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自己強大了,別人才會好好地跟你說話。
原本需要“嫁”入到其他部落的族人,熊部落作為他們的娘家人,願意用很大的代價把這些族人給留下來,雖然有些部落頗有微詞,但在熊部落拿出一些肉幹、陶器或者家禽的時候,也都“真香”了。
強大的部落也是對他們的一種保護,在現階段如此缺乏勞動力的情況下,熊部落不會放任何一個族人到其他部落裏。
今年相親的規模肯定要龐大許多,各個部落除了相親的,還有帶隊的,帶物資來交換的,甚至還會有一些閑逛的。可以預料的是,如果不給他們準備居住的地方,那他們很有可能會在圍牆外麵隨便找個地方休息,搞不好連豬圈這些能遮風擋雨的地方都不放過。
為了對他們進行統一管理,消除一些安全隱患——主要是這些人旺盛的好奇心,張洪還是從緊張的磚瓦數量中擠出一些,又新建了十棟連排的房屋,都是2層,跟後世八十年代的小學教室差不多結構,隻有炕和一些必要的家具。
這些房子,在集會之後,大部分也會用來儲存部落收獲的各種莊稼、種子、蔬菜,倒也不用擔心浪費磚瓦。
至於原來族人居住的土胚房,還是予以保留,這樣一來,熊部落就能容納大概500人居住。至於床鋪上所需的被褥,隻能簡單一些,用編織好的粟杆鋪上麻布,將就一下。
不過其他部落應該會帶一些吧,張洪也不敢肯定,因為去年他們帶來的基本沒用上,搞不好這些部落就不會再帶那麽多獸皮,有備無患吧。
另外就是食物的問題。這些部落來熊部落參加集會,所需要的食物是很多的,光靠熊部落周圍的獵物,遠遠不夠。好在去年剩下的鹹肉鹹魚和菜幹倒是不少,再加上他們自己帶來的,勉強能應付一個月。至於之後,熊部落地裏種植的一些蔬菜就能食用了,而且豬、雞、羊,也能宰殺掉一些,不然全部養著,成本太大。
“集會啊,好久沒有在我們熊部落辦過了,”熊巫將手中的磚摞好,擦了擦頭上的汗水,“記得大概20多年前吧,部落才有過一次集會,那個時候熊部落真的很弱小啊,全族上下隻有30多個族人,食物總是不夠吃。據說那年集會,別的部落過來,都看不上我們部落的族人,當然,當時的我們也沒有什麽能讓他們看上的。”
張洪對以前的經曆並不是很了解,但融合了另一個“熊洪”的部分記憶,知道巫說的話並無誇大的成分,甚至比那更糟。
“對於20年前的事情我是沒有什麽印象,畢竟當時我還沒有出生,”張洪看到眼前建成一半的磚瓦房,心有所感,“不過十年前的事情我還是記得一些的,當時部落人口也有40多了吧,族長帶了一頭羊迴來,我們吃了兩天,那可是我們餓了好幾天之後,吃到的第一口食物。”
“嗯,熊樹是個合格的族長,可惜,”巫有點失落,不過隨即又振作了起來,“但大家都選擇讓你來做族長,是個最正確的決定了。”
“部落不是我一個人的,部落的發展壯大也不是靠我一個人能做到了,要讓後人記得每一個族人所做的努力。”
“是的,每一個族人都在努力讓生活變得更好。”
……
接下來的半個月,隨著新修建的磚窯投入使用,部落已經可以做到每周新增10萬塊的青磚,對於急需磚瓦的建築,是個很關鍵的補充。有了這些磚瓦,再加上一些木頭、竹子的使用,很快,十幾座新的磚瓦房就拔地而起,與旁邊的土坯房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部落裏種植的農作物,在充足的光照和水分滋潤下,長的格外茂盛,族人們每天都會去田裏查看,把雜草給扒光,同時在一些野豬野兔等動物經常出沒的地方,設上陷阱,減輕這些家夥對農作物的損壞。
雖然族人們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任務也很重,可是大家都沒有怨言,每天讓他們吃飽飯才多久,他們可不會忘記現在的好日子是怎麽過來的,不都是大家一點一滴地建設起來的嗎?
