之上,指著前方的方向,向張嵩指示著,此刻他負責與建營的士兵保持聯係,收集情報,對地理位置了如指掌。
張嵩輕輕點頭。他知道龐統實際上已經疲憊不堪,因為龐統並不擅長騎馬。能夠跟隨隊伍如此迅速地追擊了這麽久,對龐統來說已經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一路上,龐統多次從馬上摔落,現在全身都青腫了。對此,龐統感到些許內疚,覺得自己可能拖慢了隊伍的進度。
此刻,龐統的手在木製馬鞍的扶手上微微顫抖,額頭上汗水淋漓,大腿前後搖擺,或許是因為鞍子磨擦的原因。
事實上,張嵩用來引導部隊進入峽穀,從而擺脫追兵的策略,正是出自龐統的智慧。
張嵩的部隊棄馬徒步,翻過了山,奔行了數英裏,龐統和剩下的100人,包括呂靈棋,帶著馬匹在那裏等待提供支援。追趕的騎兵被拖進了峽穀,無法繼續追擊。如果他們意識到這是一個計謀,並放棄馬匹徒步翻過山來追趕,張嵩和他的手下會立刻上馬,仍然遙不可及。騎兵可以隨意戲弄他們。這明顯展示了龐統計謀的卑鄙,而張嵩對此類計謀情有獨鍾。
張嵩下了馬,親自把龐統從馬上拉了下來,問道:“袁軍的最新動向如何?北門的情況怎樣?公孫瓚還能堅持多久?”
龐統迴答:“當殿下下午偷襲主營時,我繞到外圍,聯係了建營大部分散落的士兵。袁紹的部隊主要分為三部分:一部分繼續圍城,一部分占領北門並開始攻擊內城,最後一部分準備伏擊我軍和黃巾軍。至於黃巾軍,他們已經收到了我們之前提供的情報,派出一小支部隊引誘敵人進入伏擊圈,主力已經去攻擊袁紹的主營。我想袁紹的部隊現在應該正在動員增援主營。北門下午開始建造土路,應該在天黑前完工。我軍騷擾了袁紹主營後,袁紹擔心攻城器械可能會被摧毀,所以他匆忙將投石機和衝車運到北門,在黃巾軍攻擊之前等待土路完工,以便將它們運進去。至於公孫瓚,他現在還在堅守。然而,據三名參與修建土路的建營士兵說,公孫瓚似乎要放棄抵抗了。”
張嵩嚴肅地轉向身邊的曹台,語氣堅定地說:“曹台叔叔,你和我將一同率領虎騎兵進攻城牆。我們必須迅速且果斷地行動,一擊必中!”
曹台斜眼看著張嵩,不滿地反問道:“我們不是輕騎兵嗎?你不是剛剛說過,我們不應該做這些不專業的工作嗎?”
張嵩知道曹台為何表情陰沉,便耐心解釋道:“我的魔法不是已經起作用了嗎?我們不是瞬間擺脫了追兵,然後繞到北門,準備發起突襲嗎?”
曹台無奈地做了個鬼臉:“這能算魔法嗎?真正的魔法應該是,嗖的一聲,你直接出現在城牆上。”
張嵩忍不住放聲大笑。
龐統更是誇張,身體像癲癇發作一樣抖個不停,狂笑不止:“哈哈哈,誰——,哈哈……”
呂靈棋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而呂石最為含蓄,雖然害怕得不敢大聲笑,但身體還是像天津麻花一樣搖擺不停。
“啊!難道是——”
曹台的神情瞬間變得異常凝重,眼中閃過一抹銳利的光芒。他的身體僵硬得像被雷擊中,仿佛突然意識到了什麽。隨後,他的目光緩緩轉向龐統,眼中透露出濃厚的殺意。
過了一會兒,偵察兵匯報說北門的土路已經建成,寬達八步,斜坡平緩,適合騎馬通過。
龐統眼睛下有黑眼圈,他摸索著從戰馬鞍後的袋子裏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十個燈籠。盡管他看起來遍體鱗傷,但他仍然堅持親自組裝竹框架和電線。燈籠。畢竟,隻有像準備進攻城市這樣的大動作才能讓曹台停止對他的無情毆打。
實際上,曹台對龐統相當寬容,沒有用太多的力氣。他以為張嵩、呂靈棋和其他人會 ,但這些人都好像在欣賞這出戲,坐在旁邊觀看。因此,他認為再給龐統幾下是合理的。
張嵩沒有幹預,因為龐統有時候確實太卑鄙了,他應該為他的惡作劇付出代價。更重要的是,這個家夥惡作劇了張嵩,作為一個寬宏大量的領導,他不能公開報複。所以他寧願享受這一刻。
呂靈棋和呂石隻是欣賞這出戲。
很快,十個燈籠緩緩升起,直入雲霄,向建營北門的士兵們發送信號。它們告知他們,張嵩的虎騎兵即將發起攻勢,他們應當作為先鋒,清除障礙。考慮到北門外的地形相對平坦,騎兵的行蹤容易遠處被發現,屆時,袁軍隻需在土路上設置刺蝟樁,並增派一支長矛隊來封鎖通道。
此次,北門土路上僅有三名建營士兵在工作,看似數量不足。然而,在負責運送投石機、弩炮和衝車等裝備的民工中,卻有超過二十名建營士兵。這些兵力已經足夠!
