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迷失方向,張洪每隔一段路程便命人插下一根旗子,作為指引方位的標誌。即便在茫茫雪地中走失,這些旗子也能幫助他們找到返迴安全地帶的路。


    留下四名族人看守營地和牲口,其餘十六名族人推著爬犁,帶著狼狗和拉爬犁的牛,繼續向北探索和尋找。


    沒有找到野馬,即便是這次出來抓到了很多野牛和野生山羊,但對於張洪來說,無疑是一次十分失敗的行動。馬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對於熊部落來說,溝通其他部族、擴展行動範圍、增加機動能力,在這個時代,沒有比馴養馬匹更好的方式了。但馴養的前提,就是找到這些野馬。


    這裏的地形並不平坦,大雪覆蓋下,雪地下的路況難以觀察,隨時可能遇到深陷的雪堆。他們一邊小心翼翼地探路,一邊緩慢前行,半天時間僅走了不到十五公裏。除了對周圍地形有了初步了解,他們並未發現任何野馬的蹤跡。


    隨著太陽西斜,張洪無奈地決定讓族人們調轉方向,返迴臨時營地。


    盡管今日沒有收獲,沿途也未發現動物活動的跡象,但張洪並未氣餒。他明白,野牛、山羊、野馬也是動物,在這樣的雪地中活動是不現實的。


    雖然一度懷疑黑齒部落等部落描述的“跑的很快、體型很大”的野生動物是不是看錯了,但張洪還是不打算放棄,不管怎麽樣再堅持幾天,萬一就有奇跡發生呢?


    “今日雖無收獲,但好歹探明了周圍有一大片樹林,其中果樹數量不少。”張洪依舊堅持每日記錄,以防時間過長而忘記重要的信息或將來可能有用的知識。


    “爬犁在雪地中的性能需要改進,尤其是依賴驢子或牛拉的情況下,它們的蹄子容易陷入雪中。但跟隨我們行動的狼狗卻沒有這個問題。我記得有狗拉雪橇,等部落裏的狗數量增多後,我們可以嚐試一下。”


    “這片山穀是個理想的建造種植、養殖點的地方,傍晚迴來時,我大致觀察了一下,雖然山穀不深也不大,但三麵被矮山環繞,這些矮山占地約三百畝,山峰也不高,最高點離地麵僅三十多米。但從山頂可以望得很遠,未來可以在這裏建立一個前沿基地,稍加改造就能成為一個捕捉野馬的場所,再建些圍牆並增加人手,就能控製周圍的土地。”


    連續幾天的晴朗天氣,使得熊部落的探險隊能夠向更遠的地方探索。出來將近一個月,除了幾天前捕獲的一頭野牛,他們並未有其他發現。


    難道黑齒部落提供的信息有誤?正當張洪準備返程時,一個好消息傳了迴來。


    這天,張洪在帳篷裏記錄關於部落間貿易的想法,帳篷外突然響起狗吠聲和重物倒地的聲音,緊接著傳來族人的唿喊。


    “族長,有發現!”石頭興奮地掀開帳篷,臉上和頭上滿是摔倒後的積雪和泥土,但他毫不在意,“熊雨他們在西北方向發現了一大群野獸,體型與牛相仿,但奔跑迅速,現在它們正停在那邊的草場上刨草根吃。熊雨他們正在監視,讓我們快點帶上草料和工具過去。”


    張洪聽到這裏,立刻放下手中的竹簡,拿起大衣披上,“走,按照熊雨說的,快去準備東西,我們馬上出發!”


    每個爬犁上都裝載著不同的物品,張洪這次隻讓石頭和其他兩個族人帶上草料和漁網,其餘熊雨所需的武器等物資都在這兩輛爬犁上。


    幸運的是,沿途做了許多標記,再加上石頭熟悉這條道路,半個多小時後,張洪終於看到了守在這裏、遠遠監視獸群的熊雨等人。


    這裏有一處低矮的小山包,熊雨帶著人躲在山包背後,挖開積雪觀察著這群牲口,以防驚動它們。


    “族長,你看那邊,”熊雨看到張洪過來,從積雪中爬到張洪身邊,“你看這個是不是馬?”


    張洪稍微直起身,望向不遠處的獸群,心中充滿激動。


    “沒錯,那是野馬!”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些正悠閑地啃著草根、搖晃著尾巴的牲口,正是他日思夜想的野馬。


    確認是族長尋找的目標後,留守的族人們欣喜若狂,一股喜悅的氣氛迅速彌散開來,張洪沒有阻止他們的低聲慶祝,看著他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這麽多天冒著嚴寒的等待,總算不負眾望,終於等到了它們。


    然而,此地顯然不是捕捉野馬的理想場所。


    最關鍵的一環便是眼前,捕捉前需要做好準備,麵對一群野馬,不同於野牛;而且這裏的地形對族人不利,過於平坦,任何輕微的動靜都可能被發現,無法實現突襲。


    經過一番思考,張洪決定采取另一種策略。


    “這次的方法與以往不同,北麵、西麵和我們所在的南麵,都需要有人守著,東邊相對狹窄,可以在這裏布置陷阱。”張洪抽出一支箭,在雪地上畫出眾人的站位,“這裏、這裏和這裏,是幾個關鍵點。等會我會從這裏發起衝鋒,看到我衝鋒後,你們也帶著人衝鋒,聲音要大,但速度不要太快,正常行走即可,將它們往東邊趕。”