族人在做飯的時候,也會采集一些蔬菜葉子、樹葉等放到食物裏,用蒸或者煮的辦法,給族人們增加一些綠色的“蔬菜”。黃豆的嫩葉、一些野菜也能吃,雖然味道不怎麽樣,但張洪為了節約一點糧食,讓集會食物短缺的問題不那麽嚴重,也讓人采集了不少黃豆的嫩葉,“豆飯藿羹”也算是體驗了一把。
由於前段時間磚瓦供應數量的不足,族人們都留在部落裏做磚瓦,狩獵基本上是停了下來。現在磚瓦已經不缺,每個月也在穩定產出,暫時用不了這麽多人了,張洪就讓留在部落的黑皮、樹皮這兩個“皮字輩”的族人,跟著熊部落幾個捕獵的老手,再加上今年剛剛成年的幾個族人,組成了一支狩獵隊,往更南邊去捕獵。
不僅是為了獵取一些獵物迴來,更是為了保持熊部落族人們的狩獵技術,也可以讓大家在“以老帶新”的狩獵中培養合作意識,增加部落族人間的團結。
隨著人口來源的擴展,從其他部落交換過來的族人每年都會有一些,這些人能很快地融入部落,就是因為在這個原始社會,有著眾多的“集體活動”,個人脫離了集體,幾乎無法生存下去。
當然部落決定大踏步地向農業發展,捕獵的能力也不能輕易丟掉,部落的青壯還是都要學會捕獵,防止靠天吃飯的農業哪天遭受重大挫折,還能有獲取食物的機會。而且青壯年在捕獵中,也能學到配合和武器的熟練使用,比如射箭,射靜止的靶子和移動的動物,完全是不一樣的。
“部落總算度過了這一段危險的時光,老獵手們都去其他部落支援建設了,自己部落反而沒有什麽像樣的武力。”張洪得到狩獵隊滿載而歸的消息,倍感欣慰,“現在我們部落又增加了幾名新的獵手,一些工坊裏也有年輕人的加入,這是個好現象。”
“幾年前我們可沒有這麽多年輕族人,”巫笑了笑,把手上翻著的書簡給卷起來,那上麵記錄了今年部落種植田地的耗費、畝數等資料,“幸好前兩年從其他部落換迴來不少半大的孩子,不然我們部落也會後繼乏力。”
“後繼乏力”這個詞是張洪曾經跟巫教過的,巫知道這個詞的意思,“沒錯,好像熊草、熊角她們幾個又懷上了,真是好事啊。”
巫捋著胡子,笑容滿麵,對他來說,沒有什麽比部落誕生新生命更讓人開心的事情了。
“對了,我正好想跟你說呢,”張洪拿出一卷書簡,“你看,這是我這兩天琢磨出來的東西,鼓勵生育的計劃。”
“鼓勵生育?”巫翻開書簡細細地閱讀著。
其實熊部落在原先就已經有優待孕婦、產婦及嬰兒的先例了,不僅僅在熊部落,其他部落也是一樣。隻不過由於惡劣的生產環境以及生活條件,嬰兒的存活率很低,而且對產婦也沒有那麽多照料的物資,很容易發生嬰兒和產婦同時死亡的事情。導致很多部落隻要有嬰兒成功誕生、母親也沒有死亡的話,都會進行慶祝。
熊部落之前也是一樣。
不過張洪來了之後,帶著部落製陶、取鹽、捕魚、養殖,各種食物開始豐富了起來,有一定的能力去製定一係列鼓勵生育的措施:
先是規範了對懷孕婦女的照顧措施,比如懷孕7個月後就不讓幹重活,每餐多加一個雞蛋等;然後在生產的時候,由有經驗的婦人指導、助產,生下來後用溫水給產婦和嬰兒擦洗身體,保持衛生;在前3個月的哺乳期,除了每隔兩天燉一次雞湯雞肉外,除非緊急情況,不需要幹任何活,相當於給這些產婦休息3個月,主要工作就是帶娃;除此之外,對於生育多胎的女性,也會指派部落裏有生育經驗的婦女,將差不多年紀的小孩子們集中在一起,由他們來協助帶孩子。
有了這些條件,很多部落的族人生孩子的積極性大大增加,而新生兒的死亡率也降低不少,這兩年來,除了一個早產兒不幸夭折外,沒有一個產婦和嬰兒死亡。
熊部落的做法也吸引了很多部落的女性族人,都想著“嫁”到熊部落,事實上已經有不少人成功地留在了熊部落,比如石雪,就是被熊雨“騙到”部落裏的。
