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這些想法,從此刻開始,都有了實現的可能。
在處理完眼前最近的這批野馬後,張洪讓族人清點數量,光是眼前的這些,就共有八匹成年野馬和三匹小馬駒被捕獲。雖然數量不多,但對於熊部落來說,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從張洪決定冒險在雪天出來捕捉馬匹,他就一直有個目標:盡快地將這些野馬帶迴部落,開始馴養工作,以期未來能為部落帶來更多的機動性和行動力。
現場一片狼藉,倒在地上的馬,還有一些不慎被慌不擇路的馬給踐踏在地,碗口粗的蹄子踩在倒地的馬身上,足足被踩死、摔死了13匹。還有一些摔斷腿的,也讓張洪心疼不已。
“都是多好的馬啊,快救治一下!”
這一群馬大概有70多匹,逃掉一部分後,被熊部落族人抓到的,有足足47匹!
去掉死掉和受傷的,剩下的39匹都是完好無損或者隻是輕傷的,隻要稍微休養一段時間就能恢複迴來。
但如何將這些馬給運迴去,著實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不過即便是扛著迴去,他們也要想辦法把這些野馬給弄迴臨時的前出營地。
張洪帶著族人,每兩匹野馬的前腿,都用繩子捆在一起,並且把它們的後蹄給拴上短繩,幾匹一起,由一個族人趕著迴去。就像當初抓驢子一樣,這樣即便是野馬想要逃走,那也會被綁在同伴腳上的繩子給絆住。
將這些活著的野馬捆好後,天都快黑了,剩下的死馬,隻能用積雪給蓋起來,等到明天天明的時候再過來處理。
一個下午的辛苦,不亞於一場慘烈的戰鬥,族人們都累得筋疲力盡,但猶自強撐著,互相打氣。這裏還是有一些血腥味,雙方的纏鬥很可能會引來在野外覓食的猛獸襲擊,得盡快離開這個地方。
一路小心翼翼地牽著這些馬,深一腳淺一腳艱難行走在雪地上,直至月上中天,張洪等人才帶著人迴到臨時營地。而留在營地的人,見到族長等人平安歸來,欣喜萬分,開心地迎上前,從張洪手裏接過武器和工具。
將這些馬趕到山穀中,族人們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張洪累得不行,留守營地的隻有2個族人,而且也不知道張洪等人什麽時候能迴來,故隻煮了一些水,沒敢放食物。不過現在族人都平安歸來,在其他人的幫助下,鍋中很快就沸騰起來,族人們將切好的肉幹、豆腐幹和一些菜幹放到鍋中煮。
張洪讓人端了一盆熱水過來,今天的埋伏行動,他的鞋裏進了雪,雖然抓到馬之後第一時間給換上了幹淨的鞋襪,但極寒的天氣也讓他的腳有些癢癢的感覺。
張洪很害怕得了凍瘡,於是趕緊讓人打了開水過來,裏麵還煮了十幾片生薑,等到水溫差不多了,連忙將腳放進去泡著,雖然有點燙,但腳上傳來的感覺讓張洪從腳一直到天靈蓋,都是酥麻的感覺,怎一個舒服了得。
參與今天行動的,都被要求迴來第一時間泡腳,然後抹上油脂,換上幹燥的鞋襪,防止凍傷的發生。
抓迴來的野馬,被暫時跟驢子和牛關在一起,共同擠在這個並不算大的山穀裏。不過好在有了充足的飼料和溫熱的鹽水,這些牲口們眼中的驚慌神色少了不少,尤其是那些野馬,在苜蓿草青儲飼料的喂養下,很快就熟悉了這裏的環境,大口大口地咀嚼著食槽中的草料。
除了一隻純黑的雄馬,不怎麽吃草,隻喝了幾口溫水,其他的都從今天白天的混亂中恢複了過來。
“今日收獲很大,47匹,再抓一些就能組建部落騎兵隊了,這樣大家能夠去更遠的地方去探索。”
“這些馬身高不算高,就是不知道耐力怎麽樣,還有速度,等迴到部落要測試一下。”
“終於有馬了,明天自己先挑一匹,練練騎馬,以後就不用走那麽遠的路了。”
一夜無事,張洪等人睡到天明,才在帳篷外醒來。
穿好衣服吃過飯,張洪帶著人和裝備,繼續往昨天布置陷阱的地方走去。
雖然部落抓到這麽多活著的野馬,但走失的也有不少,張洪有些貪心,既然來了,就要多抓一些馬迴去。
這些馬在這個地方聚集吃草,那說明雪地下還有更多的草可以養活冬季的野馬群,那說不定還會有不少野馬會到這個地方來吃草,隻要有馬過來,就有可能能抓到更多的野馬。
況且昨天走的時候,還將一些苜蓿草草料給扔在這裏,走失的馬迴來之後,搞不好會繼續留在那裏吃草的。
就算是這些馬沒有過來,可是昨天死掉的野馬也有好幾匹,一匹馬也能產出不少肉和皮,可不能浪費了,迴頭迴程的時候可以給其他部落,不僅能收獲他們的好感,還能給明年的春耕,拐上更多的人迴去。
雪地上又有一群馬在這裏吃草了。
果不其然,這附近肯定有一處野馬群過冬的地方!