在益州內城,
公孫瓚站在了望塔的頂端,目擊著內城內激烈的戰鬥,他的雙手顫抖著,緊緊扶著石欄杆。突襲已告失敗,北門失守,軍隊的士氣降至冰點。堅持下去,似乎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
“哦,明白了……”
袁紹的騎兵迅猛地衝入營地,攜帶著滿腔殺意向張嵩的虎騎兵追去。
袁尚也指揮部隊在各營地大門嚴陣以待,準備利用鹿角、長矛和弓箭手組成的防線攔截張嵩的騎兵。然而,張嵩的騎兵並未直接衝向營地大門,而是在主營地內四處遊走,這讓袁尚感到困惑。“張嵩是不是迷路了?看不到我們的部隊?”
袁紹的騎兵迅速逼近,卻驚奇地發現張嵩的虎騎兵並未打算逃跑,反而沿著城牆行進。他們難道真的不懼生死?
緊接著,幾聲震天的巨響解答了袁尚的疑惑。
“不妙!”首先反應過來的是鮮卑,他高聲叫道:“我們忽略了她的秘密武器!它能夠炸毀城牆!”
袁尚也無需多言,立即帶領士兵急匆匆地趕往現場。
事實上,城牆是由一排排木樁插入地麵,再覆蓋泥土而成。通常情況下,僅憑人力或動物力量難以突破這樣的防線,但張嵩手中卻有火藥。
張嵩引領騎兵抵達南邊,隻見敵方的騎兵如潮水般湧來。
他首先用了三十個炸彈炸開了南邊城牆,創造出一個寬約十米、可供幾匹馬並行通過的巨大缺口。隨後,麵對敵方騎兵更加激烈的衝擊,張嵩擔心敵人會認為自己會乘機逃跑,於是毫不猶豫地又扔出了二十多個炸彈,結果令敵人驚慌失措。混亂中,戰馬變得狂野,局勢進一步失控。
在疾馳中,袁紹的騎兵遭遇了敵人騎射手的遠距離射擊。當他們逼近時,敵方騎兵又從後方投擲炸彈,爆炸點恰好發生在他們衝鋒的瞬間。幾位勇敢的將領壯烈陣亡,他們的身體被扭曲得難以辨認,無法確定是誰。
袁尚一方的騎兵不禁在心中感慨,好奇這兩支騎兵之間的巨大差距是如何產生的。
擺脫了袁紹的騎兵追擊後,張嵩便指揮部隊轉向南方。
袁尚隻能無奈地望著他們的背影。他沒有騎兵可用,如果有,他也不敢輕率追擊,那無疑是送死。誰知道張嵩的騎兵如何在高速移動中點燃炸彈,難道風不會吹熄它們嗎?那些東西似乎需要點燃才能爆炸。
張嵩也擦去了額頭上的冷汗。他準備的爆炸炸彈隻有十幾個,一下子就全部用完了。幸好敵人被嚇怕了,不敢追擊,否則情況就危險了。畢竟,張嵩的虎騎兵為了操作方便,每人隻配備了一匹馬。其他的戰馬都留給龐統,等待會合。跑了這麽久,他們的速度明顯開始放緩。
在逃離戰場之際,曹台的心情始終沉重。直到他們遠離敵軍追擊,張嵩才有時間詢問他是不是便秘了,臉上表情如此嚴肅。曹台一臉哀悼的神情,對張嵩表示失望,質問張嵩所承諾的仙術究竟體現在哪裏。畢竟,他們並沒有用炸彈炸毀城牆,這樣的行為在他看來太過時了。