巫翻了翻手中的竹簡,張洪的鼓勵生育計劃,除了之前的一些條目外,還新增了不少,比如生下來3個孩子,每周能吃到新鮮的肉食,不用跟大家一起吃煮熟的鹹肉,每個月都會額外給20個雞蛋和10個鹹鴨蛋,還能帶著孩子住到更寬敞的磚瓦房裏——不是跟別人擠在一個房間裏,是帶著孩子擁有獨立的一個房間。
“這些做法要是推行下來,部落會額外支出很多物資啊,”巫翻完了手中的書簡,“不過長期來看,肯定是受益大於付出的。”
“是的,還記得之前跟你討論的嗎,關於部落人口的”
當時張洪和巫因為部落缺乏勞動力,曾提出了兩個辦法:一是用部落的物資來跟其他部落換人口;還有一種就是依靠自身的自然繁衍。
但是不管這兩個辦法中的哪一個,單獨使用的話都存在明顯的缺陷,不過最終還是采取了兩個辦法同時使用,所以去年不僅僅用一些物資換迴了不少在其他部落看來沒有什麽“用處”的族人,還利用熊部落富足的形象,讓不少熊部落的單身漢們解決了配偶問題,而且人口隻有流入,沒有流出。
現在部落的總人口已經超過了200人,在其他部落看來已經算得上是“人才濟濟”了,可對於張洪來說,這點人口還是不足,對於他推動農業發展的計劃來說,勞動力永遠不嫌多。
當然哪個部落都是想著人口越來越多,但對於其他部落來說,超過其生產力的人口,已經帶來了現實的壓力。
兩個月前……
“快點快點,抓緊時間把這裏的樹根給拉出去!”石灰腰間圍著獸皮短裙,雙手握住粗粗的麻繩,墊在肩膀上,使勁地拉後麵沉重的板車,“天快黑了,這裏就差這一塊地沒有耕好,把這些東西弄出去,剩下的交給熊奇他們就行了。”
“再加把勁兒,鐵犁要來了,”熊奇揮舞著皮鞭,鞭子的尾端在空氣中發出“啪”的一聲脆響,雖然沒有把鞭子打到牛身上,但在條件反射下,拉著鐵犁的牛還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一點速度。
“唿~總算是犁完了,”石灰揉了揉被麻繩勒紅的肩膀,“這樣明天就能來播種了吧?”
“是啊,本來以為你們部落還要再花三天時間呢,沒想到比我預想中的要好,”熊奇哈哈一笑,端過旁邊的陶碗,裏麵的水溫剛好,“嘖,再過兩天就能把這些田給種完了,到時候還要去山部落。”
“大家知道這些田都是給我們部落種的,每個族人都很認真,幹活的勁也大。但不管怎麽說,這些天還是很感謝你們的,要是靠我們自己,估計還得十來天。”
熊部落派出的2支耕種隊伍,一東一西分別出發,而跟隨他們離開熊部落的其他族成員,也陸陸續續地迴到自己部落——他們還要帶著部落裏的人,把預先規劃的土地給清理幹淨,這樣等熊部落的工具和技術人員到了之後,立馬就能開始開墾、播種,能夠省去很多事情。
其他部落也不是不知道熊部落的種植和收獲,越早種植,就能越早收獲,而且過了最佳的播種時節,收獲就沒有那麽多了,這也是熊部落跟他們說過的知識。
熊奇這些天很是疲憊,不僅要幫助他們開墾土地,有時還要自己下田——真希望這些在熊部落學了一些耕田技術的人快點掌握這些方法,他已經好長時間都沒有泡澡了。
自從去年冬天,部落建好了一座澡堂,他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在下大雪的時候,抓上一把炒熟的板栗、提著一陶罐薑湯到澡堂裏跟幾個族人一起泡澡、吹牛。雖然熱水需要自己燒,不過幾個人一起出力,燒水也不慢。
原本需要“嫁”入到其他部落的族人,熊部落作為他們的娘家人,願意用很大的代價把這些族人給留下來,雖然有些部落頗有微詞,但在熊部落拿出一些肉幹、陶器或者家禽的時候,也都“真香”了。
