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入的人員沉沉地睡去,整個院子裏響起此起彼伏的鼾聲,但張洪所在的屋子還亮著油燈。


    吃過飯後,張洪和巫便迴到了房間,叫上熊大熊二和其他幾個骨幹,先對熊巫的順利歸來歡迎了一番,又肯定了巫這次任務的超期完成,接著,便聽巫講述在石部落的經曆和過程。


    “除了我帶過去的15個人,找到配偶的、用部落物資換迴來的人口,共有37人,其中17人是青壯年,另外的是年紀稍大和婦女、小孩,而且,石部落率先派了一支隊伍來支援我們建設,也一起過來了,至少有一大半是能夠參與捕獵的青壯年。”


    “另外,我們帶過去陶器、漁網、食鹽全部用光,共帶迴來獸皮826張、魚幹900多條、鹹肉415掛,活著的牲口也有17隻。”


    “除此之外,還收集到一些不認識的石頭、野果、和果實,都放在藤筐裏,迴頭你可以看看。”


    “這次集會,周圍的十幾個部落都會派人到我們部落來,接受我們用食物雇勞動的辦法,但具體能派多少人來,現在還不能確定,不過石部落派了15個人的隊伍過來,很多部落都是知道的,我估計他們帶來的人也不會少。我覺得這幾天得盡快把他們的住處給安排好。”


    眾人專心地聽著巫的經曆,遇到不是太細節的地方還會問巫,從而詳細了解其他部落的情況。


    而了解到部落的陶器食鹽等產品如此受歡迎,大家也是同樣的開心,大受鼓舞,畢竟這些東西本身就是承載著所有族人的希望。


    原本還擔心新族人的加入會給他們的食物消耗量帶來壓力,但巫通過以物換物帶迴來的食物數量,比帶去的還要多,這就讓他們放心不少,對接下來的計劃更有信心了。因為部落隻是付出了幾十個用泥巴燒成的陶器,而得到的,是一個個能夠幹活的勞動力,還有一條條掛在牆上的肉幹。


    “巫,辛苦了,”張洪誠懇地向巫稽首,“這段時間以來,我們留在部落裏的人也做了很多工作……”


    在將部落最近的事情告知巫之後,巫也放下心來,他最擔心的還是自己帶人走後,有些事情安排不過來,不過現在看來,一切都很正常,熊洪在部落裏做得比其他任何族長都做的好。


    “熊大熊二,明天吃過早飯後,將你們現在的狩獵隊伍拆分成兩支,從新加入的族人中挑選青壯重新編組,每隊15人,你們兩人各自負責一支。帶著他們先幹一些簡單、沒有太大危險的狩獵,先互相熟悉一下。”


    “好的族長,明天我就帶他們去抓驢子去”,熊二性子急,連忙上前,咧開嘴笑著。


    “這兩天還是以互相熟悉為主,可以在附近打獵配合配合。”張洪強調,“不要走太遠!”


    “明白了,”熊大則沉穩一些,交代的事情都能很快地做好。“石灰他們呢?需要跟我們一起去打獵嗎?”


    “這段時間可以跟你們一起去,不過要將他們分散開,你們各自帶幾個人,等配合熟悉了,再做其他安排。”


    “熊木,巫的提議很好,夏季各個部落食物都很充足,正是我們把陶器給換成食物的、再用食物換他們勞動的好時機。明天就重新開始燒陶器,新來的族人中你再挑幾個機靈點的,幫你打打下手,跟你現在的徒弟一樣,傳授一些經驗給他們。”


    “熊雨,你跟著巫也辛苦了,這次表現非常好,證明你有能力帶領一支隊伍,這樣,你也挑十個人,學習怎樣馴服驢子,學會駕駛驢車和板車,迴頭再吸納一些各個部落的人,他們認識路,在粟米收獲前後,可以去附近的部落換換東西,順便把我們部落裏的陶器和食鹽,都換成過冬用的食物。”


    “羽落,你找幾個人去牧場放牧,看一看哪裏適合擴大我們的牧場範圍,順便把牧場的獸欄給再擴建一下。現在部落裏的牲口挺多的,原來的獸欄已經快滿了。”


