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初見劉辯
魂穿漢末:朕要讓何皇後生二胎 作者:浪滔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禦書房內,劉宏搖頭輕笑道:“沒有什麽不妥的,給張溫封個侯爵,再提拔一下張家的子弟,朕覺得張溫會看得清形勢的,而且不是還有太尉楊彪嗎?來人,宣楊修。”
“奴婢遵旨。”
劉宏言罷,荀彧四人皆感覺陛下說得有道理,畢竟能獲得爵位,以及給張家子孫博個好前程,張溫必定同意。
楊修雖然被劉宏冊封為了少府丞,主管劉宏自己的小金庫,但是楊修如今還沒有加入劉宏的軍師天團內,平常也隻是待在少府司。
很快楊修便來到了禦書房內。
楊修是認識的荀彧的,但其餘三人並不認識。
“臣少府丞楊修拜見陛下。”
“免禮吧。”
“多謝陛下。”
“楊修,朕的少府內,有多少金銀?”
“迴陛下,折合黃金兩千萬兩,白銀三千五百萬兩,五銖錢五千萬。”
此言一出,不止荀彧等人震驚,就連劉宏自己都震驚了。
這漢靈帝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斂財這一方麵,就令人佩服。
漢靈帝也向世人證明了什麽叫錢沒花完,人死了。
不過好在還有如今的劉宏繼續替漢靈帝接著花。
“傳朕旨意,少府留五百萬兩黃金,其餘全運到國庫去。”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一臉的震驚之色。
國庫,乃一國之儲備,說白了國庫是劉宏的,也是整個大漢的。
而少府則是不同,皇帝也有很多屬於自己的封地,而這些封地的稅收,會運往皇帝自己的少府,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劉宏看到眾人一臉的震驚之色,頓時疑惑道:“咦,你們這是什麽表情?”
聞聽此言,眾人紛紛向劉宏行禮道:“陛下英明神武,乃我大漢之福。”
“叮,宿主向國庫注資黃金一千五百萬兩,白銀三千五百萬兩,五銖錢五千萬。提升國運+2年,宿主壽命+2年,獎勵冶鋼工藝一份。”
嘖嘖,係統這是看到國庫有錢了,就讓朕花錢煉鋼嗎?
不過劉宏沒有想到,往國庫注資,還能提升國力。
“臣遵旨。”
劉宏點了點頭看向楊修道:“楊修啊,司空張溫的後輩之人,你可有所了解?”
楊修沉思片刻道:“迴陛下,司空之子張昭頗有才華,如今好像是在揚州任職,臣隻是有過耳聞,並不與其相熟。”
“你說司空張溫之子名張昭?”
“迴陛下確實如此。”
劉宏沒有想到張昭竟然是張溫的兒子,孫策身死後,曾告訴孫權,內事問二張,外事問周瑜,二張便是張昭、張紘兩人。
想必這張昭必定有些才能。
“楊修,你迴去告訴你楊太尉,朕準備讓張司空卸任,榮歸故裏,想要提拔張昭,下次朝議時,便會宣旨此事,讓你父有個心理準備。”
楊修雖然不知道陛下為何要讓自己的父親有心理準備,但是依然乖巧地領旨。
楊修離開之後,劉宏看向自己的軍師天團道:“洛陽書院即將開始招生,工匠坊想必也準備得差不多了,荀彧,你代朕前往西園,看下如何了。”
“臣遵旨。”
戲誌才與郭嘉皆是寒門士子,洛陽書院,兩人對其也有極其濃烈的興趣,而且當得知劉宏將皇宮藏書全部搬去洛陽書院,兩人便請旨與荀彧一同前往。
左右無事,劉宏便答應了兩人。
四人離開之後,劉宏便擺駕長樂宮。
剛入長樂宮,劉宏便看到了一名十歲左右的少年。
見劉宏到來,少年一臉的懼色,唯唯諾諾地向劉宏行禮道:“孩兒拜見父皇。”
劉宏也得知了眼前的少年,便是漢靈帝與何皇後的長子廢帝劉辯。
“免禮吧,辯兒你怎麽來長樂宮了?你不是在城外的道觀嗎?”
“父,父皇,今日是母後的誕辰,所以母後令孩兒返迴皇宮。”
“什麽?今日是你母後的誕辰?”
“迴父皇....”