強大的部落也是對他們的一種保護,在現階段如此缺乏勞動力的情況下,熊部落不會放任何一個族人到其他部落裏。
今年相親的規模肯定要龐大許多,各個部落除了相親的,還有帶隊的,帶物資來交換的,甚至還會有一些閑逛的。可以預料的是,如果不給他們準備居住的地方,那他們很有可能會在圍牆外麵隨便找個地方休息,搞不好連豬圈這些能遮風擋雨的地方都不放過。
為了對他們進行統一管理,消除一些安全隱患——主要是這些人旺盛的好奇心,張洪還是從緊張的磚瓦數量中擠出一些,又新建了十棟連排的房屋,都是2層,跟後世八十年代的小學教室差不多結構,隻有炕和一些必要的家具。
這些房子,在集會之後,大部分也會用來儲存部落收獲的各種莊稼、種子、蔬菜,倒也不用擔心浪費磚瓦。
至於原來族人居住的土胚房,還是予以保留,這樣一來,熊部落就能容納大概500人居住。至於床鋪上所需的被褥,隻能簡單一些,用編織好的粟杆鋪上麻布,將就一下。
不過其他部落應該會帶一些吧,張洪也不敢肯定,因為去年他們帶來的基本沒用上,搞不好這些部落就不會再帶那麽多獸皮,有備無患吧。
另外就是食物的問題。這些部落來熊部落參加集會,所需要的食物是很多的,光靠熊部落周圍的獵物,遠遠不夠。好在去年剩下的鹹肉鹹魚和菜幹倒是不少,再加上他們自己帶來的,勉強能應付一個月。至於之後,熊部落地裏種植的一些蔬菜就能食用了,而且豬、雞、羊,也能宰殺掉一些,不然全部養著,成本太大。
“集會啊,好久沒有在我們熊部落辦過了,”熊巫將手中的磚摞好,擦了擦頭上的汗水,“記得大概20多年前吧,部落才有過一次集會,那個時候熊部落真的很弱小啊,全族上下隻有30多個族人,食物總是不夠吃。據說那年集會,別的部落過來,都看不上我們部落的族人,當然,當時的我們也沒有什麽能讓他們看上的。”
張洪對以前的經曆並不是很了解,但融合了另一個“熊洪”的部分記憶,知道巫說的話並無誇大的成分,甚至比那更糟。
“對於20年前的事情我是沒有什麽印象,畢竟當時我還沒有出生,”張洪看到眼前建成一半的磚瓦房,心有所感,“不過十年前的事情我還是記得一些的,當時部落人口也有40多了吧,族長帶了一頭羊迴來,我們吃了兩天,那可是我們餓了好幾天之後,吃到的第一口食物。”
“嗯,熊樹是個合格的族長,可惜,”巫有點失落,不過隨即又振作了起來,“但大家都選擇讓你來做族長,是個最正確的決定了。”
“部落不是我一個人的,部落的發展壯大也不是靠我一個人能做到了,要讓後人記得每一個族人所做的努力。”
“是的,每一個族人都在努力讓生活變得更好。”
……
接下來的半個月,隨著新修建的磚窯投入使用,部落已經可以做到每周新增10萬塊的青磚,對於急需磚瓦的建築,是個很關鍵的補充。有了這些磚瓦,再加上一些木頭、竹子的使用,很快,十幾座新的磚瓦房就拔地而起,與旁邊的土坯房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部落裏種植的農作物,在充足的光照和水分滋潤下,長的格外茂盛,族人們每天都會去田裏查看,把雜草給扒光,同時在一些野豬野兔等動物經常出沒的地方,設上陷阱,減輕這些家夥對農作物的損壞。
雖然族人們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任務也很重,可是大家都沒有怨言,每天讓他們吃飽飯才多久,他們可不會忘記現在的好日子是怎麽過來的,不都是大家一點一滴地建設起來的嗎?