    “樹皮,你跟熊山商量一下,看看一個月內能煉多少鐵、打多少農具、要多少鐵礦和煤礦,這段時間可以帶人去準備這些原材料,接下來我們部落還要準備更多的工具和武器。”


    “樹杈,你安排熊花他們把3歲以下的孩子們給照顧好,帶著其他婦女和其他人沿著小溪旁邊,再種一點油菜出來。”


    突然間新增了50多人,張洪手上很多事情也就有了充足的人手,將原本處於停工和半停工狀態的作坊重新啟用,把這些事情順利地安排下去,張洪原本緊繃的神經也鬆了下來,要是巫沒有帶這麽多人迴來,那部落的事情就比較難辦了。


    接下來的半個月到一個月,其他部落會陸陸續續地派人過來,保守估計總數會達到120-150人左右,在他們到來之前,部落還有很多事情要提前準備和籌劃。


    首先就是他們居住的問題,在原先的規劃中,將新建20間屋子,按照每間屋子12人的標準,足以容納240人。這一個計劃沒有太多要調整的,隻不過是用來臨時休息的,不需要搭炕,建造起來隻要有木材和泥土,就能很快建造起來。


    這幾天先讓他們收集一些材料,收集好之後,就可以讓部落裏有建築經驗的熊木、熊奇他們,提前指揮著蓋房子了;


    然後是食物的問題,按現在的食物儲備來說,再增加個150人,食物的壓力就非常大了。以現在的部落人口142人和石灰的15人來算,157人每天至少要消耗掉肉幹15條約300斤(三頓飯),鹹魚幹也要有100斤,野菜、蔬菜和野果也要有個20斤左右。


    而其他部落的所有人到齊,這個人口數量還會再翻倍,食物的消耗量也要翻倍,即便是捕獵,周圍的獵物短時間內也增加不了這麽多。


    除了食物的問題外,還有對不同族人的管理問題。


    其他部落的人對熊部落是帶著好奇和探索而來的,缺乏足夠的敬畏和尊敬,這會影響與熊部落、與其他部落的關係,必然會發生言語衝突甚至武裝衝突的情況,這就需要在安排住所和工作時就將他們分開,而且定時做好規矩的宣傳和執行,用嚴格的規矩來管理他們。


    另外,與各個部落的溝通、怎樣分配工作等等問題,都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等到其他人都離開後,巫便問出了很早以前就想問的問題了,


    “剛剛人多,怕影響大家的幹勁,我們部落的食物現在有多少?”


    巫直接問,張洪知道巫肯定會問這個問題,在吃飯前他還特意地去倉庫看了一下,


    “肉幹2000多條,鹹魚有5100多個,鹽還有50包,另外還有冬瓜、野菜幹、蘿卜、菘菜等長在地裏,可以保證吃上幾個月,差不多食物的數量都在這裏了。”


    “我還帶迴來一些肉幹和鹹魚,實在不行,可以宰殺一些牲口。”


    “目前還不需要,現在正是這些牲口長肉的時候,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都會用我們倉庫的食物來支出,正好這些庫存的肉幹,在夏天不好保存,都可以消耗掉。我也讓他們去打獵了,當然新打到的獵物肯定沒有消耗的快。不過還是可以放心,就算隻靠這些庫存,人口翻倍的情況下,我們都還能堅持個三個多月。況且,也不是沒有其他食物的來源。”


    “噢,你是說?”巫若有所思,指了指遠方。


    “對”,張洪點點頭,肯定了巫的想法,“接下來,會讓熊大他們去更遠一點的地方去捕獵,主要是為了抓更多的活著的牲口迴來,如果食物不足,那不得不殺一些。”


    “然後,我準備在房子建好後,讓熊雨、熊欣經常外出的帶隊,先組成兩個方向的貿易隊,沿途與其他部落打交道,用陶器和食鹽、麻布等換他們的食物。”


    “再等上兩個月,我們種的粟就能收獲了。我去了南邊的地和東邊的地看了一下,粟都有抽穗的征兆了,而且長勢都還不錯。等到收獲,也能大大緩解我們的食物壓力。粟米飯,你也吃過,之後我會逐漸地讓粟代替肉食,成為我們的主糧。”