昨日的陷阱處因為血腥味比較重,在晚間吸引了不少狼群和劍齒虎等猛獸的造訪,將熊部落用積雪掩埋的幾具馬屍給吃的一幹二淨,讓熊部落撲了個空,隻留下一地的鬃毛和內髒拖行的痕跡,可謂慘不忍睹。
今天在這裏吃草的野馬群,絲毫沒有對這種血腥的場麵感到害怕,在離此地不足300米的地方,大約在50匹左右的野馬,正吃著從雪地裏刨出來的草,一點點地用嘴啃咬著地麵的雜草。
張洪猜得不錯,昨天跑散的野馬,在恢複冷靜之後,又迴到了這裏,而且還帶迴了另外一群野馬。
雖然離此不遠還有一些狼群和劍齒虎啃食、撕咬著馬屍,但這群野馬並不害怕,反而是這些猛獸,對圍成一圈的馬群毫無辦法,甚至有些鬃毛特別長的公馬,從馬群中竄出,踹到了幾隻野狼,讓這些狼很是憤怒而又毫無辦法。
看到這些悠閑自在不把周圍猛獸放在眼裏的馬群,張洪等人故技重施,先是用弓箭和投矛驅趕走十幾隻狼和一隻劍齒虎後,將緊急修補過的漁網鋪在地上,像昨天一樣,圍三缺一,讓這些野馬自己亂了陣腳,互相踩踏,倒成一片。
像昨天一樣,張洪隻要帶著人一匹匹地把他們捆起來就好了。
有幾匹比較強壯的馬掙紮得非常厲害,而且力氣要比其他馬大上很多,張洪在後世看過不少小說,結合他之前學習的經驗,知道要想征服這些野馬,實現人工馴化,必須要控製、駕馭族群中最強壯的頭馬。
而其中個頭最大、掙紮最厲害的,就屬於是一頭棗紅色的公馬。這匹馬高約2米,從肩胛骨到腳底板超過了1.4米,渾身布滿濃密的鬃毛,尤其是馬尾,粗壯而有力,大大的眼睛中透露著對張洪的不屑一顧。
張洪很難看見一匹馬眼神中居然能流露出如此人性化的神情,也知道眼前這匹馬,要想讓它順服,必須得好好地調教一番,最直接的莫過於直接騎上去,用實力讓它認清現實,讓它主動地承認自己,臣服在自己的胯下。
當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顯得很是繁瑣了。
好不容易捱到迴去,張洪飯也不吃,迫不及待地準備馴服這匹桀驁的馬,讓它知道,誰才是部落的老大。
在山穀裏一處稍微空曠的地方,用四根繩子將馬身給捆紮起來,防止馬匹逃跑和誤傷族人,然後四根繩子的每一端,都安排了兩個族人拉著,防止野馬掙脫繩子的束縛狂奔,接著,張洪來到受驚的馬旁邊,撫摸著它碩大的頭顱,狠狠地說道:“要是聽話的話,我們就少受點罪,不然,隻能請你多吃點苦頭了。”
說完,也不管這匹馬的反應,翻身上馬。馬背上鋪了一層獸皮,用麻繩捆在馬肚子上,上馬後拽住馬脖子上的鬃毛,示意野馬往前走。
這匹馬顯然沒有這麽容易被張洪三言兩語打動,在張洪翻身上來的時候,就開始躁動不安,急切地想要掙脫束縛,四周拉著繩子的族人們也明顯感覺到這匹馬在用力,於是也更加地使勁牽住,而馬感覺到來自四麵八方的力量之後,更加驚慌,在有限的範圍內蹦跳著,想把背上的張洪給弄下去。
張洪雙腿死死地夾著馬腹,雙手則攥著馬脖子上的鬃毛,身體伏在馬背上,小心地保持著平衡。
這樣僵持了大概十分鍾,胯下的烈馬也逐漸不怎麽掙紮,張洪便讓人逐漸放鬆了對四周繩子的拉力。烈馬沒有動靜,張洪覺得這匹馬已經被他所馴服了。
不料異變陡生,在感覺到四周的族人們減小了力道後,這匹馬突然間高高躍起,將捆在身上的繩子掙脫大半,向山穀口衝去。
族人們被嚇的手足無措,眼睜睜看著張洪被這匹烈馬給馱了出去,直到跑出穀口柵欄,這才想起來要去救他們的族長。