聽到殿外的聲音,何皇後搖曳著令劉宏欲罷不能的身姿走出了大殿。
“臣妾拜見陛下。”
劉宏扶起何皇後,眼中盡顯柔情。
“愛妃,今日乃你的生辰,為何沒有告知朕?”
“陛下,太後的誕辰也快了,陛下在朝議時告訴百官,一切應節儉,所以臣妾隻是想與辯兒一同用餐,並沒有想著過什麽誕辰。”
劉宏點頭輕笑道:“你倒是有一代賢後的風範,既然如此,傳膳吧,咱們一家一塊吃個團圓飯。”
何皇後眼眸之中浮現喜色,俏臉也是宛如牡丹綻放一般露出了微笑。
“臣妾多謝陛下。”
進入大殿,劉宏看向一臉拘謹的劉辯道:“皇兒,見到父皇為何如此拘謹?”
劉辯表情一怔,急忙求助似地看向何皇後。
“陛下,辯兒自幼便生活在城外道觀,有些拘謹也是情有可原的。”
劉宏搖頭輕笑道:“身為我大漢皇子,自該有一身傲骨,豈能見誰都唯唯諾諾,洛陽書院即將開學,辯兒你去洛陽書院完成學業吧,朕會告訴蔡邕,令其收你為弟子,不過在書院內,要勤奮好學,不恥下問,不能以皇子的身份仗勢欺人,而且不止學業,君子六藝,應都要涉獵,至於那道觀就不要去了。”
聞聽此言,劉辯臉上浮現驚喜之色,急忙行禮道:“孩兒多謝父皇。”
何皇後看向劉辯輕笑道:“辯兒,蔡邕乃當世大儒,更是你母妃的父親,莫要在其身前失了禮數。”
“孩兒謹記母後教誨。”
劉宏令人喚來了蔡昭姬,一同用完膳後,劉宏便令李存孝護送劉辯前往了洛陽書院。
用完膳後劉宏也返迴了禦書房。
殿外響起了貂蟬的聲音。
“陛下,糜竺、甄儼兩位大人求見。”
“宣。”
兩人進入禦書房內躬身行禮道:“臣等拜見陛下。”
“無須多禮,朕讓荀彧等人前往西園,你們可曾見到了?”
“迴陛下,見過了,匠人已經就位,臣等已經令人收集製造紙張的材料,半月後,首批紙張便可呈於陛下。”
“嗯,此事由你們與沈萬三負責即可,還有何事嗎?”
“奴婢遵旨。”
劉宏言罷,荀彧四人皆感覺陛下說得有道理,畢竟能獲得爵位,以及給張家子孫博個好前程,張溫必定同意。
楊修雖然被劉宏冊封為了少府丞,主管劉宏自己的小金庫,但是楊修如今還沒有加入劉宏的軍師天團內,平常也隻是待在少府司。
很快楊修便來到了禦書房內。
楊修是認識的荀彧的,但其餘三人並不認識。
“臣少府丞楊修拜見陛下。”
“免禮吧。”
“多謝陛下。”
“楊修,朕的少府內,有多少金銀?”
“迴陛下,折合黃金兩千萬兩,白銀三千五百萬兩,五銖錢五千萬。”
此言一出,不止荀彧等人震驚,就連劉宏自己都震驚了。
這漢靈帝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斂財這一方麵,就令人佩服。
漢靈帝也向世人證明了什麽叫錢沒花完,人死了。
不過好在還有如今的劉宏繼續替漢靈帝接著花。
“傳朕旨意,少府留五百萬兩黃金,其餘全運到國庫去。”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一臉的震驚之色。
國庫,乃一國之儲備,說白了國庫是劉宏的,也是整個大漢的。
而少府則是不同,皇帝也有很多屬於自己的封地,而這些封地的稅收,會運往皇帝自己的少府,是皇帝的私人財產。
劉宏看到眾人一臉的震驚之色,頓時疑惑道:“咦,你們這是什麽表情?”
聞聽此言,眾人紛紛向劉宏行禮道:“陛下英明神武,乃我大漢之福。”
“叮,宿主向國庫注資黃金一千五百萬兩,白銀三千五百萬兩,五銖錢五千萬。提升國運+2年,宿主壽命+2年,獎勵冶鋼工藝一份。”
嘖嘖,係統這是看到國庫有錢了,就讓朕花錢煉鋼嗎?
不過劉宏沒有想到,往國庫注資,還能提升國力。
“臣遵旨。”
劉宏點了點頭看向楊修道:“楊修啊,司空張溫的後輩之人,你可有所了解?”
