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扶持新勢力
魂穿漢末:朕要讓何皇後生二胎 作者:浪滔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禦書房內,劉宏帶著自己的軍師天團一直研究國策至夜幕降臨。
荀彧、荀攸、戲誌才、郭嘉四人剛接觸國政,一時也不能為劉宏確定有利於國運的策略。
劉宏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劉宏給了荀攸、戲誌才、郭嘉三人侍中的職位,又令蹇碩在禦書房的偏殿處,給四人安置了辦公地點。
劉宏準備宴請四人,卻被四人婉拒。
畢竟在皇宮之中,四人不能表現得太過於受寵,否則劉宏也擔心他們四人會受到世家的排擠。
晚間,劉宏依舊在長樂宮中入住。
但是令劉宏疑惑的是,何皇後每日侍寢,卻沒有懷上子嗣,令劉宏不能完成主線任務獲得係統獎勵。
劉宏詢問係統,係統依然用繼續努力敷衍劉宏。
兩日後,又是朝議的日子。
郭嘉、荀攸、戲誌才也正式進入了大漢的權力中心。
司徒袁隗執掌官吏晉升,但袁紹與袁術剛被任職,袁隗也不願意多事,畢竟這是天子親自冊封的侍中。
劉宏坐在龍椅之上見百官無人上奏。
“傳朕旨意,青州刺史孔融,少有賢明,治理青州頗為功績,而且洛陽書院即將開啟,孔融乃聖人之後,理應教導天下學子,特加封孔融為太常卿,賜博士學位,協助蔡邕治理洛陽書院,蹇碩擬旨吧。”
“奴婢遵旨。”
百官聞言,神情一震,青州刺史一職,如今空缺。
袁隗躬身行禮道:“陛下,青州刺史空缺,老臣舉薦原太常卿耿苞前往赴任。”
司空張溫躬身出列行禮道:“陛下,一州之長乃屬要職,老臣舉薦北海郡守楊阜升任青州刺史一職。”
劉宏看向楊彪,楊彪果然躬身出列道:“啟奏陛下,楊司空所言甚是,老臣舉薦中大夫令楊儀任職青州刺史。”
劉宏見此故作頭痛狀,按捏著腦袋看向文武百官。
“你等乃三公,卻推薦了三人任職青州刺史,既然如此,皇甫嵩,由你暫代青州刺史一職,令楊儀、楊阜、耿苞三人與你一同赴任,任期一年擇三人功績卓著者升任青州刺史一職。”
“臣領旨。”
“陛下聖明。”
“叮,恭喜宿主,收複青州權柄,國運+2年,獎勵壽命+2年,獎勵明代常遇春。”
“咦,係統...”
“叮,所有解釋權歸係統所有。”
劉宏臉色一黑,感覺係統越來越傲嬌了。
不過係統送來了明代開國名將號稱常十萬的常遇春,劉宏也沒有什麽好埋怨的,常遇春可是號稱有十萬大軍便可橫掃天下的不敗戰神。
有了常遇春,青州便可不用擔心了。
隻是一個青州才給劉宏2年的壽命,多少有些說不過去啊。
“傳旨孔融,令其接到聖旨之後,即刻啟程前來洛陽。”
“諾。”
“若無他事,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劉宏返迴了禦書房,便召喚了常遇春。
又令人喚來皇甫嵩。
“臣常遇春拜見陛下。”
“免禮吧,朕準備讓你去青州鎮守,到了青州之後,給朕擴軍,朕給兗州徐達擴軍十萬的命令,你也一樣,你不是號稱常十萬嗎?朕給你十萬大軍,莫要讓朕失望。”
常遇春眼眸一亮躬身向劉宏行禮道:“陛下放心,臣必不會讓陛下失望。”
“希望如此。”
“啟奏陛下,青州刺史皇甫嵩求見。”
“宣。”
“老臣皇甫嵩拜見陛下。”
“皇甫愛卿,這位是常遇春,乃朕給你找的青州都督,青州的軍務交由常遇春負責。”
皇甫嵩躬身行了一禮道:“陛下,那楊儀三人...”