張洪此時正牢牢抓著馬背上的鬃毛,雙腿更是一點兒也不敢鬆勁死死地夾住馬腹,否則在顛簸的馬背上,就會因為失去平衡而墜馬。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現在馬匹的速度很快,即使是在雪地奔跑速度也不慢,耳側的寒風將馬蹄濺起的雪粒刮到臉上,讓他感覺生疼。
這匹馬無時無刻不想著把張洪從背上給甩下來,所以並沒有直線跑動,而是在山穀口附近繞著幾棵大樹來迴奔跑,等熊雨等人追出來的時候,正好看到張洪在馬背上死命地抓著鬃毛,抱著脖子,任憑馬匹的劇烈跳動。
張洪此時也是有口難言,劇烈的顛簸讓他差點把早飯都給吐了出來,而且雙手因為長時間的緊握,有些脫力的征兆,這可不是好現象,不過現在馬匹的速度也降了下來,現在就看誰的毅力更加堅定,誰體力堅持不住了。
熊雨一把打掉了石頭拉弓搭箭的行為,“開什麽玩笑,誰知道你這箭射出去是射中馬還是射中族長,再說,族長是什麽人,怎麽可能連一匹馬也降服不了?你看他開心的手舞足蹈,可見族長很是享受這樣的感覺,馴服這匹馬對族長而言太簡單了,不用擔心。”
石頭還想反駁,不過想想這一箭並沒有把握,於是便收起了弓箭,“可是族長看起來不像是開心的樣子啊,臉色感覺都變了,要不我們去攔一下那匹馬吧。”
“你拿什麽攔?”熊雨也發現了張洪並不是在高興,隻不過現在沒有辦法,“這牲口你昨天又不是沒見到,那麽重,撞倒身上還能活麽。相信族長,他要是撐不住早就喊我們了。”
兩人看著張洪在馬背上上下起伏,其他的族人再緊張,也隻能看著族長跟這匹馬在這裏拉鋸,他們將網給準備好,隨時來待命。
就這樣僵持了快半個小時,張洪累的滿頭大汗,腿根感覺都磨破了,被人從馬上攙扶下來的時候,差點腿一軟跪在地上。
而這匹馬也沒有好過到哪,被人拽著脖子薅著頭發一個多小時,又承載了一個人的重量,能夠到現在不倒下已經很了不起了。
這匹馬認可了張洪的實力,現在溫順地站在張洪旁邊,而張洪拿著一把青儲飼料,喂給了這匹棗紅色的馬。
“以後就叫你紫風吧,希望你跑的跟風一樣快。”
紫風被牽到山穀裏,張洪也被人攙扶著,向帳篷裏走去。
雖然成功地馴服了紫風,但是自己也是毫無力氣了,雙腿內側都被磨的紅腫,雙手和雙腿也都脫力,看樣子至少要恢複個1天才行。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有了第一次馴服紫風的經驗,剩下的馬匹,倒沒有幾隻跟紫風一樣的力氣和脾氣,族人們通過配合,越來越熟練,很快就將這些馬都給馴服了一遍,並且都選擇了一匹作為自己坐騎和夥伴的野馬。
部落由此得到了幾十匹可以用來騎乘的馬,更加方便日後的行動,而代價就是,消失掉一小半的青儲飼料,以及族人們連續兩天都得躺在帳篷裏養傷。
接下來的幾天運氣爆棚,因為找到了它們過冬的大致地點,又如法炮製抓到了一些馬匹,進行簡單的馴服後,這些馬在頭馬紫風的帶領下,總算能跟著張洪等人一起行動,不至於四處亂竄,讓張洪很是欣慰,腿上的傷沒有白磨。
而紫風,在張洪的悉心喂養下,也開始逐漸地接受張洪,當然,它最喜歡吃的,就是一顆顆煮熟的雞蛋,從張洪手心裏舔過去後,在嘴裏嚼一下就吞到肚子裏。
除了馬匹,張洪還額外抓捕了幾十頭野牛,二十幾隻山羊,可謂驚喜不斷收獲滿滿,讓部落的牲口大軍又壯大了不少。
這些馬匹,體態都很勻稱,沒有太瘦或者太胖的體型,而且看起來很是精神,如同一條條龍一般,怪不得古人都用各種龍的身姿來形容馬的靈動。
這樣看來,紫風也是身姿矯健,毛色光澤,雙眼炯炯有神,步履間流露出非凡的靈性與高貴,真乃豐神俊逸,令人歎為觀止。