張嵩隻能無奈地笑著搖搖頭。騎在馬上的呂石身體篩糠般顫抖,心中暗自嘲笑曹台的智商。然而,張嵩並未嘲笑曹台那單純的大腦。他是個直率的人,雖然有些傻氣,但忠誠又可愛。
實際上,曹台並非被張嵩欺騙,而是被龐統巧妙地戲弄了。龐統有著戲弄人或動物的習性。因此,他曾被喬蘭靈棋抓傷,也被張嵩的戰馬小洛踢了一腳。
曹台是個思維簡單的生物,不會想太多。自從那天他射落石元的燈籠後,聽龐統說是少主施展的咒語,曹台便深信不疑。他曾聽說過張角,那個黃巾軍的首領,能夠用他的魔法將豆子變成士兵。因此,在他眼中,他們的少主,一個神秘的人物,擁有咒語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如果沒有咒語,那才叫不正常。在一個人們智慧尚未啟蒙的時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信仰,曹台相信他們的少主是天神的轉世。天神使用的力量,自然不應當被稱為咒語,而應是魔法。
後來,見到曹台有些傻氣,龐統便用各種奇怪的故事反複戲弄他,讓他無言以對,驚訝得目瞪口呆。
然而,張嵩並未阻止他,心中暗自期待龐統一旦被曹台發現愚弄,必然會遭受一頓狠揍,連他自己都認不出自己來。
盡管曹台對張嵩使用笨拙的炸彈而非魔法開辟道路的做法心生怨恨,但他並未忘記自己的職責。眼見袁紹的騎兵從遠處緊緊跟隨,他關切地詢問:“少主,袁紹的騎兵正在尾隨我們。雖然他們未必能擊敗我們,但他們的存在無疑會監視我們,讓我們難以偷襲北門。我是否應該帶領部隊衝上去,將他們驅逐?”
實際上,盡管袁紹的騎兵對爆炸的“地瓜”心懷畏懼,但他們並未完全放棄對張嵩部隊的追蹤,畢竟有命令在先。他們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敢過於靠近。
“無需多此一舉!我們是輕騎兵,不適合進行重騎兵的戰術!”
張嵩保持著冷靜與沉著,他必須如此,否則將無法掌控局麵。龐統在一旁討論計劃,他的戰略構思精密複雜,井然有序,與他在徐州和滍水所采用的逐步推進方法大相徑庭。這種情況早已被預見,而解決方案正是龐統提供的那個“卑鄙”的計劃。
“那麽我們應該怎麽辦?讓他們繼續跟蹤我們嗎?這樣他們就能掌握我們的行蹤。我們不僅無法發動突襲,還可能被他們召集的部隊包圍。”曹台嚴肅地向張嵩提出擔憂,“少主,別再隱藏了。使用你的魔法!立即將我們的部隊傳送到北城牆。”
“沒問題。”
張嵩痛快地同意了。
曹台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呀!少主終於要展現他的力量了!”
