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測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應該和當初“智慧石”散發出來的“智慧波”進入我們大腦有關,要知道“智慧波”可是有著翻譯、記憶、創造三大神奇的功能。


    我們三人雖然都曾不經意的接受了“智慧波”的加持,但或許是由於當初進入我們腦海的智慧波比較少,所以沒見著記憶力有多大改善,創造發明的能力更沒那一說,但是我們好似擁有了對古老字體的翻譯功能。也就說,隻要見到不認識的字體,那些字體會直接通過腦海中的智慧波給直譯過來,這太令人高興了。


    當我想明白這事之後,心下高興,興高采烈的去看《巨人生死書》的內容,隻見上麵寫到:


    人之所生,秉承天氣,是為神氣。


    男女交接,血氣孕育,是為精氣。


    天造地設,十月胎生,活一口氣。


    人之所長,依持自然,孕養精氣。


    修文行德,感念天道,浩然正氣。


    秉承公正,心念光明,勿沾邪氣。


    人之所思,依靠正氣,滋潤神氣。


    ……


    ……


    我們一行行看了下去,越看越震驚。


    這一篇《巨人生死書》從人出生說起,然後說到人的成長,學習,工作,生活,思考,行動,語言,死亡等等一些事情,是一篇告訴人如何將學習,思考,說話和行動,如何孕養體內浩然正氣的一種自然法門。


    其大意為:


    人之所以生是憑借了兩口氣,一口是男女陰陽之氣,一口是天之氣,兩口氣滋潤了生下來的人,生下來的人需要吃五穀雜糧養護體內的血氣精氣,但這還不夠,還需要讀書明理、思考明道去滋養內心的浩然正氣。


    浩然正氣出現之後,則要求人的行動依據內心的浩然正氣去行事,要時時刻刻的想著光明與正義,公正與公平,無論人前人後都要一致,不能表裏不一,最終要達到思考、語言和行動三者統一的境界,達到這個境界之後,人的“神氣”就會出現,百邪不侵,而且還說人隻要將思考、語言和行動有效的統一就距離“生死之道”不遠了。


    上麵還說,這樣的人因為憑借光明行事,一生無悔,就算死亡來臨也會坦然無比。


    很顯然這是一篇告訴人如何生,生下來做什麽,怎麽做,又怎麽坦然麵對死亡的“勸誡之文”,寫的極為不錯。


    我和秦承運好文,所以逐字逐句的讀了下去。


    曹有為對此沒啥興趣,看了一半就覺得沒勁,打算走開,但又看看周圍兇神惡煞的雕塑,又仔細感受了周遭氣氛,覺得一個人走進黑暗還是有點怕怕的,所以硬著頭皮看了下去。


    等我們三人看完上麵的文字,已過去了二十多分鍾。


    要不是這文字個頭比較大,看起來還真是費勁,雖然如此,由於這文字從上到下排列的比較高,我們仰著脖子導致脖子都酸了,看完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揉了揉脖子。


    曹有為道,不就是一片如何養精氣,孕正氣,生神氣且勸人秉承光明正義行事的文章嗎?這又有什麽好看的,你倆還看得這麽帶勁!


    我說,你錯了,勸人向善隻是表麵的意思,其實這文中有著一個極為重要的知識,這個知識可以說是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一輩子的關鍵,隻要懂了這個秘密,就可以生活的非常幸福和快樂。


    曹有為道,我怎麽沒看出來。


    我抬手指了指《巨人生死書》最後部分內容道:


    你看這最後幾句話,就大有深意。上麵說,言、思、行是人身上的三大支點,即人所言,人所思,人所行是人身上的三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三大支點如同三角形的三個邊一樣支撐了一個人的一生,少一邊或者一邊於另一邊不和諧,這人就不能很好的生活。


    曹有為道,我不太明白,這語言,思考,行動,怎麽就能讓人很好的生活了?


    我說,道理很簡單,心靈被觸動有所感悟,有所感悟才會深入所思考,而感悟是人觀察世界並且用心體會得來的。如果沒有思考那就說明沒有它的前提即感悟,沒有感悟那證明這個人對周遭世界沒有什麽感受。如果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對周邊事物漠不關心,對古往今來漠不關心,對公平正義漠不關心,對大自然漠不關心,那麽這樣的人和動物有什麽區別?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人有思考的能力,這是我們和動物最本質的區別。


    既然有了思考,那麽接下來就要運用到語言了,用它來表達或說話,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表達對萬物的看法,說自己心中所想,言心中所思。


    且看“說”這個字從言從兌,在我看來有兩方麵的意思,一是將我們的思考兌現,付諸於文章或者其他藝術表現形式,二是說出來的話就要兌現,這是言而有信,有信是立足於社會最基本的生存砝碼。