在華夏古代,馬匹的體格指標,有兩個重要概念,其一就是“肩高”,所謂“肩高”指的是馬匹從肩胛骨到腳的距離,測量馬高度時,都以肩高為準。一般來說,肩高越高,馬兒越好。
《周禮》便按照肩高,將馬分為三等:”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lái),六尺以上為馬。”經過換算,先秦時代中國本土馬匹的平均在138厘米左右,即為14掌左右。另外,漢代時,禁止肩高135.7厘米以上的馬匹出關,也可以做為例證。
第二個概念,便是“齒”,也就是馬的年齡,是根據牙齒來判斷的,一般來說,4歲到10歲,是馬的黃金歲月,最適合騎乘、作戰、配種,馬到十歲,牙齒便磨平,開始進入中年,精力體魄開始下降了。所以,在未統一全國前,秦下達過這樣一道命令:“禁馬高六尺以上,齒未平,不得出關”。
紫風身高2米,肩高在142厘米,大約是14掌的高度,而且看口齒,歲數也並不算大,差不多3-5年左右。這時候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即便張洪騎在它身上,紫風也沒有覺得有多累。
族人們都騎著馴服的馬,輪流地遊弋在這圈往南行走的牛馬羊群,防止野獸的襲擊和馬匹的走失,順便提升他們剛剛學會的騎馬技巧。
在處理完眼前最近的這批野馬後,張洪讓族人清點數量,光是眼前的這些,就共有八匹成年野馬和三匹小馬駒被捕獲。雖然數量不多,但對於熊部落來說,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從張洪決定冒險在雪天出來捕捉馬匹,他就一直有個目標:盡快地將這些野馬帶迴部落,開始馴養工作,以期未來能為部落帶來更多的機動性和行動力。
現場一片狼藉,倒在地上的馬,還有一些不慎被慌不擇路的馬給踐踏在地,碗口粗的蹄子踩在倒地的馬身上,足足被踩死、摔死了13匹。還有一些摔斷腿的,也讓張洪心疼不已。
“都是多好的馬啊,快救治一下!”
這一群馬大概有70多匹,逃掉一部分後,被熊部落族人抓到的,有足足47匹!
去掉死掉和受傷的,剩下的39匹都是完好無損或者隻是輕傷的,隻要稍微休養一段時間就能恢複迴來。
但如何將這些馬給運迴去,著實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不過即便是扛著迴去,他們也要想辦法把這些野馬給弄迴臨時的前出營地。
張洪帶著族人,每兩匹野馬的前腿,都用繩子捆在一起,並且把它們的後蹄給拴上短繩,幾匹一起,由一個族人趕著迴去。就像當初抓驢子一樣,這樣即便是野馬想要逃走,那也會被綁在同伴腳上的繩子給絆住。
將這些活著的野馬捆好後,天都快黑了,剩下的死馬,隻能用積雪給蓋起來,等到明天天明的時候再過來處理。
一個下午的辛苦,不亞於一場慘烈的戰鬥,族人們都累得筋疲力盡,但猶自強撐著,互相打氣。這裏還是有一些血腥味,雙方的纏鬥很可能會引來在野外覓食的猛獸襲擊,得盡快離開這個地方。
一路小心翼翼地牽著這些馬,深一腳淺一腳艱難行走在雪地上,直至月上中天,張洪等人才帶著人迴到臨時營地。而留在營地的人,見到族長等人平安歸來,欣喜萬分,開心地迎上前,從張洪手裏接過武器和工具。
將這些馬趕到山穀中,族人們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張洪累得不行,留守營地的隻有2個族人,而且也不知道張洪等人什麽時候能迴來,故隻煮了一些水,沒敢放食物。不過現在族人都平安歸來,在其他人的幫助下,鍋中很快就沸騰起來,族人們將切好的肉幹、豆腐幹和一些菜幹放到鍋中煮。