族人在做飯的時候,也會采集一些蔬菜葉子、樹葉等放到食物裏,用蒸或者煮的辦法,給族人們增加一些綠色的“蔬菜”。黃豆的嫩葉、一些野菜也能吃,雖然味道不怎麽樣,但張洪為了節約一點糧食,讓集會食物短缺的問題不那麽嚴重,也讓人采集了不少黃豆的嫩葉,“豆飯藿羹”也算是體驗了一把。
由於前段時間磚瓦供應數量的不足,族人們都留在部落裏做磚瓦,狩獵基本上是停了下來。現在磚瓦已經不缺,每個月也在穩定產出,暫時用不了這麽多人了,張洪就讓留在部落的黑皮、樹皮這兩個“皮字輩”的族人,跟著熊部落幾個捕獵的老手,再加上今年剛剛成年的幾個族人,組成了一支狩獵隊,往更南邊去捕獵。
不僅是為了獵取一些獵物迴來,更是為了保持熊部落族人們的狩獵技術,也可以讓大家在“以老帶新”的狩獵中培養合作意識,增加部落族人間的團結。
隨著人口來源的擴展,從其他部落交換過來的族人每年都會有一些,這些人能很快地融入部落,就是因為在這個原始社會,有著眾多的“集體活動”,個人脫離了集體,幾乎無法生存下去。
當然部落決定大踏步地向農業發展,捕獵的能力也不能輕易丟掉,部落的青壯還是都要學會捕獵,防止靠天吃飯的農業哪天遭受重大挫折,還能有獲取食物的機會。而且青壯年在捕獵中,也能學到配合和武器的熟練使用,比如射箭,射靜止的靶子和移動的動物,完全是不一樣的。
“部落總算度過了這一段危險的時光,老獵手們都去其他部落支援建設了,自己部落反而沒有什麽像樣的武力。”張洪得到狩獵隊滿載而歸的消息,倍感欣慰,“現在我們部落又增加了幾名新的獵手,一些工坊裏也有年輕人的加入,這是個好現象。”
“幾年前我們可沒有這麽多年輕族人,”巫笑了笑,把手上翻著的書簡給卷起來,那上麵記錄了今年部落種植田地的耗費、畝數等資料,“幸好前兩年從其他部落換迴來不少半大的孩子,不然我們部落也會後繼乏力。”
“後繼乏力”這個詞是張洪曾經跟巫教過的,巫知道這個詞的意思,“沒錯,好像熊草、熊角她們幾個又懷上了,真是好事啊。”
巫捋著胡子,笑容滿麵,對他來說,沒有什麽比部落誕生新生命更讓人開心的事情了。
“對了,我正好想跟你說呢,”張洪拿出一卷書簡,“你看,這是我這兩天琢磨出來的東西,鼓勵生育的計劃。”
“鼓勵生育?”巫翻開書簡細細地閱讀著。
其實熊部落在原先就已經有優待孕婦、產婦及嬰兒的先例了,不僅僅在熊部落,其他部落也是一樣。隻不過由於惡劣的生產環境以及生活條件,嬰兒的存活率很低,而且對產婦也沒有那麽多照料的物資,很容易發生嬰兒和產婦同時死亡的事情。導致很多部落隻要有嬰兒成功誕生、母親也沒有死亡的話,都會進行慶祝。
熊部落之前也是一樣。
不過張洪來了之後,帶著部落製陶、取鹽、捕魚、養殖,各種食物開始豐富了起來,有一定的能力去製定一係列鼓勵生育的措施:
先是規範了對懷孕婦女的照顧措施,比如懷孕7個月後就不讓幹重活,每餐多加一個雞蛋等;然後在生產的時候,由有經驗的婦人指導、助產,生下來後用溫水給產婦和嬰兒擦洗身體,保持衛生;在前3個月的哺乳期,除了每隔兩天燉一次雞湯雞肉外,除非緊急情況,不需要幹任何活,相當於給這些產婦休息3個月,主要工作就是帶娃;除此之外,對於生育多胎的女性,也會指派部落裏有生育經驗的婦女,將差不多年紀的小孩子們集中在一起,由他們來協助帶孩子。
有了這些條件,很多部落的族人生孩子的積極性大大增加,而新生兒的死亡率也降低不少,這兩年來,除了一個早產兒不幸夭折外,沒有一個產婦和嬰兒死亡。
熊部落的做法也吸引了很多部落的女性族人,都想著“嫁”到熊部落,事實上已經有不少人成功地留在了熊部落,比如石雪,就是被熊雨“騙到”部落裏的。