隨後,張嵩帶領數百名虎騎兵進入了一個狹長的小峽穀,那裏密布著一片鬆林。
袁紹的騎兵猶豫著是否應該跟進,擔心會遭遇埋伏。這是一個典型的“葫蘆形”峽穀,意味著山脊的兩邊在盡頭交匯,形成了一個唯一的通道。騎兵無法從兩側穿插,峽穀的入口成為了唯一的出口。
正因為如此,袁紹的騎兵才不敢貿然進入。他們見到敵人突然朝死胡同走去,這一行為實在是令人費解。
在外麵等待了一段時間,帶領袁紹騎兵的副將變得不耐煩,於是派出幾名偵察兵去探查峽穀的情況。然而,這些偵察兵一靠近,就被一陣箭雨擊殺。當他們的屍體被帶迴來時,身上布滿了密集的箭傷,重量幾乎增加了兩倍。
在峽穀內,透過樹木的間隙,可以看到張嵩的士兵在移動,戰馬在四處遊蕩,但由於樹木的遮擋,他們的確切部署並不清楚,無人敢貿然進入。
然而,袁紹的親兵騎兵副將並非等閑之輩。他一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便已經派人通知了附近的其他部隊。現在,他已派出騎兵封鎖了出口,並等待步兵的到來,以便進行聯合追擊和攻擊,打算將張嵩的部隊一舉消滅。
不久之後,袁尚帶領三千精銳部隊趕到現場。得知張嵩被自己的騎兵困在峽穀中,他忍不住放聲大笑,正打算下令士兵衝進去圍剿,卻被鮮卑及時製止了。鮮卑對此持有疑慮;在他看來,敵人的行動速度驚人,他們可能不會選擇一條死路。這其中必定隱藏著什麽陰謀,冒然前進可能會有巨大的危險。
最終,鮮卑提出了建議,主張先派遣偵察兵進入峽穀,以便更準確地了解內部情況。畢竟,敵人已經被困住,不必急於一時。
騎兵副將提醒說,敵人的箭術極為高超,他們的箭矢——。隻要偵察兵一靠近,他們就會遭到猛烈的箭雨攻擊,隻有當他們再也裝不下更多的箭時才會停歇,這實在是殘忍至極。“叔叔,如果你不信我,你可以自己去試試。”
麵對這樣的情況,鮮卑陷入了痛苦和緊張之中,仿佛麵對著一個強大的敵人。呂布的虎騎兵,那支已經守護東漢北方數百年的精銳部隊,確實不容小覷。經過一番思索,鮮卑想出了一個計劃:他指示偵察兵帶著盾牌小心翼翼地進入峽穀,無論他們的進展速度是快是慢,隻要他們能夠生存下來。實際上,鮮卑並不關心偵察兵的生死;他在意的是,在這個沒有電話的時代,如果有人犧牲了,他們就無法帶迴寶貴的情報。
因此,袁尚再次挑選了幾名偵察兵。這些偵察兵在穿上雙層盔甲,手持鐵盾之後,大多數都感到了濕漉漉的褲子。他們分散開來,沿著兩側的斜坡小心翼翼地前進,最終,幾乎所有的人都丟下了盾牌,脫去了盔甲,爭先恐後地逃迴,帶迴了相同的消息:
敵人已經在小溪邊搭起了帳篷,正在休息,隻有少數士兵在遛馬,而且他們並沒有攜帶武器,連一名偵察兵或哨兵都未曾發現,更別提什麽埋伏了。
這樣的情況令人困惑。
因此,袁尚再次派遣了一支偵察兵進入峽穀,他們同樣帶迴了類似的情報。
在這種情況下,鮮卑決定迴家“玩耍”。雖然袁尚和鮮卑都對情報的真實性感到懷疑,但在多次情報的確認下,他們還是決定命令士兵們衝進峽穀。首先,他們將會發射火箭點燃敵人的帳篷,然後觀察情況的發展,要麽全力以赴地進行衝鋒,要麽繼續包圍敵人,靜觀其變。
袁尚指揮部隊奮勇衝入峽穀,火箭劃破夜空,帳篷在火光中化為灰燼,追捕那些遛馬的士兵,一切行動都異常猛烈且殘酷。血腥場景的詳細描寫在此省略,以避免故事過於冗長。
最終,一排“士兵”跪在袁尚麵前,他們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
“張嵩在哪裏?其他士兵在哪裏?”袁尚憤怒地詢問,因為他已經燒毀了帳篷,奪走了馬匹,卻隻發現了這些遛馬的士兵。
“俺是種地的,你能怎樣?”一個膽大的“士兵”迴答,頭部微微偏斜,態度傲慢。
袁尚停下腳步,轉向他的親兵,“他說什麽?”
親兵翻譯道:“他說他是農民,你想對他做什麽……”
農民?