“皇甫愛卿,青州是朕的青州,你可明白?楊儀三人令其協助你處理政務便是了。”
皇甫嵩眼眸一亮,行了一禮道:“老臣明白,陛下放心,老臣知曉該如何做了。”
“嗯,你們一起退下吧,盡快前往青州赴任。”
“諾,臣等告退。”
劉宏沒有想到如此輕易地收複了兗州以及青州。
但是兗州牧的劉岱是忠於漢室的宗親,青州刺史孔融也必定不會為了一個青州而舍棄了自己先祖的榮耀。
其餘的中原幾州,好像豫州牧是孔伷,此人也是孔家的人,或許也可以輕易收複豫州,有了豫州,便可隔江與荊、楊兩州相望。
劉宏感覺自己如今的處境與玄武門之變後的李二很是相似,李世民白馬盟約之後,也是國庫空虛,內憂外患。
但是李世民隻用了三年時間,便滅了東突厥,劉宏不覺得自己比李二差,畢竟自己有係統。
李世民開年號為貞觀,開創了貞觀之治,而現在是中平六年,中平的年號劉宏覺得不適合自己。
“朕就效仿李二,改年號,不過年號叫什麽應該好好想想。”
“狗係統,朕改個年號能夠增加國運嗎?”
“叮,對於絲毫沒有利於增加國家實力的政策,不會增加國運。”
“狗係統,能給老子想個年號嗎?”
“叮,宿主可以借鑒曆史上有名的盛世年號,例如貞觀等。”
“不,老子要想一個自己的年號,一個開創盛世帝國的年號,好了,係統退下吧。”
劉宏令人喚來了自己的軍師天團。
劉宏看向荀彧道:“文若,朕要在朝堂之上扶持一股新的勢力,一個可以與世家抗衡的勢力,孔聖人的孔家以及你荀聖人的荀家,則會是朝堂新秀,但是朕覺得孔融不會是世家之人的對手,而你也要在內閣輔佐朕,不知道你荀家可有人適合進入朝堂?”
“迴陛下,家父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隻不過現在皆卸職後在潁川祖宅。”
“如果朕征辟兩人,不知兩人是否能繼續入仕?”
荀彧皺眉道:“可是陛下,如今朝堂百官職位沒有空缺,陛下如何安置家父以及叔父?”
“司空張溫年齡已經大了,可以卸任了,讓你父任職司空一職便可。”
荀攸拱手行禮道:“陛下,張家乃南陽世家之首,貿然令張司空卸職是否不妥? ”
荀彧、荀攸、戲誌才、郭嘉四人剛接觸國政,一時也不能為劉宏確定有利於國運的策略。
劉宏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劉宏給了荀攸、戲誌才、郭嘉三人侍中的職位,又令蹇碩在禦書房的偏殿處,給四人安置了辦公地點。
劉宏準備宴請四人,卻被四人婉拒。
畢竟在皇宮之中,四人不能表現得太過於受寵,否則劉宏也擔心他們四人會受到世家的排擠。
晚間,劉宏依舊在長樂宮中入住。
但是令劉宏疑惑的是,何皇後每日侍寢,卻沒有懷上子嗣,令劉宏不能完成主線任務獲得係統獎勵。
劉宏詢問係統,係統依然用繼續努力敷衍劉宏。
兩日後,又是朝議的日子。
郭嘉、荀攸、戲誌才也正式進入了大漢的權力中心。
司徒袁隗執掌官吏晉升,但袁紹與袁術剛被任職,袁隗也不願意多事,畢竟這是天子親自冊封的侍中。
劉宏坐在龍椅之上見百官無人上奏。
“傳朕旨意,青州刺史孔融,少有賢明,治理青州頗為功績,而且洛陽書院即將開啟,孔融乃聖人之後,理應教導天下學子,特加封孔融為太常卿,賜博士學位,協助蔡邕治理洛陽書院,蹇碩擬旨吧。”
“奴婢遵旨。”
百官聞言,神情一震,青州刺史一職,如今空缺。
袁隗躬身行禮道:“陛下,青州刺史空缺,老臣舉薦原太常卿耿苞前往赴任。”
司空張溫躬身出列行禮道:“陛下,一州之長乃屬要職,老臣舉薦北海郡守楊阜升任青州刺史一職。”
劉宏看向楊彪,楊彪果然躬身出列道:“啟奏陛下,楊司空所言甚是,老臣舉薦中大夫令楊儀任職青州刺史。”
劉宏見此故作頭痛狀,按捏著腦袋看向文武百官。
“你等乃三公,卻推薦了三人任職青州刺史,既然如此,皇甫嵩,由你暫代青州刺史一職,令楊儀、楊阜、耿苞三人與你一同赴任,任期一年擇三人功績卓著者升任青州刺史一職。”
“臣領旨。”
“陛下聖明。”
“叮,恭喜宿主,收複青州權柄,國運+2年,獎勵壽命+2年,獎勵明代常遇春。”
“咦,係統...”