巫翻了翻手中的竹簡,張洪的鼓勵生育計劃,除了之前的一些條目外,還新增了不少,比如生下來3個孩子,每周能吃到新鮮的肉食,不用跟大家一起吃煮熟的鹹肉,每個月都會額外給20個雞蛋和10個鹹鴨蛋,還能帶著孩子住到更寬敞的磚瓦房裏——不是跟別人擠在一個房間裏,是帶著孩子擁有獨立的一個房間。
“這些做法要是推行下來,部落會額外支出很多物資啊,”巫翻完了手中的書簡,“不過長期來看,肯定是受益大於付出的。”
“是的,還記得之前跟你討論的嗎,關於部落人口的”
當時張洪和巫因為部落缺乏勞動力,曾提出了兩個辦法:一是用部落的物資來跟其他部落換人口;還有一種就是依靠自身的自然繁衍。
但是不管這兩個辦法中的哪一個,單獨使用的話都存在明顯的缺陷,不過最終還是采取了兩個辦法同時使用,所以去年不僅僅用一些物資換迴了不少在其他部落看來沒有什麽“用處”的族人,還利用熊部落富足的形象,讓不少熊部落的單身漢們解決了配偶問題,而且人口隻有流入,沒有流出。
現在部落的總人口已經超過了200人,在其他部落看來已經算得上是“人才濟濟”了,可對於張洪來說,這點人口還是不足,對於他推動農業發展的計劃來說,勞動力永遠不嫌多。
當然哪個部落都是想著人口越來越多,但對於其他部落來說,超過其生產力的人口,已經帶來了現實的壓力。
兩個月前……
“快點快點,抓緊時間把這裏的樹根給拉出去!”石灰腰間圍著獸皮短裙,雙手握住粗粗的麻繩,墊在肩膀上,使勁地拉後麵沉重的板車,“天快黑了,這裏就差這一塊地沒有耕好,把這些東西弄出去,剩下的交給熊奇他們就行了。”
“再加把勁兒,鐵犁要來了,”熊奇揮舞著皮鞭,鞭子的尾端在空氣中發出“啪”的一聲脆響,雖然沒有把鞭子打到牛身上,但在條件反射下,拉著鐵犁的牛還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一點速度。
“唿~總算是犁完了,”石灰揉了揉被麻繩勒紅的肩膀,“這樣明天就能來播種了吧?”
“是啊,本來以為你們部落還要再花三天時間呢,沒想到比我預想中的要好,”熊奇哈哈一笑,端過旁邊的陶碗,裏麵的水溫剛好,“嘖,再過兩天就能把這些田給種完了,到時候還要去山部落。”
“大家知道這些田都是給我們部落種的,每個族人都很認真,幹活的勁也大。但不管怎麽說,這些天還是很感謝你們的,要是靠我們自己,估計還得十來天。”
熊部落派出的2支耕種隊伍,一東一西分別出發,而跟隨他們離開熊部落的其他族成員,也陸陸續續地迴到自己部落——他們還要帶著部落裏的人,把預先規劃的土地給清理幹淨,這樣等熊部落的工具和技術人員到了之後,立馬就能開始開墾、播種,能夠省去很多事情。
其他部落也不是不知道熊部落的種植和收獲,越早種植,就能越早收獲,而且過了最佳的播種時節,收獲就沒有那麽多了,這也是熊部落跟他們說過的知識。
熊奇這些天很是疲憊,不僅要幫助他們開墾土地,有時還要自己下田——真希望這些在熊部落學了一些耕田技術的人快點掌握這些方法,他已經好長時間都沒有泡澡了。
自從去年冬天,部落建好了一座澡堂,他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在下大雪的時候,抓上一把炒熟的板栗、提著一陶罐薑湯到澡堂裏跟幾個族人一起泡澡、吹牛。雖然熱水需要自己燒,不過幾個人一起出力,燒水也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