    思考和語言之後,就是行動,將自己所思用於行,方才不辜負思考一場。


    由此可見,這三點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在我看來人隻要將這三個支點有效的統一,就能得很好的過完整個一生,這就是生死之道。


    曹有為道,沒那麽玄乎吧。


    秦承運道,確實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多思無行”則會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他所向往的結果,往往會和自己所思考的達不成一致,那麽他就會悲傷,不開心,就會抱怨,就會成為“怨氣桶”。如果一個人“多行無思”,那麽就會因為魯莽帶來禍事,所以會不開心。如果一個人“多言無行”,那麽就是言而不信,別人就會討厭他,疏遠他,那麽他就慢慢的變得被孤立,所以會不開心。如果這些不夠,咱們在繼續組合,多思少言無行者……


    曹有為聽到這裏,急忙揮手打斷,叫道,好了好了,別說了,影壁左邊還有文字呢,快去看看寫的什麽,如果是介紹這裏是哪裏的說明文字那就太好了。


    他說著話,持手電向左側走去,我和秦承運互相聳了聳肩,做了個無奈的姿勢,然後跟在他身後走向了影壁左側。


    影壁左右兩側的文字都是赤紅色的凸出字體,配上黝黑的背景牆,看起來詭異無比。


    這些文字應當是上古巫師的“嘔心瀝血之作”,估計又在文字裏施加了什麽魔法,一下子就能讓我和秦承運代入其中,而且深入淺出,讓人容易理解。至於曹有為為什麽沒被代入,我估計是由於他天生對這一套無感,既然無感則不會被感染。


    影壁上的文字雖然密密麻麻,但由於字體個頭比較大,其實也沒多少個字。


    這兩側的文字排列方式還不一樣,影壁右側的《巨人生死書》是上下豎排,而左側的文字是左右橫排,當我們舉著手電看清影壁左側中間那幾個大字的時候,頓時被驚了一下,上麵赫然是——《黃泉讚歌》。


    我們三人互看一眼,麵麵相覷。


    黃泉指的是地獄,地獄是兇惡之地,後麵卻跟了讚歌兩字,這著實詭異無比。


    竟然有人稱讚地獄?


    腦袋進水了?


    秦承運道手電燈光打到最上方黃泉兩個字上,對我們說道,兄弟們,這下確認無疑了,咱們確實是來到了地獄。不過卻有人在這裏寫下地獄讚歌,這太詭異了。


    我點了點頭道,我隻見過有人描述地獄之兇惡情狀,讓人見了害怕,還從來沒見過有稱讚地獄的文章,而現在咱們麵前竟然出現了讚歌,這著實令人好奇。


    曹有為出口道,既然是地獄,可能這下麵就有十八層建築,鐵定兇惡無比,我看接下來咱們別想休息了!


    我搖頭道,地獄十八層是佛教的說法,而且地獄一詞估計就出自梵語,不是中國本土固有的,而咱們來到的是黃泉,那就沒有十八層之說了。


    曹有為道,黃泉就是地獄,地獄就是黃泉,是一樣的,所以有十八層。


    我笑道,地獄十八層,地獄三十六層,地獄五層等等這些“地獄雜亂係統設定”都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後被道教吸收加以利用和改進形成的,而中國本土地獄則沒有這些說法。


    一般來說,中國的地獄有三種叫法,第一種是幽冥,第二種是黃泉,第三種則是民間流傳較為廣泛的陰曹地府。


    咱們見到的詞語是黃泉,那說明這個地獄是中國本土特色地獄,而且黃泉一詞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其中《左傳·隱公元年》就有莊公對他娘說的狠話即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的記載。通過這個記載可以看出,在春秋戰國時期,應該流傳著一個“黃泉”的地下世界觀,不過沒形成係統,這才被別人家的地獄係統搶得了先機。


    曹有為狐疑的看了我一眼道,爭這個地獄的早先,黃泉的先後,有什麽好處?


    秦承運笑道,意思很簡單唄,來寶兄弟是想說我國作為一個古老的文明古國,啥都不缺,人家有的咱有,人家沒有的咱也有。


    曹有為道,那這個又是什麽意思?


    秦承運道,意思是要你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崇洋媚外,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這樣的話,中國靠你就能成為真正的飛天之龍。


    曹有為揮了揮手道,你讓我這樣一個武夫去弘揚武德還差不多,文化的事情還是交給那些讀書人吧,交給那些真正有德有行的教授們吧。


    我哈哈笑道,你還武德呢,你不弘揚缺德、無德,你家祖墳就冒青煙了。


    曹有為道,少來打趣我,快看看上麵寫的啥吧!


    我們聽了這話,微微一笑,不再說話,抬起頭,仔細的閱讀起上麵的文字來。


    卻不知《黃泉讚歌》到底是不是在稱讚地獄,又讚的是嘛玩意,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河生死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慕容關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慕容關康並收藏黃河生死書最新章節