“叮,所有解釋權歸係統所有。”
劉宏臉色一黑,感覺係統越來越傲嬌了。
不過係統送來了明代開國名將號稱常十萬的常遇春,劉宏也沒有什麽好埋怨的,常遇春可是號稱有十萬大軍便可橫掃天下的不敗戰神。
有了常遇春,青州便可不用擔心了。
隻是一個青州才給劉宏2年的壽命,多少有些說不過去啊。
“傳旨孔融,令其接到聖旨之後,即刻啟程前來洛陽。”
“諾。”
“若無他事,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劉宏返迴了禦書房,便召喚了常遇春。
又令人喚來皇甫嵩。
“臣常遇春拜見陛下。”
“免禮吧,朕準備讓你去青州鎮守,到了青州之後,給朕擴軍,朕給兗州徐達擴軍十萬的命令,你也一樣,你不是號稱常十萬嗎?朕給你十萬大軍,莫要讓朕失望。”
常遇春眼眸一亮躬身向劉宏行禮道:“陛下放心,臣必不會讓陛下失望。”
“希望如此。”
“啟奏陛下,青州刺史皇甫嵩求見。”
“宣。”
“老臣皇甫嵩拜見陛下。”
“皇甫愛卿,這位是常遇春,乃朕給你找的青州都督,青州的軍務交由常遇春負責。”
皇甫嵩躬身行了一禮道:“陛下,那楊儀三人...”
“皇甫愛卿,青州是朕的青州,你可明白?楊儀三人令其協助你處理政務便是了。”
皇甫嵩眼眸一亮,行了一禮道:“老臣明白,陛下放心,老臣知曉該如何做了。”
“嗯,你們一起退下吧,盡快前往青州赴任。”
“諾,臣等告退。”
劉宏沒有想到如此輕易地收複了兗州以及青州。
但是兗州牧的劉岱是忠於漢室的宗親,青州刺史孔融也必定不會為了一個青州而舍棄了自己先祖的榮耀。
其餘的中原幾州,好像豫州牧是孔伷,此人也是孔家的人,或許也可以輕易收複豫州,有了豫州,便可隔江與荊、楊兩州相望。
劉宏感覺自己如今的處境與玄武門之變後的李二很是相似,李世民白馬盟約之後,也是國庫空虛,內憂外患。
但是李世民隻用了三年時間,便滅了東突厥,劉宏不覺得自己比李二差,畢竟自己有係統。
李世民開年號為貞觀,開創了貞觀之治,而現在是中平六年,中平的年號劉宏覺得不適合自己。
“朕就效仿李二,改年號,不過年號叫什麽應該好好想想。”
“狗係統,朕改個年號能夠增加國運嗎?”
“叮,對於絲毫沒有利於增加國家實力的政策,不會增加國運。”
“狗係統,能給老子想個年號嗎?”
“叮,宿主可以借鑒曆史上有名的盛世年號,例如貞觀等。”
“不,老子要想一個自己的年號,一個開創盛世帝國的年號,好了,係統退下吧。”
劉宏令人喚來了自己的軍師天團。
劉宏看向荀彧道:“文若,朕要在朝堂之上扶持一股新的勢力,一個可以與世家抗衡的勢力,孔聖人的孔家以及你荀聖人的荀家,則會是朝堂新秀,但是朕覺得孔融不會是世家之人的對手,而你也要在內閣輔佐朕,不知道你荀家可有人適合進入朝堂?”
“迴陛下,家父荀緄曾任濟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隻不過現在皆卸職後在潁川祖宅。”
“如果朕征辟兩人,不知兩人是否能繼續入仕?”
荀彧皺眉道:“可是陛下,如今朝堂百官職位沒有空缺,陛下如何安置家父以及叔父?”
“司空張溫年齡已經大了,可以卸任了,讓你父任職司空一職便可。”
荀攸拱手行禮道:“陛下,張家乃南陽世家之首,貿然令張司空卸職是否不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