楊修沉思片刻道:“迴陛下,司空之子張昭頗有才華,如今好像是在揚州任職,臣隻是有過耳聞,並不與其相熟。”
“你說司空張溫之子名張昭?”
“迴陛下確實如此。”
劉宏沒有想到張昭竟然是張溫的兒子,孫策身死後,曾告訴孫權,內事問二張,外事問周瑜,二張便是張昭、張紘兩人。
想必這張昭必定有些才能。
“楊修,你迴去告訴你楊太尉,朕準備讓張司空卸任,榮歸故裏,想要提拔張昭,下次朝議時,便會宣旨此事,讓你父有個心理準備。”
楊修雖然不知道陛下為何要讓自己的父親有心理準備,但是依然乖巧地領旨。
楊修離開之後,劉宏看向自己的軍師天團道:“洛陽書院即將開始招生,工匠坊想必也準備得差不多了,荀彧,你代朕前往西園,看下如何了。”
“臣遵旨。”
戲誌才與郭嘉皆是寒門士子,洛陽書院,兩人對其也有極其濃烈的興趣,而且當得知劉宏將皇宮藏書全部搬去洛陽書院,兩人便請旨與荀彧一同前往。
左右無事,劉宏便答應了兩人。
四人離開之後,劉宏便擺駕長樂宮。
剛入長樂宮,劉宏便看到了一名十歲左右的少年。
見劉宏到來,少年一臉的懼色,唯唯諾諾地向劉宏行禮道:“孩兒拜見父皇。”
劉宏也得知了眼前的少年,便是漢靈帝與何皇後的長子廢帝劉辯。
“免禮吧,辯兒你怎麽來長樂宮了?你不是在城外的道觀嗎?”
“父,父皇,今日是母後的誕辰,所以母後令孩兒返迴皇宮。”
“什麽?今日是你母後的誕辰?”
“迴父皇....”
聽到殿外的聲音,何皇後搖曳著令劉宏欲罷不能的身姿走出了大殿。
“臣妾拜見陛下。”
劉宏扶起何皇後,眼中盡顯柔情。
“愛妃,今日乃你的生辰,為何沒有告知朕?”
“陛下,太後的誕辰也快了,陛下在朝議時告訴百官,一切應節儉,所以臣妾隻是想與辯兒一同用餐,並沒有想著過什麽誕辰。”
劉宏點頭輕笑道:“你倒是有一代賢後的風範,既然如此,傳膳吧,咱們一家一塊吃個團圓飯。”
何皇後眼眸之中浮現喜色,俏臉也是宛如牡丹綻放一般露出了微笑。
“臣妾多謝陛下。”
進入大殿,劉宏看向一臉拘謹的劉辯道:“皇兒,見到父皇為何如此拘謹?”
劉辯表情一怔,急忙求助似地看向何皇後。
“陛下,辯兒自幼便生活在城外道觀,有些拘謹也是情有可原的。”
劉宏搖頭輕笑道:“身為我大漢皇子,自該有一身傲骨,豈能見誰都唯唯諾諾,洛陽書院即將開學,辯兒你去洛陽書院完成學業吧,朕會告訴蔡邕,令其收你為弟子,不過在書院內,要勤奮好學,不恥下問,不能以皇子的身份仗勢欺人,而且不止學業,君子六藝,應都要涉獵,至於那道觀就不要去了。”
聞聽此言,劉辯臉上浮現驚喜之色,急忙行禮道:“孩兒多謝父皇。”
何皇後看向劉辯輕笑道:“辯兒,蔡邕乃當世大儒,更是你母妃的父親,莫要在其身前失了禮數。”
“孩兒謹記母後教誨。”
劉宏令人喚來了蔡昭姬,一同用完膳後,劉宏便令李存孝護送劉辯前往了洛陽書院。
用完膳後劉宏也返迴了禦書房。
殿外響起了貂蟬的聲音。
“陛下,糜竺、甄儼兩位大人求見。”
“宣。”
兩人進入禦書房內躬身行禮道:“臣等拜見陛下。”
“無須多禮,朕讓荀彧等人前往西園,你們可曾見到了?”
“迴陛下,見過了,匠人已經就位,臣等已經令人收集製造紙張的材料,半月後,首批紙張便可呈於陛下。”
“嗯,此事由你們與沈萬三負責即可,還有何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