    “石頭,你帶著人,立刻拿著網和麻繩,到東邊布置網。還要拴上幾根麻繩,一定要拉緊,離地麵大約十厘米,多布置一些。”


    石頭連忙帶著眾人出發,繞過小山包,艱難地在雪地裏行走了二十多分鍾,才到達指定位置。


    他們顧不得休息,立刻開始在離這群馬不遠的地方布置麻繩、木樁、漁網等,然後揮舞手中的紅色旗子示意。


    在矮坡上等待的張洪等人看到石頭發來的信號,也揮動旗子迴應。看到最重要的一處也準備就緒,張洪隨即讓熊雨和石頭各帶幾個人從西麵的河穀悄悄摸到馬群的西麵和北麵。


    張洪則帶著人繼續埋伏在山包上,等待各小隊到達指定位置後,從三麵出擊,將這群馬驅趕到陷阱區域。


    一切準備就緒後,張洪向熊雨、羽落和石頭發出了信號:將手中握著的紅色旗幟在空中揮舞三下。


    一直監視這裏的熊雨和羽落等人接到信號後,立刻起身,一邊敲擊竹節,一邊揮舞短棍,“邦邦邦”地敲著,嘴裏還發出“嗷嗚嗷嗚”的聲音。他們帶來的狼狗也興奮地衝在前麵,麵對前方大型動物並不畏懼,反而在指揮下狂吠著衝向馬群。


    這群馬原本悠閑地吃草,雖然早就發現了張洪他們,但並未在意,按照它們的直覺判斷,這些兩腳獸對它們構不成威脅。在草原上,它們奔跑的速度幾乎無人能及,除了速度,它們沒有太多的戰鬥能力,奔跑就是它們最大的優勢。


    看到這些兩腳獸和類似狼的生物嚎叫著衝過來,馬群開始慌亂起來。猝不及防下,平靜的景象不複存在,更別提那些狼狗,已經衝入馬群中,四處散布恐慌。野馬對狼十分畏懼,這些狼狗也帶有狼的影子,讓馬群感到不安,隻想盡快逃離。這些馬看到三麵都有人衝來,毫不猶豫地向張洪布置好的東邊陷阱區跑去。


    張洪在發出信號後,也立刻帶著剩餘的族人衝向馬群。為了避免誤傷族人,在行動前,所有人都不得彎弓射箭,更不能投擲短矛,隻能用聲響來驅趕。馬群受驚後亂成一團,四散逃跑,在三麵的包圍圈形成之前,一些馬從縫隙中逃走。


    混亂中,張洪與一匹受驚的野馬擦身而過,差點被撞上。好在他及時往旁邊一撲,雖然姿勢不雅,但總算避免了被撞。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大部分馬還是跑到了預定的陷阱區域,地上的漁網雖然不適合捕魚,但網眼大小正好能困住馬蹄。對於誤入網陣的野馬來說,這無疑是一場災難。


    許多馬被細小的網眼困住四肢,掙紮中越纏越緊,還把旁邊的馬也撞倒,陷阱區域頓時亂成一團,甚至還有自相踐踏的情況。


    兩邊離地麵隻有十幾厘米的絆馬索對付野馬效果顯著,這些絆馬索結構簡單,由兩根木樁和麻繩組成,在這裏布下了十幾道,每個方向都有由兩三組絆馬索組成的陷阱。


    許多野馬被絆馬索絆倒,除了少數幸運兒能從地上爬起來逃走外,其餘的都被留在了這裏。潔白的雪地上,到處是倒地哀鳴的馬,它們正掙紮著從麻網和地上爬起來。還有一些小馬駒,不願離開母親,圍著倒地的母馬“啾啾”地叫著。


    逃在後麵的馬運氣較好,前麵的馬群已經將網陣和絆馬索破壞得差不多,剩下的十幾匹馬從這個缺口處逃出生天。


    為了避免更多的野馬從陷阱中掙脫開來,張洪迅速指揮族人將這些被絆倒的野馬圍住綁好,防止它們再次逃跑。他深知,這些野馬是部落未來的寶貴財富,必須小心對待。現在多捕捉一匹野馬,部落的實力就能再提升一分。族人們按照張洪的指示,用繩索和木樁將野馬一一固定,確保它們無法再次逃脫。


    到了這個時候,張洪總算安下心來,這麽多天的冒險是完全值得的,甚至看著這些馬,他的思緒發散開來,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比如可以在部落中建立一個專門的馴馬場,由馴養經驗豐富的族人負責馴養工作。同時,他也在思考如何利用這些野馬,或許可以用來交換其他部落的物資,或者用來訓練騎手,或者作為部落間交流的運輸工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前部落生存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隻想鏟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隻想鏟屎並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