原來,這些所謂的“士兵”都是從山脊的另一邊帶來的,用來幫助遛馬。他們穿著軍裝,被告知要一直走,直到天黑,然後每人會給一塊糧食。他們還被告訴,外麵的袁紹騎兵也站在他們這邊,如果有人敢偷馬,就會被殺死。
袁尚詢問張嵩和其他人去了哪裏,他驚訝地發現,這些農民熱情地告訴他,他的士兵們已經翻過山脊,徒步逃跑了,據說是要“逛窯子”,幾百人如狼似虎,可憐的女孩們將要遭遇不幸。
“撲——”
袁尚猛地後退,嘴角溢出一抹血絲。那個張嵩,實在是個無恥的混蛋!
隨著鮮血的排出,袁尚立刻感到舒適了許多,胸中那股即將爆發的怒火得以舒緩。然而,這些似乎來自無地的農民的奇怪口音仍然讓他感到頭痛,因此,他委托蘇有和鮮卑來進行審訊。
審訊的進展異常迅速。這些農民極其誠實,僅用一個問題就全部招供了。這使得蘇有和鮮卑這兩個性格暴躁的人,找不到借口動用酷刑來發泄心中的壓力。
真相太過簡單,簡單到袁尚和鮮卑都感到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或者他們終於意識到自己的有多低。
他們一直以為張嵩的騎兵無法穿越險峻的山脊,但事實卻是,敵人甚至沒有使用馬匹,他們隻是步行就越過了山脊,早就離開了他們的包圍圈。而他們之前的一人三馬的部署,現在看來顯得格外荒謬。最令他們憤怒的是,張嵩在山穀裏設了幾頂帳篷,仿佛在享受野營的樂趣,帶來了一群農民裝扮成士兵遛馬,巧妙地欺騙了袁尚、鮮卑等人。
在得知真相後,袁尚的臉色變得異常陰沉。他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親自手刃張嵩,以洗刷自己受到的智商侮辱!
然而,緊接著傳來的一條消息讓袁尚的心情沉重到了極點。
一名斥候從遠方疾馳而來,聲音急促地唿喊道:“主營再次遭到攻擊,此次來襲的是黃巾軍的主力,人數約在四十至五十萬之間!營地正處於巨大危險之中!請三少主火速返迴救援!”
“什麽?啊——”
袁尚又噴出一口鮮血,連嘴角都沒來得及擦拭,就緊緊抓住斥候,憤怒地問道:“為什麽黃巾軍的主力不去北門,反而進攻東門營地?他們難道沒有被伏擊嗎?”
隨後,袁尚得知敵人已經發現了他們的埋伏。張嵩巧妙地繞過了袁尚的伏擊,黃巾軍的主力也避開了魯班蘇和顏良的精銳騎兵,對袁尚的主營發起了第二次突襲。
黃昏悄然降臨,益州城北的荒野中,數百名騎兵組成的隊伍悄無聲息地前進,馬蹄聲被盡可能地壓製,以免引起敵人的注意。不久,他們抵達一座山丘腳下,紛紛停下馬來。
“翻過這座小山便是北門!”
龐統努力坐穩在戰馬之上,指著前方的方向,向張嵩指示著,此刻他負責與建營的士兵保持聯係,收集情報,對地理位置了如指掌。
張嵩輕輕點頭。他知道龐統實際上已經疲憊不堪,因為龐統並不擅長騎馬。能夠跟隨隊伍如此迅速地追擊了這麽久,對龐統來說已經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一路上,龐統多次從馬上摔落,現在全身都青腫了。對此,龐統感到些許內疚,覺得自己可能拖慢了隊伍的進度。
此刻,龐統的手在木製馬鞍的扶手上微微顫抖,額頭上汗水淋漓,大腿前後搖擺,或許是因為鞍子磨擦的原因。
事實上,張嵩用來引導部隊進入峽穀,從而擺脫追兵的策略,正是出自龐統的智慧。
張嵩的部隊棄馬徒步,翻過了山,奔行了數英裏,龐統和剩下的100人,包括呂靈棋,帶著馬匹在那裏等待提供支援。追趕的騎兵被拖進了峽穀,無法繼續追擊。如果他們意識到這是一個計謀,並放棄馬匹徒步翻過山來追趕,張嵩和他的手下會立刻上馬,仍然遙不可及。騎兵可以隨意戲弄他們。這明顯展示了龐統計謀的卑鄙,而張嵩對此類計謀情有獨鍾。
張嵩下了馬,親自把龐統從馬上拉了下來,問道:“袁軍的最新動向如何?北門的情況怎樣?公孫瓚還能堅持多久?”
