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能力與天眼能力最大的區別是,後者能直接穿透物質世界的表象,前者則可以直接穿透精神領域的表象。


    “內部遙視”能力會讓人感應到一些從未經曆過的“過去或未來的影像”,既然這種影像不是真實存在於當下生活的,那麽這種能力就帶有了“先知色彩”。


    葛洪說他比較沉醉於這種能力,於是經常讓自己的心靈進入到“精神領域”,在“天地空間”中進行觀照,以期獲得至高存在的秘密,還想試圖通過這種曆練方式成仙……


    他做到了,因為在我們普通人眼中,這種人和仙人差不了多少。


    我認為,葛洪那種基於“宇宙空間和精神空間”的思考模式中,除了不可捉摸的神秘精神體驗之外,這種模式是具有實際的、深刻的現實生活意義的。


    從目前來看,充斥在世界之中最為普遍的世俗化空間思考,就是基於“房子”的思考,這是一種“肉身外部生活空間”的思考,是一種與人生活息息相關不得不進行的思考。


    新的居住模式以冰冷鋼鐵姿態叫囂著取代舊有居住模式,於是城鄉一體化加快了奮鬥的步伐,一片嶄新的鋼鐵叢林在浩瀚的國土上矗立了起來,它們試圖以“身體高度”和“資本高度”來觸摸天空的靈魂。


    可是,在它們如硬起來的“陽、具”那般刺破蒼穹的時候,在它們以嚴厲的姿態摧毀著大地的一切的時候,“母親的慈悲精神”宣布了讓位,於是它們腳下變成了一片精神廢墟。


    人類在“高度”的荷爾蒙中燈紅酒綠的醉生夢死著……


    在“高、大、上”的荷爾蒙中徹夜難的眠掙紮著……


    那一片片渺無人煙的鬼城和爛尾樓成為了都市的傷疤,它們如失去母親的孩子孤獨矗立在那裏,等候著母親的愛撫。


    無數個爛尾樓和大麵積無人居住的鬼城,以絕妙的類似於魔鬼的麵容,諷刺了這個冰冷的時代,也折射出了一種隱藏在下麵的“爛”和“鬼”的價值存在。


    製造無聊空虛藝術的“藝術家”,製造完藝術之後精神空虛了,然後去吸、毒尋找精神的天堂,直接墮落到了“中世紀的巫師精神癲狂時代”。


    表演“藝術家”表演完空虛的藝術以錯位的出軌來去尋找荷爾蒙刺激。


    資本以“海邊盛宴”訴說著男性主義對女性的捆綁,並且捆綁了男人的丈母娘。


    於是,女性在金錢中迷失錯位和沉默,世界充滿了匪夷所思的氣息。


    這種氣息讓人窒息,個體在時代中掙紮,糾結,逐漸迷失在庸俗至極的“爛和鬼”的價值觀中,走向暗無天日的冰冷未來。


    如此,我們這個個體就缺少了對肉體內部精神空間的審視思考,放眼望去,精神的虛無如幽靈一般遊蕩在“精神垂死”的土地上,小說和詩歌對此無能為力,宣布自己退避三舍。


    它們以自身過去的掙紮和失敗,宣布了精神迷茫時代的到來……


    當金錢以獨特的魅力建設了無形的“拜金教”的時候,教徒們組成了戰略聯盟,部分“拜金教徒”集體摧毀著這個世界的道德,加速著道德的腐爛,嶄新的“中華之樹”布滿了蟲子。


    拜金教徒用金錢的鎖鏈鎖住部分官員組成利益共同體,為那些“官員”布下了甜蜜的陷阱,最終黃金戰衣變成了囚衣馬甲,黃金手表變成了寒鋼鐐銬……


    當經濟歡快的捆綁著“青春娛樂文學”走向欣欣向榮的大娛樂時代的時候,我們為此狂歡,我們為此喜悅,我們說我們的時代到來了……


    傳統文學領域的人在這個時候搖頭歎息說,我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就已經過去了……我們已經被經濟鄙視了……網絡作家身價上億,我們還穿著破蓑衣……


    在這樣的矛盾當中,另外一個矛盾出現了……那就是物質豐富起來的年輕人不再對“精神萎靡”買賬……他們說他們需要更好的精神食糧……他們用反諷的諸如“草、泥、馬”這種動物表達著他們的“反叛精神”……他們用“拍磚”“磚家”的方式來鄙視著“文化精神”的萎靡……


    除此之外,文學領域,依然有人默默堅守著自己的“傳統文學”精神,這很高貴,但是世界發生了變化,文學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文學這個不是個東西的東西,也是有自我生命力的……它從最古老的口頭文學時代,到竹簡文學時代,再到紙張變革時代,終於變成了以紙張為媒介的書麵文學,隨後網絡時代到來了,它又找到了新的載體,那就是網絡(手機閱讀)……截止到這裏,文學完成了自我的“載體升級”,至於下一個載體是啥,我們難以想象……


    由此可見,文學這個東西,自個都知道緊隨時代進步而發展,搞文學的人有什麽理由不緊隨文學的發展而發展?


    文學精神,文人精神隻有一個,那就是為天地立心(觸摸神靈的信仰,指的是一種如佛陀一般的胸懷,而不是裝神弄鬼),為往聖繼絕學(觸摸先賢的信念),為萬世開天平(觸摸人類的信心!)