張洪讓人端了一盆熱水過來,今天的埋伏行動,他的鞋裏進了雪,雖然抓到馬之後第一時間給換上了幹淨的鞋襪,但極寒的天氣也讓他的腳有些癢癢的感覺。
張洪很害怕得了凍瘡,於是趕緊讓人打了開水過來,裏麵還煮了十幾片生薑,等到水溫差不多了,連忙將腳放進去泡著,雖然有點燙,但腳上傳來的感覺讓張洪從腳一直到天靈蓋,都是酥麻的感覺,怎一個舒服了得。
參與今天行動的,都被要求迴來第一時間泡腳,然後抹上油脂,換上幹燥的鞋襪,防止凍傷的發生。
抓迴來的野馬,被暫時跟驢子和牛關在一起,共同擠在這個並不算大的山穀裏。不過好在有了充足的飼料和溫熱的鹽水,這些牲口們眼中的驚慌神色少了不少,尤其是那些野馬,在苜蓿草青儲飼料的喂養下,很快就熟悉了這裏的環境,大口大口地咀嚼著食槽中的草料。
除了一隻純黑的雄馬,不怎麽吃草,隻喝了幾口溫水,其他的都從今天白天的混亂中恢複了過來。
“今日收獲很大,47匹,再抓一些就能組建部落騎兵隊了,這樣大家能夠去更遠的地方去探索。”
“這些馬身高不算高,就是不知道耐力怎麽樣,還有速度,等迴到部落要測試一下。”
“終於有馬了,明天自己先挑一匹,練練騎馬,以後就不用走那麽遠的路了。”
一夜無事,張洪等人睡到天明,才在帳篷外醒來。
穿好衣服吃過飯,張洪帶著人和裝備,繼續往昨天布置陷阱的地方走去。
雖然部落抓到這麽多活著的野馬,但走失的也有不少,張洪有些貪心,既然來了,就要多抓一些馬迴去。
這些馬在這個地方聚集吃草,那說明雪地下還有更多的草可以養活冬季的野馬群,那說不定還會有不少野馬會到這個地方來吃草,隻要有馬過來,就有可能能抓到更多的野馬。
況且昨天走的時候,還將一些苜蓿草草料給扔在這裏,走失的馬迴來之後,搞不好會繼續留在那裏吃草的。
就算是這些馬沒有過來,可是昨天死掉的野馬也有好幾匹,一匹馬也能產出不少肉和皮,可不能浪費了,迴頭迴程的時候可以給其他部落,不僅能收獲他們的好感,還能給明年的春耕,拐上更多的人迴去。
雪地上又有一群馬在這裏吃草了。
果不其然,這附近肯定有一處野馬群過冬的地方!
昨日的陷阱處因為血腥味比較重,在晚間吸引了不少狼群和劍齒虎等猛獸的造訪,將熊部落用積雪掩埋的幾具馬屍給吃的一幹二淨,讓熊部落撲了個空,隻留下一地的鬃毛和內髒拖行的痕跡,可謂慘不忍睹。
今天在這裏吃草的野馬群,絲毫沒有對這種血腥的場麵感到害怕,在離此地不足300米的地方,大約在50匹左右的野馬,正吃著從雪地裏刨出來的草,一點點地用嘴啃咬著地麵的雜草。
張洪猜得不錯,昨天跑散的野馬,在恢複冷靜之後,又迴到了這裏,而且還帶迴了另外一群野馬。
雖然離此不遠還有一些狼群和劍齒虎啃食、撕咬著馬屍,但這群野馬並不害怕,反而是這些猛獸,對圍成一圈的馬群毫無辦法,甚至有些鬃毛特別長的公馬,從馬群中竄出,踹到了幾隻野狼,讓這些狼很是憤怒而又毫無辦法。
看到這些悠閑自在不把周圍猛獸放在眼裏的馬群,張洪等人故技重施,先是用弓箭和投矛驅趕走十幾隻狼和一隻劍齒虎後,將緊急修補過的漁網鋪在地上,像昨天一樣,圍三缺一,讓這些野馬自己亂了陣腳,互相踩踏,倒成一片。
像昨天一樣,張洪隻要帶著人一匹匹地把他們捆起來就好了。
有幾匹比較強壯的馬掙紮得非常厲害,而且力氣要比其他馬大上很多,張洪在後世看過不少小說,結合他之前學習的經驗,知道要想征服這些野馬,實現人工馴化,必須要控製、駕馭族群中最強壯的頭馬。