龐統迴答:“當殿下下午偷襲主營時,我繞到外圍,聯係了建營大部分散落的士兵。袁紹的部隊主要分為三部分:一部分繼續圍城,一部分占領北門並開始攻擊內城,最後一部分準備伏擊我軍和黃巾軍。至於黃巾軍,他們已經收到了我們之前提供的情報,派出一小支部隊引誘敵人進入伏擊圈,主力已經去攻擊袁紹的主營。我想袁紹的部隊現在應該正在動員增援主營。北門下午開始建造土路,應該在天黑前完工。我軍騷擾了袁紹主營後,袁紹擔心攻城器械可能會被摧毀,所以他匆忙將投石機和衝車運到北門,在黃巾軍攻擊之前等待土路完工,以便將它們運進去。至於公孫瓚,他現在還在堅守。然而,據三名參與修建土路的建營士兵說,公孫瓚似乎要放棄抵抗了。”
張嵩嚴肅地轉向身邊的曹台,語氣堅定地說:“曹台叔叔,你和我將一同率領虎騎兵進攻城牆。我們必須迅速且果斷地行動,一擊必中!”
曹台斜眼看著張嵩,不滿地反問道:“我們不是輕騎兵嗎?你不是剛剛說過,我們不應該做這些不專業的工作嗎?”
張嵩知道曹台為何表情陰沉,便耐心解釋道:“我的魔法不是已經起作用了嗎?我們不是瞬間擺脫了追兵,然後繞到北門,準備發起突襲嗎?”
曹台無奈地做了個鬼臉:“這能算魔法嗎?真正的魔法應該是,嗖的一聲,你直接出現在城牆上。”
張嵩忍不住放聲大笑。
龐統更是誇張,身體像癲癇發作一樣抖個不停,狂笑不止:“哈哈哈,誰——,哈哈……”
呂靈棋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而呂石最為含蓄,雖然害怕得不敢大聲笑,但身體還是像天津麻花一樣搖擺不停。
“啊!難道是——”
曹台的神情瞬間變得異常凝重,眼中閃過一抹銳利的光芒。他的身體僵硬得像被雷擊中,仿佛突然意識到了什麽。隨後,他的目光緩緩轉向龐統,眼中透露出濃厚的殺意。
過了一會兒,偵察兵匯報說北門的土路已經建成,寬達八步,斜坡平緩,適合騎馬通過。
龐統眼睛下有黑眼圈,他摸索著從戰馬鞍後的袋子裏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十個燈籠。盡管他看起來遍體鱗傷,但他仍然堅持親自組裝竹框架和電線。燈籠。畢竟,隻有像準備進攻城市這樣的大動作才能讓曹台停止對他的無情毆打。
實際上,曹台對龐統相當寬容,沒有用太多的力氣。他以為張嵩、呂靈棋和其他人會 ,但這些人都好像在欣賞這出戲,坐在旁邊觀看。因此,他認為再給龐統幾下是合理的。
張嵩沒有幹預,因為龐統有時候確實太卑鄙了,他應該為他的惡作劇付出代價。更重要的是,這個家夥惡作劇了張嵩,作為一個寬宏大量的領導,他不能公開報複。所以他寧願享受這一刻。
呂靈棋和呂石隻是欣賞這出戲。
很快,十個燈籠緩緩升起,直入雲霄,向建營北門的士兵們發送信號。它們告知他們,張嵩的虎騎兵即將發起攻勢,他們應當作為先鋒,清除障礙。考慮到北門外的地形相對平坦,騎兵的行蹤容易遠處被發現,屆時,袁軍隻需在土路上設置刺蝟樁,並增派一支長矛隊來封鎖通道。
此次,北門土路上僅有三名建營士兵在工作,看似數量不足。然而,在負責運送投石機、弩炮和衝車等裝備的民工中,卻有超過二十名建營士兵。這些兵力已經足夠!
在益州內城,
公孫瓚站在了望塔的頂端,目擊著內城內激烈的戰鬥,他的雙手顫抖著,緊緊扶著石欄杆。突襲已告失敗,北門失守,軍隊的士氣降至冰點。堅持下去,似乎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