    光靠狩獵和采集,會讓部落族人的營養結構很不均衡,而且食物的總量也必然不能穩定下來。


    狩獵是個危險的活,而且在一個地方捕獵過多的獵物,也會影響這裏獵物的族群數量,導致這裏其他獵物的減少。


    張洪的想法是,迴頭等其他部落的人來了,可以組織幾支“遠征隊”,到更遠的地方去探索去捕獵。去遠一點的地方,那裏的獵物數量肯定要比部落附近的多,而且還能順帶著把這片區域以外的“戰爭迷霧”給驅散掉一些,讓張洪更加清楚周圍的環境和資源。


    按照史前時代的生產力,部落的人們,活動的區域不會超過以部落為中心的100公裏,很多族人終其一生,都不會離開超過部落50公裏的地方。


    但張洪對遠方的探索欲望一直沒有停止過,隻不過是限於現在的交通工具和生產力水平上,加上野外的猛獸和不確定的因素太多,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前提下,他是不會冒險去遠方探索的,更不會讓族人們陪著他白白地送死。


    這些充分的準備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這幾年,讓粟成為部落的主糧,取代現在以肉食為主的飲食習慣。


    什麽是主糧?後世的專家們和科學知識都會給你很多成為主糧的條件和原因。但基本上,主糧都有幾個特點:


    一是種子含水量少,便於運輸和儲存,澱粉含量高;二是能夠大範圍地適應天氣和土壤、水分;三是具有增產的潛力,比如改善土壤肥力就能獲得明顯的增產、對植株優中選優也能讓下一代產量更大。


    想讓粟米成為部落的主食,就必須要達成很多條件。首先是要有足夠多的土地來種植,即使是最原始的種植方式,在春天撒下一把種子等到秋收,那也得有很大的土地畝數才能獲得,足夠多的讓族人一直吃到來年收獲的食物;其次,部落要有足夠多的人口來開墾土地、改善土地肥力和田間管理;然後,還要及時將成熟的植株給收割迴去,並進行脫粒、晾曬、存儲等工作;最後,在將這些粟米送到族人口中之前,還要將粟米脫殼。


    古代有一種叫做舂米的刑罰,顧名思義,就是懲罰犯人用木杵或者石臼把穀物脫殼。既然被當做刑罰,那這個工作就肯定很累,而粟米要變成能食用的粟米飯,還需要脫殼,就要族人花大量的時間來舂米。


    即使是後世,1000粒粟米的重量也才在1.5-2.5克之間,一畝地能產出100公斤的粟米,已經算是高產了。按照去年的計算,一畝地大概能收出來50-60公斤,今年因為有了田間密植和施肥,再加上田間管理,估計會增產不少。


    但舂米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張洪準備用最簡單的水碓來實現自動舂米。門前的小溪,在有些地方,河床還是有一些落差的,將這些地方稍加改造,就可以放置多部水碓,隻要很少的婦女或者老人照看,就能解放很多族人從繁重的舂米工作中出來。但人工舂米也不能停止,每日還是要讓族人舂出一些儲存起來的。


    除了脫殼,還要將麩皮、外殼和果實給分離開,這也需要再設計一個風扇車,張洪在後世農村見過,篩選油菜籽的風扇車,隻要將混合著菜籽莢殼和枯草的菜籽倒到風扇車上,以手搖動風扇車,內部的風板就會旋轉起來,產生風,把一些輕的雜質給吹出去,而重一點的果實,就會與雜質分開。而油菜籽跟粟米很像,隻要用這個辦法,也能進一步地把粟米的雜質給去掉一些。


    脫殼下來的麩皮,可以用來喂養牲口,甚至災荒年間,混合上其他糧食,也能勉強讓人果腹。本著不浪費的原則,這些麩皮,最終也會到部落牲口們的嘴裏。


    這樣來看,今年播種的粟米,收獲後能緩解部落的食物壓力,也能讓周邊的部落和自己的族人認識到種植的重要作用。隻有擁有了穩定且高產的食物來源,部落才能從以打獵采集轉向原始農耕,生產力發展進步了,文明才有延續的可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前部落生存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隻想鏟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隻想鏟屎並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