而其中個頭最大、掙紮最厲害的,就屬於是一頭棗紅色的公馬。這匹馬高約2米,從肩胛骨到腳底板超過了1.4米,渾身布滿濃密的鬃毛,尤其是馬尾,粗壯而有力,大大的眼睛中透露著對張洪的不屑一顧。
張洪很難看見一匹馬眼神中居然能流露出如此人性化的神情,也知道眼前這匹馬,要想讓它順服,必須得好好地調教一番,最直接的莫過於直接騎上去,用實力讓它認清現實,讓它主動地承認自己,臣服在自己的胯下。
當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顯得很是繁瑣了。
好不容易捱到迴去,張洪飯也不吃,迫不及待地準備馴服這匹桀驁的馬,讓它知道,誰才是部落的老大。
在山穀裏一處稍微空曠的地方,用四根繩子將馬身給捆紮起來,防止馬匹逃跑和誤傷族人,然後四根繩子的每一端,都安排了兩個族人拉著,防止野馬掙脫繩子的束縛狂奔,接著,張洪來到受驚的馬旁邊,撫摸著它碩大的頭顱,狠狠地說道:“要是聽話的話,我們就少受點罪,不然,隻能請你多吃點苦頭了。”
說完,也不管這匹馬的反應,翻身上馬。馬背上鋪了一層獸皮,用麻繩捆在馬肚子上,上馬後拽住馬脖子上的鬃毛,示意野馬往前走。
這匹馬顯然沒有這麽容易被張洪三言兩語打動,在張洪翻身上來的時候,就開始躁動不安,急切地想要掙脫束縛,四周拉著繩子的族人們也明顯感覺到這匹馬在用力,於是也更加地使勁牽住,而馬感覺到來自四麵八方的力量之後,更加驚慌,在有限的範圍內蹦跳著,想把背上的張洪給弄下去。
張洪雙腿死死地夾著馬腹,雙手則攥著馬脖子上的鬃毛,身體伏在馬背上,小心地保持著平衡。
這樣僵持了大概十分鍾,胯下的烈馬也逐漸不怎麽掙紮,張洪便讓人逐漸放鬆了對四周繩子的拉力。烈馬沒有動靜,張洪覺得這匹馬已經被他所馴服了。
不料異變陡生,在感覺到四周的族人們減小了力道後,這匹馬突然間高高躍起,將捆在身上的繩子掙脫大半,向山穀口衝去。
族人們被嚇的手足無措,眼睜睜看著張洪被這匹烈馬給馱了出去,直到跑出穀口柵欄,這才想起來要去救他們的族長。
張洪此時正牢牢抓著馬背上的鬃毛,雙腿更是一點兒也不敢鬆勁死死地夾住馬腹,否則在顛簸的馬背上,就會因為失去平衡而墜馬。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現在馬匹的速度很快,即使是在雪地奔跑速度也不慢,耳側的寒風將馬蹄濺起的雪粒刮到臉上,讓他感覺生疼。
這匹馬無時無刻不想著把張洪從背上給甩下來,所以並沒有直線跑動,而是在山穀口附近繞著幾棵大樹來迴奔跑,等熊雨等人追出來的時候,正好看到張洪在馬背上死命地抓著鬃毛,抱著脖子,任憑馬匹的劇烈跳動。
張洪此時也是有口難言,劇烈的顛簸讓他差點把早飯都給吐了出來,而且雙手因為長時間的緊握,有些脫力的征兆,這可不是好現象,不過現在馬匹的速度也降了下來,現在就看誰的毅力更加堅定,誰體力堅持不住了。
熊雨一把打掉了石頭拉弓搭箭的行為,“開什麽玩笑,誰知道你這箭射出去是射中馬還是射中族長,再說,族長是什麽人,怎麽可能連一匹馬也降服不了?你看他開心的手舞足蹈,可見族長很是享受這樣的感覺,馴服這匹馬對族長而言太簡單了,不用擔心。”
石頭還想反駁,不過想想這一箭並沒有把握,於是便收起了弓箭,“可是族長看起來不像是開心的樣子啊,臉色感覺都變了,要不我們去攔一下那匹馬吧。”
“你拿什麽攔?”熊雨也發現了張洪並不是在高興,隻不過現在沒有辦法,“這牲口你昨天又不是沒見到,那麽重,撞倒身上還能活麽。相信族長,他要是撐不住早就喊我們了。”