    如果你的“文學表達”僅僅限於所謂“精英”小圈子,那麽你表達給誰看呢?你說給誰聽呢?


    於是……書麵文學與網絡文學的碰撞就由此展開,它們肩負共同的“文學使命”,攜手在精神廢墟向外攀爬,在激烈的碰撞中必然產生新的火花……


    一場基於“經濟盛宴”的“民間文藝盛宴”的風暴正在“文藝發展的內部矛盾”中醞釀著……


    在未來,文藝將以網絡為載體蓬勃發展,這是誰都阻擋不了的,咱們從“網絡作家”和“網絡說書人”這兩個群體的發展就可以看出這個苗頭,可以從“新生代青年”已經離不開網絡可以看出來……


    目前,一個“網絡民間文藝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這個產業鏈是以“網絡書寫平台(網絡文學)”、“網絡視頻播放平台(網絡電影)”“網絡直播平台(草根唱歌、草根說書、草根講史、草根相聲等文藝表現形式)”以及人們掌中寶手機app的“網絡文藝產業鏈”。


    這個產業鏈將在“網絡強國”戰略思維之下蓬勃發展,網絡將持續與現實社會結合,一個“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的“繼續深入對接”就蓬勃展開。


    這場基於網絡技術的大變革,是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曆史上又一偉大的“革命”,將會持續改變著我們以及我們後代的生活方式,而這場深入千家萬戶的技術革命在刷新了“故步自封的一代人”之後,或許還會以另一種麵貌出現在我們麵前,到那個時候,或許我們在虛擬中就能真實的體驗到真實的生活,比如那個時候的“電影院”不僅在線下,有可能我們坐在家裏,帶上一個虛擬頭盔,就能以“肉體”登錄網絡虛擬電影院體驗真實的觀看場景……比如那個時候超市也不一定在線下,我們坐在電腦前以“虛擬肉身”進入網絡超市購物,想一下就感到不可思議……


    當虛擬社會變成了現實社會的時候,是不是就是夢與現實進行了無縫鏈接?這是不是就是我們人類真實的幻境?這是不是就類似於“真實的夢境”?是不是就是“技術”的深度冥想?


    科技,其實就是科學家對人類精神世界最深層次的冥想。


    古老時期的原始人的精神幻想世界,一步步的在今天成為現實。


    道理是相通的,於是我們就發現了“中國夢”背後的深刻意義……


    這個夢就是網絡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持續、深入對接,以此來促成人類生活的大變革,方便人類獲取更多的信息,從而便利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從而促成經濟的大繁榮以及文化的大繁榮,共同促成中華民族偉大的複興……


    在這樣快速發展的大變革時代中,所有行業皆被網絡戰艦捆綁,加速發展,文藝自然也不例外,那麽,我們就可以預測,未來“網絡民間文藝”將持續升溫,且會變成一個基於網絡的全民表達,全民展現才藝、技藝的網絡民間文藝……


    人類在發展,世界在前進,在技術的引領下前進,這一場基於網絡技術的“文藝載體”變革,其實就是古代社會,民間文藝場所“瓦舍勾欄”的變革,“瓦舍勾欄”是封建社會民間說書人(講史、故事、唱歌),民間雜技,民間舞蹈的娛樂場所,我們的“網絡”隻不過是變幻了一個載體而已。


    我們更發現,在“瓦舍勾欄”興起的封建社會時期和咱們這個時代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是,物質較為發達。


    結合以上部分,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一,民間文藝的繁榮是離不開經濟的繁榮的;第二,文藝載體是隨著時代進步而變化的,在變化中期,必然會產生與“傳統載體”的衝突,不過最終新載體會取代舊有載體(時間比較長),但舊有載體不會消失,舊有文學形式也不會消失,不過成為我國文藝形式的組成部分罷了,至於誰的生存空間大,這就要看誰的創新能力強,誰能更適應社會的發展了。


    從目前來看,網絡文學更強悍的傳播性,成就了它獨特的魅力,這個文學形式將成為話語權爭奪的戰場,所以,我們對“網絡文藝”的發展就充滿了期待,不過,基於草根的“民間網絡文藝”現在正處在初步發展期,處在一個“野蠻生長階段”,野蠻生長階段進化的下一個階段是規範和有序發展的階段,是一個“去粗存精”“去低俗”的過程,既是如此,我們就可以認真的去期待這個以網絡為載體的“民間文藝繁榮時代”加快步伐到來……


    對於文藝來說,草根文藝、民間文藝永遠充滿了青春活力和生命力,這非常值得期待,但是發展的前提隻有一個,那就是在認真對待“文藝”的前提下發展,不然那是自取其辱,不然,那個繁榮時代也不會那麽快到來……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願意看見網絡變成嗚嗚喳喳的垃圾集散地,不願意看見網絡變成禍害後代的“殺手”……


    在發展中,“傳統文藝”與新生代“網絡草根文藝”必然會出現摩擦,那麽將會出現“火花”和“爭議”,於是毛先生所說的文藝發展中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就出現了……


    在這樣一個充滿了期待和活力的時代中,是否指引著那些以“文藝”為使命的“劉姥姥”們,邁著或沉重或輕盈的步伐與草根們匯聚一堂呢?


    對此,我們拭目以待,拭目以待著經濟騰飛之後的中國的“文藝騰飛”,那才是一個真真正正值得全民歡唿的“文藝盛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河生死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慕容關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慕容關康並收藏黃河生死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