兩人看著張洪在馬背上上下起伏,其他的族人再緊張,也隻能看著族長跟這匹馬在這裏拉鋸,他們將網給準備好,隨時來待命。
就這樣僵持了快半個小時,張洪累的滿頭大汗,腿根感覺都磨破了,被人從馬上攙扶下來的時候,差點腿一軟跪在地上。
而這匹馬也沒有好過到哪,被人拽著脖子薅著頭發一個多小時,又承載了一個人的重量,能夠到現在不倒下已經很了不起了。
這匹馬認可了張洪的實力,現在溫順地站在張洪旁邊,而張洪拿著一把青儲飼料,喂給了這匹棗紅色的馬。
“以後就叫你紫風吧,希望你跑的跟風一樣快。”
紫風被牽到山穀裏,張洪也被人攙扶著,向帳篷裏走去。
雖然成功地馴服了紫風,但是自己也是毫無力氣了,雙腿內側都被磨的紅腫,雙手和雙腿也都脫力,看樣子至少要恢複個1天才行。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有了第一次馴服紫風的經驗,剩下的馬匹,倒沒有幾隻跟紫風一樣的力氣和脾氣,族人們通過配合,越來越熟練,很快就將這些馬都給馴服了一遍,並且都選擇了一匹作為自己坐騎和夥伴的野馬。
部落由此得到了幾十匹可以用來騎乘的馬,更加方便日後的行動,而代價就是,消失掉一小半的青儲飼料,以及族人們連續兩天都得躺在帳篷裏養傷。
接下來的幾天運氣爆棚,因為找到了它們過冬的大致地點,又如法炮製抓到了一些馬匹,進行簡單的馴服後,這些馬在頭馬紫風的帶領下,總算能跟著張洪等人一起行動,不至於四處亂竄,讓張洪很是欣慰,腿上的傷沒有白磨。
而紫風,在張洪的悉心喂養下,也開始逐漸地接受張洪,當然,它最喜歡吃的,就是一顆顆煮熟的雞蛋,從張洪手心裏舔過去後,在嘴裏嚼一下就吞到肚子裏。
除了馬匹,張洪還額外抓捕了幾十頭野牛,二十幾隻山羊,可謂驚喜不斷收獲滿滿,讓部落的牲口大軍又壯大了不少。
這些馬匹,體態都很勻稱,沒有太瘦或者太胖的體型,而且看起來很是精神,如同一條條龍一般,怪不得古人都用各種龍的身姿來形容馬的靈動。
這樣看來,紫風也是身姿矯健,毛色光澤,雙眼炯炯有神,步履間流露出非凡的靈性與高貴,真乃豐神俊逸,令人歎為觀止。
在華夏古代,馬匹的體格指標,有兩個重要概念,其一就是“肩高”,所謂“肩高”指的是馬匹從肩胛骨到腳的距離,測量馬高度時,都以肩高為準。一般來說,肩高越高,馬兒越好。
《周禮》便按照肩高,將馬分為三等:”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lái),六尺以上為馬。”經過換算,先秦時代中國本土馬匹的平均在138厘米左右,即為14掌左右。另外,漢代時,禁止肩高135.7厘米以上的馬匹出關,也可以做為例證。
第二個概念,便是“齒”,也就是馬的年齡,是根據牙齒來判斷的,一般來說,4歲到10歲,是馬的黃金歲月,最適合騎乘、作戰、配種,馬到十歲,牙齒便磨平,開始進入中年,精力體魄開始下降了。所以,在未統一全國前,秦下達過這樣一道命令:“禁馬高六尺以上,齒未平,不得出關”。
紫風身高2米,肩高在142厘米,大約是14掌的高度,而且看口齒,歲數也並不算大,差不多3-5年左右。這時候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即便張洪騎在它身上,紫風也沒有覺得有多累。
族人們都騎著馴服的馬,輪流地遊弋在這圈往南行走的牛馬羊群,防止野獸的襲擊和馬匹的走失,順便提升他們剛剛學會的騎馬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